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一直认为,好的影片并不是那些看完了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影片,我个人喜欢的是像旁观者一样,不带任何感情的将某件事情叙述出来,然后让你自己去思考的,所以说,纪录片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影片类型。
个人感觉,《东京难民》属于那种节奏比较缓慢的影片,期间的感情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个人感觉,日韩影片和欧美影片相比,在感情和冲突的处理上一向平淡,这也是和民族的特性有关吧。
于是乎,就跟着男主角的视角,一步步的看着他走向泥沼。
从一开始,男主角并不是自甘堕落的,他也曾试图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狠狠的一记记耳光,在泥沼中的他已别无选择。
当看到和茜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是不是影片在这里终止会让人感到美好呢,还会让我相信,这个社会是有善良存在的,很快的,影片也是给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剧情的发展,最后心酸的看到茜和修再次见面的时候,修拿出来一笔钱,茜表情不变的说道,那就是客人了。
从一开始明艳动人相信爱情的小女孩蜕变为只为钱而存在的女人,堕落,就在一瞬间。
《东京难民》想写的是日本底层的生活百态。
但我看了后却觉得,日本人活得真是比中国人轻松无数倍。
所以,本片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人,最后被安排来到了中国。
根据瑞银2015年发布的财富报告,日本近70%的人属于中产阶级,而瑞银的定义是人均资产4万美元以上。
如果算上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富裕阶级,日本活得不错的人群总数在80%左右。
虽然日本的富人数量不如美国等国,但国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之小、能有中产阶级以上生活水准的国民的数量,都是世界上比较少见的。
加上日本福利一流,这样的国家,贫穷问题相对没有那么尖锐。
所以剧情才不得不安排各种各样的奇遇,才能让一个中产人家的孩子,成为东京难民。
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主角的起点也很高。
假设其父一年收入为1000万日元,净资产亦有1000万日元,那么其收入将是日本的前5%左右,资产也比一般中产阶级高不少。
另外,这样的出身,主角一直挥霍也就不足为奇了。
仍然有钱时,主角购买一条裤子的成本即为12万日元。
落魄后,主角还能被酒托骗了后花费26万日元。
如果不是主角这么作,那么他每份工作都能让他东山再起。
主角第一份工作是去发纸巾,即使在老板剥削的情况下,时薪有900日元。
之后去做医院临床试验志愿者,管吃管住一个月净收入有20万日元。
接下来做牛郎,看信封里大概也有20万日元上下,这是在只有一名常客的前提下。
最后一份“正式”工作,轮大锤在吃住都刨除后,每日有5500日元的结余。
任何这一个工作,只要主角能够一年省吃俭用,都能用省出百万日元。
诚然,这会很辛苦。
比如轮大锤,这份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居然吃住需要另外花钱,住宿处网还不太好。
但这真的是不能忍受吗?
90年代我就读过《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一书写到,有福建偷渡客在纽约,八年都在地铁凑合过人,剩下时间拼命打工,期间为家里盖了数栋小楼。
何伟写的《甲骨文》,也提到他在福建偷渡客在西雅图附近沉船遇难后,前往福建采访当地人,并亲眼见到了当地的小楼。
他还说,当地有三个学校专门教潜在偷渡客英文和广东话,这些人毕业后会支付3-5万美元,让蛇头带他们去美国。
一路颠簸、风险极大,即使成功,这些人也需要无天无日的打工,直到可以付清自己的债务。
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罪,比如最近因为十年无法解决身份问题而把表兄妻儿杀死的陈闽东。
但何伟也说,有很多人挺了过来,他们成了餐厅的老板,或者酒店老板。
所有来过写中国的老外都会写到,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吃苦,eat bitter。
所以,偷渡客可以在没有身份、不会语言、不懂文化、欠一屁股债的情况下,打拼出一份家业。
主角再遭遇不测,他毕竟是年富力强、上过大学的日本本地人,甚至还有几万日元的启动资金。
主角说自己活得像一条虫子,很多他的底层朋友也这样说。
但他们不知道,他们这种难民,是其他人赌上生命也愿意交换来的。
真想告诉他们,不要同情自己,那是懦夫才做的勾当。
影片讲述大都市里的底层生活,没有固定的工作、居住、甚至穷到没有朋友、亲人,唯一能信赖的只有钱,当然影片里所遇到的人大多善良,而对物质社会的鞭挞也并不颠覆,着重讲述人与人的情,在物质条件最差的时候,这种情感的付出或是得到是深刻的,这也是男主活下去的基石。
另外,两位女主真的是蛮漂亮的……
一个看似老生常谈的故事却在敲打着观影者的灵魂。
我们都抱怨过,愤怒过,恐惧过,迷茫过,绝望过,颓废过,但是大家都站起来了么?主角的经历看似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人生成长过来的情绪却何其相似!
