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周末看完《我们的四十年》,还是用的手机流量,尽然20G都没打住。
严重超过了我的手机流量月卡限额。
但感觉编剧写的真不错,很贴近现实生活,直到最好的演员化妆才出现了瑕疵,老人们的脸像硅胶似的,没有真实感。
但前半段的胡同生活很真实,后半段金世佳演的猪脚经历也很真实。
作为创业者,一个多年来不断折腾的人,感觉经历就像剧中的冯都一样,不甘于平庸,梦想很大,野心烧的自己不断去冒险,对手里有的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去珍惜,总以为自己以后会变好,而忽略或者是轻视了眼前所拥有的人和事,最关键的是金钱。
拍摄《九仙女》让自己莫名其妙的赚了很多钱,就想做一部超级大片,用最好的导演,用最好的演员,用最好的监制,什么都要最好的,而片子是自己来做编剧,自己想做一部流芳百年的好电影出来。
梦想是好的。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的初心都是要做最好的产品,都有一个不甘平庸的心。
就像我开始做公司的时候,就想做不一样的手机,外形的设计一定是极美的,别人用塑料外壳的时候,为了追求手感,我用锌合金的外壳。
梦想是好的,但现实很残酷,就像冯都一样,自己编的剧本本身是有问题的,主题没有向上的积极精神,而自己以为是揭露现实,但不符合大众的心理希望,谁愿意看完一部电影后回想起来感觉社会很黑暗,人生没有出路呢。
我的手机也一样,想法很好,但没有考虑到锌合金会严重干扰的手机的射频,导致手机打电话都经常断线。
老是想着做大做好,而对自己的条件做全面分析,导致实力匹配不了梦想。
在做游戏的时候也一样,自己觉得自己做游戏一定会做的好。
找人、找钱,沿着路子去走,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市场根本不认可。
冯都做的东西太大了,要几千万,在当时的条件下,投资人一撤资,他的公司就倒了。
然后冯都就按照他肖叔的剧本去拍了个很小的纪录片,一个主持人,一个摄影,一个助理,一个导演,总共只需要四个人,天南海北的去找剧本中记录的真实的人,去拍他们的生活。
真正的做到了小而美。
小是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人,而且团队的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价值所在,美是因为追求的主题就是宣扬社会上互相帮助的善良之事。
最后成功了,冯都再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团队。
我们团队现在就是如此,把不需要的成员真正的清理出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真的做到了小。
那么现在我们做的游戏是很小很小,团队很小,我们做的产品也要求做到极致的小而美,小是产品开发起来很快,几天都能完成。
美是产品要做到好看而且有价值。
做小而美的产品,然后才有能力去追求更大的目标。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走了这么多年的坑坑洼洼,到今天才算真正的了解到做企业是该如何入手的。
这也是愚钝的我一些所得。
我出生在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曲靖市接壤的一座大山里的一个小寨子里。
1997年,我们寨子正式通电,我也在那一年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也是全寨子的人第一次看电视,当年我七岁。
当时我看到是电视机。
不是电视剧。
当时为了找电视信号,寨子人抱着电视满山跑,后面跟着一大群人。
当然最后是没有找到的。
后来用上了天线,电视便有了信号,于是看到电视剧。
因为当时全寨子只有一台电视,所以天一黑,大家便挤满放电视的堂屋。
那年我第一次看《香帅传奇》(郑少秋杨丽菁版)《雪山飞狐》(孟飞版)《甘十九妹》等
这部剧开局还可以,然后就开始出现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的通病了:1.中间几次时间飞速跳跃式转换,为拉动剧情而强行跳跃逻辑,也不管这逻辑如何不符合人之常情常理,感觉角色都是编剧手中的提线木偶,侮辱观众智商。
2.时间线再一次明显无逻辑猪头脑,前后乱跳乱插,有些人永远不老,永远长不大,本来时间略有出入,或有些物品出现略与历史时间有一两年差异就算了,但这剧tm从开局的76年,到主角高三当年史上首次春晚、大西洋海底来的人这部电视、血疑等,表明为83年,但猛一转冯大伯84年春节期间死了(至于能否两三天内从台湾运回来安葬刻碑这神操作就不算bug了),新中国当年首次参加奥运,居然肖战刚上大学就毕业了!
