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晚21:10的场次,奥纳巨幕厅,观看《阿童木》。
从去年知道了这部电影,就一直在盼着,一个月一个月,总算走进了十月,早早就买好了票,只等着上映了。
全国公映的日子是23号,我这里在22号晚上开始上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还不知道已经上了,又或者不是周末的原因,昨天,诺大的巨幕厅,居然只有六个人,这一次的阿童木,几乎成了我的专场,呵呵选择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多少次多少次坐在那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坐在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然后,现在成了习惯。
阿童木的感觉像个邻家的小弟弟,机智而且可爱。
只是,看的我有小小的心疼。
天马博士因为痛失爱子,而创造了阿童木,并赋予他无比强大的力量,植入了儿子的全部记忆。
然而,他每次看到阿童木,却更深刻的感觉到儿子的离去,最终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抛弃了阿童木。
而那时的阿童木,一方面记忆中记着自己是天马的儿子,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清楚自己是个机器人,于是他迷惑了,不理解自己生存的价值了。
他开始流浪,认识新的朋友,然后在因为其巨大的能力而被抓回。
在天马要关闭阿童木,取走能量的时候,闭眼前的那声“爸爸”,弱弱的,但一定唤回了天马的情感。
于是,天马再次把蓝核能量放在了阿童木身上,而之后在他与红核力量战斗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
他更努力的飞向天空。
动画的感觉很好,像之前看到的那些美国动画片一样,人物的表情生动,这一点是我看国产动画每每失望的地方。
我看的是配音版,当机器人三剑客其中之一说着“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时,我笑了。。
阿童木形象刻画的很好,之前看预告片,知道和从前的阿童木不一个样子了,还有点小担心,看样子是我多虑了,现在这形象帅气可爱呢,活生生的,就像个生活中的小弟弟,聪明还调皮,充满正义感,在想,若生活中认识这么个小朋友也很不错呢。
阿童木是一个童年的记忆,我说不清自己喜欢阿童木,是因为喜欢这个形象,还是迷恋自己大脑中隐隐藏藏的童年记忆。
家里有大大小小的阿童木玩偶,甚至T恤,外衣,鞋子,手表,在我的生活里随处都能找到阿童木,我在买着这些的时候,仿佛一起买回了我逝去的童年味道。。。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版的《阿童木》,大失所望,大失所望,大失所望。
字幕出来了,我脑中确是空白的一片,没有任何感动,连对阿童木的美好回忆都被冲淡了。
原来是意马Imagi做的片子,也就是搞了《忍者神龟》的那家香港公司。
如果要我说,就是一流的经典亚洲传奇被二流的混血制作团队给毁了。
从最表面的说起,人物造型,我个人觉得很无趣。
阿童木倒是没敢太大变动,就是弄得幼齿了一些,油光粉面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挺可爱的,我没有意见。
但天马博士,大都会总督还有茶水爷爷的鼻子都是怎么了啊?
两个法国巨鼻加一个大肉弹,这是跟鼻子过不去吗?
其他的人物,比如说哈马还有几个地面的孩子,都没什么新意,也不是特别讨人喜欢,看上去像是七八年前的制作水平。
更可笑的是那个终结者机器人,和落到地球上的zog,怎么像是《天空之城》里面的机器人狂吃了两年麦当劳之后的样子呢?
场景也很让人失望,总体让人感觉很单薄。
虽然我对3D这些不是很专业,但至少还是看了许多好片子,身边也有搞游戏的朋友,不客气地说,这部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制作,都是很初级的水平。
场景上没什么创意,《天空之城》,《大都会》,《星球大战》等等各抄一点儿,制作得也很露馅。
编剧就更是差劲了,整个体系是美国的商业片惯用套路,故事围绕正义和邪恶双方展开,主人翁自我的不认同感,在剧情的发展中也渐渐成长。
好人(茶水爷爷)、坏人(总督)、矛盾的人(天马博士)、看上去好其实坏的人(哈马)、主人翁的知己或红颜(歌娜)、亲友团(地面小朋友们)、意外救星(zog)、插科打诨的(机器人三剑客还有清洁剂和刷子),这些套路角色一个都不落。
其实套路没什么不好的,做好了就是能娱乐人,可这部戏的剧情和桥段实在是不敢恭维啊!
