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的成分大于推理的成分,每个故事噱头很大,倒是很恐怖,但是方木的推理都是草草几句话就完了,王泷正的队长演的很好但是对手戏的小演员和剧本总拉他后腿…还有那个陈希什么鬼啊,莫名其妙,感觉她每句台词都是一个意思“哎呀呀,怎么办呀,方木,你要坚强!
你一定要坚强哦!
加油!
”方木那个演员演技也太表面话,吸血鬼那个案子,看的我着急的,那个小女孩儿都快死了还在那儿慢慢吞吞和刑局表决心……总之,这两分给王泷正!
真不如白夜追凶啊
除了第一集还有点依据和看点外,后面的简直是渣!
男主从剧集开始到结束一天到晚文艺装13各种忧郁就算了,里面的警察完全就是摆设,没看出有什么用处。
男主画个眼线眼圈就变黑化也是醉了,第一集后的各种案件推理侧写完全没有逻辑,如果硬要解释用男主的解释就是“直觉”……有种在看玛丽苏在自认为拯救世界的即视感以及一群人在挽救一棵即将凋零的小花← ← !
一部剧看下来像在看一部闹剧!
说实话,很失望,非常失望!
不明白为什么好评还这么高的说!
赶紧回去看法证和重案压压惊!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电视看完了,和原著对比了一下发现原著里孙普的形象貌似没有那么猥琐阴暗,也许是为了和小鲜肉木木光明纯洁的形象做出对比吧,电视里的孙老师苍老普通,颜值为负,但演员的演技真的是棒棒嗒。
和木木的年轻天才相似,孙普也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他一切的荣誉却伴随着唯一的一次失误烟消云散,曾经的英雄,因为一次判断错误便被赶下了神坛,他错了吗?
能不能再给个改过的机会?
他错了吗?
他错抓的那个人不过是下一场凶杀案的凶手。
然而没有人原谅他,他虎落平阳空有一腔才华被埋没都不过是他活该。
和木木不同的是,孙普更极端,更犀利,他的观点涉及到一个更可怕的话题,是否有的人天生就不该出生,因为他的存在,别人就没法存在。
那些带着犯罪基因出身的杀手,天生的鬼,在杀了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之后要么逍遥法外,要么判个几十年,严厉一点就算判了死刑,也抵不上他杀的人命,甚至,有的就以精神病的名义逃脱罪责了,在孙普看来,这些天生的鬼,就。
该。
死。
无论他们在没在犯案。
所以,这就是道德和法律间微妙的不同,有的人死了,他却该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那么的该死。
孙普,一个极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和疯魔。
毁了我的小说了,心理罪电视看得我心里很遭罪呀!
全程无间断吐槽,把小说改了太多了,而且改得毫无真实感了。
看小说的时候看到受害人死亡我会恐惧到抓紧脚趾头,看方木破案的时候我会激动到屏住呼吸,而电视剧本片的推理全靠瞎猜,心理画像画的完全是罪犯的犯罪动机,陈若轩主演的方木可就厉害了?
太作太作!
怎么不厉害死你?
作为一部推理题材电影,需要的是逻辑与动机,作为刑侦题材,重要的是线索和证据,可这个电视剧就这么任性,我都不需要,我就靠猜!
在毫无证据只有猜的情况下还能使用大量警力。
完全就是让反派变强来弄死自己人嘛,很多台词跟神经病一样,还有大段大段的尴尬得要死的独白,电视剧的风格也是乱七八糟,一会青春片的感觉,一会恐怖片的感觉,一会还成了动作片,悬疑剧啊!
导演!
就那么点时间你都用来拍主角的成长、恋爱、撕逼,我看个毛线啊?!
看了一下该片导演的其他作品,我好像懂了为什么能拍成这样了。
在骂声中快进完了已出的14集《心理罪》,没几幕拍对的。
居然还有自称原著粉的说好话我也很奇怪。
错漏百出的推理不是重点。
重点是,剧中胡乱改动人设和情节,破坏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矛盾和发展脉络。
比如孙梅。
原著的孙梅是什么人?
