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脱胎于《聊斋志异》,但从剧情来看,原作的故事在三四百年前可谓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书中高质量的一系列志怪故事也是这本书经历数百年岁月依然为当代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但文艺作品自诞生后,作者就失去了对其的独家解释权,所谓千人眼中有千种面貌的哈姆雷特,聊斋的故事在当代,自然也会被读者用当代通行的价值观进行判断。
每一世代的受众,都会以他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来理解文本已经定型的作品。
这也是为何很多经典作品会被创作者持久不懈的改编的理由。
曾经被民间乐于传颂的王宝钗苦守寒窑、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评判,在普遍的人性光芒以外,也有不少内容能被毫无意外的归入“封建文化糟粕”中。
聊斋故事同样也有这一问题存在,作为优质的古代文学,如何让它不流失故事本身魅力的同时,淡化或删减其中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描写,也是每一个创作人员必然要解决的。
于是,原著的“葛巾”最后在我们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除人物外,剧情截然不同的“奇花记”穷书生高升后有意无意抛弃糟糠之妻,不止是在聊斋,上溯两宋、隋唐乃至秦汉,都有类似的故事。
面对功名利禄的选择题,人性之下做出的决断多半是难以面面俱到。
从编剧的角度,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也是剧情推进的重要线索。
即是有如此困局,加上当时交通讯息落后,贫富差距巨大,多个要素聚集在一起,男主的选择虽是无奈,也属必然。
我们现在指责他是“渣男”,当然也没什么不对,“陈世美”作为一个群体的贬义性称呼也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当代依旧也很贴切。
作为局外人,男主真的一点都不值得同情吗?
京城府中,下人们对他看似恭敬其实轻慢,是因为书生始终没有位居人臣,但这归根结底,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事。
在经历了寒窗苦读后,本以为能带着功名回乡,没成想,城里套路深啊,名落孙山,人也不情不愿的成了上门女婿。
提前的春宵一夜,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但在那时是能让人“社会性死亡”的行为。
之后旧情人横死,魂灵徘徊不去,化为花妖。
多年后书生回乡,发现伊人早已不在人世,自欺欺人的幻想就此破灭。
可惜大错铸成,一切再无回转余地。
曹小姐的亡灵也幻化为一红一白的两个花妖,名为葛巾、玉版,姐妹同出一源,性格却大相径庭。
人非铁石,孰能无情,妖魔也一样。
这样的人物设置不算罕见,指环王系列中的怪物咕噜,龙珠中的兰琪,都是很好的例子。
长年的痛苦和懊悔让人格分裂,成为全善全恶的两个个体。
世间本无纯恶全善,不过是两者此消彼长罢了。
结尾处,花妖、道士、男主的最终战,为这份错综复杂的关系划下了一道休止符,男主终于了解自己离去后发生在情人身上的惨痛故事,也明白了自己所极力逃避的一切终于到了该面对的时刻。
面对由曹小姐所化的花妖,他做出了普通人能做极限:用性命来求一个勉强的周全。
诚意也感动了对方,本来玉版也对书生尚存爱意,最后两妖也牺牲了自己,换回了书生和村人的生命。
故事的主旨也在此体现:如果每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大家都只是按照自己的道德原则行事。
那么悲剧的源泉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事情面前,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什么时候,所谓的原则并不值得为之付出代价。
这大概是电影希望观众在剧中思考的问题。
作品的格调也在此得到升华,多了一些对大环境的反思和洞察。
《奇花记》取材自清代名著《聊斋》的“葛巾”一章。
《聊斋》本身是相当精彩的小说集,郭沫若称赞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筹”,的确如此,蒲松龄以社会观察的独到眼光,导入世情尘俗,将狐妖、树精当做人来写,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大创举。
蒲松龄赋予妖以情爱,这是一种跳脱。
脱胎自野史珍闻,而又跳出正邪不两立、人定胜天的窠臼。
而《奇花记》虽以“葛巾”为骨架,却进行了大幅的剧情增删,尤其在情爱的复杂多面上,有更深刻的描摹。
纵览全片,所有剧情的推进都是以男一号常在田的遭遇与回忆为线索。
观众在无意中也会代入常在田的视角去观察。
从身边的相府随从,到郊野遇到贪财浪荡的桑道人,再到进入鹿韭村与村民闲谈,此前所显露的目的是回曹家拜访谢恩,在影片的前半段,观众眼中的男主仍然是温文尔雅、知恩图报。
然而,这只是第一层。
相府派来与男主同行的长随在村民的接风晚宴上说,他的职位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
显然,书生即便进京高举,也绝不可能一跃而成为宰相,最多不过是托庇在相府。
然则男主返乡为何还需要相府差人随行呢?
