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

团圆,Apart Together

主演:卢燕,凌峰,徐才根,马晓晴,莫小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上海话,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团圆》剧照

团圆 剧照 NO.1团圆 剧照 NO.2团圆 剧照 NO.3团圆 剧照 NO.4团圆 剧照 NO.5团圆 剧照 NO.6团圆 剧照 NO.13团圆 剧照 NO.14团圆 剧照 NO.15团圆 剧照 NO.16团圆 剧照 NO.17团圆 剧照 NO.18团圆 剧照 NO.19团圆 剧照 NO.20

《团圆》剧情介绍

团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台湾老兵刘燕生(凌峰 饰)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几十年的妻子乔玉娥(卢燕 饰)和从没见过面的儿子。乔玉娥当年和刘燕生失散三年后,和陆善民(徐才根 饰)组成家庭并生有两个女儿。刘燕生了解到乔玉娥和丈夫情感不好,就希望能带乔玉娥和他一起到台湾生活,并承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来补偿乔玉娥的丈夫和这个家庭的子女。但立刻引发这个家庭的剧烈震荡,激烈的争吵使几十年的亲人团聚变成了彼此的再次伤害,直到陆善民脑溢血生命垂危…… 乔玉娥无法抗拒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只好在几十年前相同的上海码头,再次送走自己深爱的刘燕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神枪布赖顿硬糖99法郎齐木楠雄的灾难赤裸特工末世黑天使第二季毕业那年:分手季玄天诀花自飘零尽管如此也要发誓相爱吗?看到他们就会明白江南1970游戏王VRAINS旅行社的故事北平战与和可乐山林之丰收的季节蛇蝎美人亿万图谋范马刃牙第二季热舞飞扬神枪手之死河流如血他人的品味贝拉的奇幻花园娼年伟大的宽恕情迷安东尼禁断动画18蓝色的40道阴影误入军统的女人

《团圆》长篇影评

 1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爱情的力量不容小觑,爱到等你几十年,还愿意奋不顾身背叛一切跟你走。

燕生,玉娥,老陆三个角色都演得绝了,人到暮年安静慈祥的面庞下有感情涌动的波澜壮阔,也有对过往的释然,没有仇恨,没有怨念,对你后来的夫也好,对你后来的妻也好。

两鬓花白的时候人生已经看得通透,特别是喝了酒后吐真言和唱歌的几幕,一壶浊酒尽余欢,再多的心酸过往都放下了。

爱情只有一年就够爱上一辈子了,为了活着为了小孩在一起的老陆是几十年的恩情,爱情与生活之间不用你选择,爱情和生活就在那。

我从来不小看爱情,爷爷去世后,奶奶一个人太难受开始吸烟,奶奶是一位操劳一辈子的顾家带孩子的传统女人,人老了以后手边的事记不住了,对过去的事却记得特别清楚,忘不了,爷爷去世后奶奶几乎每晚都梦到过去。

电影中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特别好,大儿子不愿意接受这个“台湾爹”,“和他没什么感情”,却也让他把钱自己留着,钱留着总是有用的,走的时候去送他。

大儿子的过去一定不容易,从小因为身世忍受过多少欺负,有过多少心酸,可以想到一个小男孩曾经多不理解多伤心多怨恨又多想见到自己的亲生父亲。

搬进新房子里,玉娥在餐桌上多放了一双碗筷,不停地为他夹菜,外孙女随口说外婆“再久也不如外婆你等的晨光久”,是的,爱了一辈子,等了一生。

影片是难得的优秀沪语电影,弄堂里晒在外面的衣服,餐桌上的煎饺、蒸螃蟹,黄浦江、卢浦大桥、上海中心,浓浓的上海风味。

玉娥在问燕生“上海话还晓得讲伐”的时候仿佛在悄悄地质问他“你对我的感情你还记得嘛?

