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人世间,究竟什么是遗憾呢?
是爱而不可得?
或是得而不可留?
终究,遗憾会变得深刻,让情感升华,成为无数人祭奠过去的的一炷香,余烟袅袅,不绝如缕。
而关于这一点,冯齐深有体会。
“我......我对不起她,她比我大,我叫她姐姐。
”这是冯齐对于这段故事的开场白。
故事发生在1995年10月,从潍坊开往北京的火车上,身为军人的冯齐要去北京参加会议。
姐姐是从济南站上车的,当时的火车上正是人挤人的时刻,不过冯齐还是第一眼就看到了姐姐。
姐姐长得很漂亮,朴素的衣服都掩盖不了她的魅力。
作为一名闷骚型的文艺青年,冯齐明明很想看,却还要装作随意的样子低下了头。
火车的晃动让姐姐不小心碰着了冯齐,冯齐有些腼腆地说着没事没事。
文艺青年都有着丰富的情节创造力,他猛然间站起身,让姐姐坐自己的位子。
四目相对,冯齐有些羞涩与尴尬,好在姐姐的闺蜜小毛拉着姐姐坐了下来。
相聊间,三人得知彼此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姐姐询问冯齐有没有可靠的旅馆,冯齐急忙推荐了自己所住的招待所。
那是个还存在信任感的时代,大家的防范意识没那么强,也让很多故事的男女主角有了遇见的机会。
在北京,开会之余,冯齐会跟姐姐他们一起游玩,在天安门前,三人留下了一张合影。
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但是快乐的日子却总是短暂的。
离别时,姐姐主动来招待所找到了冯齐表示感谢。
有美女来找,这让农村出来的冯齐充满了自豪,更重要的一点,姐姐确实是真得漂亮。
96年,冯齐考上了陆军学院,而他与姐姐频繁的书信来往,让彼此成为了对方的精神支柱。
冯齐得知,姐姐名叫陈颜,比他大八岁,因为丈夫家暴而离婚,她的女儿也判给了前夫。
那时书信很慢,但寄托地却都是真情。
冯齐爱上了姐姐,但他的表白却被姐姐果断拒绝,被感情伤过的人,总是害怕再被伤害。
但是年轻气盛的冯齐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年春节,他站了40多小时的火车来到姐姐的老家。
看到冯齐的出现,姐姐有些心疼又有些感动的落下了泪。
冯齐美美的睡了一觉后,姐姐一家给他准备了可口的早餐。
姐姐带他坐船来到了自己工作的电影院,然后又带他转遍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
但是对于两人之间的感情,她让冯齐什么也不要说。
被伤害过的人,就容易变成对别人没有要求的人。
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
一次次的落泪,一次次的拒绝,姐姐不是不喜欢冯齐,只是两人之间有太大的隔阂。
如果注定得不到,那不如就不要开始。
被拒绝的冯齐,终于赌气要离开。
凄冷的清晨,他悄悄拿起背包离开。
火车站,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等待着火车的到来。
不过,姐姐的理智终于还是感性冲倒了,她来到了火车站。
在大爷大妈的注视下,两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第二年的春节,冯齐还是来到了姐姐的家里。
陷入爱情的两人,都将未来寄托在了对方身上。
冯齐表示自己毕业后就会娶姐姐,到时候将把姐姐的女儿接回来一起住。
听着冯齐的承诺,姐姐开心的点着头。
此时,她已经完全信任了冯齐,并坚信对方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这年春节,冯齐将姐姐带回了老家。
那个年代村里的大学生,都是全村的骄傲,得知冯齐带回了女朋友,全村人把冯齐家围得水泄不通。
全家人对姐姐地到来十分欢迎,但这些都是基于她们不知道姐姐情况之下的。
姐姐会主动帮着干活,甚至冷水冻得她眼里泛起了泪水,但是她没有一句抱怨。
只不过,当她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给了冯齐的妹妹后,冯齐的家人开始变得拘束起来。
