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张铁林那部《吕不韦传奇》,里面高虎扮演的嬴异人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猥琐下流,脏兮兮的,还把那么美的宁静给迷J了,看得我那叫一个膈应。
《皓镧传》也是讲的同样的故事。
我想于妈拍的嘛,他又擅长洗白,嬴异人找了个看着还顺眼的演员来演,说不定能让我改观,不会以后想起这个人物就一阵恶心。
然而我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这剧里的嬴异人换了个方式来恶心你,猥琐的标签还是没有甩掉。。。
《皓镧传》里的嬴异人,时时刻刻在尬撩女主,每次撩完之后嘴角会露出一模一样弧度的笑容,眼神油腻,毫不真诚,看得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尤其是他的尬撩和调戏,都是背着男主吕不韦,妥妥的小三插足、骗婚男嘛,人家把你当朋友为你谋划前程,你在人背后捅刀,抢人老婆,简直婊气冲天。
比如哄骗女主男主在身后,口口声声要帮她让男主吃醋,又亲又抱,这不是揩油是什么?
要是我是女主,跟男朋友吵架,来一个男性朋友,对我动手动脚,我tm会一个耳光就甩上去!
再比如女主受了鞭伤,嬴异人毫不顾忌男女有别,人家女生露肩露背的,他还去给人抹药,这算哪门子君子,色鬼差不多。
还有什么故意撞你一下就抱住你亲你一口啊,卖惨叫疼骗你同情啊,哦对了,还有成亲那晚关门之后那个小人得志的笑容,妈呀,太猥琐太倒胃口了。
这种男二其实是反派吧????
然后观众就眼睁睁看着女主像小白兔一样被诱到黄鼠狼嘴边一口吃掉,这种披着君子的皮实则行流氓招数、黏腻的小火慢炖的猥琐感更致命啊啊啊啊!!!
就像一直附在你脚背的癞蛤蟆,甩都甩不掉。
相比《吕不韦传奇》里的嬴异人好歹还给了个痛快,猥琐得还算直白了。
而女主男主遇到这样一个婊里婊气的第三者,居然双双智商下线,互相作,作天作地,让小人有了可乘之机,也是蠢死了。
我不知道编剧是不是就是想塑造这么一个人物来恶心人,但演员的表演绝对是有问题的,很装很做作很油腻,导演连这样的表演也收货吗?
其实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角色,换成一个功力深厚的演员来演,应该可以演出苏的感觉。
我不禁联想到早年TVB,温兆伦罗嘉良都演过类似的角色,但毫无猥琐之感,那个茅子俊真的业务能力不行,以后绕道走。
给3星是觉得这戏服化道不错,王志飞宁静老戏骨都演得很好,朝堂戏权谋戏也还行,其它的真乏善可陈。
《延禧攻略》原班人马出演的《皓镧传》终于开播了,一口气1.5倍速的我表示:失望。
开播至今,豆瓣还没开评分,评论区倒是一片一星差评,最主要的观点是:把历史上的一代淫妇洗成了正能量女主。
其实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戏说历史的文学跟影视作品不在少数,要较起真来,潘金莲能把施耐庵告个倾家荡产也不为过。
《皓镧传》最大的毛病是女主的设定跟于正剧典型的儿戏式剧情。
当时对爆款剧《延禧攻略》比较有好感的地方在于,尽管剧情时常狗血,但有些历史方面的细节做得挺有意思,里面的女性角色也不完全是脸谱化,让人思考的地方比较多。
除了一心一意为姐报仇、守护富察皇后·觉得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魏姐,患有孕后忧郁症·认为深宫都是牢笼的白月光富察皇后(跳城楼自尽这个真的挺扯的),为了当宠妃故意装傻充楞其实门清的高贵妃,深夜唱歌勾搭皇帝未遂·狗腿高贵妃失败·不得宠却非常喜欢孩子的舒妃,想做清流却全家被灭·醒悟帝王之爱靠不住只能夺权·败于更年期发作的娴妃……即便是1.5-2倍速观剧,也不能否认这些角色身上的闪光点。
只可惜最后的结局还是落到了魏璎珞俯瞰众妃这种角度。
然而这种思考在《皓镧传》里暂时没看到。
如果说《延禧攻略》是现代观众容易代入的升级打怪模式女主独立自强升职爽剧,《皓镧传》则成了打着逆境求生书写传奇命运的伪玛丽苏剧。
为了让观众更有感触,还特地有人P了海报,将吕不韦、李皓镧、嬴异人做成了“战国合伙人”,有点战国版杜拉拉升职记的意思。
吕不韦买下落难的李皓镧,以奇货可居,想跟她合作,共同谋取权势。
但目前看下来,实在看不太出吕不韦一定要在她身上投资的动力。
李皓镧容貌倾国倾城,身姿婀娜,emmm,古装剧女主都这样……吕不韦说李皓镧出身世家,所以大家闺秀端庄的仪态,跟外面买回来的女子不一样,感情这年头出身平凡的女性都没有当女主的资格了?