所谓“两人之下”,绝不是指在宰相与男主二人。
这是为后面描述男主的家庭地位做了一个扣子。
剧情接着推进:男主灯下赏画时,与白牡丹花妖玉版相遇。
此时插入男主与曹家小姐的甜蜜回忆。
直到此处,大家仍认为这不过是个男主为旧爱查明真凶的复仇戏。
虽然经典,但对于口味日益升高的观众来说,少了些刺激。
这时,观众仍然在第一层。
剧中间接害死曹氏满门的真凶正是其他村民,这一点在剧中几乎是明示,相信观众都能在谜底揭晓前看出。
然而剧情进行到葛巾向已经失忆的玉版追忆前事处,观众恍然大悟:男主始乱终弃,进京赶考后得当朝宰相青眼有加,遂狠心抛弃了曹小姐。
可怜曹玉一片痴心,又未婚先孕,不容于曹家,是很容易推知的。
观众所需要的反转来了。
这时,观众在第二层。
然而书生为何还要返乡探望?
编剧很快给我们送上了答案——男主身负有亲手了结曹家小姐性命的任务。
而且,是来自相府千金的主线任务。
随从也知晓此时,并且出言提醒男主,这种牵连人命的秘密,这随从也能参与,一来显示其颇为得宠,二来也暗指男主在相府地位不高,且不受信任。
观众觉得男主活该。
观众目前仍旧处于第二层。
第三层,人设反转来自于男主的自我救赎。
首先一个段落就是男主救玉版逃出树妖洞以后,等候多时的仆人魏新递给男主一把刀,意思是让他趁机对玉版下手。
但画面一转,却是他把魏新打晕在地上,此刻他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坚决。
这个行为也终于佐证了他心态的转变,一段回乡救赎之路而在最后的攻防战中,红白花妖与男主的经典站位,是男主舍生取义的绝好舞台。
看到这儿,就能理解为什么曹玉死后非得化作玉版与葛巾两人。
玉版和葛巾,实际上是曹玉爱恨的分化。
玉版继承了爱,却不愿意面对这一份失败的恋情,因此表现为无知懵懂,并且几乎忘记了与男主的过往,这大概暗喻两层意思,一是不愿再沉湎于痛苦的追忆中,宁可失忆以自我保护;二是此时玉版的性格更偏向于未遇见书生之前,仍是青葱少女。
葛巾则继承了恨,并且背负着全部的记忆,仇视男主入骨。
一体双生的奇妙设定,合情合理,又给了观众以思量剧情走向的空间。
造成如今局面的,正是书生不善于把控自己的欲望而导致,爱恨交织,虽然有所分化,实则同生共死,不能择其一端。
也就是说,这并非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而是都要,或都不要的问题。
可是,男主有做选择的自由吗?
他的双手间接性地沾染了曹小姐的鲜血,更何况相府在后严酷相逼,也断不容常在田闪转腾挪。
重峦叠嶂的现实因素,才是撕扯常在田心理防线的恶狼。
观众起初选择看这部电影,有人是冲着《聊斋》原著改编的噱头,有人想看看除魔卫道的打斗与特效,有的被“轻悬疑”所吸引。
真要是简单的人妖相争,岂非落了下乘。
相府的垂青,给男主开了一个常人无法拒绝的价码。
任何人在批判男主之前,都应该想想,自己站在他的位置,能否收拾利欲之心,放弃功名,以一介白身回乡终老——毕竟抗拒相府的开价,自然也无法立足朝廷。
男主的确干了错事。
给他安排一个惨死的下场,是很容易的。
然而,这世间很多纷扰,不是简单一死就能了结的。
从这方面讲,男主最后的选择足以证明,他的本性并不坏。
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救赎之路,更是所有村民的救赎之路。
诠释情爱,给观众留足思考空间。
这样的影视作品,才是值得说道的。
一直很好奇一个事情,既然想要拍一个故事,为什么就一定要大刀阔斧的改人家的故事呢,这电影情节几乎是只保留了原本《聊斋》里葛巾故事里的名字,其他的几乎都不一样了,这是欺负人家蒲松龄老先生早已不在人世,用不着买版权,也没人告侵权的吧,整个做一个属于导演编剧自己的故事好不,难不成是怕不打着《聊斋》的旗号没有宣传力?