让我们从每个角色的角度和性格去感受这个电影探讨的人生观吧。
时枝-修。
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正在读大学期间突然被大学退学。
原来父亲学费断供(生活费也断供),断供就被开除(住的地方也因为断供被赶出来了),东京的大学可真冷酷。
修被赶出大学后的一连串遭遇也印证了这个现实世界处处都冷酷!
然而都是这个世界的错么?
并不是,首先是自己的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混吃等死,然后是自己的社会阅历几乎为零。
各种被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运行逻辑,一直在学校的年轻人就是因为被误导了虚幻美好的世界观,才会对现实世界出现如此大的不适应,憎恶,恐惧,绝望。
修为什么会被赶出公寓?
因为无知(房产中介那套根本就是胡言乱语,欺负修什么都不懂)。
修为什么会被警察无理扣留?
因为无知。
(警察并不能无证据就限制人身自由)。
修为什么会被川边瑠衣骗吃骗喝骗做鸭?
因为无知,好色。
幻想有“艳遇”。
由此可见,无知是多么可怕!
然而这世界有比无知更可怕的事,那就是逃避。
错误的世界观在现实世界到处碰壁是必然的,但是修在碰壁后勇敢去面对呢?
比如就去了解自己的居住权益,就去投诉警察,等等!
在一次次失败中纠正自己的世界观,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变成能适者生存的人。
修一直在逃避,所以失去了一次次成长的机会。
所以生活节节败退。
几乎死掉了。
修真的那么丧么?
那么无可救药么?
不是,修是里面最丰满的人,有着所有人身上都有着的人性。
什么是人性?
就是光明面和黑暗面的混合体。
有懒惰,怯懦,逃避,好色,也有仗义,善良,和对人亏欠的自责。
人的成长史就是这样,人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人性和现实的双重影响。
人在低潮时期就会做很多“丧”的事情,比如借酒浇愁。
疯狂去做一些“正常”时不会去做的事情来“发泄”。
修的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就是个大的低潮。
所以不要鄙视他,大多数人都会“丧”一段时间。
故事的结果,修去还钱给茜,去找爸爸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因为他开始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开始补救,敢去见茜还钱就是勇敢,毕竟他在用最差的工作赚来的微薄的钱来承担他的过失,这点其实很多人做不到。
还有去找他最憎恶的爸爸,经历了生活的他也开始明白爸爸的不易,决定主动修补父子关系。
所以在我眼里这就是一部正能量的电影。
北条茜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同情北条茜,觉得惋惜,愤慨男主毫无担当,借完钱就跑,逼良为娼。
然而都是男主的错么?
记得茜的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么?
