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在影院被音效震聋还是去年的《信条》,如果说那属于诺兰的私家爱好,那这个电影里从头到尾不停歇的震耳欲聋则是不可或缺,因为不这样不足以托起一个叫郭达斯坦森的男人的龙行虎步。
郭达在我们印象里是肌肉鼓鼓凑不够十个对手都懒得动手的猛男,但从来不是在盖导镜头里。
盖导擅长炫耀他的另一种特征,那就是寡言少语面无表情下的强大压迫力。
这种压迫可以看成是一种内功,让敌人魂飞魄散,让子弹绕道拐弯,让那些鼠辈肚烂肠穿。
也许你觉得素鸡系列的郭达已经够可怕,那你该看看这里。
一旦跟他同框,最强悍的家伙也得嘴角发抖,像极了一只只惊慌失措的小白兔。
所有人——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是谁——在靠近他时都被恐惧包围,区别只在于恐惧的程度不同,以及谁比较能掩饰这种恐惧。
而那种无处不在的压迫,在我们看过他失控、中枪、流血、几乎丧命之后,一丝也不会减弱,甚至更强烈。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在那之前你还有理由怀疑这头狮子是伪装的,那么在看过他死里逃生,你可以百分百确信了。
诚然这片子打得不多,也没有郭达以往那些漂亮的格斗设计,但看他施展这种无形的压迫,比看他动手还过瘾,尤其在我们看他打了20年以后。
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刀口舔血的硬汉,但最冷的人也有他们在乎的东西,亲人,忠诚,责任,底线,江湖规则。
唯一什么也不在乎的那个,一度就像《黑暗骑士》的小丑一样所向无敌,但终于还是像条狗被恐惧拍在地上,因为他低估了一个人的愤怒。
就像他老大那个万无一失的计划里,也有个致命的缺口。
不得不说这片里许多男人都算是百里挑一的出色,出色到单扛一个电影都绰绰有余,但到头来,他们全部被用来衬托那唯一一个男人。
这是个充斥着纹身和粗口,血污和枪弹的世界,是我们中大多数人不想闯入的世界,电影让我们离它很近,跟一个愤怒的男人去惊心动魄一次,然后安全回归。
劫匪之一新购置的摩托车,两次出镜。
这是Harley Davidson首款电动摩托车Livewire,售价高达29799美元。
电影最后两个劫匪出逃搬运钞票的ATV全地形车则是庞巴迪 Can-AM Thrill Outlander MR 570的客制款。
售价8300美元。
而郭达手刃第一个全甲劫匪的战术刀则是美国Coldsteel冷钢的SRK,售价400人民币。
几个绑匪均标配了这款战术刀。
在劫匪内卷做掉中士的那把刀也是这款。
劫匪之一佩戴的战术手套是5.11 tactical hard time gloves
劫匪中士佩戴的战术手套则是First Tactical的150001
英国导演盖·里奇向来以天马行空的创意改写黑帮类型,招揽了一大批为之倾倒的影迷。
他的最新电影《人之怒》没让人失望,上周末横扫全球票房,在北美获得一片盛赞。
意外地,这部并非原创作品,而是改编自2004年一部冷门的法国影片,究竟有什么优点值得这位聪明的导演相隔16年后重新翻拍呢?
