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时

127 Hours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丽兹·卡潘,凯特·玛拉,爱波·塔布琳,克蕾曼丝·波西,特里特·威廉斯,凯特·伯顿,达林·绍瑟姆,彼得·约书亚·赫尔,肖恩·博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127小时》剧照

127小时 剧照 NO.1127小时 剧照 NO.2127小时 剧照 NO.3127小时 剧照 NO.4127小时 剧照 NO.5127小时 剧照 NO.6127小时 剧照 NO.13127小时 剧照 NO.14127小时 剧照 NO.15127小时 剧照 NO.16127小时 剧照 NO.17127小时 剧照 NO.18127小时 剧照 NO.19127小时 剧照 NO.20

《127小时》剧情介绍

127小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 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AYAKA‐绫岛奇谭‐身份危机7把枪蔑视:残酷不伦史吸血鬼生活第一季风满楼Goodbye以谎言开端的人生喜剧合约情人下一页,爱镖行天下之走单骑猎人游戏森林人激情泰迪熊2维京传奇第三季我家有喜恰逢那年花开乌龙英雄遗愿清单我的可爱对黑岩目高不管用格格要出嫁不眠第一季深海蛇难刑警之海外行动过细薪火相传律师Sodom梦醒之前秀才爱上兵海兽猎人

《127小时》长篇影评

 1 ) 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摘自艾伦•拉尔斯顿的个人网站艾伦•拉尔斯顿(Aron Ralston),一位登山冒险运动家,一个热血沸腾的小青年儿!

2003年4月25日,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犹他州的蓝约翰峡谷,蓝约翰峡谷位于犹他州的东部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

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他永生难忘的旅行……在一个叫阿斯本的小镇上,他开始了冒险,这个小镇人口不过几千,因滑雪和避暑闻名。

艾伦首先攀登了阿斯本镇附近的索佩斯峰,然后他离开了仍在飘雪的阿斯本,向西行驶数小时,出科罗拉多,进入犹他沙漠。

4月25日来到了犹他州莫埃伯附近,在山谷中骑车前进大半天,然后驱车向莫埃伯西面的马蹄峽谷进发。

在那里,艾伦准备开始为期一天的峡谷之行,因为预计行期短暂,出发时他只带了一辆轿车,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个急救包,一根登山索,一把8厘米长的袖珍小折刀和一天的口粮,但是!

他没有带手机!!!!!!

【27岁的艾伦身高6英尺2英寸,体重165磅,他体力极棒,可负重70公斤,攀登1200英尺的高峰。

1987年他自俄亥俄州迁居科罗拉多。

如今,他已征服了该州54座超过4300米的山峰之中的49座。

两个月前,他和同伴一起攀登Snowmass附近的主峰,而那次攀登险些使他丧命于雪崩。

为了攀登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峰,1997年艾伦辞去了英特尔的工作,来到阿斯本,在一家户外运动器材店当了一名店员。

这次西行也是为攀登麦金利峰做的热身活动。

】艾伦将车子停在马蹄峡谷,此地距公路大约70公里,当夜他就地露营。

次日清晨,他骑上山地车,顶风南行了2个半小时,到达蓝约翰峡谷(这条峡谷位于峡谷地国家公园之西,马蹄峡谷之东)。

这里地域辽阔,气象万千,公园里有很多地方非常偏僻,至今无人涉足,而艾伦此次前往的正是公园西部的边缘地带。

这一代沙地松散,行路艰难,峡谷既深又窄,砂岩随时都可能滑落或移动,即使夏天,昼夜温差也可达到20多℃。

到达了目的地后,艾伦开始了他24公里的健行,在蓝约翰峡谷行进了将近3小时后,这小子还不老实,他来到一条大约1米宽的峡谷,火红的砂岩凹凸有致,他顺岩上攀。

起初的一切都很顺利,在20米的高处,他成功的登上了一一块看似十分坚固的巨石,然而,当他在攀越一道3英尺的岩缝时,不幸发生了…… 艾伦推着一块挡住他去路的巨石,准备攀越时,巨石摇晃了一下,艾伦脚下一滑,猛然向下,整个右手和前臂被狠狠地挤在了巨石和岩壁之间!

被压住的右臂正是之前在雪崩中被冻坏的手臂,巨石将他牢牢的钉在了半空中,此时是4月26日下午2时45分,星期六。

事发太突然,待艾伦从整个事情中清醒过来后,伴着剧痛,无论他怎样的推、挤、拉、拽都是徒劳,艾伦在大学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智力和体力,但毕竟那是一块350公斤重的巨石!

因为红砂岩相对较软,他起初试图将石头凿碎,可是他只带了一把袖珍小折刀,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耗费体力无疑是极其不明智的,艾伦所能做的惟有保持清醒,节省体力,等待极其渺茫的救援。

【关于小刀的问题】“中国制造的廉价小刀”绝对是编剧为制造笑料缓和气氛而无中生有杜撰出来的!