茜在看橱窗里的自己(是和修在同一个店的橱窗哦~)这一幕其实是在暗示茜的寂寞。
茜,一个外地到东京来打拼的女孩,一直努力工作,隐忍,但是生活却失去了滋味,内心非常渴望得到爱(友爱,情爱都包括),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瑠衣一拉她她就去吃烤肉去牛郎店。
也能解释她为了修借高利贷,去牛郎店高额消费。
极度缺失的爱让她的理性天平坍塌了。
她也渴望牛郎店里被关注,被尊敬的感觉。
然而她心理的失衡,瞬间被“现实世界”击溃。
夜店欠款,信用卡欠款。
看似一切都是修导致的,其实是苍蝇叮了茜有瑕疵的内心。
然后茜也开始“没人性”了。
为了夜店欠账一笔勾销,对夜店出卖了修和顺矢的位置导致两人几乎死掉(其实算生不如死)。
茜要是只到这一地步为止了,那么茜也就成为了现实世界的“失败者”。
电影的高潮,也是整部电影翻转正能量部分那一幕最后终于出现了,茜开始面无表情的接客,并且了解到,原来她喜欢的东西都是要拿钱买来的。
她不止对修,也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
可是当得知修正在用最差的工作,赚最少的钱,却愿意前来道歉和还债后了,茜哭了。
她说“钱不用还了,钱是那个时候的你欠那个时候的我的钱。
为了现在的我,开香槟吧。
我和修没有结束!
”你没看错!
茜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的修(那个时候的修),变成勇敢面对自己,承担责任的修(现在的修)。
现在的修拯救了已经心如死灰的茜。
让茜再次“活”了。
现在的茜是了解现实社会并且能找回“本心”的茜,是更加成熟的茜。
这部戏要说谁演技爆棚,我觉得是北条茜的扮演者大冢千弘,恋爱期的甜蜜,被背叛期的愤慨,和最后的释然。
演绎得非常到位。
让我感叹恋爱的女人真美丽。
顺矢 电影里对顺矢的描绘并不多,但足以给我一个被现实打败的男人的感觉了。
什么是被现实打败?
就是一切都按照“现实世界”的要求改变自己,强硬,冷酷。
然而这人却是修唯一的好朋友,就凭借修对顺矢的描述就可知道。
他其实是和外硬内软的人,最后主动要求贩毒,求老板对修的债务一笔勾销可看出他不算个冷酷的人,不是坏人为何没有好结局?
因为这就是现实世界的法则之一,不会因为你不是坏人,或者最后一刻的幡然醒悟而对你曾经的过错一笔勾销,想要做好人么?
先还债,还完了再做好人,这样才开始有“福报”。
这样的“现实世界”才是公平的啊!
假如一个人所有坏事事做尽,临死前说句“我错了”然后前错一笔勾销?
这就是对一直兢兢业业努力上进努力的人的最大不公平啊!
川边瑠衣 小次郎 用“涝”女来定义瑠衣我觉得毫不为过。
一开始我以为她不过是个有点姿色的酒托。
但剧情发展到她因为欠款而逃跑,而又因为还在附近吃烤肉而被抓后,突然明白,什么叫积习难改,本剧要说谁丧到家?
估计就数瑠衣和小次郎了,瑠衣跑路居然跑回来了,小次郎偷钱后居然还是还是去其他夜店喝酒挥霍光了。
明明是改过自新的机会,却回去重蹈覆辙。
活脱脱两个丧家犬。
这就是被现实世界打败样子,哀大莫过于心死。
两人看似还“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对于这样的人,现实世界也对其做了最后的打击。
但是两个人结局却不一样!
小次郎以死为终,瑠衣却能叫上顺矢去做生意。
有人说造成这样的差异结局也是这个世界对两性的区别对待,男人是没有退路的,失败就是死,而女人总有保底,(不是常有女人说:“我累了,找个老实人嫁了吧”么?
)。
女人结局总比男人好点,所以现实社会貌似女人看起来总比男人看起来勇敢些。
真的是这样么?
结局有这样一幕,瑠衣,跪坐在一个和式老旧房子里,看时尚杂志。
然后起来看门外的雨,眼光有几分期盼,几分茫然。
这一幕其实在告诉大家,瑠衣为什么回到新宿便吃骗喝了。
因为她不想回到破旧,没有梦想的家(其实日本年轻人不喜欢和式屋子,因为老旧)。
她舍不得东京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所谓和顺矢做生意不过是想回到原来的生活的跳板而已。
顺矢不被抓,她依然还是会继续丧下去,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吧,做妓女又如何?