那还要从法国原版《运钞车》讲起。
导演尼古拉斯·布赫里夫(Nicolas Boukhrief)当年籍籍无名,只执导过两部长片,和马修·卡索维兹合写剧本的《接班人》入围过戛纳竞赛。
《运钞车》是他初次尝试警匪动作片,算不上太过亮眼,胜在题材够新鲜,鲜有电影以押运人为描写对象。
影片不仅尖锐地披露了这个弱势群体的现实状况(薪水低、风险高),还大胆地将金棕榈导演肯·洛奇式的写实风格与动作悬疑情节交杂在一块,拍出了法国电影中常见的社会反思意味。
这种混合类型的实验在两年后另一部法国影片《弱者的理由》里再次出现,并成功入围当年戛纳竞赛。
然而,这部《运钞车》在警匪动作类型上有所欠缺,情节里有很多没解释的细节(带小孩的旅馆女服务生、旅馆里神秘的来电、公园长椅上的女人等),看得出导演是在故意制造悬念,但这些故弄玄虚的处理可谓类型片的大忌。
▲《运钞车》另外,再加上成本所致,为数不多的几场枪战戏简陋粗糙,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潮部分的终极决战仅仅及格,闪瞎眼的视觉效果有其新颖之处,令人想起加斯帕·诺那部臭名昭著的《不可撤销》。
尽管如此,主人公的复仇方式创意十足:丧子的父亲为了复仇不惜改行,秘密潜入押运人的圈子,独自寻找凶手,并抱着与凶手同归于尽的心态。
这实在是匪夷所思,细想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
主人公绝望的心境影射了种种社会现象,警察和法律都没办法惩治坏人,唯有亲自上阵手刃仇人。
这一点似乎成为了盖·里奇在16年后翻拍影片的核心。
▲《人之怒》算是盖·里奇近年来的一部纯粹的犯罪类型片盖·里奇将法国原版里的平凡主人公换成了黑帮老大,不仅给人物增添了复杂的背景,还给主人公展现矫健身手的动作场面做好了完美的铺垫,自然使这个犯罪题材如虎添翼,这应是好莱坞最擅长的改编手段。
当然,这在盖·里奇手中并非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商品,他运用最拿手的非线性叙事模式,改写这个原本单薄的复仇故事。
先是正常叙述主人公进入安保公司的经历,然后倒回他之前遭遇意外的关键情节,再回到原本的叙事线上,喜欢《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的影迷相信对这种叙事风格了如指掌。
意外地,他这次却没过多炫耀技巧,焦点集中在黑帮世界里的混战。
剧本里基本拿走了法国原版里的社会现实刻画,押运人的弱势特征没有被突出,反而更为强调人性中的欲望和贪婪。
血流如注的暴力场面令人胆战心惊,全程压抑感十足的配乐营造出咄咄逼人的宿命气氛,这和他当年劣评如潮的《转轮手枪》有相似之处(恰巧两部的主角都是杰森·斯坦森),却在观感上摆脱了《转轮手枪》的晦涩感和神神叨叨的呓语。
另一个惊喜在于后半段转移叙事人物视点的手法,从黑帮老大的单线复仇转向安保内鬼和犯罪团伙的残酷内斗,这段情节的改编是法国原版里没有的,一方面使主人公保全不死之身,不像法版那样悲剧收场,另一方面使人物群像更错综复杂,这也是盖·里奇最拿手的编剧技艺。
最后高潮一幕的枪战戏基本照搬了法版的室内布置,空间分割得更精细,同时将枪战火拼提升至令人血脉喷张的程度,相信大部分动作片影迷会得到满足。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如下:酒吧里有个猛男叫郭达斯坦森,他壮硕又忧郁,我觊觎他很久了,终于这天晚上,我把他带去酒店开了房!
开房的路上我就在想,这一晚上该是怎样乒乒砰砰啪啪的一晚上啊!
一进房间,我迫不及待的就想开始,可他却坐在床头点上烟,深深吸一口,看着床外,说:“这些年我过得一直不好。
”我停下了正在脱衬衣的手。
“我的儿子死了……我的错。
所以我妻子也和我离婚了,我觉得他做得对……”好吧,怪不得他总是看起来这么忧郁。
“好吧,那我希望我今天晚上能安慰到你。
”我走上前开始解他的皮带,他也不推拒。
我开始觉得今天晚上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了。
但他还是和我一起躺在了床上,哪怕他有点心不在焉,哪怕他中途时不时停一会儿,看着窗外出神。
我看着这个忧郁的男人,不住地想着:来都来了……可他除了忧郁,我再没法从他脸上看出点别的什么了!
如果他因为自己的过失,失去了妻儿。
他的脸上不该只有忧郁,痛苦、自责、绝望、愤怒!
他的这些情绪到哪里去了!!
我忍不住怀疑,他在假装忧郁,编造一些痛苦的过去来掩盖自己的力不从心。
没一会儿,他又停了下来,用他一成不变的忧郁的脸盯着我,我绝望了,我想他今天晚上大概是不行了……可他突然飞快的动了起来,皱着眉头看着空气,然后不到10秒,他细微地哆嗦了一下。
接着他抽开身,缓慢地穿上衣服,翻出窗户,走了。
我却还光着躺在床上,午夜的风吹着窗帘沙沙作响。
我突然意识到,今晚上这家酒店好像还不打折!
