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荒野生存》、《127小时》我会推荐这一部,我不是说他们是同类型的电影,唯一相同的是hiking and finally finding something at least.在影片的前奏一直出现"quit",数数看看大致出现了二十来次,导演这个简单的手法就是对比后来的坚持到最后。
感觉其实对生活的决定和改变并不难,因为一本旅游指南、一幅画、一个人然后做出决定,去远足去hiking,去找自己。
当然你也可能会在找自己的路上迷失,但是能做出这个决定已经让你非比寻常了。
接下来说说女主在遇到给他发音乐传单的男人时,因为还没有从之前在荒野中碰到那个狩猎男人的恐惧中走出来,再加上太久没有和人接触(在商店里试口红的时候的对话,因为是生肉,原谅我没有听懂。。。
),所以她表现出一脸要保护自己的表情与举动。
她也在去赴约时开始打理自己打扮自己,我想这是一个找到原来自己的生活,所以她并没有停留太久,继续去PTC(我想应该就是那幅画的地名吧,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百度了没有找到。。
),我很喜欢结尾女主的画外音,诉说她后来的生活,结婚生子,给孩子起了她妈妈的名字。
哦对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非常非常爱她的母亲,当母亲招到酗酒父亲的虐待,妈妈带着她和弟弟离开那幢房子,因为妈妈的眼睛受伤,她去商店为母亲买药,脸上充满着害怕(这个画面来回出现了2次)。
再到后来母亲的去世这个导火线让她迷失了自己。
(不好意思。。。
我真的没打算剧透。。。。。
)好吧说正经的:我想和《荒野生存》比较契合,因为都是经过lost myself,then find myself.为什么更推荐这一部原因很简单,结局很好,她活下来了虽然中间我不知道多少次我觉得她快坚持不住了但最后她到达终点。
所以我认为这是治愈的一部电影,我很推荐。
(熟肉出来一定要再看一遍)
在刚结束旅行到家回神的日子,看了这部光看简介就预知自己会喜欢的电影。
从第一个镜头那风景开始,你知道自己会爱上这部影片所带给你的东西。
你熟悉它们,但还是无可救药的爱上了。
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女孩因为一堆糟事走上了野外徒步达三个月的旅途。
就像每个出发去旅行的人一样,背负行李的同时背负着自己的故事。
你会在每个青旅遇上这样一群人,听到许多人各自不同的故事。
大部分的故事都有些黑灰色部分,也许你只是记住那些人,因为有时候他们选择的道路跟大部分人是不一样的。
似乎每个人都希望一趟旅行能改变自己或改变些什么,希望人走在远离过去的路上,哪怕最终都会回来,有些东西会改变。
所以很多人会一次次上路,有些最终选择四海为家。
谢莉尔也是这样期待改变生活,找回迷失前的自己。
一个背着大包不堪负荷的徒步菜鸟上路了。
没走一会就累了,就想放弃了,这种体会也曾有过,会不停的声讨自己,为什么来受这个罪。
同样的,当选择前进还是后退时,疲惫的你回头看看来时路,哪怕只走了短短十来分钟,你决定还是前进吧,与其再受累走回头路,不如踏入未知,也许前面有你想要寻找的东西。
前面有吗?
前方给你大部分的是感知身体各种痛苦,渴了、累了、酸了、痛了、好像受伤了、饿了、腿举不起来还得举呀,然后头脑中不停的咒骂自己,你傻了跑到这边来做什么?
真是有病自找虐受!
路怎么都走不完?
下坡就是休息下坡就是休息!
没走错路吧!?
大脑就像个歇斯底里的人反复重复咒骂质疑虚假安慰等闹个不停。
而身体在不停的缓慢前进。
是的,确实如自虐一般,我和谢莉尔最初一样,徒步对于菜鸟就是不断龟速前进又遭受着身心自虐的过程,风景?
事后才察觉到不管你多么小心避免摔倒扭伤走路,那些风景已经映入你眼睛,刻在你的记忆中了。
最后她改变了吗?
