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不神秘》这应该算是一部成功地将维基解密创立者,朱利安·保罗·阿桑奇,描绘地不那么像好人的影片。
当然,本片是根据维基解密网前任德国代表Daniel Domscheit-Berg的书籍改编,二人存在公开的分歧, 后者被阿桑奇解职。
Domscheit-Berg在2010年宣布因为在管理方面的内部冲突他将离开该组织。
阿桑奇以“不忠、抗命、破坏团结”为由解职后,Daniel Domscheit-Berg,这个德国发言人,告诉镜报他将辞职,并称“维基解密存在一种结构上的问题。
我不再想为他效劳,那也是为什么我将放弃这个计划”。
个人之间的分歧,没有必要做什么断定式的结论,毕竟,他们都做了同样的事情!
阿桑奇(左)与Daniel Domscheit-Ber,Daniel Domscheit-Berg被解职后创建了一个与维基解密竞争的网站,名为OpenLeaks。
维基解密(又称维基泄密;英语:WikiLeaks),是通过协助知情人让组织、企业、政府在阳光下运作的、无国界非盈利的互联网媒体。
有部纪录片可以更方便了解其历史!
(其实,类似的似乎有好多部!
)关于组织:关于网络:关于钱:关于批评:我个人觉得影片最后对于维基解密这种形式出现的评价,还是中肯的!
作为附着于网络世界的现实存在的这类秘密文档公开化,毫无疑问已经是具有现实性了;它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手段,促使资讯可被阅读的范围深入、扩大到了很多应该被打上加密印章的内容区域;既然是一种模式创立,并被赋予一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就不可能仅此一家,于是我们看见:斯诺登称揭密是个人行为,未与任何机构签协议 。
以及美军从阿富汗撤军;俄新社1月27日消息,经过三年谈判,俄罗斯代表团日前首次探视了被关押在美国关塔那摩监狱的俄罗斯囚犯。
俄罗斯外交部人权、民主与法治问题全权代表康斯坦丁•多尔戈夫参与了这次探视,他表示,俄罗斯外交部坚持要求美方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同时也获得美国政府准备好这么做的承诺。
诸如此类,随着时间流逝而坦然阳光化的事物。
若电报、电话等通讯技术使得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的节奏加快了;那网络就是让大多数人类参与世界变化、人类进步的节奏也加快了!
因此,维基解密---不神秘,人类进步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阿桑奇确实成为代名词!
一些截图,请看: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91871-1-1.html
“没人会告诉你真相,他们只会告诉你观点,如果你想知道真相,要自己去寻找。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公开课《公正》里那个两难的火车司机,在紧要关头,要选择哪条路,而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会有人站在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的至高点上把你骂的狗血淋头。
我想,这就是朱利安和阿桑奇的选择难题。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无法去评测谁对谁错,我们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看这部剧,我其实思考得更多的是关于隐私,我们在不面对公众社交的一面,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想法和做过的事情,在电影里,大了说是泄密后人的生命,从小了说,是外交官在背后对别国领导人的评论被人知道后的尴尬。
我们能够容忍自己不想被外人道的东西公布在世人面前吗,像被扒光了衣服。
有一元论的人会说,你不做,谁能把你怎么样,可是,我们产的并不只是做的错事会被人发现而导致的道德谴责和法律上制裁,有时,只是我们自己会想想的可能龌龊但对别人无害的小心思,如果这些也都会不加节制被别人公布出来,就像在家里看A片被警察抓,这个世界还存在信任吗。
记得刘慈欣写过的一个短篇科幻,大概意思是有人发明了时间回放器,任何人都能看到你做过什么,不再有隐私可言,最终,这个世界再没有恶,但,人类的文明很快就灭亡了,因为,人类的文明本来就是建立在思想的多样性上,就像没有地狱做对比,哪能感受到天堂的快乐。
还在呼朋唤友同去B站观瞻BC的美貌呢,居然就给咔嚓了,喵的,什么事啊,影评也写不出了。
正儿八经的写不出,槽还是可以吐的。
拍吸血鬼的导演显然是被吸血过多了,脑部供氧乏力,一个比社交网络深刻,惊险,宏大,香艳不知多少倍的故事,拍成了BC做了90分钟的presentation.要看pre我们不会上TED啊?