临走时,冯齐家人给了她很多家乡特产,她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但是冯齐却看出了端倪,正常儿子的女朋友第一次登门,家长都会给红包的,而姐姐没有收到红包。
回到家后,冯齐的母亲坚决反对两人的婚事,甚至为此,冯齐的父母来到他的单位,希望领导能够劝解冯齐分手。
农村出来的孩子都很要强,冯齐自然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难堪,所以他假装同意了父母的要求。
但其实,此时在他的内心里,对这段感情已经动摇了。
因为见义勇为,冯齐的手受伤了,姐姐带着好多特产来看望他。
领导表示会给他三等功,并表示市里会进行宣传这个事迹,冯齐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领导暗示,要做正派的人,不要让被人说三道四。
冯齐自然明白领导的意思,而姐姐也理解冯齐的处境,于是她主动提出了分手。
一个不愿意被伤害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不对别人造成伤害。
但是总是为别人考虑的人,却总是会被各种伤害。
姐姐懂事的让人心疼,而冯齐,也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前途。
两人在天安门前拍了一张两人唯一的合影,之后火车站离别时,姐姐还在劝解冯齐不要为难。
而这,也是两人的最后一面。
之后的冯齐工作有了起色,而他也如父母之愿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但是在他的内心里,总是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所以他对妻子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
他找到了女作家安顿,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为了忏悔,他表示可以用自己的真实名字。
人,终究是自私的。
冯齐的忏悔,无非寻求自身的精神解脱,就如女作家所说,他的这个行为,会对两个女人造成伤害。
不过好在,女作家的书发表后,姐姐并没有看到,而是继续过着自己的平淡日子。
不打扰,才是对彼此最后的尊重。
《冯齐的忏悔》之所以会在多年后火起来,或许是因为如今的这个时代,缺少了真情的支撑,太多人需要忏悔。
这个一切都可以营销的社会,你能看到几分真实的东西呢?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都身不由己。
为了利益,为了名利,我们放弃了那些真正让我们快乐的东西。
现实太沉重,击碎了所有人对爱情的幻想。
而对于那些逝去的真情,我们只能用忏悔来怀念。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果你遇见了一位你很爱的人,但你知道你俩注定没有结果,你要过程,还是结果,还是选择转身就走。
男人的一见钟情总是建立在女生漂亮的基础上的。
荷尔蒙的分泌只在一瞬间,世间从不缺少心动,缺少的是愿意为心动而付出一切的勇气。
可悲的是作为男人我觉得男主的做法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男人,冯齐敢于追求一位比自己大8岁的离异的姐姐,愿意将她的女儿视为己出,愿意带姐姐见自己的父母。
可当面对家人的反对意见和部队长官的旁敲侧击,在内心摇晃不定的时候爱就已经破碎了一地,前途与爱情此刻发生冲突,罗翔老师曾经说过,“前途比爱情重要,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因为在爱情里从不是选择题,理智与欲望之间遵从的不应该是择优选择。
姐姐已经被婚姻伤害过一次,理智让她知道现实会多么残酷,可少年的热烈让姐姐的理智最终也没有抵挡住。
本以为一束温暖光照亮了自己的生活,可随之离去后是无尽的黑暗与消沉。
姐姐对冯齐的爱是热烈且包容的,可能至今都在怪自己的条件与其不配,抛弃世俗的一切,冯齐的爱在和姐姐相比下是那么的懦弱无力。
承诺又算得了什么,男人总以为轻轻的一句话多么有分量,随风飘去矣。
冯齐和作者讲述后,作者说这件事情牵连的受害者不止姐姐一人,最可怜的是冯齐现在的老婆孩子,白月光的杀伤力?
