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自己的心,拾回往昔的信念。
渐渐的分不清方向,在别人的劝阻中,混淆了自己坚守的信条。
朝哪走,每一边都有人在叫我靠近他们的世界,而我,去了哪里。
被所谓的爱情迷惑了方向,卑微到臣服,忘了自己的双手还可以创造什么。
被现实引诱,忘记了心的方向,被物质占据,被自己的爱人和爱自己的人口中的物质所蒙蔽。
如果,我不是我,你们爱的,又是谁呢。
我追求的,让我充满笑容的,并不是你们口中的事物,你们却以为,那样我才会快乐。
渐渐的我已看不起这般的自己,却不敢看不起你们,因为你们是我爱的人啊。
我只能看不起自己,如此轻易,被爱蒙蔽。
而爱,得到的时候,珍惜,得不到,再也不会卑微乞求,摊开手,把你的未来交予他人。
每个人都想作高傲的自己,而只有爱,让自己卑微。
为了梦想,为了爱情,珍惜的,应该是自己。
不讪笑贫穷,不自满浮夸,多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虽然很多人,已渐渐和我自己一起,被我所不齿。
你变了。
我也变了。
这颗赤子之心,再不会假手于人,我会自己,找到跳动的心跳。
为了什么而活着。
如何去了解那些自己无法理解的创伤。
如果我不能做到保护你。
至少,让我用这颗心,去守护。
做你的屋檐。
为你的羽翼。
我说我已经长大,我生活的每一步都开始小心翼翼。
我无法不计较得失,我无奈无助,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纽约的朋友说,你一定要看这一出百老汇的音乐剧,《Rent》。
他特地买了这一盘DVD送给我,我很努力认真的看了两遍。
因为我也很想学习,这样的一种人生观。
我终于明白洒脱不是少年轻狂时的那种莽撞,因为一无所有的时候,并不存在勇气可言。
真正的勇敢潇洒,是背上满身负担,依然微笑着面对失去。
“如果不能释怀,就只能永远活在恐惧之中。
”这是《Rent》之中的一句台词。
我曾经想了很久为什么这部音乐剧的名字叫做《Rent》,而今我想我终于明白。
人活一世,为什么一定要计较拥有——拥有物质,拥有情感,拥有一个人?
于是我们花费太多工夫,计较明天以后的种种可能。
其实,我想这部音乐剧企图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并不需要拥有(own),我们只需要租凭(rent)。
我们依然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依然全心全意的倾情付出,而我们毫不计较,我们无拘无束。
电影的中文名字叫做《吉屋出租》,这个翻译将所有含义意蕴一举消灭,正是电影翻译圈的拿手好戏。
电影其实改编自普契尼的歌剧《La Boheme》(波西米亚人),这是一个已然失落的充满艺术,激情,和自由的城市和理想。
Viva La Boheme!
音乐剧《Rent》中也这样呼喊着。
其实很是悲哀,因为音乐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身患艾滋病,所有的光彩与追求都只能昙花一现的绽放。
但是每一个人生,六七十年如一日,又何尝不都是白驹过隙,不都是同样的昙花一现?
No day but today, I live each day as my last.(除了今天别无他日,我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的最后一日。
)There is only usThere is only thisForget regretOr life is yours to missNo other roadNo other wayNo day but today(其实世上只有我们自己,其实世上只有我们如今身边的一切,将后悔担心抛在脑后不然你将错过你的整个人生其实没有其他的道路其实没有其他的方式其实除了今天,别无他日)
电影的画面光影更加突出。
恋人在明媚阳光下唱着1000Kisses,将那种美好幸福很好地传达给观众。
电影的画面更加煽情。
爱滋患者聚会的过程,坚强的笑脸一个一个消失,伤感之极。
电影的场景更加丰富。
贫民楼的屋顶、地铁车厢、街头巷尾,让故事和主角们的形象更加鲜活和亲近了。
音乐无话可说,棒!
