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坭是个大家庭,你就是我们的家长”“大家庭没错,但我不是你们的家长,你们有自己的家长,就像我也有自己的家长”我以为她在痛哭父亲的病,顾公不顾私,忠孝两难全。
在后面餐桌上,我才明白她是在感慨、感动于贫穷可以摆脱,可以克服,可以熬过去。
爸爸和姐姐说:“我的孩子们都很善良……可是你们的善良啊,容易被打败;遇到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呢,你们就会撤一步,遇到困难了,你们就会躲开,所以终难成善果哦。
”文秀去世,领导握着阿爸的手说:“你有一个优秀的女儿”。
是啊。
多善良的家庭教出来多优秀的人。
说说为啥对这部剧感兴趣?
该剧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讲述黄文秀从乡村走出来,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总有人逆流而上,这样的选择本身就让人非常的好奇。
扶贫,去年看过山海情,同样是扶贫类型电视剧,但很好看,于是对扶贫类电视剧有所期待。
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我非常想知道现实生活之中这个姑娘她活成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作为大学生村官我想她会遇到哪些问题,她是如何一步步解决的,这也是吸引我的关键所在。
看完深受感动与激励,如此热气腾腾的活着,活成了一道光,照耀一批人。
同时也想起了电影第一书记,还记得是在大学党员教育活动时候看的,本来以为像这种电影会很无聊,但当时看完了之后,内心泛起一种激励与感动,感动的原因除了是因为真人真事,更多的可能是感叹这样的人太少了。
就应该多拍这样的影视作品,而且应该给孩子多看。
给青年从小在心里种上信仰的种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部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同样对敏感的问题也是敢拍敢说。
有三处特别深刻。
一是关于共同致富和先富带动后富。
为什么先付不能带动后富?
什么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先富带动后富绝不是让后富者给先富者成为“长工〞,是让所有人都学会致富的方法且永不返贫,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二是关于农业合作社。
兜兜转转,曾被取消、否定的合作社,原来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北师大学生下村调研,提到“穷山恶水出刁民”询问扶贫干部的看法。
黄文秀的回答,一下子说到了本质。
其实就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污蔑。
人性是可塑的,是善是恶就看你如何激发。
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 “要教育农民,而不是教训农民。
” “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
但总有人是要回去的,我就是那个要回去的人。
”
《大山的女儿》刚刚播出的时候,我看了第一集,第一集并没有狠狠的吸引住我看下去。
我也不知道这部剧讲的什么。
直到后来,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黄文秀的一些事迹,就了解到这部剧是写黄文秀的,最近找来看完。
就像我标题写的,看到29集的时候,真的不忍心看第30集。
因为我知道结局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塑造人物很真实,并没有把文秀书记塑造的脱离实际,就像她和所有第一书记一起聚餐时一样,讲的那些心理话,那可能就是一部分选择做第一书记的人心里的真实想法,“因为这是组织部备案的,某些条件比公务员还有优厚,可以说是前途可期”。
但是,文秀书记当上这个第一书记,主要的不是因为这些待遇,她更想的是要把这个村变成乐园!