然后又是几部标志性电视或新闻跳跃,时间就到生于76/77年的肖唯一18岁高考了,该94年左右吧,但是,居然主角冒了句"香港那边金融风暴",这不该是97之后吗??
又一晃,进入2000了,博客一下子就发明出来了!!!
总之,其中时间线之凌乱,惨不忍睹,与《正阳门下》有一拼。
当然,上述我写的剧中几个时间点也可能有误记,毕竟这是部硬撑了60集的"大"剧,我也早被此剧搞晕了,但其时间混乱是绝对有的。
3.还有些神操作,忘了,主要是写着写着火气消了。
总之,希望编剧们写东西要具备基本自洽的逻辑意识,否则国产现实题材剧、年代剧这些好题材,都白瞎了。
感觉我国编剧整体学历层次不高,明明翟天临都搞得到博后资历的年代,也去镀镀金提升下修养如何?
艺术,既需要天赋+经历,还是很需要基本学识素质的,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这也不算啥奢求吧???
看前面的时候真的很棒,胡同串子特有老北京的样子,,就到了冯青黑子遣返回国后就急转直下,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出来了,一直到婚礼被闹后的时间跳转才又好点,结尾冯都拍纪录片的戏还可以。
从演员角度来说,三个爸爸和几个小角色塑造的很到位,年轻演员,肖战不错,冯都一般,其余也就普普通通,主要是剧情和一种情怀加了分,来说金世佳这次转型勉勉强强但还是有展博的影子,期待下次作品。
背景,题材都很不错,小人物的生活把握唯妙唯俏,贴近生活,念旧,情怀,记忆,接地气,很有生活感触。
舒缓的手法平稳舒适,几场揪心的场景被搞笑的描述带过,几个老人的刻画很到位,雄心壮志的,与世无争的,豁达睿智的,小市民气息的,揉在一块有反差但不违和,有历史干,舒服…说说不足的,主角的感情,性格,处世理念,表发方式都同一调调,没有随时代变迁,阅历增长而变化,有些难以理解;此外一些剧情显得刻意,奶奶去世节点,西城离世布置,不知道是特意煽情还是想表达其他的,和故事整体基调不搭。
总体还是很喜欢,消磨时间不错
前20多集真的很好看,后面越看冯都越脑残,不过电视里往往都是生活的缩影。
少年得志 往往年轻气盛不顾后果,所以他后面碰壁 妻离子散。
整部剧 老戏骨们的演技真是太棒了,我觉得小鲜肉们 看看学学吧,冯胜利 肖从 黑子他爸 还有徐音真是教科书的演技。
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了,虽然这部剧到后面我有点看不下去,但是还是可以引人思考的。
想起了小时候那些可爱的邻居,那些单纯的人 和自己干过的蠢事~ 比较适合陪着父母一起看 一起看一起讨论~ 回忆过去。
三分给其他所有演员(虽然之前一个都叫不出名字)和全剧带给我的情怀,一分输在部分剧情硬伤,一分输在曾刮目相看的金世佳,亲 你完全出戏了。
其实对金世佳的好感在看完《一个勺子》后还是没有的,所有的转变是看了王传君在拍完《药神》后写的那篇文章,说了金世佳给了他很多启发和帮助,说了金世佳作为一个演员的努力和真诚。
说实话当初《爱情公寓》系列里最感觉不自然的是展博和宛瑜,《四十年》里又看到了展博的影子,目光呆滞四处游走,摇头晃脑半张个嘴,这都是你为冯都设计的吗?
就算是!