孙姨,孙更年,四十不到的年纪丧偶,平凡的幸福被击碎,一个人被留在生活的战场。
她渴望爱,需要性,有强烈的自尊又不得不时时低头。
她鄙夷那个来相亲的中学教师,因为她对于剩余的半辈子还有着超出柴米油盐以及热炕头的期待。
她对学生发火,欺负吴涵,这些攻击性表现都是压抑下的偶尔释放,是变相的自我保护。
而吴涵已经是她能触及的完美爱人。
大学生,年轻,有知识,甚至还暗示着未来。
吴涵能给她性生活,满足她的自尊,给她被爱的感受,吴涵能满足她对生活的一切幻想。
所以片子里拍出来的绝对不是孙梅。
孙梅不是一个五六十岁无欲无求的老妇人,她还会照镜子,会问自己“我老了么?
”;孙梅不是一个饱受苦难心如死灰的女人,她在失去克俭之前一度拥有幸福,才会渴望再次拥抱幸福;孙梅不能有一个十几岁的廖亚凡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而只能是一个乖巧懂事却于事无补的小女孩儿。
——想拍孙梅,结果拍成了天使堂的赵大婶。
也真是叼叼的。
最后,孙梅总还得对年轻异性多少有那么一点吸引力吧?
电视剧里面老得看起来应该都不来大姨妈了,何况旁边还放着那么水灵一个廖亚凡呢,吴涵你说你图啥。
孙梅的人设不对,两段重要的性关系情节也就无法展开(真拍就吐了)。
孙梅和吴涵这是纯粹的神交,是可歌可泣的忘年精神恋,两个人就是手拉手躺床上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纯洁的一塌糊涂。
又不会怀孕,有什么好写信呢?
有什么好杀人呢?
连吴涵最初的犯罪诱因“周军指着吴涵要小凡叫爸爸”都弄丢了,哪儿来的案子?
哪儿来方木什么事儿?
再版的《第七个读者》中唐德厚那段剧情是极其精彩的安排,很好地解释了吴涵为什么要杀孙梅;孙梅为什么烧成炭了也要阻止吴涵再杀人;更加丰富了人物性格。
结果电视剧就学会个坠楼。
孙梅和吴涵才是《第七个读者》的主线,方木反而只是被动地跟着走。
如今情节架构已经千疮百孔,剩下零零碎碎的二逼剧情不过是边角料,比如吴涵是看到尸体钟摆受的刺激(你倒是试试从楼顶上能看见啥);疯狂的一天两案三连杀(“杀人哪儿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闲着没事跑出来引火烧身误导侦查的徐展雄(编剧为了给全宇宙最屌的方大神探制造点小挫折也是尽力了);方木瞬移到舞台上推开凶手(全场观众看见神探登场立即意识到发生了凶杀案四散奔逃);最后陈希祝老四王建都没死主角大获全胜你特么创伤个屁啊?!
创伤个屁啊?!
改完孙梅和吴涵还不够,差不多所有人物都被犁了一遍。
351宿舍一群好哥们儿变成两个装逼团伙差点没动手;重要人物王建变成装逼导演(顺带把基地班的情节毁掉了);邢至森变成只会要报告的逗逼大叔;天真萌妹子陈希变成成熟贤内助(那段电话戏倒是生生给留下来了——人格分裂吗);邓大小姐变成牛排公主兼虔诚基督徒(被方木扇完左脸扇右脸);最大的改动还是在廖亚凡,从懵懵懂懂的孤儿伏笔被加戏变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积极帮助方木哥哥收集线索打小报告并且以弱小的身躯承担起主角后宫第三顺位重任的美少女战士。
《心理罪》本来就是一部很特殊的作品,前三部最精彩的部分都是人物的心理矛盾和发展脉络,而非犯罪,更非推理。
方木也本来就有神棍属性,比如《暗河》里面救裴岚后猜密码的时候。
拿这样一系列小说,往流水线推理剧的模子里面套,注定要失败,注定要拍成一部《我叫方木我最屌》的大型装逼真人秀,所有适龄女性角色请自觉倒贴,所有适龄男性配角请自觉衬托,所有大龄配角请自觉逗逼化,人物薄得跟纸一样。
有人说这是一部很有诚意的作品,很有诚意地怎么毁怎么拍是么?
连笑点泪点都对不上。
乔教授找茶叶那一出很好笑么?
陈希舞台独白很感人么?
靠批评找优越感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还是弃了吧。
看到第六集回顾之前的案情这里,实在忍不下去了,不吐不快!