漏洞一大箩筐,人物也刻画得很生硬。
另外,还拼命往环保上靠了一下,又没太靠上。
最雷的是最后外星人突然来攻打地球了,原来就是个独眼大章鱼,汗颜啊......而我们的英雄阿童木直接就照人眼睛扎了下去,是不是很暴力呢?
阿童木应该是热爱和平的啊!
还没见大章鱼怎么欺负人呢,就残忍地动手了,是不是应该先谈一谈呢?
我是不是有点儿尖刻呢?
我也问了自己,但又理性的分析了一下,也还好吧!
这部片子确实离我的想象太远了,阿童木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动画英雄,他身上有种亚洲特有的气质,这和美国的精神意境是完全不同的。
抛开民族情结,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在动画片的创作上确实很有自己的一套。
一个那么小的国家,却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将自己的文化扩张到了全世界,很厉害。
而现在,华人买下了一个经典,却用美国的商业模式,和二流的制作团队去套现,真的有些让人伤心。
片中亲华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就是搞得太涩了。
阿童木掉下地面,便碰见了中国来的同胞。
而剧中许多画面中的文字显示,也有意做了中文版的。
这些固然是聪明的小技巧,但整体没劲,有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也许我的评论有些刻薄,但却是心里话,也不怕得罪人啦!
只是期待我们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上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要来就来纯种的!
随便扯几句。
打不死程度跟星矢很有一拼。
不仅仅是打不死,是只要没打死,就要回去再挨打。
原版漫画里那么有爱那么慈祥那么完美的茶水博士。。。
我的茶水博士啊,你找个体型完全不搭的bill nighy配音也就罢了(配音没什么问题),你把他名字改成什么了?
Elefun?
小象玩具的名字?!
他的能耐呢?
功劳呢?
对阿童木的教导呢?
整个基本就没起任何作用啊原版漫画里面,阿童木跟他爸爸在埃及金字塔那一战当中的见面、交流和最终不好不坏的结局感人至深。
他爸爸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结果被凯奇同学和导演联手塑造成了个什么玩意。。。
不枉费我去看之前跟同学打赌,有凯奇在,此片必砸。
(客观地说,此片和G Force跟凯奇基本上都没有关系)另,没看过原版漫画、对阿童木印象不深的同学们,那就随便看看随便乐乐吧。
总之我看完,很郁闷,很不爽。
關于阿童木的記憶,幾乎就跟商場里的ASTRO BOY牌T恤衫一樣,不那么厚實,也不算太薄。
至于當年的主題歌,遠不如因神獸羊駝而風光再起的藍精靈一樣熟悉,甚至想不起一個音符。
就這樣走進長虹影院,在忽大忽小的聲音里發現自己竟然買了張中文配音的票——回豆瓣寫影評的時候才發現根本就沒有什么英文版,中國大佬太有錢了,不讓我們看原聲的,或者說,就把中文版當成是原聲也無所謂,因為也就是那么個水平了。
就這么在徐嬌干巴巴缺乏童真的聲音里一直聽到“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才徹底放松地笑了出來。
花錢去電影院看商業電影啊,圖的不就是一個放松麼,什么影片背后的所謂身份認同感、青春期的blablabla這種沉重話題還是少扯點為好,看完隨便蛋逼幾個八卦才是銀民從事娛樂活動的正經事。
萬,那倆擦玻璃的機器人是羽泉配音的吧?
為啥不趁機在他們身上弄個植入廣告?
比如國產藍月亮啊,或者貌似美帝的威猛先生。
這倆角色讓我想起了BURN-E,而天馬家的老媽子機器人一口一個“托比少爺”的架勢讓我想起了哈利波特里的家養小精靈克利切或者多比。
兔,是不是在設計哈馬這個形象的時候就確定王剛配音了?
不然怎么那么音、容、笑、貌都宛然在哇?斯瑞,藍色代表正義,紅色代表邪惡。
這種設定太陰險了!
要知道,我天朝的軍演里,挨打的都是藍軍哇!
就算某些人想花錢拍我天朝的馬腚,這點實在是忽略啦。
這被小朋友看見,對紅色教育可不太好的喲!
最后,外星大章魚來了,很荷里活的開放式結局呀!
相信不遠的將來就可以看到續集了,到時可別忘了給擦玻璃的貼上植入廣告呀!
