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湘东,徐文国跑了,姚斌彬火化的殡仪馆,徐文国前女友家,一点没安排人,就这么让人跑了,就这还警校优秀毕业生呢?
刘芬芳,这个角色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跟杜警官谈恋爱,然后死掉是嘛?
恋爱情节都快多过推理悬疑的部分了,修改修改删掉都不影响剧情走向。
姚斌彬,杀人加越狱加各种乱七八糟的罪,包死的情况下拿到枪不逃,让自己坐几年牢就能出来的哥哥逃狱,合理吗?
拿着把已经亮过相的假枪去威胁人,这有逻辑吗?
还不如说你拿刀把人捅死了更令人信服。
徐文国,你一个没身份证的逃犯,十几年过去了,摇身一变就成大老板了?
十几年啥证据也没有,跑回来把希望放在已经嫁给仇人的前女友身上,还一口一个复仇,计划呢?
孙永红,不仅照顾前男友妈妈,还照顾背锅侠科长的女儿,跟厂长儿子结婚生了两个娃,厂长儿子离婚净身出户,反手大义灭亲给厂长儿子送进去了?
妥妥的狼人啊,厂长儿子也是,竟然一点意见都没有?
上市集团老总心这么大啊。
崔阿姨,你会收留害死自己儿子,让义子流亡天涯的人的女儿吗?
我不理解。
陆导,早点退休好嘛。
昨天看第一集觉得镜头挺稳,故事也还好,觉得应该是部好剧,只是名字不好。
结果,还是很出意外,跟90%国产剧一样,烂到毫无边际,无节制注水,节奏差到没有节奏,所有人物的节奏它是这么“打”的:铺垫、铺垫、铺垫、傻逼;铺垫、铺垫、铺垫、傻逼——相声玩“三翻四抖”,本剧是玩“三铺垫一傻逼”——不论怎么“翻”,“抖”出来的,都是一傻逼。
国产剧注水一直都是通病,后来行业共识说是因为集数太长了,为注水留下了很大空间,所以要搞短,但搞短之后,发现在短的时长里面也是照样注水——含水量90%这个指标是不能变的。
每次抱着一种心态:这次……也许……不会那么烂了吧?
但每次看后,都必须用脑袋撞墙,好将脑袋里的水撞出来——用自残的方式惩罚自己的轻信。
我有罪!
我只配看这个!
我上一世毁灭过地球!
我给耶稣的手脚上钉过钉子!
我偷割过佛祖的镀金脑袋!
一定是的!
不知道导演是拍摄过程中心不在焉还是有其他潜规则要办所以敷衍了事,剧中有大量漏洞让人非常出戏,凭印象一条条写:1. 6机厂的航拍用了很多次,这个航拍一看就能看得出来这是现代的工厂,根本就没有80,90年底的质感,关键这航拍跨了20年还是一个样子2. 刘芬芳来找杜湘东,直接给了个探照灯的灯光,下一秒要不要伴舞都出来唱lalaland,导演你搞清楚你在拍的是严肃悬疑剧吗,出戏,导演脑子有问题。
3. 水库无论什么时候,都是那个枯水期,20年不管风吹雨打都是那个样子,钓鱼的位置都可以不变,还时代变迁,暗示大家是想永远定格北京老炮和辫子戏称霸的时代吗4. 保卫科的打手A,深目大胡子,此人放着老家不管,又出现在徐文国逃匿的矿洞中还假装不认识。
剧组是有多缺钱连壮汉名额都有限。
5. 居民住的老旧公寓,那个snitch bitch告密者回老家后被勒死,住的地方和厂里宿舍简直一样,那个楼简直就像是同一栋楼我不明白这部剧想表达什么,人性?
没看出来。
信条?
没有。
正义?
没有。
那爽有没有呢?
