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谜踪

Searching,人肉搜寻(港),人肉搜索(台),搜索,屏幕搜索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俄罗斯语言:英语年份:2018

《网络谜踪》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3网络谜踪 剧照 NO.14网络谜踪 剧照 NO.15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网络谜踪》剧情介绍

网络谜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风口青春给你一生我的手大陆向南漂移唐尼的成年派对布娃娃长慕未央弹球游戏大汉张骞1922幸福的记忆完美音调3惊门弗里斯基明天有多远开火心痛忆世界大冒险单身毒妈第七季隔壁女生的日常他和她第三季以泥为妆惠特妮第二季我家的英雄极限逃生丢人四十度晒无声的证言第二十八季残酷的梦黄石第五季逆时营救

《网络谜踪》长篇影评

 1 ) 这次终于见识到“人肉搜索”的恐怖

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剧透分割线前可放心食用,综合评分8.5分。

大家对“人肉搜索”都不陌生,在一些引起社会公愤的事件中,对于那些“道德败坏者”的人肉搜索极为常见,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进行人肉搜索似乎是一项颇具技术性的工作,而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网络迷踪(《Searching》)则清楚的告诉我们,只要有一定的社交网络信息和一点基础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人肉搜索可谓不费吹灰之力,这大概也正是人肉搜索这件事本身的恐怖之处吧。

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新颖,即全片都是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观众所获取的全部信息都来自电脑显示屏,可能有人说《解除好友》系列是这种表现形式的先行者,但《解除好友》系列更主要的在于视频聊天的方式,而这部影片里,电脑成为这一家三口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同时也包含更多的表现形式,Facebook、直播平台、YouTube、Google,Reddit,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上网方式。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男主人David、女主人Pam、女儿Margot,影片前六分钟通过电脑介绍了这一家的基本情况,女儿Margot喜欢钢琴,常和母亲一起练琴,

还有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小场景,比如玩小游戏遇到病毒,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什么是性交”,结果还把单词打错了,性交是”intercourse”,而不是”entercourse”.

而母亲Pam则不幸罹患癌症,并最终离开了,女儿Margot也进入了高中。

一天Margot参加完学习小组后并没有回家,并在半夜一点三次打电话给David,可熟睡中的David并没有接到,第二天,David再也无法联系到Margot,女儿就这么离奇失踪了。

David报了警,警方收集信息时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认识女儿的任何朋友,不得已只得通过一个套一个的邮箱寻回密码,才得以登陆了女儿的facebook账号。

在跟女儿Facebook好友联系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女儿并非平时看上去那么活泼开朗,她在学校相当孤僻,也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几乎没人对她的行踪有什么了解。

David同时发现女儿似乎和自己的弟弟Peter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David在女儿的各类账号中逡巡,脸书,直播平台,邮箱等等,苦苦搜寻着任何可以找到女儿的线索,那么Margot消失的真相是什么呢,David又能否成功寻回女儿呢,大家可以自己去在片中寻找答案了。

————————————剧透分割线————————————————这部影片并不难懂,也设置了许多反转,但让我觉得做的非常好的一点是,前期在故事推进的时候,埋下了许多伏笔,这为后续的反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使得整个故事在逻辑上十分顺畅,下面就谈一谈可能被大家忽视的小伏笔吧。

女儿Margot和母亲关系很好,而母亲的去世对她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除了前半段大家肯定都注意到的母亲出院回家日期的一再更改并最终删除,还有这幅图,除了那个”Talent Show”,其他日程安排都是”piano with mom”,可见Margot与母亲的关系有多么好。

我们都知道是搜寻开始后,打断搜寻的那场大雨救下了Margot,使她没有因缺水而死,而在前期男主浏览新闻时有这样一个画面,左边那幅图的新闻是,一位56岁的徒步旅行者在山崖间被困九天后成功获救,这也为之后Margot成功得救埋下了伏笔,可能David正是受这则新闻启发坚定了女儿还活着的信心。

关于凶手也有几点铺垫,第一个是David在电脑中翻看女儿通讯录时,曾经翻到过女警察儿子也就是本案真凶的信息,通讯录中注明了,单亲家庭,家长在警局工作,曾暗恋Margot。

David搜索女警察Vick的信息时,她的Facebook首页写着一句话”A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这也为她帮助孩子掩盖罪行埋下了伏笔。

而且Vick跟David讲述自己儿子以自己名义诈骗邻居钱的时候,自己最终选择了帮助孩子一起圆了谎,这也可以看出她对儿子的错误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

还有非常明显的一处伏笔是David发现女儿是去了巴尔博扎湖,他说的是Margot去的是她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并未提到是湖还是什么地方,而Vick回电后则是直接询问的你是在湖边吗?