过去永远不会改变,但是她找回了重新开始生活的自信,通过这条路的磨练。
这一路的风景是绝美的,但过程大部分是痛苦的,身体和心灵备受煎熬,还有那种孤独无人倾述的日子。
反省剖析内心,大部分不是在静谧中完成,而在踏入的每一步,每一个为前进而付出的汗水泪水中。
当身体遭受巨大的必须忍受的考验时,你才真正看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时候道路在那时才会清晰。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寻找自己要走的路。
这不是一次两次简单的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得出答案的。
它需要你不断的付出努力以及挣扎,也许每一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长时间达两三个月的徒步旅行,你需要你付出大量准备考量,然后付出身心的努力去达成,也许对迷茫的人,可以一试,比如我。
Wild也是一部由书改编的电影,原著为Cheryl Strayed的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
比较吸引人的是,这个故事是Cheryl本人的真实经历。
因为真实,所以更加具有感染力。
把单亲家庭的女主在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比作她生命中的阳光一点不为过,那应该是她生活中唯一灿烂的东西,点亮了整个逼仄的房间,也点亮了她的人生。
母亲去世后,她陷入了无尽的绝望,用毒品和滥交麻醉自己,后又与丈夫离婚、堕胎……。
人生最大的痛苦,在她不到30岁的年龄里,可谓全局上演。
当知道自己怀孕又没能力抚养孩子,只能狠心打掉的崩溃之际,Cheryl偶然看到了一本关于Pacific Crest Trail徒步的书,正是这本书,指引她走向了一千公里徒步,寻找自我、自由、和救赎的道路。
这种情节的电影,可想而知会收到两个极端的评价,因为这本身就是个极端的故事。
一定会有很多人觉得Cheryl是脆弱,是不成熟,是作。
放着好端端的丈夫不要偏偏去吸毒滥交,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偏要去徒步。
但是,一个人如果真的深陷绝望中,他是看不到生活的阳光的。
活着于他而言,可能比死亡还要痛苦,每一天醒来,身上仿佛背着重重的包袱,什么都不做就已经力气全无,还拿什么精力去面对生活?
迈不出死亡那一步,麻醉自己至少可以享受片刻休息。
世上悲伤种种,没有亲身感受过,永远不知道那是怎样的滋味。
不要想当然,觉得换成自己绝对会做得比他好。
设想和经历是有偏差的,经历永远要比设想复杂得多,因为生活充满着意外,你不会知道,向前迈出的一步踩到的是黄金还是尖刀。
不要埋怨他,他也想好好生活,只是真的没有气力去生活。
当呼吸都成了负担,生活该有多难熬你能想象到吗?
好在Cheryl没有任凭自己沉沦消亡。
她带着和人生一样沉重的背包出发去寻找自我。
人在真正觉得一无所有的时候,反而是最强大的。
反正一无所有,也就无畏失去。
正如她和路上遇到的唯一女性旅人在夕阳下的谈话所说——-一个人这么久,你会不会觉得孤单?
-其实我原本的生活更孤单一些。
这种孤单并不是因为我没有朋友。
漫长的徒步,未知而孤独的前路险象环生。
有不坏好意的陌生人,有虎视眈的野生动物,有缺水到濒死,有饥饿到抓狂,有血肉模糊遍体鳞伤。
这些她都不再害怕。
一切都不会比自己的生活更糟糕,有什么可害怕呢?
不如拿生命赌注一下未来。
结局只有两种,一是死亡,一是重生,无论哪一种,都好过行尸走肉般麻木地生活。
唯一让她感到害怕的,应该是那个深陷黑暗、支离破碎的自己,那个偏离了母亲希望的生活轨道的自己。
母亲这个角色是作为旅途中穿插闪回的回忆出现的。
我想人人都有睹物思人的经历,某件东西,某首歌某句话,某处的风景,某本书某部电影,都可能把我们带回过去的某个时间。
过去就是过去。
过去只有一次。
无论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都只能在回忆里和梦里出现。
过去里的人,爱也好,恨也罢,有些永远也不会再次来到你面前。
正因回忆的这种不可复制性,它总是比现实美好。
当一个人永远成为回忆,一切仿佛都被打上了细腻的柔光,缺点完全消失不见,连当时的不快乐都可能变成甜蜜的负担。
时间越久,光线越发柔和,有一天刹那回忆起这个人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不快乐的记忆完全消失不见,只剩下梦境歌声一样的影子,在对现实的你微笑。
Flashback应该是表现这种感情最好的方式。
对普通的回忆尚且如此,何况是这个几乎是Cheryl整个世界的母亲。
饱受酒鬼丈夫的虐待,她一个人带着Cheryl和弟弟过着贫穷的生活。
每次她出场,我真的感受到,她身上似乎是发光的。
贫穷的生活没有让她一蹶不振,反而让她把爱展现得更加灿烂,并全身心地将这种爱投注在孩子们身上。
她总是穿着美丽的裙子,瘦弱而乐观,做饭的时候都会唱起歌来。
她和Cheryl一起进College继续读书,无论生活多糟糕,她都在发现美好。
她甚至乐观到,Cheryl都要质问她——-你到底有什么开心?
