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好评,选角好评,叙事结构好评,感情戏好评,说是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
电影打破了zz运动里女性作为镶边或者缺席的刻板印象,本片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zz运动的主力,以及男性在zz运动中对女性的背刺。
题材上算是les和zz结合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个人觉得电影有些极端的低分评价,很有可能源自顺直男对女性/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他们自动带入了徐志祥和教官这些大爹视角,觉得女性不能搞zz,更不能搞les,应该做一个服从温顺、被保护的玩偶角色。
所以林书兰这个角色才如此让人动容,她作为一个传统家族的富贵小姐,能够坚定的选择爱己所爱和为了自由而奋斗,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这一形象设置也打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可惜由于林书兰的正直磊落和缺乏经验,被卑鄙的徐志祥(把女性当成性资源的男性典型)算计、胁迫,被迫与爱人分离,并受尽监禁审问,但是她还是跳出了徐志祥设的圈套。
最后关于她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徐志祥对外宣称她奉父母之命回槟城结婚,对蔡孟娟说她被关进了绿岛的监狱。
不过结合林书兰一向的行为和发言,个人认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书兰曾经坚定的对孟娟说过自己不会接受男性,也不想嫁人,并举了自家的妈姊们不结婚合买姑婆屋住这种女性同盟的生活方式。
这种脱胎于传统母系氏族遗产的生活方式,和觉醒后女性的志向冥冥中形成了呼应,仿佛女性主义的火把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代代相传。
这样一来,就解构了婚姻这堵“男墙”对女性同盟的割裂和瓦解。
电影最揪心的部分莫过于书兰为了保护孟娟而对她撒谎、把她推开。
有人诟病这个情节过于老套和中二,但是作为一个白色恐怖下的学生、作为一个被相对剥夺的女性,这是她为爱人能做的最好的打算了。
这也正反映了,女性对女性的情感往往才是勇敢的、忠诚的,男性对女性往往充满了算计和胁迫。
明白书兰心意的孟娟,怀着对书兰不减的爱过完了余生。
就像余秀华写过的诗:我承认这不停的轮回里也有清澈的沉淀我无所期待,无所怠慢如果十月安慰我,就允许五月烫伤我时光落在村庄里,我不过是义无反顾地捧着如捧一块玉身边响起的都是瓦碎之音我也愿意相信,林书兰并没有一直被关在绿岛,而是设法出来并隐姓埋名,继续参加zz运动,为了自由而奋斗。
为了不拖累爱人,她一生也没有再和她相见。
相比一些更精致的les电影,我更喜欢这种带有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的les电影。
两位女主角的面部线条都偏圆钝,身材纤长结实,看起来都有种扎实的生命力。
孟娟有农家乐t那种能给人安全感的可靠气质,看到书兰从监狱往外走的时候,我感觉她是那种可以从大灾难里活下来的女性。
而且书兰下垂的狗狗眼、坚定的眼神,以及和孟娟亲昵时的喃喃细语,真的太让人喜欢了!
和杨采妮一样有种可爱的娇憨感。
“回想起这半年,我们从夏天开始相恋,到现在冬天都还没有过完,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恋情,却已经没有办法继续了。
”“你问过我为什么把照片拍得很朦胧,因为这是我们相爱的证据,也是讲不出口的秘密。
”“我只能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自由之地,可以容纳所有不同的声音,还有爱情。
”
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
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 围困着遭遇双重身份认同危机的边缘人。
看完了这部戏,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播放着《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这首歌……『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忘记了时间这回事 于是谎言说了一次就一辈子』
书兰当初的谎言,是为了保护阿娟,但这谎言一说,就一辈子了……『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你藏在尘封的位置要不是这样我怎么过一辈子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忘记了时间这回事既然决定爱上一次就一辈子』林书兰这个名字,娟记了一辈子……
电视新闻里香港反送中游行把老年的娟一下拉回到了那个夏天。
相信老去的娟已经在弓蕉树园里一次又下次去回忆过去这段感情。
故事开始那场鱼池边的告白看得让人舒服,希望像鱼儿一样可以在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也呼应了片尾书兰的愿望。
书兰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一封被翻阅了不知道多少次的信是你留给我的最后的爱意那一张张模糊的照片是你我之间爱的证明那些“不能说”的秘密如今也只能随岁月藏在心里烂在心底了
略有失望。
导演引用了1979年的社会背景,但这个借力没有借到位,感觉冲突是被大环境牵着走的,缺少一点自己的内核,层次也显得单薄,整个故事的呈现并没有因此更上一层楼。
剧情总体四平八稳,都在意料之中,中规中矩,也没有明显的差池。
但我还是比较投入地看完了,弓蕉园的布景正正狙击在我的审美点上,两位主演fall in love的戏份很有氛围感,高雄本地的方言(闽南语?