而且此时Vick非常不冷静,表现的很慌乱,当时看是她对这件案子很上心,实际则是害怕事情出现纰漏,被人发现蛛丝马迹。

母亲Pam离世后,这个家庭不复往日的欢声笑语,David和Margot虽然一直保持联系,他们的对话却带有明显的生疏感,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

David也是怀念妻子的,他会在下班后听长时间的舒缓音乐平复自己难过的心情,也会忍不住打开有妻子的视频,暗自神伤,直播中Margot谈到那天是母亲Pam的生日,David这时走了进来,他犹豫了一番却邀请Margot去看好声音,其实他也知道那天是什么日子,但他却想的是用时间去平复伤痛,所以对Margot决口不谈妻子Pam,以为这就是对Margot最好的疗伤方式,但却因此和Margot越走越远。

不得不说,David确实不了解女儿,而从妻子Pam做的通讯录的细致程度就能看出来,他和妻子对女儿的关心差的太远太远,而两人语言又止以及缺乏沟通更是让父女关系越来越糟糕。

还好,经过这一系列事情,Margot的桌面从和母亲的合影,变为了和父亲的合影,代表着二人的关系从此走上正轨。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和孩子唯有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坦诚沟通,才有可能建立一段和谐健康的代际关系。

少一些欲言又止,少一些想当然,也许正是我们处理好一段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2 ) 以爱之名(剧透预警!!!!!)

男主角David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女儿Margot爱的深切却又笨拙的不知如何表达;对女儿的生活严加约束却又时有愧疚;明明对女儿的生活无比好奇却又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询问。

自从母亲Pam罹患癌症去世之后,父女两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父亲认为Pam的死是两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试图通过绝口不提此事并清理掉所有Pam留下的痕迹让女儿逐渐忘掉母亲。

而女儿却把对母亲的回忆当做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父亲可以和自己一起重拾和从前一样美好的生活,但懂事的她见父亲的态度又不好意思主动提起母亲。

两人都在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保护对方,却别扭的在Pam去世的伤痛中独自挣扎并渐行渐远。

直到女儿失踪,父亲通过社交网络才层层深入地了解女儿的内心。

这段剧情设计的非常巧妙,把对女儿性格刻画的层层深入和案件解密结合的丝丝入扣。

首先父亲发现女儿并不如他想象的这么受欢迎,反而在学校十分的孤僻。

紧接着他发现女儿可能还涉及金钱和毒品交易,完全打破了他对女儿乖乖女的印象。

一个因寂寞误入歧途的青春期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最后,剧情斗转,原来女儿偷偷退掉钢琴课只是为了把学费攒下来给同样母亲患病的陌生网友,她还是那个单纯善良的小天使。

当女儿经历九死一生重新开始新生活之后,父亲终于意识到父女两人的心结所在。

犹豫的打出:”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

”女儿开心的回了笑脸,父女二人终于得以坦诚面对过去的伤痛并勇敢迎接新生活,影片也在这里结束,皆大欢喜。

从这对父女的经历,我们可以学到的不仅是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包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伤痛。

是试图掩盖和遗忘还是勇敢面对并将这痛苦内化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并带着它前行。

父女俩的矛盾所在就在于都以爱之名为对方选择了处理痛苦的方式,殊不知这反而让两人都经受了更大的折磨。

影片中另一对亲子是女警官Vick和她的儿子。

儿子单纯地爱慕着Margot,偷偷注册了账号看Margot的网络直播。

为了唤起Margot的同情撒谎说自己的母亲和Margot的母亲一样身患重病,自己为了付母亲的的医药费不得不拼命打工最终还面临退学。

而他万万没想到善良的Margot真的会打钱给他。

他纠结许久还是决定把钱还给Margot并当面坦白。

然而却在解释的过程中不小心把Margot推下悬崖。

慌乱之中他打电话向母亲求救。

巧合的是他的母亲偏偏又是一个警官,而她清楚的知道这个罪名对儿子意味着什么。

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职业技巧为儿子脱罪,将整个事件策划成了一起完美的谋杀案,甚至不惜为儿子找一个替罪羊。

若不是Margot的父亲执着到底而且智商逆天,Margot可能真的从被误伤变成被谋杀了。

同样的,Vick警官以爱之名保护儿子,甚至不惜以身犯法为儿子脱罪。

若是她在案件一开始就配合调查,Margot就不用在受伤缺水的情况下在悬崖下挨过五天了。

更不用说,若是Margot的父亲没有坚持调查,Margot因为他们母子命丧悬崖,儿子亲手杀了喜欢的姑娘,他心里会怎么想?

Vick警官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坚持整个事件是自己一手策划,跟儿子毫无关系。

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保护儿子,我们该歌颂她的伟大吗?

可她是试图谋害别人女儿的杀人犯啊!