这简直是一个侮辱观众智商的电视剧。
判案全靠男主信口说,无推理无分析,看两眼案件信息就可以一本正经地判断出凶手的身高,年龄,外表特征,作案手法,作案心理,连穿白色衬衣,戴眼镜都能说出来,男主老师竟然听着听着能把罪犯的样子给画出来,而且画像非常像,凭借画像还找到凶手了。
而且……男主爬上天台一看,竟然连作案地点都能指出来!
警察在男主面前简直就是一群傻子。
男主说完后,要各种调查,至少要打很多电话,去很多现场走访调查吧,结果半小时就抓住凶手了。
男主问了一句,你的手怎么样了,就说你竟然这么会关心人?
刚对一个小朋友讲,这是一个游戏,没有坏人。
转头就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讲,你立功了,要不是你坏人就得逞了,我们的努力就白费了。
和犯人面对面竟然真的把犯人的手铐打开了,而且明明知道有危险警察还不盯着,还出去接电话,差点让罪犯再次犯案。
然后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不自责一下,不反省一下吗?
马上紧接着到了一个地方,男主毫不知情,问这是要去哪儿?
结果进了一个礼堂,礼堂正上方挂着表彰大会四个大字,男主竟然问这里为什么这么多人?
结果表彰的就是男主,上台后一阵不知所云,还感谢警察支持,警察支持哪了,讲完全体起立鼓掌。。。
反正我是没听出哪里讲的好,哪里感动了。。。
还得吐槽一下邢队这个角色,不会分析案情,只会下发任务训人,这个演员的演技也是绝了,太出戏了,一点也不像警察。
还有红牛的极其刻意恶心的广告植入………要说优点就王泷正表演自然,白瞎了一个表演在线的演员
看心理罪纯属偶然,平时网剧看的不多,基本上冲演员去的。
虽然心理罪的演员跟盗墓笔记、他来了请闭眼相比,连脸熟都算不上。
但是精良的制作和精彩的原著还是让这部戏在网剧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看了盗墓电影版的选角还是想说网版的演员还算符合原著,演技也算可圈可点。
网版实际毁于胡乱改版的剧情。
而他来了网剧的制作方要讲良心的多。
虽然有当红国剧四美的联袂出演,但是拉仇恨的女主和不知所云的台词,分分钟让人弃剧。
正午阳光这次遭遇滑铁卢完全是原著不给力。
而心理罪几乎把钱都用在了制作上,第一场追逐戏就看得我热血沸腾,海陆空全用上了,虽然有耍帅拖时间的嫌疑。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去翻原著。
比起一般的主角。
方木可以说是我见过最悲催的男主。
死神附体所到之处一片哀嚎,遇到的女子非死即已失足。
邰伟在方木这个天煞孤星身边竟然能平安的活着娶妻生子,当上局长。
算是对读者最大的安慰了。
故事开始在20世纪末, 论长相方木就是普通的男生,家庭幸福,学业有成。
因天赋奇才,善于洞悉犯罪心理,于是就读于师范大学法学院,本想借此天赋好好发挥,以后在警队混个一官半职,娶到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但是一场不伦恋不仅破坏师大的宁静,也毁灭了方木光明的人生。
那一连串的凶案发生的导火索仅仅是因为一个贫困生和宿管阿姨的偷情。
出身贫困的吴涵是方木的室友,平时相处的还算融洽。
但是孙梅的出现,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长期的不公和漠视让吴涵大开杀戒。
其中有方木的初恋陈晞。
剧中在方木的幻想中两人一直在甜蜜的恋爱。
其实真正与陈晞的相处也就在发现死亡借书卡之后短短的几天光阴。
这却是方木感情生活中唯一的暖色。
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以残酷的方式结束了。
方木甚至还没有体会到死亡的深沉含义,就在那恐怖的气氛里,把陈晞牢牢的印在脑子里,陷入幻觉中。
从此那个阳光的男孩消失了,变成了一个阴郁的男子。
他孤傲,离群索居,平静的神情中总有一丝神秘的哀光。
书中邰伟第一次见方木,他一个人在安静的投篮。
其实书里的邰伟就是一个普通的刑警,但是前四部里的警察除了邰伟,有点戏份的老邢,丁树成,郑霖,肖望全军覆没。
为了方便续集拍摄,大叔才荣升为男二号。
叫叔好像叫老了,按照中戏男神谱,方木是小鲜肉,邰伟排在五分熟那里。
剧中大叔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
留着港式古惑仔的发型却流露出日韩范的颓废痞气,平时烟不离手,满口脏话,对付犯罪分子简单粗暴,一下班就喝酒撸串。
按朴法医的说法整天迷迷糊糊不记事。
剧中的第一次相遇在警局,当柯南附体的方木在黄昏残剩的阳光里华丽转身、微笑时。