爽你老木啊。
整个剧充斥着一股让一切都快点结束吧的敷衍感,和让一切都毁灭吧的绝望感,这个绝望感不是靠情节气氛推动的,是没法在一周内拍完,不好跟投资人交差的那种绝望感。
我不知道拍这种作品出来是要干嘛,浪费了精彩的原作,戏骨们的演技,女演员的颜值及观众的时间。
尤其是那几行傻x导演作品的醒目标识,就是强烈的避雷信号。
或者这剧的剪辑是不是为了暗示大家特意片头片尾加进去的。
看完《借命而生》大结局真的是很唏嘘,那些说感情戏多余的人你们真的看懂了吗?
刘芬芳前期作为剧里唯一的温情线,很好的调节了整个剧的节奏,每次她出来画面就是温暖的,带着光的,她的浪漫唯美,其实都是杜湘东眼中的她。
中间刘芬芳断崖式下岗,对于那个年代这么要强把工作当底气的人来说无疑是天塌了一样的打击(看这块的时候特别像当初看《小巷人家》黄玲下岗那里,很揪心)后来杜湘东答应她这次再追不着徐文国就去找一个踏实稳定的工作,俩人好好过日子。
到这刘芬芳以为一切都好起来了,结果今天一看大结局,原来公园这段已经是刘芬芳的“回光返照”了。
原来不是刘芬芳不告诉杜湘东自己怀孕,是杜湘东一心想要奋力一搏不顾上眼前满是心事的妻子。
也没有杜湘东深夜拉着满身是血的刘芬芳去医院,她早就一个人孤寂的死在这个没什么人气儿的家里。
更没有杜湘东在录视频前抱着刘芬芳说要好好过日子,有的只有刘芬芳的灵堂和遗照。
其实从大结局杜湘东出现幻觉这个事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这20年为了追凶牺牲了非常多,他的前途、生活、家庭,但他自己身在其中并不觉得,只有刘芬芳的死,才狠狠把他扎醒了。
如果你觉得刘芬芳不重要,那杜湘东这二十年的牺牲又算什么?
杜湘东和刘芬芳的命运是相辅相成,刘芬芳就是杜湘东这二十年追凶牺牲的具象化想做英雄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做孤勇者的背后的人注定是悲惨的。
两年前,9.4分的《漫长的季节》,将一种新的影视叙事推向巅峰:八九十年代的背景,国有企业的转型,再加一个留在心里的悬案,失落的走不出的过去,无法开启的现在和未来,小人物在时代和岁月面前只剩无力、疲惫和蹉跎,这一切氤氲出无限的悲凉与感慨。
也许是看到了《漫长的季节》(腾讯视频X剧场出品)如此成功,隔壁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才如法炮制了这部《借命而生》。
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借命而生》也想要像《漫长的季节》一样,想要营造出一种人物命运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漂浮不定的沧桑感。
可惜啊,陆川远没有辛爽的才华,同样有秦昊担任主要主演,两部剧却天差地别。
《借命而生》的烂,就算秦昊来了也救不了。
只看其中一点,就能看出差距来,那就是人物动机。
《漫长的季节》中,18年前,王阳不明不白地死了,然后老婆也伤心而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
父亲王响始终解不开这个心结,想要弄明白18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的儿子到底是怎么死的。
这个人物动机,有一种不言而喻的说服力,情感浓度直接拉满。
反观《借命而生》, 杜湘东作为看守所的管教,是对在押犯徐文国、姚斌彬有一些同情,可你要说有多深,任谁也是不信的。
这就奇了怪了,冤案不是你杜湘东办的,人也不是因为你杜湘东逃跑的,在看守所里,你杜湘东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了他们,这不就是职业生涯里的一次小事件吗?
怎么就20年都走不出来了呢?