不会上油管啊?
扎格博格能和阿桑奇的颜比吗?
难怪全世界一致同意给差评。
话说回来,也不能怪导演脑力不足,本身维基解密就是对现有国际政治的一次创新解构,生产力进步带动生产关系变革的生动体现,全世界还没人写出教科书,阿桑奇自己虽然能侃但毕竟人家干实事的没时间去条理化,所以导演光凭他和半兽人打交道的智商,也只能搞出一部基友反目成仇的恋爱(?
)故事。
啰嗦一点常识。
以前生杀大权属于皇上,不用说了,后来开三级会议,大革命,进入民主时代,还是乌烟瘴气,于是来了第四权,新闻媒体,诸如水门事件等等给以往的当权者上了一点眼药,于是世界又太平了一阵。
有权就变坏,于是阿桑奇把权力交回给了所有的个人,就是片尾说的“油”,无数个通过网络与其他权力拥有者形成制衡体系的个体构成了第五权。
网络,更准确的说,诸如维基解密这样帮助个体相互沟通、逃避统治者追杀迫害的网络工具,不过是将权力的皇冠交回给民众的工具。
如张爱玲之语:一个苍凉的手势。
所以呢,阿桑奇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渠道,他就不会去改变别人提交的文件,他放弃了自己的权力,把是否要伤及无辜的决策权留给了提交者。
而丹尼尔还觉得自己还是民众的导师,有责任要保护他们,他要修改、裁决别人提交的文件。
阿桑奇看见了未来第五权的崛起,而丹尼尔还滞留于过去第四权的荣光。
这么简单的一个立论,导演就死活不能让两方说个明白,最后以怪罪于阿桑奇是骗子作为了结。
这完全是两码事啊——阿桑奇在好机油面前拿自己白发刷点儿存在感,那是人家两个人的事,不能作为其观点正确与否的佐证的,导演大人。
噗,不提了。
五分的演员编剧场景音乐,脑子混乱的导演扣一分,男二的爱情戏扣一分(男二有啥资格上床戏?
),片名点题加一分。
如此四星,可惜了BC的努力。
首先关于评分,电影本身是三分,很一般的电影。
多亏了缺的表演,给它加了两颗星,但是,缺的出场 太 少 了 啊!!!
所以怒减一颗星!!!!!!!
总合四星其次,其实传记电影我没有看过多少,看过的像《乔布斯》啊,《希区柯克》啦都不算什么好电影,这部也是。
也许因为是传记片要保持事实真相,少了很多drama;也许就是因为拍得真不好。。。
总之有生硬和错乱的感觉,常常都在神游,所以写了一篇神夏对比截图神游脑洞(应该算没有剧透)>http://www.douban.com/note/329205948/而再一想,《社交网络》好像也是传记电影??
那么《社交网络》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片,原来传记片也可以拍的很好。。。
还有特效真不算走心啊,是故意体现出那种超脱真实的感觉还是怎样,老用那个空间说事儿,怎么有点像小学生用比喻句写作文。。。
最后,这个电影顾及到了很多方面的视角,把很多人的想法与立场都表现出来了,但电影本身却没有一个立场,所以感觉很分散。
我认为,a good story teller,总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视角或是观点。
而这部电影没有做到这点,它只是勉强地按顺序讲完了一件事,with 过长的开头和仓促的高潮与结局。
说到这部电影的无法剧透性,是因为没有什么好的剧情可以透,没有什么exciting的转折或结局可以让我记住并告诉他人。
也许解救线人那里算一个,但是与主线没什么太大关系;也许最后结局算一个,但是节奏不太对让我一直在出神,然后就到了独白那里,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总之本尼是电影一大亮点,大表哥也是小亮点啊(其实我是来看长相的吧。。。
)所有演员都演得不错,除了那个丹尼尔,真的 超 级 讨 厌 他啊!!!
