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韩国版由网飞出了第二部。
在第一部中,它就已经暴露了太多也太典型的韩影缺陷,而第二部则更是错误方向上的“再续貂”。
在结尾处,港版给出了古天乐的逃走(原结局)或死刑(内地公映结局),都将他还原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始人”。
警匪双方激烈枪战,古天乐抓住机会向双方无差别补枪,引申出了两个结局,但都无一例外地剥除了他身上的正邪属性,成为了对立战场中的第三方,即“只为了自己活命”的存在,这也是人最基础的本能。
而内地版的死刑结局里,古天乐直接表现出死亡的恐惧,方才不断吐露出此前对警察隐瞒的毒贩情报。
这淡化了他此时交代的“助警”动机,当然也不是“助匪”,又一次强调了他所做一切的“求生“动机,而非此前一直误导式推进的“他与警察、毒贩之间亲密关系”,由其引出的“阵营选择”,他似乎在对双方的感情中摇摆,带来了影片的悬念,实际上这种价值观立场的选择对他根本不重要,那些人对他也不重要,他只是想要作为一个“无需任何前缀定义的人“去活命。
港版展示了警匪双方在各自内部同伴间的人情味,又用彼此之间的火苗和警察吸毒后的排斥反应来强调阵营对立,而古天乐则站在这一切的社会性划分之外,港版对他的设计是“先误导为阵营摇摆,后下沉到人之本能”的向下兼容主题,从社会人落到“人”。
而在韩版中,警察在结尾与自己一直认为无辜的boss面对面,对方问他“你告诉我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一脸迷惑。
这种点出主题的方式简直是标准的韩影打法,它看似“震耳欲聋”,表面上戏剧张力十足,实际上却是“向上逆兼容”,boss此前对动物的善意与对手下的凶狠以一种非常粗陋的方式强调着他的两面性,却是“天使”和“魔鬼”的两个极端,似乎非常冲突,却无论是哪一方或结合起来都像高概念作品里才会出现的浮空角色。
而他最后对警察的提问,似乎让人回味,实际上却是粗暴的文字式告知,并用警察的表情代替观众“迷茫”,进一步地告知。
更重要的是,这个冷静的提问让boss“向上”,先不说是不是“原始的人”,反而升到了“掌控而不陷入人心的神”。
古天乐是自己不那么明白自己是什么,只是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而boss却仿佛站在一边看着自己进行有条理有结论的总结,理智克制地在对着一个“其他人”。
“人”主题应该落在他自己的身上,而不是让他做语文阅读里中心思想提炼的高考考生。
这就是韩影一贯的问题,功夫下在了最表面的“声势”上,大胆,冲突,深刻,尺度,实际上都只是最粗暴简单直白的“把一个极端化处理后的东西摆到眼前”,甚至再加上一段对如此直给之物的更直给“解说”。
他们似乎在玩深度,实际上想/能引起的更多是思想愤怒+观影或许多但绝不扎实+自我定位“艺术信徒”的浅度接收者,他们会满足于这个表层阶段的东西,并因为其的极端而享受,这是他们最容易接收理解之形式的所谓“深度”。
在这种对一切议题之表面状态的极端式包装中,真正的纵深设计是不可能的,甚至他们都会与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自相矛盾。
第一部里,导演将聋哑兄弟从朴实变得更强调凶恶,姿态行动都自带“狂暴”,这是一个极度脸谱化的改动,似乎有腔调。
实际上,原作里的警匪都是各自阵营里的“有情之人”,亲情与友情正是他们作为人的内心,阵营则是社会性的身份,而古天乐对一切有情于他之人的“反人心”之无情,以及社会性身份的去除,才让他在对比中成为了“原始而更接近动物”的存在。
聋哑兄弟的状态,他们对古天乐的忠诚和被背叛,正是重要的表达线索。
而在韩版里,由于他们过于接近单纯的悍匪,其表达效果削弱了太多,包括所有罪犯都保持着“疯癫狂人”的状态,以暴力为乐趣,这似乎带来了所谓的“人性黑暗本能”,实际上却只是让这些人在欠缺现实语境基础的情况下变成了夸张扭曲的“暴力符号”,一个只为了强调“人的本能是疯狂动物”而存在的注解便签,而原版里只集中于古天乐一人的主题表达却是层层推进的,其人物更接近于现实里的存在。
那么,到了第二部,他们甚至失去了原版的支撑,且一个在打法上比韩影还韩影、直白粗暴+拿极端当深刻的网飞入局,结果会如何呢?