”可是爱得多坚定也抵抗不了一个大时代。

等开花…(*^ワ^*)

 2 )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最。

” 阔别数十年再相逢,可谓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可相逢即可,团圆亦难,两个人之间的事却不能由两个人说了算。

片中两首歌印象深刻,一首是刘燕生驻守金门时思乡之曲,“这是孩子们年轻的故乡,也是我们最后的家园,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它收藏了我的梦,我的爱,我的伤痛,我的希望”。

听到此歌让我想起了当年为台湾老兵创作的《爸爸的草鞋》,背井离乡,故园难回的悲伤是痛彻心扉的。

另一首是卢燕的《天涯歌女》,她与刘燕生当日码头一别,几乎已成永别,“天涯海角觅知音……”几十年来的酸甜苦辣在推杯换盏中缓缓流出。

徐才根也把老陆的形象演绎的入木三分,颇有味道。

世上又有几件事能称心如意呢,就如电影中一家人终于团圆地在一起吃个饭,突然天降大雨,众人齐在屋檐下看雨水瓢泼,令人心酸。

想来导演让凌峰在《团圆》中扮演台湾老兵别有深意,凌峰生于青岛,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恰走红之际,1987年转行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尽磨难,最终于1987年11月11日开拍此电视系列片,并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者,历尽艰辛,但百折不挠。

希望那艘倦航的船儿早日靠港……

 3 ) 一丝触动且转瞬即逝

电影放映之前是王全安导演的现场交流会,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导演这条路遇到困难才会实现突破,我们要享受困难。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初中写的议论文都不知用过多少次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之类的论点,但是听到导演亲口说出来还是觉得很励志!!

这部片子看的时候觉得不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不自觉地面带笑容观看着很多小idea让人哭笑并存,尤其是三个人围坐在桌边聊天唱歌的桥段(海报),巧妙极了。

但是看完后,电影带给我内心的感动在一瞬间就荡然无存。

走出影院的时候我无话可说,就是我毫发无伤,什么也没有带走,没有玄机暗线引我猜测,没有模糊段落唤我深思,影片在恰当却不完美的时候结束,单薄无力,我内心只剩空虚,似还掺杂一丝失望。

原有的触动似划在沙滩上的痕,浅并且微弱。

无法与昨晚同一时刻在MOMA看的《碧落雪山》相比。

那我的感动转瞬即逝,我想是出于表达感情和表现时代上的缺陷。

表达感情上:整部片子对于两个老人旧时生情的部分没有任何描述,企图全部由观众自行感受,至使我这样粗枝大叶的人很难对这份爱的产生认同感,爱就变得苍白,对爱的执着在我眼里也只是自私的玩笑。

爱情已不动人,亲情的分量就更显贵重。

所以我们都在期待着源于亲情的付出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期待着导演对《团圆》这个题目做一个交代时,导演却给我们当头一棒,他好像根本就忽视了亲情且单单把它当做恩情。

所以就男女主共赴宝岛而老陆却不反对这件事上,我觉得完全不合逻辑。

对亲情的表现其实只存在于结尾那一点儿,好在有了那一点儿,让我获得了一丝观影情绪上的慰藉,也让我联想到自己在世或不在世的亲人。

表现时代上:导演把电影展的名字起为“消逝的中国”,我自然而然地期待影片具有厚重的历史、政治感。

可是事实太不尽人意了,片子对于时代的表现力很不足,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但是导演却总是在用普遍性一带而过。

例如其中说老陆在文革受过好多罪,可是没有具体描述,哪怕只一件都没有,就激不起我的同情和哀怜。

同样包括台湾沦陷、大陆解放。

改革开放的成果、经济发展的超速。

太浅。

我这样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学识相当浅薄,该片子却没有让我产生疑点,也没有使我对现有的史实产生反思,更没有影响到我对社会政治的态度。

若以我为标尺,无一不表明了片子所表现历史文化没达到它应该达的深度。

既然名“消逝的中国”,便意在号召观众关注国家的进与退,既无深度又无力,电影在这点上的没表现出号召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没去过上海,我对那里也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这部片子非常有地域风格,把上海市井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动平易,还在此基础上让我对上海这个城市产生了好的印象演员表演很棒,加分,三分