其实故事本身还可以,虽然算不上特别特别出彩,但总归也不是很差,只是个人本身是很喜欢《聊斋》这本书的,既然把人家本身的故事改的面目全非,那肯定是得扣一星。
看到有评论给男主洗白说男主冤的,可真不这么觉得,你一个大男人若真心爱女主,两人对着树不管是拜堂还是定情,都是没有证婚人和婚书凭据的,你拍拍屁股上京赶考走人了,女主一个人怀着身孕口说无凭,怎么可能和人辩驳得明白是已婚。
你男主若是真有心给曹小姐一颗定心丸,就大大方方名正言顺跟曹父求亲,让乡里乡亲都知道,未来考取功名违了誓言错也不全算在曹小姐身上;若本是曹父不同意,只和曹小姐私定终身,那你拜了堂许了诺,别占人姑娘家身子啊。
说什么被逼无奈委屈求全,其实不过是给自己找个让自己心安理得的理由罢了,比白莲还茶
依旧是在家看傻B电视剧和脑C综艺剧看到脑袋发昏后决定换的口味。
很遗憾,这部剧也不怎么的……【剧透开始】全程我就没仔细看剧情,就晓得两女主都是妖,魅惑过往书生,然后男主不知怎的回来了,与两妖有渊源。
道士收妖,中途男主得知女主坠妖真相,拯救女主牺牲,女主为就回男主性命自我了结,一切恢复如常,只是昔日恋人阴阳相隔。
【剧透结束】难以相信我居然在2021年看到了这样一部古早剧情的影片。
除了拍摄的高清镜头时刻提醒我这是近期摄制的一部剧,其余的分分钟让我感觉在观看80年代港片里流行的各种道士影片,连剧情都如此类似,俗套易懂。
这种剧情贼熟的影片,要靠精美的服道化和感人的情感演绎来取胜,可惜两者都没有。
女主之一明明貌美得很,得罪了造型师一般的美貌和嘴唇直接让美貌消失不见;男主,还行吧,中规中矩一书生,但很多时候觉得是块木头,没啥感情(可能是个人观感)。
就一边刷手机一遍看片,也没搞清楚两个女主之间的关系(什么双生),也不想搞清楚了。
就酱吧,一部当背景音刷可能都有点无趣的影片。
观看日期:202105(忘了哪天)
这年头,信息化时代,电影界不能拍院线,可以拍网大,实在不行还能弄抖音,大家百花齐放,把创新点挖完了,把狄仁杰、聂小倩的吃完了,也就开始挖聊斋了。
科技时代,要是不整点特效,光靠剧情演技的也很难了,比如书生爱美女,帅哥恋妖怪,道士和尚来破坏的,女妖搞百合,剧情大反转的,也不知道被用了多少次了,只有特效很能容易出点彩。
所以,这年头拍电影不容易,整点创意更难啊。
没有《倩女幽魂》感人,没有《青蛇》魅惑,处处透着山寨味,竟是鹅家大戏。
《奇花记》你嗑还是不嗑?
还有哦,这部剧不仅山寨,而且恶俗。
人和妖、男和女、女和女、妖和妖,究竟谁才是真CP就快傻傻分不清楚了。
先介绍一下这部改编自《聊斋志异·葛巾》的志怪网络大电影《奇花记》。
这部电影或可成为2021年度魔改最彻底的网络电影,《聊斋志异·葛巾》的故事讲的是牡丹花下的爱情故事,非常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可是这部《奇花记》讲的却是化成妖精的冤魂女向世间渣男复仇的故事,只是女妖精依然爱渣男,甚至愿意为他付出魂魄。
这个改编简直太无耻,竟然不让我看手刃渣男!
电影开场,一个漂亮的年轻女子被一群山夫追逐,结果拌住树根跌倒。
山夫们追上女子,开始肆无忌地对她上下其手。
偏偏这么巧,此时一群书生从此地经过,救下了年轻女子。
然而,看上去正正经经的他们也经受不住诱惑,竟然也干起山夫们的勾当。
大胆露骨的香艳画面,是我这VIP可以看的吗?