還有,不要一口一個“我從中國來”了,太生硬了,而且記得隱型眼鏡要帶的是強生美瞳,至少是黑色的,我們中國人沒有藍眼睛。
PS,只好等著買碟了,想聽凱奇大叔的聲音,看一下英文版的機器狗到底寫不寫中文-。
-
因为技术部分是香港公司完成,所以电影有了很多中国元素在内,但就以此为中国动画电影进步的表现,则莫免有东施效颦的尴尬了。
动画片是拍给小朋友看的,所以故事应当简单明了,主题则是言善罚恶之鲜明。
和小时候的阿童木有区别,总感觉那时候的可爱可亲,人都是靠回忆和记忆来温存故去,所以发黄的照片总能勾起情感的共鸣。
比之过去,我们爱。
比之现在的将来,是我们孩子的记忆和可爱了。
可惜的是,第一次带孩子进电影院,可结尾时她酣然入睡。
文/梦见乌鸦关于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风靡一时的《铁臂阿童木》动画,俺这个80后的r人物惭愧一点的说,不是很了解,老版的动画零星的关注过几集,漫画也瞅过几部,但始终是个门外汉。
关于手冢治虫在漫画中所传达的精神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暂且不提,由香港意马公司制作的3D画面也先放其次,这多国合作的《阿童木》从骨子里面还是一个标准的美式动画片。
看看本片的制作阵容就可以发现,这些台前幕后汇集了中美日三方面的工作人员,鉴于电影国际化的趋势潮流,本片算是典型的“合拍片”。
但是关于本片走向可不是这三个国家一块说了算的。
日本人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充其量只扮演了一个提供版权的角色,从导演到编剧清一色的老美决定了本片的精神内核,而香港人参与的动画制作技术说白了也只能听命于导演的安排,没什么主动性。
那些想要怀旧的漫画fans恐怕对穿着日式外衣的美国货怨声载道,也可以理解本片在日本上映票房不理想的原因,谁都不想看到本国的国宝级漫画在美国人的手中变成宣扬美国文化的模型,就像上半年那部大烂作《七龙珠》在中国观众群中那罕见的一边倒鄙视一样,这部在中国人和小日本当中影响了一代人的漫画在一帮外来的厨子的掌勺下变成了一个东西方的混血产品,吃起来自然味道不对。
不过比起《七龙珠》来说,本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个美国产品起码交出一份尚算精彩的的答卷。
如果单单拿出电影剧本来说,宽容一点的话,基本上可以给出一个及格分数。
鉴于好莱坞近期电影的剧本先天性营养不良,本片的故事老套,情节平庸只能算是自然灾害。
一个一个机器人的冒险故事,里面充满了大量美式的故事情节,连场的动作场面和搞笑细节,并且汇集了亲情和友情段落。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能与本片对上号的故事模板能从百老汇一直排的柯达剧院。
但是为什么要说这个老套的故事依然能有如此多的观众照样买账呢,因为电影发展的今日这个时代,想要在一个故事方面变出什么花样来实在太难了,于是大家都学过了“穿新鞋,走老路”的办法。
路还是原来的那条路,鞋不知道换了多少双了,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是不知道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
本片在一个老套故事的环境下塑造了那个众人皆知的人物形象——阿童木。
对于那些不了解原著的观众们,本片更多是介绍了阿童木如何诞生,如何成为一个保卫家园的战士的过程。
用一句应景的话来说,阿童木这个角色在热爱和平、珍惜生命、努力搭建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友谊的特点在美国人手中还原的还是比较原汁原味,火箭引擎、探照灯眼睛、屁股上的机关枪也得以保留,但是阿童木更像是一个少年版的超人,伸张正义、惩恶扬善。
相比于主角人物立体化,周边包括天马博士、茶水博士在片中的亮相更多的是照顾剧情需要,情感塑造和人物刻画显得很空,就像一张皮一样毫无生气。
反倒是大量的原创小配角以五花八门的机器人形象面世,给人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而且本片的笑料和出彩的细节也都是小配角们一手带动起来,成为电影的亮点。
至于强大反派也是脸谱化的典型代表,成为主人公一战成名的又一堆炮灰。
来自香港的意马公司为电影创造出了精美的3D画面,虽说比起好莱坞同类型动画片来说本片的画面尚有不小的距离。
但这部历时4年,耗资6500美元的动画片却让我们看到了完全国产3D动画的希望。
卡通化的人物,鲜亮的背景,虽线简陋但不失生动。
在此还要感叹一下中国本土的编剧,美国人笔下的故事虽然老套,但其中立体化的人物,有趣的情节,亲情与友情的描写,大量商业片的卖点都在片中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
同样是一个理智的故事,在人家手中能变得绘声绘色,但到了我们手中却变得那般说教与死板?