那把刀不过是艾伦之前某次买了把15刀的手电筒随之附赠的赠品。

艾伦开始了他绝望的等待,他将抓钩插进一条岩缝,固定住,再将身上的攀岩马甲扣紧,这样它可以悬坐在半空中,解放出双脚。

他背包里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片中JF晚餐吃的那个),几块口香糖,和3公升水,这是他仅有的口粮,他尽量节省,希望撑的久一点。

(片中出现过蚂蚁在艾伦脸上爬得镜头,我不知道真实性如何,不过我一直在想,艾伦为什么不吃了它,要知道蚂蚁在必要时刻是可以拿来充饥的啊!

)夜晚,虽然邻近5月,但沙漠的气温仍会降至零下,仅着短裤、T恤的艾伦只能靠自己的强壮的体魄抵御严寒。

在寒风呼啸中,恐惧、沮丧、懊悔、愤怒和黑暗一起向他袭来。

他感到自己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们,懊悔自己违反了攀岩的安全规则。

他把名字刻在了岩壁上,希望有朝一日那些爱他的人能读到自己的遭遇。

在被困的第3天,艾伦喝尽了最后一滴水,片中倾盆的大雨是艾伦在极度脱水情况下自己臆想出来的!

那片沙漠说不定已经连续好久都没下过雨了。

在被困的第5天,艾伦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

他从登山包里拿出了那柄8厘米长的折叠小刀和急救包,将它们放在自己面前的岩石上,再用一条绷带勒紧右上臂,沿着右肘关节,切了下去。

因为刀子非常钝,艾伦连续切割了一个小时,终于将右臂的肌肉软组织切下。

然后他先折断了前臂靠近手腕处的桡骨,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移动位置,以扭矩原理,借助岩石折断了尺骨。

大量的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压住他右臂的巨石,并流淌到地面。

由于大量失血,艾伦差点晕厥,然而他克服剧痛迅速从急救包里取出杀菌软膏、绷带等,给自己的右臂紧急止血处理。

艾伦被困之处是一个陡峭的岩壁,距峡谷底部有25米的距离,在简易的止血后,他用登山锚将一根绳子固定在岩壁上,用一只手臂借助绳索下降20多米,向生的希望走去。

沙漠峡谷中越宽阔的地方,沙子就越松软,越易下陷,对于普的人来说在这上面行走也是很艰苦费力的,而艾伦不仅要和失血昏迷脱水等抢时间,并且要徒步行走至少7英里才能看到一丝生的希望。

好在他的运气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在他跌跌撞撞地接近马蹄谷地时,迎面走来两位荷兰健行者!

两人赶紧把食物和水给了艾伦,接着为了赶时间,三人继续前进。

他们走过“大画廊”地区,就在距离艾伦的汽车差不多1公里处,一架直升机来了。

(艾伦5天没有上班,他的同事报了警,警方派出直升机寻找,在马蹄峡谷找到了艾伦的汽车,正打算着陆检查时,看见了他们3个!

)直升机降落后警察惊呆了,警察发现除了两位荷兰旅行者外还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浑身都是红的,从头到脚,到处都是结痂的干血和正在流出的鲜血,断臂淌出的血已经把他的右腿染得和红砂岩一个颜色了!

在飞机上,警官们不断和艾伦说话,以免他昏睡过去,警官们看到他空荡荡的右衣袖管,虽然心里大体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都不敢去想,也不便去询问。

反倒是正在靠着机舱饮水的艾伦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们:他为了生存,只得自断手臂。

12分钟后,飞机抵达圣玛丽医院。

整个事件最匪夷所思,让所有人都目定口呆的事发生了,艾伦居然不用任何人帮助,自己走进了急诊室!!!!!!!!!

他简直不是一个人一样的存在!!!

事后,警方曾去蓝约翰峡谷寻艾伦的右臂,攀岩锁任然悬在那里,从此可以看出艾伦曾以绳索和铁钩组成简单的滑轮,试图移动那块巨石。

那块石头足有差不多400公斤,体积足以装满一整个卡车车厢。

艾伦的断臂还在那里,周围血迹斑斑。

医生说,就算当时断臂和艾伦一起被送回医院,也已经没有办法再移植了。

再退一步,就算在艾伦遇险的第一天就被他人所救,艾伦依然需要截肢。

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艾伦说,在那5天里他一直在想如何脱困,他的情绪经过了很多次转变,但他知道他必须保持冷静,在岩壁上时,他经常幻想自己在喝酒。

表述过程中,艾伦更多的提及精神作用和朋友的力量,“在峡谷里,我感觉有人和我在一起,我感到亲人和朋友和我在一起。

”艾伦•拉尔斯顿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伦大学,曾在英特尔公司上班,然而由于英特尔拒绝给他3周的假期让他去攀登美国的德纳里峰,艾伦一怒之下把英特尔给炒了,之后他便来到阿斯本,在一家运动器材店找了份工作,这才有了更多登山和探险的机会。

在他看来,登山、冒险是生命的全部。

他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道“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127小时》之前曾看到过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说丹尼鲍儿这部片子是炒《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冷饭,无论是情节配乐,叙述故事的方式都有炒冷饭嫌疑。

个人觉得,《百万富翁》有什么可炒的?!

整个一不伦不类的东西,不知道好莱坞的那帮怎么就那么喜欢!

是的,可能我很庸俗,不过我真的很是没看出《贫民富翁》好在哪里?