他的执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一点上,电视剧都比不上同名小说。
在原著小说中,徐文国(原著中不叫这个名字)和姚斌彬是在看守所门口搬东西时逃跑的。
因为信任他们兄弟俩,原本看着他们搬东西的杜湘东,回宿舍拿刘芬芳给他织的围脖与毛衣,准备还给要分手的刘芬芳。
门口就剩同事老吴一人,于是徐文国和姚斌彬趁虚而逃。
等杜湘东把抢枪而逃的姚斌彬追回来的时候,惊魂未定的刘芬芳当场决定要和他结婚。
是杜湘东的疏忽导致了犯人的逃跑,而他们的逃跑还是有预谋的,策划和实施逃跑,都是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的,他信任犯人,善待犯人,却被他们摆了一道。
原著中说,“逃跑事件让杜湘东旷日持久地憋闷着”,他感到无比的挫败,连刘芬芳都觉得他矮了一截。
何况,他的整个人生也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改变,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杜湘东有了一个心结:徐文国一天没被找着,那么事儿就还不算完。
这个理由才是有说服力的,而电视剧的改编中,徐文国和姚斌彬是在转运押解途中,出车祸后,临时起意逃跑的,杜湘东又能怪自己什么呢?
而且除了受了点处分,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他的心结又来自哪里呢?
电视剧把这个关键剧情一改,整个故事的人物动机一下子就岌岌可危了。
徐文国和姚斌彬的故事线,和杜湘东的联系变得十分微弱,而刘芬芳的故事线,和厂长、厂长儿子那条故事线,就更遥不可及了。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即使把刘芬芳的故事线砍掉,也丝毫不影响剧情的原因,故事的割裂感太严重了。
而电视剧对原著的另一个致命的改编,是兄弟二人的逃跑。
原著中,姚斌彬早就知道自己的右手无法痊愈,跑出去也是累赘,于是,逃跑时他偷走了老吴的手枪,因为他知道警察肯定会追带枪的。
他把逃走的机会让给了徐文国,他要让许文革替他伺候他母亲,替他学技术、做生意、开工厂……替他完成他想干而干不成的所有事。
原著中说,“姚斌彬把什么都算透了,因此他死了,许文革却替他活着。
”正因如此,当杜湘东快追上姚斌彬时,后者并没有挣扎,而是戛然站住,转过身来,对杜湘东似笑非笑,放下手枪,束手就擒。
因此,20年后,徐文国试图自杀,杜湘东才对他说:“你这条命不是你自己的,是向姚斌彬借的。
借了人家的东西,就得替人家保管好了。
”甚而杜湘东觉得,连他自己的命也是向别人借的,于是,“借命而生”的主题虽然无聊且做作,但总归自圆其说,点了题。
但电视剧中,车祸发生后,姚斌彬临时起意要跑,徐文国说不能跑,否则就更说不清了,在听到姚斌彬开枪了后,他们决定一起跑。
后面的剧情就很让人迷惑了,姚斌彬在杜湘东追捕他们的时候,主动叫住了他。
这似乎是想按照书里的思路,把活路留给徐文国。
可问题是,面对杜湘东,姚斌彬完全没有书里要献身时的镇定和坦然,却变得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还开了枪,把杜湘东吓得半死。
不是说这样的反应不真实,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主动把自己的命“借”给兄弟的情感力度,“借命而生”的主题就有点扣得勉强了。
为了强行扣题,导演竟然让杜湘东对徐文国说,当初你弟弟他拿枪,本可以杀了我,但是他没有,我一直相信他是好孩子。
咱俩的命是他给的。
这样离谱的扣题,我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都没见到过。
这个改编,把一个本来就毫无情感共鸣的主题,改得更加面目全非,虚无缥缈,成为了一个灾难。
写到这里,我都想对《漫长的季节》道歉了,把您和《借命而生》相提并论,真的对不住了。
但没办法,陆川对《漫长的季节》的对标展现得太明显了。
可惜无论技术还是审美,都差着一大截。
突然就放背景音乐硬煽情了,突然罪犯就交代了犯罪事实,突然老婆老早就死了,突然就发现了足以扭转局面的证据了,突然就出现了陌生的官员贪污了,突然就自杀了,突然就让人物念出书里的主题了……故事讲得细碎,人物动机站不住脚,逻辑漏洞一个接一个,悬疑案件不悬疑,人生感慨硬靠说,能把悬疑剧拍成这样,还真得需要陆川这样的导演。
别人还真不一定行。
—The End—作者:魏春亮首发:新亮见,ID:lianggeviewpoint
今天结局,把我看吐了,好垃圾啊!
