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抖音刷到过《喜欢你是你》的片段,一直想看完整版,终于前两天手机上搜索出来,连续两晚,把这部电影看了两次。
每看一次,就会发现多一些细节,就会哭得更痛心。
我想很多人看完结局都会觉得很惋惜,大多数的观众是否都同情李咏蓝失去了她的最爱?
其实,我更心痛的是李芯悦。
看了两遍过后,发现了很多细节。
其实我觉得,是李咏蓝一次又一次错失了李芯悦的爱,机会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弄丢了。
李芯悦小时候妈妈离开了,姐弟几人都是由爸爸抚养大,爸爸的负责和关爱,其实在李芯悦心里是留下了很大影响,可能也是最后她选择世俗婚姻,组建家庭的原因吧。
对于母亲的离开,或许芯悦是不舍的,虽然未曾表达,但是她懵懂地爱上女生,也是渴望母爱的一种方式吧,她渴望女性的那种温柔,细腻的爱。
所以在爸爸的葬礼上,对于妈妈没有走进去礼堂跟他们一起,她是从期待到失望。
这也最后导致了芯悦对女生的爱,彻底失望了。
本电影是从李咏蓝的旁述,去展开她和芯悦高中,到后来的故事。
简介说的是李咏蓝是被李芯悦影响,爱上了同性,最后又被抛弃。
但其实,我觉得,是李咏蓝一次次地不懂李芯悦的爱,也一次次自己放开了。
虽说李芯悦向李咏蓝表白,甚至两人开始一起的时候,芯悦或许也是没有想过未来的,她说:我不要将来啊,我觉得宜家就好好啦。
我感受到,她是真的在爱,也很珍惜当时的爱。
见了家长后,芯悦爸爸的一番话,她懂得爸爸的压力,懂得这个社会的残酷,所以她动摇了,她跟李咏蓝说算了。
当李咏蓝追出去操场,主动吻她的时候,最后她决定当众回吻的,其实她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只要李咏蓝的一句肯定,她就会双向奔赴,不管世俗。
李咏蓝的悔过书,是第一次深深伤害了芯悦,也是第一次放开了芯悦勇敢的爱。
可以感受到芯悦当时的痛,在电影最后的几个镜头中的一幕,是她一个人在空荡的课室哭得很伤心,她是多么绝望心爱的人会说出如此的话,她不要奖学金了,也辜负了爸爸的期望了,她只想要李咏蓝的爱,但是李咏蓝却怯了,背叛了。
这肯定跟李咏蓝的家庭有很大关系,家庭条件好,父母也很宠爱她,一直被捧在手心,学习成绩也优秀,备受期望的优等生,没经历过什么风雨,自然承受不住这异样的压力。
她其实一直真的长不大,李芯悦比她还懂自己吧,婚礼前一天,试婚纱的时候说的这句话,是因为李咏蓝确实从外到内,都真的不够成熟,在二人分开后的一次偶然相遇。
泳池边畅聊得知,李芯悦跟男生一起了,她也是一直只管追问:拖手?
kiss?
做爱?
她忽视了李芯悦的幸福。
就在婚礼仪式前夕,她也还是像孩子一样去追问:你觉得我们高中时候的,是不是爱情?
其实我觉得李芯悦不是因为工作人员因时间催促而不回答,或许她是诧异,难道在李咏蓝的心里,真的感受不到自己的爱吗?
从开始的试探,到表白,到亲吻,到二人教堂的头纱婚礼,然后操场的回吻,再到芯悦爸爸去世,她第一个打出的电话,还有在浴室的“30岁前如果都是一个人的话,就结婚”的话,李咏蓝都视而不见的吗?
李咏蓝问:你是不是故意30岁前结婚的?
李芯悦答:如果我说是,你信吗?
