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春傻吗?
源自于血脉亲情间的不计得失的相扶相持真的是傻吗?
不可否认社会越来越发达,机会越来越多,哪怕是同一个父母生的,讲的也是有多大碗吃多少饭,你有能力你海参鲍鱼吃一半扔一半,我没能力我斤斤计较着粗茶淡饭,可是如果社会是这样,血缘亲情还有意义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碗水也确实很难端平,可是磕磕绊绊的争执吵闹,精打细算的各自小算盘,在真的遇到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的时候还不是大家都伸了一把手吗?
傻春因为是大姐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因为弟弟所以更是忍受很多,事情是她在做,骂是她挨骂,但她从来都不抱怨只是默默为家人付出。
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为了守护弟弟妹妹,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不是父母却担起了父母的重担,好容易弟妹成家,却也是纠纷不断,她也从不说辛苦,尽力帮助弟妹,守护好一家人,维护一家人的团结,直到下一代也成人,她终于可以休息会儿了,幸好那个爱她的人还在等着她。
很难说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要是说不好的点立马就能说出来。
傻春 (2011)7.9201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刘家成 / 陶红 孔琳
全家福(略小时候版)小时候的剧了,再次看完全是因为小时候的我喜欢看且没看完,重新看才知道小时候只在电视看到了傻春一家儿时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傻春帮菜伯收拾菜,得到免费的菜,又去用便宜的价格买了肉,一家吃的很开心,结果因为肉不干净进了医院。
这一家老小都是傻春来照顾衣食起居,傻春一直是个老大姐。
长大后的生活我一直是带着遗憾去看的,因为换成大一点的演员了,有点不舍,但人总归是要长大的,不是吗?
小时候的大姐大傻春傻春身上很多那个时代家里大哥大姐的影子,都要这样为全家奉献,那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人。
我私心觉得傻春是一个很悲哀的人物,因为母亲是个大小姐,不会做活,更不愿意做活,所以把傻春培养成了自己“丫鬟”的替代品,不是说父母就必须要为孩子操劳这些家务,而是家里明明个孩子,却独独把傻春培养成了保姆,为什么不把事情尽量分担到每个人身上,家里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让傻春做事。
全家福(长大版)傻春父亲的思想真的很狭隘,还重男轻女,偏偏傻春最听他爸爸的话,奉如圭臬!
傻春价值观基本都是父亲教的,想想都气!
全剧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傻春和具一喜在一起了,全剧唯一一个全心全意对她的人,其他发生的基本都是糟心事。
写到这,感觉是情怀在作祟,最近总是在想傻春,希望她能过得好一点,不要受到那么多观念的束缚,不要总是为别人活着。
“傻春”作为在那个时代的大姐,确实从小便会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做家务,照顾弟妹。
都是很正常的事。
毕竟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
父母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天。
傻春还算是幸运的。
出生在一个相对还比较文明,有知识的家庭。
尽管书读得不多,却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
懂得孝顺父母,关爱弟妹。
在那个时候。
人还是比较单纯的。
愚忠,愚孝也是挺多的。
没有太多的物质诱惑,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得失。
傻春崇拜自己的父亲,她这一生所做的就是父亲希望的一个家团团圆圆的。
她打心眼里就想着孝顺父母,照顾弟妹。
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
其实在我看来赵家这群人,没什么坏心眼。
他们就是习惯了大姐的照顾,习惯了大姐的无私奉献。
所以也习惯忽略大姐的感受。
每个人都习惯了从自己利益出发。
而大姐就像个个齿轮间的润滑剂。
让他们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一家人始终是一家人。
吵吵闹闹,勾心斗角,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可没有隔夜仇。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除了动画以外的电视剧,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我在老家刚好要上一年级了,但是我户口在老家没法去城里上学,但是爸妈觉得城里教的好,非要去,但是爷爷不想让我去,觉得在农村一样。