看了很多的评论,发现很多人都在吐槽这部片的逻辑,那么我先主观上回应一下这些疑问。
1.扬能活到最后让H完成复仇一些人说的是主角光环在运气方面的加成效果,然而我觉得扬活到最后是一种必然。
第一,在“坏男孩”出道前,“坏男孩”的成员每个都对现在的生活有所不满(他们的聊天片段在59分)。
一群退役军人对生活不满那他们能做什么呢?
或许他们每个人都有过一些想法,但是心里始终有一层膜,直到扬捅破了这层膜,而这给扬建立了一个下限低于其他“坏男孩”的形象。
第二,扬是不会遵守“军令”的。
在第一次劫运钞车中,坏男孩老大下令让大家保持低调,
扬呢?
他转身就瞒着其他人买了大公寓和两万八千美元的摩托。
而扬不听军令这个在最后一次任务前老大还有过一个小“明示”。
这为扬的低下限形象又添上一笔。
第三,扬是“坏男孩”出道后第一个杀人的。
本来扬不想杀人,但是因为自己的脸被看到了,只能突突了主角和他的儿子,作为一个下限低的人,杀人加速了他从退役军人到劫匪的心理转变,所以他是最先不择手段的人。
第四,孤身一人的扬没有别的负担,所以他可以疯狂可以无所顾忌可以不择手段。
“坏男孩”团队的老大因为有家庭,心里是有着自己的原则的,再加上自己是一个退役军人,除了扬的其他人也因为是退役军人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所以他们在从退役军人到劫匪的转变中不是那么的快,老大还曾说过“我们不是黑手党”这样的话语。
正是这样一个扬,他在最后一次任务中可能就有了让自己成为最后一个的打算,所以他用刀杀了自己的老大,快速解决了子弹,成功让自己活了下来。
2.扬杀老大用刀上一个问题说了,扬早有让自己成为最后一个的想法,在杀老大的时刻大家注意扬的小动作
就是这个回头看的动作。
他在看子弹有没有发现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已经用枪指着他的头了。
因为扬心里清楚,剩下三个人一个废了,另一个人会不会也和他有着同样的想法,所以他要用刀,在不惊动子弹的前提下解决老大。
这样一来老大可能是流血死的,这可比一声枪声后强硬解释老大是自杀的好多了,而且就算蒙混过去了子弹也会警惕的吧。
3.主角金刚不坏主角第一次中弹就不说了,大家最疑惑的是在仓库中弹后没事。
其实主角确实没事,因为主角确实穿了防弹衣,这一点从戴维心脏中了一枪后没事可以看出来这防弹衣质量挺棒。
扣个细的,这一段可以看到主角中枪后喷血的不到1s。
我不懂弹道,但是可以感觉到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很重的枪伤。
(这里贴一个中弹后血喷射的模拟实验链接https://weibo.com/1850988623/KcYxCsg9R?type=comment)至于主角完成复仇后一瘸一拐的,是在和坏男孩成员搏斗时受到的枪伤。
H膝盖中弹那为什么主角在被子弹打了一梭子后躺下跟死了一样呢?
首先子弹的冲击力,其次主角有自知之明。
他在和坏男孩成员搏斗时已经受伤了并且精疲力竭了,甚至那一刻他的枪里都没了子弹,他拿什么跟三个人斗?
所以他选择躺下,这和坏男孩进入仓库时他没有立即反抗一样,他知道自己打不过,毕竟还是一个“黑手党”老大、黑白两道通吃(猜测)的人,这点识时务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并且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早已经把手机当作追踪器扔到了钱包里(滑稽)。
4.主角的身份首先H是一个黑手党老大,并且他妻子是知道这个事的。
其次,H和FBI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大家都能看出来,我要说的是最后的一幕:H完成复仇后从扬的公寓里出来没带走任何东西,而FBI的“一个”高层“独自”进入了公寓,如果仅仅是简单的主角帮助FBI抓捕坏男孩应该不能作为FBI帮H隐瞒25年身份的条件吧,所以我大胆猜测,这一个FBI的高层进公寓是去收钱了。
那么主角和FBI的关系就很明确了,保护伞的关系。
5.主角查不出内鬼带着众多小弟都查不到这一个团队,别说查出内鬼了。
至于查过往这种事,讲个笑话,H在橙色三角洲安保公司工作了11年(手动狗头)。
6.不用小弟老大操办其实是在用的,只是查了很多得罪了很多人没查出来。
主角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到小弟,所以就自己上了。
最后这个电影在我看来,并没有其他人所说的逻辑错误,相反他的逻辑是很清晰的,并且是有一些小细节的,如果不带着“这就是一部爽片”的心理去看的话,是可以发现这些小细节的。
、最后分享一下在截图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小彩蛋吧!