求放过!
不如看美剧!
什么都是去头去尾,没有交代,不铺垫!
徐文国靠啥发家?
就这么不负责自杀?
崔阿姨收养杀子仇人的女儿?
刘广才女儿发现线索了,那个啥红红,当时不举报,20年后举报?
那个秦昊毕业就来看守所了,就算他25岁,干了3年,又过了19年,电视剧就说要退休了,25+3+19=47,你把国家退休年龄降低了?
里面逻辑错误太多了,就不是叙事片了,成了科幻片了!
那个红红,证据不给杜向东,你给老太太,让老太太给?
卧槽,害人啊就不说之前的各种逻辑错误了!
《借命而生》里的刘芬芳是最能体现导演审美和个人趣味的角色。
从刘芬芳的塑造方法上,能够看出来导演确实年纪比较大了,品味也停留在旧时代。
他不能欣赏刘芬芳这样的女性角色。
剧集里有个镜头表达了主线故事发生的年代,就是有个大广告牌,上面写着“申办2000年奥运会”,说明故事主线应该是一九九几年。
电视剧里的角色通信用的是座机和汉显bb机,所以从道具也能看出来年代差不多就是2000年前的时间。
这是一个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时代。
杜湘东骑自行车去肉联厂相亲,一路询问刘芬芳。
导演先设置了一个胖胖的女工人,站在半扇猪肉胖。
杜湘东先误以为这个女工是刘芬芳,就没看上,也没说自己是谁,转身想走。
然后,一个大柔光镜头,给出美艳惊人的刘芬芳的脸。
秦昊立刻痴汉脸,一见钟情,如坠梦中。
然后,导演安排刘芬芳拿着利刃庖丁解牛。
个人理解,导演似乎以刘芬芳容貌和职业的反差,以刘芬芳个人兴趣与职业环境的矛盾,塑造出一个有矛盾感的多角度复杂角色。
而事实上,导演本身并不尊重刘芬芳的职业,他没有看到肉联厂女工作为劳动者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美,所以在他的镜头下,观众没有看到更充分的表现刘芬芳生命力的镜头。
似乎导演更关注于刘芬芳外表的美艳,以及刘芬芳对自己职业的自卑。
所以在刘芬芳主动追求下,杜湘东一直不接刘芬芳电话。
刘芬芳怀疑是自己的职业导致杜湘东的拒绝。
她在去找杜湘东之前,导演安排了刘芬芳的洗澡戏份,洗澡时,刘芬芳一直在闻自己身上的味道。
洗澡装扮之后,刘芬芳坐在公交车上一路前行时,旁边的男人因为鼻炎一直大声吸气,刘芬芳疑心生暗鬼,所以质问别人是不是在嘲笑自己身上有味道。
这个情节的设置,老实说,有点突兀。
因为前面剧情里完全没有体现出刘芬芳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自卑和介意的地方。
甚至台词都没有表现。
就很突然插入了这个情节,而且让刘芬芳表现的像一个小丑。
让人不得不怀疑,导演对刘芬芳这个角色没有什么在角色人格上有什么喜欢,而是带着某种嘲讽的意味。
接下来,杜湘东去监狱门口见刘芬芳。
本来此时的杜湘东认为刘芬芳和自己大学同学在谈恋爱,所以一直回避刘芬芳。
但是,导演又给了刘芬芳一个大柔光,还借用了监狱里的长距离追光大灯的光圈。
刘芬芳又一次展示了她的美艳。
而杜湘东再次被美貌击中。
这个场景设置,重点强调了杜湘东好美色的内心活动。
杜湘东把刘芬芳带进自己的宿舍。
刘芬芳主动给杜湘东解释自己没有与他同学谈恋爱。