当警察开始面对不理解他的领导(对抗官方组织),当车胜元开始血腥复仇(暴力尺度),当韩孝周的人物邋遢肮脏得我都替她感到浑身痒,像一个行走喷粪机地每句话都带脏字,每一秒的表情都像要啃掉对方的小鸡鸡,每一个姿势都极度拿捏着想办法不好好站,凹出一个比前作更夸张数倍的刻板非人兽化杀手时,我们看到了各种标签、元素的组合,它们属于韩国电影,也属于网飞,似乎由网飞的“观众喜好大数据调查”系统计算而出,再让ai堆叠了出来。
它比第一部还多元素,也几乎必然更少“纵深”。
当然,第二部有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设计。
导演显然也知道“李老师”真身的已揭露对主题表达的巨大削弱影响,徐永乐在第一部中的“表善实恶”以前者提供混淆性,以最终揭露的后者支撑起复杂度,其实已经颇为浅薄,并非是港版中脱离善与恶这种人类文明社会给予定性的存在--即独立的“只求活命“之原始本能---而只是一个“拥有一些善念的恶人”,在对人性的表现力上显然落于追求肤浅冲击力的下乘。
而即使是这种程度的摇摆,当他在第一部里坐实李老师身份时,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善恶归属。
因此,第二部凭空增加了一个未知的李老师真身,试图将善恶的悬疑带回到第一部的开头。
但是,这个新李老师完全被放在了幕后,导演显然不能抛弃“警察追击徐永乐”和“徐永乐逃离”这两条系列主线,转去大量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人物形象,其与“警察、徐永乐”的核心纽带也并不相连。
因此,李老师只能借助其执行人韩孝周之口略作交代,并配合徐永乐与车胜元为了取代李老师而做的回忆补充。
韩孝周代替李老师出现在前台,以追杀徐永乐的方式接入主线。
但是,这就导致了主要人物的集体“徐永乐化”。
韩孝周会妒忌哥哥,会依恋李老师,就像哑巴兄弟会彼此关怀,徐永乐会爱惜狗狗一样,都只是“略有善意的恶人”,而徐永乐的表现也依然亳不出奇,只有一个爱抚狗狗和因枪声而惊吓的细节。
他们的阵营已经被划定在了恶人一方,善不过是其上一点所谓的“双面人性”点缀而已,毫不深刻,反而是最套路的存在。
同时,影片还设计了一个小反转,先让徐永乐和车胜元合作对抗韩孝周,随后再由徐永乐推翻之,以抹除“恶中之善”的存在感,试图让人物的摇摆更加频繁。
但他们本就是恶人,善已经份量不足,还要做回调处理,未免显得多此一举。
而在处理港版中非常关键的哑巴兄弟的部分,第二部的不智甚至更甚于前作。
徐永乐对哑巴兄弟始终真心实意,面对他们被杀的危机甚至会直接破防,这似乎带来了恶中之善,但比起港版里“古天乐对兄弟很好,最后却为了自己活命而抛弃二人,随即转过来又抛弃警察”的“恶中之善--倾向绝对之善--否定所有”的递进结构,它与整个韩版两部曲都最多只做到了“恶中之善”的“阵营内部有情”这个最浅层次,并试图将其带来的摇摆放大而形成复杂性的主题。
最后,承载厚望的李老师必然也无法挽回什么,他草草出场,直接用抛弃韩孝周、曾经骗杀徐永乐父母的方式,打破了自己的善,随后面对徐永乐时的温和形象甚至还不如其他人的“恶中之善”,沦为了单纯的假情假意之恶。
这也是自然的事情,本作中的大量资源都给到了对“恶”的呈现,量大管饱的凶态、暴力与打斗,人物的形象定格于此,而打斗也没有发挥港版的作用---杜琪峰手里的打斗是双方阵营的对立,是为了最后古天乐同时杀死双方而逃的“脱离善恶”之主题表现升级而存在,而韩版的打斗更多发生在恶人里,就只是单纯的打斗罢了。
我们看到的人物,都像是一直播放着莫扎特《安魂曲》中《落泪之日》,并始终信奉基督教的车胜元,上帝发声的音乐反衬出他的“逆反上帝之恶”,被韩孝周直接关掉,揭穿了其真正的形象。
事实上,第二部的主题载体更多地落在了警察的身上,只有他具备完成阵营模糊化的条件。
我们看到了他对徐永乐的过往进行追查,而不惜以放弃警察身份作为代价。