其实我信的,信的不是她在捉弄李咏蓝,而是我觉得其实芯悦一直记得和咏蓝的约定,但是期间的几年,生活的压力,社会的阅历种种,估计她真的又要把她们之间的爱藏起来了,她怕过了30岁之后李咏蓝突然的出现会让她又动摇,所以她真的是故意赶在30岁前结婚吧。
我不知道这个电影的导演,或者编剧,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
我也不是内行人,我不懂得表演是纯熟还是生涩,但是我觉得杨偲泳,真的是把李芯悦对李咏蓝的爱演绎得很好,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说爱,但是眼神里,细节里,都是爱。
如果当芯悦爸爸去世的时候,李咏蓝可以成熟处理,不是急于复合,而是理解芯悦的所有压力,一直陪在她身边,陪她渡过艰难的日子,而不是真的那么“听话”不再主动联系,那么结局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当芯悦再也不掩饰痛哭的时候,她说出害怕,其实她真的是渴望陪伴的,她,不想再自己一个了。
虽然李芯悦没有亲口回答李咏蓝的问题,但是当她们一起走出去的时候,李咏蓝问:点解要搵我做伴娘?
李芯悦反问:咁你点解答应?
李咏蓝说不想失去她这个朋友的时候,李芯悦说:因为其实我只有你一个朋友,对于芯悦来说,被妈妈抛弃,不愿跟别人表达真我,李咏蓝是她可以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的朋友,也是她心里一直唯一爱着的“朋友”,“我是你的一个选择,而你却是我的唯一所爱”。
说完,芯悦主动紧扣着咏蓝的手,最后一次,十指紧扣。
李咏蓝让芯悦答应:一定要幸福啊,但是芯悦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但是这个笑容,不代表她真的是因为和新郎结婚而感到幸福吧,她看着新郎,别人的眼神和笑容,跟她看着李咏蓝的,真的不一样。
其实走上礼台前,芯悦紧紧抱着咏蓝,为她戴上了咏蓝送她的戒指,那时候的咏蓝估计才发现,芯悦其实是爱她的,这个小举动,是她们两人的仪式,李芯悦深知李咏蓝是一个大不透的孩子,所以在她面前从来不轻易表露她的难过,没有亲口说过爱,或许也是怕李咏蓝觉得她的爱有负担吧,她一直选择在心里默默地爱着咏蓝。
所以镜头最后一幕:在李咏蓝睡着的时候,李芯悦幸福地在她耳边轻轻地说:我爱你。
芯悦紧抱咏蓝的时候,是不舍,是无可奈何,是难过,但是在面对咏蓝的时候,都是一脸笑容。
李咏蓝明白得太晚了,只能在芯悦宣读誓词前,对着她轻轻说一句:我愿意来回应。
或者结局,是李咏蓝在告别着她自己的幼稚,懵懂,和对李芯悦的爱。
而李芯悦是默默地在告白:其实李咏蓝,一直都是我的最爱。
作为一个LES,对于同性的电影,是很有共鸣的。
而这部电影我共鸣最多的,不是作为T,被一次次抛弃的痛,令我真正痛心的,是李咏蓝不懂珍惜李芯悦的爱,而导致最终的错过。
也是对这个社会现实的无奈,并不是相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
李芯悦早早懂得的道理,她的职业——会计,也代表了她也是在权衡过利弊后,才选择跟男生结婚的吧。
仅以此来表达我对《喜欢你是你》的观后感,推荐大家也去看看,相爱很难,相守更难。
特别是同性的爱,世俗的眼光,各方面的压力,要勇于爱,表达爱,也要好好地守住爱,不要让你心爱的人,一次次伤心绝望过后,离你而去。
愿各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看豆瓣对本片的分类,还是爱情和同性。
在看到婚礼顺利的时候,有些莫名,婚礼也是探索情感的路径之一吗?
如同悦同学说的校园里的那段是青春的迷惘,那和新郎的这段是不是社会的迷惘,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情与肉的走向,或者一直都迷茫?
想跟编剧导演聊一聊,片子前期的铺垫并不是这样啊,如同豆瓣的分类一样,这毫无疑问是个女同片子啊,再要好的朋友也没有雨中宣誓般狂吻的冲动,对吧,两位女同学彼此作为伴侣的喜欢是确定的。
美好的校园爱恋并不是错觉和误读,傻傻的喜欢和冲动,青涩青葱的校园爱情,正宗的很。
至此,我的评价都是四颗星,哪怕悔过书后李芯悦消失也可以理解,至大学相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标配了一个男朋友也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父亲过世后,约好30岁前不联络就真的不联络了吗?