而这部片子,我实在无法保留我的溢美之词!

画面,色彩,配乐都正中我的下怀!

詹姆斯的表演更是可圈可点。

作为一部真实改编的人物传记片,127小时有它不可避免的弱点,情节冲突不够,故事主线过于单一。

导演在叙事上只选择了艾伦一条线索,全片80%的镜头都是他的画面、他的视角,不过导演想要突出的恰恰也是这点。

当你被困时你根本不可能知道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情!

“家人知道我失踪了吗?

”“他们有在找我么?

”“我的朋友有没有报警?

”这些都一无所知!

未知,茫然,恐惧,焦躁,忧虑。

只有用这种手法才能更好的展现这些情感,我们才更容易体会主角此刻的心理。

导演虽舍弃了剧情冲突的效果,不过在情感的呈现上达到了高度的还原。

配乐方面,不得不说受《百万富翁》的影响非常大,导演在音乐的选择上处处留着前作的影子,不过同种类型的配乐,这部片子用起来感觉比前作和谐很多!

几首OST都恰到好处,配合情节天衣无缝,很喜欢OP、ED两首歌曲,开头那曲《Never Hear surf Music again》一出来就把我勾住了;BGM方面,金属音乐完美诠释出主角的性格,情感,心理活动,在情节的烘托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艾伦在被巨石挤住之后,长时间的寂静,接着,吉他毫无章法的撩拨,由慢变快,混乱、焦躁、无奈完美的展现出来,虽然与我之前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但出来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自行断臂那处的音乐处理,起初还是吉他,但这次不单单只是吉他,金属音乐在背后把持着旋律,在艾伦挑断神经时那跳出来的破音,听得我浑身乱颤,感觉就像我在挑手筋一样!

之后节奏加快,旋律愈加混乱,感觉即将达到极点,完全失控时,一切戛然而至,终于完成了,一切都结束了……影片在呈现这段时,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手法,刻意模糊了手术的场面与血腥的程度,尽量使观众感觉不到不适。

根据我之前的叙述,现实情况比片中展现的要残忍、血腥的多得多,即便如此观看本片时依旧感觉很痛苦!

从片头痛到片尾,感觉艾伦每刀都像割在自己身上一样,片头右手被挤,看见岩壁上擦出的那道长长的血痕,突然联想到小的时候摔倒磕破膝盖的情形,顿时浑身一阵乱颤,感觉过电一样,那种肉体上的疼痛闪过心扉,之后的自断手臂就更别提了,真是不敢想象艾伦是怎么挨过来的……在情感叙述方面,导演依旧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态度,没有胡乱煽情,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这点难能可贵画面方面,在艾伦被困前,镜头多移动和全景,内心无比愉悦激动,很敞亮,并且展现了科罗拉多壮阔绚丽的美景,当艾伦被困后,镜头也随之转为固定,近镜头的使用展现出那种闭塞高压;本片的色调真是太漂亮了,前半部分大片大片深红橙黄的山峰岩石和结尾脱困后倾斜而下的日光及闪烁着粼粼波光的游泳池都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而被困时多为阴森冷暗,即便有光也是一闪而过,时间非常短暂,烘托出那种阴暗压抑的感觉。

不得不说那里真是太美了,怪不得那么多人去那边探险!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传记片,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节奏的把握,及主角内心的挣扎(艾伦曾想到过自杀……)应着以更多笔墨,不过这都不重要,这片子传达给我们一个更有意义的东西,珍爱生命!

一条胳膊&一条命,孰轻孰重!

这道算数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可是上升到实践的层面相信没几个人下的去手,只因如此,这个故事才这么让人震撼!

呈现在画面上才这么发人深省!

生命是一条河流,它只是一味向前奔腾,永不回头,直至流入大海,大海在汹涌,在几千年几万年地不息地汹涌,在那蔚蓝色的深处,是生命不死的灵魂在呼啸;无论怎样的苦难,生命是不屈的,它将顽强的生存和繁衍,不息地追求着光明和幸福!

就生命本身而言,脆弱的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主宰生命的意志。

 2 ) 生存的份量

P.S.强烈建议各户外用品厂家在刀具广告中加上类似“削骨如泥,断肢必备”的语句,呵呵,开玩笑啦。。。

生命到底有多重?

如果天平的两端一头是你的生命,另一头是10万块钱,你会怎样选择?

如果是100万呢?

恩,你说你穷,没有那么多钱。

好吧,我们换个选项,这回你肯定有,一条胳膊怎样?

等等,光一条胳膊还不够,你必须得自己把它割下来,这交易成不?