你的丈夫是个酒鬼,还虐待你。
我们这么穷,不一定哪天房子都没了。
-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还是会选择嫁给他。
因为他让我有了你和你弟弟。
是啊,生活糟糕与否,都是上帝给我们的馈赠。
失去一点,得到一点。
失去很多,得到很多。
找回自我的Cheryl也同样觉得,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也许还是会选择现在的人生。
生命是如此独特的东西,也许这正是它的美丽之处所在。
快乐是美,毁灭亦是美,每一个生命都不相同,痛苦和幸福一样都是造物主的作品,痛苦让人成长,更深刻得感受人生;而幸福让人单纯,更容易感受快乐。
这一切都让这个世界纷繁复杂,更加迷人。
正如Cheryl所说:“问题不会永远都是问题的,总有一天它会变成别的东西。
”随着徒步一天天过去,Cheryl的眼神愈发坚毅。
旅途结束她在森林里遇到一个小孩子,故作成熟的单纯背后,有着和她相似的童年。
他给她唱了一首歌。
小孩子离开后,Cheryl终于哭了。
一路辛苦,她的眼神里只有执拗与倔强,从未见她流过一滴眼泪。
太多的爱无处安放,一句I miss you也只有说给天空。
如今的Cheryl应该算是找回了自己。
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我想她对幸福一定格外敏感珍惜。
我一直觉得,最爱的你得人,无论在不在你身边,都会在某个时空看着你生活,你如果生活得不好,他也不会开心。
我们怎么舍得让他们为我们难过呢?
所以,还是要努力、用尽全力地去过好短暂的一生,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 like a moth darts to the flame。
就算不是为自己,也是为了爱你的人。
就像我妈妈所说的吧。
我知道你的辛苦,但是你想想,有我,有爸爸,有那么多人是爱你的,无论在不在你身边。
所以你还是幸福的。
之所以勇敢,是因为失去太多。
之所以畏惧,是因为还有牵挂。
祝所有迷失的人都找回真正的自己。
无论用何种方式。
04:15 5/2/2015
作为一个还算是常hiking的人 开始的时候觉得女主真是蠢哭了装满了的登山包应该放在一定高度的地方背起 在找到水源前决不能喝光(更别说倒光)水杯里的水 只带必需品减轻负重 登山鞋应该买至少大一码。。。
别跟我说她没经验 就算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发前好歹做点准备吧 感觉就是在作死虽然她炉具堵了只能吃冷燕麦粥每天催眠自己"cold mush is good I love cold mush"那段还是萌萌哒对陌生男人的防范和警惕 以及女生在户外额外受照顾那段 倒是颇为感同身受看完电影去找了Frost那首诗 通俗易懂 最后一段是这样的"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总觉得这带着安慰自己不要寻死的意思:看呐雪夜的森林多美妙 漆黑又深邃(潜台词:好想在这里永远睡去)却又劝自己 不行啊 在死之前我还有承诺需要遵守 还有长长的一段路要走(别的事情需要完成)最后的重复 是加强语气试图说服自己放在这里被Strayed引用 感觉也很恰当然后搜了一下各路中译 并没人觉得有此意 ╮(╯_╰)╭另!
小孩唱的Red River Valley真是太美太美了但是为什么英文版是“the cowboy love you so true”中文版就变成了“热爱你的姑娘” ....
2019年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走出荒野》。
《涉足荒野》是改编自美国作家谢莉尔·斯瑞德2012年的同名自传,由让-马克·瓦雷执导,瑞茜·威瑟斯彭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片讲述婚姻触礁,母亲去世,自己在绝望中生活多年之后,虽然毫无徒步经验,却独自一人踏上Pacific Crest Trail 远足之路,通过长途步行找回自我的故事。
元旦时去书店碰到了这本书,记得当时一个女孩对同伴说:你看就是这本书,听说还被改编拍成了电影!