到了九月一号,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正好看到这个了,感觉好好看,就停不下来了,后来爷爷都说人家小朋友放了学都去街上玩,你也不去了就在家里看傻春,后来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才上了学,之后就没看过了,后来有一次看电视剧脑子里突然想起来这部电视剧了又看了一遍那时候还是小学4年级,看的感觉和之前看的都不一样,再后来上了初中和同学聊起来看的电视剧就提到这个了,然后我又去看了一遍这次看的关注点和情感和前两次又不一样。
所以这个电视剧啊对我感触很深,甚至还因为这个电视剧我上学之前才没有被同学嫌弃,否则当初听了爷爷的话去街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估计都要嗤笑我没学上
看到很多人都觉得看得气人,明明傻春这么好的人,这么符合以德报怨这种中国式的高尚道德观,为什么大家越看越气,因为傻春傻的已经超出人们认知的界限了。
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可是这些好,无私的奉献,傻春这种傻劲,我想都不是这部电视剧想表现的,至少我觉得不是。
给傻春这样有的傻的设定,是为了让大家的更好接受,傻春就代表着亲情人情,就像她的一根筋,是特别纯粹的。
而这个家里人个性鲜明,包括邻里邻外都给出了充分的刻画,其实这就是人性的各种显性的形态。
在那个吃饭都要打强的,吃不饱就要饿死的年代,人们是没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空间的,那小孩在家就是每天吵闹,有点小自私,各自也有小算盘,儿子比女娃重要,邻里邻外互相掐,掐完以后照样该帮还帮,这就是很真实的人性,灰色地带不断的上演。
而傻春这个角色就是跳开这些,只是代表一种真善美,纯粹的人情。
所以我们以正常的社会人在看傻春的时候会特别愤怒无法理解,就像电视剧里一样,明明傻春没错却总是怪到傻春头上。
大家都本末倒置,偏离重点了。
是的,这一家人都是鬼精鬼精,想要过上好日子,连自己家人都算计着,可现实里谁不是这样,从大团体到小家到个人,人都是自私的。
农场主一家为难过傻春,甚至毁了傻春的爱情,可他们也帮助过傻春,这辈子他们和傻春都有割不断的革命情谊,这就是人情,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以看客的心情去看,而是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事,你可以不接受,但是最起码的对同为平等的人的尊重和理解是要有的,人和人交往就是不能少了人情味。
觉得片子里很多都体现了这一点。
电视剧里每一次跳跃都是这个家庭的一次坎,就像一个人的一辈子,有各种各样的坎,只是浓缩在这个家庭里,这个大院里。
我们从襁褓里长大,慢慢步入社会,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最重要的东西必然是要拼尽全力的。
而自己因为人生中不同的际遇慢慢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就是这些事,这些像傻春这样的人让我们不失自信,不失继续前进的勇气。
难道这种精神不是最宝贵的吗?
我们可以为了我们爱的人变成坏人,也会因为爱变成更好的人。
当然这毕竟是电视剧,是现实的再体现,会有失真的地方,所以还好只是傻春,但是永远不要忘了初心,失了人心。
其实有的人看似傻了吧唧的,但是他的心里其实是有数的,他不是傻,只是心眼实太善良了,在外人的眼里可能会觉得他是个傻子。
而陶虹所饰演的这个角色就是那种看市场,其实不是傻,他只是善良。
凡事不与人计较。
这样的人在当代人的眼里其实就是傻。
再说说这部剧,其实这部电视剧更适合一些成天外心眼子的人看,让他们看看什么叫善良。
近年自从看了《请回答1988》,一直就觉得国内的剧不好看,某天无意间在浏览器刷到《傻春》,勾起了一点回忆。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我们总能从中得到什么】
艺术来自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请回答1988》讲述的却是邻居之间人间真善美,是的导演构建的乌托邦,是的,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剧。
我们从中看到的是生活的温暖,在细腻中懂得了爱与被爱,懂得了成长。
可现实呢,现实却是《傻春》,邻居之间的鸡毛蒜皮,妒嫉,眼红,别人家不好,恨不得踩上一脚,是的,这是负面的。
也有正面的互帮互助。
看到了什么是一家人,从每个演员身上看到了什么,不是他们演的角色想要告诉你什么,而是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什么。
抛弃主角光环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剧中陶红塑造演绎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再加上主角光环,无私伟大,纯粹的爱。
而是当母亲不合格后,而这一部剧的主要人物赞颂的的“大姐”,而不是赞颂母亲的剧。
所以说你从什么角度看剧,剧就给你什么角度。