从丹尼尔和朱利安第一次见面起,我就在等他俩反目为仇,因此虽然这片子剪的那叫一个西吧碎,我还是坚持看了下去。
主要我没想到他俩那么晚才翻脸,中间快进了几次感情都还挺好,让我不由得叹服:人妻就得是丹尼尔这样的,彻底放下身段,像TSN花朵,总发娇气,怎么能成为成功男人背后的男人呢——以上全是腐女瞎说,大家别放在心上。
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片子,略令人失望的是,不是关于阿桑奇的梦想,而是丹尼尔的梦想。
他女朋友说他想成为朱利安,其实不是,他一直想成为的,是英雄。
朱利安曾短暂的成为他英雄的模板,但当丹尼尔走到他脚边的时候发现,朱利安从来不想成为一个英雄,他也不用成为一个英雄,他是一个神,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神。
在成为神的跟班(俗称天屎)和成为英雄之间,丹尼尔选择了走成为英雄的路,当然,最后他能成啥,谁也不知道。
谁不想当英雄啊,整个欧美文化圈都有根深蒂固的英雄情结,古来明君与名将,都以某某英雄自比。
而丹尼尔,这个当代的唐吉可德,手持笔记本,挎着背包,就好像拿起骑枪,穿着铁甲。
这种情结其实也是自毁情结。
看看那些威名赫赫的英雄吧,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之流,哪个不是傲情满天、悲情满怀?
丹尼尔就想当这样的英雄,默默的看他缪斯最后一眼,带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冲垮那腐朽的、肮脏的世界——虽然可能在其他人眼里,他就是发了疯。
咦,怎么把朱利安说成他缪斯了呢……整个更基情了啊。
缪斯更应该是丹尼尔的女友,他何其有幸,得到这样一位伴侣,如果你要挑战世界,我在你身后。
或许,说朱利安是他的莉莉丝更恰当。
莉莉丝,引诱亚当夏娃吃下了智慧果,人们由此得到了智慧,但也失去了伊甸园。
当然,我不是很清楚现实世界的朱利安阿桑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但电影里,我看到的,就是这样。
再一次感慨丹尼尔真会挑戏啊,我就看过他两部片子,rush和这个,全都反客为主的把配角演成主角,一来他演技好,二来这俩片子真正的主角都太神(秘)了,人怎么能塑造神呢?
神,是生而为神的。
如果你生而为人,那只有两种选择:英雄,还是其他随便什么玩意。
以上说的基本是这片子的好话,下面是吐槽时间:一个比TSN更危机、更迷情、更宏大、更动人的故事,是怎么拍成这个玩意的?
为什么TSN能横扫颁奖季,而危机解密口碑票房双败?
我猜,是导演能力问题。
我原来真不知道,导演是这么重要的工种,我一直以为他就是片场官僚呢。
看卢平教授,我觉得他应该是仅次于朱利安和丹尼尔的角色,类似于TSN里的Sean,但是他到底干嘛的,看完整个片子我还是很模糊,好像他的整个存在,就为了说最后那一段话似的。
还有女外交官及跟班,猎鹰,都过来撸一把羊毛就走,整个没头没尾的,如果一开始就想把解救叙利亚(还是利比亚?
)那间谍当成后半段的主要冲突,女外交官的戏就应该好好铺一铺。
而想在呢,我说她是外交官都是猜的,她到底干嘛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以及减肥了的大表哥……他这角色就更没意义了好么,没准是为了反衬卢平教授,可卢平教授这个人都没讲明白,弄个反衬他的有毛用啊。
那个老子天下第二的黑客,也没干啥;女新闻发言人(?
)就出场时候有点气势;还有那个最后和丹尼尔选择了不同道路的程序员小哥,不应该多点镜头么?