却让我想不到的,刚抬手打算捂眼睛,这群书生就在风流女鬼的身上领了便当。
真的是墙都不服,就服这女妖精。
实力堪比黑山老妖,妩媚能当小唯,可惜只是个低配版。
画面一晃,身着红裙的女妖精葛巾坐在树下休息,水里浮出一个笑得柔情的女子,看到葛巾就毫不犹豫地靠上她,她也一脸温柔。
白牡丹花妖小玉就这样出场。
小玉本是鹿韭村的曹姑娘一缕冤魂。
这位曹小姐身前和个叫常在田的穷书生谈恋爱,为了娶曹姑娘,常在田赴京赶考,临走时把姑娘睡了,还一枪上靶。
怀上孩子的曹姑娘气死了爹,还被村民赶出村,曹家也被村民洗劫一空。
而赴京赶考的常在田功名被夺,身无分文,倒在相府吗门口。
结果被迫成了凤凰男,嫁入相府吃香喝辣。
只是不知道这位贵门正妻如何得知常在田在老家有个初恋,就不停闹,就这样互相伤害了7年,老岳父出面强迫常在田回家干掉初恋,不然就要把初恋居住的村子灭了。
无可奈何的常在田只好带着监工小厮千里走单骑回家杀前任,却发现曹姑娘一家已经全员去见阎王爷。
偏偏这时,他遇见了和曹小姐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玉姑娘,对她产生了很微妙的情愫。
一段扯不断理还乱的人鬼情未了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开始了。
与此同时,村民没想到常在田会回村,怕他知道是他们把曹姑娘赶出村子,私底下也是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勾当。
而小玉呢?
我觉得她为白牡丹所化实在太不搭了,她应该是朵白莲花才符合人设嘛。
见到常在田以后春心萌动,想的不是思春少女那些粉红泡泡,却是男女苟合于床笫的那些腌臜事。
果然妖精的脑回路非同一般。
得知妹妹看上渣男的葛巾也是着急了,苦口婆心劝说妹妹不听,美色诱惑无用,恼羞成怒,要进村灭了一村人,再干掉常在田。
这段实在是,既然嘴上叫着姐姐妹妹,身体不用那么诚实,非要立刻把柠檬酸挥发出来吧?
结果,她打不过每一部志怪影视里都会安排的臭道士,上山升级,结果被树精附了身。
在村民的恶意小动作,相府派来监视他的家奴的催促下,他和所有人的矛盾爆发出来,甚至还跟家奴扭打起来。
你骑我身上,我压你腿上满地打滚,那画面简直不堪入目。
结果,黑化的葛巾和臭道士展开第二战,鹿韭村嗝屁,道士也嗝屁,只有常在田主角光环护体还留了半口气。
为了保护心爱的渣男,小玉决定自杀,用自己和葛巾的魂魄灰飞烟灭来消灭树精,拯救一村恶人。
我承认这片的制作算是精良的,可是这没节操的三观究竟是怎么过审的?
这是人妖虐恋吗?
这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
饰演常在田的茅子俊,2019年在《皓镧传》里饰演嬴异人时还觉得这小子有机会上顶流,结果没想到他竟然沦落到拍网络大电影。
网大其实没什么不好,现在很多主流导演和演员也在尝试走上网络银幕。
这在未来或许是必然的趋势。
可是,茅子俊作为曾经也有些名气的男演员,好歹挑挑剧本吧?