这是“坏男孩”团队出道前的茶会,布拉德发言说的。
看说完这句话后布拉德那小眼神,我第一次看确实没有想到内鬼是子弹,但知道之后再来回看这一段,突然理解了布拉德的小眼神,原来他是“先知”(滑稽)
第一章:FBI探长的自白 (King)第二章:主角的自白 (Mase(Patrick Hill))第三章:白头翁的自白 (Mike)第四章:队长的自白 (Captain) 第一章 FBI探长的自白我在戏里叫King(但是大家都直接叫我的演员名安迪·加西亚),是FBI的高级特工,已经肩负了一定的管理职能,在西海岸尤其是洛杉矶能调动不少资源。
但是责任也很重,特别是洛城里面成天打打杀杀的那些个黑帮,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这些个祸害有很多都是我前任的前任开始盯梢、盯了几十年都变成黑帮家族了,FBI还抓不到证据、没能绳之以法的。
5月7日(楔子) “We have no leads on this thing.”(连我们FBI也毫无头绪。
)这天又出了大案子,六个手法强悍的劫匪端了安保公司Fortico的运钞车,还杀了两个保安和一个路过的孩子、重伤了孩子他爸——活见鬼的是孩子他爸居然是Mase!
Mase也是洛城里头的一方豪强,身手利落,头脑尤其好。
说到他的这个优点,主要表现在他脑子活络而且特别细致小心,甚至给FBI局里干过一些脏活儿还能把大家的屁股都擦干净。
这个Fortico三死一伤的大案很伤脑筋,又要捉贼又要追赃。
这案子涉及Mase,Mase认识我手下的人,查着不方便。
确定了不是Mase自己的帮派摆乌龙后,我找上头调了俩探员、小胡(Hub)和小王(Wang)来帮忙。
5月28日 (三星期后) “I don’t miss anyone that your boys have buried so far. ”(这些年我叫你们干掉那些混蛋都罪有应得。
)没想到Mase中了四枪居然3个星期就恢复了。
我们在楼顶停车场接的头。
他找我要的也正是我想给他的——嫌疑人名单。
Fortico的案子毫无头绪。
上头就知道催,流程把局里的人手脚绑死,利用Mase去拷问有嫌疑的黑道反而是最高效的。
希望Mase的手脚跟以前一样快,否则我很难跟局里一直装傻。
6月血腥 “Money means nothing to him.”(他想要的不是钱。
)6月的洛城腥风血雨。
我故意让小Hub和小王去跟进那些黑吃黑的案子——死的都是我给Mase的名单上的人渣。
可惜名单已经清空但案子还没破。
这次不走运,可能是跑单帮的生米干的。
我知道Mase的禀性,他一定不会罢休。
但我暂时没时间管他了,破事儿一堆。
听说他在找黑市情报站的科斯蒂小姐姐帮忙,我跟科斯蒂打了招呼,Mase要什么尽量给他什么。
8月7日(三个月后)“Let the painter paint.”(他想怎么干,就让他放开手脚干。
)Fortico又上了新闻,这次跟三个月前正相反,保安居然撂倒了6个抢钱的匪徒而毫发无损。
我就猜到是Mase,但还是让小Hub和小王去Fortico去看了一下,果然是改名为”Patrick Hill”的Mase到里面去卧底了。
小Hub很担心,他和小王都觉得让Mase、这个FBI追查了25年的江洋大盗、到Fortico的金库里面去查内鬼,简直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let the fox in the f*cking henhouse)。
我不得不压制住这俩好孩子,让Mase继续办事儿。
没那么多前狼后虎的担心了,破不了案大家都完蛋。
“Hill”果然已经传回了所有可疑的Fortico保安的名单给科斯蒂。
我给科斯蒂小姐姐推波助澜,不仅把保安的个人信息、还把Mase孩子的尸检报告和案发现场的监控录像都给了“Hill”。
反正没有更好的线索了。
11月27日 “Are we done?” ”We are done.”(“咱们两清了?