在理想架构下,他会逐渐了解到徐永乐的复杂性,他为了向寻找到李老师报仇而犯下所有罪行的不得已,消解其犯罪中纯粹之恶,让警察自己感到正邪立场的动摇,最终在舍弃一切的巨大代价中抓住徐永乐,却对将之绳之以法已然迷茫。
事实上,电影也这样做了,当警察抛弃其公职身份时,事实上就已经意味着原有阵营的脱离。
此后他更是与车胜元合作,正式步入了犯罪的一方。
最后,当警察在餐桌前对徐永乐完成开枪时,他已经与此前在相同构图下杀死李老师的徐永乐完全一致---徐永乐是为了替双亲复仇的“善”而杀人,警察则是为了死去的后辈与自己的正义念想而杀人,却都是脱离法律公正的私人犯罪,甚至二人在开枪前面对眼前“善意形象之人”的犹豫都是一样的。
警察变成了“善意杀人”的徐永乐,但其动机又更加出于警察的公义,并非警察与罪犯的任何一方,而是由公义扭曲形成的执念。
但是,这其实同样显得效果不佳。
警察纳入恶的阵营,其实也方便了电影对犯罪与暴力的呈现堆积,在罪犯的段落中可以带入警察。
因此,警察的线索其实同样让步于“恶阵营的表现”,他对徐永乐过去的追查非常单薄,自身涉足罪恶后的内心转变与堕落,特别是格外需要大力描写其程度的执念,也几乎没有具体表现。
退一步说,哪怕他做到了这一切,最终的他呈现出执念,其实也显得不够有力,完全不如“为了活命”那样的易于共感,且完美贴合所有动物的本能,执念依然属于人类范畴,于“本性”表现而言显然不如“动物性”来得有力。
最后一个镜头中,他被杀死在雪中,死亡与淹没一切颜色的白意味着其追查与枪杀行为中原有正义立场的抹除。
而杀人者哑巴此前在兄弟面前的亲情之善,此时为徐永乐杀人的“恶中有善”,其实显得多余了一些,他在主题表现力上显然还不如主角警察。
《毒战2》无疑成为了网飞和韩影珠联璧合之下的一代标志性作品,双方的缺陷完美融合,效果叠加翻倍。
这种珠联璧合,大概也是网飞和韩国合作较多也效果较好的原因。
它的缺陷是电影的缺陷,在本身水平有限且表达方式直接的电视剧赛道中,却可以用高概念与大尺度进行超模打击。
当然,无论是韩国的电影还是电视剧,是否值得全民打分网站上的那么高分,就是另一回事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韩孝周最近拿奖了,本来值得庆祝的事情,韩国网友却纷纷和她算起了旧账,对她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这件事还要从她主演的《超异能族》说起。
因为《超异能族》的剧本给力,再加上演员们演技在线等因素,原本不被看好的这个剧竟然意外火出圈。
15号韩国金钟奖的颁奖典礼也肯定了《超异能族》和主演之一韩孝周的演技,她还因此拿了大钟奖视后。
可是就在颁奖典礼上韩孝周的发言惹怒了韩国网友,被炮轰没有良心。
其实单独看她的发言“我希望这个讨厌和刻薄的世界,能够变成让善良的人过得幸福的世界。
”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韩国网友记性很好,想起了她弟弟曾经做过的坏事。
据报道,韩孝周的弟弟曾在军队霸凌导致士兵自杀,没有受到军队惩罚也不道歉,更可恶的是删掉了受害人父亲发的控诉贴。
全家压新闻,她也因为担心自己口碑和形象受影响找人删帖删新闻。
虽然事后有澄清说和她弟弟没有直接原因,但大家都不信,而且因为这件事韩孝周被网友扒出她是官二代出身。
也就是普通人最痛恨的阶级矛盾,仇视他们以权谋私。
韩孝周也是倒霉,光说这件事也不是主要原因。
她最开始备受争议的是和前辈金南珠在颁奖典礼上“耍心机”。
众所周知,在韩国前后辈之间等级秩序非常森严。
可是视频中很明显能看出韩孝周不仅没礼貌,还不尊重前辈,人品差。
明明对方是前辈,应该压轴发言,她被主持人三推四请先发言却故意磨蹭不说话,到了金南珠发言的时候韩孝周又不看着前辈,一直黑着脸,场面一度尴尬。
视频结尾韩孝周又和金南珠对视装无辜微笑,当年韩孝周只有23岁,被韩网友说是绿茶、白莲花、霸凌者。