一件破洞的毛衣穿六年(内心吐槽一句真贱啊)和电影《断背山》里恩尼斯留着杰克的外套如出一辙,和男同骗婚有何不同。
男主说“我忘不了曾经给过姐姐的伤害”,难道穿着姐姐织的毛衣会让你内心更好过一些吗。
那留给姐姐的有什么,那些当做念想的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的心痛,幸好思念无声否则震耳欲聋。
《断背山》电影片段 这段故事不存在男女对立,站在上帝视角在我心里有正解,如果选择了爱一个人,不光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有时候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事背景冯齐的家庭思想落后复合时代特征,男主的懦弱导致没有提前告知家人说姐姐的条件状况,对于父母不给见面红包这一做法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部队里,他对自己“高贵的”军人身份也是看的比一切都重要。
一步一步的让姐姐失望,让姐姐惶恐从而选择主动退出,这一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变成了不自量力。
这段故事不开始才是最好的,便不会留下这无尽的忏悔与悲伤。
故事的结尾仍旧发生在那个湿漉漉的小镇,女人提着菜篮子从街道走过,旁边是贴在作者安顿新书的海报,女人从眼前走过似乎不曾发觉。
也许冯齐的忏悔永远也忏悔不完,姐姐也永远收不到那忏悔,旧事早已归于尽。
青少年的情愫总是飘渺不定的,有过零星的几次朦胧的心动,心跳加快,贪恋和某个人一起的时光。
回过头来,再看,不过是一种感觉。
没有想过结婚,没有想和对方相伴一生,这不是爱,这是计较得失权衡利弊后的自私。
爱是一种责任,爱的最终境界是把对方变成家人。
“遥祝幸福,真真的....”。
最无力的祝福,最无力的忏悔,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冯齐很爱陈颜会跨越千里站在绿皮火车四十小时不坐下去找她;陈颜在小镇很怕能压死人的闲言碎语冯齐就故意在她工作的地方帮忙。
但是陈颜打开心扉的时候在他家被非议的时候他要升职的时候他动摇了如果这时候领证过几年有个孩子什么流言蜚语自动没有。
后来听父母安排结婚娶了不爱的时候妻子经常忽略,果然得不到的就更加爱。
最让我遗憾的是两人性格非常互补可是那个年代小地方很出息的长子很难总是先考虑大家在顾忌自己小家,两人要是同龄遇到时机对就好了。
罗翔曾说:“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你还会明白爱情比前途更难得,但最后你会明白,对的人,会站在你的前途里。
”
之后有时间会去把整个系列看一下。
窗帘从一小块到整个被风吹起来预示着冯齐袒露心声的历程。
剧中用了很多无意识的回溯,刚开始并没有留下地址但下一个镜头冯齐就收到信了,去影院陈把他介绍给同事的时候还是朋友马上就过渡到男友了。
冯齐让陈答应的那段,透着窗户外面是闲言碎语的家人是当时社会环境对这段关系的真实写照。
第二次合影的最后,两人的肩膀突然隔开了一段距离,也是分开的前兆。
第一次分别和最后一次分别,陈妍穿的是同一件毛衣。
记者去到冯齐的家里还毛衣,小男孩戴着军帽喊我要爸爸,不仅表明冯齐的选择是他的前途,还预示着冯齐以真实姓名发表文章对他家庭的后果,孩子也没能唤醒疏远家庭的冯齐。
剧的最后,陈妍出现在自己的家乡,她和她被许诺治病的孩子都没能走出当初男人嘴里所说的困境,墙上贴的也许就是记者出版的书,但对她来说都没用了,看见或不看见都没用。
火车上最先打招呼的是冯齐,一腔热血跑到陈妍家里的是冯齐,最先做出承诺许下未来的是冯齐,不在乎流言蜚语怎样中伤对方的也是冯齐,最后考虑前程的也是冯齐,当然了做出忏悔不顾家庭的也是冯齐。
其实,陈妍不是没有勇敢过,冯齐的妈妈打电话给陈妍后,陈妍并没有跟冯齐说,最后是冯齐犹豫不决的态度才让她真正放手。
两人在房间里朋友去找冯,冯齐因为一件小事说影响不好,坚决而果断,才是他真正的答案,那应该就是绞断最后一根绳子的剪子。
冯齐的忏悔无疑来源于他对姐姐的,但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同样也是应该忏悔的,作为军人担当是第一要务,但在和姐姐交往时他该争取的时候退缩了,导致后面悲剧发生,作为军人他是不合格的。
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更是失败的,当孩子奔向他对他叫爸爸的时候,他连抱都没抱一下,在他这里孩子可能只是个传宗接代的证明,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妻子更亦如此。
整个故事最悲惨的是姐姐这个人物,从之前的相识到动摇到信任到深爱再到伤害,感情里受过一次伤的姐姐很难接受一段新的感情,难以想象姐姐后面是否能遇到真正的良人,是否还会把真心付给别人,我相信姐姐的结局是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就是真心,而更难得的是你经历过荆棘后仍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仍然相信爱情,有无畏付出爱的勇气。
冯齐对姐姐的爱是真挚的,但拿得起放得下更是一个军人最应该拥有的品德。
他可能是委屈的,会觉得自己的老婆是家里包办的,但当他妥协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失去了拥有真爱的资格,有的说在感情方面前途一文不值,但真情才是这世间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冯齐凭一己之力伤了两个女人的心,我不知道他的这段采访姐姐看后有何感想,但对他的老婆却是致命打击,自己的枕边人心里一直想着别的女人,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对于故事里的两位女性我想说,女性不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男人的手里,哪怕这个男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人生走到最后能陪伴的只有自己,好好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你可以相信一个男人,但同时你也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随时抽身的姿态,与自己独处,更不惧怕独处。
对于冯齐我想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你可能只是怀念那种爱而不得的感觉。
一位军人身上背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但如果连自己的小家都保护不了,这不是太讽刺了吗。
学会与自己和解,人要往前看,有的人仅仅放在心里就好,姐姐已经是过去式,而你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世上哪有那么多圆满呢,有的时候遗憾更是一种美。
他忏悔?