”“是的,两清了。
”)Fortico果然又出了大事儿。
这次劫匪挑黑五圣诞大采购下手,直接打劫地下金库。
Mase没有令我失望,当晚案子就破了,追回了1.5亿金库现金——当然,他的私仇得让他报,咱们两清了。
我又要忙着写报告了,两案并作一案破,很快我要换一张更大的办公桌了。
第二章 主角的自白5月7日(楔子) “…There is no danger to it at all.”(就是瞅瞅运钞车出门后、往左还是往右——这事儿没任何风险。
)我最得力的手下Mike居然在我手机里装了追踪器,发现我在安保公司金库附近就给我打求救电话。
Mike负责的买卖出了点状况,时间很赶,他求我顺路去看看他们已经盯梢了三个月的运钞车出门往左还是往右。
我带着儿子到了安保公司金库外面盯梢……就这样,我害死了儿子,自己也中了四枪。
5月28日 (三星期后) “Need anyone of them to live?”(这名单里头有没有不能杀的?
)昏迷的时候,Mike他们什么都查不到。
醒过来后,我觉得世界在摇晃,坍塌。
我只能找King那只老狐狸。
很明显King在利用我进行黑帮清洗,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一贯小心的我,还是跟他确认了一下名单里有没有不能杀的,我怕自己发起疯来误杀FBI的卧底或者线人。
但King确认,我可以放手干。
6月血腥 “I can do it in two weeks, what you wish you could do in 20 years.”(我两个礼拜就能把你们20年想抓的人渣都干掉。
)King的名单已经清空,但都不对。
我逼着手下们继续搞其他帮派的地盘,把臭名昭著的加西弟兄也端了。
Mike跟了我这么多年,也受不了了。
他说得对,我们不可能横扫洛杉矶;这么搞下去我们也会被其他人渣灭掉。
7月蛰伏 “It’s gotta be an inside job.”(这一票肯定有内鬼。
)Mike劝我劝得对。
既然有内鬼,我就该去查谁是Fortico里面的二五仔。
我骗Mike说我回伦敦避避风头。
然后从黑道情报站的科斯蒂小姐姐那里搞到了一套假身份;拜托她帮我找法医报告后,我应征成了Fortico的押钞员。
8月7日(三个月后)“you can do your worst.”(你可以乱来。
)可能我是唯一希望发生打劫的押钞员。
今天真的遭遇了劫匪,我做掉了6个劫钞的菜鸟。
晚上,科斯蒂小姐姐就送来了Fortico职员的个人档案,以及,三个月前的法医报告和监控录像。
没想到她真能搞到手。
10月7日(五个月后)”He is a f*cking dark spirit”(他形同鬼魅。
)大水冲了龙王庙。
Mike他们居然来抢我押的车。
他看见我的时候那副活见鬼的表情还真够呛。
11月27日 “The floor is yours.”(该你了。
)原来Bullet是内鬼,准备直接打劫金库。
终于有机会报仇了。
开火后,我在金库里勒死一个,在过道里捅死第二个,杀第三个的时候把Mike装有追踪器的手机放进了一袋现金里以防万一。
果然,这群跑单帮的火力很猛,还是让他们逃出了金库。
我跟King打了招呼,当晚追着现金信号来到了这帮人渣的老巢。
只有仇人一个人在,可能其他人都死光了。
我爆掉了仇人的心肝脾肺肾,让King去领功。
这1亿没人有命花。
第三章 白头翁的自白5月7日(楔子) “We all f*cked up.”(我们全都搞砸了。
)安排了3个月的买卖,今天要下手的时候出了乱子——买卖被截胡,而且我们居然间接害死了老板的儿子。
6月血腥 “Got a feeling I’m gonna be cleaning up all day.”(不用看都知道,又要准备收尸了。
)老板给了我们一份名单,但是杀光了也没找到真凶。
我们不得不继续搞其他帮派,但被反噬是迟早的事儿。
我忍不住跟老板直说了,这么下去搞不定。
那单买卖我们跟了三个月都不能确定当天运钞车的路线是左还是右,截胡那帮人渣居然准确地安排了地盘车停在右边的路口,他们肯定有内应。
老板听完说他想回伦敦静静。
谢天谢地,我们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10月7日(五个月后)” In truth, we need a different approach.”(实话实说,我们得另想办法。
)老板没回伦敦!