前两年的片子了……但一直是我喜欢的片子之一……忍不住还是评论一下吧……冬夜,寒……不像其他的美国大片,眼前出现的人虽是主角,却不是英雄。
作为音乐剧的改编,一开头便是那熟悉轻快的旋律:SEASON OF LOVE。
可是谁又知道,这份轻快的背后,正片描述的却是那些人的挣扎,那些人辛酸的生活。
我不是喜欢看这种有点黑暗的影片的人,但我却深深爱上了这部RENT,不仅是因为作为音乐剧它的耳熟能详,不仅是其中摇滚却深情的音乐感染了我,而是因为“爱”的主题的感动。
这是一批可以说是社会底层的人:吸毒者、艾滋病患者、夜总会女郎、同性恋和贫穷的人。
然而他们的生活虽然在我们眼里是艰辛的,却在影片中每个人都透着乐观与豁达。
COLLINS和JOANNE作为这些人中仅有的两个拥有稳定正当职业的人,义无返顾地担当起了维持这个“家庭”的责任,尽管在ANGEL的葬礼上COLLINS泪流满面,吟唱着曾经欢快的I WILL COVER YOU,尽管JOANNE与MAUREEN分分合合。
于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ROGER的吉他、MARK的摄影机、MIMI的爱情、ANGEL的鼓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愉快,直到欢快的ANGEL离开。
影片在处理ANGEL离开之前用一种淡出的手段交代了艾滋病CLUB里面其他成员的消逝……生命凋零就在一瞬间,看着那些笑容淡出在你面前,你又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的泪水。
ROGER的幡然省悟并不能改变MIMI失踪的现实,当他最终发现自己无法离开这个自己所爱的人的城市,无法离开爱人的时候,他选择了回来。
WHAT YOU OWN是本片中笔者最喜欢的歌曲,摇滚的曲风坚定而富有希望感,掷地有声的歌词和节奏显示出的是活在当下的魄力和决心。
然而此时,在爱人的歌声中沉沉睡去的MIMI居然又醒了过来。
引出了RENT最后的主题:NO DAY BUT TODAY。
如果是喜欢看悲剧的人,或许会觉得MIMI的起死回生有些牵强,毕竟对于作品的整体,悲剧的结果更适合这种有些灰色的风格。
然而这个结局却是音乐剧原作者的另一个结局,MIMI的回归是一种平衡剧情的手段……让爱飞扬,才是本片的最终目的。
此刻,我在这里,回顾着两年前观看时的兴奋和感动,留下这些文字。
即使你不愿意看这部作品,也希望你能找到爱的存在。
====================================PS 跟我以前的作品风格是不是很不一样啊其实我自己也有点酸的说……纯粹尝试新文风啦原作写于2008-07-13
一群典型的社会边缘人,一群完全不符合人们传统价值观的人,脱衣舞女、吸毒者、同性恋、双性恋、异装癖、艾滋病人。
《Rent》所讲述的就是这么一群人和主流社会的冲突。
人类一生下来就在与命运抗争,只是有些人的抗争更惨烈。
“人生而平等”的确更像句空话,但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却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边缘人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努力的抗争,的确可敬。
但商人毕竟不是慈善家,难道你想让他买下这块地后,对大家说“尽管住吧,不收房租了。
”似乎不太可能。
遗憾的是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因此抗争还要继续下去。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一群团结互爱的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向世间展示着爱的伟大。
心灵的富有才是最重要的。
对百老汇的音乐剧接触的不多,所以刚开始看时对于说着说着就唱起来还真不太习惯。
但到后来发现有剧情的音乐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这种吸引力是流行歌曲所不具备的,也许这就是现在MV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Moments so dear. Five hundred twenty-five thousand Six hundred minutes How do you measure, measure a year? 又一次听到这样的歌,过去的一年里的525600分钟,每一分钟里的悲喜,好象模糊又亲近。
是不是回忆一年,最少会有那么几分钟,闪亮不同,不然你如何衡量一年里的分分秒秒的含义。
歌里面问,你如何丈量一年的时光。
HOW ABOUT LOVE,MEASURE IN LOVE?