忏悔什么呢?
用真实姓名出版,不也是一场无尽的伤害和自我感动吗?
那个很小的镇子,小到他上午来……中午全镇人就知道有一个当兵的来找她。
继续生活的姐姐会因为这些书籍,再次带来困扰吗?
他还是那个执着孩子气的冯齐,他的梦那么珍贵无法忘记。
结婚三年的妻子,两岁的儿子以后会面对什么样的人生呢?
——初见火车上炽热赤诚的眼神是真的,千里迢迢表达心意是真的,被拥抱转圈开心的小玲笑成铃铛一样也是真的,带回家的决定也是真的,火车站的一直呢喃的姐姐也是真的……什么都是真的,最后的决绝也是真的。
少年人爱意真诚孤勇是会灼伤人的,钻心的痛会留疤会变成一直长不好的肉。
可那爱抵挡不住任何东西——整个影片太真实了,真实到冯齐陈妍好像就是我身边的人。
同山东潍坊人对影片里口音、村庄的景象、习俗、思想、社会风气了解的很透彻……的确那一些永远不会改变打不破的枷锁。
冯齐的家庭也如我见识的普通家庭一样……陈妍的处境也如我身为女性能了解的一样。
所以我大概不会怪任何人……冯齐背信弃义了,可他会忏悔比起。
那些抛之脑后快意人生的人,好多了不是吗?
他的现任妻子很像我老家的那些姐姐小姨或者同村的其他姑娘……贤惠持家识大体,可终究得不到爱。
这个世界上遗憾事太多了,错过的人太多了。
如果都要分对错,会分到什么时候呢?
就都怪他们倒霉罢了少年赤诚的爱最能打动人,哪怕你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少年的孤勇最能蛊惑人,哪怕你早知结局。
少年的爱会灼伤人,变成永远好不了的肉。
少年的爱珍贵又稀有,可它不牢固抵挡不住任何东西。
我有时候觉得,我像一个外来的生物,也不过是来地球走一走的,所以看生活,总是隔着一层电视屏幕。
家人说我不现实。
我也问过别人现实是什么,答曰“弱肉强食”。
但我还是不解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放下一段感情。
与其思考弱肉强食,思考生存,不如思考“生活”是什么,那是关于“感受”。
所以我总是羡慕那些女孩子,喜欢购物逛街,喜欢很多东西,饮食与娱乐,都好像是很实实在在,像“人”一样活着,是享受活着人有欲望的当下。
我一个人去旅行,也走过一些地方,也总是一个人吃饭,却还是到别人的片场走了一走的一般,不曾融入在那个地方,不曾享用过那里的吃食,只因为我的身体饥饿,需要饮食。
大概因为如此,所以我觉得情感能代表生活,就是真实吧。
好些年了,早已忘记旅行时路途的美景,却会记得那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夜车,有人比划吃饭的手势叫我下车去吃饭;车到了,有人从背后轻轻拍我肩膀提醒我到了;还有车进村,黄沙太大,只能半路下客,再兜回来载客的虚惊,那时人与人情感的短暂交汇。
我想以后,我会多表露一些。
今天我正在找电影看,发现了一部叫《冯齐的忏悔》的电影。
初听这个名字觉得有点好奇,于是又去看了下影评发现不错,今晚就看他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没有天堂电影院那么精彩,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究竟是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
可能你会说压根都不一样,可在我看来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两部电影男主在追逐初恋时都那么奋不顾身,在爱情之初又都那么甜蜜。
认为这世上没有什么能分开他们,就像冯齐最前面追姐姐的时候所说:我不在乎!