)听着非常舒服(虽然我听不懂)。
很喜欢电影中娟的哥哥的设定,他一直尊重理解妹妹的取向,有这样的家人真的很幸运。
不管是哪個視角都有清楚交代事情,雖然一開始她們兩人不是從校內學生到朋友到戀人比較長流程呈現,而是到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關係開始,我猜想進到朋友關係之前林書蘭就喜歡蔡孟娟才會接近她(在開頭蔡孟娟指示要去那裡等她,林書蘭很開心的笑容以及後來的表白確定一定事喜歡她才會跟她成為朋友),只是導演沒有把遇見的事告訴觀眾,其他沒什麼問題人物視角清楚交代原因,至於最後林書蘭在四十年沒有回台灣甚至連打電話都沒有,可能因為被美麗島事件牽連導致害怕被監控怕會被拖去被打傷,第二背叛蔡孟娟的心和不想看到學長,讓林書蘭不想回台灣,所以結局沒有和蔡孟娟相見可能這兩種原因,我希望林書蘭會回來,可是後來我在看過二遍帶入兩位人物的情境我理解結局不完美卻很合理,最後我想說兩人的痛是無法彌補,就算彌補傷疤還是在身上無法消失,雖然不能體會那種痛,但知道那種痛是永久不會消失,這是我第一次影評可能會有錯歡迎大家來討論
时代印记。。。
反正看完so blue 难受😣。。。。。。。。。。。。。。。。。。。。。。。。。。。。。。。。。。。。。。。。。。。。。。。。。。。。。。。。。。。。。。。。。。。。。。。。。。。。。。。。。。。。。。。。。。。。。。。。。。。。。。。。。。。。。。。。。。。。。。。。。。。。。。。。
凑字数儿,神经病要求
看完以後一夜未免,開頭即是結尾。
看的時候就在想,如果是當時的我,也會選擇靠著回憶等一個人一生嗎?
周導的作品看的不多這是第三部,然兒每看一部都會沉思很舊。
從癡呆的孟緊靠著一點點的回憶完成了整個故事鏈條。
不論是男主的陰謀論也好,大環境下被迫選擇也好,還是整個正直體系也好,這樣的愛情從古至今都不被認可,但是總還有先行者為之努力奮斗者,不為別的只為自由,然兒(自由)一詞包涵了太多太多…… 從影片中感受到1:有些細節已經透漏出孟的家人無形中已經接受她和藍的事情了(在回憶中有一個鏡頭就是她倆拉著手分別的那一段,鏡頭後面有個人在偷看個人感覺那個人的身形很像孟的爸爸)所以應該是聽到了她們的對話,故而才有了後來孟躺在床上她爸爸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媽媽還在的話……他哥哥和嫂嫂就不用說了,是他們發的那封信…… 從影片中感受到2:大環境帶來的壓迫是致命的,是你想反抗也反抗不了的無奈,因為一個人的力量太勢單力薄。
這不正和現實中的環境一樣嗎?
G家不認可家人認可有什麼用嗎?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參與任何性質的批判!
我看完之后对于学长是不是到底是不是告密者或者说有些事是他告密的有些或许不是 产生了很多疑问,还有就是他既然做到这份上的话 并且他又不喜欢孟娟,为什么不把孟娟也举发了呢?
第二个疑问就是书兰最后到底是回马来西亚了还是真的被关绿岛了?
许志祥这边故意当着孟娟面说被关绿岛,实际在背后和同学承认是回马来西亚。
但最后哥哥嫂子又说在绿岛上还有一个监狱没查,所以到底是哪个答案呢?