当幕布升起,灯光缓缓亮起,Seasons Of Love 的歌声在钢琴顿挫的旋律中响起,8位主演在舞台上站成一排的时候,每个人的声音里都有故事隐藏的骄傲,每个人都想分享生命里一年之中的收获。
我知道,载歌载舞的时间到了,因为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RENT。
Rent是迄今为止百老汇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1996年4月在百老汇尼德兰德剧院首演,立刻造成了轰动,不仅夺得了当年的最佳音乐剧等4项Tony奖,还夺得了普利策奖,这在百老汇历史上只有4次。
Rent是一部典型的百老汇音乐剧,反映NEW YORK底层艺术家的生活,一群在贫穷和HIV以及媚俗的文化围攻下的年轻人的挣扎和成长。
现代版的《波西米亚人》,RENT的音乐剧作家Jonathan Larson为了向普契尼致敬,连女主角之一的名字都叫做MIMI。
故事当然开始在混乱的纽约东区,MARK这个总是扛着小摄象机的电影狂人开始见证这样的一群人的生活。
从新年将至的一场反驱逐的演出准备开始,各个主角出场展开他们的故事。
MARK和室友Roger拖欠了一年的房租,当然还有整个这个街区的艺术家邻居。
被MIT踢走的叛逆讲师COLLIN在回来就要进门的时候被流氓暴打抢走仅有的一件外套,而在黑暗的角落呻吟的时候却遇见了生命中的天使——变装皇后ANGEL。
Roger在示威夜里被楼下的MIMI看上,女孩的大胆主动却让有难言之隐的他不敢接受。
MARK这个搞笑的家伙却要在准备示威演出灯光音响的时候和自己前女友的现任情人狭路相逢,更要命的是,她是个女律师....故事就还是这样展开了,我在中午一边扒着盒饭一边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凑过来的时候,穿着可爱圣诞短裙的ANGEL正在马路上对COLLIN 唱情歌:搬进来跟我住,房租是1000个温柔的吻......他说:这个MM不错。
我头也不抬地说,是GG,变装皇后来的,还有AIDS......再回头那人已经逃之夭夭。
当然对普通如我们,一个充满HIV,DRAG QUEEN,HOMO SEXTUAL和BI SEXSUAL的世界毕竟远得甚至让人不能理解,虽然波西米亚一直是某些小资们嘴里面子上的花样。
但当真正触及这样的自由和混乱的时候,恐怕真的能接受的人不多。
No day but today,可以是悲观可是是颓废,也可是CARPE DIEM的通俗讲法,面对生活的压力,找寻友情,爱情或者尊严都是每一个要面对的课题。
歌舞剧总可以把平时看来太肉麻的煽情做得因为有了舞台感而感人而不腻人。
从MIMI妖娆的舞姿,热闹的“万岁波西米亚人”里对种种名词的创造性堆砌,到慢镜头里面主角们拥抱亲吻,音乐和电影总可以让一切变的美丽。
当然,对于我,音乐和舞蹈首先吸引。
整个电影用了眼花缭乱的歌舞场景构成一个充满独特味道的下层纽约,即便是这样一个每天都有贫穷和死亡纠缠的世界,即便年轻的艺术家们自己也在爱与不爱中挣扎探求,总有歌舞可以宣泄心声。
无论是MIMI野猫一样的OUT TONIGHT,还是ANGEL和COLLIN深情的对唱I WILL COVER YOU,同为AIDS病友的人们对生命尊严和人世温暖的质问WILL I,或者是最爱最爱每年都想听到的可以让人回顾一年历程的Seasons Of Love,都是如此真实动人的歌曲。