那时候还在上小学或者初中,觉得挺有意思的,并没有太多理解,就像雾里看花,只知其形,不知其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已经大三了,懂得里面的人情冷暖。
大姐是担当,剧中一直在弱化母亲这个角色的形象,所以去掉母亲,长姐为母,在撑起大姐这个形象,素眠作为二姐后来坐月子的时候,懂得了大姐的不易,承认错误,也算撑起来二姐的担当而不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明哲自保的自私,深得政府公家,做事也是显山不露水。
(其中的每个人都有私心,只有大姐纯粹),三姐素不敢爱敢恨,在当时那个年代也算是有见识的女强人,就像大姐说就爱看她风风火火的样子。
而老三素觉一个男人是毫无担当,怕媳妇(或许真应了那一句老话女人窝里的男孩子没出息)老五素晓绰号小算盘,三姐说她别人的帐算的清楚,自己的帐算不清楚。
老六楚楚,因为幼年被母亲送人,被老大带大的关系是姐妹,情同母女,视老大为母亲。
而母亲一直愧疚亏欠她,在她面前抬不起头。
有时间刷一遍,回忆一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开学我爸叫我在学校下这么一部片子,说十一回来带给他看…跟他一块儿看了…很真实,我大姨就是傻春那样无私的人…只是不明白很多人说傻春贱,说电视剧太假……说傻春贱的,那一般都不是平时吃得起亏的,如果家里兄弟姐妹多,肯定不和睦,我不是咒他们,肯定是这样……心宽的人不可能认为傻春那是贱,如果那种善良都被称之为贱的话,那么恭喜您,您老的时候挤公交跌倒了,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说电视剧不真实的,我只想说不要以为自己眼很尖,心宽才是最重要的,总是有那么一帮人要求影视作品达到他们心目中那种畸形的标准,到处吹毛求疵,有时连最起码的良心都给丢了…傻春这部片,足以让一大部分国人汗颜,每个人都会有个缺点在剧中被反映出来,是聪明人的话,对号入座,好好反省吧……
爸妈在看的时候,断断续续跟着看.所以,不会像大家那么火大.傻春一点都不傻,她懂得什么才是自己要的,什么才最重要的.傻春除了对自己家里的人无私外,对外人可舍不得吃一点亏,而且一根筋,该撒泼就撒泼,该耍赖就耍赖,这样的人,在那个改革开放的年代,能混不开?很多人不理解这样的无私,连她妈都那么自私呢,有那么傻的人?还真有.那个年代,都是老大带老幺,自己心心疼疼出来的,甚至比自己老妈还疼孩子,都是很正常的.唯一的弟弟,那个重男轻女是必须的.所以就无限量的容忍了.之前一直还是不怎么理解这个"受虐"的想法的,直到看到素眠和刘茜都怀孕的这节,才理解了傻春的想法.真的都无所谓,只要人在,只要那份感情在,一切都有的,吃点亏算什么,又累不死.看着老二,老三,那么自私,那么冷漠的人,一点一点的被傻春感动,融化,带动,真的看出了欣慰.大陆这类的家庭片都是这么的,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平平淡淡鸡毛蒜皮里,看到些让自己感动的苦尽甘来.这个片子的编剧,导演,一点也不残,我相信,那个年代的好多大姐,都是这样的无私,最多就是这个大姐,太无私了.其实自己想想,自己爸爸妈妈有和自己孩子那么计较的么?没有的,大姐就好像妈妈一样,甚至更甚.也许我们为傻春打抱不平,可是,她说了,只要自己一大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
这种剧为什么还能存在……
典型的大陆剧,宣扬的是正统思想,以时代为背景,一家子经历起伏变迁的故事。总之,一家人没几个省心,各种挖坑埋雷,女主是圣母中的圣母,不计前嫌,既往不咎,结局依然大团圆。
小时候看的!针不戳
傻大姐看的人心疼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家庭就开启了你是老大所以要承担一切的这个固有模式 所以才有了长兄如父 无兄便是长姐如母 只是这种家庭下来总归是有残缺 付出最多的人往往收到的伤害也越多 大家习惯了在自己弱势时被照顾 在自己羽翼丰满时逃离 可能过于的悲观 却也无可奈何
傻春不傻
小时候真的特别特别特别讨厌二姐
并不喜欢傻春这样的设定,太伟大,反而假
这家人怎么活到这么大的?除了傻春还有个别几个,其他人收拾收拾去世不好么?
我妹妹们那时说我是傻春,气死
家里人在追,比较写实的年代剧我一直在想,他们家再生几个孩子,是不是就该叫素鸟了。。。😂😂吕丽萍老师真的厉害,每天我都想跳进去打许敏容这个"妈决定的事情谁都改变不了"与隔壁"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生儿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星滚粗
剧情狗血~但看着真带劲~亲情效应~~~
母亲太偏心…
跟爸妈看的,记得差点被女主的大度气死
把一个女人吃干抹净,再厚颜无耻地唱一首十分蹩脚的赞歌,歌颂她被吃掉的骨与血。傻春不傻吗?傻透了。更傻的是相信这一套无耻至极的东西的“伟大女人”们,好像有了这样的蹩脚赞歌,自己被吃掉的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补偿。一座座烈女牌坊好像成了吃人的正当借口,只是那牌坊是她的骨头搭成,用她的血染得鲜红。
全心全意地为家里付出,还被叫做傻春,啧啧啧..
看不懂编剧脑子怎么想的
每年过年我妈总能找到这种剧……
贼好看呢!!
陶红演得很好。
这个大姐实在太好了!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