特别赞一下公映版的配音,徐娇、张铁林、王刚、董浩等几位元老辅佐一个小童星的配音阵容相当成功,还有潘粤明、羽泉等人友情献声,这些熟悉的声音借助了大量当下时髦的网络流行语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而又有趣。
不过还是想看一下原音版,听听尼古拉斯凯奇、比尔·奈依等人在片中的发挥。
其实《阿童木》只是借助了一个日本漫画中的经典角色,与原著的内核关系不大。
这部五光十色的动画片在娱乐方面做到了尽职尽责,算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电影。
不过特别提醒那些冲着电影的名字怀旧的朋友们,电影能提供给你们的只有那片中人物的外表。
勉强算是国产佳作吧(误)跟儿童合唱团的似的 听不出一点正常的感情 又不是要你朗诵爱国诗歌有好多莫名其妙的台词 其中以我来自中国为最如果要完全美国化低幼化的话 比迪斯尼也差远了啊所谓的童年怀旧情结 变形金刚至少打得很过瘾而且抛弃掉那些童年回忆重新去看原著的话 就能发现手冢从没放弃过简单故事中的深刻挖掘还有那个传奇式的阿童木和孙悟空握手 我一直理解为是英雄相惜浦泽植树也是因为这个才把pluto搞出个新高度来的
还可以吧,没啥惊喜也没啥大缺点,反正就是3D动画。
因为是阿童木所以才去看,美国做的总是人物表情过于丰富 = 。
=最让俺感动的时刻是看到大萤幕上出现了手冢治虫的名字。
阿童木嘛,还是2D的漂亮。
另外看到剧中客串路人的手冢治虫以及他作品里常常出现的猪头(是猪没错吧)感觉还是挺亲切。
比较介意的是阿童木的衣服,又在地上擦行竟然都没有破哎,就是沾了点灰,看来是未来的高科技布料。
十一去了日本,看到不少《阿童木》的宣传(10月10日上映)。
在京都那天,还撞到《阿童木》在日本的点映暨新闻发布会。
听同伴说郭富城也来到现场帮电影站台,可惜俺去上厕所了,错过了亲眼目睹老天王风采的绝佳机会。
上海首映的时候,RP再次爆发,抽中了一张入场券。
可惜去创意周,所以就把票给了室友。
后来听室友爆料说,他在影院厕所与“皇阿玛”擦肩而过……说回电影吧,这周二上午看的。
早场二十元,整个厅不到二十人。
看片头的字幕,原来光线传媒也是投资方之一。
中文字幕,中文配音,仿佛在看一部“国产动画片”。
我不是阿童木的粉丝,但好歹小时候看过电视上放的《阿童木》。
电影版的阿童木形象确实跟回忆里有些不同,所谓的3D效果初看也有些奇怪。
但总体而言,无疑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
剧情比较靠谱,配音比较新潮,比起《马兰花》这样的国产动画片,我更愿意带我孩子去看《阿童木》。
9.10.31晚写于外公家
2009年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70后,80后的“动画怀旧年”,《七龙珠》、《变形金刚》、《阿童木》三部在中国那个时代引起轰动的作品都陆续变成了大屏幕,《七龙珠》成了校园偶像功夫片,《变形金刚》成为了一场机器人show,而姗姗来迟的《阿童木》不知道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其实说句实话,《阿童木》更多是70后的回忆,因为这部80年代初就登陆中国的动画片(同年底漫画也出版),对于大多数刚刚出生的80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别以为你真的可以记住6岁以前的事情,这基本上是不靠谱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变形金刚》、《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更有印象,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长大了一点。
我以前也就是知道阿童木这个名字而已,真正开始看漫画是初中以后,九十年代中期是当时中国盗版漫画的鼎盛时期啊,一口气就看了很多,这部被誉为日本漫画的开篇之作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画风简单,语言简要,造型简单,这个有点像“米老鼠”的阿童木和当时大多数追求烘托效果,人物优美,语言幽默的漫画不一样,在当时被《圣斗士星矢》的动作效果和《七龙珠》的奇幻剧情所吸引的我,可以说,看《铁臂阿童木》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这部看似最简单的作品,却因为期间一直若有若无的忧伤情绪吸引了我。
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始终固执的认为,阿童木并不是一个光明的故事,手冢治虫先生笔下的未来并不是一个“美丽新世界”,那个世界有强权统治,有局势对峙,有钢铁城市,有水泥森林,更有形形色色的被利用的机器人……而作为正义使者的阿童木更不是一个乐天派英雄,他是因为他的父亲天马博士不要他,他被遗弃才被茶水博士改造成超级英雄;他一次次在最后一分钟拯救世界,却又被很多人指责能力太强;他好多次都差点就被危险折磨的支离破碎,却没有人能和他一起承担*他很强大却又很孤独。
基本上阿童木也是严格遵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塑造的,即不能伤害人类,服从人类,也不能看到人类受到伤害,阿童木是完美的,而当时的时代是残缺的,所以注定了他会很受伤:他可以一次次拯救人类,可以一次次相信人类,却拯救不了他们的心灵:贪婪、自私、狡诈、欺骗、伤害、凶险这些人类的劣根性,不管科技发展到了什么时代,都会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
在科技和工业达到鼎盛的时代,人类可以任意处置机器人,人类可以随便伤害机器人,而机器人只能服从和承受。
机器人是否该因为被人类利用而承担罪名?