天使没人权啊!
还有缺爷……他是新一代男神没错,但是让他演这种片子里的阿桑奇,就跟让锤哥演亨特一样,从一开始就摆明了这人物太神、资料太少,没啥可挖的,你就来当花瓶吧。
那还不如让他和吱吱的角色互换一下呢,好歹吱吱和阿桑奇本人的脸的长度相一致啊!
之前只隐约听说过“维基解密网”这个名词,是什么样的网站,有什么功能全然地不清楚,对阿桑奇这个人更是茫然不知,看完此片,倒是让我对此人产生了点兴趣,从google搜了此人的简介来看,挺传奇的一人,看完介绍从脑子里跳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不过,本片的时间节点着重描写阿桑奇大量公开美国政治黑幕及最引起争议的2010年公开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而引起轩然大波时间。
根据google对阿桑奇的个人简介,再结合此片的剧情走向,客观的说,这个导演真是不厚道,不过也不能怪他,美国人,你懂得!
前半部分还能勉强看看,后面未免就是一个美国式“丹尼尔”英雄角色的塑造和极尽所能的对阿桑奇的一黑到底了。
影片中把阿桑奇描述为性格偏激、独断、满嘴谎言的黑客。
但对于阿桑奇在互联网及推动信息公开上的诸多贡献说的寥寥数语。
更奇怪的是一位英国演员,在美国导演的执导下,演着一个澳大利亚人的传奇经历。
真是。。。。。。
再来说说演员,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确实与阿桑奇有几分神似,但卷福童鞋在片中更为神经质一些,远没有我看到google上阿桑奇本人照片给人的那种儒雅和号召力。
看此片纯粹是顺道来打个酱油的,这三颗星是献给“卷福”、“大表哥”和“小天狼星”的。
最近才喜欢上看传记式的电影 电影没出的时候只知道大表哥参与了演出 大概记错了报道 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大表哥吸毒的故事下载的时候才知道是在讲维基解密我不了解维基解密 电影的前半部分略显沉闷缺爷的脸的确不太适合这个发型1个小时后对我而言才是高潮 线人全家会不会因为这次文件的泄露而丧命还好他们没事阿桑奇大概是偏执的 所以才会不删改线人的名字关于 过去害死的人 和 未来会害死的人我想我们没有理由忽视任何一种电影本身而言 缺爷的演技还是挺棒的 奇人的头脑不是我这种普通人可以理解的就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只不过马克的正面形象到是明确了很多阿桑奇要的是完全透明的政府丹尼尔等人要的 大概是在透明政府的同时 保住不该死的人的命阿桑奇的故事 维基解密的故事 也许不是2个小时的电影就可以说明白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论题 又怎能轻易的宣称 谁对谁错呢PS 不得不说的是 缺爷还是短发舒服点啊 阿桑奇本人真心比缺爷帅..大表哥的戏份也少的可怜 好莱坞没那么好混阿 慢慢来叭...
米国拍出来的,而且当时牵扯的人还在世,又是改编自丹尼尔的书,肯定有偏颇,还有电影里面的记者怎么回事啊,我看过关于这个记者对阿桑奇的评价,虽然也认为阿桑奇这个人激进,不信任别人,但肯定了他是一个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人,里面也太米国政府脸谱化了吧。
其实觉得最讽刺的就是其中一个新闻报道,奥巴马说,开放透明的政府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窃取并散播资讯是犯罪的。
关键是你不透明啊,所以人家才会想窃取并散播让人民知道政府是怎样的。
我觉得他说出来都尴尬,更何况是听到和看到的人 等等,里面说阿桑奇的白头发是染出来的是个什么鬼?
意思是阿桑奇这个人就是一个充满虚假,谎言的人吗?
但是据我了解(看采访),阿桑奇有过染成棕色头发的时候,但发根那部分都是白的,意思就是新长出的是白发。
而且他那么忙的人居然花时间打理头发?(囧)我想知道后面Daneil和Marcus后面摧毁的告密者平台是真实发生的吗?