总比在老房子毫无快乐的活着强吧。
所以他们的结局其实是一样的。
总结 这电影其实在现实社会工作过,生活过的人才能深有感触,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是看不懂的。
毕竟他们没有经历或者正在经历,还没有到总结人生的阶段。
人人其实都有这样的过程。
这是不可或缺的,痛也是人生成长成熟的必需品。
现实世界是强大的。
强大的现实的抽打下,人要做的是适应,知道什么是要正面对抗的,什么是需要躲避的,什么是需要顺从的,什么是需要保留的。
适应不等于无脑顺从,不然就是行尸走肉。
如川边瑠衣 小次郎一般的活死人。
修和茜就是正面例子,经历过创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面对自己并改正自己的勇气!
一个人,只要方向对了,无论现在的路多么荆棘,最终都是会走向成功的!
刚开始的40分钟让我觉得男主修的经历悲惨到让我觉得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实在太美好了。。。
接着看,让我觉得导演是在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来反应日本底层人民的生活。
对比贾樟柯2004年的作品《世界》,本片所讲的故事更为凄凉。。。
我的意思是东京难民的故事是更为主动向我们展示社会生存的黑暗面,而贾导的作品要温和一些,悲惨中再给我们一些希望,结局是个开放式的。
影片的最后温暖了。。。
又是宣讲日式的道理:活着就是最大的坚强。
演酒吧老大的金子统昭Nobuaki Kaneko,实在是帅,典型的日本大帅哥,另外他还是一名鼓手。
凌晨四点多看完,本来还是有很多感想的,一觉起来感觉忘了差不多了。
对于这个如此真实的电影,看的过程中总是情不自禁的把自己代入到影片中,因为我也是生活在日本东京的留学党,虽然称不上是难民,但是或多或少接触过,比如在秋叶原地铁外面桥下面露宿街头的难民,涩谷地铁里面打地铺的难民,这种社会底层的人民,在哪个国家都是真实的存在的。
本片的主角其实比那些在地铁里睡觉的难民要好的多,至少有颜值可以当牛郎,还能有漂亮小姐姐照顾,还有很多在路上帮助过他的人,但是就算这样,生活还是如此的艰难,一步一步的滚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捡破烂。
但是最后又喂了一把鸡汤,至少我还活着,无论生活多么苦。
拜托你早点领悟这一点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啊- -。
简单地说,通过小人物的苦逼遭遇,来讲述人活着的意义,还有社会的黑白,有钱人之所以成为有钱人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感情,如果太重视感情,那就会成为丧家之犬,恐怕是这个影片最想要表达的吧。
最后主角告诉你,就算我沦为丧家之犬,但是我依然活着,我内心善良,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都要活下去,但是最后还是没明白为了什么而活,为了护士小姐姐?
还是那些路上帮助过他的人。
估计都不是吧,恐怕这才是真正的东京难民,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活着,和那些在地铁,桥下,露宿街头的人一样,一天一天的过,没有生存的意义,也寻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这才是最可悲的东京难民。
想到一句话,欲望受到侵蚀,行动必将受阻,主角想要的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从最开始的上学,到发纸巾,做实验,做牛郎,当土木工人,如果主角在任何一个行业坚持下来,恐怕最后都能慢慢好转,可是坏之后,还有更坏。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这样善变吧,或者是说,想要的只有金钱。
那么感情呢,茜和修的感情算是本片的核心,也是最让人难过的,除去女主演技不看,茜每次来夜店的服装都在慢慢变化,也越来越妖娆,其实也是在体现她内心在逐渐变化,当她借给修100w的时候我是很不可理解的,100w啊,他一个小屌丝怎么还的了你,不过看到后面的肉戏我明白了。。
哪怕她知道这段感情是用金钱来维系,这段幸福或许可以通过这100w来慢慢延续下去,后来结果修跑路了,去了建筑工地,去做小早川说无论是谁都能做的工作,只想说,何必呢。
不知道茜在等你吗?