母爱让人变得勇敢,也让人失去理智。

人性的复杂在这里显露无疑。

一个单纯暗恋别人的小男生,一个爱子心切专业过硬的女警官,他们都是以爱之名做着自以为对的事,却成为本片最终的凶手,不得不让人唏嘘。

而这也正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动机善良并不代表行为的正当性。

其他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新闻发出之后群众的反应。

Margot的同学本来对Margot的失踪都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新闻热度上来了之后又都纷纷开始跟Margot攀关系,甚至直接谎称"Margot在我这里"。

这里对人性的刻画十分微妙。

借同学失踪蹭热度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荣誉和名气,但他们还是蹭了。

这是用理智很难理解的现象,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又如此切实可见,把人们那一点隐秘的虚荣心和博关注的心理暴露无遗,哪怕那些关注并不是对于自己的。

除此之外,影片采用大量操作界面的展示方式,把包括如何破解各种密码和如何搜索和整理信息的细节都一一展现,并且通过鼠标在不同选项上停留的时间来展现主人公的急切和犹豫(鼠标自己都可以成一个演员了)。

再加上John Cho表现力超强的一张脸,全程iphone自拍模式下的无死角的表情变化,让人叹为观止。

毫无疑问今年最惊喜的影片之一。

 3 ) 变成数据或动物,你选哪一个?

《解除好友2:暗网》《网络谜踪》:两部都是用屏幕表达的电影。

就这一形式,我个人觉得算不上新颖,只能说有趣。

这种形式缺点很明显,放弃了电影镜头之美,表面上是求创新——完全用电脑屏幕作为电影屏幕,但其实是由立体转变为平面,转变为纯信息。

不过这么多人喜欢,肯定是有其表达优势的,也很明显,这种“窥屏”式的表达,极大拉近了导演和观众的距离。

两点,伪记录片形式和伪监控镜头,以及电脑及社交屏幕是现代人熟悉,且密不可分的东西。

至于故事本身,我们看过的还不够多吗?

如果有很多这类电影陆续出现,你会不会失去新鲜感了?

电影里面有一点提到了,个人面对周围生活和网络(公众媒体)的分裂性,如果电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是非常精彩的。

没有网络之前,一个人,大概可以分成内心和现实,现在可以分成内心、现实和网络(公众媒体)。

有个典型,想必大家都知道或者遇到过——键盘侠。

网络极大地方便信息传播以后,也带来了一个新的一面,极大同化和统一了信息,独立意识将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人只会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而失去了人性。

我并不是说,人都不是人了,只是作为生产力的人将不是人,这一点又和资本主义有点相似了,终究只是少部分富裕起来。

有没有感觉到一点,好像越来越不要思考了,媒体总会告诉你。

正过来说,反过来说,或者两者都用。

想想这一年来,各种炮轰、洗白的事件。

绝大部分总是跟着这股浪潮,喧嚣来,喧嚣去,平息,然后又被新的浪潮左右,如此循环,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

偶尔有点人生的美好时刻,仿佛也是媒体告诉你的,比如“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少不了什么的什么的”,“你一生真必须做的什么什么”。

就不区分性别了,我是推崇平等的,如果区别性别肯定会有人吵起来。

你们想想那种公众号吧。

不知不觉中,一生就被媒体左右了。

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不努力都没法好好活了。

还有,本是平等,本应同心的男性和女性,何时站在了对立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难道不是资本在作祟吗?

你的努力和奋斗被别人偷走了,得到一点点多余的,反而变成了那部分人的仁慈和恩赐?

你越努力越奋斗,被偷走的就越多。

然后你没有钱消费了,他们就越鼓吹消费,分化你们这一部分人,始终给极少一部分人甜头,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于你的无能,而不是他们的虚伪、贪婪、肮脏、卑鄙的看不见的大手。

剩余劳动价值,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这个词了?

科技不断发展下去,人总有一天变成了信息,生活在机器中。

那么,如果有那一天的到来,我宁愿做个动物活在大自然中。

 4 ) 【剧透慎入】二刷惊现细节!导演早就暗示了关键线索

当David老爸发现了Magot在直播平台上拍摄的湖是Bobosa Lake,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起身乘车赶去湖边,并且在路上给Detective Vic打电话当时Vic还在睡觉,所以David的电话直接到了留言信箱注意老爸David这个时候透露的信息:I know why she was at the intersection (我知道她为什么经过那个路口了)She wasn't leaving town (不是要出城)She was driving to the spot she's been visiting for the past 5 months (她去了一个在她在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It's 3:45 AM (现在是凌晨3:45分)I‘m headed there now (我现在赶过去中)镜头戛然而止下一画面就是切换到了 4:22 AM (也就是 37分钟后了)这次David呼叫的facetime 把Vic吵醒了Vic 从睡梦中醒来接接电话第一句话问的是 Hey where are you ?(再次证明了David 并没有告诉Vic关于他发现Bobosa Lake的信息)这个时候David显然已经发现了什么,情绪复杂的他没有回复上面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有指责色彩的话:你说她是离家出走的。

注意!!