 4 ) 安静的力量,东方的美

一个有着古旧窗棂普通人家的窗口,挂着黄地素花的朴素窗帘,平视出去,近景是鳞次栉比的上海老旧建筑和街景,有人在其间流动,远景是逆光中的上海摩天大楼的剪影,里边有着著名的东方明珠,很具东方色彩的中国红的两个字“团圆”出现在银幕画面的正中。

这是一个新旧共存并交替着的上海,这是一个冷静客观的视角——上海人的普通家庭,这里正发生着《团圆》这一古老而又千百年来不变的、寄托着中国人美好幸福观的人间故事。

导演王全安一开篇就用非常安静的一桢画面,将他冷静客观的立场、观察社会的角度和关注的文化命题,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一封来自海峡对岸外婆月娥年轻时的恋人回大陆寻亲的信,就像一块巨石,掉入了这个普通的上海人家,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在王全安的电影里,你却在表面上看不到任何浪花,石头并没有沉到大海,它在自己激起的深层浪花漩涡里旋转,变成一股股的暗涌,冲击着这个普通上海人家里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

月娥年轻时的恋人刘燕生,在1949年,与月娥失散分离,现在台湾的妻子过世,他随台湾老兵返乡团回到上海。

失散那年月娥已有身孕,就是现在这个家庭的大儿子,其他孩子都是月娥与后来收留月娥的共产党员陆善民所生。

刘燕生的归来,让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面临着一种选择,大女儿选择了直接的不解和愤怒,大儿子内心复杂持观望态度,孙女选择了对外婆最贴心的关注和同情。

而和这个事件最直接相关的陆善民和月娥,却选择了缄默不语,这就是中国人,非常中国式的反应和表达。

王全安在讲述这个平凡上海人家情感故事的时候,安静得就像卧在镜头后的一只灵豹,时刻通过冷静地观察,让他的电影猎物随人物情节的自然的发展,客观地呈现出一种与故事环境相匹配的,必然的而又颇富人情味的生机画面。

画面的构图极其唯美,而且静止不动,让我想到塞尚的静物画,但你却觉得有什么在动,非常的心理,那是一种心灵的流动,在每一个人物之间,对应流转,构成一个很大的心理场,或剑拔驽张,或伤心失意,或尴尬难堪,或温馨缠绵,或是很多情绪的杂糅……而这种情绪心理之复杂微妙,如中国人的曲水长廊。

东方式的典雅,在《团圆》里被一点一滴地通过王全安的电影表达温情脉脉地流泻了出来,而这种富有安静客观之美感的电影,在现代社会的喧嚣繁华中,在文明的进展中已经越来越少了,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力量,这就是安静的力量!王全安,在回归,整个中国人民都在回归,回归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认知发扬着我们身上的东方之美!在这个东方文明崛起的时代场里边,王全安的电影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团圆》中的月娥、陆善民、刘燕生、大儿子建国等,每一个人物的情感表达都是那么的克制、含蓄和隐忍,就像王全安的情感节制、不动的镜头一样。

刘燕生的到来,全家忙碌准备酒席接待客人,当窗外乐声响起,画外一声客人来了,全体家人和楼道的居民都跑出去迎接,锅台前的月娥,却陷入一种很自然的无语状态,诺大的厨房里只剩下她一个人默默地摘着围裙和套袖,一生的等待抽空了她所有的力气,她缓缓地坐了下去,坐在了厨房的板凳上,一束温暖的阳光倾泻到她的脸上。

接下来的一幕是我在这部电影中最喜欢的,极富张力,可爱得很的欢迎场面。

家人们陆续冲到了楼外站满观看人群的最前端,画面右侧是吹着小号敲着鼓、穿着色彩鲜艳服装的儿童鼓乐队,代表着街道,用民间隆重的方式欢迎着归来的台湾老兵,凌峰饰演的刘燕生饱含沧桑的一张脸,委委屈屈的身形站在出租车门口,对面卢燕饰演的月娥带着犹存的大家闺秀的风韵,带着一生的情感在身上,在眼中,分开众人走到最前面,这一幕团圆,情感饱满,意味深远,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完完全全是一种东方独有的景致,而且是海峡两岸分隔的大环境背景下,平民所有的独有景致。