我跟老板说Fortico有内鬼,老板居然自己亲自去Fortico卧底!!
今天我们打劫的运钞车,押钞员居然是我们的老板!!!
第四章 队长的自白退役军人管理局的设立是关系长治久安的大事。
第一票:辛辛苦苦抢了十几万,给中间商销赃赚差价后每个人才分一万。
第二票:突破一百万,有内应就是好。
第三票:六百万!
有钱得有命花,Jan总是捅娄子,但是人手不够,忍忍吧。
第四票:一亿五!
果然大家都没命花。
Game Over。
==后记==安迪·加西亚就好像艾尔·帕西诺或者罗伯特·德尼罗一样抢戏,尽管他不像马龙·白兰度那么霸气。
戏份不多,却控场。
特意去电影院看盖里奇和斯坦森的电影,两位英国电影人的过往电影,不少中国影迷喜欢,盖里奇的片子,多线程叙事,结构复杂又前后呼应,以及独特的颓废英伦风,和斯坦森的多个电影塑造的冷面杀手形象,都给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人之怒》这部电影,背景放在美国,似乎盖导把握不好美式警匪电影特点,或者感觉是编剧时间不够,盖里奇所擅长的多线程叙事,本片似乎没有交代清楚,有些人物的来历身份直到剧终也不清楚(也可能是没有美国教育和生活背景导致的),电影情节逻辑上有些生硬,比如男主似乎是不死之身,在仓库里中了一梭子子弹居然当晚就能行动,去抓捕杀子凶手。。。
更为感觉不好的,可能是IMAX剧场效果的关系,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很久,都感觉很不好,似乎周围危机四伏。
电影里的血腥和暴力,让我这个行走江湖三十年的老男人,都感觉糟糕😰。
由此想到,这类枪战警匪电影,影迷尤其是年轻人还是少看,给心识里种下了残忍和恐惧,冷酷的种子,这些对观者尤其是年轻人有极不好的身心影响。
所以,这类电影,还是少看为宜。
盖里奇算是影坛怪才,没上过什么学,据说说话也不太利索,但就是拍电影很有感觉,他的多线程并进手法,玩的不要太溜,很多演员都以参演他的作品为荣。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总是喜欢用老乡杰森斯坦森。
作为一名跳水运动员,杰森的电影生涯也是传奇,从小配角到B级片主角,再到当红打星,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杰森的角色很多都是雷同的,反正就是一句话“干就完了”,不管对手是谁,总是打打打打,一路开挂,杀的人多的数也数不清,很有上世纪动作片的味道。
虽然杰森头发很少,但是看起来却很帅,尤其是穿西服的时候,人家早先也是当模特,拍MTV出身。
什么场面都罩得住。
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杰森合作过杨紫琼、舒淇、李冰冰、余男、白灵等中国演员,以及元奎等中国导演。
每年不看看他的电影,总感觉少了什么似的。
《人之怒》是盖里奇拍了好几部票房扑街的电影后回归时装动作片,看了预告片,就是干脆利落的老牌动作片范畴。
本着对老朋友的尊敬,中午买票支持一下,结果居然碰到了电影院设备故障,只有音效,没有声音,好在影院很负责的对我们三个人说,换个电影或者退票,我选择了退票,场次实在不合适。
于是第二天又去了一次,换了家电影院,专场,没什么人,效果不错,可惜电影的内容是在苍白无力。
盖里奇想表现中年男人在事业、亲情中挣扎的无力感,以及痛失爱子后的幻灭感。
人生三大悲哀,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眨眼间就死在自己面前,怎么都要血债血偿,以眼还眼。
《人之怒》除了主角的复仇线,还加入了美国社会问题的暗线,可惜导演想得太多,本来只要加上一条,退伍士兵不能融入社会,只能依靠职业技能抢劫,就很好了,既悲天悯人,有批判社会冷漠,偏偏还要加戏,士兵中有性格不健全的,这一点似乎和社会又不沾边了。
这些个退伍兵围绕在昔日长官身边,这种社会关系太好查了,一旦抓住一个,几乎就全部落网,所以这次行动简直就是送死。
火爆的枪战动作场面是杰森电影标配,杀的人不够多,爆炸场面不够大都不行,可惜本片的导演居然让杰森先是被劫匪射中六枪,这可以解释关心则乱,一时大意,后来又被劫匪绑起手脚制服,最后还被人家一顿乱枪打得到底不起,怎么看都是挂了,最后又来一个黄雀在后,既降低了战斗力,又神话了生命力,实在有一点前茅后盾。