邰伟有点发愣,眼前的这个男孩虽然孤傲,冷酷,但眼里折射出的光连却将阳光也消融了。
于是两人开始文武搭档,并肩作战。
在书中邰伟永远在方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不过不管在书里还是剧中,跟邰伟在一起,方木总是快乐的,骄傲的,轻松的。
方木协助警方破获的吸血鬼案,局里为表彰方木开了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
不久校园又起命案,但是这次方木的心理画像推理却丝毫不起作用。
破案过程中方木的救了邓琳玥,得到了校花的爱慕,可是邓琳玥还是因为害怕步陈晞的后尘不辞而别。
再次见面时,邓已嫁为人妻,这也算是心理罪里女生最好的结局了。
不过邓的吻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方木,虽然他们的爱情消逝的如花落一般轻易,无声无息。
剧中方木一直在幻想中恋爱,邰伟却在暧昧中装失忆。
朴法医一次次把烂醉如泥的他扛回家,直到那次两人缠绵时邰伟叫了嫂子的名字,这让高冷的法医抓狂,加上在孟凡哲的自杀现场邰伟对她大发脾气,终于法医跟他摊牌了。
可惜邰伟并没有放心上,他在纠结着方木的案子,他常常做同一个噩梦,那时的他留着短发,左耳带着耳钉,是一堆喽啰里颜值最高的小鲜肉。
梦中留声机放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
澡堂很闷热,身体里每个细胞都被周围沉重的空气压抑着,不一会儿他兄弟林昆来了,可惜老奸巨猾的毒枭早就看穿了他的卧底身份,不一会儿碧绿的池水开始泛出血色,战友一个个扑倒在血海里,暗黄的灯光下林昆的脸是悲壮的,邰伟想挽留些什么,直到林昆的最后一丝气息在指隙间悄然逝去,两人的告别很简单,一瓶老绍兴而已,可对于邰伟却是铺天盖地的哀伤。
从此他放浪形骸,对仪容仪表不屑一顾,和领导下属嬉皮笑脸,跟美女法医做了所有情侣该做的事却一直装傻。
要不是颜值加上以前惨痛的经历,邰伟就是个渣男。
孟凡哲的死把证据统统对准了方木。
抓方木那天正好是林昆生日,他又去喝酒了,边唱歌边哭诉自己的悲惨过去,(说实话邰伟的哭相真不好看)只有法医姐姐在人群中静静地守着他,看着闻讯而来的嫂子抬起又不忍打下去的手,法医原谅了他,法医对邰伟的爱真是太没有底线了。
终于凶手露出了马脚,曾经的孙普跟方木一样是个头顶光环的心理画像推理天才,却因一次失误从此沉沦,当在表彰大会上看到年轻的方木时。
他发疯的嫉妒,于是开始了这场惨绝人寰的较量。
剧中幕后黑手变成了乔教授,理由是为了把方木从陈晞的死亡阴影里解救,以毒攻毒。
最后方木清醒了,邰伟受伤生死不明。
第一季到此戛然而止。
后来的方木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文职警察,跟邰伟也不在一个单位。
邰伟也结婚了,却只在老婆面前带婚戒,看来邰伟这婚结的勉勉强强,睡觉都要手拉着手,邰夫人是多么怕邰伟逃走啊。
这到跟美女法医形象很吻合。
邰伟的重头戏也到此结束。
看书时还深怕作者一个不耐烦就把打酱油的邰伟炮灰了。
谁让剧中的大叔如此迷人呢。
其实内地从来都不缺优秀的演员和导演,缺的只是良心的制作商和优秀的剧本。
当初邰伟是力荐方木去当警察,这样的破案奇才怎么可以埋没呢,但方木泛滥的同情心让自己一次次陷入危险,而在感情上的拖泥带水更让他陷入绝望。
廖亚凡12岁就成了孤儿,在天使堂生活,方木因为孙梅的原因一直照顾着她,剧中的亚凡很乖很美,一般狗血剧中,两人将开始天若有情式的孽恋。
可是作者却用最残酷的方式让方木记住这个他不爱却又让他刻骨铭心的女孩。
书中的亚凡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却得不到作者的怜爱。
教化场中,亚凡开始厌倦天使堂里贫困枯燥的生活,她以为做方木的女友就从此可以衣食无忧了。
可惜方木这个连正常恋爱都没有谈过的男人,根本就不懂她的心思,亚凡在羞愤中与杨展约定一起离家出走。
心理罪的世界是灰暗的,看着稍有几句对白就炮灰掉的配角们,两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杨展没有赴约,他开枪杀死了他罪孽深重的父亲,最后在与亚凡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自尽。
而亚凡带着杨展送的戒指开始了她更悲剧的人生。
多年之后再次见面,廖亚凡已经沦落为小太妹。
方木为了留住她竟然向她求婚了。
但之后却一直是躲躲闪闪,这是岂不是变相告诉亚凡,我不爱你,我是因为同情你才跟你求婚的吗?