在结尾亦是如此,记者问他:“我的书是公开发售的,用实名写你的故事,可能会对你的家庭、工作和朋友造成意料之外的问题,你认为有问题吗?
”冯齐回答得干脆:“我不在乎!
”他真的不在乎吗?
我看未必,毕竟他已经做了一次的懦夫了。
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冯齐出差北京,在火车上第一眼看到陈颜时,冯齐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她。
男人一见钟情的往往是从美貌开始的。
然后冯齐除了开会时间,有一大部分时间跟着陈颜他们去游玩北京城,他们俩彼此的关系迅速升温。
他们在北京天安门合照一张照片,冯齐脸上是开心的。
而第二次他们俩合照是在陈颜即将离开冯齐,他们也在北京天安门合照了一张。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拍照时,冯齐本来打算侧身搂着陈颜,但他的身体下意识地又慢慢移开了。
我估计他心里此时已经完全放弃了陈颜,也抛弃了那个不在乎的誓言。
第三张照片是冯齐现在的家庭照片,他妻子跟儿子都满脸笑容,只有他是板着一张严肃的脸。
他们在北京分开后,成为了笔友。
彼此通过书信往来,直至有一年过年,冯齐没有打招呼就坐了十几个小时直奔了陈颜的老家。
到达陈颜老家的时候已经算是深夜了,陈颜的父母什么也没有说,就让冯齐住下了。
冯齐的到来,让这个小镇的人都知道了。
大家都不看好这件事,包括陈颜自己父母。
白天冯齐跟着陈颜到处逛这座小城,包括陈颜工作的地方,在一个电影院里上班,这又跟天堂电影院有些相似吧?
但是她那个工作的地方没有贴巨星海报,算是符合我们的国情吧。
我认为陈颜从事的工作原因,为他们能相遇提供了可信度。
毕竟在那个年代,如果没有一点前沿的思想,不可能坐那么远的车去北京游玩。
直到冯齐距离回部队的时间越来越近,他开口向陈颜再次表白了,想要跟陈颜结婚。
这里有很多深刻的话语。
陈颜说:有时候光一个好的心是不够的。
你要考虑一下你的父母、朋友,你那么有前途。
冯齐这时候说:“那些算什么,我都不在乎!
”陈颜回的话很有意思:现在不算,以后就算了,你现在可能觉得这些都无所谓,但总会有一天你因此怪我。
陈颜这个姐姐虽然在很早就已经预感到了这个结局,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冯齐一次。
冯齐在火车站台时,陈颜过来了与冯齐热情的相拥。
后面冯齐再去陈颜老家时,陈颜父母对冯齐明显更好了。
而陈颜也决定把冯齐当作自己往后生活的一个希望。
陈颜跟随冯齐去了他的山东老家,在回村之初,村里男女老少都夸冯齐找了一个好女朋友。
冯齐的爸妈也都喜笑颜开,在家里大摆筵席。
晚饭后,冯齐的妈问陈颜多少岁了?