这个同框视频至今仍然是油管高播放并不断被韩国人翻出来看热闹嘲讽的。
虽然这两件事已经是很久之前发生的了,一部分人可能也没有印象,尤其是中国网友,再加上韩孝周因为《W-两个世界》等其他热剧的加成,她的形象和口碑并没有受很大影响。
所以Netflix又利用她目前的热度宣传她作为三番参演的电影《毒战2》。
可惜又翻车了……全是黑评,评分也只有2分,不仅刷新历史最低,而且和第一部剧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韩国电影的优缺点在这几年表现的非常明显。
韩国拍电影的优点一向尺度炸裂、内容生猛、血腥暴力。
预告片很有看头,卖点十足,但精华也只有预告片能看。
缺点就是剧情稀碎,虽然是动作犯罪片演员们枪战戏很激烈,但老是那一套故事还讲不好就太过分了。
谁也不喜欢看烂片,有那时间不如重温经典。
而且韩孝周在影片中的形象非常不好,她饰演从中国赶来解决问题的大刀。
妆容脏得像乞丐、角色装逼、讲中文难听、大杀四方的疯批形象明明是亮点结果领盒饭的时候一击必杀,从外貌到智商全都被羞辱了个遍。
主演赵震雄、车胜元、韩孝周,说实话这个阵容蛮强的,然而请得起演员却拍不好电影,再厉害的大咖也救不了这个烂片。
总而言之,就算是看过第一部、喜欢看血腥暴力的朋友也会因为一团懵的剧情坚持不下去,所以还是不要踩雷了。
我看了半个小时,这个剧情跟第一部的剧情差的有点儿远。
第一部剧情(个人理解):因为布莱恩想要顶替李先生在毒品集团中的地位,对韩国制毒的供应链条重新布局,在制毒工厂内制造爆炸进行高层洗牌,目的是炸死公司骨干吴妍玉,吴妍玉却幸运错开爆炸,跑去找警察自首。
工厂的爆炸却炸死了徐永乐代理的的养母。
徐永乐也在爆炸中受伤,被赶去的警察救起。
警察从先前吴妍玉口中得到情报,是李先生为了掌控布局在工厂制造了爆炸,而徐永乐代理却是李先生的伪装身份。
警察为了侦破案件找到幕后李先生,想通过徐永乐养母的死来说服徐永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情报。
因为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李先生到底是谁,徐永乐就借机与警察合作,借助警察的力量找到了制造爆炸的幕后元凶布莱恩,并实施报复。
第二部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徐永乐代理寻找李先生。
虽然第一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寻找李先生。
但是连接第二部剧情的话就有一种错配感。
第二部用了第一部打下的人物基础,但故事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故事了。
如果硬要配在一起,就只能第二部中的徐永乐已经不再是李先生,徐永乐为了复仇寻找李先生,而李先生藏在中国方面买家的背后。
因为第一部中布莱恩与买家的交易未能成功,并在徐永乐与警察合作的打击中丢掉了原本要交给买家的货,徐永乐也发现布莱恩并不是真正的李先生,为了能够找到真正的李先生,徐永乐需要完成布莱恩未能完成的交易,以此来换取见到李先生的机会。
如果这样的话,布莱恩就显没那么必要了。
布莱恩虽然说自己在泰国有足够的原料,但是毕竟他缺少技术。
徐永乐就不一样了,不单提供了技术,而且承诺要如数的甚至超倍的提交。
可能是中国方面的买家想要有个双重保障,有点儿乱。
第二部特效痕迹也有点儿明显呀。
后半部分开始拉垮,已经偏离那么远了,还要往回圆,圆鸡毛啊圆
编剧:我要让那几个角色孤身入局,胜天半子。
然后没一个有好下场。
导演:再来个峰回路转把,不然上一部结尾我不好解释。
武指:全爆头把,干净利索节约成本。
监制:把韩孝周叫来想办法让她少穿点好剪进预告片里,老李:1.2部都是为了找我,我就几分钟戏?