亚凡一个没有一技之长又无依无靠的女子,除了接受这种施舍还能怎样。
她与米楠的撕逼场面很犀利,廖亚凡看似张狂却输的彻彻底底,米楠故作委屈,却得到了方木的同情(说实话她们都配不上方木)。
或许让方木在陈晞和邓琳月中左右为难,痛苦不堪也算是一种仁慈。
对亚凡,方木内心深处还是抵触的,毕竟他不爱她。
可他却用了最愚蠢的方式留住不该留住的人。
对于萍水相逢的米楠,方木都能做很好的安排,对亚凡的未来方木从没有好好打算过,他们的过且过的相处着,直到悲剧发生。
亚凡甚至都没有得到方木的信任。
当然亚凡也不爱方木。
她的不幸是来自于孙梅用8条人命陪葬的爱情,而不是方木对她的拒绝。
亚凡死后,方木回到他们的家看到她留下“再抽烟就剁手”的纸条痛哭时,很多人都原谅了亚凡,毕竟不管爱不爱方木,亚凡都想好好开始新的生活。
我却更心疼方木,方木是个很好的男人,以后也会是个很好的丈夫。
但作者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曾经有人说虽然我吸烟,喝酒,纹身,堕胎,但我是好女孩。
抛开那段堕胎的黑历史,米楠是个好女孩,(其实她的黑历史很有问题,米楠的母亲情人无数。
米楠从那些男人的鞋子就能判断出他们的身份,却会被一个陌生网友骗财骗色,这点逻辑上很不正常。
)但是米楠一无是处的男友直接拉低米楠的档次。
于是米楠与亚凡在黑历史方面半斤八两。
只是米楠运气好,遇到了方木,成功洗白逆袭,来到方木身边协助他破案。
城市之光中,米楠深爱着方木,但两人的互动太刻意,就像单看江亚的斯文变态很出彩,可是当知道幕后黑手是孙普的恋人魏巍时,剧情一下子变得狗血了,魏巍指示江亚要杀死方木最爱的女人,方木就发疯似的去救米楠。
估计江亚连米楠是谁都不知道吧,可惜廖亚凡就这么稀里糊涂丢了性命,活该方木内疚一辈子。
莫名其妙米楠成了方木的最爱,还是用廖亚凡的性命来证明的。
接下来的剧情倒是符合言情小说的套路,米楠最终还是没能跟方木在一起,毕竟活人争不过死人,毕竟天才是寂寞的,于是方木注定孤独一生。
最后的结局方木“死了”,带着对米楠没有说完的话,看到这里作者才我感受到方木是真的爱上了米楠,他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笑容。
“苍凉”是方木人生的写照,如果悲壮是一种完成,那么苍凉就是一种启示。
如果没有他的天赋异禀,那么方木的一生也许不会如此寂寞,也许正因为他宿命般的寂寞,他的才能才得以喷薄而出。
方木回到了校园,我想每天黄昏,他会在夕阳斜照的食堂窗边,选人极少而又视野开阔的角落,像等待一场冰淇淋的哭泣,看汤的热气一点点模糊自己黯淡的镜片。
嚼着并不美味的饭菜,目光颇有兴趣地四下漫游。
带着浅浅的微笑。
从此他的世界里没有太多的打扰,安静的像草地上不知名的小野花,自开自落地面对每一个日夜交替、春夏轮回。
不知道每次经过篮球场,方木会不会回想起与邰伟的初次见面。
回想的属于他们的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1.主角光环严重,不接地气,个人认为应该取名为“天才少年的破案之路”吧。
2.主角与周边同性朋友画风不搭。
3.案件破获缺少过程——逻辑推理,这不是几句结论性的台词就可以糊弄过去的吧。
4.案件单一死板,难道所有的案件都发生在藤大及它的周围,难道所有案件的嫌犯都必须连环杀人?