作为合作对象,吕不韦眼里都是钱,那至少得给李皓镧设置个动机吧?
于是安排她被初恋情人跟同父异母的妹妹背叛,后妈想置她于死地,还杀了她亲妈。
但是……目前没看出来这个角色从傻白甜腹黑到复仇的一丢丢迹象。
相比《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十级宫斗小能手的金手指,这部剧中的李皓镧,每次被人坑就找吕不韦想办法。
等等,吕不韦这是给自己找了个合伙人,还是找的暧昧小女友?
李皓镧前脚跟吕不韦一脸严肃跟吕不韦说我们是合作伙伴巴拉巴拉,吕不韦后脚一句假装告白李皓镧就春心萌动了。
等等,你不是刚在初恋公子蛟那跌了个大跟头吗,怎么一下子变化这么快?
说好自立自强合伙人,结果对方一句假装表白就差点当真。
诚然,剧中李皓镧也有聪明的一面,比如利用自己的智慧赢得王后的欢心,在跟吕不韦和嬴异人没有任何商量的情况下,明白自己的处境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但是说服力真的很弱啊……但韩医女吐槽李皓镧的“你不肯低下你高贵的头颅”这种台词,李皓镧的人设完全衬不起来好吗。
而且吴谨言的演技,真的跟从爆款剧《延禧攻略》里直接过来的一样,如果说魏璎珞的设定让她以一种面瘫式演技让人不出戏不感到违和,但在《皓镧传》中则给人感觉她的演技完全撑不起这个角色,尤其是目前跟宁静还有大量对手戏的情况下。
就…里面发挥她的特长,几段舞蹈戏看着还行吧。
同样都是赵姬,当年宁静版的顾盼生辉,完全撑得起剧中的人物设定,虽然电视剧画风相当豪放大胆;但吴谨言版的赵姬,完全就是小家碧玉的小言女主,怎么能让人相信她能和吕不韦一起平分身家?
初恋是赵国公子蛟,情感纠葛是吕不韦和嬴异人,现在还不知道后面嫪毐会不会出场,反正肯定也是往真情上演,这不就是俗套的古装偶像剧三角恋,玛丽苏标配。
目前的角色来看,吕不韦跟嬴异人的设定都比较吸粉,但比较有意思的反而是公主雅这个设定。
原本以为是个单一面孔的恋爱脑,但撇去为了跟嬴异人同生同死这一点,智商谋略完全在线。
此外,台词太过现代化,历史bug频出等问题,也是于正剧的老毛病了。
(像什么角色弹琴指法跟BGM对不上这种bug都懒得说了,反正以制作精良著称的《大将军司马懿》在这个问题上也是一样)比如吕不韦的爹听信府上歌姬的话,认为自己的儿子被李皓镧迷住了,冲儿子大喊:“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老爷子这是演家庭婆媳剧呢?
哎,心累。
本来延禧攻略当是偶像剧,聂远的演技也算不过不失。
但是在皓镧传里,他的脸是完全浮肿的,胖头鱼一样。
这都算了。
但演技还这样浮夸,还被一水的赞,过分了哈。
他就是声音加分了,演技真是不堪入目。
……………………………………………………………………。。。。。。。。。。。。。。。。。。。。。。。。。。
1. 女主角的颜值和演技既然是大女主戏,那么女主决定了此剧能不能成。
演员和角色,一向是演得好不如长得像。
李皓镧,也就是赵姬,史书记载为“绝美”、“善舞”。
剧中也是如此设定。
但吴谨言不算大众眼中的绝世美人。
骨架细小,身材偏干瘦。
脸小,鼻子挺、下巴尖,眼球有一点外鼓,恰巧眼白又较多,自带几分锐利和逼迫感。
当剧中人赞美她的脸和美貌时,很多视力良好的观众无法接受。
恰巧曾经饰演过赵姬的宁静也在剧中,估计这才是大众眼里的绝色美人吧,当得起国色天香、雍容华贵。
像是不像了。
演技这个东西,也实在看不出来。
亲妈被扔到井里的那段戏,吴谨言真的震撼到了我。
如果一个人嚎成那样还没有眼泪,那她就是没演好。
如果她想用不流泪的演法,那她就没有必要声嘶力竭、面目狰狞。
而且一场戏,一般不会只拍一条,导演和剪辑选了这一条,证明这已经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表现了……既然于正在微博上拿这段戏碰瓷张曼玉,还大言不惭地说表演如何如何,今天就想抽肿他的脸。
在《如懿传》里,周迅也有一场有点类似的戏,一个小太监为了污蔑她,舍身撞香炉,导演把周迅的反应设计成了慢镜头。
看得很清楚,太监的头撞到香炉的一瞬间,周迅先是条件反射闭了一下眼,然后肩膀、脖子、头缩在了一起,向后靠向椅子,整个人是懵的,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
这是突然看到有人惨烈地死在面前的反应,这是一个电影演员和摄影师、剪辑师共同奉献的表演。
再说哭,《甄嬛传》里,眉庄去世时,甄嬛一开始也没有哭,边走边崩溃,最后哭得肝肠寸断,无法站立
《喜剧之王》里张柏芝的哭
《解救吾先生》里王千源的哭
《万箭穿心》里颜丙燕的哭
《喜欢你》里周冬雨的哭
《婚纱》里面小女孩的哭
《甜蜜蜜》里张曼玉的哭
《亲爱的》赵薇的哭
每一种都不一样,很多演员都哭到面目模糊,但哪怕只看动图或静态图,我们都能被感动啊,都能够理解角色的心境。
好的表演产生共情,演员哭得越难过,观众越心痛。
烂表演则反之,演员越哭,你越想笑——
蛤蛤蛤蛤蛤蛤如果这也能叫表演,恐怕才是对表演最大的侮辱、诋毁。
2. “洗白历史人物”野心大、但能力差个人对于所谓的“洗白历史人物”无强烈的好恶,拍剧不是做纪录片。
还原历史,不可能存在。
但,改编历史人物有极大风险,把大家印象中的“淫妇”改成“独立自强的大女主”,您有那个金刚钻吗?