在《团圆》中我读出了王全安以家庭为主体,以外在大的不可变更的历史事件和现代社会的变迁为背景,客观地呈现民族性和文化感的意图,这让我想起了两位有着异曲同工的电影大师,他们的视角甚至不动的镜头,都相当的一致,或者说我在王全安的电影里,看到了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一般的东方独有的美和雅致!还有我国的电影大师费穆《小城之春》所呈现的中国式的写意诗话的美感。

王全安和这两位大师一样,用他们卓越的电影艺术完美地体现了东方的美学思想。

可是王全安又有着与这两位大师的不同,这种不同在西化了的外部形式美和色彩美上,这是时代技术进步了的结果。

《团圆》的美术和摄影在王全安导演的控制下,都内敛含蓄不张扬,用有丰富层次的构图、色彩、光线恰到好处地传扬了王全安想传扬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王全安一直是个对社会环境的变迁有着超极敏感的导演,他目光深邃,表达细腻含蓄,很具东方气质,他的作品也总是以大地基调最根本的代表——女性为主角,不论是《月蚀》里的雅男/佳娘,《惊蛰》里的关二妹,还有《图雅的婚事》里的图雅,还有这部《团圆》里的月娥,这些新中国的女性们都在通过自身的性格命运带动着王全安想呈现的时间和空间,社会环境的变迁通过王全安冷静的双眼,节制的表达,以一部部电影的方式,一帧帧一幅幅画面的形式客观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人物命运与环境交融。

可以这样说,王全安的宏大环境观,和刻画入微的细腻电影表达的统一,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当代电影世界少有的极其宽广的格局。

除了形式的美感和宏大的格局下的显微,一个几乎走过一生的女性与国民党老兵和收留了她和儿子一辈子的共产党老兵之间的情感流动、心理冲突,又宛若溪流江河时缓时急。

当了一辈子好人的陆善民在外来的台湾老兵刘燕生要带自己相伴一生的妻子月娥回台湾时,他呈现了一种看似奇怪,但是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的东西,礼让为先,他克制自己,努力成人之美,这种隐忍让他自己呈现出一种像喝了酒似的亢奋状态。

他积极地带着月娥去办理离婚手续,结果得先办结婚证后再办离婚证,折腾一圈,两个人的事实婚姻终于在多年后变成了一个合法的结婚证,再离婚时却因财产分割而那么复杂难办,两位老人拿着红映映的结婚证这个场面真让人哭笑不得。

终于,陆善民这位善良的老人挺不住了,他在酒席间异常的亢奋中说:如果你们俩之间是感情的话,那我们这么多年又算是什么呢?他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可怜的国民党遗属之后历经磨难的委屈全涌了让来,让这位坚强的老人因情绪抑郁亢奋与他人在酒桌干仗,倒下了。

陆善民的中风,让月娥和刘燕生反思自己想成全一辈子因历史而撕裂的感情的处理。

“发乎情止乎礼”,不光1948年拍摄的费穆的《小城之春》是这样,中国人一直都这样,发展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依然有着这样的传统的美德。

当月娥和刘燕生反思后,都有了自己暗暗的决定,老人们的情感就只能用一首首的旧歌老曲来抒发了。

酒后唱歌是中国人惯有的娱乐方式,当三位老人在饭桌上唱起那个年代的“香槟酒,满场飞”,回忆着转移的那一天的天气,月娥是爱人失散,便觉雷电交加,国民党老兵兵败转移,便觉是阴云密布,共产党老兵是解放了,是大大的艳阳天。

人生所共有的就是回忆,但人们的回忆里有着多少的情感色彩,到此刻,我不觉得泪含眼眶。

逝去的怆然,那不可挽回的历史的创伤和隔离,负载在百姓的身上,却又被王全安处理得如此轻描淡写,这就是生活的最真实!王全安是一个能够去掉外界渲染,露出生活真容的导演,但王全安决不让你哭,他只是无数次地让你含泪不掉下来而已。