喜欢户外运动的我对这部片子早有期待。

看片之前,我便只有这样一个疑问:需要怎样的生存意志才能让人愿意付出自己断骨截肢的代价?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几分钟给出了答案:为了活着。

遭受巨大的痛苦,Aaron并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仅仅是继续活着。

他也确实实现了愿望,经过127小时的挣扎,重获新生的独臂Aaron和家人团聚,娶妻生子,继续他的户外运动生涯--恩,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我很怀疑自己在同样的处境下是否有勇气折断自己的手臂,直到现在那两下嘎嘣脆的骨头碎裂声依旧清晰的回绕在我耳边。。。

)电影里,生存的份量在三段内容中爆发:第一段,蓝色的天和橙红色的大峡谷--标准的明信片式风景,这段主要表现Aaron和大自然的融洽相处,此时的他生龙活虎,又骑又蹦还顺带和姑娘们跳个水啥的,影片的节奏也相当欢快;第二段(是127小时的主体),冷峻的石头和陷入困境的Aaron,这里大自然被放在了对立面上,蓝天成为自由的符号。

镜头在Aaron无法动弹的现状与自由疯狂的过去之间不断切换,通过对比表现出平凡生活确有可爱之处,这里,随着时间流逝,生存的份量在加重;第三段很短,就是介绍了原型Aaron逃生后的生活,放一串照片而已,其实我觉得这里的“简短”处理恰到好处,因为一个人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的普通寻常,这时生存的份量又静悄悄消失在幕后,还反衬出第二段中为求生存而激发出来的超人意志。

剧中有一句台词:“Maybe this stone has been waiting for me through all the life.”大概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块石头,它将你热爱的事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择。

其实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气一样,常见到你根本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让你窒息那么一下,空气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显出来。

顺便说一句,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觉得配景音乐很棒,回来上网一查才知道音乐制作是一个叫Rahman的印度人,DB上一部劲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音乐也是他做的。

个人觉得如果少了Rahman的音乐,《127小时》这部电影会失色很多。

恩,物色幕后人选是也导演的必备能力。

 3 ) 你永遠不會獨行

You’ll never walk alone (你永遠不會獨行, 引用英格蘭超級聯賽老牌球會利物浦會歌。

)人類是群體生物, 喜歡聚在一起參與鬥牛、多項鐵人賽、集會等活動, 偏偏攀山高手Aron Ralston在電影開首進駐屏幕中間位置, 他執拾登山用具, 不回覆母親電話留言, 黑夜駕著攀山車在前往Blue Canyon(藍峽谷, 位於美國加利福利亞州)途中與一群越野單車手的一位健兒打個照面, 孤身與大自然看齊, 擠破了左右兩行紀錄片段萬眾歡呼沸騰的盛事, 昭示了冷眼看他人, 獨自挑戰險象環生自然環境的高傲。

Aron 想打破騎腳踏車穿越山谷的記錄, 可是沙石拉跌了攀山者, 山峰不好欺, 自以為是的多次征服降低了警惕, 先是遭不起眼的沙石絆倒, Aron 一笑罷了。

他結識迷路的Kristi 及Megan, 他做導遊, 帶領兩女抄小路, 他突然做了滑手垂直墮下的動作, 出其不意的驚心動魄嚇怕了緊抓石塊邊緣的女士, 來自洞底的呼叫要她們放軟手腳, 任由身體滑行, 她們跌進深層水底, Aron用攝影機拍攝她們攀回原地的多次跳水錄像, 導遊那熟悉環境的傲然是輕視潛伏危機的先兆, 有美同行以及信任依賴更加強了他以為可以主宰山谷的放任態度。

然而, 他的鬆懈及輕狂令自然界看不過眼, 要給來者教訓 ― 一塊石頭壓住了他的右臂, Aron用盡了氣力, 說粗話大罵那塊礙事死物, 局面依舊不變, 他用不是原本要的, 卻是胡亂抓到的刀狠狠的穿鑿石塊, 他發覺效果輕微後索性用攝影機自拍, 他揶揄叫觀眾不要買[中國製造]的廉價工具刀, 優先場觀眾發出笑聲, 笑聲背後透出我的絲絲不快, 現時有什麼中低檔產品不是中國製造? 我看慣了[Made in China]印在商品底部的生產來源地字樣, 不認為是一回事, 這不是產地是不是高檔或低檔的優劣問題, 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問題, 管他是什麼國家, 只要品質控制(Quality Control)做得好就行, 石塊經千年風化不朽, 就算是以價格較高的刀穿鑿, 邊緣最多是磨薄多幾分, 不能脫險。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近日訪美, 他表示購買二百架波音客機, 為美國帶來巨額進帳, 相信部分配件都是中國製造, 那麼製成品是廉價貨嗎? 看來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擺多一道以中國菜為主題的國宴安撫工廠員工。

被困者大聲求救, 聲音回盪山谷, Kristi與Megan早已離去準備參與派對, 他身同感受他人陪伴的重要, 不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態瞥見單車手、不回覆母親留言, 以及留下字條獨自登山, 留下無奈苦笑同事的孤高。

山洞入夜與日間溫度落差頗大, 不畏天不畏地的Aron經歷多小時的困局身心飽受摧殘, 陽光離開了地平線, 胡楂子茁壯生長, 螞蟻肆意爬上Aron的臉, 宣示人類龍游淺水遭蝦欺的落魄,。

他每天有十五分鐘享受日光浴, 他利用陽光透進陰暗石縫的瞬間, 身子前傾, 用腳尖接觸他以往認為是理所當然, 與呼吸是與生俱來, 不需珍惜的溫暖光線; 父親抱起車廂裡熟睡的小兒子坐在一起感受打在父子臉頰的晨光, 父親的愛好像光線暖窩心, 兒子一聲對短暫陽光的感恩, 是自身對家庭的忽視反思。

