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乐高老爷是世界瑰宝!
疯狂玩梗但又欢乐治愈的优秀DC之作。
孤独是刻画Batman必不可少的词汇,而这部电影将这种孤独感与喜剧元素融合得极为巧妙。
乐高丑真的太太太可爱了…当老爷说他不是他头号强敌时都快碎掉了2333。
中间阿福默默管教孩子真的让人忍俊不禁555,以及迪克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可爱,Batfamily唯一的犬系呜哇!
和老爷相处也超——可爱,最后两个人终于拥抱在了一起我哭死TTT哦哦对!
中间华纳版权全明星阵容要乐死我了hhh就连老伏也来了(乐)不愧是乐高从不死人难怪老伏没用啃大瓜2333以及最后果然只有钢铁侠受伤害的世界诞生了(笑)最高兴的是双厨狂喜了MJ!
当镜中人响起时眼泪哗哗流呜呜…以及片尾曲《Friends Are Family》特别好听♪大少就是power source!
不愧是蝙蝠家唯一没有情感表达障碍的孩子,鼓掌!
You're my best friend my best friend and friends are family!我永远爱乐高DC!
当预告片里响起哈利尼尔森的《ONE》,我就知道这是一部我一定会看的片子。
当年被戏称为没人在乎的乐高蝙蝠侠无疑超过了《钢铁之躯》,《正义黎明》和《自杀小队》等一干电影成为了近年最成功的DC漫改电影。
甚至片中老爷也不忘对这几部进行吐槽。
这部电影承袭了《乐高大电影》的用心精良,CG制作的一部电影细节能够细致到让人怀疑是定格动画。
其中有许多镜头有相当精妙的设计,其中大量对诺兰和60年代蝙蝠侠电影的致敬,不管是关于漫画还是关于乐高积木的彩蛋都多的不可思议。
这部影片的内核我看来其实不如《乐高大电影》那么有深度,对乐高精神的阐释也没有大电影全面,但是乐高蝙蝠侠的娱乐性绝对只能高于乐高大电影。
这部电影笑点丰富到一眨眼也许就错过了一个笑料。
而我想聊的,是乐高对蝙蝠侠的人物塑造。
蝙蝠侠真的想消灭罪犯吗?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乐高这,配合着哈利尼尔森的音乐给了一个图表——蝙蝠侠的幸福指数和城市的犯罪指数成正比。
也就是说犯罪指数越低,蝙蝠侠就越不幸福。
许多人也许会质疑,蝙蝠侠难道不是坚定的正义化身吗?
难道正义得到伸张,罪恶被消灭不是蝙蝠侠的目的吗?
2005年弗兰克.米勒和吉米李合作的《全明星蝙蝠侠与神奇小子罗宾》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除了吉米李精致的美式画风外,这部漫画一直遭到诟病直到烂尾。
其中的蝙蝠侠形象是一个疯子一样的侠客。
在街上开着蝙蝠车横冲直撞,掳走一个孩子,打击罪犯的时候会发出狂笑。
这个蝙蝠侠少了几分深沉严肃,多了许多癫狂,因而受到了许多质疑。
但在我看来,这部漫画和被封神的《黑暗骑士归来》以及《致命玩笑》一样,对蝙蝠侠的形象挖掘是有相当深度的。
蝙蝠侠的身世大家以及耳熟能详——幼年时的布鲁斯父母被随机劫匪当街枪杀,年幼的他就跪在父母的血泊里。
长大后他进行了各种智力和体力上的训练,回到哥谭打击犯罪。
他的动机看起来是很明显的:因为父母的去世,他不希望有更多人有这样的遭遇,所以决定打击犯罪。
这是一个相当适合哄孩子的故事。
但许多编剧并不满意这个幼稚的设定。
1986年米勒的《黑暗骑士归来》把蝙蝠侠的故事拉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部漫画中蝙蝠侠有句名言——我们是罪犯。
这句话在05年的全明星漫画再一次出现,在16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本阿尔弗雷克也念出了这句台词致敬。
蝙蝠侠是罪犯——不仅因为他是个游离于法律外的侠客,更重要的是他的动机。
他恨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每天穿着紧身衣大半夜“赤手空拳把罪犯打成肉酱”?