赵姬,嬴政生母,也就是《皓镧传》的女主角李皓镧,史书记录不多,只取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乃遂献其姬。
……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
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後”。
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於雍。
赵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或许没人能确定。
但有史书记载,加上后世民间传闻、小说、影视作品的演绎,她在大众眼中的基本形象为:绝世美人、善于跳舞、淫妇、嫁给异人、私通吕不韦、宠幸嫪毐、私生二子、被儿子始皇厌恨。
这种印象是真实存在且坚固的。
于正则说:“李皓镧你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你都靠不了别人,你只有你自己!
”呃……在强调三观且日益保守的语境中,做出挑战大众印象的举动,有勇气,也有噱头。
一个好的例子是马伯庸写的《三国机密》(特指小说),在正史叙述的模糊地带和缝隙中找到了创作空间。
他把大家印象中怯懦的汉献帝,改成了文武双全、能制衡曹操且有远大抱负的帝王,而且能被读者所接受。
但于正不行,说到底他是个一流商人,四流编剧。
3. 神奇的剧本、逻辑和人物按照台词的说法,经过十几年的家庭教育、父亲宠爱、嫡母压迫,李皓镧成长为了一名性格恬静、温顺的千金大小姐。
后来她经历了什么呢?
一天之内,得知自己要嫁给老东西、被扣上私奔帽子、侍女被杀、自己被谋杀、被救。
(想想你自己突然遇到这些)
半个月后,千金大小姐没吓疯、没吓傻、没吓坏,艺高人胆大重返家门,目睹母亲被杀、心上人迎娶妹妹、经历自己被贱卖。
(想想你自己突然遇到这些)这个性格恬静、久居深宅的大小姐,仍然意志坚定。
被绑着的她跳下马车,不知怎的,还能在自己脸上画了一个精致的、能骗过许多人的伤疤。
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到心上人面前领了一通大骂。
自杀未遂,与吕不韦进行人生哲理battle,输了,瞬间变身黑莲花。
女主的生母、婢女、救她的大叔,包括她自己,都不是真实的人,而且道具。
以及,虽然先秦时代女性地位不像明清时那样低下,但仍然要依附于男性。
一个无依无靠的女生大呼“平等”,你思想这么超前是加入过妇联,还是看过《独立宣言》?
前两集“节奏很快”,跳跃着把女主变成一朵黑莲花,迅速开始奋斗过程,打算重复《延禧攻略》的“爽”。
大量剧情直接跳过,造成了极端的虚假感,每个情节、人物,都有无数bug,没法推敲。
比如公子姣,当着岫玉的面大骂李皓镧,拒绝收留她。
第二次见面,高呼回到我身边,除了正妻位置什么都给你,当着丞相、李皓镧父亲、吕不韦面前也不退让。
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精神分裂?
观众是喜欢爽,但看剧的时候也不能先做个大脑摘除手术吧?
4.视听语言、美术的薄弱管你黑天白夜,一水电灯泡子亮起。
管你阴天下雨、室内室外,一水大平光走起。
管你先秦时期装修风格啥样,一水光滑地板敞亮大殿走起。
管你啥场景有多少人配戏,镜头一架,一水近中远大走起。
管你实际时间怎么走,灵机一动就双线剪。
整部剧像没人吃饭放屁上厕所式的假。
大家就站在场景里走一走,演一演。
加滤镜加的,演员眼珠子都发绿了。
完全拉低了2018年几部国剧苦苦拉升的美感。
最后,那是生产力低下的先秦时代。
是百家争鸣,思潮涌动的时代。
也是大一统前混乱动荡的时代。
考证某一个头饰是断裂的细节,明白那个时代的风貌才能掌控方向和大局。
于正还是适合糟蹋清宫戏,等级森严、封建专制,在既定游戏规则打怪升级。
广阔天地,反而没有作为。
于正的《延禧攻略》可以说是2018年最热门的剧集了,不仅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甚至还登顶Google电视剧搜索榜。
正因为如此,观众对于正的新剧《皓镧传》也充满期待,《皓镧传》一波三折定档后,不少粉丝在网上奔走相告,剧集播出第二天,相关新闻就登上微博热搜榜。
但这样的热度未能持续,《延禧攻略》让于正暂时摆脱了“ 于一星”的命运,《皓镧传》又让这个称号还给了于正,豆瓣《皓镧传》主页成了大型一星现场,与此同时《皓镧传》的网络热度也始终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剧压住。
为什么《皓镧传》无法复制《延禧攻略》的奇迹?