舊女朋友在風雪吹襲的汽車內回首嫣然一笑說的[I Love you.]加劇了Aron的求生意欲, 他想在臨終前看在山洞深處拍下被水分充盈Kristi的性感內衣自慰, 是為英年早逝的最後一幕解放, 他克制, 因為他不再自以為是, 他觀察早上八時二十分飛翔的烏鴉、感謝撫慰了足踝的十五分鐘陽光, 世界不是他一個人獨善其身, 鳥是他自身要不受束縛的反映; 光線的關顧是重拾久遺了的父愛; 自拍的自嘲片段是內心恐懼死亡的深層懺悔。

Aron在片末的屏幕中央單身上陣游泳及征服雪山, 旁邊的群體活動依舊不能打動堅持的單身冒險, 池邊回氣Aron看見的, 是太陽包圍聚首一堂的愛。

Patrick Chan寫於2011年1月25日

 4 ) 不怀疑、不害怕、不放弃,以及不难看

一个青年登山家独自在峡谷中展开攀爬之旅,却不幸失足掉落峡谷的狭缝里,连同掉落的是一颗重达三百多公斤的石块,这颗石块紧紧地将登山家的右臂给夹在山壁旁,使其无法脱身。

登山家身上只穿着短裤和T恤,背包中只有一把万能小刀、一个装着六百五十毫升水的水壶、一个吃剩的墨西哥卷、以及一大捆的登山绳。

在无人救援、逃生无望的情况下,登山家被困了五天五夜,为了抵挡死神带来的饥寒交迫,他喝自己的尿、自己的血,并在最后鼓起莫大的勇气,用驽钝的小刀砍断了自己的右臂。

之后,登山家顶住脱水与失血的致命追赶,徒步行走、攀爬遥远的距离,才终于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命。

这就是根据真人实事改编的美国电影《127小时》的剧情,非常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内容。

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几样道具、以及一个毫无悬念的故事,整部电影留给观众的问题只有一个:导演要取什么视角、用什么手法来拍摄这么一部内容简单、缺乏想象空间的作品。

制片方找来《贫穷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鲍伊来负责这部影片,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丹尼-鲍伊确实也大量运用他在《贫穷百万富翁》中的元素盘活了《127小时》这部“闷”片。

■动、快、艳从原著小说来看,《127小时》与《贫穷百万富翁》站在了两个极端。

《127小时》的故事和时间跨度都很简短,关注的重点也只集中在单一个人的磨难与勇气;《贫穷百万富翁》却是极其繁复,时间上连贯了主角童年到成年的十数年,而意涵则反映了印度广大百姓所承受的贫穷与压迫。

然而导演却以相似的手法来处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到达类似的商业效果。

将《127小时》这个故事搬上电影的难度在于场景、人物、事件都非常局限,一个青年登山家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山缝之中,无法走动、无人说话,四周的有限空间中尽是褐色的岩壁。

相比起来,汤姆-汉克斯于2000年所主演的《荒岛余生》,内在条件还要好上一大截,有一个小岛可以探险、以及无数个联邦快递邮包可以运用。

为了平衡故事的静、慢、单色本质,导演丹尼-鲍伊反其道而行,用动、快、艳的手法来活泼整体氛围。

动 vs 静影片首先要克服的问题是“静”,一部没有人说话的电影绝对是闷到爆。

还记得《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在岛上的好朋友威尔森先生吗?

那颗威尔森牌的排球?

汤姆-汉克斯假装这颗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它说话,以此为影片增加对白部分。

在《127小时》中,影片的设计是让主角携带了一部随身摄像机,于是主角便能在为自己摄像时不断地开口说话,活分整部影片。

光是主角自言自语和设法自救当然不足以填补故事的所有空白,其他部分就必须依靠“回忆”、“幻想”、“幻觉”来制造剧情。

回忆过往与爱人在一起的温暖、幻想食物和饮料入口的美好、幻觉死去亲友围绕身边的惊惧,这些桥段不仅为影片带入其他人物,丰富影片的内容和情感氛围,而且透过在现实不变的困境与环境中交叉植入幻想片段,影片的调性便有了起伏变化。

快 vs 慢影片中的主角被困五天五夜动弹不得,因此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如果导演此刻再缓慢地推拉和切换镜头,则片子会给人很沉重的感受,于是导演选择用非常快的速度来调度镜头。

当镜头从现实切换到幻想和回忆时,丹尼-鲍伊将焦距从主角身上快速地拖出狭缝,并一路拉到远方的想象场景中,这样的手法不仅为影片注入了“快”的感受,还强力地为观众注入“逃出狭缝、获得自由”的错觉,非常好地平衡了“慢”和“局限”的不适感。

艳 vs 单色由于背景环境的局限性,大量的近镜头在所难免。

相比于多数导演会选用的长景深、高聚焦手法,丹尼-鲍伊则选择使用许多的特写镜头,将物体的局部放大到充满整个画面。

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将单一褐色的岩壁排除在外,让物体本身的色彩丰满观众的视觉感受。