分分钟劝退观众的这部《奇花记》,你还是散了吧,别再霍霍观众了。
冲着男主的名头去看,看完发现收获不小,在嗑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部好作品。
不夸张的说,几乎是本人看过的大陆聊斋改编作品中的新高度。
电影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最后的成片和原作的关联仅限于花妖、书生以及女妖的名称。
甚至出于推广目的,男主人公的名字也取易经“见龙在田”之意,从听着比较土气的常大用改成了常在田。
但葛巾、玉版这两个风雅的女妖名还是保留了下来,故事标题也从原作的“葛巾”改为“奇花记”。
可以说整部作品,几乎可以看到一个重新创作的聊斋志异体系的怪谈故事。
而花费如此气力做出来的作品,一方面需要演员倾注精力进行演绎,但本质上,还是需要导演编剧来搭建整体框架,再将他们心中的诸多元素一一归置,再进行调度调整,最终出来一部电影。
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说一个故事,未免过于奢侈,也太淡薄。
熟悉聊斋影视改编作品的人,大多看到的是青蛇、聊斋志异等影视剧。
作为电影,以吸引最大限度观众为前提,又以通俗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最把稳的当然是爱情题材。
文本读者熟悉的黔之驴、狼三篇等和纯粹动物相关的故事,作为短篇小说自是有它的价值存在。
可进行影视化改编,总归在篇幅和场景变化上吃了些亏。
相比日本、美国等影视行业更成熟的国家,迷你剧、单元剧等创作形式近年来虽然逐渐为大众熟悉,但商业投资在这些方面,资方这个关恐怕也不会太好过。
解释这么多,其实还是要说明,编剧即便心中有千万丘壑,创作依旧要遵循商业规律。
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带着镣铐跳舞,方能显出功夫来。
奇花记一作,以书生爱情做主线,并不意外,也能保证作品质量稳定。
很多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容易落入同一个陷坑中:试图把一部作品做得高大上。
但他们的大多数,最终交出的作品都难以令观众和评论家满意。
这一问题的根源则出在——试图赋予故事意义之前,没有讲好故事。
剧情和剧情背后的深意,应该是骨肉关系。
如没有一个有型的骨架支持,再白皙的皮肤,饱满的肌肉也只能堆积在地上,不堪入目。
奇花记在这方面做得很扎实,在结局时男主人公出乎意料的幡然悔悟以及结局背后对人性的反思前,电影花了相当的篇幅讲述了双生花妖与男主的因缘起灭,以及曹玉如何抱憾离世、怨恨之下化身为并蒂牡丹的双生花妖危害世间。
男主在最后的忏悔中也给了他足够画面来回忆在做出“休妻”决定后,依然对阿玉保持的思念状态。
这既是真心的表露,也是为良心安稳做出的托词。
曹小姐的爱变成了白牡丹花妖玉版,而无法消解的恨意则变成了红牡丹花妖葛巾,七年后男主常在田衣锦还乡,再遇与昔日恋人长相一样的玉版,以及带着阿玉恨意的红牡丹葛巾,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这个折磨了他七年的错误,阿玉因他而丧命最终幻化成妖,祸害人间。
此刻他只想着尽可能弥补自己的罪孽。
而曹小姐无法释怀的恨意让葛巾对男主下杀手,玉版作为爱意的化身则出手阻拦,最终比起看着两人两败俱伤,男主则选了献出自己的性命作为补偿,或者说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和赎罪。
而让人意外的是,电影的编剧格局不止于此,当男主承认自己贪慕虚荣,百死莫赎,选择死去的时候。
画面一转,红白花妖选择牺牲彼此救了男主和全村的百姓,无论爱恨,终将化为大爱飘散在空中。
这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美好期望,就像曹玉有爱的那一面玉版一样,无论世界如何待我,我都会以回报以暖阳。
相对乌托邦式的表达给男女主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终局,也圆上了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算是编剧对人性的一种乐观期望吧。
转自慕容素衣在蒲松龄的原著小说《聊斋志异||葛巾》中,男主常大用从洛阳跑到山东曹州借住在官宦人家欣赏牡丹,整日注视幼芽,作一百首怀牡丹诗。
这种痴物男子古今罕见,也因此获得牡丹报恩,幻化人形,收获了富贵与爱情。
但是最终因为知道妻子是花妖所变,起了猜疑,又落得妻离子散,懊悔不已。
电影改编做了大幅度调整,男主更名常在田,一听就是和经世致用联系在一起,身份也成了书生。
进京赶考,考中后功名却被人顶替去做官,自己沦落街头。
身不由己之下入赘相府,抛弃家乡私定终身的恋人。
终又因为良心不安,回到故里,寻找昔日恋人。
进京赶考的书生,一定会在路上遇见姑娘。
这种爱情叙事几乎占据了古典小说的半壁江山,可无论放在那个朝代,大家就是爱看。
这里面有对荣华富贵的追求,有少年人闯荡江湖的冒险与传奇,有敢于为爱奉献的妹子。
现实中的爱情与富贵总是不同步,有爱情的时候想富贵,有富贵的时候,爱情又跑了,戏剧冲突和命运起伏也有了。
这两种男人都是渣,但诠释了两种伦理观念,在蒲松龄眼里,既是真爱,又何必在乎是人是妖,可这人世间的种种道德束缚却让常大用跨不过这个心理门槛。
电影中的常在田,作为书生去进京赶考,是追求现代人孜孜以求的功名富贵,为了栖身京城只能抛弃过往,这是所有“北漂”、“沪漂”、杭漂”、“深漂”、“港漂”都会面对的精神困境。
更现实的是,少年人初到京城,不免被欺被骗,往往使尽浑身解数还要被世态炎凉千刀万剐。
一如电影中所展示的,考上被顶替,风霜大雪无片瓦遮头。
不管你在哪漂过,看到这段一定心有戚戚。
在公司被算计,在单位被孤立,被本地人嘲笑,各种心酸往事。
电影中的男主,为了活下去也为了出人头地,写下一纸休书给昔日恋人。
男主在灯光下各种不舍与难过,提笔下字泪千行,有么有自己告别往昔删微信的样子?