自我抄袭还没有“微创新”《皓镧传》讲述的是,战国末期御史之女李皓镧(吴谨言饰)在吕不韦(聂远饰)的帮助下,与嬴异人(茅子俊饰)结成同盟,历经九死一生,合力登上先秦最高权力巅峰,李皓镧最终成为大秦太后。
虽然同样为女性的成长史,但《皓镧传》的历史背景和格局比《延禧攻略》更为宏大,在群雄纷争的时代,复杂的国运与人物命运相交叠,人物的抉择也影响着历史走向,如果《皓镧传》拍得成功,那么它有望比《延禧攻略》更精彩。
但《皓镧传》给很多人的观感是:这是《延禧攻略》的“番外篇”,到处是熟悉的演员、熟悉的人设、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比如出演《延禧攻略》魏璎珞、乾隆、明玉、高贵妃、李玉、舒妃、弘昼、愉妃、锦绣等角色的演员,在《皓镧传》中又分别成了李皓镧、吕不韦、殷医师、华阳夫人、丞相、岫玉、萧红叶、瑶姬……演员雷同并非不可接受,你看TVB翻来覆去也是那几张老面孔。
关键是,他们的人设如此雷同。
李皓镧像魏璎珞一样“不好惹”,爱怼人;李皓镧与吕不韦的互动模式,和魏璎珞与乾隆的互动一模一样,时不时来个点额头和捏脸杀;舒妃和锦绣陷害魏璎珞,换了马甲变成岫玉和瑶姬,继续陷害李皓镧;殷医师只不过是医师版的“明玉”……
《皓镧传》虽然有复杂宏大的历史背景,但它的整个剧情设定与《延禧攻略》是相似的,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其内里依旧是“爽剧”,依旧是受尽磨难的女主角的打怪升级史。
《皓镧传》的节奏很快,像前三集李皓镧就经历自己被投河、母亲被杀害、被情人抛弃、被卖身等苦难,但从第四集开始她就迅速成长,并送出三连杀,接连“铲除”了瑶姬、萧红叶与蜀侯妇。
熟悉的配方和味道,《皓镧传》却没有给观众带来《延禧攻略》那种酣畅淋漓感。
其症结在于:魏璎珞从弱到强的逆袭,并不依靠男人,就像魏璎珞的一句著名台词“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说的,女性性别意识、权利意识、自主意识等的萌芽和生长,并不依靠乾隆皇帝、富察傅恒等男性爱慕者,她既是魏璎珞的自觉,也来自于富察皇后等女性的影响。
人设和剧情上的“微创新”,让《延禧攻略》从已经陈词滥调的大女主戏套路中挣脱出来。
《皓镧传》有“ 爽剧”的模式,可本质上又回到大女主戏的套路去了。
皓镧的一路成长,全靠吕不韦的提点,她与吕不韦虽是合作关系,但也像是“养成关系”。
这一处理既套路化,也严重影响观众的“ 爽感”:女性的成长路径为什么总离不开男性特权阶层的教诲和庇佑?