去度假的飞机上看的(赞下新航,给了若干惊喜)。
看得很是纠结,以至于度假期间用手机写了篇影评……以下是四大纠结(神夏乱入,请原谅一个NCF)纠结一:谁更邪恶,隐藏信息的政府还是公布它们的阿桑奇。
我不喜欢自认为代表了正义以正义之名去让个人做出牺牲的革命者。
在白毛闯进丹的家里无视丹女友的怒容还理所当然地对丹说“你就是要有所牺牲”的时候,我想这样的“革命者”其实跟他所反对的政府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都是将人的需要分了高下:我认为正确的高于一切,别人就应该为之牺牲。
(神夏乱入)我反驳自己说,你为何认为Sherlock就不是如此?
NCF回答:Sherlock 确实不是如此,侦探也有无视医生的女朋友,但那是因为医生的内心里本来就自有高下。
医生不记得自己的女朋友有没有养狗,因为医生自己就不够在乎,他自己更在乎的是侦探,是他们的冒险,这不是侦探要求或强迫医生去做的。
侦探绝对不会忽视医生所在乎的。
即使是他自己本来懒得在乎的事,他也会为了医生的在乎而在乎。
当医生真正在乎了一个Mary,侦探正是这么做的不是吗。
他为他叠餐巾,谱写华尔兹,练习舞步,写致词。
扯远了,说多了都是虐。
退一步说,侦探毕竟是虚构人物,适用的是虚构世界的浪漫法则——所以,我又要离题一下,所以侦探可以一枪崩了大boss而得以免责,也所以Mary可以不用为了自己给侦探的一颗子弹付出任何代价,连四分钟流放都不用。
在侦探看来,Mary可以但是没有给自己致命的一枪,说明她只是在跟自己闹着玩,是因为自己任性故意上前一步惹她而被揍了一拳,就跟自己嗑了药要拧断哥哥的胳膊一个性质,都是自家人闹矛盾(虽然这让脑残粉们很心疼)。
如果要严肃对待,按照现实法则,“正确”的结局是侦探去坐牢甚至死刑。
这个世界上不乏为了“正义”的目的挑战现存法律的人,你可以这样做,只要你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
而历史就是在这些人的牺牲中缓慢进步,宏观来说,这些都是必要的。
当然我想无论代价是什么侦探都会坦然接受,并非仗着有哥哥的保护任意妄为。
他本来就准备好了付出生命的代价来履行誓言。
当然我想他真的不仅仅是为了医生夫妇,如他所说,大boss prey on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而卷自己就是一个different的人,他的empathy的愤怒并不难理解。
再绕回来,白毛是真实存在的不能被浪漫化的,而且他涉及的事情事实上是个很严肃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所以我不喜欢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而忽视个体生命的革命者,中国历史上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包括他忽视泄密对一些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这又回到Sherlock(通过对比说明问题,呃……),有人死的时候他说it's Christmas. 他说我不是英雄。
所以他只是不投入自认为无用的感情,他想要接受挑战,他也表里如一地不把自己当英雄而并不要求别人认可他这样的“冷漠”。
但是白毛认为自己是英雄,认为自己如果牺牲了别人(不仅仅是口头上或内心里漠视别人的生命,而是以其行为主动造成牺牲)也是正义的。
但是——关键是但是,如果一定要选择一边,我想我还是会愿意站在阿桑奇这边,因为跟政府相比,他是鸡蛋那一边的。
当然这也值得商榷,为什么被他的泄密威胁安全的人不是呢?