幸福两件事,功名和爱情,功名对男主有多重要,好比出人头地之于北漂,股票分红之于沪漂杭漂-这里也是渣男的起源,弹幕里满屏都是在骂。
可是有了富贵,又会想要找回爱情。
常大用也好,常在田也好,面对失去,都有悔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开头,茅子俊饰演的男主在回乡的路上,一脸怀念又有一点生无可恋。
怀念的是过去爱情的美好,生无可恋的是自己抛弃昔日恋人,不知对方是否愿意见自己一面。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将要见到的是已经逝去的爱人所幻化的妖。
这就像男生若干年后参加同学聚会,当年的那个心心念念的女同学,如今已经身材走形成了孩子他妈。
相见不如怀念,可是内心的折磨还是想再见,哪怕是一面。
常在田渣嘛,如果说他渣,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渣的时候,为了前途利益等等,伤害自己最爱的人,却又在得到以后想要弥补。
蒲松龄老爷子的鞭靼深入肌理,如果是真爱,其他什么劳什子的杂碎都不重要。
也许这正是聊斋故事经久流传的原因,富贵太迷人,失去爱情才明白它更重要。
原因各不同,但其实古今渣男,都是一样。
看到好多人说男主是渣男,可我觉得渣男这个词把这个人物定义得太过片面化了。
这个人物是复杂的,他前期确实软弱,可我们也看到了这个人物的转变,自他回来之后,他一直试着在补救七年前的过错。
他只是个普通人,一个文文弱弱的书生,他能做的也很有限,可他真的在尽自己所能去赎罪了。
许多人都认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都觉得他那句“我是没得选”不过是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地享受荣华富贵的借口罢了。
可我看到的是,他确实没得选,无论他怎么做,都是错的,都会被人诟病。
若他宁死不娶,一意孤行,相府真的一怒之下灭了鹿韭村,别人会说他恋爱脑,说他爱情至上,会说那些村民罪不至死,何苦要为了他一个人的爱情搭上全村的性命。
他为了保全其他人选择了屈服,别人又说他懦弱,说他贪图权势富贵,说他薄情寡义。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对他这么苛刻,可若换做其他人,处在他那样的境遇下,也不一定能做的比他更好。
这世上哪儿有那么多完美的人,大部分都不过是个普通人罢了,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亮点,里面的男主不像多数的偶像剧男主一般那么完美,他身上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普遍的人性,而这不正是《聊斋》的特点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聊斋片很多,《倩女》《画皮》都是其中翘楚,因为群众基础大也好改,所以大家都抢着拍。
而《聊斋志异》里面有些故事没拍过。
能挖掘选中并改编拍出来的,拍的还不差的《奇花记》,我觉得这就算勇气了,我钦佩。
不要因为自己看的不爽,就主观意气用事就“冤枉”了一部好作品去打一星差评,“打得一星易,寒了多人心”,这样一来,电影工作者们的信心越来越受挫,在互联网平台上就更难出精品。
2,坦白一点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不是观众的艺术。
导演可以选择妥协也可以不妥协,观众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
我看了一下这个电影的一些主创访谈,他们是在疫情期间艰难开工,在广西拍了一个夏天,干了很多剧组不愿干的事,比如帮助当地老百姓修桥修路——这本来应该是政府去做的事。
商人趋利而行无可厚非,当初这家公司拍摄《花千骨》而带火了取景地,因为当年的一句承诺,希望可以带动广西拍摄地崇左大新县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才坚持在广西拍摄。
要不然,在横店拍+棚内抠绿布可以节省下大量的经费了,在这一点上,我敬这个剧组是条汉子!