也没必要用在每场戏上吧,把少年冯都的古灵精怪和从小就会撩妹的那份情商粉碎的荡然无存,就算是为了演的偏激一点拉开冯都中年后思想转变的落差,也没必要把人演成一个勺子吧,硬生生把能忽略所有剧本逻辑问题从第1集追到44集的我逼到弃剧,太可惜,半夜到豆瓣来吐槽,顺便下载了原著从头再看,希望原著里的人物不再会是金世佳你的“本色”出演。
前几集感受强烈,整片充满了黑色喜剧,期待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车轮痕迹来弥补自己未经历过的时期记忆,抱有很高期待。
后期有无数次弃剧的冲动,少年的机灵可爱到年少的愤世嫉俗抱怨出身到青年的无底线无宽容无视所有人的善意和包容,凡事一意孤行,成也此,败也此。
剧中一直用冲、霸道、不好惹等词性不明确的滤镜塑造形象,金世佳却只演出了不尊重不考虑后果不负责任的刻意。
就金世佳本身来说,前期可以接受,40集往后却依旧像20岁一般冲动鲁莽不考虑后果,反而加上了无同情心无底线无初心的烂尾青年。
与大江大河相比过于塑造情感线,我更想了解的是中国如何一步一步扎根起来的,毕竟这是我之前没有经历过的时期,带些崇敬和期待。
其次,西城领养孩子这条线有些勉强。
算是断断续续从头到尾追完了这部剧吧,去年临近放假的时候在同学家玩,无聊之间偶然看到了这部剧,然后觉得挺好看就一直惦记着,到今天才看完。
讲的是改革开放前后四十年老北京城一条老胡同里的几家子的故事,通过他们每个人奋斗的过程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我没有注意是谁拍的也没有注意演员是否有名更没有去搜索它的口碑如何,我喜欢它的剧情,我觉得它好。
今天上午看到时候我哭湿了不知道多少张纸,但不是难过是感动,我喜欢这部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不卖惨,即使有的情节很容易让人难过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很克制,没有很刻意的夸大其中的悲伤,善良的人总是离开得让人感觉从容甚至都舍不得让人难过,比如都子的奶奶还有肖战的爸爸还有西城,他们都是。
还有这部剧与我此前所看到的那些国产剧很不一样的一点是,它没有把主角拍成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理想化人物,而是把他们都拍成了性格特点很鲜明的人。
比如里面的冯都,他很机灵也很有正义感,但是同时他也倔强、冲动,做事情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副这桀骜不驯的纨绔模样,但是最终他都为他的一意孤行付出了代价,从一个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到一个卖报纸的,他被他的顽固击打得颓然不堪,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酒鬼。
后来西城给他送来了他的女儿,他的女儿给了他希望,他剪掉他几年没剪的邋遢长发,一切都从头开始。
他也和他的妹妹冯青冰释前嫌,他终于承认他应该为黑子的死负责了,他终于不是那个只坚持自己眼里只有自己的冯都了,到这里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三十多年了,冯都终于开始去改变自己了,他终于去开始解开他打下的一个个心结,他终于学着低头了,但是他还是那个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冯都,这是我喜欢的样子。
尽管这部剧很多地方都充斥着戏剧性的情节,也有我觉得不怎么好的地方,但是我还是很喜欢。
可能我看剧少见解浅没有办法很深刻的去评价它,但是这里面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大大小小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的样子真美啊。
看了抖音的几个片段而看了一整部剧,没想到这么多,三四十集左右开始烂的不行的想快进,到50几集以后又能勉强看了下去。
感动的地方很感动,狗血的地方也很狗血甚至没有一点逻辑,相信很多人后面都看吐了,但还是无奈看到结局。
要是三四十集就结束,那还算个值得推荐的作品。
中间几个有毒的角色让观众是咬牙切齿,但后期也起码洗白了。
编剧拿好人的死推进剧情感动了观众,但是坏人呢?
长命百岁是吧??
李明柱在剧组害人后面好像没有交待(如果我错过了麻烦告诉我一下结果),还有四婶,结局仅仅就是一个电话诈骗而未能安享晚年。
钱没了可以赚,但是命呢???