紧接着,导演给出了第三个大柔光和特写镜头:刘芬芳给杜湘东收拾床铺 、叠衣服。
刘芬芳闻着杜湘东脏衣服的味道,被恶心的皱鼻子。
这是一个让杜湘东怦然心动的画面。
紧接着,导演安排刘芬芳徒手抓老鼠,且无血杀老鼠。
这个杀老鼠的环节设置在杜湘东第二次怦然心动之后。
导演又安排刘芬芳喜欢看话剧和喝咖啡,但又安排杜湘东跟刘芬芳说他只有麦乳精,只每次只舍得喝一勺。
借以杜湘东的台词讽刺刘芬芳的爱好过于小资,杜湘东的收入不能支撑刘芬芳的爱好。
与此同时,导演大概用了三四次镜头表示刘芬芳用自己的薪水买猪蹄给杜湘东吃。
不得不说,导演用了大量的设置,表示在杜湘东和刘芬芳之间,刘芬芳一直在追求杜湘东,一直在倒贴杜湘东。
结合杜湘东第一次被刘芬芳美貌击中之后,导演紧接着安排刘芬芳“庖丁解猪”的场景。
结合前后两次同类型反差场景安排,以及对“文青”杜湘东一见钟情,主动出击。
如果只基于镜头语言分析的话,让刘芬芳这个角色是可以表现出很大的反差感。
刘芬芳这个角色原本可以表现的很复杂很有厚度的。
一个角色身上体现出来的形象,反衬的是导演和演员的审美和内心。
而不是角色的内心。
演员理解到什么,就会表演出什么,导演在角色身上看到什么,就会给观众看什么。
没明星导演用“柔光+特写”来标记他的重点镜头,所以观众能看到的就是,杜湘东被刘芬芳的美艳和“贤惠”所打动。
而刘芬芳身上的其他特质,由于导演并不欣赏,于是有时候会使用嘲讽的镜头,有时候又不会重点表现。
于是,观众们对刘芬芳的印象就留在“美貌”+“杀猪”的猪肉西施的形象。
同时,钟楚曦的演技也不足以支撑复杂角色。
所以,钟楚曦就像一个美丽的木偶一样,只能按照导演的安排,完成单场任务。
而不能把刘芬芳这个美丽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女性作为一个整体表达出来。
观众只能单个的某个场景里看到刘芬芳的某个或许存在的侧面。
陆川是1971年的人,以他的年纪,喜欢一个女性身上“美貌+贤惠”,讽刺一个肉联厂女工喜欢“咖啡和话剧”,让一个只会做蹄花汤的姑娘倒贴钱追求具备“文青气质”的狱警,好像也说得通。
只吐槽最后三集(毕竟实打实超前点映看的)你再电影节奏,一些必要情节也不能省吧(徐文国连个身份证都没有,逃犯黑户怎么十三年能当上这么有钱的老板?
)多线叙事应该是为了丰富观众视角,使剧情扑朔迷离,而不是各行其是,真的建议研究《漫长的季节》的叙事结构,这剧看起来莫名其妙…公司市值蒸发84亿,唐老爷子还看电视剧刘广才自白那段真的是导演自恋,不是演员自恋,他的牙他的笑有啥好拍的啊?
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变态(无任何铺垫,仅靠在厂房李超侮辱就能把好人逼成变态了?
),突然莫名其妙就变态了,真的很尬啊!
你剧情铺垫铺的不够,观众的视角根本get不到啊,所谓的“艺术处理”太尬了,杀人现场整钢琴曲不是不行啊…你去学学《教父》,去看看《惊魂记》用啥样的画面配乐的呗?
李超就纯坏呗?
哪有如此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啊?
是个人他都得踩两脚,侮辱两句,还能如此“得民心”(工人跟班),一个大院儿的人光靠他的官威就能无脑维护一个丧良心,口无遮拦的主任?