有“清宫宇宙”,无“战国宇宙”《延禧攻略》走红后有诸多分析文章,但鲜有人提及的一点是:《延禧攻略》设定的乾隆年代,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朝代之一,观众对于剧中呈现的“清宫宇宙”有亲近感。
去年底,二月河先生去世引来了很多人的追思,他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是“清宫宇宙”的文学根基,既有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对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文生活等又有体系性的刻画。
1999年改编自二月河《雍正皇帝》的《雍正王朝》播出,创下了当年的收视纪录,红遍全国,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系列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纷纷上阵。
2001年,改编自《康熙大帝》的《康熙王朝》播出,影响力空前;2002年的《天下粮仓》,讲述的是乾隆登基之初围绕粮食治理国家的事;2003年邓超、郝蕾主演的《少年天子》聚焦的是历史夹缝中的顺治帝……这些电视剧都偏正剧色彩。
2004年,TVB 制作的《金枝欲孽》播出后引起巨大的轰动,掀起一股“金枝热”。
精彩的剧情、经典的对白、精湛的演技及独有的“后宫争斗”风格是此戏取得高收视的重要原因,堪称宫斗戏的“始祖”。
《金枝欲孽》以嘉庆后宫为背景,开启了“清宫宇宙”的另一个分支“ 宫斗宇宙”。
这一股宫斗热潮在2011 年以雍正后宫为背景的《后宫·甄嬛传》达到顶峰,2011年至2013年的两三年内出现的宫斗剧达20多部,并且多部以清朝为背景。
除了正剧和宫斗剧外,清宫剧里还有像《还珠格格》《李卫当官》《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戏说历史剧,以及《步步惊心》等穿越剧。
总之,经过十多年的搭建,观众对于“清宫宇宙”非常熟悉,多多少少都知道乾隆、雍正,说起养心殿、御花园、九龙夺嫡也不陌生,与清宫剧的心理距离近,也就更喜爱收看。
影视剧中的朝代,清朝最多,明朝次之,唐朝、秦朝、汉朝等大一统年代也有不少,宋朝零零散散有一些;天下纷争的乱世,比如春秋战国、南北朝时期则最少,因为历史距离远,历史背景太复杂,不仅是观众——也是主创者的“历史盲区”,很多人都很陌生。
《皓镧传》以战国为主体背景——而战国一直是影视剧中比较冷门的历史时期,除吕不韦因《吕氏春秋》而知名,观众对于李皓镧、嬴异人很陌生,对于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也有很深的隔膜。
虽然《皓镧传》在服化道等方面下了功夫,官方微博也一直在普及历史常识,但观众对此兴趣寥寥——观众更倾向于接触熟悉的东西,而不是经由一部历史剧枯燥地学习历史。
这不能全怪《皓镧传》,在一个“二倍速”以及追求“ 爽感”的年代,观众也更为浮躁。
20年前正剧可以成为“国剧”,但在今日,“宫斗套路千千万,打胎分队永流传”或许更具噱头。
由此,从心理距离和接受程度而言,《皓镧传》就落后《延禧攻略》非常大一截。
天不时,地不利《延禧攻略》的走红,除了剧情本身,掐准播出时点也非常关键。
古装题材一直是电视剧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播放平台输送着稳定可观的收视,亦出现过一批耐人回味的经典作品。
但在2018年,古装剧长期缺席卫视黄金档,各大视频网站推出的古装剧数量也比往年少,但市场对于古装剧还是有着强劲的需求。
这样的背景下,《延禧攻略》赶在暑期档播出,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它恰巧填补了市场的空当,也给观众“解了渴”。
《皓镧传》占据“ 人和”。
于正凭借《延禧攻略》好不容易翻了身,《延禧攻略》的爆红让观众增加了对《皓镧传》的期待值,聂远和吴谨言再续前缘也多了看点。
但在播出时间点,却不占优势。
《皓镧传》原定档于2018年11月15日,因为种种原因延期两月才得以与观众见面。
而此时市场上风头正劲的是正午阳光制作,赵丽颖、冯绍峰、朱一龙等主演的宅斗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播出正酣,观众入戏正深,一部同类型的古装剧要分割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
何况此时市面上还有《绝世千金》《小女花不弃》等中小制作古装剧瓜分市场,《皓镧传》能够砸出水花已属不易,想要像《延禧攻略》那样成为国民大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从播出平台的编排来说,因为政策的变动导致了诸多不确定性,爱奇艺为了让《皓镧传》赶紧落地为安,在重点影视剧和综艺的编排上出现了“扎堆”现象。
重点青春剧《独家记忆》才刚播出几天,《皓镧传》就走马上阵;《皓镧传》才刚播出,头部综艺《青春有你》也播出了,这还不算《知否》《天衣无缝》等也在爱奇艺播出的电视剧。
编排上重点扎堆,就容易出现观众分流的现象,本来冷门档期每一个拿出手都是重头戏,结果一块上了,观众反倒会捡了这个,丢了那个。
《皓镧传》想要像剧中的皓镧那样逆袭,难了。
——首发新京报——
没有白月光富察·容音、心机娴妃和痴心富察·傅恒的#《皓镧传》可算播了#。
定档时间由2018年11月15日,调整至2019年1月19日。
在这期间,总制片人兼艺术总监于正老师每每提及《皓镧传》,多数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给正处于低谷中的人一点启示和鼓励」这两大核心去阐述自己做剧的初心。
然而,从播出效果来看,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诟病之一,是这部剧用了一种近乎扭曲的表现手法对待历史和史实。
不但重新包装秽乱后宫的秦庄襄王夫人赵姬,令其摇身一变成为剧宣中冷静隐忍、无畏前行,浑身正能量的李皓镧(吴谨言 饰)。
甚至还加深了观众对战国时期王室、官吏以及两者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的误解。
同是大女主剧,也都竭力塑造一个浴火重生的现代女性形象,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看起来制作还算精良的《皓镧传》不及半年前的《延禧攻略》,得不到相等的认可?