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笑中含泪,不大喜大悲是中国人的品性。

刘燕生和月娥,最终都选择月娥留下,这“发乎情止乎礼”的结果是那么的自然。

刘燕生离去后,月娥和中了风的陆善民的日子又复归平静,但是他们在搬迁后的楼房新居里又见证着孙女和孙女婿的再度分离,孙女婿要出国留学,让孙女成为无奈的留守人士。

中国人祈望的团圆里又能有多少圆满?这老少的新一轮轮回又让人心悲怆伤感!这就是人生!王全安是冷静的,他的情感含得很深,《团圆》里有着“言有尽意无穷”的中国韵味;王全安是客观的,《团圆》里,你看不到任何对政治人性的评说,他只是客观地呈现;王全安是宿命的,他的《团圆》,其实只是中国人的一个愿望,而生活却有着它自有规律和宿命。

这种冷静、客观和宿命让他的电影展开了翅膀,让他的电影有了一种安静的力量,让他的电影很东方。

《团圆》,安静的力量,东方的美!作者:紫语 2010/2/18

 5 ) 可貴的愛情

這部剛摘得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的《團圓》,不期然令我想到當年李安的成名作《喜宴》,故事內容上當然沒什麽相似的地方,不過它們都不約而同觸及到,大家庭,甚至大國情,在上一輩中國人的愛情有何其大的影響力,而更有趣的是逆其道而行的愛,更見可貴。

話説一個國民黨退伍老兵前往上海尋找失散多年的妻子,並盼望重逢後帶她回台灣生活,卻為妻子在上海的家庭帶來動蕩,晚了數十年的重逢,讓妻子重拾共偕連理的冀盼,愛得義無反顧,又不忍家庭團圓的苦衷,三個「老戲骨」(特別是飾演妻子的盧燕及上海丈夫的演員)多場對戲都演得精彩,正是全片亮點所在。

 6 ) 孩子幻想中的大人世界(严重剧透,慎入)

对王全安的欣赏。

是源自《图雅的婚事》。

当时他说,任何一个导演都没有让大家在电影院里郁闷的权利。

而今天,他尽情的让我郁闷了一把。

泥垢了。

很早就知道《团圆》。

这个题材非常容易出彩,原本以为是另外一个像《上海夏天》或者《饮食男女》一样温暖细腻又发人深省的片子。

结果整篇充斥着编剧对于上海的臆想,对于老人的臆想,对于情感的臆想。

开篇,2005年,在上海居然还有街道因为有台湾老兵的探亲而准备的鼓号队。

瞬间错位。

这事情发生在1995年还有人信。

1986年就有古北了。

2005年在上海的台湾人已经是非常大的人群了。

而且90年代已经形成小三通,台湾老兵2005年回内地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了,这根本就不合逻辑。

随后,三个老人的表现,根本不像是经历了岁月磨难,历尽时代变革的老人,而是三个披着老人外衣的年轻人。

玉娥轻轻松松的就答应了燕生跟他回台湾的要求。

编剧虽然年轻,总也有长辈吧?

写这段的时候没问过家里的长辈如果遇到这问题会怎么处理吗?

老陆的价值观根本就不成立。

49年结婚到了05年也有50多年了,50多年的婚姻说放弃就放弃?

而且表情一直阳光?

上海男人再温柔体贴也不至于心这么大吧?

更别说在饭店喝酒那一段,居然还动手打人,而且是两个上海人打起来。

王全安不认识上海人吧?

还有还有,两个老人事实婚姻,没有结婚证。

那孩子的户口怎么报上去的?

这片子是拍给老外看的吧?

中国人的户籍制度之复杂王全安还没领教过?

最后一段最吐血。

两岸直航是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往返内地是要通过香港或澳门转机的。

邮轮旅游在中国也是这几年才兴起的。

燕生回台湾的时候怎么就坐邮轮回去了?

浦东机场太贵拍不起吗?

还有,莫小棋到底是谁的女儿?

是大女儿的?

她管马晓晴叫阿姨。

是二女儿的?

二女儿还有一个儿子。

在两个双非家庭居然还超生?

大女儿跟大儿子一样单身?