这本书很好看。
而我被她们这么一说对这本书也引起了注意,但是没有立即就去拿一本,等她们走后悄悄的拿起来翻看。
翻了两页就决定买下。
一个人在荒野中穿行,这辈子我是没这个种的,我胆子小,不喜欢冒险这类危险的游戏。
况且我也不需要去荒野中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寻找自己。
但是很钦佩这种敢于冒险的的人,这种勇敢是很吸引我的。
读书的意义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去体验别人的人生体验,不必自己一一去执行,况且我们一个人也没那么多时间,人生是很短暂的一刹那。
买了书还没看,先补了电影,之后再仔细把书看一遍。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比电影要好看!
2019年1月5日
当你得到最宝贵的爱,却一朝被夺去,似乎感觉到被生活背叛了,于是放弃自己,选择用性和毒品来放逐自我。
其实这些可能是砺世磨钝的过程,我们可能需要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给自己带来那么多那么浓的爱意的母亲因病离世,你是觉得被生活欺骗了吗?
于是你也选择毁灭掉在母亲观念当中那么好的“自己”?
何其可悲又让人怜悯扼腕!
不敢跟陌生人说话的小女孩却对初次见面的谢丽尔唱了一首歌,歌词中有一句"For you take with you all of the sunshine That has brightended our pathway a while"因为你带走的所有阳光曾照亮我们的路。
听完歌曲的谢丽尔一定被狠狠戳中了内心。
她就是因为深爱她的母亲离世,仿若被带走了世间一切美好,干脆破罐子破摔,让毒品和性来麻痹自己,整整4年!
原本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幸福的婚姻家庭都毁在自己手上。
她不知道如何会走到这一步,又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的?
接下来的人生路该何去何从?
离婚后,她决定去徒步著名的太平洋屋脊步道,从莫哈韦沙漠出发,穿过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州,最后到华盛顿州,全程1100英里。
在这漫长又寂寞、艰辛又危险、酷热又严寒、陌生又不乏美丽的独自旅途中,她的过往和回忆以及隐藏着内心深处的伤痕,一一被看现:原来在洗手间痛哭,22岁的自己还是那个曾经被浓厚的母爱包围的小女孩啊!
原来“她”受伤了!
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伤口已经溃烂了!
她多么想念母亲,多么希望深爱自己的母亲能够抱抱自己啊!
可她永远都不能得到这个拥抱了!
长途跋涉中,当她终于明白: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值得被认可的!
值得为自己感到骄傲的!
——哪怕失去了最好的母亲,哪怕母亲再也不能给自己一个爱的“抱抱”!
她依然值得被珍视!
她也从心底开始认可母亲说的“活下去!
好好地活下去”,以前她看不上母亲那些无所畏惧的乐观和豁达,厌烦她的那些“正能量”念叨。
在独自徒步中她体悟到人生对于母亲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也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艰难。
总有一天,问题不再是问题,它会变成别的东西。
也许会变成真实痛苦又积极——像母亲那样,虽然很艰难但从不贪图享乐而麻痹自己、放逐自我。
看完《涉足荒野》,也许只有我们认真地对待生活,过好真实的每一天,才有可能品尝到生活的那么一点甜。
女主角Cheryl在母亲去世后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彻底沉沦了,吸毒,滥交,最终婚姻破裂,又在一次意外怀孕后选择堕胎……终于有一天,Cheryl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像很多人一样,希望用一次徒步远征找回迷失的自己。
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选择的这场旅途太艰辛了。
《涉足荒野》根据Cheryl Strayed 的畅销小说“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改编。
Cheryl所要征服的就是这条有名的Pacific Crest Trail(太平洋山脊小径)。
这条“小径”纵贯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三个州,南端是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北端是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全长4000多公里,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因此吸引了很多徒步爱好者。