例如电影中从蓝色透明水壶的底部向上拍摄饮用水的变化情况,先是透明的水快速减少,然后是黄色的尿突然增多,这样的手法不仅说明了主角从喝水到喝尿的困境,也因为特写的关系,放大了蓝色的比重、加快了水量变化的速度。

导演还着重拍摄每日阳光的变化。

在一天当中,主角所在的位置能照到十多分钟的阳光,这道阳光不仅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也为狭缝带来明亮的色调。

除此之外,影片还采用了分割画面的手法,同时将三个画面并列在荧幕当中,一方面自然是强调主角情绪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以此增加画面的色彩感与变化性。

■商业性的视角高度在拍摄《127小时》这部影片的视角选取上,一般而言有几个选择: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脆弱、人在生死之际的内心挣扎、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孤独、或是为了活下去所展现的坚强与勇敢。

从导演丹尼-鲍伊所运用的拍摄手法和氛围营造看来,他选择的视角是“好看不无聊”。

《127小时》的整体调性是阳光乐观的,导演用影片开头的十多分钟交代了主角的性格特征,一个长相英俊、性格乐观、活泼外向、不怕挫折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之后的八十分钟也延续这样的调性,尽管也曾产生亡者的幻觉,但主角始终不曾怀疑能否活下去,也不曾有过绝望的念头。

影片中大量的拍摄手法都在营造一种不沉闷、不局限、不孤单、不无聊的气氛,即使在特写主角断臂的画面时,呈现出来的也不是恐惧和剧痛的感受,甚至连勇敢与决心的感受都不是,而是一种不害怕、不怀疑、不放弃的单纯坚强。

总的说,能将《127小时》这样的故事拍的不沉闷、不狗血,导演丹尼-鲍伊的功力还是出色的。

但就像《贫民百万富翁》一样,《127小时》不是一部深沉的作品,商业色彩还是比较浓厚的,走的是比较讨好大众的路线。

尽管《贫民百万富翁》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但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算高。

在原著当中,主角回答对的每一道题背后都是印度百姓无以言喻的悲哀与痛苦,主角最终的胜利是带着血和泪,但到了影片当中,俏皮欢快的气氛背后,观众看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小情侣战胜了考验、扳倒邪恶组织……无论如何,就美国电影业近年的水平来说,《贫民百万富翁》已经是够出色了,至于《127小时》,不难看就是了。

 5 ) 当心那颗一生都在等待你的石头

127 hours,浓缩在1个半小时里,我的心情跟着Arron起伏,建议喜欢户外的朋友,特别自己觉得有经验而且不可控制的有些走火入魔的那群更应该看看。

我从去年开始慢慢开始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非常不专业的户外菜鸟,虽然一直在装备上追求专业,因为我知道这是短期内唯一可以追求到的所谓专业。

不多的户外经历却给我几次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年独立日跟着大牛们去san Gorgonio packing, 晚上睡帐篷的时候老觉得外面有动物在走来走去,事后想想其实是山里的风,但是回到城市后听到的第一个新闻就是某个camping ground里有人被熊袭击的事情,心里冷飕飕的,只是庆幸到,那个人不是我和我的同伴。

还有一次出门爬山经历,因为经验主义的关系,觉得那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对时间也有所掌控,最终造成了没戴头灯摸黑下山的结果。

更可笑的是,出门前都没看天气就穿了平时的棉外套,到了山腰发现头上乌云密布,却还是决定冲顶,现在想来这些都是多么愚蠢的举动。

不过我是幸运的,我既没有遇到熊,也没有被雨淋成落汤鸡从而因为全棉的衣服把自己捂出肺炎,更没有在摸黑下山的路上脚上拌蒜掉入万丈深渊,就更别提需要砍断自己的手和脚了,不过下一次谁知道?

总是会有下一次,只要还有下一次,只要自己不改掉这些臭毛病,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这个127hours。

就如Arron所说的,那块石头等了他一生,他也用一生在等待这个时刻,性格决定命运,更何况你选择了户外。

因为很多同学还没看过此片就不剧透了,也没什么好透的,晕血的同学就不要去看了,至少坐我边上的老太太在关键时候闭上了双眼,我也送了口气,之前我是随时准备有可能需要送她去医院的。。。。

最后罗嗦几句:1. 一个人出行没什么,但是永远要告诉别人你去了哪里,合理的归来的时间,有效的联系方式等。

2. 不要因为自己的爱好而疏忽了身边的人,所以爱你的和爱你的人,因为山永远在那里,但是爱你的人不会等你一辈子。

 6 ) 剧透了

最喜欢这种遇险片,好像荒岛余生,冰峰168小时什么的.这片就好象做梦,不光被卡在山里的时候不停的发幻觉梦, 其之后之前的人生也象一个个的梦...

 7 ) 127小时——选择

我想过太多副标题。

电影又涉及太多内容了。

我承认就算是现在我也是在“真露”下晕晕乎乎,看电影的时候也是这种状态。

但我看的很明白,甚至更清楚了。

亲情,友情,爱情,选择,角色,命运,孤独,这些都有体现,而角色着重表现的是对父母的爱,但我更想说的是向自由的选择——无论是作为工程师却在周五晚上出发去爬山、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是最后断臂求生——都是选择,也,都是为了更有意义的生存。

说实话,最初我以为这会是另一部《荒野生存》,慢慢我知道我错了,这更加极限,更加真实,却失去了《荒野生存》的美——我并不是说它不好。

有时候我有错觉,以为主角一直是在享受着,但人性告诉我这不可能,他会绝望,只是在很多时候比正常人还要乐观。

我想问,最后的最后,你回想起谁?