这部剧把文秀塑造的很真实。
再有就是剧中文秀每一次回到父母身边,那就是我们这些不能在父母身边的人每次回家的样子。
看完第30集,我只想把第一集再看一下,希望黄文秀这样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还在那个百坭村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为着她的乡村奋斗着。
而没有这样一部电视剧来宣扬她的事迹。
第30集是流着泪看完的。
脱贫攻坚有那么多党员干部牺牲在工作第一线,黄文秀只是其中之一。
正是有那么多的黄文秀,我们才如期完成了小康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是一部好剧,是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剧。
不为别的,只为它是根据真实的事迹改编的,只为它展现了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工作在岗位上的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
根据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真实事迹拍摄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感人至深,让人热血沸腾。
没有口号,没有说教,主题片也可以拍得这么引人入胜,中国电视剧进步有目共睹。
穷山沟长大的黄文秀,北师大研究生毕业,放弃北京主动回到穷乡僻壤的百色老区扶贫一线,做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
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感动村民,一步一步让百坭村走出贫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迁。
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2020年底,中国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浩大的历史工程,只有在中国这种制度下才能完成,放在西方,完全不可想象,也根本不可能。
贫穷影响着社会的长治久安,黄文秀就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优秀驻村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
他们有大学生村官,有各级政府抽调的干部,也有专家学者教授,驻村入户,点对点,责任到户,帮助每一个贫困户脱贫,并进行目标考核,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这是他们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付出牺牲甚至生命的代价换来的结果。
人民会记住他们,历史会记住他们。
脱贫攻坚决战是新时代的长征。
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超过1800人牺牲,才换来这一场长征的全面胜利。
这部剧讲述的就是以黄文秀为代表的一代人的长征故事。
黄文秀(左一)带领大家在暴雨中抢救枇杷我认为研究农村问题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研究农民是研究人性的一部分。
人性是整个人类的共性和个性,而农民群体占了人类的一大部分。
小到为人处世,大到为人民服务,都要求我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中国农民的奋斗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他们浇注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崛起的庞大底座,我们有义务支持农村、反哺农业,解决农村的问题。
所以我也把这部剧当做是一份非正式的脱贫攻坚决战时期农村工作的总结材料,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农村的现状,了解农村的问题,观摩他们的工作放法,同时也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我平时科研压力大,一般不会挖电视剧这么大的坑。
但是这部剧的话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还是开了新坑。
于是就这样一集一集看下来,每一集都是文秀书记生命的倒计时,看到最后一集的庆功宴,我泪如雨下,只恨自己手边没有酒,不能敬文秀书记一杯。
关于剧情,我想简单讨论两个话题:烟草和枇杷。
种烟是一个技术活,而很多农民都不掌握种烟的技术。
韦平力从烟草公司的敏经理那里学来种烟的全套技术后,只教给自家亲戚,不教其他村民,从而收取高额提成,在村里一手遮天。
这个事情看似棘手,但本质上是信息差造成的。
百坭村有适合种烟的土地,只是大部分村民缺少技术。
烟草技术虽然有难度,但不至于形成真正的垄断。
于是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信息差。