狗焕:学阿祖这招果然管用。
元浩:我是正派还是主角,咋就成一工具人呢?
布莱恩:一个成功的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女杀手!
哑巴兄妹:布莱恩人真好,以后跟他混。
聂小倩:你真以为我近视啊,其实我耳聋聂小倩他哥:导演,我是群演吗?
投资方:雪佛兰质量不差。
男二换人是最大的败笔,新男二虽然也是个好演员,但气质没有那股邪乎劲儿,跟上部男二完全不同,男一过了五年变胖了,这就没办法解释本部是发生在上一部大概一个月之后的剧情这个事儿。
中间还有上一部中国黑帮老大的剧情,但那个演员已经去世了,所以不得不换人,不过换了根本认不出是他啊。
韩孝周和李老师死的也太简单了,白渲染那么久老大的气氛。
还有,李老师是怎么被找到的,也没解释清楚。
李老师的家人是被男二杀了吗?
最后布莱恩一伙怎么没有被绳之以法?
不和谐啊?!
最后的结尾不是说跟第一部一样吗,怎么女哑巴瞎了,男哑巴手断了。
男一最后结尾的衣服跟第一部也不一样了,导航定位的手机也不一样了,为了这个我还特意看完又去看了一次。
还有最重要的,李老师的逻辑反了,第一部他是布莱恩这方提供毒品的啊,不是中国黑帮这里购买毒品的,怎么到了第二部,变成中国黑帮的老大了。
再一个,他怎么控制黑帮的,一个老年教授而已。
最后,全员死了。
今天早上看完网版2。
想用好坏两个对立面去分析这部剧。
先说说不爽的一面,人物刻画和剧情需要把一个叱詫多年的李先生最后表演的一文不值,却又心狠手辣,绝不是好剧本,可能韩国人的理解方式和我们有偏差,但是,但是,李先生绝对可以写的更优秀。
好的一方面:最终结局没有人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哪怕布莱恩,单看布莱恩解决了李先生,赵组长和永乐兄,但是,但是国际上暂时没有了合作对象,自己身体被糟蹋的一塌糊涂,能否康复还不一定,莱卡秘籍绝迹,所以没有最终的获益者,这点很多电影都不敢表达出来。
有一不爽点:徐永乐也被这等演员糟蹋,不知道是没有演技还是柳俊烈的演技太过入脑,把主角演的毫无生机,可能没吃透剧本也可能是个人原因。
再说好的:各种回转,导演想让观众理解和看明白剧情,但是,但是这种拉扯表现的太过直白,如果用穿插或者拉长的结局来表达可能更完美。
再说不爽的,大刀其实一直是个问题女,在回忆录里李先生对陈说你就这样原谅她了?
看报告里说明大刀其实患有精神疾病,最后打斗场面也展露出满身的伤痕这点很值得去反思一下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境遇,而并非想得到李先生的青睐。
大刀,有人说演的恶心,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你就会发现如果大刀能接下李先生的生意除了狠辣,而且要善于经营,手下那么多人能老老实实听他话肯定有她能独当一面的能力,之所以表演的邋遢也是综上所述,生活在阴暗里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打扮而变得挥霍无度。
综合一下,这部电影能把大刀和李先生的结局反转一下,就和第一部一样让人耳目一新的话会更接地气吧,因为结局所有人都没了的这种结局其实把大刀和李先生演活更有利于接续集,但正片却给自己判了死刑。
开放式结局会更有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青睐。
(欢迎关注辉兔的爱与生活公众号)这几天短视频平台被毒战2刷屏了,只因韩孝周饰演的毒姐角色又拽又能打,剪辑她的精彩片段很有观赏性。
令人意外的是毒贩徐永乐(原版古天乐角色)和莽夫赵组长(原版孙红雷角色)都没死,这怎么可能呢?
细看一遍才发现原来毒战这两部的剧情联系非常紧密,开局前几分钟的前情回顾其实帮助不大,若不是翻看着为第一部写的影评,很多细节都想不起来。
如果没看过或者同样忘记了的朋友,建议还是两部连起来看吧,这样对人物行为逻辑会有更好的理解,不然纯看第二部会一脸懵逼。
而且第二部的剧情按照时间线排序,是在第一部结尾之前发生的。
难道创作团队是在原版改编翻拍的时候,已经把第二部的剧本创作好了吗?
