索尔菲雷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olférino,错在腾鸡普选时(港),恐慌年代(台),Age of Panic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
主演:利蒂希亚·多施,樊尚·马凯涅,亚瑟·哈拉里,维吉勒·韦尼耶,艾米莉·布里沙文,奥雷利昂·贝朗热,Marc-Antoine Vaugeois,珍妮·阿拉-贝朗格,丽芙·哈拉里,Vatsana 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简介:去年法国大选很热烘,社会党奥朗德惊险击败萨尔科齐;对于忙于走街采访的新闻报导员Laetitia来说,普选星期天更是惊心动魄。为了阻止偏执前夫Vincent接近女儿,出动楼下大只男也只是阻得一时,她做了一个「死得人」的决定,要胆小如鼠的男褓母带两个还在押尿片的婴孩到千人造势现场,张力来自燥底和腾鸡的角色,街头事态随..详细 >
不论是在家里或是工作场所的街头都是无尽的混乱吵闹,唯一的宁静来自于在街头穿梭的片刻。一个法国女人作为母亲的烦恼一天,被与所有人相关的大选政治与个人家庭里的家长政治挟持而动弹不得,但回归了新的爱情的怀抱而总算治愈片刻。法国男人真的一个比一个靠不住,但哪里不是这样呢?
很吵闹,节奏和章节的安排很符合交响乐的结构,中间角色也说了这一点
装逼感太重
硬着头皮看完了,拍的不大行。zz部分不大好,总觉得做作。我一直觉得找自己男友/女友来演戏并不是什么好事。但见仁见智吧。最后一幕和戛纳获奖那部最后面其中一幕有极大相似性。看来中餐老板对女导演的态度棒极,拍了两部都没完,还是不要第三部了吧,谢谢。
把家庭矛盾和政治选举做类比,同样一地鸡毛,每个人都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遇到不满意都会歇斯底里,孩子如此,父母,选民皆如此。音乐挺好,还有几次全景高机位镜头挺有想法
+
茹斯汀特里耶的长片首作
看得我烦躁!
好久没看这种说不上来好坏的片了,但好像特里耶就是这种风格,另外真的好吵
渐渐代入infants的视角,所以全程渐渐崩溃。我要被歇斯底里传染了。不是一部坏电影,但高潮部分让我想逃。最后十分钟还不错,凌晨两点大家都像醉了一样乱说话……然后真的醉了。泡泡烟好神奇…我还算喜欢。
the ex totally sucks.进入房子是对权力空间的侵入,抽烟,喝酒,在三更半夜对着熟睡的孩子开闪光灯拍照片。烟的弥漫混合男性群体天然的权力交接,即便在“女性所拥有的”房间里也依然拥有精神上的优越(权力),在对话语境里对弱势群体的天然物化让人恶心。权力争夺的混乱堪比选举,哈。“法律保护女性权力,所以你们得寸进尺。”无论是否懂法都无法免俗。特里耶的镜头和bgm尖锐而灵动,轻松带入情绪,举重若轻。好喜欢律师要素,狗狗和中餐馆。#法文,映后了解甚多,发现选举现场是对现实的记录,调度太牛
B+/ 完全能抵制住类比与隐喻的诱惑,从而在极其现实的可感的强度中牵引出不同的叙述丝线。破碎的婚姻家庭故事嵌入选举时局,或是人物在人流中被推搡着前行或是奋力挣脱着逆行,都堪称清晰地纠缠于同一平面,都共享着鲜活的联结。以及,原来特里叶片子里的狗狗和小朋友一直都演技这么好呢……
大背景和小人物的有机融合 很久没有看到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争吵了
对《冷酷媒体》拙劣而吵闹(太吵!!!)的模仿!手册十佳。。。。。。= =|||
这部太窒息了……从开头孩子哭,到前夫的发疯失控,我不知道为啥大家笑了好多次,有些地方虽然有幽默的点但底色都太让人窒息了.........我周围就有前夫这样的人,疯狂、步步紧逼、无理取闹,是我家的邻居,这种似疯不疯的psycho真的才是最可怕的。还有那个现男友,软蛋一个,还一味寻求前夫的认可,我不认为他这是为了和疯子和平相处而想的策略,只觉得是👨之间莫名其妙的同类崇拜。真的恶心。女主过的什么几把日子
特里耶第四部,回过头来看一般般。
20240413法国文化中心放映 / 家庭是最小的政治单位,国家选举是最大的政治事件,当两者的暴乱发生在同一天、并进而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
Bien que l’expression de la partie de la bataille soit forte, la représentation de la paix est aussi précieuse que le silence et la flânerie.
通过家庭争吵视角结合法国大选背景意在折射政治生态,亦是自由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碰撞与交锋。孩子的哭声既是平静忙碌日子里的刺,又是争吵时的定心丸。吵完了,狗叫完了,就又是欢声笑语,但潜藏在对立面的暗涌则是生理性别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樊尚贡献了高水准的吵架戏,爹可以不会做,但不能不会说。
03/20-2024FR 故事和人物都好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