黄文秀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她打通关系找到敏经理,和敏经理配合假装冷落韦,扬言要培养新的致富带头人,把烟草技术传给更多村民,并且和韦竞争。
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主动提出把烟草技术也教给村民们,自己提成只提一成。
后来,韦平力受到了村民的尊敬,收入也没有减少,思想觉悟也迅速提高。
而黄文秀之所以能找到关系,是因为她是市委宣传部下派的干部,关系可以直通市一级,这是村党委、村委会和原来的驻村干部做不到的。
这也体现了下派驻村第一书记这一制度的一个优点。
枇杷问题是全剧最麻烦的问题。
除了技术,枇杷还有更大的困难:销售问题(腐败问题)。
蒙昌龙是村里的另一位富豪,他带领大村民种枇杷,尽管收益很好,但是他的提成高达五成。
其中有两成提成其实是进了贪官的口袋,因为枇杷果园一收就是一百万斤,这么多枇杷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卖出去,于是不法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利垄断了销售,要想枇杷不烂在地里就得交这么高的提成。
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在黄文秀来之前是不管不问,在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后,又对蒙昌龙采取了过激的围攻,这些都是错误的办法。
黄文秀则是没有直接刺激蒙昌龙,她尊重蒙昌龙五五分成的合同,但又在处理村中各种事务的过程中向蒙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决心。
看到黄文秀为贫困户做了这么多事,蒙昌龙心悦诚服,也愿意大幅降低提成。
暴雨事件加速了枇杷问题的解决。
由于台风提前到来,百坭村连续暴雨,运枇杷的车进不来,眼看一百万斤枇杷就要烂在地里。
在黄文秀的号召下,一千多村民和几百位邻村的党员干部冒着暴雨一筐一筐背出来,长长的队伍走在山路上的样子,像极了长征。
蒙昌龙夫妇最后被彻底感化,站出来举报了贪官,站到了人民群众一边。
我认为剧中支部建设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对蒙昌龙的改造,发扬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
尽管黄文秀不幸遇难,但她在生前进行了大量扎实的党建工作,使得百坭村村委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党组织。
村委会最终没有辜负文秀的期望,带领村民们全部完成脱贫。
关于剧中提到的“穷山恶水出刁民”,黄文秀说,“能够说出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人,他完全就是冷酷的、高高在上的姿态,用一句话就践踏了所有穷人的自尊”。
我也想写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以单纯的恶来概括穷人的特点是对人性的片面理解。
农民既有自私、不可理喻的一面,也有勤劳、善良、淳朴、坚韧的一面。
在北师大学生来到百坭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有贫困户自己和孩子吃红薯,却把家里唯一的一点白面拿出来给客人们做。
这样的例子在剧中和现实中都比比皆是。
发扬人性的善,贬抑人性的恶,不仅富人能做到,农民也能做到。
其次,如果说贫乏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阻碍人的成长,那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改变贫穷,消灭贫困,而不是嘲讽出身低微的人。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扶贫,或者进行暴力的阶级斗争,不只是因为“道德”,更加根本的原因是“科学”。
简单的说,贫富差距和生产效率总体上是负相关的。
缩小贫富差距既是为了公平正义和我们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提两个缺点。
第一,开头校园生活非常尬,而且原创的感情戏简直是灾难🌚差点被第一集劝退。
第二,细节做的不好。
作为一部讲述农村的剧,实在是太干净,演员身上连一点泥巴都没有,榨油、养猪的情节有一些不专业。
不过瑕不掩瑜,《大山的女儿》还是值得五星的评价。
向真正理想主义者致敬,向真正的共产党员致敬。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是伟大复兴和共同富裕,让我们接过黄文秀们的旗帜,披荆斩棘的走下去。
15岁出道,在娱乐圈摸爬滚打20多年,一直都是“千年老二”。
对于自己的不温不火,她早已看得很佛系。
不过最近主演的这部剧不火,却让她突然开始着急了,只恨自己流量太低。
她就是杨蓉。
杨蓉新上的大女主剧,从开播到播完一直都是0热搜。
播出期间在网络上也是毫无水花,甚至有人看到剧名都会直接划走。
但是真正看这部剧的人,一时半会儿很难走出来,一般从第一集的第一幕就开始眼眶湿润,等到最后大结局时,一整个爆哭。
这部剧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大山的女儿》
其中,杨蓉饰演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黄文秀。