高能预警!

这个时候, Vic 用试探性地口吻问:Are....you at the lake?? 问题是,Vic第一反应怎么会猜到David在湖边???

除非。。。。。

第一刷细节的时候只觉得在湖边打的这通电话有种迷之诡异的感觉,但是Vic和David的演技都太太太自然了!!

所以根本就注意到这些导演早就埋伏好的剧情线索!

有兴趣二刷的盆友可以回去看看这一段,很精彩了不得不说,Vic的演技爆裂了,她一边呈现压抑住地慌张,在语音中保持镇定试探David知道多少了同时间手部动作一直在收拾东西马上准备出发了 细节都暗示了Vic绝对不仅是一个太过机敏办事认真负责而已,而是她提前知道了关于湖边的事 .

 5 ) 《网络谜踪》有哪些精彩的细节和伏笔?

爸爸第一次和叔叔通话的时候,时间大概9.17分左右,女儿的学习小组已经下课了,注意这时候叔叔在烧的菜也是熟系的家庭菜单(是为女儿准备的吗?

) 还有桌上的大麻,想说什么被爸爸打断和门铃响起 叔叔的表情,(女儿来拿大麻?

) 但是后面爸爸质问叔叔的时候,叔叔没有回答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见到女儿的.

 6 ) 足不出户用一台电脑就把案子破了,当代福尔摩斯无误了。

《网络谜踪》作为“桌面电影”的代表作,在形式上做到了极致。

它拍摄手法极其新颖,甚至可以说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顾名思义,“桌面电影”的所有镜头都是由电子屏幕所构成,包括网站、直播、新闻、监控摄像头、视频通话、电子地图等等等等,全片通过屏幕推动剧情。

当然,《网络谜踪》绝不只是将形式做到了极致那么简单。

电影的口碑、热度、剧情相信大家早已熟知,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我重点想简要分析影片中通过电子设备和社交平台破案的过程。

电影中,女孩玛格失踪了。

于是她的父亲大卫(约翰·赵 饰)竭尽所能寻找真相。

传统的悬疑片,大多都是借助案发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逆推作案经过。

而《网络谜踪》则是借助电脑和社交网络破案,这样的模式本就非常少见。

以《网络谜踪》为代表的桌面电影跳出了传统悬疑片一定要通过现场的证物破案的思维框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身处互联网时代,寻女心切的大卫只能靠女儿出现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和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来获得线索。

更何况女儿已经失踪,怎么失踪、在哪儿失踪、下落如何一切都不知道,也就根本没有机会去考察案发现场留下的痕迹。

大卫所唯一拥有,就是家里的电脑。

俗话说:网络时代,我们人人都是“透明”的,人人都在“裸奔”。

反过来说,网络时代,人人都能成为福尔摩斯。

《网络谜踪》则是对这两句话的完美诠释。

凭借电脑,大卫可以做很多事了。

他不需要再靠实物寻找真相,他坐在家里上上网就把案子破了。

他可以查到女儿的老师、朋友的联系方式,询问他们知不知道女儿的下落。

他可以登录女儿的社交媒体,看看女儿和谁交流得最多,查清这段时间女儿见了谁、做了什么、以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他还可以观看女儿以往发布的照片、直播,从而得知女儿最经常去的地方是哪儿。

身为工程师的大卫,也正好擅长各种网络搜索的方式。

最基本的手段,是通过名片、海报、广告、官网查找对方的联系方式。

比如通过广告,大卫找到了钢琴老师的电话号码;通过学校官网,大卫查到了玛格的学校的老师的电话。

高级一点的,就是通过搜索,或者进入人们的社交平台,查看他们的动态。

登录玛格的脸书,玛格的好友纷纷一览无余,他可以一个一个去问他们最后一次见到玛格是什么时候。

在玛格的电脑里,大卫还看到玛格参加的生物课实验小组的报告,得知玛格有个同学叫阿比盖尔·尼尔森。

在脸书里搜索这个名字,大卫就成功和对方取得联系。

同样的道理,大卫进入玛格的Instagram,发现有个叫derekellis6969的网友经常评论玛格,这又是一个新的线索。

而利用谷歌“识图”功能,大卫又可以查到任何照片的出处。

这让我想起了10月份刷爆网络的文章《一场饭圈福尔摩斯锤爆偶像私联的记录》。

一个明星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旅游照,并自称去了大溪地,然而网友用谷歌识图发现她发的图片是盗的别人的摄影作品。

之后这位明星和这位网友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猫鼠游戏》,其过程比一部电影还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搜这篇文章。