道理如下:首先泄密的源头毕竟不是白毛而是军中人士,白毛没偷没骗只是接收了这些信息而已。
他只是一个接水的容器,水是自己滴下来的。
然后他扮演了扩音器的职能,但是秘密既然已经泄露,即使他不曝光,其实也可能会有别人。
他只是不愿意干涉这个过程而是顺应信息的自然流动而已。
也就是也积聚了一桶水并在桶底开了个洞让水以更大冲力露出去。
而丹想做的是把水过滤一下,在白毛看来这是干涉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来看,我想也是难以仅仅因此给白毛定罪的,了解一下“进步杂志”之类的判例应该可以推断。
不能因为加工整理传播已经存在的信息而定罪,政府只能努力看管好自己的机密,自己露出来了谁也救不了你。
而且,毕竟白毛说得对,泄密的牺牲只是潜在的(而且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后来也没有发生),而保密的伤亡已经造成了。
如果两边可能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别人,我觉得还是更强势并既成的政府更可怕更需要制衡。
我想这大约也是多数美国人的想法吧(我好像需要知道是不是)。
而正是同样的理由,当白毛的数据被丹毁掉,我也不为白毛惋惜(不会像医生离开侦探那么心疼…脑洞太大,呃)。
每一种力量都需要制衡的力量,只要是自由发生的就是合理的,所有这些自由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社会的现状和前进的方向。
政府需要白毛这样的人制衡,白毛也需要丹这样的人制衡。
check and balance , that's what the world needs. 纠结二:什么是真实,你做出判断的基础是否可靠。
阿桑奇说此剧基于最不靠谱的两本书,丹尼尔有他的视角。
我想没有人可以认可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可以全面的理解和展示自己,即使观众觉得是美化了,当事人看来可能只是简化了。
当年看昂山素姬感动到一直落泪,但是昂山本人却并不认可。
所以,上面第一点说了那么多,觉得不喜欢白毛的自以为是也好觉得会站在白毛这一边也好,可能都只是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上,做这样的判断只是因为我了解得还不够多。
纠结三缺为什么要演这个角色。
觉得缺是一个比较有政治见解的人。
似乎在某次访谈中谈到过此类,但是没认真看。
他提到过阿桑奇给他的信,缺很坦诚地告诉大家白毛不认可这剧也不希望他演。
缺有没有解释他为什么要演?
我不记得了。
或许就像他在剧中最后说得那样,没有人可以完美地展现真实,他演不演都不会改变,只要观者明白这一点,去寻找自己的真实,也是很有意义的事。
前一半缺似乎没有超出神夏的模式,当然这是编剧的问题。
后一半我觉得还是体现演技的。
也能从他表演的诠释看出卷毛和白毛真的是不一样的。
卷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只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哥哥的宠爱和保护也是让他真的可以这么做的原因之一),他并不想控制别人,顶多也就是傲娇别扭地求抱抱而已。
而白毛是一个控制欲的偏执狂。
纠结四:剧组的目的性。
但是对于拍这部剧我倒是很想质疑其“动机”,觉得是一种“利用”(manipulation)。
尤其在前半段看出神夏的即视感的时候。
当白毛说这些人多无聊,无顾忌地闯进丹的家里,对丹说do I have you,这些未免太刻意。
觉得编剧是故意这样写又让缺演来迎合观众。
于是我会觉得白毛和缺都被利用了。
当然我相信缺没有那么傻。
而最后,还是要给这剧5颗星,因为目前的得分太低了……希望更多人愿意去看然后去寻找自己的“真实”吧。
不少人期望看到一个技术天才,却发现自己看了一个骗子,有点常识好吗,这才是真相,真相就是这哥们本质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一个企业家,创业哪有没谎言的?
本尼演的很好,很符合邪教教主的气质,不合群,超级自我,有感染力,大忽悠,太合适了。
还有就是这电影是书改编的,作者就是个骇客,技术狂年龄大了就会对技术什么的没啥可说的。
片子拍得中规中矩,也无对错轻重之强加。但是不错的是没有真相才是最大的真相。
白发缺不适合assange这个角色!拍的也冗长没有动力 哎
和《Jobs》一樣,是近幾年網絡風雲人物的傳記片,在質量上也都一樣糟糕透頂,首先編導在價值觀上多次搖擺不定,插入過多分散注意力的視角,只需簡單帶過的部分過度渲染,而應該細心刻畫的部分草草描畫,最終讓影片變得不可理喻。某位被國內封為男神的演員,你可以演得更爛點嗎!