最后肯定是茜告诉老大修和顺矢的地方,估计是可以理解的吧,一方面是可以债务两清,另一方面是又可以再见到了吧,可是修又一次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废柴的作死,被暴打了一顿,被冠以:这个人已经完了的吐槽,太重视感情的,最后是会沦丧家之犬,茜,修,顺矢,琉衣酱,小次郎都是如此。
茜最后沦为不能说的职业,妈的真是就是男主害的,还有男主的行为,什么事都是下跪,下跪有很爽?
不过最后修还是完成了改变,可能是他知道了坏的事情之后,还有更坏的事情。
人生就是这样吧,至少他的是。
最后去找茜的场景也算是给这段感情一个交代了吧。
希望他们有个好的未来。
因为感情不只是靠金钱来维持,还可以通过爱。
先透露一点,里面有些镜头真的尺度非常的大。
不知道是小日本的分级制度做的好,还是本来就是演员敬业,至少尺度是很大的。
建议和女朋友一起看,既能领会到整体的思路,也能增进相互的感情。
就剧情的内容来看,还是挺有看头的。
修,是一名大学生。
因为他父亲没有支付学费,被退学了。
修就开始了一个人的生存生活。
为了生活,他一开始找到了一家小旅馆,眼看着钱就要用完了,找了份在街头发广告纸巾的工作,工资是日结的。
在发纸巾的过程中,还认识了一个教他如何掌握发纸巾技巧的人,虽然都是底层的工作人员,还是帮助了他很多。
修,搬到了一家网吧里过夜,在网上看到招募药物测试员,他就去应聘了,并且顺利的应聘成功并进入了药物测试的工作,完成后,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报酬。
等他出来的时候,被警察怀疑是非法分子被带去问话,出来后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了一个女孩(漂亮的基本上都是陷阱,而不是馅饼),被骗到一家牛郎店,消费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金钱。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恳请牛郎店的店主收留自己,后来也做了一名牛郎。
在做牛郎期间,有一个过来消费的护士,喜欢上了他,不停的来捧他的场。
后来发生了关系,一度以为他们两个是相爱了。
后来,因为替牛郎店里的一个兄弟赎身,找护士借了100万日元。
结果是,2个人都不想做牛郎了,逃到了乡下一个工地上当建筑小工。
当建筑工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还算是安稳。
有一天,修的朋友说自己想要离开建筑公司和女朋友老家一起做生意,等他们收拾好行李的时候,牛郎店的管理找到了他们,并带回去毒打。
两个人都遭到了毒打,修被痛打后扔在了大桥下,幸亏被拾荒的人收留。
修也干起了拾荒的事情。
修在收拾杂志报纸的时候,看到了自己以前喜欢的护士,沦落到了按摩店里的服务小姐。
修感到愧疚,就去见了她。
知道修过的也不好,小护士就安心了。
在拾荒的生活中,修知道了,收留他的老人的儿子在大地震中去世了。
修,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失败,决定踏上寻找父亲的道路。
日本的电影,总是把某些现象揭示的很到位,虽说是能够更加的深刻,却也给人一种太过于没有希望的感觉。
底层的人难得真的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吗,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影片一开始选择的片段非常有意思,可以说是从男主人生最低潮的那个点开始一点点回溯所有的故事。
其实这悲剧半年的起因也并不是那么惨——没有学费没房费,许多人都经历过。
但是像他这样如此后知后觉的很少(学校都开除了几个月才知道,可见他惊人的旷课率;房租的信件也不看随便一扔,以至于到了最后通牒才猛然惊觉要流落街头。
差点被这些细节雷到,也侧面说明了他之前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是多么的糟糕),从此一落千丈混得如他那样惨的也估计不多。
这一切都是他那漫不经心,肆意挥霍金钱青春时间的结果。