黄文秀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了北京国家电网的高薪工作,转而回到广西老家,当起了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
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帮助103户贫困户中的88户顺利脱贫。
并且在驻村三个月时就让十几户人家脱了贫。
每个贫困户,黄文秀都走访过多次,驻村满一年时,她的车跑了整整两万五千里。
接演这样正能量的角色,杨蓉在背后做了很多功课,看了很多视频资料。
杨蓉注意到黄文秀总是习惯两条腿岔开站,还有一点小驼背。
毕竟文秀的心思都在工作上,没有闲心注意仪态这种小事。
所以拍戏时,杨蓉特意模仿了她的姿态。
(左为黄文秀 右为杨蓉)而且两个人外形也很相似。
杨蓉还按照黄文秀走过的路,走访了曾经的贫困户。
拍戏期间也一直把文秀书记的扶贫日记放在床头。
了解农村的朋友都知道,村子里关系复杂,谁和谁都沾亲带故。
作为一个外乡人,摸不清其中盘根错杂的纠葛,一不小心工作就会寸步难行。
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趟这趟浑水。
之前做过百坭村驻村干部的钱经理,就被村支书农战山赶跑了。
来百坭村之前,钱经理跟黄文秀吃了顿饭,并叮嘱她这个农战山可不好惹。
一到百坭村村委会,文秀书记发现院子里有些脏。
也顾不上开会,黄文秀号召大家先把院子扫了。
可是这在村两委的人看来,就是在立下马威。
农战山自然是不配合,没搭理这茬,转头就要回办公室。
文秀也不恼,平心静气地说那我就自己扫,扫完再上去开会,这总行了吧。
让步到这份上,农战山也不好再坚持,这才和众人打扫起来。
院子打扫完,文秀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村委会的人都习惯边开会边抽烟。
她又立了一条规矩:办公室不许抽烟,要抽去外面抽。
可他们都是老烟民,一时间哪受的了这种要求,纷纷起身去外面抽烟。
眼瞅着办公室就要没人了。
文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搬起板凳坐到外面,既然你们都要抽烟,那咱们就在外面开会。
一顿软操作消除了众人的对抗情绪。
没过多久,路口出了车祸,两个村民当场死亡。
死者的父亲抄起棍子就要打肇事者。
眼看快打起来了,黄文秀和农战山及时赶到,黄文秀还上前生生替肇事者挨了一闷棍。
黄文秀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死者父亲着想。
毕竟要是真动起手来,理就不全在他这边了,搞不好还要去派出所待两天。
文秀的这个举动,让农战山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并且逢人就夸。
因为农战山扪心细问,遇到相同的事情,他绝对做不到这样。
虽然刚认识不久,但农战山知道,文秀和上一个被他赶走的钱经理不一样。
来自银行的钱经理,成天瞎转悠,就想让百坭村贷款几千万建度假村。
他不去想贷款产生的高额利息,也不管建完以后有没有人来,反正只要百坭村借了钱,钱经理回银行后就能升职。
而黄文秀,是真的想为村民做点什么。
百坭村有个人见人嫌的懒汉,无父无母,光棍一条,每天找个地方一躺,晒太阳摆烂。
这种人让他靠劳动脱贫简直比登天还难。
连农战山都说,回头想个办法把他的户口弄出村去就行,就不算百坭村的贫困户了。
可是黄文秀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人。
文秀去了懒汉家里,也不顾里面的味道有多刺鼻,帮着懒汉把家里大扫除了一番,床单被罩也拿去河里洗了。
懒汉回到家一看,好家伙,还以为走错门了。
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为他做过这些,也从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
文秀不仅没嫌弃他,还主动认他做哥。
他的心里突然就有个人可以牵挂,生活也有了奔头。
懒汉立刻跑到河里洗去了陈年的污垢,发誓以后都要干干净净、好好做人。
文秀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他之所想,担心他之担心,他总会接纳你的。
无独有偶,百坭村还有一个特别执拗的贫困户——六叔。
他是全村唯一一个因为喝酒致贫的。
没钱买酒,他就自己酿,食材不干净,酿出来的酒也发酸,他也不在乎。
六叔比懒汉还固执,文秀想和他好好说句话都难。
为了和他交流,文秀直接用六叔的碗干了一大碗酸酒,把六叔惊到了。
连他的亲戚农战山都嫌弃自己的酒,没想到文秀居然毫不介意。
六叔这才明白她是真的把村民当自己人。
但该说的话,文秀一句不少。
为了让六叔戒酒,黄文秀特意给六叔安排了一个曾经令他无比自豪的活儿——升国旗。
六叔还真就把酒戒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文秀比较柔和,四两拨千斤。
但碰到硬茬的时候,她也从未怕过。
村干部蒙昌龙搞枇杷种植,他盯上了别人种砂糖橘的地,想包过来种枇杷。
虽然那片砂糖橘几年了都没啥效益,但眼瞅就要挂果了,只要找对方法,很快就能有收益。
如果现在转种枇杷,还要等3年才能结果,文秀自然不能答应。
在蒙昌龙看来,文秀就是在挡自己的财路,和自己作对。
而蒙昌龙老婆的亲舅舅,是县人大的副主任,也是脱贫攻坚的督查组组长,黄文秀的上司。
他直接撂下狠话:“你不支持我,我就不配合你工作。
”
文秀也没在怕的,立刻刚了回去,笑着讲出最严肃的话:“不配合我就不行。
”