感觉导演蹑手蹑脚,立场不够明确,一直在修补解释,当然,卷福是亮点。
这部片子除去最后5分钟我觉得是非常主观而且具有侵犯性的,从电影的角度看也处理的有些凌乱而且过度挖掘Daniel和扁平化主人公我都不禁怀疑这片子的目的……结尾算是自带吐槽吗……【真相需要靠你自己去寻找,而这就是他们最恐惧的地方】
信息量太大有些overwhelming,本尼演技好到让我忘记他之前演过的所有角色!
Social Network太牛逼了,相信我,过十年《国王的演讲》只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文艺小品,而Social Network将会是那种landmark式的作品...不过很好奇Zizek会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当然,其实他不写我也猜得出来他会写啥,反正“他们”写东西永远都一个样~
果然是挺烂的哈~
对于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已经无比精彩和有张力的电影来说,任何改编都显得苍白无力,你改编自传记,观点便于有失偏颇,你用类型片的处理,别人就会说你不够有深度,就像卷福最后的一段台词一样,真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
逻辑感混乱的一部电影,之前有纪实纪录片出炉,现在有改编成电影无异于弄巧成拙,也就唐顿的大表哥脸蛋还能看,主演【卷福】丑到我都不想看了,和李咏一样的大猪腰子脸。。。
不愧是梦工厂(呵呵)。从叙事到结构 各种不连贯或者让人迷失ˊ_>ˋ感觉我不停地在问[所以呢?]却得不到回答。碧溪溪的出演还是很让人买账的 虽然到了影片后半化妆组开始渐渐地忽视了他的眉毛让人很在意。不少ArtWork挺有趣的可惜与影片不很协调 配乐和摄影差评。
BC爱演怪人 这次却演了个饱受争议并且还在世的人物 我想这并不明智。影片所呈现的只是某一观点想要呈现给我们的 政治性意味太强 拍得也乏味 说到底 其真相究竟如何不是当事人谁也不知道。权当是无聊消遣 看过就算了吧。
卷福的脸大表哥的颜
看了一半就迫不及待打开网站输入T word. 下一个期待是斯诺登 虽然电影想表达的观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认同 但电影就是这样 总是给出自己的观点 毕竟纪录片也做不到完全还原真相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论 有人的地方就有对立 但至少它能激发更多人去了解真相
人家一被子干过的事儿那么多你专挑最不风光的拍,人家长那么帅你非要化妆师把演员往最丑里化,梦工厂你这司马昭之心实在是太没品。【要不是为了那几个酱油真想打两星
该突出的点没有突出 开始讲道德 康博巴奇演的太累了 导演想要的东西太多了
从别人口中得知的真相,永远是他们个人理解的版本。想要知道真相只有自己去了解,所以就是这部电影,一个理解的版本。电影本身很零散,想表达太多,反而有点无所适从。就看看Daniel Brühl和Dan Stevens就很满足。不得不说阿桑奇本人要比卷福帅很多……
在英国上映的时候一直想去看 结果非但没看成还拖了这么久…冲着结尾的采访给四星。看完之后明白为啥阿桑奇拒绝承认该片了 抛开剧情真实与否不谈 根据传记改编的本来就各执一词 缺亲在某些角度和阿桑奇还真的蛮像 只是刻意模仿的口音让人从头到尾听起来都像含着东西说话 好别扭…
wiki leaks
意外地觉得不错。对于看过另一部阿桑奇各种秀发型的纪录片对维基有点了解的人来说,从丹尼尔角度出发的剧情还算是完满整个维基形象的o(╯□╰)o 只是我CURLY FU的嘴唇和阿桑奇简直两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