不会挂念芯悦带着弟弟妹妹不要母亲的支持怎么过活的吗,她是否有了新的情感,李詠蓝只一心闷在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上么?
那,詠蓝准导演,你还喜欢着她爱着她吗,看心里应该是的,看行动又不是……以及芯悦会计呢,是放手了吗?
李詠蓝,李芯悦,两位都是社会人了,已经有了自主的能力,安安静静恋爱,隐匿于都市,过自己的酸甜苦辣的日子的选项是有的啊,可能会挺难的,但还是有可能的啊……你们没有选择彼此携手,那婚礼上泪眼相望的“我愿意”又何必……也许我期待的是一个爱情片,但导演想呈现的是一种生活片,如果说那么轻易地选择了所谓“正常可能容易”的生活,那只能说,爱也没有那么深刻……那这部片子的意义……语焉不详本身就是意义么?
细腻唯美的画面描写了属于两个女孩的爱情,单纯而美好。
两位女主的颜都很抓我,最喜欢那个沉入水里的画面。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念书的时候,几位好友曾经拥有的那些少女情愫。
当时作为旁观者的我,有不解,有困惑,也有新奇和对她们的勇敢的暗暗敬佩,最后都化为了一如既往的愉快相处。
如今她们结婚的结婚,恋爱的恋爱,回到了符合大众期待的生活里。
如果看到这部电影,是否会会心一笑,确认曾经勇敢,真挚的自己呢。
What?!
知道会虐,但不知道会被这么虐,如果你想看这片但不被虐,劝退!
因为此片踩中蕾丝三大虐杀雷区:①是你先说的喜欢,却又是你最先放开手,先撩者贱,真的没说错②一声不吭离开,又肆无忌惮出现;信誓旦旦许下承诺,又轻而易举背信弃义③你结婚了,可惜新郎/娘不是我,而且变本加厉要我亲手把你送给男人导致我看到最后一边大叫WTF!!!!!!!!!
一边流眼泪…
======================前半段校园的拍摄风格充斥着小清新的泡沫感,慢镜头柔光的运用让人觉得两个人之间连空气都是甜的,暧昧的气味湿漉漉,梦幻而美好,美好得需要小心翼翼保护。
没有勇气用手,只能交给影子代替我去抚摸你。
爱是伸出去又缩回的手,是想碰又不敢碰的冲动。
不是有说不完的话,只是不愿意做先挂电话的那个。
数321一起挂,也未必能挂得断,越是在暧昧期,越是依依不舍,相信在还没有微信的那个年代谈过恋爱的人都懂。
(暴露年龄,误)
最怕年少轻狂时许下爱的承诺,因为长大后回想时往往会因为无法兑现一次又一次嘲笑自己当初的无知。
那些嘴里说着的永远,将来也成为了困住你我的泥沼。
在校园教堂里私定终身的美好,就是那个一触即破的幻彩泡沫。
这个泡沫在剧终的婚礼呼应并且破碎了,碎得体无完肤,碎在了观众的脸上,化成热泪。
一地的烂玻璃渣,映射出彩虹,我还要踩在渣上起舞。
换种方式相守,是否真的幸福?
=====================最后,还是很想吐槽反应了父系社会的大直男言论,可能是导演希望通过角色的嘴巴讽刺大部分普信男吧…
以上论断同样适用于普信男,给男人碰碰吧,说不定你试过就回不去了。
😒
最后的最后,同性恋是可以遗传的(不是)😄
给4星⭐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同样题材的华语片。
情绪身心都在谷底的时候找到了这个电影,不出意外,校园爱情依然这么感人。
即使教育体制、家庭关系等等差别很大,但是年少的感情有太多共鸣,尤其是整夜的打电话以及谁先挂断。
那时候她抄写的周杰伦的歌词:我想我是太过依赖,在挂电话的刚才,坚持学单纯的小孩,静静看守这份爱。
当时还没听过这首歌,一度以为是她自己刻画的。
还有上课手牵手,每天形影不离,面对面还在思念,无数次默念她的名字。
还有,后动心的人也是最放不下的那个···她们想确定那段感情是不是爱情,私以为,那不是,因为说爱情难免落俗。
在心里最澄澈的年纪,这个人如同带着圣光,干净清香圣洁美好,是一生仅此一次的体会,告诉你牵手的温暖,拥抱的沉醉,亲吻的悸动,不带着成年人的欲望,一切都是清甜的味道。
往后的几十年,庆幸自己那么深刻过,不管结局如何。
时过境迁,可能再见面也归于平淡,但是回忆曾经这么鲜活,即使早已为人妇为人母,但她依然是那个带着香气和毛茸茸的头发,逆着光向我走来的天使。
电影结束后,擦完眼泪,把电影名称截图发朋友圈,仅她可见。
好看!