已经是周导近年最佳了 不同于成都北京新加坡的错位感 我完全可以感受到槟城这片土地和台湾话带给她的安全感 所以从剧作到视听都是舒展的、稳扎稳打的 党派政治、国际关系与身份政治、人际关系形成很明显的符码对照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
因反感借LES题材,布道郑智,郑智意味过浓,所以不推荐。
如果你情感部分拍得OK,也能忍,实际白色恐怖拍得肤浅,情感部分拍得潦草,负负得全负。
导演兼编剧是不是台独不多讨论,但郑智这样一个大议题,周导觉得HK暴动很正义的话,不知道对川普支持者闯白宫是否也同样定义?
毕竟川普支持者还是爱美国的,HK暴动者是不是爱中国大概只能呵呵。
所以,能拍美好或悲惨的爱情片就纯粹一点,别搞郑智这些幺蛾子。
真爱过怎么会不寻找。气人。
3.5 有感受到切肤之痛。
周导拍七八十年代的调调还是比较拿手
心碎
啊,最后的意料之中的暴击果然还是忍不住掉几滴泪。看过的好几部呆湾电影/书,都有政治背景、时代浪潮啥的,还是吃这一套。闽南特色的红砖房,年代感的场景,可爱的口音,主角的互动也很有爱,整个画面很美好。唯一想吐槽的就是镜头的插叙转地太快,偶尔会反应不过来…回忆与现实,以及回忆中的时间线,有几次糊涂了。看着娟像周韵茹,看着阿蘭像学姐,这眼睛是真的不需要了😂😂两位女主都是很棒很棒的啊!不管是故事人设还是演员演技,都很好!娟的真诚青春,蘭的温柔坚毅,动人,好嗑!!☺️☺️合理推断学长是gmd眼线甚至是体制内的(因为那句“上级”)并自导自演了對阿蘭的监控、抓捕与救援😒 (对杂志社的封禁以及活动人士的抓捕就是一整个军警系统的行动了。)阿蘭的下落究竟是怎样呢……
一段朴实遗憾的拉拉爱情片,那个学长有够坏的,这么小就学会用政治手段把妹了!
呆湾70年代被国民党统治下集权且保守,性少数群体还不被大众所接受,这对校园cp在这样的环境下惺惺相惜且艰难中追求人权渴望自由,但恶劣的是被人面兽心的粉红男看上其中的小p,出于嫉妒粉红男利用政治妄想摧残小t一家夺爱怎料却把小p搭进去空欢喜一场,最后不仅自己没得逞,还迫害一对真挚爱侣从此天涯相望残念一生
结局是真人真事上镜?我迷了,如果是有3颗星。剧情太单薄了。
期望值还蛮高的,但就镜头感觉有点乱,很多处画面像平均分电视剧质感,没太被触动到
看评论说中二尴尬的,不知道大家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尴尬吗?倒是在看完月光男孩以后接着看这部,竟然觉得故事讲的比月光男孩具体有深度,说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从来政治斗争里女性的镶边或者缺失,本片让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当然对女性题材或者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这片既不够主旋律也不够英雄主义。虽然她确实是英雄,但看完以后真的能重新唤起女性的政治敏感吗?很怀疑。最后不算BE,女主为革命放弃个人感情是不得而为之,当时没的选,如今也快了
性取向与政治取向一样,充满禁忌,它们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尺。女二演的好,有风情也有苦情,电影到一半故事就结束了,剩下的都是情绪抒发,主线太短,结尾可以做的更有力量一些。信的部分很煽情,看哭了。
先甜后虐没有剧情,她俩咋好的...
以同性爱情的故事来看太单薄无力了,对象换成男生其实也没差,迫于政治环境而分手。半年而已在一起也没有太刻骨铭心的描述,多少有些牵强。
她们此生都没有再见吗?……
马来女生演的好好哦,煮面时候的那句我好热真的有撩到我。拉拉导演果然会拍拉片,两个女生的眼神交流非常真实自然(可是导演,nvtlx什么时候才能有HE啊!
女同青春文学硬加政治背景
真的get不到
差很多味道
3.5 看起来非常恐怖的一个时期…好难受凭什么打女生
故事是不错的,但拍得非常捉襟见肘。还没有和人物建立起关联,就很快到了下一步。香蕉园的意境也没有用得很好,摄影太平了。惊喜是看《与恶》的时候就觉得大芝看上去很有姬味,终于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