如果纯坏,也得罪了在位的厂长,他又怎么会评上新厂长的?
又想到大院的人在孙永红跟了唐以后,笑话她瞧不起她欺负她,这是一个刘广才嘴中“家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六机场大院的氛围?
编剧想到什么写什么,完全保持不了一点剧本规定情境的稳定性…唐尧鑫2000万买凶去杀徐,那个年代两碗面才2块钱,2000万放现在得合2个亿吧哈哈!
关键还开一个组装车,哈哈哈哈哈哈!
孙永红找徐文国的台词:你有什么资格?
(他没资格谁有?
)这么多年没求过你任何事(拜托你求的到吗,你不看新闻你都不知道他回来…)孙给唐打电话:孩子不会改姓(你是真不知道说啥了吗…)当年徐拿杜的警官证拿的莫名其妙,就是为了“还”这场戏而加的呗?
动机是啥啊?
老年妆光给男的化,孙永红和刘芬芳青春永驻…顶难评的是,崔阿姨能收养陷害亲生子死,逼跑义子的仇家的女儿…事情真相你孙永红自己报警说不行吗,还托崔转给杜,杜在医院里啊…闪回镜头全部莫名其妙,我真的云里雾里啊!
领导看完举报视频 沉默良久,憋出来“他情绪有点激动啊” 真不会写台词吗?
演员绝对都是好演员,也都是实力派,但是因为剧情的原因,只看到了演员的技术,实在可惜!
秦昊这样的演员,碰上辛爽恐怖如斯,现在属实,服了!
想起多年前看《锦绣南歌》虽然也尬,但也不至于如此脚趾抠地,在这里断案全靠直觉,一言不合掀桌子,开头还有点断案逻辑,越往后啥都没了…看完这片子,我没有受到任何教育得到任何消遣我甚至不知道这片子要表达什么,我不能武断的说原著怎么样怎么样没看过,但是看完片子我不想看原著了…
秦昊,从一个名字化为具象的一个人,是因为当初看了【无证之罪】。
然后从一个具象的人化为一个印象深刻的演员,是因为看了【隐秘的角落】。
接着看了【漫长的季节】,从此悬疑剧里的秦昊变成了一个代表。
至少在我心中是如此。
以前,演文艺电影的时候,空有一个名字的名气而对不上人。
后来,娶了伊能静被调侃吃软饭靠老婆。
直到遇见了爱奇艺的迷雾剧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这也离不开他对演戏的执着和对演技的不断磨练。
所以,我甚至认为,迷雾剧场于他来说,至少事业上来说,算得上是一次重大的转折,一次惊人地突破。
如今,再次回到熟悉的赛道,他依然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先说演技。
第一集结尾,当他从张向阳口中得知徐文国和姚斌彬涉嫌杀人的时候。
那种眼神的转变,看的令人“头皮发麻”。
从平静到惊讶,从惊讶转到不信,从不敢相信变为愤怒,从愤怒化为自嘲,从自嘲回归淡漠,短短三十秒,仅凭这段眼神戏,再加上激昂的背景音乐,直接奠定了这部剧的质感。
第二幕是在同学会上遇见刘芬芳(见过一面的相亲对象),后面因为误会,从最初的惊喜,直接转为尴尬的冷漠和躲避,然后埋头吃面,两句话就离开。
接着是第三集的时候路灯下的相见,氛围感直接拉满,虽然误会仍未解开,但那禁不住的悸动无法掩饰,开心里又来带着一丝失落,最后误会解开,眼神干净得像被雨水洗过的天空。