我以为,问题不单单只出在洗白之后的赵姬这一个人身上,而是小至服化道细节,大到对剧中人物个性的构建,《皓镧传》都与我们印象中那个崇尚优雅礼乐、充满智慧方略风骨的“黄金时代”——春秋战国背道而驰。
01首先,我们来简单捋一下这部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官职:一为「丞相」。
二为「御史大夫」。
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隶属于丞相,也作副丞相,辅助丞相监察一切政治设施;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之下,往往设有御史中丞一职,御史中丞驻在皇宫,负责掌管一切皇室事务。
君主有任何需求会直接向御史中丞交代,御史中丞转述给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呈至丞相处。
丞相是君主的副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
也就是说,政府及宫廷事务几乎尽在丞相和御史大夫的掌控之中。
然而,除「丞相」一词于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外,以上所述,无论官名也好,官职也罢,出现的时期均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即秦代,而非秦国。
说得再细一点,先秦时期是无所谓「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的,而「丞相」与「相国」虽然同时并存,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
另外,彼时封建旧制遗蜕未尽,官吏选拔多为世袭,做官以血统为凭。
天子之子为天子,公子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出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得失》)而在秦汉之前,血统优良的贵族阶层不但拥有权势、地位,他们个人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甚至可以与国王分庭抗礼,对最高权力而言,可以被视作为一股很大的制约力。
(出自张宏杰《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反观《皓镧传》,不仅混淆了先秦时期与秦代的官职、官名,就连与官职密不可分的王室与政府的关系也用清一色的“俯首称臣”来以偏概全。
不管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赵胜(刘恩尚 饰),还是所谓的御史大夫李赫(沈保平 饰),他们对赵王丹(王志飞 饰)的态度无一不是谦卑大过恭敬,甚至到了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地步。
朝野上下并非诸方平衡的局面,反倒呈现出多对一的绝对依附现象。
一旦涉及国家利益问题(详见第13集,李皓镧劝退魏、楚两国进逼),满朝文武,一个能打的都拎不出来。
从第二集李皓镧与父亲李赫雨中对话得知,李赫在赵国的御史职位,是通过婚娶高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当入赘女婿,有了高氏一族的庇护而得。
坐拥「御史大夫」的官位,不见殚精竭虑地履行政事义务,剧中李赫给观众凿下的印象,只是为了谋一官职不惜贬妻为妾,成日只顾虚浮名声而将父女亲情、明媒正娶的妻子一并抛诸脑后的无能之辈。
话说这场雨下得很没必要啊至于被李赫“扶正”后的名门高氏(王琳 饰),活着的目的,只在无所不用其极地把情敌和情敌的女儿推入地狱,毫无春秋战国时代贵族的姿态。
长久以来,我们对「贵族」一词持有深远的误解,认定「贵族」全然等同于「特权」、「奢靡」、「恃才傲物」。
用张宏杰先生的话来说,“这不叫贵族精神,这叫暴发户精神”。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失利被后人视作笑柄,但他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正是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礼」的体现。
尽管到了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礼崩乐坏,但并不意味着贵族精神中优雅、超越和勇于承担的一面就此瞬间殆尽。
贵族重视荣誉,但绝不是编剧笔下李赫在面对强权富贵、伦理亲情时,所表现出来的那股无厘头的势利、冲动、不合理。
公主雅(海铃 饰)对质子异人(茅子俊 饰)的爱直接而热烈,但她的言行举止却时常令人战栗不安。
表皮是任性骄傲的公主,内里不过是宫斗剧中又一司空见惯的心机女角色。
将她作为先秦贵族宗亲中宜室宜家的女性代表?
抱歉,她不配。
再来看吕不韦(聂远 饰)的父亲吕鑫。
轻易听信舞姬片面言辞,纵容乃至伙同舞姬,栽赃构陷李皓镧。
哪里还有半点口出“立国之主获利无数”之语的内敛睿智?
02《皓镧传》主要人物中唯一的亮点,莫过于厉后的扮演者宁静老师。
群臣之前,她是面容寡淡温和的赵王丹正妃。
凡事以君为先,尊君敬君,不折不扣是一个贞静贤淑的正宫娘娘。
后宫之中,她是纵情肆欲、睥睨众人的阖宫之主。
厌倦死寂沉沉的宫闱生活,痴醉于坐山观虎斗。
编剧对厉后这个角色无疑是偏爱的。
单拿厉后劝说公主雅顾全大局,不应以一己私欲而弃整个赵国不顾的这场戏来说,一字一句,有对女儿骄纵的挑衅不屑
也有谈及家国存亡时的铿锵有力。
血肉丰满,性格层次因人事灵动变化,宁静老师从微表情到语气神态,都精准地诠释了一国之后的心智骨气。
我们可以认为,就目前播出的戏份来看,厉后,不只是为了磨练女主心智而存在。
每一次参与或抽身,有她自己的考量,而不是像其他人物一样最终沦女主打怪升级的助推器。
因此,就战国时期本来的政治格局,和《皓镧传》所呈现出以女主为核心斗天、斗地、斗心机女配并以此颠覆国与国之间的战事变迁来看,我并不认同这部剧在营销方向上主打的「尊重文化」字眼。
再有,想要更深刻地了解或者说还原一个时代,不是单单着眼于那时的穿着用度,将几个重要人物、几场战役和类似“买椟还珠”这样耳熟能详的成语出处,不切合具体史实的,随意往台面上一摆就能看作是对那个时代的致敬。
耗时8个月辛苦搭建的场景也好,一针一线缝制角色服饰的用心也罢,还有观众对整体画面愈发喜闻乐见的性冷淡色调,的确会为《皓镧传》博得一份“大制作”、“高级”甚至“美学”的好名声,但这些并不能完全体现电视剧本身的质感,更无法代表剧集品质。
图源:《皓镧传》制作特辑 尊重文化别具匠心每次看到古偶剧用「制作精良」、「匠心」这些词来佐证品质、质感,我都想叹气。
在当下的影视行业,我们对「品质」一词的理解是不是过于表面了?