五星!
调调就满屏的青春气息,个别转场的画面也是很绝。
故事线也OK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有总是顺理成章的事?
给我的感觉是两人都太默契了,都默契的为对方考虑,默默的为对方付出,默契的擦肩而过,其实两个人都相爱对方,但因为两人错开的人生轨迹和现实的风气,最终没能真正的走到一起,但这结果其实很真实,现实中,又有几对最后真正走到一起了?
就有点遗憾。
很多人说转折太生硬,其实不会,很多个细节都有深意,之所以没有表达的很直白,是因为电影是詠蓝的视角,整个都没有芯悦那端的内心独白,只有医院里的那段对话,芯悦有交代了几句。
但电影有交代了芯悦的处境,两人的感情是芯悦先慢慢挑明的,最后也是她先放下,她处于的成长环境和詠蓝不同,她需要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更多,不像詠蓝的自由自在。
芯悦第一次离开,在念悔过书那里,她很清楚的意识到所谓的悔过书并没有任何意义,她无法继续面对詠蓝,以及接下来她们俩的未来,包括在已公开的学校里需要面对的非议和作为反面教材,这对她们来说都不公平,还有对于父亲那边的愧疚,林林总总让她只能选择离开。
第二次在浴室,詠蓝说重新开始时,芯悦说等30岁了还没结婚就在一起,詠蓝答应了,然后离开就没在联系和打扰。
电影里交代了,这时候的芯悦已经考进电影专业了,詠蓝听说后也替她开心。
在浴室里的崩溃大哭,不只是因为她父亲的离开,跟着崩溃的是她自己的导演梦和自己想要的未来已然跟着现实一起崩塌,以及可能和詠蓝可以选择拥有的未来。
因为现实逼得她必须得接过父亲的责任和重担,那些本不该是她承担的那部分,但是现在她得接任过去。
此时的她俩都在念书,芯悦如果答应詠蓝重新在一起,间接的就是会连累詠蓝和她一起承受那些,同时未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芯悦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不得已而影响詠蓝的美好未来,所以她痛苦的同时又一次当机立断的决定好了和詠蓝的30岁约定。
虽然是个有点自私的决定,但她还是不希望连累詠蓝。
所以没多久以后,詠蓝就知道了芯悦退学去工作了,这就是很现实的生活。
知道后的詠蓝转而想做和能做的就是替她去完成她的梦想,所有詠蓝转了专业,去念了导演,后来成功的成为了导演,詠蓝在做芯悦想做的事情。
结婚那里,也还是芯悦考虑在前面了,自小成长的环境和现实生活的打磨,让她学会的就是更从容更成熟稳重的面对未来。
因为有那个约定,芯悦相信詠蓝是会直接等她的,但是后来的詠蓝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导演是芯悦没有想到的,芯悦替她开心,但也正是因为詠蓝成了导演,按当时的社会风气,她们的关系还是不便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芯悦这里还是自私的决定30岁前结婚了,这样才不算破坏约定,同时让詠蓝的未来无负担的发展,继续做想做的事情。
细节1 婚礼:芯悦在婚礼上回忆的那段,完全看的出来,芯悦一点都不比詠蓝爱她的少,她一直很爱詠蓝,只不过她选择对 詠蓝爱的方式给对方真正的自由,真正无束缚的自由自在。
虽然她的选择很自私,但她觉得可能这样会是最好的结果,这样她们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关系,当众念悔过书的画面不会再重现,这样她们就不会被世俗风气破坏,她们还可以是最好的她们,永远都是。