冯齐答 28。
他母亲的笑容顿时不见了,开始有些嫌弃陈颜。
在陈颜即将离开冯齐老家时,他父母则完全看不上陈颜了,因为他们得知了陈颜还有个孩子。
于是在第一次进男朋友家门后,他父母红包都没给陈颜,并以自己会遭同村笑话,没面子为由劝冯齐放弃陈颜。
陈颜哪能没有看出什么,我觉得她什么都知道,后面我回想陈颜的笑容原来都留给了冯齐,在冯齐面前她基本都是一张淡笑的面庞。
在火车站时,他说笑着她从冯齐姐姐那听来的笑话,而此时的冯齐对陈颜的感情我觉得有一丝裂缝了。
在部队上经过他父母去跟团长反应,团长也隐晦地介入了他的个人情感。
团长的一句:你是最让我看重的,不要让我失望。
就让冯齐对陈颜的感情裂痕越扯越大,虽然冯齐自己在言语上极力的否认这一个事实,行动上就是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选择了他所在乎的父母、亲戚、朋友、同事甚至上司。
冯齐自己造就了一座大的坟墓,一个住着自己,又拉着妻子跟孩子一起。
毁掉一个女人的同时又在毁灭另外一个女的。
就如北京作家所言:冯齐把自己的梦都给了过去,但是他妻子又把今后一辈子的梦又交给了他。
在冯齐与陈颜分前,血红的夕阳跟陈颜穿着大红色的外套,看似喜庆的开始,却是悲剧的结束。
在耳边依旧回响起陈颜在火车上对冯齐的话语:冯齐如果不行的话,我们依旧是好姐弟,你千万别为难!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要求的女人,最是让人心疼。
现在是2024年6月2日凌晨,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写下看完这个电视剧的感受。
我是6月1日早上九点多醒来,打开抖音刷到的,看的是一个十多分钟的浓缩版,我起初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剧,带着好奇的心理,看下去了,结果,泪却止不住地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我没有这样的感情经历,没有爱而不得执念,也许是唏嘘,不解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因为世俗的原因,家庭的阻力不得已分开。
后来了解到,原来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是男主人公冯齐找到作家安顿自述,并要求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版,以此向他的姐姐忏悔,希望姐姐能够看到这本书,知道他在忏悔。
我还找到了冯齐的采访稿以及一封他写给姐姐的道歉信,姐姐写给冯齐的第一封信。
看完,我又忍不住为这段遗憾的爱情流泪,包括现在。
冯齐,一名二十岁的小伙子,1992年,因为火车上的一见钟情,一年的书信来往,爱上了一个离异,带着孩子的,大他八岁的姐姐陈颜。
姐姐理智,认为自己不能耽误一个有前途的军校小伙子,在信中拒绝了冯齐的表白。
1994年下半年,冯齐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她家找她,临走前当面表白,她还是忍心推开他。
也许是冯齐的坚定和用心动摇了姐姐的理智,最后,姐姐还是去了火车站台,两人自此确定关系。
后来,冯齐又去了一次姐姐的家乡,闽北,一个千年古镇。
在那里,姐姐带他去看她的女儿,两人开心地计划将来。
1994年底,姐姐去冯齐单位看他,团长委婉提醒冯齐要考虑自己的前途。
但冯齐不舍得姐姐,顶住压力,没有提分手,两人依旧在一起。
1995年春节,冯齐带姐姐回了山东德州老家,起初家人都很高兴,因为姐姐告诉了冯齐的妹妹自己离婚且离异的信息,冯齐父母从女儿的口中了解到这个信息,坚决不同意,所以也没有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第一次上门的姐姐红包。
但姐姐当时不知道,还憧憬着两人的未来。
后来父母也给姐姐打过电话,说冯齐年级还小,不到结婚的时候,也到部队找到团长,找冯齐劝说。
在前途和爱情之间,最终,冯齐艰难地选择了前途,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他的心已经动摇,姐姐也察觉到了,虽然,冯齐嘴上让她不要多想。
1995年8月,在武汉出差,是冯齐和姐姐见的最后一面,他送了姐姐一件红色的大衣,也是最后一件送她的礼物。
又是在离别的车站,这次是冯齐送姐姐离开,是冯齐主动放弃了这段当时在火车上站了了40多个小时苦苦追寻到感情。