其实这片子不至于烂到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的地步。

但毕竟是王全安。

还是有很大的期待的。

更何况集结了这么多优秀的演员。

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瞬间累感不爱。

 7 ) 外婆的故事

一个有些悲伤的又有些温情的故事。

探讨了中国传统观念里的家庭,爱情,爱。

一个国家的分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纠缠,牵扯了另外的一个家庭。

1949年的那场分别之后,历史原因导致大陆这边的玉娥过得磕磕绊绊,甚至想过跳江。

而海峡另一边的刘燕生,同样对家乡有着无比的眷恋。

几十年后的重逢令两人如获新生。

老陆得知玉娥要走,没有表现出狭隘的自尊心,也很豁达得表达了爱自己,要学会享受的一番话,没有阻碍玉娥。

戏中有一段是老陆和玉娥决定去办理离婚手续,可是他们是在婚姻法颁布之前结婚的,所以必须要先办理结婚才能办理离婚。

一切都像是老陆说的那样--荒唐。

玉娥与老陆的二女儿坚决反对玉娥离开,因为觉得没有面子。

而大女婿觉得老陆家这几十年的照顾也有恩情在里面,看上去是要谈价钱的口气。

一家人对于老人的选择都没有从玉娥自己的想法出发考虑,似乎玉娥自己为家庭的付出也是应该的。

这是时候是老陆拿定了主意--可以走,尊重玉娥的选择,是玉娥为这个家在操持,感谢玉娥的付出。

剧中可以看出,老陆也是一个通达的人,没有因为玉娥是KMT的遗属就抛弃妻子,甚至事业受影响,儿子的事业也受到连累。

老陆都没有怪罪玉娥。

燕生有些愧疚,决定留下一笔钱作为补偿。

老陆的态度是把燕生当亲人,当兄弟。

三人之间没有间隙,感情十分融洽。

三个人在老陆中风后,变得更加亲密。

燕生为老陆准备好菜,老陆准备好酒,三人畅饮,又一起唱了歌,回忆1949年的事,笑对人生。

燕生最后一个人离开大陆,玉娥则留下来照顾老陆,老陆搬进了新房,但却比原来更加冷清了,一家人像是分散了,令老两口显得有些孤单。

电影在此结束。

说是温情,是因为一家人经历风风雨雨,还能团聚在一起。

而电影的氛围有些悲伤,是因为历史原因,令彼此亲近的人,被迫背井离乡成为仇敌。

但电影表现出中国的家庭,是团圆的温馨的,是燕生梦寐以求的年轻的可爱的故乡。

人生短暂,命中注定不能永远在一起,珍惜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我想这是作者希望传达的。

 8 ) 局外人

局外人对于刘燕生来说,在上海陆家他就是个局外人,虽然他和玉娥育有一个孩子,并彼此记挂对方。

1949年,刘燕生随蒋介石部队撤退台湾,阴差阳错和妻子玉娥分开,一别就是几十年,彼时,他和玉娥已有孩子。

在台湾的刘燕生被派镇守金门,故土虽一江之隔却归期遥遥,遂娶妻生子。

刘燕生没料到还能回大陆,已为鳏夫的他想起了大陆那头曾经的沧海。

可沧海已是桑田,玉娥和老陆已相伴多年,育有二女。

刘燕生的到来打破了这个上海小弄堂里小家庭的平静,也揭开了尘封几十年特殊历史下的往事。

“我和你爸几十年了,有恩情,我和刘燕生只有一年,有感情。

”刘燕生很庆幸,玉娥对自己念念不忘,他和她执手相伴,回忆往昔,在众人异样的眼光和指点下。

刘燕生要带走玉娥,老陆同意了,酒席上的一番话却道出他的委屈:我这生第一次拍结婚照是为了离婚,荒唐,荒唐......”“我想不通啊,我们这几十年又算什么?