细节2 穿婚纱的现场,詠蓝提到芯悦手上带的手表,除了表达芯悦很想念她爸爸,其实也同时隐喻了现实中她坦然的接过了爸爸身上的责任和生活担子,包括不得不接受的世俗现状。
细节3 即将交接给新郎时,她俩拥抱中,芯悦把她们的那枚带着她俩回忆的戒指戴在了詠蓝手上,她们在那个短暂的拥抱里间接的完成了一次成年后的婚礼礼成现场,这次她们真正意义上的都穿着礼服,并且在婚礼现场,镜头同时切换了她俩在中学时代曾经自导自演的一场婚礼现场,并且拥吻了对方。
从某种角度上,她们已经成全了对方。
并且也都明白对方的心意了,这就已经很好了。
观后感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她们的结果有些遗憾,但在当时,可能确实就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她们的故事时间线再往前走一些,那结局可能又会大不一样,现在大家对于这样的关系的接受度就是会比过去好很多。
这段感情,芯悦承受的可能其实更多。
青春les爱情片。
爱情总是要拿来证明什么,是不是同样的经历就会有同样的记忆?
这样的执着是否有意义?
也许只有深爱过,爱又不得的人才能体会。
因为对于爱过的痕迹和标记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化,你会怀疑自己到底爱过,还是只是梦一场,只是为了证明一切都值得而已,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吧!
两个女孩是莫逆的闺蜜,因为一次误拿了手机帮女主承担,被惩罚去扫教堂,两人熟识,成为了整天黏在一起的好朋友。
一来二往,感情迅速升温,两个人开始亲吻。
但是亲昵行为被老师看到,于是家长被喊来。
但是家长得知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责难她们,只是给她们一个温暖的理解表示,或是用一个蛋糕表示没什么。
女二开始知道生活不易,于是决定躲开女主,女主给她买的她非常想要的戒指也被扔掉。
女主不愿意分手,两个人不顾一切激吻在雨中。
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学校要求两个人在全校学生面前检讨,于是女主说了,女二把检讨撕了,就不在回学校了。
两个人分开了,各自开始生活。
有一天两个人又相遇了,女二说自己有男友了,什么都搞过了。
于是女主喝醉了,开始放浪形骸。
两个人约定,如果三十岁没有结果就在一起。
结果女二突然来电,说自己要结婚了,要女主去当她伴娘。
女主去了,祝福她,并亲手把她送给了新郎。
爱情因为家庭到此为止,但是违心的友谊还要继续。
结婚那场戏,女主对着女二说出我愿意时,我感动。
电影的光线画质都很好,有想要恋爱的感觉。
盛夏时光,非常美好,应该是个恋爱的季节。
可惜太多美好的情感,总有来自各方的阻力,比如教会学校森严的校规,不顾情感的打压,不问青红皂白的反对,让爱变得太过禁忌,让人驻足不前。
还有家庭的压力,为了对得起父亲的付出,只能斩断情丝,忘记一切,去过常人的生活。
很喜欢两个人学生时代自己现如今情景的对比呈现,恍若昨日,匆匆多年,很是感慨。
走过曾经一起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时空,你总在那里,默默相望,不愿离去,不管是真是假我总是相信你一定在。
求而不得的伤,爱而错过的痛,这就是青春,需要用一生去回味。
多年前和初恋分手的时候有人问过我们:既然你们还没到非要分手的年龄和处境,为什么不能继续在一起呢。