在车站,姐姐让他不要为难,如果还是不行,他们依然是姐弟。
最后一件礼物,那件红色的大衣被姐姐不小心落在了火车上,但是冯齐和姐姐的爱情是冯齐主动落下的。
1996年,冯齐与领导介绍的一位农村姑娘结了婚,在婚后的第四年,找到了作家安顿。
本来,我不想再哭一次,所以不想再找到原剧看。
终于,还是耐不住,去优酷找到了网友上传的原剧,意料之中地又哭了一遍,可是这次我知道我为什么哭。
冯齐和姐姐陈颜的故事让我知道,爱一个人的确是矛盾的,真的有人愿意用自己的一辈子去怀念,用未来的流言蜚语去为自己错过的人,为自己伤害过的人赎罪和道歉。
虽然,我以前相信世界上的确有人会不计较世俗的眼光,会坚定选择自己的爱人,但只存在我的相信中,我还没有见过真实的例子,冯齐和姐姐的爱情让我感动。
即使最后冯齐背弃了当初的诺言,但他以前的确是真心真意地和姐姐在一起,在那个时代,他身处的环境,我无法去批判他的选择。
后来,他也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他失去了爱情,多年愧疚不安,就像他写的那些小说,男主人公结局都是凄惨的。
也不可否认,他的行为伤害了两个女人,他让自己的真实姓名出现在书中,即使这次的疯狂会波及家人。
可他不在乎了,他坚决要再疯狂一次,也许想把话说来,期待姐姐能看见,客观上,他的心也会好受些;也许,他想以这种方式惩罚自己,将自己的卑劣,背弃信义公之于众,接受世人的批判。
冯齐和姐姐的故事也让我失望。
相爱容易,相伴难,现实的阻碍,家庭的阻碍,会让感情难以继续,冯齐还是没有成为我理想中爱情中的男主角,没有排除万难,坚定选择自己的爱人。
他说自己就像一本书上所说:“在感情问题上,男人痴迷一时,女人痴迷一世,男同志当时可能是真的,但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他说他可能就是这种。
我终于懂得,我是哭我太理想,那种为爱排除万难,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例子是我的理想中的爱情,也许世界上真的没有。
我是哭我自己遇不到我理想中纯粹的爱情。
因为我小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情,致使至今我的右手在外形和功能上无法和常人一样,我始终不相信有人真的爱我到完全不介意的程度,因为要让我相信他不介意,是需要一遍又一遍坚定地告诉我,在行动上让我确信,向我证明。
谁会这么有毅力和耐心呢?
也许换做我,我自己都做不到,而且人心易变。
因为手的原因,我不敢谈恋爱,上一段短暂的感情也是我冲动之下的决定,冷静下来,还是选择了结束。
没有结果的事情,就不要让它开始好了。
无论是以前,还是以后,我都不想当冯齐,也不想成为姐姐陈颜。
我想,这辈子,我是体会不到刻骨铭心的爱情了,但是爱还有很多种,我会把自己养得很好。
我相信姐姐也是。
记于2024年6月2日 凌晨03:25
我先是在小视频上刷到了讲解,再找到了原来视频重新看了一遍,还顺便把拍摄地的那个南方小城找到了
黔阳古城中正门这个视频的开头,感觉回到了我小时候,九十年代末的宿舍,厨房的瓷砖,绿色门漆,那个年代原来南北方都差不多。
爱情开始的时候总是那么美好。
姐姐经历过,所以她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而冯齐,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第一次经历爱情,只有满眼的幸福。
冯齐脱口而出的“不可能......”,“相信我,我发誓......”这些句式信誓旦旦,一看就是小年轻才会说出来的话。
姐姐应该经历过很多,知道后面会有怎样的可能性,所以宁愿平淡,止步于现状,也不想再起波澜,受伤。
但是和互相喜欢的人在一起的感觉,真的真的很美好,从失望的离开等到火车站得到的拥抱,就在此时此刻还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事吗。
只是这份美好通常情况下并不能维持很久,就是这短暂的美好,我也想过,就算是换来以后的伤心痛苦也都是值得的。
不要因为害怕以后而放弃感受现在的幸福。
最后还是不得已。
火车站挥泪的告别,那样的撕心裂肺。
两颗心碎了,也是从那时起,两段人生也从此变得灰暗了。
为了迎合父母和社会,结果是三个人的心都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了快乐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个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吗,还有一个人从此生活在了无尽的悔恨和罪恶感之中。