3,看了一下主创的名单,马伟豪,宋晓涛什么的,都是业内大神,再看一下影片的特效和场景、服化道(很少有观众会去关注这些细节),基本上也都是大神们的正常水平发挥。
看到网友的差评评论大都是什么“渣男该死”,“三观不正”、“我气死了”上面,我就觉得好笑——电影《人之怒》,杰森斯坦森还是个黑社会老大呢,好莱坞的主角为什么是坏人啊?
坏人就应该死啊!
《疾速追杀》里,基努里维斯也是个杀手啊,为啥不去追究他退休之前杀的那些无辜之人?
扯远了 4,掰扯一下剧情,聚焦的几个疑点: “”渣男”复活了没有死——常在田是不是渣男,另当别论。
渣男为什么就一定要死?
常在田再渣,他也没动手杀人啊?
情感背叛罪不该死吧?
你和前男友分手了难道还得让他去死?
或者你自杀?
一干人等他们逃出树妖洞以后,仆人魏新递给常在田一把刀,意思是让他趁机对阿玉下手。
但画面一转,却是他把魏新打晕在地上,这个行为也佐证了常在田的心态转变——回乡是救赎而不是杀戮。
村民们是坏人,怎么又死而复生了?
——有句话叫法不责众,他们既然醒悟过来集体去讨伐妖精,就算是革命思想觉醒了吧?
再说,这么多无辜的老百姓全死了,我估计都过不了审查,就和点到即止的激情戏和洗澡的戏份一样。
老套又不好看的那种
唔,两星半吧,强打三星,感觉是部又长又短的电影,剧情很平,转折的时候总好像差了口气,虽然这种命定的缘分什么的很符合传统鬼怪志异的设定,但也没什么出彩的,故事本身也不算完整,结局来得很莫名,可取之处大概在于真实取景吧。唉,有点可惜。
奇葩记
聊斋,书生负心,双女
这是个什么玩意啊
剧情多次反转,不错不错。有意思有深度。道士多是爱酒且穷。 妖眉是看不惯啊。傲气啊,书生,宁死不失节,枉读圣贤书。委屈巴巴,活个什么日子。 小姐不懂避孕,按常规走啊。呸呸呸。
还行,不赖!聊斋志异改编
影片毫无疑问剧情破绽百出,不能推敲,可是,一段残缺的爱情故事提醒了我,在古代,在聊斋的世界里,依然有着真诚的恨和真诚的爱。 自小闻说世间渣男多多;然亲身却曾遭遇渣女二位,只叹今世真情难觅——无论是爱还是恨! 为片中那刻骨的仇恨和不可磨灭的爱情,给了三星。
4.6分大家太仁慈了。演员不行,特效不行,道具服装化妆没有一个上得了台面。可以请这些演员退出娱乐圈么,还有这个导演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看这片针不戳,我吃了两斤荔枝一碗鸭血粉丝刷了80次副本同时还搓了两把炉石,嗯,好下饭啊
蛮惊喜的,几段回忆搞得我还哭了两次。节奏把握的好,镜头也很美!
一边吐槽一边哭得稀哩哗啦…两两相抵本该给个中间的三星,但看在颜值上还是再加一颗星吧…顺便瞅了一眼评论区,怨气重的倒是不少…尤其是说村民坏的,不知道有没有看到剧中的那些小细节…其实这剧整个就在说每个人都有善与恶、爱与恨,只是哪一面挣赢了而已…立意点还是可以的。不过这剧的表现手法我是真的想吐槽,比如葛巾和玉版那满满的CP感…
两个女主挺美,故事逻辑有点问题,看的憋屈
看了个十分钟的解说,三位主演倒是颜值都挺高的,而且特效也做的不错,故事也是有始有终。在大电影里可以算及格吧。
不知道为啥大家给的分那么低……我觉得很美啊,演员演技颜值在线,服化道在线,实景美,镜头美,特效棒,故事原本也挺好的,调色看着很舒服高级。OST用华胥引了稍微让我有一点点出戏,搞笑的那里有一点点尬,其他都很好很唯美啊~
男女主颜值在线,剧情太过拉垮,俗不可耐。红牡丹好像阿娇哦~
这个好看我喜欢
yue,男人背信弃义就无事发生,女人复仇就要付出放弃为人甚至放弃生命的代价,还被说成降妖除魔天经地义
看片涨姿势系列,没想到看了一部电影竟然学到了撩汉8项基本功,技能倒是学会了可哪里有个帅哥让我施展一下下?
三爷爷太搞笑了吧,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总是在关键时刻耳背,还以为是我姥爷本色出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