这两场眼神戏,一是对案件,二是对爱情,呈现出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形象很快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再结合他的出身背景,记得第一集有一幕背叛无期犯人想要自杀,被救回来之后,杜湘东感叹了一句,无期很长吗,一辈子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心境,很显然也想到了自己困于大山之中派出所的窘境。
而这一出不得志,让秦昊诠释的杜湘东显得更加生动和饱满。
至此,我也有理由相信【借命而生】将会成为秦昊的又一部悬疑代表作。
…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剧情和导演的支持。
先说电影拍到让人产生应激反应的导演,陆川,电影烂归烂,人品不行归不行,但对于镜头基本的审美还是在的。
但是,似乎所有的电影导演都有一个通病,当他们转战到电视剧的时候,都不会情不自禁的会有一种想要通过镜头表达自己的想法。
先不管多不多余,但必须要美,也不管适不适合,但一定得特写,然后是环境,某个具象的物件,好像一切都似有所指,但又一切都没发生,这样就会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假象。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情不自禁”的卖弄,在【借命而生】里不算严重。
但这也得益于各位演员的精彩表现。
例如,我一直觉得像刘昊然风格的史彭元(姚斌彬)。
例如,演技被很多人忽视的初代韩团队长韩庚(徐文国)。
例如,从不让人失望的秦昊(杜湘东)。
哪怕是电影的镜头面前,依然能够做到稳定而又精准地输出。
…一部剧的成功除了演员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剧情的支持。
就节奏来说,看起来不快,但情节密度尚可,虽然有些冗余的镜头,但至少是美的,可以看成氛围的堆砌。
故事地展开有种徐徐的感受,显得张弛有度,但悬疑处的每一处隙口又紧密相连,会有一种迫切地想要知道真相的感觉。
作为悬疑剧来说,这很重要。
至于具体的案情就不展开分析了,就前三集的观感而言,足以给到一个推荐!
……看到第五集之后,心中感叹要完!
……终于结束了,果然不出所料,彻底完蛋!
为什么对于陆川这种货色还会抱有期待感!
我呸!
白瞎了演技!
哎,咋说呢,摄像比近期几部伪悬疑剧好很多,画面很有质感,有悬疑那味儿。
但是,陆川导演,不是我说你,我不管网友怎么说,就这部剧而言,个人觉得影视化改编得不好。
原著其实不是悬疑小说,只是内容涉案,读懂小说的都不会晕,可看你的剧却着实有点晕。
对原著改编太多,改的多处比较牵强:凭空出现的厂长公子、厂花女友,一口京片子的短命车间主任,以及神出鬼没的厂保卫科,我估计观众看头几集就猜到了腰果兄弟是被谁陷害的。
而且前9集看下来,肉眼可见编剧和导演很纠结、很拧巴,叙事的视角转换不流畅,叙事的节奏把握得也不好:有时像在讲犯罪破案,有时像在写人物困境,有时又像在回忆国企大厂与90年代……想表达的元素很多,可惜没有自然地融合。
好嘛,到第10集,保卫科长直接出来认罪+回首凝望厂长公子了。
11集—12集,徐文国(原著里叫许文革)衣锦还乡,入主六机厂,然后找厂长公子复仇一段,叙述的又过于潦草。
《漫长的季节》是如何写时代齿轮下众多小人物群像的命运颠簸的?
《沉默的真相》是如何抽丝剥茧一步步揭露罪案真相的?