选择,其实是给人心中事情的重要性排序,冯齐父母的心中,自己的面子比儿子的幸福重要。
冯齐的心中,自己的前途和父母比爱情重要。
姐姐的心中,平淡的生活比轰轰烈烈的爱情重要。
换个角度讲,冯齐的选择也是被恐惧支配的,其实他可以离开部队做其他的事,也可以离开父母自己生活,但是他害怕未知和生活的不确定性,害怕背负不孝之名,不敢选择,或者说怕没有能力离开目前的道路。
这样因为害怕而做出的决定,又背负了无尽的罪恶感,他是活的最累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出什么事情早点死去更好,他写的小说才会都是那样的结局,每天泡在罪恶感里,等待解脱。
我以前也相信誓言,现在经历过才觉得,有个屁用。
我想姐姐应该也知道这个道理。
冯齐如果知道姐姐知道这个道理,他可能也不会这么自责了。
承认当前的现实比坚持誓言更实际也更重要。
冯齐的老婆,我觉得安顿说的有点过,”她把今后一辈子的梦都交给了他“,她好像是很无辜的受害者,她和冯齐只见过三次面,每次不超过三十分钟,第四次就定下结婚了。
这样的婚姻没有爱情不是大概率的事情吗,而且自古以来,没有爱情的婚姻实在是太多了。
冯齐除了对她没有爱情,其他作为丈夫的责任应该都是尽到了的。
安顿说可以看看冯齐写的东西,她说她不懂,她没有冯齐文化程度高。
从她教育小孩的方式也能看出来,孩子哭着要爸爸,说明冯齐对孩子也是不错的。
冯齐只剩下没有感情的机器,完成他人生应尽的义务。
婚姻是两个人的决定,她下的结婚这个决定,不能责任都放在冯齐那里,除了没有得到爱情,我想大部分人在婚姻里想得到的都得到了吧,或许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好了。
.看完之后,天已经黑了,我在没开灯的房间又放了一遍《后来》,边唱边哭。
我走出来了吗,应该是吧我的那位和我相差13岁,最后也没在一起。
大概只有这种对你别无所求的女人才配让你愧疚一生吧
爱你是真的,权衡利弊也是真的,出书是为了感动自己吗,对你现在的老婆来说算什么
年轻时冲动热烈又无疾而终的爱,是一辈子的枷锁。
冯齐像个普通人一样脆弱,像个普通人一样自私,他今天向姐姐忏悔,明天也要向妻子忏悔,他的忏悔只是希求自我原谅。站40个小时找姐姐的那天一定是很快乐很快乐的吧,因为姐姐那么漂亮,因为他们还未在别人注视下生活。
一个普通的常见的自以为是的感动自己的故事
爱无根无据 无非是见色起意+找妈妈 这男的颌面好丑 整整牙吧 说那大矫情台词看着就想吐
好多个小故事组成的电视,其中就有一个女大龄异地军恋无果
忏悔有用吗?
惊艳
太tm真实了,姐姐的清醒没有逃过对爱的渴望,结局是注定的。承诺是最无用的,冯齐是自私的,毁了陈颜和自己妻子两个女人的一生,功成名就后的忏悔一文不值,只是自私的人为了自己好过罢了。
鸿雁三年,女大十岁,离异一子,被拒绝,站40时,寻那一眼的罪,走火入魔的内伤,情为何物,欲壑难填,当初的诺言,现在的事与愿违,初恋劫……
冲动热烈又无疾而终的爱,是一辈子的枷锁。
一个口述实录的小众电影,竟把忏悔的意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个年代的感情非常真诚,愧对于某人也会给予相应的好,由于父母的拒绝,部队的前途,与自身的离过婚 带着娃,不想辜负冯齐。双方眼神中透露着对彼此的喜爱,却因为现实而无法在一起,忏悔当时的懦弱。你终会明白,前途比爱情重要,但爱情比前途难得。朝花夕拾,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于青春的感受,有些东西要靠消失才能证明它的珍贵。#冯齐的忏悔
如果爱情被周遭左右,那还是当初的那个爱情么?如果真的深爱一个人,是不是应该孤独隐忍的生活下去?要耐得住寂寞才享得了爱情。
年少赤诚热烈追求的人,无疾而终的结果是一辈子无法跳出的桎梏。那件贴心的毛背心护不住一颗透风的心。
真爱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亲身经历。
这也有词条
我请问。。。?我居然全篇看下来没get到。。。
2023-05-11忧郁是因为自己无能,烦恼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
男人总是来的如此热恋和短暂善变,成熟的女人总是如此清醒而珍惜眼前的幸福。冯齐早就知道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