当你以为又会上演官场的勾心斗角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黄文秀连理都没理,而是转换赛道,一心扑在扶贫上,整日忙里忙外。
她相信只要干好实事,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黄文秀找来农业专家,救活了那一整片砂糖橘,足足能产40多万斤砂糖橘,成功让种砂糖橘的农户脱了贫。
文秀还带着村民开办了酿酒合作社、种烟合作社以及养猪等合作社。
每一件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最后都让她给办到了。
谁能想到一向积极乐观的文秀,家庭并不富裕不说,老父亲又得了肝癌。
文秀本想请几天假照顾术后的爸爸,结果第二天就被老爸轰走了。
黄父知道文秀村里事情很多,百坭村需要她,而文秀也惦记百坭村,他不要文秀伺候,只想让文秀多为村民做些事。
(剧中的黄文秀与父亲)《大山的女儿》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过。
在脱贫攻坚的前线,文秀书记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
百坭村在黄文秀的带领下,所有的村民都拧成了一股绳,憋着一股劲儿努力。
文秀找人做了一张脱贫地图,等到有人脱贫以及确保不再返贫的时候,就把插在上面的蓝旗换成红旗。
等到全部插上红旗的那一天,她要和大家一起喝庆功酒。
只可惜,她没能等到插满红旗的那天。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请假回家看望做第二次手术的父亲,想陪他过父亲节。
可是前几天暴雨把百坭村的水渠冲毁了,百坭村还有一堆事等着她做。
就在她晚上往百坭村赶的时候,遭遇了山洪。
年仅30岁就因公殉职。
(黄文秀)而政府给黄父的抚恤金,黄父一分都没要,即使自己家也刚刚脱贫没几年,黄父依旧坚持把钱给百坭村的贫困户,完成文秀的遗愿。
如今的百坭村,已经全部脱贫,建好了幼儿园,还盖了好多新房子。
可是文秀书记永远都看不到了。
但百坭村不会忘记她。
当他们听说有剧组在拍黄文秀的故事时,驱车三个小时,也要来看看,看看杨蓉是否演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记。
拍庆功宴的戏时,现场来了好多百坭村的村民,他们看到这一幕,想到了曾经那么鲜活的文秀书记,哭的不能自已。
最让剧组遗憾的是,开拍前,他们曾去探望过黄父。
杨蓉还说等开播了,你一定要看看这部剧啊。
可是黄父没能等到这部剧开播,便因病去世了。
这也成了杨蓉最大的遗憾。
《大山的女儿》好就好在,全片没有刻意煽情。
演的就是日常的生活,讲的就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故事。
得知父亲重病时,领导说可以文秀换个岗位,文秀没有立刻拒绝。
她当然想照顾爸爸,但想到百坭村的工作刚有了进展,她割舍不掉那些乡亲。
在如今明星日入208万都要诉委屈、博同情的时代。
你很难想象,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脚踏实地的为社会做着实事。
黄文秀苦读多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找到一份高薪又稳定的工作,却又毅然决然地回到大山。
因为她一路的求学都是靠政府和好心人的资助,她一直心怀感恩,想回报社会。
黄文秀说:“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
今天咱们就说到这里。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还请分享出去,或者留下点赞和关注,让更多的人知道黄文秀的故事。
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歪歪
起初以为这是单纯的讲黄文秀以及她的扶贫工作,但没想到这个剧的表现超过了预期,在一些问题上直言不讳,比当初看人世间的解密游戏爽快多了。
也稍微有点明白为什么大山的女儿没有哪一方去营销(也知道剧组本身没有钱营销)。
比如在最开始就把村支书、村里的富人、村委会之间的人情关系直接摆出来,然后第六集就直接把农村这几十年一直在上演的宗族治乡与土地承包(两个合起来就 aka ->土地兼并)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虽然剧里的台词只说了是垄断,但垄断产业的根本在于用没有收成的农户被逼着以极低廉的价格让出自己土地的使用权——标准的土地兼并。
而土地兼并,就是所谓的王朝周期律中,每一代帝国从鼎盛中期走向消亡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在同一集中,两个搞土地兼并的宗族角色在讨论黄文秀是否会破坏他们的既有利益,分析来分析去,他们说——让他们有底气的尚方宝剑是“先富带动后富”,而让他们害怕的,是一本叫做《红星照耀中国》的书…
共产主义信仰者,在党的引导下,团结人民,奉献自己。
“我先看到村民的自私,然后看到他们的自尊,最后我看到他们的善良”太感动了。
蛀虫不会出现在我党中,那些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早已是党的叛徒!
电视剧拍得很好,只是其中艰难没有突出,只宣传了办事的顺利。
而在脱贫其中,必然是难大于顺利。
也许是不敢真正拍还是怎么样?确实也是如此,毕竟还有很多人思想觉悟不高,只会看到损害人民利益的一方面。
祖国会越来越好的!