已经不记得当时怎么回答,可能会回答她有自己的人生计划吧。
多年后看到这部电影,回忆又浮上心头,看着李芯悦,想对李詠蓝说,她有她的人生计划,而这个计划里你不会永远是主角。
因为原生家庭大相径庭,这显而易见的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生选择。
芯悦看起来矛盾也好,善变也好,归根究底只是因为她对爱情没有绝对的信心。
同时她还有家庭赋予的责任。
詠蓝则不同,她几乎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这不是说她丝毫不需要努力和付出,只是相对而言没有那么艰难。
疼爱她的父母让她可以拥有免于内疚的任性,也不必负重前行。
上述就是这个故事最终走向这个结局的基调。
两个女主我都很喜欢,但更偏爱詠蓝。
当她天真无畏的说出:如果我爱你代表幼稚,那我宁愿一辈子也不长大,信誓旦旦,那刻除了她自己却没有人会当真。
但竟然可以是真的。
替芯悦觉得可惜。
即使伴随着个人的成长,有些问题其实会越来越有能力去面对和解决,她还是没有过得去心理关口。
把自己爱的人变成最好的朋友,仿佛才能岁月安好。
这原本是一拍两散之后的优选之一,却不是两厢情愿,恋恋不舍的有情人之间该有的选择。
爱真的需要勇气。
这种勇气不仅是先说出口我喜欢你,也不仅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众拥吻,更应该是面对自己的真心,去克服所有困难后的深情相拥,长相厮守。
人一生不止爱一个人,但最爱的只有一个人。
不要错过,不要告诉自己可以将就。
梦境午夜梦回,我仍然经常梦到你将我送给你的戒指扔掉。
即使是在梦中,我也在流泪。
伴娘李咏蓝醒来之后,接到李芯悦的电话。
久违的声音,问我还认不认得她。
怎么会不认识呢?
她说她要结婚了,让我去做伴娘。
我从来不肯跟别人做伴娘,因为我不喜欢穿裙子。
可是她是我唯一拒绝不了的人。
因为她是我第一个爱上的女孩。
暗恋故事的开始总是极尽的温柔,从暗恋到明恋,在一起的日子是那么的明媚。
故事的转折总是惊人的相似,年轻的爱太脆弱禁不起老师的反对,家长的失望
现实两人的恋爱很快被学校老师发现,继而通知了家长李芯悦的父亲只用了一句话让她认清现实“你知道家里情况怎么样,所以你不可以失去奖学金”父亲给她买她最喜欢的蛋糕吃她吃着甜甜的蛋糕,心里却是苦苦的“为什么,总是要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才能吃得到最喜欢吃的东西”
放弃曾经为了一只戒指我也做过傻事只为了想换来一次你的微笑
一次勇敢李芯悦,你怎么可以这么脆弱因为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你就放弃了吗还是你在害怕所有人的目光我就是要告诉全世界,又怎么样?
一场雨中的激吻,我想证明我爱你
悔过书在学校的操场中来一场雨中激吻并非明智的决定李咏蓝,身为班长,还带头破坏学校纪律老师叫我们写悔过书就像警察叫罪犯们签认罪书一样告诉我们双方,对方已经认罪,你就不要硬扛
人生主角你曾经说,我们是两部独立的电影,有着不同的人生剧本。
我在你的故事里是主角,你在我的故事里可能只是个配角。
或许上了大学,我很快便忘记你。
可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裙子再见面的时候,我们聊了很多聊天很开心聊到最后,你说你谈了男朋友跟男朋友有做我不知道那刻是什么心情只是孩子气的找你要了你那天戴着的一双耳环强硬戴在自己没有耳洞的耳朵上男孩子?
真的有那么好吗看着一直喜欢我的那个男孩子我笑着吻了他男孩子!