从前的生活被父亲供养得太理所当然,完全没有一点未来打算的男主被纷沓而来的苦果打得焦头烂额。
让人想起佛法里说的人生三大苦之苦苦,也就是俗话说的“祸不单行”。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可惜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苦果降临了都不知道为何,也不知道从何应对,如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反应:随着遭遇的苦果随波逐流的男主修,把一切都怪到社会头上愤世嫉俗的轻部桑,彻底绝望自暴自弃的小次郎桑,把钱作为答案而不择手段的笃志桑,在底层平庸混日的小早川桑... 社会底层的东京难民们的心态可谓是各式各样,只是没有一个人真正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和痛苦的原因。
每个人都被自己所遭遇的现实击得晕晕忽忽,过得如同行尸走肉,在不断的自我放弃中找不到幸福的方向,也不知道什么幸福,于是迷失了,给这剧配上lost in tokyo的标题应该也挺合适。
只是可怜的是这些人都不明白所有的苦果都是自己所造,自己的心态与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一部分自己这一生的结果,还有一部分就是前世的因缘了。
好在男主修还保留着真心、善心,虽然有时候真心缺少点智慧。
比如不知道事情的善恶和事态的严重程度,只知道傻乎乎地讲义气。
还好虽然被狠狠揍了一顿,(自黑一句,呵呵我不知道咋滴竟感受到那把他往死里揍的基友心中的那份善意和恨铁不刚的爱意捏)也要感谢这一段痛打让他没有以义气走上贩毒的路...堕落到谷底的他,还好保留着那颗善心,并走上了赎罪忏悔的路,他对小茜那段忏悔竟然也把我看得泪眼婆娑。
好在剧中好人还是多,生活中好人也其实挺多,只要你自己保持着一颗善心,一颗不去害人的心,就不会沦落到如小次郎那样自我毁灭的结局。
最终,这半年的遭遇对于修也许并不是灾难,而是巨大的财富。
最终看明白了一切,并选择不放弃自己,坚持本心的那个人最可爱,迎着阳光向前走的男主的笑容很可爱,不论他是否和女主走到了一起,相信他的心会越来越充实饱满。
生活中所有的遭遇都无所谓好坏,只是看我们如何去看待,去面对。
最后用一句俗话总结吧: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看完以后,心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
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看日本电影,平淡无奇,看似啰嗦的对白之间,时常会折射出一些理想与现实的痕迹,说教的口气总是带着哲学家的气息。
如果说电影是有颜色的,那我觉得,东京难民的色调应该是灰色的。
从修被大学退学之后,他的人生就开始注定是悲剧的。
吃泡面,发传单,住网吧。
这些应该是他这个富家公子永远不会去接触的悲惨生活。
但失去了家里经济支助后,身无长技,为了活下来,不得不尝试各种挣钱的方式。
因为参加临床医学实验而大挣一笔的修,刚刚打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时候,就被路人美女瑠衣骗去了夜店,喝的烂醉之后,才发现需要自己买单(呵呵,所以千万不能精虫上脑啊。。。
)。
身无分文之后,无奈跪求老板留在夜店,做起了一名牛郎。
这时候,我们的女主角茜出场了(护士有木有,我最喜欢护士姐姐了)。
到这里为止,修的人生始终是黑色的,但因为茜的到来,总算给修带来一丝光明。
至此以后,茜常常来夜店消费,每次必点修作陪。
修也考虑到茜工作不易,所以从来不让茜点太贵的酒。
一来二去,两人之间有了一些微秒的火花。
这时候的茜,应该是喜欢上修了,她不在意修的过去,不在意修现在的职业,她知道他是一个善良体贴的男人。
那修呢?
在人生的低谷里,能遇到这样一个痴情的女人,是个男人或许都无法拒绝吧!
对于修来说,他也一定是爱着茜的,但是生活的窘迫,让他始终无法敞开心扉。
恐怕,这也正是在悬崖边挣扎的年轻人的共识:连活下去的资格都没有,又哪来资格去拥有爱情?