那为何两部相差五年才上映?
时间间隔太久对第二部的评价非常不利。
第一部中特别嘚瑟的李仁茂是冒牌毒枭李老师,大难不死耍得警方团团转的徐永乐也不是李老师,他们俩明知冒充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却依然这样做了,背后的动机就是第二部剧情的核心。
徐永乐的左膀右臂哑巴兄弟摆脱了原版中郭涛和李菁的下场,在第一部中成了反转的关键因素,原以为还会继续发光发热,没想到成了李仁茂反制徐永乐的人质,真是风水轮流转。
徐永乐与李仁茂相爱相杀,逼得李老师的女儿聂小倩赶来善后......请问编剧起名是认真的么?
这是要闹哪样,人鬼缉毒的新玩法吗?
聂小倩第一波收割,就把赵组长的小弟给杀了,莽夫是真命硬,但凡换个人都死好几回了。
至于莽夫为什么不死?
不是他有主角光环,而是徐永乐需要他完成复仇计划的最后一环,所以一直保着他的命而已。
电影中后期明显感觉,在聂小倩、徐永乐、李仁茂三方相互算计利用之下,莽夫基本上毫无作为可有可无。
李老师杀死了徐永乐的父母,这是他千方百计要找到对方的原因,为了报仇在所不惜。
可当李老师表达出要隐退的意愿时,徐永乐和聂小倩的心态都崩了,若非聂小倩情绪太不稳定,还不至于露出破绽被杀。
徐永乐最终报了仇,李老师及其家人全部被杀,没有了执念也就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所以他故意诱导赵组长来杀自己求个解脱。
赵组长的执念是抓李老师,李老师和徐永乐都死了,那他也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妥妥高端因果生死局。
也就是说电影最后成全了李仁茂?
他控制了徐永乐制作出的高级毒品,又解决了聂小倩和徐永乐的潜在威胁,成为了韩国新晋毒王,彻底取代了李老师的地位。
这是否意味着还有毒战3?
不然如何会让一个毒贩成为缉毒片的大赢家,很不合常理啊。
要不毒战3的警察让马东锡来试试,甚至可以和犯罪都市4合并成一部电影,应该挺有看点。
毒战2不是续作,而是《毒战》的补充。
但这部电影完全为了拍而拍,生拉硬凑电影时长,和为了呼应第一部的逻辑设定,确实很减分,唯独能挽救这部电影的就是增加“聂小倩”的戏份,原内容不变片名可以叫《毒战.聂小倩外传》如果效果不错,还可以再选择个角色翻拍。
剧情很拉胯,不及格,墨迹,而且“李先生”在这部剧里很没有吸引力,最后“李先生”却为了结尾,为了出场而出场,就跟随便抓个路人客串下“李先生”结束!
就这样一个角色,全篇还得靠这个”李先生”推进剧情,可想而知电影整体质量。
还有第一部的“徐代理”竟然换演员了,这部补充第一部的电影更换了核心角色,大大影响了看完第一部去看这部的影迷观感。
而且其他的原班人马虽然发挥稳定的普通,但被“聂小倩”这个角色一压,倒是让其他角色更普通了(不是聂小倩演的多好,而是这个角色的设定,给影迷的观感很炸)一个抽粗杆香烟,蓬头垢面,戴着眼镜,全身疤痕的邋遢妹子,这个角色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颜值不会随其他外界因素而变化,丑无论怎么打扮都丑。
警方的赵振元依然智商下线,唯独的贡献就是最后的开枪终结这部剧和交代了第一部最后雪景的位置在挪威。
《毒战》一二部的最后都想文艺,想要反思些什么,但是对于这种动作类电影,温馨文艺的结尾不如动作上进行填充,这样拼接反而更没有意思,其实第一部的开放结尾,不用这部进行补充,这部《毒战》还尚可,但补充后就共同走向不及格。
不怎么推荐这部电影,想要看“聂小倩”除外,“聂小倩”这部里还是过于保守和简单了,白瞎这个能挽救这部剧的角色了。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本片的问题是剧情,流畅度很一般,合理性也 有问题。
至于韩孝周扮丑,对于本片来说也算不上亮点。
毒战2 5/100典型的一部,以为自己又行的装逼电影硬生生的升级到什么人性内心的电影,很无聊我是被骗进来看的,就是那段AK扫射的哪一段吸引进来的然后呢,然后就后悔了硬生的装逼普通话,怎么了演神了?