如果说以上手段都还不能震碎你的下巴,那么顶级的手段,则是借助网络甚至可以查到你想要的一切信息。

查找历史记录,大卫可以知道女儿最经常访问的网站是什么,这正是大卫查到真相的关键。

除此之外,电影中有一个叫“人肉搜索”(CrowdChase)的网站,付费就能查找任何电话号码。

这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侵犯了人们的隐私。

再比如查看人们的社交平台上留下的地理位置,你甚至能找到这个人。

最可怕的当然还是翻聊天记录,里面藏着人们所有的秘密。

将以上手段相结合使用,你就能成为现代的福尔摩斯。

比如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女网友,足不出户就找到了男友出轨的实锤证据,还顺便把小三抓到了。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起初大卫并不知道女儿的脸书密码,完全无法展开破解真相的工作。

但最终他却以非常机智的方式成功登陆女儿的脸书。

也是用同样的方法,大卫也成功登陆女儿的银行账户,从而能够查看女儿详细的资金周转的信息。

《网络谜踪》以一位父亲寻找失踪的女儿为主线,巧妙的探讨了网络时代电子设备和社交平台对人们的影响,不仅思想很超前,而且拍得非常深刻,引人深思。

仅用一台电脑,大卫足不出户就破解了整个案件,他高明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

他可以通过“人肉搜索”的网站查找人们的手机号,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得知谁和女儿联系得最多,还可以通过巧妙使用历史记录和聊天记录抽丝剥茧的还原事情经过。

网络、电脑、手机的确为帮助大卫寻找真相提供了极大帮助,但与此同时这些东西也让人们有了泄露隐私的风险。

毕竟,网络上可能隐藏着你所有的秘密。

正如《完美陌生人》的台词: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黑匣子,装了我们所有的秘密。

这些新兴产物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全世界。

但人们过于依赖电子产品,将自己囚禁在网络之中,减少了和他人的交流,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交。

放下手机,和父母、儿女说话、沟通,才是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正确态度。

《网络谜踪》最后又聚焦亲情和家庭,在情感方面进行升华。

大卫曾经信誓旦旦的说:我了解我女儿。

但事实的确如此吗?

正是寻找失踪女儿的过程,大卫才发现自己对女儿一无所知。

他一直单方面的认为女儿就是活泼的、可爱的、好学的,其实女儿真实的样子并非如此,甚至一个普通的网友都比他更了解他的女儿。

女儿不仅经常独自吃午餐,而且她脸书上289个好友没有一个是她真正的朋友。

女儿内向、孤独、无助的一面,是大卫所不知道的。

女儿曾经在直播平台对网友说:他(爸爸)是不会理解的。

女儿也曾对大卫的弟弟彼得说,自己每次看见钢琴就会想起已故的母亲。

但这些话女儿从没告诉过大卫,大卫也从来不问,从而产生了隔阂。

事实上女儿想要和大卫沟通,想要和父亲成为好朋友,也希望父亲能够成为可以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所见所闻的人。

有多少人像玛格这样,在家里戴上面具,伪装自己,只肯在网上、对陌生人展示最真实的自己。

又有多少父母像大卫这样,以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其实对孩子的了解还没有网友多。

当然,也有人在网上贩卖人设,假装是高富帅,又或者是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千万不要相信网友的照片和动态,他的照片完全可能是网上下载的,他的经历也完全可能是编造的。

正如人们所说:不要隔着屏幕爱上一个人。

《网络谜踪》作为一部悬疑片,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数次反转,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揭晓真相。

作为桌面电影,它又让全新的电影语言变得充满了可能性。

比如主角用鼠标就能演绎内心活动,通过打出一段文字再删除就能表达他的复杂心情。

这样的技术革新,很值得电影人们思考。

同时,影片又通过手机、网络进行对家庭关系的探讨,让人们重新反思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呼吁人们放下手机,真正去和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将所有秘密藏在手机和网络里,这其实也是《网络迷踪》获得如潮好评的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它不仅是一部足够精彩的悬疑佳作,更是一部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观众的诚意之作。

 7 ) “桌面电影”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

(文/杨时旸)多么无趣的片名——Searching,被译成《网络谜踪》,听起来不过像是15年前某个矫揉造作的悬疑片,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却引得众多影迷惊呼。

今年真是“桌面电影”的重要一年,《解除好友2:暗网》的热门又紧接着被这部《网络谜踪》接棒,整个故事都能在小小的电脑屏幕上呈现,视频电话、搜索引擎、Facebook、ins、视频报道……一切一切,从某个角度去看,这样的呈现方式或许才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主义”,我们生活中不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远远低于面对它的时间,屏幕已经是我们视网膜的延伸。