《人之怒》可以看看,只要不碰上影院故障,又刚刚好一个半小时空闲,就可以去看看,毕竟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在一天天变老,迟早会打不动的。
PS:第一次看到新闻时,本片片名就亮了,“电影《人之怒》”被我断成了“电影人之怒”,还以而盖导冲冠一怒拍了部反抗体制的电影,再看一次,原来是我想多了!此外,老牛仔的儿子出演存在感不强的反派。
动作片的剧情一般都比较老套,一半为了复仇一半为了拯救世界。
那么动作片如何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那就必须要让观众带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主角,一路高光操作,有惊无险,最终击败大boos。
郭达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也是熟面孔了,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每次我看他电影,只要他往那儿一站,我就猜反派能坚持多久。
这部电影用的章节式的叙事方式,将整部电影层层剥开。
第一段<暗夜幽灵>:郭达进入安保公司,从一开始的不会被大家认可,到最后歹徒看见他直接放弃抢劫,甚至引起了上级的怀疑,不过也确实突出了个人实力的出众。
第二段<掘地三尺>:讲郭达为何进入安保公司以及交代事情主线,郭达的儿子被一伙抢劫犯杀死,自己也差点去世,甚至貌似这次抢劫按和他也有关系?
醒来之后一心想着复仇,“掘地三尺”找线索,甚至动用私刑,绑架其家人逼供(谴责),俨然一幅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已经不择手段了。
最后手下人劝导,换一个身份潜入安保公司,一些伏笔也陆续揭示,承接第一段开头。
第三段<一群坏小子>:讲杀了男主儿子的那伙人,当然也讲到了电影开头的那起事故,最让我惊喜的作案手法,是用挖掘机抬起运钞车后部,预判司机会进行的倒车操作,就我而言,算是一个新奇的抢劫手法,未在其他电影看过。
第一段那伙看见男主就放弃抢劫的也正是这伙人,应该是猜到了什么。
并且他们决定干一票大的,干完就金盆洗手,立flag了。
第四段<肝脏 肺 脾脏 心脏>:最终章节,正面碰撞又遇到黑吃黑,影片高潮部分反倒没什么亮点,除了最后郭达枪杀杀死他儿子的凶手那里,按照肝脏,肺,脾脏,心脏的顺序击杀,和他儿子死法一样,复仇之旅的终点,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其实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大的观感是,电影里面的男性角色基本都为硬汉形象,这也算是美国主旋律角色,男性强壮有力,安全感拉满。
反观国内电影,男生个个涂脂抹粉,粉雕细琢,精致无比,害。。。
不多说了
《人之怒》,Jason Statham扮演的黑帮大佬,目睹自己儿子无辜地死于一次银行劫案。
于是,他怒了,他发誓要找出凶手团伙,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复仇。
于是,他卧底去了运钞车公司工作。
作为Guy Ritchie导演的作品,这部电影的看点还是在插叙和多角度描述同一件事情,悍匪抢劫运钞车,分别从运钞车保安的视角,Jason的视角,以及悍匪的视角多角度演绎,也让观众看清了该事件的来龙去脉。
但影片本身介绍的故事并不复杂,不想盖里奇通常的多线程叙事,稍稍简单了些。
2021.05.26 → 2021.09.12:一拖再拖,想着等重温《两杆大烟枪》之后再来观看《人之怒》,今天总算是完成计划了:没有精彩的故事剧情,又不像《小人物》是动作爽片,还缺乏「盖·里奇」导演的特色风格,使得电影给我的观感实在是一般。P.S.:《飓风营救》→不用动他的女儿,《疾速追杀》→不要杀他的狗,《人之怒》→不要害他的儿子。
复仇这盘菜,冷热皆宜。另,几乎全美剧班底,看着让人觉得很亲切!?