好像已经被字面意思牢牢框死。
夸奖某一事物品质感强,当然首先是从其外在肉眼观看而来。
但要支撑这个带有结果指向性和总结性的词汇,并达到令人对此深信不疑的程度,无法离开构建起「品质」以及被它所辐射、涵盖的诸多元素。
你说你想还原战国的风云诡谲,体现那个时代“特定的质感”,难道就是靠服饰、场景撑门面?
而直接忽略甚至是曲解最本质的时代风骨?
「品质」不是外表的明艳大气,更多是指向一个由里及外的状态,以及我在与你塑造出来的「品质」相处过程中的切实感受。
既然打着「谋秦大业」、「尊重文化」的旗号,最基本的,难道不应该是对大历史框架和彼时社会风气的尊重与再现?
褪去战国时代背景这层“皇帝的新装”,不变的依旧是《延禧攻略》套路。
一口气看完不算难事,和角色一起在精神上过足爽瘾,却并不会让人产生回味无穷的良心剧观感。
何况赚到了制作精良的面子,却失了严谨考究的里子,又怎么好意思再拿「文化」武装自己?
第一集,李皓镧写信给公子蛟,使用的明显是纸张。
要知道,先秦时期的书写载体还是以简牍为主,尽管西汉时已经开始了纸的制作,但纸张的广泛运用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是1957年经西安灞桥,一座最迟不晚于汉武帝时期(即前140年至前87 年)古墓出土的灞桥纸。
《皓镧传》没有交代具体的时间背景,如果以吕不韦的在世时间推算,也就是前292年—前235年,是不应该出现李皓镧手中那张光滑平整的纸张的。
如果对此还有争议,不防用回正常倍速再看一次、听一次,从质感到李皓镧将书信递予妹妹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在证明那些试图力证剧中出现的非竹简类书写工具均为丝帛(缣帛)的说法,实在错得有理有据。
*具体第一集03:13-03:17,戴上耳机听听,这是缣帛该有的声音吗?
第16集,赵王丹借獐肉一事当众斥责吕不韦,实则只是因为听信了宫中流传的“吕不韦与李皓镧有私情”的传言,想要出口恶气。
试问这样的剧情能宣扬什么样的「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再来简单说下《皓镧传》的台本。
除了前面部分提到的时代背景和与《延禧攻略》窜戏两个问题外,“小姐”、“灯”、“流行”、“廷仗”等词汇也是张口就来。
“小姐”一词开始于宋朝,但是对地位低下女子的称呼,被视作大家闺秀的禁忌。
先秦时期对未婚女子的称呼更多用“少姑”、“姑娘”。
先秦时期虽已存在用作夜间照明的工具,而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也出于战国(战国时期灯具分有檠灯和无檠灯两种),但根据《楚辞·招魂》中“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只能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其实也就是古人对灯的称呼。
所以剧中台词直接称“灯”有失精准。
(P.S 除了“明烛”、“烛俑”外没能找到更多战国时期有关灯的称呼的资料,希望小伙伴告知下谢谢)至于“廷仗”,目前找到的资料显示,这是一种自明朝(具体朱元璋时期)开始兴起的皇帝处罚大臣的特殊刑罚。
以往的朝代虽然也出现过施行“廷仗”的情况,却较少实行。
因此,剧中赵王丹因一舞姬/女官而当着贵族、官员处以吕不韦廷仗这场戏,除了能证明剧情瞎扯淡顺便黑了一把战国王室外,真是一点用都没有。
另外,发现没,《皓镧传》的每一集,注意是每一集,必定会出现洗脑无力的现代毒鸡汤。
光凭这些苍白的话术就能“为处于低谷的人带去鼓励和启发”,甚至教人“能如皓镧一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说实在的,没什么用。
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我明明揣着「权谋」的心态很严肃地在看你们勾心斗角,但你却身体力行着这就是一场放在任何朝代都不违和,也玩不出新花样的「宫斗」。
何况,雷同的说教,在半年前我们已经领教过了,大女主剧就算要强调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也大可不必这么频繁地执着以换汤不换药的方式,自嗨般地填充我们的精神世界。
既然只是为了铺陈女主在众人(尤其是男主、男二、男三......)扶持下打怪升级,并辗转于玛丽苏式儿女情长的剧情,就别再用「权谋」、「乱世生存」、「力挽狂澜」这么大的字眼来宣传了可行?