7.14《大山的女儿》——动力源泉和一些批判性思考我很少看电视剧,一般是因为电视剧太长,而且拍得很假,或者我看了前面就知道后面的剧情,看完之后对我没有任何的帮助。
但是这部脱贫攻坚的片子不同,是根据真实人物为脚本而改编的一部电视剧,有些地方的确比较理想化,但是体会到核心思想,还是蛮震撼的。
《大山的女儿》意在让国人了解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真实情况,尤其是一些城里生活的人。
之前虽在媒体上了解过脱贫攻坚,但是对脱贫攻坚的具体过程和真实情况的认知是模模糊糊的,看过这个片子之后,我深切的对我党的伟大事业表示钦佩,对奋斗在第一线的基层人员表以真切的敬意。
黄书记放弃优越的待遇、扎根一线、不辞辛苦的为脱贫攻坚乡村建设倾心奉献,这时候我们除了很佩服她,很尊敬她,我们随之也会阐发一个思考,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不光是我们的思考,也是之前喜欢她的男同学的一个疑问。
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每个人为之奋斗的根本动力是想达成一种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情感和理性的统一、家庭和成员的统一、社会和国家的统一、生命和物质的统一等等。
如果没有达成这些的话,内心会有一个缺口,如果一直缺着那么一块的话,多少有些难受。
每个人心中的缺口就是没有统一的地方,即使某个缺口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它补上,但是又会发现新的缺口,人也是在不停的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得以见证自己的一生。
不乏有一些人,我们看他们好像并不努力,甚至躺平,不是因为他们心里面没有那个缺口,而是自我欺骗,一叶障目,就理所当然那个缺口不存在一样,依旧我行我素。
但是,缺口是客观存在的,终将有一天,当那片遮着眼睛的叶子已经枯萎粉碎,他们看到那个缺口的时候,绝对会痛苦不已,悔恨自责,也许他们痛哭后会醒来,或许不会,再到地上捡一片新的树叶再次遮上眼睛。
这部剧中,就是以黄书记为中心,发散开来,干部、村民都去通过积极的辛勤劳作弥补自己内心当中缺口的过程。
黄文秀内心的缺口在于她的家乡情和亲情。
她是从百色农村走出来的,家里很艰苦,上学都是国家资助,她内心的缺口就在于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将国家给她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为家乡做更多贡献,来表示她内心中对国家、家庭的感恩之情。
当每实现一点看得见的成绩,她内心都会十分欣慰,为了事业她会想尽办法,竭尽全力。
我们留意村里面的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有一个缺口,各不相同,最开始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牵制,他们都将缺口掩盖起来,选择漠视。
黄书记大学是学哲学的,好像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能看懂很多,也能洞察到对方心中的缺口。
并根据自己所学,一方面联系外在的资源,另一方面给每个人做思想工作,让对方主动的摘下蒙在眼上的叶子,听黄书记的,通过辛勤的劳动,把缺口补上。
当每个都在尽力去成就自我,弥补缺口的时候,他们都是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和睦起来,日子欣欣向荣,越来越有盼头。
下一个问题就是,我很受震撼的一个问题,村两委很多资历比他老的,各式各样的村民们,为什么听她的?
为什么听她的?
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令我惊叹感慨的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管不住本性的人干不成事情;能管住本性的人能干成事情;在管住自己本性的基础上,洞察人性,合理的利用人性和本性的人能干成一番大事。
在意大利出访的习主席,被问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主席回答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无我就是能理解本性,管住本性,而不是被本性支配。
黄书记其实就是做到了“无我”的状态,真心的为他人付出,把村民百姓当成自我。
如此之快的得到百姓们的认可,是因为她没有一点私心,真的敢干事,干实事,竭力干。
大部分任务其实不是很急迫,也不是她分内的事情,她却冲在最前面,从来没有想过干这些活是为了给自己、家庭挣钱啊,或者升官啊。
在剧中她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成就感而去工作和奋斗的。
我觉得他的想法很高洁,但仍不够纯粹。
在马克思看来,革命也好,建设社会主义也好,最应该需要的一份精神就是纯粹的理想信念。
我觉得黄书记也有很强烈的理想信念,这与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不矛盾,但在剧中,有的时候我认为她是被认可感和成就感所支配了。
这种心态在基层还可以,但是如果到了高层,纯粹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工作的热情源泉依旧来源于满足感和认可感的话是不持久的、易受挫的。
但我觉得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剧情的需要,如果我生在剧中是她的同学,我还是建议她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青年人将人生理想和国家发展共频,而不是把自己过多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事业或者国家上。