(虽然犯罪心理画像主要适用于系列案件 ,但是也适用于普通案件吧。
)要是这样,居然还有人敢在藤大读书,这些嫌犯的心理居然都这样强大。
5.纵观两季,不禁感叹“这堆警察离了方木了怎么办!
” 6.bug巨多,不管是拍摄的bug还是案件细节的bug。
7.试问导演,你的手为什么一直抖,紧张么?
还是你以为这样可以营造紧张混乱加焦灼的气氛?!
8.背景音乐倒是挺唬人,可剧情……要知道音乐是辅,在好剧情的基础上会加分,在烂剧情的基础上……(呃,自行体会。
) 9.总之,有各种各样、随时随地的出戏理由,所以,我就出戏了。
明明开着25度的空调,看完最后一集的我却是口干舌燥满头大汗。
不早不晚从第15集开始追,尝尽了一口气看下来的痛快,也受够了等更新的苦。
这样的个把月过去后,终于在13号晚上八点半看完全集。
我看过不少剧,不少电影,也在看了两眼盗墓笔记后对同期网络剧“心理罪”并未报太大希望。
可是现在我却要非常认真地跟大家说,好看。
真的特别好看。
并不只是看到了什么,一部作品只有致力于让大家感受到,才算是好作品。
我看TEN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打击,看迷雾时所感受到的恐惧,如此,我在看心理罪时,并不如以往任何一部国产剧得过且过,我感受到了许多东西。
得力于演员的表演,导演的镜头,编剧的入微,原著的天赋。
从案件而言,发展轨迹和方向并算不上大手笔,也并算不上特别精致,但却非常稳妥,而且入扣。
我至少没有感觉到揭露凶手时可能会出现的尴尬和突然,无论是中间的段落还是最终的谜底,都非常有理有据。
比起好莱坞类型的大手笔,心理罪更倾向于日韩剧的小心思,小细节。
我喜欢其中的每一个案件,特别头头是道,也能自圆其说。
层层推进,再慢慢揭露,最后又能适当的反转,这样一部剧甚至能抵得上十部四星电影。
从角色而言,我个人最喜欢邰队。
方木从头到尾都很正义,温柔,善良,不过对于一个男生而言,又有点矫情。
邰队就不一样了,开头是草草的大男子,到后面却越来越细致地深入这个角色,挖出了七年前的故事,也给了邰队一个让万千包括我在内的少女粉心疼落泪的人物设定。
刑局,孙老师,乔教授,他们的角色都可圈可点,可要说真正功臣,却是双男主撑起了整部剧。
陈希和邓琳玥我倒是没太在意,毕竟我是站邰方的。
比起旋风少女盗墓笔记这类货色,我更愿意把心理罪称作国产剧的明天。
虽然台词是时不时矫情得让人有些为难,比如方木和陈希的雨中对吼,看得我羞耻道恨不得钻进被窝戴上耳机。
再比如邓琳玥的篮球场告白,如果说那是玛丽苏典范第二名真是无人再敢称霸。
不过就算有这一小小的缺点,心理罪还是我近期的心头肉。
贯穿全剧的大案非常精彩,并没有让人失望。
同类型的典范在我心中算得上是韩剧TEN,而04年的美剧VeronicaMars也算得上是好榜样。
虽然心理罪还是初出茅庐的网络剧,但在案件本身和演员演绎上却是走在成为五星剧的路上。
近两个月揪心等剧顺带花痴邰队看同人文的美好时光过去了,但是我不会停止安利的脚步。
四星剧,但我愿意给我深爱的邰队加一星。
这剧和小说我是看完了的,但是看到网剧被下架的消息还是挺不爽。
虽然想看的人还是能够从网盘等地方找资源,但是可能更多的人还是会因为下架看不到这个剧或者将来看到删减过后的剧。
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个关于网剧为什么下架的回答,透露了网剧“不合规范”的一些细节。
我想,最起码,我们应该拥有知情权。
原帖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279897知乎原作者:我桃桃渡河而来这事儿还真是很突然的。
以前有过因为上面意见以及网站自审甚至有被举报而导致网络剧下架的情况(下架了就没再出现过,比如乐视的一系列擦边球剧),但这一次是上面明确通知修改的(据说一开始都不是修改,也是直接枪毙)。
至于原因么,今天顾小白接受专访的时候说了一部分。
骨朵:《心理罪》下线重剪的事儿大家都挺关注的。
您方便透露一下需要改的地方有哪些吗?