导演Chris Columbus还是很忠实地保留了原来音乐剧的安排,场场歌舞间几乎密不透风的衔接让人看的不带喘息。
更好的是保留了96年经典CAST中的许多。
例如,Adam Pascal的HV+音乐人Roger Davis,Anthony Rapp的讲述人角色Mark Cohen,Rosario Dawson(Sin City裡的Gail)声音从开场的Seasons Of Love就牢牢抓住我——为什么黑人就有这么磁性的嗓音呢,羡慕ING。
最近迷上了这首SEASONS OF LOVE, 在早晚的公共汽车站,看着滚滚车流和人流,默默地听着耳机里歌声,回忆着过往一年的某些时刻,居然已经真的不记得去年的生日许了什么愿也许这叫做成长。
不知道自己的长法会不会狗熊掰棒子一般, 一路上是收获也是丢失。
又想到了朋友的姐姐说过,每一个夏天都要穿最漂亮的裙子,因为那是你每一个年纪里最后的一个夏天。
时间就是这样流逝。
总以为自己还小,却已经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的525600分钟,好在看到过去时间的照片里笑容还是和现在一样的傻乎乎,也许以后不会改变。
感谢525600分钟里的每一分钟,每一分钟都如此珍贵,感谢我的朋友们,你们教会我如何丈量时光的长度。
想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2005的一天,当然是听见莫JJ的加入,看了那么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由此心生好奇,于是去BT下了,效果超好。
打开看了开幕的一小段后就爱上了。
No day but today!蕴涵丰富的涵义,说了以前,现在,将来的生活和生活应该鄙弃的和保持的,回味悠长。
珍视现在,真诚生活,因为No day but today!
看了08剧场版,再看这个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电影中单论唱功无法相比,表演和运镜的成分占的更大,生活场景的搭建更为还原。
但镜头切来转去似乎反而削弱了沉浸感,包括复杂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去关注寻找更多细节,导致从演员本身的唱和演上分心。
除了所有人点了真火一起从阳台上向下扔的场面还挺壮观,好像也没什么记忆点。
相比之下,音乐剧多留白但给人想象空间,是我更喜欢的表现方法。
然后忍不住吐槽一下选角,怎么大家都有一种淡淡的油腻感。。
还是说08版看多了太顺眼了?
总之没能坚持看完。
浅评几首:🎵Seasons of love:一上来的大合唱,听起来倒也还好。
Joanne在这里是vocal担当了哈哈哈。
🎵Glory:两版Roger声音质感不一样。
这个闷闷的比较沙哑,08版比较清亮圆润。
相比之下总觉得这个缺了点感染力,加上歌里一系列的闪回镜头好像反而弱化那种撕心裂肺——一方面降低了唱的感染力,一方面揭开了苦痛的神秘面纱。
再次论证了故事讲的不是越满越好,有留白有想象空间可能更美。
🎵点蜡烛:性张力实在不足(Roger看Mimi🍑的瞬间让我觉得他是猥琐男= =)只想说镜头也不是越近越好。。
🎵小天使出场秀:这个小天使一点都不甜啊啊啊啊啊啊!
节奏感比较弱。
这个小天使不够可爱啊啊啊啊啊!
