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之地
Volaða land,Godland,Vanskabte Land
导演:希尼尔·保尔马松
主演:埃利奥特·克罗赛特·霍夫,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维多利亚·卡门·索内,雅各布·豪伯格·罗曼,希尔玛·古德容松,沃格·桑多,Ída Mekkín Hlynsdóttir,Snæbjö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冰岛,法国,瑞典语言:丹麦语,冰岛语年份:2022
简介:19世纪末,一位年轻的丹麦牧师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来到冰岛的一个偏远地区,建造了一座教堂并打算拍摄当地居民。但他越是深入这不堪一击的风景里,就越是偏离他的目标、使命和道德。详细 >
论信仰和权利的关系
单纯地好看、耐看且讲究,懂视觉的导演路很长~
冰岛,你好无情。
2022戛纳一种关注入围。片子不是很好共情,但确实非常厉害,其实是可以放进主竞赛的(包括《joyland》其实也是,今年主竞赛有几部简直无力吐槽)。摄影实在是好,冰岛新浪潮的“风景”不愧是最显著的标签(即便是个古装片)。前一半的艰难旅程和后一半的艰难建造教堂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对比和互文关系,以宗教和作为媒介的摄影术来写殖民历史(丹麦和冰岛关系,用语言来区分),既是“黑暗之心”,又让人想起《白上加白》。中间有几场延时摄影式的蒙太奇很作者签名。
虽然中途数度睡过去,镜头慢得要死,但心中的悬念一直拉扯着。电影是虚构的,但它能笼罩着你,告诉你这是真实的。我和Brice看完之后,还看了导演的自述,再重新看了开头,慢慢我们发掘出牧师的层次--没有太多agency,却呆板地坚持着自己的控制欲。更有意思的是,这是白人间的postcolonial story,是丹麦的强势文化,不屑于理解冰岛弱势文化而强推的殖民意志,是在后殖民话语中被忽视的叙述。
北欧片拍出西部感,这才是真正的《北欧人》,摄影好美
冰岛要这么拍才带感。把我扔回那些潮湿冰冷昏暗的记忆。
旷野大而可畏
冷峻处女地
至多喜欢学院派的画幅与摄影。
影像有风格 剧情没意思结尾的叠化是点睛之笔
138mins 对我稍许有些折磨了//画面的形式感和美感被推到最重要的位置 故事和人物被稍稍放后 不能说不好看但是很折磨 或许以百年前几张照片作为基底串联故事多少还是牵强了一点//有几个瞬间我会稍微想到一下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希望不是这个带圆角的方形画框带出的刻板印象
昏昏欲睡的节奏,魂不守舍的牧师,满脸问号的岛民,鸟不生蛋的荒凉之地,所谓的信仰如此不堪一击。
主体性史诗,征服与同化,死亡与永生
片中一直在铺陈牧师和ragnar的关系,前半部分一直是两人权力的角力,死去的翻译(语言)、落水的十字架、熄灭的蜡烛象征着牧师力量的丧失且预示着其后的崩溃。有趣的是牧师和ragnar在影片前后都曾假装听不懂对方语言来表示彼此的拒绝,语言、图像、权力之间的关系贯穿始终,牧师两次祈祷布道都处在一种失语状态,他的语言在崇尚"角力"的环境中是失效的,正如那位父亲所说"这里不需要他"。上帝造人,牧师创造并拥有图像,作为权力象征的图像由此也成为打斗的缘起,牧师借图像羞辱ragnar:你不配被拍摄,ragnar借语言来羞辱牧师的信仰,同时,图像也是引发牧师两次越界行为的导火索,一是情欲,二是暴力,图像是牧师丢掉的最后一件个人物品,意味着他弃权的同时也被神遗弃。风景提示了一种抽象的残酷性。
前三分之一的节奏把握较好,用照片倒叙回顾至今为止的见闻,作为高潮来临前的序章,情绪缓急得当。直到两位中心人物接连死亡,主题被用语言的方式揭示,影像迅速降为弱势,视觉平衡被打破。宗教的超自然性与这片土地自身的神秘和异质,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元素。
当风景片来看正好…
三星半。既然主角是摄影师,画面自然质量比较高
在巨大冷冽之美中生命微不足道。讲男人与鳗鱼故事的那一段太厉害了,女主角出场之后后劲有点不足
节奏非常慢,看风景OK的,内容确实是很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