那我也学你体会一下糊涂如我曾经相信伤身总比伤心好下体撕裂般疼痛的那一刻终于清醒从此我再也没有穿过裙子
终局是李咏蓝太幼稚一遍一遍的追问我们那时候到底是不是爱情还是李芯悦太现实头也不回地走向了世俗的道路一切在李芯悦成为别人新娘的那一刻记忆退回成了最初的模样所有的爱恨在最终只化成了一句喜欢你是你
李芯悦与李咏蓝的家庭是不同的。
李芯悦的家庭破碎而又经济负担重,母亲走了,还有弟弟妹妹要照顾,只有爸爸一个人赚钱养家,而且爸爸开厂的积蓄还被朋友骗了。
李咏蓝的家庭是幸福的,爸爸妈妈很爱她,尤其是爸爸假装训他那段,根本舍不得,爸爸的职业也挣到钱,经济条件也不错。
李芯悦的父亲虽说也爱她,可是她得到的真的很有限,连她最爱的蛋糕在爸爸去世时都只吃过2次。
对于爱的方面我觉得李芯悦是更勇敢的。
对于她的家庭环境,同一件事她是要比李咏蓝承受的更多,付出更多的代价。
李芯悦很爱李咏蓝是无疑的,李咏蓝也爱李芯悦,可是太怂了,也没那么坚定。
李芯悦给了李咏蓝3次机会,可是她一次也没勇敢的坚定过一回。
她们用在雨中亲吻的方式来反抗,(李咏蓝追出去,先亲的,这里我承认也佩服蓝姐的勇气,这里蓝姐是勇敢的)李芯悦在她亲吻了自己后,毫不犹豫的回吻了她。
显然只要她上前走向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的跟上她。
但是事情发生后,李咏蓝怂了写了悔过书,上台念了。
李芯悦第一次感受到了她的不坚定,和她并没有那么信任自己对她的爱,老师诈她们说对方都写了,其实李芯悦最后还是没写,所以她举起空白的悔过书撕了转头走了,有多失望难过!
李咏蓝的悔过书也还在继续念。
后来她们重逢,看得出来,彼此还是爱对方的,那么李芯悦说自己谈恋爱了和男的,没等她问出口抢先说“做了”。
这里啊,我是觉得没有做,是试她,激她,她想看看她的反应,她心里还有没有她,她不确定李咏蓝对自己还有没有感觉。
得到反应,自己就立刻起身要走。
毕竟么,镜头都没有,只有一个给电话号码镜头,可能就是连牵都没牵,只是试着聊了聊,想放下李咏蓝试着和男的交往,但是发现根本放不下,然后就分了。
反而是李咏蓝是真的和男的做了。
第二次,李芯悦父亲去世,她第一个给她打电话这很明显了,而且是下意识的,李芯悦说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第一个就打给你了”。
还有啊,我那个恨啊,在医院你倒是抱抱李芯悦啊。
李芯悦故作坚强说“我还好”,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就是这样。
浴室里,她吻了自己,哭声果然变小了。
李芯悦说30岁如果彼此还单身就在一起,在试你会不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陪着自己。
你倒好,说了好就转身走了,你又选择了逃避。
你转头后那一刻她哭的很大声,你又丢下她了。
失去至亲,最爱的人又丢下了自己,你猜这时候她又多心痛?
多绝望?
可她还是想再给你一次机会机会,她还是放不下你。
第三次结婚,她想逼你一下,提前结婚是故意的,我用结婚来逼你向我走一步。
你怕失去我,那么你就和我表白说爱我,我一定会和你在重新一起,如果这次你还是选择逃避,那么这一次你就永远失去我了。
换衣服时为什么不走?
因为还想再看看你,你是她第一个爱的人,她盯着你眼波流转,多渴望能听到你对她说“我爱你”。
说实话,李芯悦的婚纱和李咏蓝的伴娘服看起来是一对,而且就叫了一个伴娘。
我亲手为你挑上我们的婚服,你也还是没有对我说出“爱我”。
2人对视的那个画面和她们俩结婚有什么区别啊?
根本没区别,就差一个身份,李咏蓝对李芯悦说一句“我爱你”。
李咏蓝如果说出来,李芯悦一定会不顾一切跟她走。
你倒好,直接躺平牵着她把她送给男人了。
她问你为什么来?
你如果实事求是回答说爱她,你反问她时,她一定会说爱你,而不是违心的说朋友。
很明显在你说朋友时,她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你说是朋友,那她也没法开口说是爱人了。
但是她早对你说过那句最真挚纯粹的“我爱你”。
为什么说李芯悦没有再主动对李咏蓝说爱她呢?
很简单,她就是想让李咏蓝迈出那一步不再逃避。
不然就算李芯悦说了爱她,在一起之后再遇到问题李咏蓝也还是会逃避,只有李咏蓝勇敢坚定了,她们再在一起才不会分开,不会重蹈覆辙。
还是那句话,李咏蓝只要迈出那一步,李芯悦就会坚定的毫不犹豫的跟随她,甚至会向她走99步或者更多,十几年前李芯悦已经用行动表过态了!