建议《借命而生》的编导好好学学。
作为电影导演,拍电视剧在摄影摄像和氛围营造上占优势,但讲好故事才是关键。
陆川真的是不争气啊;龚宇真的是钱多烧得慌啊;迷雾剧场真的是走不出迷雾了啊。
只能说,作为电影导演,拍电视剧在摄影摄像和氛围营造上占优势,但讲好故事才是关键。
否则,就算给你石一枫,给你秦昊,给你苏小玎,给你钟楚曦,他还是把一盘好菜,整成了一锅乱炖……
谜底埋得不够深,结局也处理得不够好。
钟楚曦演的那个厂花抓老鼠比汉子还猛,但却偷偷给警察塞饭盒。红棉袄配杀猪刀,泼辣里藏着柔情。人物性格好鲜明,真会写真会演啊赞👍
这么个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的故事拍成了这样,可见导演的水平真的是没的说。
开头以为是那种沉重悬疑剧,结果居然还掺着一点点黑色幽默?节奏挺紧凑的,灰扑扑的画面风格也很合角色气质,细节处不抢戏,但能看到制作是真的在认真抓质感。
前五集真挺好,后面咋回事
悬疑犯罪片,第三集肉联厂女工洗澡搞笑段落很没有必要。而且很多和案件无关的内容太多。陆川和陈凯歌一样,都是前两部电影不错,后面导演的作品都是很差的那种。希望这两个导演给年轻导演让路,可以退休了。
三星半,前面几集还行,最后几集拖拖拉拉,钟姐美美哒,张东升+严良+苏培盛组合有点意思。这剧是真迷雾剧场,全都是雾
看得出来陆川尽力了,如今他越努力的证明自己并没有江郎才尽,反而会加深观众们对他早期作品的质疑,两星给秦昊,一星给钟楚曦,没办法自从《好东西》后我对她就有滤镜了,暂时还无法消除。
剧中的情感线都很细腻,徐文国对母亲的思念,杜湘东追凶 20 年的偏执,刘芬芳的敢爱敢恨,都刻画得很好,各个角色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很喜欢片子的质感和年代感,故事的开始氛围也很好,尤其喜欢在大标语和铁丝网沾满画面杜湘东沉闷吸烟那个镜头,剪辑似乎也喜欢,出现好几次———是啊~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在大墙与铁网的保护下,哪个不是命运的囚徒呢……逐渐推进开的故事走向了很多不理解的方向,杜湘东并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改变他人命运的同时给自己的生命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就像一个被命运调侃的可怜人,遭到了无情的暴击……或许,我们身边多数是这样的人,英雄主义只在故事中存在~(秦昊老师其实长得并不在我审美点上,双眼皮很难喜欢起来,但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剧里尤其的帅气...神奇啊~)
剧情一直给我隔靴搔痒的感觉
导演太牛了,怎么想到这个阵容的!韩庚在这剧里哪还有一点偶像男神的影子,完全是实力派演员!秦昊依旧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封神,史彭元和钟楚曦很令人惊喜!
戛纳在逃影帝模版化的演技,看了都觉得尴尬。
就这还想吊打漫长的季节?谁给你们的自信?
没读过原著,无法比较,仅说剧集。有时间上那么多音乐,有时间无数次360度旋转镜头,有时间营造那么多土味浪漫,却没空交代一下徐文国是怎么从冷藏车上下来的,冲进二次塌方的矿洞后又是怎么逃脱的,一个越狱者又是怎么成为大企业家的……最后杜湘东与刘芬芳对谈的幻觉,以及对刘芬芳在杜湘东去矿上追击徐文国时孕后大出血早亡事实的闪回,更是毫无必要的“炫技”,尤其不适合放在杜湘东——拿到天上掉馅饼的证据后——举报唐家父子和市领导之后。试问,一个连妻子死没死都常常出现幻觉的人,脑子清醒吗?回头想一想,徐文国的律师来找杜湘东时,他正在与刘芬芳如常一起吃饭。——有必要把一个一心追索真相的警察表现得如此与幻觉相伴而生、神志不清吗?另外,一众配角全是地道生动的四川方言,而主角却全部说普通话,又是郎个子回事?
电影画面质感,节奏很紧凑,秦昊再次饰演警察,演技依然发挥稳定,相比迷雾的那些精品故事上新鲜感有限,但喜欢悬疑类型的还能冲一下。
电影质感!这种题材没看过,有点意思!杜湘东一直追着徐文国不放为了调去刑警队?人年纪越长就越不纯粹越不明辨是非,就是因为利益关系。后面两集不知所谓,有些细节么交到清楚。
很多情节都没交代,如果觉得好看,音乐加分了,钟和秦加分了,导演漏油了。
质感还不错,尤其是对时代氛围的还原,镜头语言也可圈可点。但这个故事的悬疑感实在是稀薄,而该剧对人物的挖掘也不算丰富和深入。
后半部分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