 8 )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

经历死亡的考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人可以乐观,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是,这种坚持可以持续多久?

乐观需要你采取行动,需要耗费能量而绝望却又是如此毫不费力,诱惑着你放弃一切行动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但是,这个“轻易”的底线是在哪里?

如果死亡是种解脱,放弃是种安慰那么,无助的我们该怎么做?

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别人在看,在鼓励?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

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人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

在见识到各种人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人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

《127小时》是一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小中见大。

短短5天零7小时里完成了对人生的体验。

时间在这里已经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流动速度来思考,在那段人生历程中,以小时、分钟、秒计算的时间是一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价值观为主角的舞台剧。

127小时足矣完成一次心灵的轮回。

影片中的峡谷与巨石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么死在这条坎上,要么踩着这条坎到达更高处。

只有强烈的生存意念、对生命强烈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社会的强烈依恋才能够真正适应、征服我们生活的世界。

浓缩就是精华,生命的本质就是在这127小时中体现,在这只有127小时的生命体验中,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导演在影片中也凸显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强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体痛感,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想象清醒状态下将自己的前臂割断,因为正常社会有很多东西掩盖住我们接触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将人放置在一个狂野无情的荒野中才能够清澈见底,只有将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环境中人才能够稍微真实一些,因为刨去了群体社会中外在干扰的浮华与匆忙。

在这部影片中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呢?

不是生存的技术,而是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

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得以在恶劣孤单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

不管用尽各种救生工具,想尽各种办法都摆脱不了那块压在人类身上的巨石,反而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割断手臂)也被现代社会称为最愚蠢、最无效的办法保住性命。

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文艺复兴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作为一个观看者的角度看待同类生命此种场景下的表现,我们自己也不禁为之震撼。

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作为人的那种精神、情感力量失望。

因为我们是人。

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续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

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

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

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

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

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足以。

有人说: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说是马没有骆驼走的远。

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却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人就是那个跑的慢的人。

所以,没有必须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个成功者。

 9 ) 固执地活着,生命只是如此

我似乎总是很容易被打动。

可是在生命面前谁又能够抗拒呢?

不知道印度院线为什么这么晚才上,BOYLE在拍过百万富翁后印度人对于他已经没有好感了吗?可即使这样,电影院里面哭成一片却是很久没有看过的场景,而且是在印度。

要知道,往常的电影上映的时候,印度人一定是欢快的载歌载舞。

临时决定去看电影的,晚上巧恰和朋友聊到德里的人力三轮车夫。

总是愿意多给他们一些钱,因为这些无家可归,晚上只能抱着自己的三轮车睡的人,每一天都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

而且是只靠自己而活着,这已经强过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不是吗?

固执地活着,生命只是如此,那么请不要凌驾这份尊严。

说回正题。

刚刚回家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youtube上的纪录片原版,其实没忍心看下去。

我觉得心跳也在憋着加速,三倍于往常。

仿佛刚刚还听见,I CAN DO EVERYTING ON MY OWN.那个蹦跳而过的背影,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现实。

看完电影,回荡在我脑海里的镜头并不多,这是其中之一。

节奏很紧,其实刚看纪录片觉得节奏更紧。

编剧做了很多改变了,让这部电影能够商业起来。

穿越BLUE JOHN CANYON的深处,镜头拉出全景的时候,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我感受到了。

仿佛身临其境。

在拉贾斯坦沙漠的深处,骑行着骆驼,然后消失在所有同伴的视野里,我会怎么办?

那瞬间我想到的就是这个。

这是巨石落下,而且如此设定好的一般,卡住了他的右手。

歇斯底里,绝望,和超越不了的无人寂静。

每个人看到这里,是不是都会心头一紧。

周围的观众,必定在某次眨眼的刹那,闪神,如果发生在我的身上,会怎么样,我能怎么样?

呼救,抓狂,绝望,冷静,分配食物和饮水,保持清醒,获取热量,喝尿,挣扎,为每一个合适的姿势而努力,意识模糊,自我激励,截肢,逃生,跑,走,跑,睁开眼睛在医院。

这样的场景我们是不是看得太多,多到在伊始之时就可以猜到结局。

可是为什么还是会被震撼呢?

记得某本变态的书上提到过,古代有种酷刑,就是让人站在一个巴掌大小的盒子里,不能倚靠,到极限。

我在看到他被困的姿势时,只反应到了两个问题:他怎么能一直站着?

他的双肩包如何取下来?