安安分分地做一部观众丝毫不屑闭眼黑的爽剧,或许会比心口不一地拿朝代、文化、女权意识说事来得好。
“生活已经够不容易了”,不表示观众对电视剧的要求只剩“看着轻松就好”。
还记得甄嬛传里有这么一幕,安陵容割腕以人血为引子入药讨好甄嬛,……有时候演员的敬业其实不用这样,认真揣摩好每个角色,认真思考角色的内涵,认真地把她要演出来,细节处融进自己感情,做到我就是她他就是我就够了,伤筋动骨意外也就罢了,有时太过于刻意反而令人反感!
相信吴谨言以后可以做的更好,可是皓镧传,抱歉了,再多的蝎子刺入肉体也改变不了演技不到位的事实。
一集看了十分钟,女主被石沉湖底,然后强行获救。
回家找妈妈,假装仆人没费功夫见到了,抱一抱,危难之际没有任何交流,妈妈被扔进了井里,女主却没有被扔进井里,被强行带走,老天啊!
奇迹啊!
女主又要被卖到其它国家,哇!
好悲催啊好命运多舛啊!
不!
我是女主,我不会死的,是的,“吕皇上”救了你,对,你被包养了!
请开始你的逆袭之路吧,我弃剧!
于抄抄在连续买热搜后又发长文说我们尬黑他???
篡改历史不是他难道是我们观众吗???
真是好笑。
别的编剧制作人啥的三观都很正,我都没见过像于正这么不要脸的,抄袭不道歉,买热搜恶意拉踩,被观众指出错误不道歉,碰瓷比谁都6,怎么这么好意思呢,和它们家脑残粉一个德行,睁眼瞎,红口白牙就知道编瞎话和辱骂别人,笑鼠我了。
于正这个无耻的抄袭者,他的的再次走红,充分证明了资本的厚颜无耻,以及观众的健忘。
是观众给抄袭者活路,不是别人!
如今的时代,真是抄袭者和投机者的天堂啊,不管你抄袭国外的综艺,电视剧,歌曲,动漫,绘画。
从古风音乐,软件技术。
连科技公司都堂而皇之的抄袭致敬,连知名歌手都剽窃,什么还是不能抄袭的?
就跟保健品一样,只要死了不了人,顶多被骂几句罢了,脸皮哪有红彤彤的钞票值钱!
观众们,在你们骂他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有没有给他贡献点击率。
——我先说明,抄袭事件出来后,我没有看过他导演的任何电视剧。
光是故事大纲和剧照,就知道他导演的是什么东西!
那些一边痛骂,一边让他再次红起来的人,你们的脸,不疼吗?!
目测这个剧要扑街
节奏满分💯
emmm于正你真地不适合当编剧……
画面唯美,演员演技在线,故事情节节奏快好剧,值得看!
就算剧本是粑粑,一众人的演技都非常好,小嬴政真不错!茅子俊也好,就是缺机遇
enmn……看到女主被茶杯砸的那块,真的,一星不少了,粉丝知足吧……我真的在看,不是黑……
这种指鹿为马的剧,是怎么过审的?
出了名的淫后 这部剧硬是要篡改 变成逆天开挂傻白甜玛丽苏…
权当是个架空,田园女权味儿快喷薄而出
普通,太普通了。但是打一星的什么鬼?刷一星的太多,改成五颗星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黑子,尊重历史的话请你去读书!我没什么文化!看这个电视剧很开心!ps聂远演技一直在线,演谁像谁好嘛!
过年太无聊认真追完了,烂尾。。。加狗血,好歹我看的那么认真(ಥ_ಥ)给三星不能再多了
这剧很神奇,头几集和最后几集都烂得跟王的女人一样,其中那几十集却很精彩。几个人设都很出彩,公主雅的加戏能接受,但前几集节奏乱的很赶客,差点弃剧 剧本选了赵姬所以天生不足,前几集后几集剧情非常于妈,中间那段很像延禧编剧的手笔
看不下去……
比延禧攻略差很多,矫情造作。聂远和吴谨言的角色都不讨喜。为了异人在坚持😔好喜欢异人啊🙈🙈🙈57集异人下线,感觉这部片就结局了的感觉。喜欢的人设,而且演员诠释的很好。
每集都要催促公主雅下线。。。也算是靠这部剧多了解了一点历史。
前两集还可以,感觉剧情挺吸引人,决定追下去
剧情节奏还挺快 演技都在线 秦国篇超好看啊
我就一个问题,这里面有嫪毐吗,想看(狗头
一口气追了10集了,挺好看的,还有一次性放出十多集,良心!不考虑历史,这剧还是可以的,看的下去不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