瞬矢是修的同事,是一个牛郎,但也是修的第一个朋友。
修为了帮瞬矢度过200万的债务难关,对茜开了口借钱。
但随后钱被偷,瑠衣还险些被卖,两人都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只能离开城市,去偏远的地方做建筑工人。
但令修更痛苦的事,应该莫过于茜为了借钱给修,也欠下了债务。
后来,无奈的茜只能放弃护士工作,去做了妓女。
似乎剧情都朝着越来越坏的地步发展下去了。
主人公修,退学之后,在现实的泥潭里垂死挣扎了半年,生活依旧没有改善,差点死在了那个大雨的晚上,最后跟着一个拾荒老人捡破烂。
茜呢?
但愿从来没有遇到过修,至少也不应该爱上他,那样就不会放弃护士的工作。
瞬矢,这个曾经在夜店里混的风生水起的男人,最后只能去中国贩毒(这TM就有点高级黑了),惶惶不可终日,孤苦无依。
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我觉得,如果电影只看到了这里,只看到了这些,那几乎等于没看。
电影结尾,修鼓起勇气去找了茜,他向她道歉,向她忏悔。
茜这样的傻女人,直到这会,依旧爱着修,并没有因为自己悲剧的命运而责怪谁。
从茜身上,修也似乎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尽管生活在社会的悬崖边,尽管生活艰难,尽管人生一路黑暗。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还活着,我们都还在路上,我们依旧年轻,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恨一个人呢?
迎着光芒,迈开脚步,向希望走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他们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他们只是在仗势欺人罢了!
仔细观察过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孩子们总是希望加入强者一方,即使让一群孩子自己决定球队“分拨儿”比赛的时候,几乎所有孩子都愿意加入有“老大”,“球星”的一方,并且表达这种想法时候毫无保留。
那么家长们希望的“正义感”,“由于我们弱,我们就拼了”之类的想法基本上只是家长们的美梦。
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未经包装的缩影。
这部电影也是以多个寓言的方式写出了现实。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日本的情况,毕竟看的是一部日本电影。
(ˉ﹃ˉ)我也想要一个这么好的妹子
翻译劝酒技能满。
为毛咱们没有类似的电影?!不说教,只是做给你看,给你眼神自己体会。日本的羁绊文化,也是蛮奇葩的。
那么好的妹子被男主拖下水了
人生最重要的还是亲情!
很不错的片子,有点像丑岛暗金,但是主人公又不是那么无可救药。最后结局有点不明,希望男女主在一起,就差这一点,三星半。
很莫名其妙的经历,还是要有立身的一技之长
从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学生到一个桥墩下的拾荒者,仅仅只用了半年时间。人生的崩坏就像连锁反应,一环塌陷,节节倒塌。父亲失踪,欠租被赶,无家可归,勒令退学,住在netcafé,做牛郎去建筑工地搬砖......可能摧毁一个年轻人,只需要100日元的硬币就够了。青柳翔太像小栗旬了吧。结尾有点太煽情,扣一星。
这个节奏我真是又累又烦。两星全给小茜的胸。
开始还真是惨啊
后半部分塌方了。不过里面劝酒的部分挺有意思的,这点跟中国很像啊!
可怜的要死
两星半吧…不想上班的时候可以看看,剧情到最后竟然变狗血兄弟/男女感情剧了,前半段还是不错的
日式底层
好惨一故事,现在看不得这些。属于是日本人自己的新宿事件了。
很压抑的俗套剧情,没什么抓住我眼球的点
半年间的底层苟活,最初一丝不幸的苗头被放大并铺演成彻底而绝望的生存悲剧。其急转直下不容喘息的过程实在是既快又狠。但就在这灰茫且沉痛的艰辛之中,还是收获到了爱与友谊。至于结尾的一星幸运,但愿是美好的一种可能。剧情还算紧凑,推进也颇顺畅,值得一看。3+
回味一下,还不错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老實說,天無絕人之路,東京底層絕不是這樣出身的年輕人應該選擇的生活。
逐渐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