我的点抓得有点怪,前者被他解决了;后者被导演解决了。

猜得到结局,猜得到过程,可是生命还是震撼啊。

自然真的很可怕,想起从前在贵州的沼泽地里被困住,抱着那么一截小小的树枝不敢动弹。

最后被同伴找到,这样子的感受已经淡忘了,瞬间被激起来。

可是这一颗蹦跳的心脏,这呼吸,这脉搏,这存在脑海中的那些回忆,这缕阳光,这新的一天…活着,多么珍贵。

最后自己切的那段,表现力有点过了。

我听见旁边有女生直接哭到压不住声音的啜泣。

关于什么中国制造的问题,真是没有必要计较,最怕愤怒的国人。

旁边印度人听到那句话的时候,看着我无辜了笑了一眼,我也只好报之一笑。

不然呢,我非得和人家说,只有印度制造才会如此,我们不会。

好歹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看着看着突然就内疚了,恨己不惜时啊。

用最热爱的生命,去做最热爱的事情是否才是应该的呢?

无病呻吟得多了,反倒忘记了我们来到这个时间最原本的目的了。

固执地活着,生命只是如此。

深深地相信于此。

最后听到那句换尽全身力气的,somebody need help,泪腺须微反应。

我还是典型的中国人吧,一定看到圆满的结局才会感动,才会超越感动。

明天就过年了说起来,典型的中国人今天给过去一年,下个总结,这是我这年,看过最好的电影。

新年快乐。

 10 ) 梦想不会在巨石下坍塌

如果安于现状,上班下班吃饭拉屎,你永远不会遇到生命中的这块巨石所谓巨石未必是形状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压迫攀岩探险是兴趣,是爱好,是梦想,而巨石就是就是你在路途的关卡从你一出生,他就在你的人生轨迹等着你了你只有两个选择完整安详的死去或者咬紧牙关拼命一搏拼命一波也许未必能够成功脱险,但这是希望之光只有它能牵引你走向下一程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让梦想在巨石下坍塌

《127小时》短评

James Franco 大段獨角戲表現很不錯,但是Danny Boyle的摸索何時結束?到底要走向何方?

7分钟前
  • SSSSSSS
  • 较差

运镜和剪辑很棒,生命的赞歌。

8分钟前
  • 空思
  • 还行

大峰乱剧透,所以老是想快进。

13分钟前
  • hanhan
  • 还行

不应该排成一部电影

18分钟前
  • 八虫
  • 较差

重口味!玩户外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22分钟前
  • swapoer
  • 较差

是我鉴赏能力低么?实在是....

25分钟前
  • 飞的更高
  • 很差

这故事底子本来就薄,丹尼鲍尔即便加入绝境中的幻想梦境,也很难拔高。阳光,岩壁,蓝天白云,用了暖色调来写,反而少了刚烈的气息。音乐也是一样,过于轻快明媚。摄影方式虽然多样,但是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分屏也显得可有可无。

2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荒野魅惑,I服了you

28分钟前
  • Day Dream
  • 推荐

教训:不要买便宜中国山寨瑞士军刀,有大石头的地方不要太随意,死亡前的幻象很多大多数都是来自自己在乎的爱人和家庭,洗

32分钟前
  • 带头大叔
  • 力荐

很棒的励志电影,从“告诉身边人自己去了哪里”这件小事做起

37分钟前
  • vi:vvi
  • 力荐

非人毅力。割臂的时候实在无法正视,太血淋淋了。户外探险一定要带好专业用具,包括小刀。千万不能用中国制造,害死人啊。

42分钟前
  • IRA
  • 推荐

喜剧版Buried.

46分钟前
  • Teeny
  • 还行

比《荒野生存》懂事儿多了,丹尼博伊尔懂得卖乖讨巧,音乐,编剧,用的都是富翁里那一套,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追求,荒野找的是圆寂,他找的是圆场

50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如果说真实事件里面的127小时排成那一个多小时已经是最大的压缩的话,我还是觉得太长了...

55分钟前
  • Faye_Euler
  • 较差

我觉得就这种剧情的电影也拍不出比这更好的了。在沟里长时间被困时的表现手法实在是好,那些幻想,甚至可以说是渴望和臆想,和睁开眼依旧是那块石头那个沟的对比,也只有有类似经历的人才能知道这里表现得有多真实吧。从臆想有水,自己车里的水,派对上的酒水,下大雨的水。。到因为意外之雨石头浮起,自己爬了出来获救,回家。。但自己还在这,一直在这,没有雨,没有水,没有获救,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最后影片的高潮部分断手求生,急转直下的断手画面真是看得我生理性不适(无贬义),然而要准确表达用小刀一点点割断自己胳膊那种挣扎又要不那么血腥以至于引起观众不适,这已经表现得挺好了。先掰断自己的骨头,再切开皮肉,割断神经,直到整条切断,看的我忍不住抱手喊痛😂最后获救,没有多余的后续剧情,电影结束的恰到好处。我认为拍的很好!

59分钟前
  • 未检测到人脸
  • 力荐

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1小时前
  • 木彳亍
  • 较差

花了128小时才看完

1小时前
  • 伊苏林迪夜光蟲
  • 还行

有点看不下去

1小时前
  • veintiuno
  • 较差

美景啊是饕餮,为此人类愿意付出勇气智慧谋略以及更多……

1小时前
  • 沐夕
  • 还行

这个片子看后的好处就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比如丢手机,想想男猪脚断臂之殇,就完全释然了……

1小时前
  • lenle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