”玉娥用好人来评价老陆,这个人因为娶她断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被批斗被侮辱,仿佛他活着就是为了她,可玉娥没有好好去了解这个守护了她一辈子的男子。

刘燕生终究没有和玉娥一起走,他对老陆说他带不走她。

是那一锅佛跳墙让玉娥清醒了吧,此时站在他面前的刘燕生已然不是那个纯良的人,他的记忆中有另一个女人的影子,生活中有另一个女人的气息,当这个女人逝去,刘燕生才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

是老陆的中风让他清醒了吧,可能与老陆最初的结合是被现实逼迫,可几十年的被爱已不自觉地把两人融为一体,熟悉得好像左手与右手,亏欠也好,补偿也罢,玉娥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照顾老陆。

刘燕生的告别宴突遇一场暴雨,只身躲在檐下的他和陆家人格格不入,从一开始,那突兀的国语已让刘燕生变成了陌生人。

对于陆家他只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这片故土也已然是回不去的故乡,物是人非,当年的人事不会在原地等他。

把这段记忆酿成酒喝下吧,当成歌吟唱吧,不要试图去唤醒,命运就像那一天的天气,谁也说不清到底是雨是闪是晴。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9 ) 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

他要回来了。

刘燕生和玉娥分离的时间已接近一个花甲,时隔多年,两人都已经被岁月折磨到不大能认出彼此。

刘燕生见到玉娥的第一句话竟是:“你是玉娥吧,我是刘燕生。

”当年随部队去台湾,本想着两三日便能回来接上妻儿团聚,未曾想这一别后再见竟是沧海桑田,玉娥早已和老陆组建了家庭并生了两个女儿。

刘燕生这次回来的目的就是想带玉娥回台湾颐养天年,以弥补这么多年分别的遗憾。

这一切,老陆都看在眼里,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当然是不希望玉娥走的,可是他又能说什么呢。

玉娥带刘燕生去她和老陆买的新房子参观,提起当年刘燕生走后生活的痛苦和艰辛,若不是老陆对她不离不弃,她早就抱着儿子跳河了。

现在他回来了,何尝不是要她再次面对分离的伤痛,这对于老陆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

说着便哭泣了起来,刘燕生只得无奈地拍拍玉娥的肩膀说着:“不哭,不哭!

”回家后,玉娥正犹豫着怎么跟老陆开口,只见他抱着四只昂贵无比的螃蟹回来了,说要做给刘燕生和她吃,老陆是节俭了一辈子的人,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玉娥看到此情景,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子女们听说了母亲要随刘燕生走的消息都纷纷站出来抗议,母亲若走了,家也就散了。

这时候,老陆站出来,把子女们一一骂走,让他们不要多管闲事,殊不知,最不舍得玉娥走的人不就是老陆么?

老陆要和玉娥离婚,这样她才能名正言顺随刘燕生走,到了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他们没有结婚证明,如果要离婚必须先结婚,拿了结婚证再来离婚,他们那个年代哪来的结婚证这一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个酒就当作是结婚了,没办法,他俩只得去对面先领个结婚证,领完证,在工作人员的祝贺声中又过来办理离婚。

结果被告知没有财产分割协议等办理不了离婚,俩人只得悻悻而回。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大家来到饭馆吃饭,几杯酒下肚,老陆终于控制不住,内心的酸楚委屈不吐不快,他心里明白玉娥跟刘燕生的感情,他完全能接受,只要玉娥开心,他就高兴,这是他一辈子的宗旨。

只是他想不通,就像他说的:“我们这几十年又算什么名堂呢......?

”说完在与旁人的争吵中脑溢血中风生命垂危...... 当分离的命运再次降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玉娥无法抗拒再次分离的痛苦,还是在当年相同的上海码头,她再次送走了自己深爱的刘燕生......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

 10 ) 两岸一家亲,同文(文化范式)同种(血统)……

据“看台海”公众号3月20日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即将开播。

3月20日,台海之声开始曲、结束曲正式发布。

台海之声开始曲以钢琴版《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旋律为基调,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男女播音员用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三种语言娓娓道来,声音穿越海峡,共话两岸一家。

台海之声结束曲以小提琴版《在银色月光下》的旋律为基调,用最熟悉的乡音与海峡对岸的骨肉天亲道一声晚安。

《团圆》短评

薛国平演得好!