好人的命就那么折腾。
慈祥的奶奶,亦师亦友的肖叔,尽管是前期拉胯但后面工作尽责英勇救人的黑子,西城这就不说什么了,前面就算了,后期是害人害己。
为什么好人跟坏人命运如此不同,谁还想做好人,你编剧还想让人乐观向上,积极奉献,这毒鸡汤谁顶得住。
我都怀疑你编剧经历了冯都的人生。
主角冯都对谁都不错,要说负过谁,大概是伊春,但是呢谁都坑过他,好好一主角后期角色崩坏了,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做事不看后果。
一个有智商有大局观的人能变成那样也太奇怪了,更别说他脱轨以后再重新振作的时候有多方谬了。
能崩成这样感觉与情商关系也不大,真被编剧坑死。
还有女主,虽称不上有什么魅力能吸引男一二,但后面的所作所为很难让人不吐槽。
表面上帮了男二,但男二也应该有知情权啊,你拐带小朋友吗。
还有找什么借口说没场合跟男主解释,结果在婚礼上一闹,不解释也算了,你可以发个誓说孩子不是自己的。
但是,她没有,她还骗小孩子说这在拍戏,你叫别人拿什么相信你。
信任是这样用的吗,所以这毫无逻辑的狗血场合,纯属就是为了给窝囊的冯胜利一个负责任的机会???
前面一直帮冯都,到这里就坑一把大的是什么意思。
发脾气走几年,毁冯都人生几年又冒出来让女儿使他重新振作,矛盾别扭到不行了。
还有黑子的死,黑子和冯都闹了矛盾,加上李明柱搞破坏,黑子就领了饭盒。
虽然冯青和黑子人设也恶心,但也罪不至死啊。
黑子坑了都子,冯青坑了父亲和徐阿姨,等他们俩知错能改以后又是当头一棒。
冯青老是护着黑子,为什么这次又不护了,到黑子死才把场费的真相告诉冯都,然后又把黑子的死归根到底赖到冯都身上真的是头皮发麻。
明明很多事解释下就完了,全是倔驴,矛盾扩大化就硬杠就喜欢找人出气。
这种推动剧情的方式也太难受了。
稍微长大一点后的戏,好崩坏,太差了,还各种主旋律私货。比如肖爸爸嫌弃综艺节目没营养,后面开发个仁义礼智信什么节目,这都是什么鬼???反正后面太难看了。
高开低走
小辈演技都如此尴尬……老人家的配音能不能走点儿心……
主要是声音太恶心了,音乐恶心,后期配的音也恶心,画面也没质感。但是停不下来,哈哈哈哈哈哈,我全家一起入魔了。
在国产剧里已经算是不错了,五星好评,推荐大家去看,搞笑和温情并存的一部剧
没有人觉得,长大后的肖唯一跟胡一菲长得很像吗
毛主席死之前的剧情赚了所有的星。本来好好的电视剧咋到后来就开始瞎编了呢?
金世佳也就那么回事吧,至少目前演技很一般,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很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就是节奏慢了点,名字不该改,就该叫电视。我觉得冯胜利演的挺好。三星半
味非常冲,充满爹味
题材挺好的,可这里面几个年轻演员的演技真的不行,这金世佳演的冯都跟有躁郁症一样,整个一神经病
电视,电视,从小到大,见证时代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非典再到08年,我们的青春不复返
为了金世佳看的,真的还不错,几位父亲演的太好了,幽默感满分---分界线越来越无聊无聊…真心不喜欢女主的人设,现实中这种女孩子可能要孤独终老了---四星改两星,为了老戏骨,不然就一星了,所有人设蹦到不行,陪家人看的时候一直吐槽,为啥还不结束,感觉有七八十集
尼玛,导演和演员没上过历史课,也他妈没活过吗?瞎逼排
看过几集,实在看不下去,弃剧了,年代剧还是不反感的,但这部剧emmmm,get不到亮点
后面演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国产剧真的是,在凑时长~什么时候国产剧一部20集以内讲明白什么时候国产剧就有了希望了
那个Bgm实在吵,影响看剧
其实之前还真是看了不少金世佳演的剧,这个演的不好
好想要一个肖叔叔这样的叔叔呀 温暖又睿智的一个人!!!!!!!好羡慕北京胡同里小伙伴的感情呀 那个年代的人对毛爷爷有别样的感情 听到逝世的消息所有人泪目好感人 越来越喜欢金世佳了 又痞又机智圈粉 23 24集肖战有点戏太多了吧..导演给加戏了吗 不过李茂真的挺帅的
开头是吸引人的,越演越不知所云,讨厌金世佳,如果男一号的性格跟他本人有相似之处的话,那我就理解他为什么红不了了,不过看《我就是演员》,他应该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冯都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