每一段李芯悦的情感,与脸上的表情都值得细细品位。
她嘴上说着违心的话,可是眼神与真挚的感情出卖不了啊。
李咏蓝啊,宁可自残式的伤害自己,也没勇气去解决问题,面对自己最爱的人。
一次又一次错过自己最爱的人,直到最后永远错过。
牵了!
抱了!
亲了!
做了!
朋友?
呵呵,自欺欺人罢了!
朋友不会每时每刻控制不住心心念念想对方,结婚时看着对方说我愿意,不会有性欲。
她们都心知肚明,可是她们没勇气说出口。
我真的看的很心塞!
很痛啊!
痛的我看了几百部,第一次为这个写了影评。
我记得的不多,再看一遍会更全面完善准确些,但是我不想被二次伤害啊!
是是是!!!是爱情!!!
两星半。杨偲泳只要有水的镜头都好美,雨中激吻、浴室拥吻把她都拍得温柔且脆弱,在这种名场面里完全盖过了人物的内心逻辑。我很喜欢雨中激吻那场戏,虽然转折略微生硬,但是是为数不多的女同电影中很勇敢的画面,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燃烧自己,她们那一刻就是,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电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学校发觉二人的亲密关系,找来了双方的家长谈话,父亲与父亲一见面先是问对方高就,再然后即说女孩子之间这么玩在一起没什么,他们觉得学校太夸张,这一点很有意思,以“接受”的态度来不承认这段关系的定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女主角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没有做得很好的一点,我们不一定非得要去对一段情感下一个定义,是友情、爱情、亲情都不重要,但电影则一直在这个点上落脚,不停的强调,又没有升华递进的空间。
《蓝宇》话外音作为心声那段简直神来之笔。还是很触动,导演自传无疑了。双女主超来电。
没有灵魂的kiss
看不下去
LES版《可在你心底的名字》不懂为什么还是要和男的结婚,不懂为什么就不能在一起,不懂为啥就要是永远的朋友
歌不错 拍的 这
這個濾鏡真的太超過了...說著超級直男厭女話語的中年男的實際人設是慈祥老父也讓我無語。各種時代元素完全沒利用好啊,不是加點icon就能讓電影有時代感呀。不得不說全片最讓我難過的一段真的就是藍宇的對白作為背景音的時候。東亞狗血愛好者如我還是有稍稍哭到,主要還是阿談太好了我好喜歡她。
女子学校宣传片
日系清新的画风,又是一个最好的朋友
画面唯美,剧情一般,让人看得匪夷所思。这心得多大,才能愿意做伴娘。
女校是不是真的这么容易搞姬
太平庸甚至说是在退步,对于拉片很宽容很易感的我在观影期间没有看到什么真正的亮点也没有任何一个片段感动到落泪,不推荐。
-为什么要找我当伴娘?-为什么你要答应?-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因为···其实我只有你一个朋友。—— ★★★☆ —— 观影过程时不时联想到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青涩,诚恳,有被打动到。其实也不觉得这是BE,最后戴上戒指的设计拉上五星。
心好痛啊哭惨了😭“你觉得我哋中学嗰段係唔係爱情啊?”(见完校长双方老豆嘅对话我真的好反感,极度不适
香港导演退化到连同性片都不会拍了哈哈哈哈哈笑到我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一定老死不相往来。老演员们看着好熟悉,好喜欢。我想表白孩子她妈妈。😅 这个“很不真实”的结局,是想消失的人知道,坚持从事电影业的自己,仍然爱她,不管她怎样了。
最喜欢是两个父亲见面前后那场。其实这两个还是不错的。
看到有人说因为一些惹人厌的台词而打一星有点不能理解,故事本来就是在表现周围人的排斥、不理解、不宽容才会催化两人的退缩和逃避。那如果电影里犯罪分子说各种歪理是不是也要代表电影作品三观不正呢??客观地说三星吧,看介绍是导演的处女作,电影中规中矩,故事还比较完整,但有些单薄了,镜头和配乐也都略显稚嫩。但我对这个故事不太客观,加一星。补一句不正经的评价:麦家琪演这样一个妈就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