人和机器人的关系究竟如何?
在一项技术被滥用后,该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规范它?
这部作品就是如此深深地反映出对人类社会未来和人类发展的担忧和警示,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人类和科技的微妙关系,而这样的担忧在现在看来甚至正在走向现实。
这是战败的日本对战争的反思(当时日本的反思比现在多多啦),也是对当时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担忧,《铁臂阿童木》是如此的贴近时代而又超越时代。
(后来我又看了手冢治虫的《怪医秦博士》,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一直都是如此,用漫画的方式探究人性,每个时代,都是有光明,也有黑暗。
)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这部脱胎于《阿童木》的电影,也是探讨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
那个希望变成真人的小机器人,那个没有什么特殊本事的小机器人也是如此打动人心,其实,我想如果有可能,阿童木也只是想要做一个平凡的小孩子,成为天马博士的儿子,而不是什么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而这样的故事也许在内心深处,才是手冢治虫最愿意表现的,但是那样的阿童木还会向这样受欢迎么?
所有的成长都是寂寞的,英雄都是矛盾的,也都是悲剧性的,正因为他们的不完美,才能得到更多的人喜欢,阿童木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英雄,虽然孤独,却一直前行。
怀旧是一种情结,但不应该成为潮流风尚,甚至成为一种是时尚文化,当漫天遍地的“阿童木”宣传攻势向我们袭来的时候,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看过这部漫画而走进电影院呢?
不过我还是愿意在大屏幕看到他,不过我还是希望更多的新朋友喜欢他,而阿童木对于我,就像一个老朋友,其实他从未远离,只是藏在了内心的一个角落,见到他,我会轻轻的说一声,好久不见,阿童木。
【中国城乡经营报】
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配音阵容好强大~
Old style.
中规中矩,看了有点失望
啊,好没有意思的电影!不适合成年人看~~
相比较来说 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是说配音 不是那种死板的配音 感觉译制片也开始与时俱进了 连现当今流行的网络用语都上来了 赞
没有高潮,完全没有
无上装热血系科学小英雄养成指南...
好孩子必将战胜邪恶~
5个亿砸出来的金臂阿童木
我太熟悉手冢和阿童木,所以本来对此片没有期待还小有抗拒。3D的满嘴英语的阿童木很怪,表情丰富了性格活泼了有了牙齿头发飘逸总是长衣长裤……和原作里那个可爱又稳重的男孩差好多。倒是更加贴近人类的感觉。但撇开这些不适应其实改得很不错,世界观更完整,战斗场面也更加精彩。孩子该喜欢才对啊。
最后一幕实在是。。。太狗尾续貂了。三星变二星
for a typical American story
已超出预期。适合童年跟他一起长大的人去看,五星也是因此而给的。
信蓝光,原地满血复活!这片子莫不是拍好了放一边十年忘记公映了?
3.5。 结局太尿急了!搞什么啊~!
除了在人设上还留有点手塚大师的痕迹,阿童木已经成功转型为标准的美国个人英雄···
情节是很一般,不过看到托比死而复生我还是哭了,怎么突然变得脆弱了?
要不是为了 FRIDDIE = =
Astro翻译成阿童木真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