当然,黄书记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内心世界,比如她还会写毛笔字,会音乐等等,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如果想发挥出跟大的价值,还需要少一点青年人的锐气,多一些稳重和隐忍,有些根基比较稳固的,需要上级和下级慢慢形成合力将它松动、去除,革命绝对是有流血和牺牲的,但是如何将风险化为最小,这也是她需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她忙于事业,30岁还没有找到对象,一个女同志,如果年纪大了,生孩子什么都有风险,而且作为女同志,过于操劳对身体健康也会有影响,我觉得,奋斗是绝对需要不停的,但是也需要顾及全局和可持续发展,包括家庭的建立、下一代的培养,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这里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知道基层工作者真的很不容易也很忙),等忙完之后,各种事情都是需要考虑的。
还有一点,是我想给她和编剧提的一点建议。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不要以工作的名义去压迫原本就已经比较稀缺的生活。
我们中国有个观念就是勤劳致富,但是缺少创新性和创造性,这是因为下面的人被工作压得太死了,没有时间休息和调整。
就说我爸,工作这么多年,没有自己主动出去休假旅游过。
当代,跟以往不同,除了勤劳还需要的是创造性。
我们讲究效率而不是磨洋工。
德国在这方面是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下班,没有极其紧急的事情绝对不会加班的。
我们在这方面到不能保证,也很难达成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当然,我也能看到政府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发布了很多保护法案。
但在媒体上还没有做出调整,仍在宣扬辛勤工作很好。
我觉得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性,闷头苦干的结果就是缺失创造性。
我不是很赞成宣传加班,即使是加班也需要当事人是自己乐意的,但是我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上班的时候就高效工作,不要把工作带入生活,也不要把生活带入工作。
这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了,某些紧急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加班,但是,不仅要给工资,还要补上休假的时间。
2020年之后我们是奔向科技强国,创新创造强国,在长时间而且高强度的压力基层比较难赋有创造性,因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在被规定好的条条框框里面,怎么还有时间去尝试他们擅长的和特别的想法呢?
当然领导干部的加班,也有一种可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在当今的社会共识当中,他可能是要做给别人看,但适用不适用于我们自己,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判断了。
之前看《三国演义》的时候我不明白一件事情,曹操拥有百万军马,为什么不直接在安全的军营当中指挥打仗,而是非要冲在前线,多次接近丧命。
我当时隐隐约约知道,他冲在前面,小兵们就斗志满满,奋勇杀敌,气势十足,但背后的运行机理是我不甚理解的。
看完这个片子,结合《金瓶梅》的情节,我彻底清楚了。
在中国,是从上到下的结构,上面的意识,不自觉的就会传导到下面,下面内心深处都是遵从上面的,支持上面的,上面的人是下面的“榜样”。
这也好,也不好。
如果上面清正廉洁,惠及百姓,那么,整个中国都会欣欣向荣。
如果上面出问题,被本性支配,上梁不正下梁歪,百姓会受尽疾苦,而且没有地方诉说(当今社会已经有很多途径了,社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
这也就更能理解,作为一个领头人,应该严于律己,我将无我。
顺势而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剧中,黄书记面对的纷繁复杂尤其是人情关系,是很令我挠头的。
我自己看过不少书,对人性也有一些分析,但是遇到那么多刁钻的事情,我坐在黄书记的位置上,基本上也是束手无策,但是她基本上遇到一家事情,就能解决一件事情,这是最令我佩服的事情,同时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
第一,在其位,谋其职。
如果我们担任某些职位,一定要尽己所能的,相应上级的号召,调动各种资源,想尽办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可能我们会吃一点小亏哦,但是要知道解决问题过程中对你能力的锻炼是给基层人员最大的馈赠。
第二,积极乐观,办实事,讲真情。
现在这个年代,已经跟之前不一样了,如果你说的都是虚头巴脑的话,做的事情都是应付差事,没有人会真正跟着你干。
如果你没有真心对别人好,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别人也都看得出来。
人心,难得却易丢。
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了解本性,控制本性,运用本性。
干实事,将真情,才能得人心,才能干成大事。
第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什么位置,做好什么活,不要急着挑战领导和上级,可能他们做法有些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你就一定很成熟和完美吗?
这不一定的。
所以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干好,如果领导影响到自己分内的事情,需要慢慢来解决,不要动感情和过早表态。
因为官场和人情社会有的时候很复杂和比较暴力和阴暗的,想要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需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做好基本的工作。
大学生社会实践那段大可不必…
什么都好,就是主角演技有点尴尬,完全把一个满怀热情的年轻女大学生,演成在官场打了多年太极的人!黄文秀是年轻的扶贫基层干部,不应该像剧里表现的像一个中年干部一样!