抛开外在形式,《网络谜踪》还是一部本分的悬疑惊悚类型片,《消失的爱人》混搭着《看不见的客人》又掺杂一点美剧《谋杀》里的冰冷,甚至在悬疑、惊悚和罪案故事之外,还令人想起那部悲伤又动人的《无人引航》,一个关于亲子之间的疏离、走近与重新相互理解的故事。

《网络谜踪》讲述一个高中女孩突然与单亲父亲失去联系,父亲遍寻不得,开始登陆女儿的所有社交媒体账号自己试图挖掘线索,最终救出了九死一生的女儿的过程。

无论故事的设置,悬念的铺排,反转的接续,抑或结尾的团圆,《网络谜踪》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悬疑片,它的外部形式和内在故事相得益彰互相助力,这是它成功的一层重要原因。

一切都发生在房间之内,方寸屏幕之内,一切交流、沟通都在线上,但线上的焦虑与急躁都是线下真实发生的一切的反射,这样的形式把每个观看电影的人也有效地纳入情绪之中,人们面对屏幕,看着其中的人面对屏幕,这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特景观。

《网络谜踪》一直有意无意地塑造一种“内外有机”的叙述模式,一方面,是有关桌面电影的形态与内在悬疑故事的内外结合,另一方面,还有寻找女孩的案件破解过程与父亲破解女儿内心过程的结合。

罪案成为了一个契机,让原本看似亲密但实则早已疏远的父女关系重新启动,“寻找”变成了双重的动作与双重的动机——寻找女孩的肉身下落,以及寻找女孩的内心世界。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整个故事无非是一个关于“破译”的过程,破译犯罪者到底是谁,破译犯罪动机,破译女孩的内心轨迹,成长过程。

故事起始之初,是从一家人和美的生活开场的,孩子慢慢长大,一家三口的天伦之乐,又是以母亲的患癌、斗争与最终的早逝作为转折的,从那开始,一切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的内里正在被慢慢蛀空,生活维系了它表演性的一如既往,徒有其表的完美,但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损坏。

父亲沉浸于记忆与悲伤,但对所有人避之不谈,表面上仍然阳光,但实际上偶尔的皱眉、旁人提及亡妻时的回避,才是真的内心黑洞的闪现,而女儿一直扮演着某种乖巧上进的设定,延续着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殷殷期望,但她自己却有着无法对外人诉的悲伤。

如果和那部同样著名的桌面电影《解除好友2:暗网》相比,《网络谜踪》更加完整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由社交网络反射出的所有人际关系、情感模式变化以及生活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被拯救的和被篡改的,被暗中操控的也被及时纠偏的,一切都更加真实,也更加全面。

其实,故事在第58分钟开始,突然起了一些变化,暧昧的水花突然被溅起,女孩被官方宣告死亡之后,盛大的表演开始了,那些原本和女孩并不熟悉的同学们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自拍的视频,女孩哭得梨花带雨,表示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男孩纷纷表演责任感,声称随时准备着为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并不会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什么真实的悲伤,悲伤只会发生在现实空间之内,一切网络上显形的内容都是表演性的,那些拍摄、发布、互动的过程本身就和沉浸于悲伤的凝重相悖,但是如今,我们却都相信或者说愿意说服自己相信这样的表演,并自愿或者半自愿地参与其中。

其实,《网络谜踪》的底色是团圆和温暖的,是父亲的坚持最终解救了女儿,现实的、真诚的一切战胜了虚拟的和矫饰的东西。

这是人们对于互联网美好的期许。

 8 ) 编剧一定是pokemon死忠

当时真凶说自己最喜欢的pokemon是Kecleon,也就是变色龙,变色龙特性为变色,是所有pokemon中的唯一属性。

变色属性是在接触对手后,自己的属性变为和对方一样,也就是早早就暗示了他说家里人得了癌症,是接触女主后,把女主自己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

女主最喜欢的是Uxie,除了女主自己说的可以抹去记忆,它还是三圣姑内耐久最高的,双防达到了130,要不能在无水且受伤的情况下熬过两天呢~

 9 ) 最后10分钟毁了一部5星电影

电影表现手法新颖,故事扣人心弦,本来是一部很好的悬疑片。

可惜结尾对真凶的揭示过于草率,女警官掩盖儿子罪行的行为经不起推敲。

重大的逻辑漏洞导致整个故事牵强附会,人物形象支离破碎,真的很失望。

男主看了殡葬馆的模特图片联想起炸鱼薯片的头像,上网一查发现是个商业模特,这么明显是被人盗了图,居然还认为是那个模特绑架了他的孩子,智商真的不在线。

正是因为他以为有了新线索打电话找女警官女警官不接电话,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女警官竟然是主动参与调查另有图谋。

这里之后整个推理链条就开始松散崩坏了。

首先,女警官都陷害成功了,又没逃跑是去葬礼,为什么要躲着不接电话?