这个毒女也是二货来的一接到电话就是像喝了蜜一样甜,一直装逼一直拽,拽脸恶心的要死又邋遢又丑隔着屏幕都感觉到臭了,换成美而优雅杀人动作行运流水才是比较的符合。
毒女爸,就更加装逼了,天天叫自己做李老师,然后说这生硬的中文还不入说韩语。。。
男主警察就是个废的。
男主也是个废的。
最后还摆着一个大家都死了后镜头,是不是导演自己觉得很有创新?
电影又长又臭!
垃圾电影拉低韩国电影的质量。
五年后,推翻了第一部李先生的生硬反转,东拼西凑成了一部续集,最后团灭。韩孝周的表演用力过猛,布莱恩的女打手全片最帅。中国话对白问题真坐不住,不行花点钱该配配上嘛,毕竟是国际大片儿。
1结尾处二人被爆头前意念汇聚梦游了一番被下降头的没脑游戏,可怜韩孝周被拉进去从外貌到智商都被羞辱了遍,只想说一句,何必呢,真的没必要2
大刀的演员原来还是非常漂亮滴,毒战1以前看过,不知道忘到哪个角落了,所以前面看的非常吃力,外国人讲中文真难听啊。
没想到就第一部的开放式结局,还能紧密衔接进来一部续集,虽然多少有些吃书,但情节连贯性合情合理。三方反派势力黑吃黑,不太喜欢“徐永乐”人设的弱化降智,赵震雄相较更加工具人,而韩孝周演这个角色明显就是用来过瘾以及充当“看点噱头”的。泰国丛林追车那段满满的棚拍感把网飞大数据性展露无遗了…
塑料汉语
一句话梗概,寻找李老师。另外这…… 聂小倩是冯宝宝?
韩孝周好帅 还蛮喜欢这个结局的
挺好,结尾收的干脆,不再有暧昧不清的留白,也没打上“犯罪分子被一网打尽”之类的字幕,全片定格在唯一正面人物倒下,宣告“就这样了也不拍续集了”。最后十分钟救赎了前面一个半小时的平庸,续集基本是在第一部翻拍基础上的另起炉灶,和“毒战”也无所谓有没有关系了,全片题眼都在英文片名Believer上。
远不如1
韩孝周演绎的实在是过分差了,与剧情一样烂
这到底是个啥,韩孝周这个角色的意义在哪儿,话说除了韩孝周能看,我都不知道其他人在干啥
这故事居然还能圆完我很是震惊,人物没有沟通交流没有化学反应从出现的那一刻就猛猛的朝着自己的结尾奔去,只是一个杀杀杀追追追,你的阴谋比我的阳谋大,我的阳谋比你的阴谋阴的故事,给李老师设置一个真实的形象是最大败笔,最后警官的死是唯一看着不错的地方💻
那女的叫聂小倩,笑死了,不死对不起这个名字。脏兮兮的,假装的酷酷的样子,说着蹩脚的汉语,脑残啊!剧情中规中矩,没啥优点,最重要的是一个个说汉语是那种抗日神剧中日本人说汉语的那种口音,听着贼出戏,不知道脑残导演咋想的,还设定他们是中国人。
布莱恩的女保镖刺青真帅
听他们说中文太好笑了,怎么不找配音啊
乱套了啊
这韩孝周是来搞笑的
有点水土不服。
就非要给韩孝珠弄成这样吗……本来觉得第一部狗焕不太行,这一部换了人更不行……
这……是拍了个啥?动作电影你把动作戏设定好,就纯纯是个爆米花电影,观众还是买单的;剧情吧,你把故事讲好那无可厚非了,你这要剧情没剧情,要动作没动作,什么乱七八糟的,可惜了韩孝周的牺牲,邋里邋遢地演了个反派,时不时叼根烟,拿舌头顶顶腮帮子,一个蔑视的眼神,还真演不出坏蛋的狠呀,女神也拯救不了这片呀!韩女神还是不适合演反派,感觉这近5分都有点虚高了,这还是国产片不得3分打底了。哦对了,必须得吐槽一下这个中文,讲得什么玩意儿呀,不行你好歹请几个中国群演呀,糟蹋了这么美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