7分。
两集弃。拍得太干净了,人物外表、布景太干净。开头车祸结局尬得抠脚,弄巧成拙。校园柔光太强我怀疑自己上的假学,找工作拍得悬浮,跳过。所有村民都变得真善美,高度美化农村小社会。主角完美无成长,无戏剧性。给原型+1星。为什么少量台词是配音?明显有回声,很违和。
脱离实际,美化女主角
基层正因为有像主角这样的人,百姓才能更好!国内应该有更多反应村镇和工薪阶层的电视剧,而不是飘在空中,尽是描写所谓的精英和中产
是否应该把真人的事迹或者照片适当的放在电影里,防止不喜欢杨蓉的人弃片,片子应该既有纪念的意义又有激励的作用?
对不起,我可能一辈子理解不了老婆亲爹死了都没有公务重要,需要旁边的人说心疼才会哭。以及这种剧情要宣传什么态度,我更理解不了。PS:表演永远拖最后一个字,大段大段的宣讲,总是自我陶醉的样子,把这写个短评还要举报说我含有违法或不良信息,你继续!这个口音模仿的。。。。
除了黄文秀以外,其他的村民/干部群像做的也很好…好多角色和人物关系都很有趣。不过某些硬加的感情戏/冲突感觉没必要其实……【以及,蒙昌龙的演员是河南人这件事情震惊我好几天………我以为他是当地人………
有些地方太假了。我记得我看过的纪录片当年黄文秀是想留京不想回来的,是黄文秀父亲一再要求黄文秀才回了村。而电视剧部分却成了自己主动分手要求回去。我想了很多遍哪里给了我不切实际的感觉,电视剧把很多人性的部分舍弃了全都是无私奉献,有点用力过猛。
前几节很不错,有「女治」的风貌。可惜后面就逐步坠入模板套作,尤其台词写得很做作,不能和《山花烂漫时》比。
杨蓉演得挺好的,其他人也都还行,虽然是献礼片,戏剧性也就那样,但看着不会反感,也不会觉得设计感过强,这就已经很好了。真希望能多一些人看到~~~
剧里演员演技都很好,小孩子的演员痕迹略重,以后加油吧看到第三集,感慨人都想往高处走,所以由衷钦佩那些能够为人民服务而舍小己的人们教育还是教训,这个点很厉害,里面村民之间的关系好复杂啊,只能说真正做好事的扶贫干部们太不容易了看到十一集真的心疼文秀了,作为一个大家长能方方面面兼顾真的很难很苦😭,最后她抱住爸爸流泪的那里太让人心疼了看到部长对文秀的敲打,感慨权利带来的一些隐形的便利真的会慢慢的让人习惯或者腐蚀人心,只有心怀警惕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吧这部剧对于女性力量和意识的展现与引导真的很棒,获得好生活的方法不是只有学习一条但是学习是最可靠的方法最后一集哭得停不下来,大家都以为只是短暂的分别,但没想到意外真的降临在文秀身上,相信文秀听到了入党宣言和入团申请书会很高兴
小小的一个百坭村,扶贫进行到关键阶段,触及到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便已如此艰难,遑论整个社会的改革了。文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TG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演得假大空 强行感动 一嘴蹩脚的话 对事不对人 请尊重史实 请尊重观众 不要总搞这些半吊子来糟蹋…
看了第一集,剧情不错,演员演技也在线,特别是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感动到我了。
黄文秀本人真的很好的,但拍的不好。一开始追的还可以,后面就越来越拉,这改的不好。
给城里人和领导看的
只能说假,那么穷的地方村委会能搞那么好?配置那么全?人员十几个都是全职,能挣几个钱?能养活家里吗?我们村的村民根本不搭理村委,有矛盾根本调解不了
是时代需要的一剂伟哥,可惜只是建立在中国特色避重就轻上的泡沫,但是批判集体主义对立面实在让人非常窒息,不过政治斗争的戏倒是蛮好看的……杨蓉真的进入了人物,工作的时候带着恰到好处的官腔,陪护父亲的时候是个恰到好处的女儿……千人背枇杷的桥段真的有被戳到,人肉战术真的是收割理想主义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