这时候出来安慰两句邀请爸爸一起去葬礼不是能更好的让爸爸扫除疑惑?

其次,女警官本来就知道这个爸爸锲而不舍觉得整个案子仍有疑点,为什么不提高警惕,至少叮嘱下同事别跟爸爸说自己是自愿来的吧,难道她能保证爸爸一辈子再也不给警察局打电话?

至此爸爸开始怀疑警官,于是仔细翻看照片,发现之前认罪自杀的是警官原来认识的犯人。

按照电影里那么八卦的社交网络设计,刚披露女孩失踪就有几百条独家解密和案情分析的文章,竟然这么长时间就没人把替罪羊的照片google一下?

就算八卦人士对替罪羊不感兴趣,爸爸早google一下不是就出来答案了吗?

这么容易google的内容女警官一个办案人员竟如此不谨慎,不知道做做手脚要求把相关新闻报道删了?

删不了换个网上找不到跟她有关联的信息的替罪羊不行吗?

后来女警官被抓开始陈述罪行,原来是为了掩盖儿子的错误。

可是我始终没看明白儿子的错误是什么呢:装成一个女人去追自己暗恋的姑娘的直播?

暗恋的姑娘信了他的苦情戏主动给他打了2500美金?

觉得太内疚对不起暗恋的人想把钱还给她并承认自己骗了她?

到了悬崖边姑娘磕了药high到以为他是变态杀人犯开始对他又踢又打,漆黑一片看不清楚还了手姑娘没站稳掉了下去?

儿子这时候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帮忙,这么明显的意外事故,就算女孩摔死了,前因后果证据链充分,事实清楚明白。

美国的法律是疑罪从无,意外事件除了赔钱更不可能蹲监狱,而这个在司法体系工作的母亲第一反应竟然不是赶紧报警救人,争取一个态度良好意外事故,而是告诉儿子赶紧跑,自己接手这个案子找个替罪羊,而且为了找这个替罪羊又故意杀了人?

这就跟撞车逃逸似的,你跑了就是故意杀人,就算人没死也是百分百判刑;你不跑,就是撞死了只要证明是意外最多就是民事赔偿!

而且本案中女孩磕了大麻爬悬崖同样存在过失,男孩只要说我看女孩开车画龙走路摇晃像磕了药怕她不安全所以跟上来看看,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一个资深优秀女警官竟然不懂这个道理,为了不赔钱宁可杀人?

还杀了两次?

故意和过失是刑法中行为人主观意思的重要概念,而显然此片导演对此毫无认识,为了制造悬念圆故事而歪曲人物,为了让女孩不死而生拉硬拽地套故事,本来好好的悬疑剧情真的崩塌瓦解。

 10 ) 《网络谜踪》有哪些精彩的细节和伏笔?

男主被弟弟提醒去查pam的通讯录的时候 第三张名片就是Robbie Abolt notes里有写:parent in SVPD, divorced family, had a crush on Margot (家长在硅谷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过玛戈)Robbie是Robert的昵称警探vick也确实是在SVPD工作(男主第一次搜索Vick警探的时候第一个链接就是Vick获得SVPD优秀警员奖)最后喜欢过Margot也跟Vick被捕后承认Robert也从小喜欢Margot前后呼应了这也算一个神仙伏笔了!!!

《网络谜踪》短评

6/10。就一期一百分钟的《法治在线》到底有啥好看....它实际对互动体验式电影做了拓展,运用镜头的窥视癖效应,把所有信息都投放到弹框上,再用光标暗示线索和案情走向,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望也赋予自行探寻信息的权力,多重反转渗透着怀疑人性的恐慌,任何人的踪迹和身份都可能被篡改,精彩的悬念设置也包不住一个关于家庭伦理的俗套内核,社交圈的人情冷暖、父母对儿女的片面认识和包庇青少年犯罪,都是经常在法治节目看到的东西,不过相比《节选修定》这种早期的电脑桌面叙事,本片在整合碎片化的电子设备、转场频繁和景框限制的缺陷上,探索出了新路,抖机灵也算抖得喜闻乐见。

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類型片的新形式

7分钟前
  • 偏时差
  • 还行

真的,还不如看10遍摩登家庭S06E16

8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我觉得男主的网络搜索能力和我有的一拼了。

13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看了《解除好友2》再看这个就没有新鲜感了,而且本片的镜头语言特别简单,感觉就像是在电脑前看了一个多小时的网页。故事的内核还是挺传统的一个犯罪片,看点在于中间讲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不过讲得还是不够深,格局也有限——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有人能够拍出更接近互联网本质的作品。