但Cheryl毫无经验且孤身一人,埋锅造饭搭帐篷啥啥不会,毒蛇猛兽登徒子样样要防,更别提长途跋涉和恶劣环境对身体的万般摧残了。
可以说,有一万个理由让她在启程不久就产生放弃的想法。
不过,也许是她之前太痛苦、太压抑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推动着她坚实地迈出每一步。
对于其他徒步者来说,回头是温馨舒适的生活,放弃这段冒险是很划算的选择,但对于Cheryl来说,绝无回头的可能。
Cheryl在这段漫长旅途中的心理活动是本片的叙述重心,而本片在这个点上的精准发力可谓收得奇效。
这种发力是借助大量的闪回实现的。
这些闪回并非交叉剪辑或者多线叙事,它们只是Cheryl在旅行中的一个个突然闪现的回忆。
归根结底,Cheryl要征服的不是脚下的这条路,而是自己的内心。
一首熟悉的诗,一本熟悉的书,一段熟悉的音乐,一个熟悉的图案,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一匹马,甚至一只应急口哨都能让Cheryl回忆起过去的某段经历。
Cheryl就是这样一边要战胜自己的痛苦回忆,一边要克服旅途的艰难险阻。
当Cheryl经历重重考验,坚持到旅途终点的时候,她才认识到,这些痛苦的回忆已经像她一路战胜的那些困难一样,都成为了过去,而她自己也像这荒野一样展现出惊人的暴发力和十足的野性。
身心的脱胎换骨让她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这段旅程,也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Cheryl的扮演者Reese Witherspoon拿到了本届奥斯卡影后提名,表面看起来没有Julianne Moore(《依然爱丽丝》)和Rosamund Pike(《消失的爱人》)的希望大,甚至还不及在最后时刻起死回生的Marion Cotillard(《两天一夜》),但我的确很喜欢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无论是旅途之初的忐忑和恐惧,还是旅途末尾的释然和感悟,Witherspoon的表演都是令人信服的,很多细微的面部表情也演绎得十分到位。
闪回的运用除了展现Cheryl的内心活动,还要为观众补充背景,而这背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Cheryl的母亲。
在Cheryl断断续续的回忆中,一个内心充满阳光、总是面带笑容、竭力不让婚姻的不幸传导至下一代的慈母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Laura Dern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我最初注意到这位演员是在《十月的天空》中,Dern饰演的老师像本片的母亲一样带给人阳光和温暖。
Dern也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虽然看起来是在给《少年时代》的Patricia Arquette陪跑,但我相信,Dern创造的这个母亲形象一定会在影迷心中长存。
迷失,母爱,徒步,荒野,痛苦,救赎,解脱……本片用来展现这些元素的不止是闪回,还有恰到好处的配乐,尤其是那首“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演唱者是Simon & Garfunkel(没错,就是在《毕业生》中演唱“The Sound Of Silence”和“Scarborough Fair”的那对组合)。
这首老歌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与本片的剧情简直搭配得天衣无缝!
路在脚下,也在心中,《涉足荒野》用影像化的方式展现了人通过旅行实现的自我救赎。
所以,旅行的终点不在彼岸,在此岸;旅行的意义不在认识世界,在认识自己。
从舒服的大城市背上沉重的背包去荒无人烟的山野里一个人徒步、扎营、找水喝、生存。
是她对自己过去人生中犯的错的自我惩罚,试图赎罪的方式。
在那没有网络没人其他人的时间和空间里,唯有过去的回忆撑着她一步步艰难的步伐。
回忆母亲、前夫和自己做过的事,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饮料。
人恐怕确实唯有在苦的情况下才会去回忆反思过去,一个舒适的身边充满诱惑的环境,人很难足够清醒地彻底反思。
这样自虐式的徒步,也许有着对过去自己所做的悔恨,对自己的厌恶和失望,也有着一无所有生无可恋的冷漠和麻木。
“我们无法知道什么会发生而不是另一件事,什么导致什么,什么会摧毁什么,什么会让什么繁盛或死亡又或采用另一种方式。
如果我原谅我自己会怎样?
如果我感到愧疚呢?
但如果我可以回到过去,我不会做任何一件不同的事情。
如果我想跟遇见的每个男人睡呢?
如果海洛因教会我一些东西呢?
如果我过去做的所有事正是导致我到今天这步的原因呢?
如果我永远不会被救赎呢?
如果我已经被救赎了呢?