双面人复仇记。单调的墙也可以绕成有趣的迷宫。故事本身没有什么深意,就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但仍然有熟悉的多线叙事,以及一些小小的反转。电影中出现的小标题也恰到好处。郭达开枪依旧很帅,枪战场面很过瘾。总体叙事节奏还是很舒服的,周末能有这种电影看是幸事。
不仅爽,还叙事完整,逻辑清晰。群星闪耀,一个不剩。这电影不给五分!?
我靠我吐了,我真实的吐了,进场前我激情满满:给我打,给我连血带肉,给我近身肉搏戏,结果这么多肌肉猛男,最后啥都没有,枪战跟玩儿似的,你前面铺垫那么多有啥用,逗我玩呢???我真服了,今年看的第一欺诈片,我要找12315投诉你们。(补充:前面的剧情和后面完全是割裂的,一点爽感都无,结尾简直是萎片典型,真想知道是哪个神编剧想出最后那个片段了,想暗鲨他💔)
金库那段枪战戏很精彩,其余戏份上演得太多了没啥特别的。
片名取得挺贴切的。这么个弱智故事,是个人看了都要怒的…… -_-#
看完的确人怒了,从内鬼自爆开始,剧情就开始了无尽的滑坡,前面的内容全部无效,潜伏个寂寞。前面车上说了没子弹还整后面换刀是什么意思?一个招数用两次就太灾难了,戴维人物宏光想立又不能立。不管是复仇的套路还是最后还是二五仔,都太老了太烂了,当盖里奇连最后的时髦和钙都没有的时候,还剩下什么呢?
2星半,没有剧情,就是复仇,最后也没放开干一场
情怀和烂尾,最终还是前者占了上风
一个很普通的复仇故事试图玩复杂结构,最终还是一个普通的复仇故事,只会让人更落空。
一段抢劫故事,要从三个视角来演绎,运钞车司机、H、劫匪,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防弹衣太神奇。#20210605
biubiubiu枪战还挺好看的,6.5分吧,有点黑帮片的质感但无内核精神,反正都是复仇,爽就完事了!
老父亲的复仇
匆匆忙忙中夹杂着一丝敷衍
Gosh what else do you guys expect from Guy Ritchie! I know he’s exactly what I want.
能爆头的事儿,尽量不bb,一部节制而酷烈的动作片。盖·里奇拍这样的电影真的游刃有余啊,娴熟、利落、没有废笔,看得全身舒爽。剧本、运镜、节奏依然值得类型片导演学习。最好的是序幕和第一章节,视角严格放在运钞车内,这种长时间的「局限」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和压抑感。然后接一场行云流水的枪战戏,血脉贲张的感觉自然就来了。第二章节有悲剧感,第三章节再从劫匪视角夯实愤怒,一步步引向复仇的快慰。几场层层升级的抢劫戏的设计感也很足。
预先会以为这是个打到底、步步紧追复仇的典型“大男主”片;但反而是一个先让看客“吃瘪”、再真正拆解,激发标题里“怒”的情绪之作。几个小标题有价值,贴合着起来看或许会减轻一点因为时间线带来的压力- -尽管着墨更多角色背景或是明确配角作用更好。【喜闻乐见凭借《心灵猎人》实现职业生涯救赎,我们的Holt McCallany先生电影路又“重回正轨”了;搭上Raúl Castillo 还有Jeffrey Donovan,好一个“TV男再就业俱乐部”(:】
肝、肺、脾、心蓋蓋繼上次《紳士追殺令》的成功後,再度繳出了一次佳作。雖然沒看過原版《運鈔車》但仍然感覺得到他想把《運鈔車》既有的感覺與氣氛,融合成他想要的模樣。剪輯與配樂依舊水準之上,分章打亂的多視角敘事也很有他的味道,唯獨為了不破壞氣氛,而選擇不放入招牌的快節奏敘事,算是傑出的取捨。傑森每次都演這種「槍起槍落只需一發,背景龐大的面癱殺手」型角色,其實也真的蠻適合他的哈哈哈
一堆费线,前面故作神秘最后全凭个巧劲儿,唯一的优点就是鼓点打得还可以。盖里奇现在拍得都是些什么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