16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1.颇具水准的一部桌面电影,动用了各种电子摄录与通信媒介,亦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桌面上的蒙太奇或曰桌面内影像调度的样子。2.家庭伦理与公共化的犯罪事件确实与桌面电影的表现形式卓然贴合,同时,影片在对家庭录像、网络搜索、社交网站与自拍直播的运用中还讨论了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孤独、自我的分裂与化妆表演、图像与资讯的过载、网络暴力、个人隐私的消解等问题。3.情节上虽有多次反转,奈何悬疑效果依然不够出色,好在对亲情的着力刻画为其扳回一城。4.本片尚未找到最完满的平衡真实感与虚构性的方法——与其一味追求真实感(真实幻觉的营造)却仍旧露出破绽(多处桌面调度并不符合现实中常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不如适时跳出“只拍桌面”的模式,回归生活空间,这样才不会为形式束缚了手脚。(8.0/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一个伟大的父亲,一次伟大的调头!

2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和解除好友2一样评分过高,反转又不惊艳,电脑桌面电影真不咋地

23分钟前
  • 😄+💧=😅
  • 较差

年度十佳预定一席,大概是近年最“酷”(虽然这个形容词不大合适)作品,电影发展到这个份上,是该有一批内外兼修的革新者出现了,拍电影不止是玩结构炫技、长镜调度、霓虹血浆,也不止是用高概念题材唬人而已;尽管全程用桌面窗口的形式并不新鲜,但剪辑实在太流畅了,尤其考虑到后期难度,剪辑师当属最大功臣,故事也精彩,一个老生常谈的悬疑路数硬是让人看得目不转睛,最终结局虽可预见,但落脚到亲情上这一本会让人觉偷懒的做法放在该片中却又极为合适,尤其联系到仍未水落石出的章莹颖案,唏嘘之余更感现实与电影的微妙呼应,而本片更可谓在形式、内容乃至社会意义层面上都做到了可圈可点无懈可击。话说回来,票房被同期的《摘金奇缘》完虐,口碑更未发酵到去年《逃出绝命镇》的程度,无论对于电影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值得反思的事情。

27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剧情精彩程度远低于预期。从(两个)凶手刚一亮相,镜头就各种定格暗示,我就锁定他们了。拍摄手法很新颖吗?任何涉及社交网络的悬疑片都会摄屏吧?只是没有通篇都用。豆瓣的高分真是来的奇怪

29分钟前
  • 水脉
  • 还行

转折的太生硬

31分钟前
  • Xbon深海鱼🌈
  • 较差

撑死3星吧 看到8.5这个分数忍不住在减一星

34分钟前
  • 嗲精
  • 较差

看过两部《解除好友》之后,再看这部,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此类电影,就像后现代先锋艺术,永远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牛逼。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先看2再看1,难得有第2部比第1部还精彩的系列,但第1部设定也很棒,高智商高责任感亲爹很出彩。

42分钟前
  • 贪新不厌旧
  • 还行

论剧情,就是个比较离奇的悬疑片而已,尤其是后半段;但这个拍法实在太有创意太有才了啊!叶导自惭形秽。不过各种屏幕的画面在电影院的弧形屏幕上变形的挺厉害,这片子还是适合电脑上观看

46分钟前
  • 肥嘟嘟左卫门
  • 推荐

为John Cho啪啪啪鼓掌,真正的喜剧正剧独立大片全能多面手演员。

49分钟前
  • helenharris
  • 推荐

电影比较完整,却是电影的主流视野里为了求全求美的完善之作,它完善了2011此类电影的开山鼻祖《梅根失踪》,做了很规整的剧作,同时引入了14年《巢穴》的视频控制行动的模式,可惜没有那部舒爽,两部《解除好友》的心理战也有借鉴,但都没有同类的逐层递进。女警很突然的讲儿子的事其实就暴露了结果,中间一次视频儿子也破坏性的入画,这些都不算是精致的铺垫,男主角的做了很好的性格设定(他很抗拒其它人的关心),可惜也未能真正起作用,个人认为约翰赵的表演也不如同类作《弹窗惊魂》的男主角,演得最好的就是他的太太。

54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非常非常非常精彩的悬疑犯罪惊悚犯罪电影。剧情紧凑,非常抓人,真相让人脊梁发冷,但父亲的坚持令人感动。推荐( 得亏用的谷歌,这要是用百度能搜出个啥?

55分钟前
  • 甲🎹
  • 力荐

倘若观者之前没有看过《解除好友》的操作桌面,那么或许会被《网络迷踪》的叙事形式所惊艳或吸引。发出幽光的显示器如今早已遍布在现代日常生活之中,而屏幕内的讯息就像本片的内容胀满了我们的窗口。导演大概知道,现代人的沟通环境出了大问题。但这部炫技作品并没分析出所以然来,反而制造了更多视觉障碍。

57分钟前
  • Mut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