“我们永远都不能为将来的事做好准备” 我用了好多年才成为我母亲教我成为的那种女人,那花了我四年七个月三天的时间,在没有她的情况下。
在我迷失在巨大的悲恸中后,我找到了自己离开森林的办法。
直到徒步行的最后一天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
我的生命如同所有生命一样神秘、无可挽回且神圣,是这么近,这么地就在眼前在当下,这么属于我,顺其自然是如此的疯狂。
” Problems don't stay problems. They turn into something else.My life, like all lives, mysterious, irrevocable and sacred, so very close, so very present, so very belonging to me, how wild it was to let it be. 最后一段是整个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其实这是足够长时间反思后的突然醒悟。
她接受了自己过去犯过的错,伤害过的人,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接受了自己也许本性就是放浪的的事实,看到了所有经历哪怕是不好的也会告诉她一些事情的好的一面,她知道了过去的自己就是这样,即使懊悔,重来一遍也是如此。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一切又会产生一些结果,都不是她能预料到的。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心理准备开启新的生活,事实是我们永远不能为无法预料的未来做好准备。
你想赎罪,也许你永远无法赎罪又或者你已经赎罪了,这没有定论,不论你虐自己多久也不会得到一个结果,那么又何苦继续执念于赎罪。
顺其自然,接受已发生的一切,发现生命是如此的就在当下离你 如此之近,是如此的疯狂,因为它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现实,接纳过去不完美的自己,要毫无准备地面对完全未知的未来。
自我救赎要走到这步,才能重新开始生活。
不仅是放下对过去的悔恨和悲痛,还有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勇气和心理准备。
你无法完全做好准备来迎接未来,但你准备好以没准备好的状态开启新生活的脚步了,这也是种心理准备。
There's no way to know what makes one thing happen and not another.What leads to what.What destroys what.What cause what to flourish.Or die.Or take another course.What if I forgive myself?What if I was sorry?But 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I wouldn't do a single thing differently.What if I wanted to sleep with every single one of those men?What if heroin tought me something?What if all those things I did were the things that got me here?What if I was never redeemed?What if I already was?...After I lost myself in the wilderness of my grief,I found my way out of the woods.And I didn't even know where I was going until I got there on the last day of my hike.Thank you,I thought over and over again,for everything the trail had taught me,and everything I couldn't yet know...My life ,like all lives,mysterious,irrevocable,and sacred. So very close,So very present,So very belonging to me.How wild it was...to let it be.
四千多公里,从墨西哥走到加拿大,翻山越岭,还身负重行囊。
就像电影开始时女主角Cheryl说的,她既不是徒步爱好者,也没有经验。
以至于带错打火装备,刚上路就被困在第一个过夜点无法做热食。
高出她头顶很多的大背包装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还是在休息站让老板帮助下一一清点卸货,穿的鞋也不合适,需要在下个补给站邮寄收新的,要知道这是徒步的人最重要的装备。
那么Cheryl为什么这么匆忙又必须走这次壮举式的旅程呢。
电影的持续穿插闪回她过去的生活经历很完整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涉足荒野》制作出色在于多个时空的衔接,在征途进行中的闪回,在观众充满疑问和担心好奇的心理下,有条理的将Cheryl过去的种种不堪与现在在路上的细微蜕变,穿针引线搭起一幅容易理解的画卷。
电影在Cheryl徒步过程中展现了很多风景和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很难分清是路上的风景还是人改变了她。
应该说,Cheryl终于过上一种带有重复性和单一的生活,让她能有时间和空间静下心来思考,与自己相处。