但走的时候蹦蹦跳跳那两秒还挺可爱的。
Roger一直瘫在沙发上觉得自己好帅= =
故事在1989年圣诞节的纽约,Greenwich Village,曼哈顿南部,往西看能看到Hudson River,往北有14街上大名鼎鼎的Chelsea Hotel,是一个逛一下午能走穿的小地方,可能也是全世界酒吧密度最高的地方。
去年我在Greenwich Village的一个著名景点Highland Park听到导游指着一个小房子说,This used to be Freddie Mercury's favorite club. 这里的故事太多太多,关于同性恋、艾滋以及种种小众生态。
电影中Angel在1990年死于HIV。
一年以后,Queen的主唱Freddie纵使天才一世,还是死在了HIV的手里。
很多人看Rent,看到了他们的波西米亚式人生。
我却一直在纠结电影中艾滋病极高的发病率。
于是去维基百科看了一下HIV in New York这个词条。
自从艾滋病首次在1981年被定义,病例便几何式增长。
艾滋病曾经被认为是gay disease,因为患病人群大部分是同性恋男性。
同性恋群体一直是艾滋病研究基金的积极倡导者。
电影中,艾滋病人围在一起唱 Will I lose my dignity? 一句扎心。
艾滋给同性恋贴上了更难揭去的标签。
转机是在1996年,鸡尾酒疗法问世,协同着艾滋病传播机理的公共教育,艾滋病死亡率急转直下。
鸡尾酒疗法的创始人何大一是个伟大的华人,成为了拯救数千人生命,间接为同性恋群体洗清骂名的英雄。
纽约艾滋死亡人数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不论好坏,都是HIV的靶子。
性伴侣更换频繁、避孕不得当和静注毒品都是引子。
这些事在60年代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80年代便成了致命的游戏。
我猜想,艾滋病的传播也是嬉皮文化终结的缘由之一。
今天hippies魅力不在,光有peace&love不能拯救世界,还要有科学。
《波西米亚狂想曲》唱得好,可能我的有生之年再也不会听到第二首了。
Freddie常去的那个club如今变成了废宅。
highland park从一片荒凉被改造成了热门景点,肮脏腐臭的贫民区变成了纽约地价最贵的地方之一。
好了,拥抱科学,拥抱21世纪吧。
抛去通俗,歌曲质量明显高过妈妈咪呀。
凄凉christmas里 无论“sister”还是“brother”都很high是凭吊身无分文的理想?
没关系,无论如何都还是要活下去。
唯有毒品和AIDS能阻碍生命的延续。
当candle照亮mimi她看见angle,咽下的气又吐了出来。
她的消失和复活都戏剧化与假惺惺。
除此以外,结尾大家继续过着惨兮兮小日子。
不错可以剖析成名为《底层人民的幸福小日子》外加名为《毒品害惨了他们》的公益片。
挺好。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I were in the theater
没意思
这是部只值3星半的电影,但确实是5颗星的音乐剧。不要试图通过看明白歌词去理解本片,用心去听去看去感受,演员们的肢体语言和传达的情绪更有感染力。
不感兴趣的题材 和波西米亚价值观 歌也不是很吸引 也许音乐剧比电影更有张力吧
比起舞台版的优势仅仅在于场景和镜头更丰富了,但作为电影我觉得是失败的,很多情节和情绪设置在剧场的环境下是成立的,但放在电影里就会显得单薄和生硬。但我还是为angel流泪了啊呜呜。
除了题材比较“高大”以外,真没觉得哪儿特别好。
没看进去,走马观花
没法跟瘾君子共情
終於把電影版看了,感覺比風評好很多。結尾無可避免不會像舞台上那麼溫馨感人,喜歡06年10th Anniversary時兩班人馬好幾十人,聲勢浩大地在台上唱Seasons of Love的情景。Adam Pascal有Ewan McGregor的feel。
超棒的音乐!
涉及的问题太多而又没有什么独特深入的见解,我觉得音乐再好内容失败也是大失,歌剧魅影 相比就好太多了
开头的那首歌就完全吸引了我。里面几个场景很赞。总体快进过去的。
對這類型的歌舞片實在沒愛。
在看之前只看到评分没看到是音乐剧。。作为一个听歌不听歌词的人实在是讨厌音乐剧,忍受无能,除了seasons of love就只有喵喵勾搭罗杰被拒的那段还成,可惜太短了。虽然艾滋主题在05年也算很大胆了,但是随便碰到一个人就是携带者的几率有多大,这逻辑实在是。。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没法比
【三星半】改编自著名音乐剧,大爱里面的theme song:Seasons of Love
我知道我是因为睡不着觉才看的,但是这也太难看了吧。。。前半部分的歌除了seasons of love以外都难听的一逼,主要是电影弄得也太不搭了。。。还是别把剧动不动就改电影了。。。
浪费时间
听原声吧
早前偶然买的盗版盘,印象里很不错。
不懂为啥一定要怂恿Roger爱一个瘾君子,这算哪门子的道德绑架?咋,住这栋公寓里就一定要和这栋公寓里的居民谈恋爱?世界上女孩都死完了吗。。?就这样儿吧。歌曲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