也等于是给以后做网络剧的人提个醒。
顾小白:对,正在修改中。
需要修改的地方包括警察不能骂脏话,不能抽烟,审问的时候不能用暴力,包括语言上的态度,不能去威胁嫌疑人等。
血腥暴力的地方其实还好改,尽管这些元素是这种类型片的要素,但还是可以用别的形式去呈现。
唯一比较难弄的就是故事里说连环杀手是精神病人,修改意见说这个有歧视精神病人的嫌疑,还有就是说不能同情反派,因为剧中每个犯案者心里都有原因嘛,也就有了他不得不做、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类似这些就挺难改的,改了戏都连不上也与“心理罪”这个主题不符了。
出自:【独家】“血浓于水”的热门IP是怎样炼成的(新闻也被和谐了)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弦在悄悄拧紧……刑侦类、悬疑类的网络剧,大家当心……
刚打开我就关上了
比一般的网络剧好,但也没传的那么厉害,摄影不错,可作为一部推理剧,推理过程薄弱的让人无法信服,很多时候甚至都还没推理了,男主就像看过剧本一样知道凶手长什么样,挺无语的。
陈若轩莫名有点帅,剧情很棒,喜欢看这种悬疑剧
胡编乱造看不下去,男主胡扯一通
邰队男神啊……对这类型的刑侦剧还是有点喜欢无能,太凭感觉了
藤师大杀人案,看得我快窒息了,胆子小。。。拍的很好
太慢了
这评分真的不会虚高吗?
第一集的追逐戏挺吸引人的,后面的剧情有些拖沓,感情戏都是跳着看的。方木帅的像个阳光暖男,孙梅阿姨太老,没办法把她和吴晗扯到一起,最不能忍的是被方木想象出来的陈希竟然有那么多的戏份。整体来说,有些不尽人意,不过原著实在是心头好,不忍心打低分。
国内很少有这么惊悚的电视剧,看了两集觉得好爽
三流网文改编成一流网剧的典范,但依然槽点大把抓。少年漫画式的推理游戏,侧重表现猎奇杀人而使得推理方面很难自洽,都是莫名其妙的犯罪侧写推动剧情。感情戏多而尬,女主角自带舞台剧气场不说人话。片中多次出现催眠,精神分裂这种推理作品中的大忌破坏了最后一点严谨,离玄幻断案也就一步之遥了。
整体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剧的,喜欢邰伟和胖子,男主感觉有点神经质,虽然是人设,但是不太喜欢,剧情还好,但有些地方经不起推敲,不过比电影版真不是好了一点两点啊
个人觉得非常好看,尤其是那场追逐戏,简直甩其他国产剧几条街。唯一受不了的就是男主那张忧郁脸。
男主是不装*不能破案吗?
以杀戮教化弟子,以残忍摒弃善良,最后这个结局还挺不错。
后劲不足 拖拉矫情 主演那对年轻人 演技太差
陈若轩真的不是面瘫吗……
原来廖凡和李易峰《心理罪》人血牛奶杀人案是这里第一个案子。《心理罪》的侧写是最大的bug,侧写男主随便看看犯罪现场或者照片,就能把凶手户口本算出来,这不是侧写,这是超能力属于X战警那一挂了,这是奇幻片吗。追进来是因为《白夜追凶》的周巡, 抽烟喝酒骂脏话的刑警真的好适合王泷正。
7分
太弱了,方木和邰伟完全没有犯罪心理学天才和警局重案组队长铁血感,倒像在演耽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