她变得更爱自己了,也许是孤身在外的本能。
在电影开始搭第一个车时,Cheryl下意识的对男司机说自己有丈夫一起徒步,他在前面行进等她。
Cheryl始终对遇到的人保持警惕,尽管沿路上遇到很多看到她独自一人徒步给予过很多帮助的好心人,但也不乏起色心的路人,Cheryl从不否认性别给她带来的某种优势,她被冠以the queen of PCT-穿越太平洋山脊的女王。
但是在有能力的时候她也会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例如自制过滤水给偶遇的两位徒步男人。
却也会疯狂奔跑远离危险,当其中一个人出言不逊时。
这与在城市里生活时的她大相径庭,要知道在母亲过世后,Cheryl生活相当放纵,深陷毒瘾还怀了不知父亲是谁的孩子。
从不懂自爱到机智聪慧的保护自己,从墨西哥出发时炎炎夏日走到靠近加拿大时的日渐秋寒,Cheryl越来越像她最思念的母亲,从她和遇到的人们交流可以看出她的乐观放松自信。
如果不能用童年治愈一生,就来一场徒步吧,让大自然显现那个答案。
开篇上来就是女主在拔脚指甲,太血腥恐怖了😱母亲去世导致她堕落,然后要靠徒步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就一般般吧
全片只有片尾曲山鹰可以拿来说了 女主坐在山边清理脚伤 鞋掉下去了 怪谁 一堆的避孕套 果不其然 一定会有一炮 另外女主不漂亮 主要还是人格魅力没有
除了我媽沒死(BTW親生父母的確死了),我沒結婚離婚之外其餘人生經歷neatly一樣,沉迷毒品沉迷酒精沉迷男人,日常迷惘生活一敗塗地,一切兵敗如山倒,連命都不想要,太早知道愛只是令痛苦來得晚一點的死緩/毒品/迷幻劑/麻醉藥,愛沒辦法拯救/治癒/解決一切,某一刻愛會讓我覺得命運或生活本身可以忍受,但到底成長的苦都要自己嚥下、我的石頭還是要自己推死不掉之後站起來告訴自己,只有我可以救自己,繼續推我自己的石頭If u don’t love JMV, go to hell
1、苦旅能极大激活生存欲,这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得不到的,由此则产生对新生活的向往;2、貌似美国的徒步旅行组织挺完善的;3、中间闪回的生活回忆很破坏荒野的连续性和带入感;4、没之前澳洲女带骆驼横穿大陆的好看和内涵;5、不真实,美化太多,北美出门而且还是野外讨饭居然不带支枪。。
渣渣
看看风景就行
补标:走过才知景浓,走过才知活过。
冲着极高的评分和一群驴友看了试映,大失所望,既没有炫丽的自然风光,也没有啥深刻内涵,女主的自我放纵和放逐令人莫名其妙,老美驴友也说离书本差距太大了,不过在豆瓣也如此高分,可能很多国人比老美还深刻的理解了美国文化。
看了20分钟忍不住了,怎么看这都是旅游的新手吧?那买来的东西竟然敢不先试试就去挑战这种路线?各种花式旋转作死
音乐和歌很好听,可能在当年还比较新鲜,现在已经烂大街的“踏上苦旅 自我救赎”的故事。
导演用碎片式的回忆再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救赎,这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而且在戏剧张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着不间断的抒情音乐完成了流畅的叙事和剪辑。这片子并没有明显的用力痕迹,它故事甚至会让驴友们觉得特矫情和流水账,但背后的那份觉悟和人情味很有杀伤力,何况还有沿途的风景。★★★
No more rain,no more pain . 到一个痛苦的世界,去治愈另一个世界里的痛苦。
看了第一个镜头,真是作的不行,真想给一星。。。
豆瓣总是这样,评论要比电影精彩的多,不知道是都徒步过,还是都经历了不少。我很难选择去徒步。人生经历低谷,接触大自然会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没有经验徒步就是自杀。无论你渲染的多好。另外,我讨厌徒步,也讨厌选择去徒步的人。大自然没有任何怜悯,选择逃避现实的人更是被自以为的选择所感动。但是自力更生却是让一个人重新成长的机会,无论从哪里爬起来都会再成长一步。另外,我身边多数对徒步感兴趣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不太健康。理解缺失,暴躁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亦或做事极端。因为选择了逃避问题所在。
这部电影好在有伤痛的人被引起共鸣,开头那些wtf真的是真实心理写照。想起在西澳独自一人搭车的经历,看的我从头开始哭到尾。苦旅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但能极大激活生存欲,这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得不到的。徒步本身就是治愈,那些翻滚的想法最终会排出体内,这经历会让人更坚韧。
徒步完回来和歪一起看的,电影里女主角的背包沉得背不起来、刚上路时反复念叨的wtf以及“你随时都可以放弃”,都非常感同身受,被剪辑和声音惊艳。
用密集的闪回肢解漫长的徒步,徒步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糟糕的过去面前被淡化,这是一场无关身体折磨的意志锻炼,而是放下过去救赎自我的心灵之旅,深爱的母亲病逝对女主的打击巨大,她选择独自一人踏上旅程,去咀嚼伤痛,去净化,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爱。
没有转折点,仅是长时间的孤独行走和反复出现的回忆如何能够重新开始?
一直出戏,只有最后小男孩的歌声让我认真地看了一会。
威瑟斯彭最初是我并不太看好的一个女演员,但是逐渐发觉她虽然很娇小,有些表演还是充满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