3分钟前
  • 淹然
  • 还行

人物关系处理上避重就轻,整体氛围很做作,结尾的最后一顿饭也意味不明。

7分钟前
  • 二 天
  • 较差

刻意,做作!

8分钟前
  • 有质感的小熊
  • 较差

其实是个半主旋律电影,结局也猜得到,统战自然不能沦为被统战,否则也无法交代,也不可能上映。电影里三位老人也是各有各的困境和难题,无法苛责任何一位。

1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形式感太强烈,与镜头平铺直叙的不同是,电影里太着急地要把这个荒唐的年代满满地塞进观众的眼睛里。某些地方的符号隐喻也显得着急和做作,的确不如回归一部单纯的纪录片。

11分钟前
  • serietempo
  • 较差

同样有意无意地用聚餐这件事来承载或推动一个家庭几代人的悲欢,但做得并不出色。跳跃式的剧情发展,以全盖偏的视角使得这部影片总有种夹生饭的感觉。

13分钟前
  • 老柴
  • 还行

没办法理解这种情感分开几十年还能这么惦念到破坏这么多家庭吗

15分钟前
  • Xxx
  • 很差

我就没搞懂刘燕生几十年之后回来是为了要带走玉娥?而玉娥张口就答应了?您能理解吗?我心里跟马晓晴演的那个女儿一样开骂了好吗?别跟我说是戏剧张力,莎士比亚也写不出这种戏剧张力!一颗星给演老陆的徐才根,一颗星给唱歌的凌峰,卢燕格格不入,像慈禧一样看着所有的事物和人。

20分钟前
  • 松间乐乐
  • 较差

淡淡的,很真挚~

24分钟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推荐

电影《团圆》讲诉的是1949年因国家内战,大部分国民党兵人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其中男主角刘燕生上了前往台湾的船,本以为只是短暂的别离,却与妻子儿女分开几十年。

25分钟前
  • 微信用户
  • 较差

王全安很平庸的一部作品。

28分钟前
  • 豆瓣松鼠
  • 还行

不够克制不够沉稳,浮夸那么一点感情基调都完全不同了。

3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母亲的一句话是戏核“我和你们爸爸几十年,有恩情。我和他一年,有感情。”

34分钟前
  • frozenmoon
  • 较差

王全安你就是个土鳖,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什么分离别聚,剧本垃圾、摄影垃圾、表演垃圾、上海土话更垃圾,导演更是集垃圾于一体。

37分钟前
  • 经纬万端
  • 很差

期望不大失望也不大。雾蒙蒙的上海,四十余年前后都没放晴。长镜头很多但是不单调,餐桌作为情感特殊且中性的场所承担了故事变化的重任,每一顿饭都有不同,尤其是三人最后一顿,千言万语尽在歌中,即使摄影师抖成了帕金森。一群人屋檐下躲雨有古典的留白美。剧本很多精巧的设计但感觉不真实。

40分钟前
  • 清水幻象
  • 还行

见不见呐

42分钟前
  • 很差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很安静的讲述着一个故事,这样安静的方式很抓人,让你默默的跟着流泪……PS: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7分钟前
  • L.L
  • 力荐

臺灣老兵劉燕生跟著老兵回鄉團回上海想和他撤退到臺灣前在大陸的對象玉娥團圆和好,玉娥的老伴老陸大氣地同意玉娥跟老劉回臺灣,但玉娥的子女們卻不同意,最終沒能團圆;片尾一年後老陸和玉娥搬進新房居住,過年的時候玉娥打了一圈電話幾個子女也沒能回家吃團圆飯,雖是一家人卻連年夜飯都沒能聚在一起

51分钟前
  • 烎烎🌋
  • 还行

为何我觉得演技差极了,就算群众演员也稍微讲究点好嘛。每当情绪快到那个点时却破了。故事是好故事却给拍砸了,上海话说的很奇怪有没有! 说到这两难的抉择,2014年的我并不觉得难,几十年前的你弄丢了我,我不会把现在的他给抛弃!

54分钟前
  • 初望
  • 较差

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58分钟前
  • 层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