蝙蝠侠的存在不是正义,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恐惧。
他害怕的是那种无力感——在他心里,他还是那个跪在父母血泊里的小男孩,那种恐惧,那种面对劫匪,面对暴力,面对亲人的死亡无能为力的感觉一直支配着他。
这一点在扎导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也被用作蝙蝠侠向超人宣战的动机。
蝙蝠侠需要罪犯,需要制服他们,在罪犯身上施加暴力,以获得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以避免那种无力感对他的支配和暴力。
米勒笔下的蝙蝠侠,在面对罪犯时发出狂笑,把夜晚当做狩猎的时间,并认为作为蝙蝠侠的他“每个细胞都活了起来”……
乐高蝙蝠侠也是这样一个黑暗的摇滚歌手。
他真正害怕的,不是罪恶,不是小丑或者小丑蛇,而是重新组成一个家庭——他对所有人保持冷淡,因为他害怕如果对身边的人产生感情,当失去他们时就会重新被这种无力的痛苦所支配。
那一首《One》放在电影里正像是为蝙蝠侠量身定做。
但巧妙的是,以乐高蝙蝠侠嘲讽的,嘴炮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远比正义化身阴暗的人设,却得到了极佳的喜剧效果。
蝙蝠侠和小丑,这硬币的两面,疯狂的两种极端,小丑选择的荒谬与蝙蝠侠选择的抗争,在乐高世界中体现为相爱相杀也是再合适不过。
但电影虽然如此成功,对人物的挖掘如此深入,其推出的电影系列的载具套装却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
从官方放出的早期设计图看,乐高因为照顾小玩家的原因,许多本来可以设计地更加复杂精妙的套装都被简化了。
以至于许多亮眼的设计没法展示出来。
本人作为一个master builder,对两组套装——speed wagon和scuttler进行了改造,包括人仔也按电影设计改成了发蓝光的头盔。
淘宝【人仔moc定制 眼睛发光蝙蝠侠人仔】,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http://c.b0yp.com/h.TT1pfl?cv=8yiSZG4zcWr&sm=7e0da1,或复制这条信息¥8yiSZG4zcWr¥后打开👉手机淘宝👈。
如果有喜欢的也可以私信我支持一下。
演示视频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272199/
对于当下的超级英雄片,粉丝们似乎必须从漫威和DC这两个阵营中选择一边站好队伍。
而这两个队伍中对对方电影作品的抱怨大家应该也是再熟悉不过了——漫威阵营抱怨DC电影那过分黑暗的元素,而DC阵营则抱怨漫威电影的轻松笑话太低级太缺乏严肃题材。
但《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这部乐高电影世界的新作,这部《乐高电影》时隔三年的后续(但无联系)作品,似乎能够同时满足两方阵营的需求。
漫威粉和DC粉应该可以在观影后像电影中的蝙蝠侠和小丑一样,说一句“我们”,说一句“我们”都喜欢这部电影吧?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要说《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华纳(Warner Bro…)和DC完全控制下的制作室作品并不为过。
无论从色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到无论伦比的乐高建设,再到众多配音演员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都可以说是集齐了各部门最顶尖制作水品的合体作品。
而电影结束后长串的工作人员名单也说明了这一点,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特效人员,他们都是这一部作品的组成部分。
而这使得华纳和DC可以在最后成功让电影的成品由始至终有着连贯一致的创作声音,而不会因为充斥着影片的笑话而显得支离破碎显得更难能可贵。
也正因如此,我必须给华纳和DC足够的赞赏。
要知道如果必须根据电影世界站队的话,我肯定会选择站在漫威一方。
除去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因为本来就不在DC电影世界里),DC电影世界到目前为止所制作的三部电影可谓一部比一部差,甚至在《自杀小队》的制作上掉到了谷底(我的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027446/)。
而这也更反衬出《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的神奇。
虽然制作室对于电影各方面的控制无比明显,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不管电影的初衷是赚个几百亿还是只为了满足创作人的需求,只要能精确地制作出这么一部能让观众们笑声不断又稍有泪点的电影,永远都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众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电影中制造着不断的笑点作为一部喜剧,《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无比成功的。
这一方面要归功于罕有的长达五人的编剧名单(当然,以及幕后更多数不清的写手)。
那些充斥着电影每分每秒的笑话来自于众多有才人士的贡献,而笑声不断的同时我更是希望可以随意暂停电影的播放,因为充斥着画面和音效的笑点实在太多了,就算是DC忠实粉大概一时之间也很难全部看到。
你为了蝙蝠侠和罗宾群殴敌人时那同时出现的字幕效果而笑声不止?
那你可能错过笑话他们所要打的这些都是什么敌人了。
你为了电影中滑稽的“Pew Pew”枪击配音而咯咯笑?
那你可能错过了画面中其他地方所隐藏的幽默了。
这可能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唯一抱怨了吧?
就像编导们在创作时害怕观众会有哪怕一秒的安静一样,他们选择了把笑点塞满电影,以致于观众们很容易错过某个特定的笑点。
但也正因为这样的设置,无论你是像我一样的路人,还是DC忠实粉,至少你一定不会在隔壁观众大笑时觉得冷场。
而营造《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喜剧效果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配音演员们精彩的演出。
威尔•阿奈特继《乐高电影》后再次为这个两寸高的乐高蝙蝠侠小人配音,所以蝙蝠侠的那份低沉却充满讽刺的喜剧声音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的。
而基本成为宅男梦想的迈克尔•塞拉(《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里的主角)为罗宾的配音也是恰到好处。
他那份似乎永远长不大的声音为这个孤儿加入了一份真实感,却又不失笑料。
至于为大家熟知的蝙蝠侠管家配音的,则是伏地魔的饰演者拉尔夫•费因斯。
带着一口英国口音的他在表演可圈可点的同时,也为知道背景的观众带来另一份隐藏的笑料——因为他们要对抗的恶人中其中一个就是伏地魔了!
但除了不间断的笑点外,《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也是一部希望打动观众的(轻度)严肃电影。
故事跟踪的是孤独的蝙蝠侠如何在电影中打开自己,接受别人。
这包括要接受他与小丑的这段所谓的对手孽缘,也包括接受哥谭警局的帮忙,更包括接受他与罗宾和管家间的亲情。
实际上,这种打开自己接受别人的剧情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也正因为观众们更能接受这样的情感共鸣而使得电影更容易赢得感动。
甚至可以说,《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是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后首次能让观众们为蝙蝠侠这位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呐喊的电影了。
扎克•施奈德的《超人大战蝙蝠侠》?
大概观众们到现在都不太理解里面的蝙蝠侠为什么要大战超人吧?
笑点与严肃并存的蝙蝠侠竟然才是更好的蝙蝠侠如果说《乐高电影》完成了无数观众小时候希望以乐高构建世界的这份梦想,同时又满足了动画人们创作上最不可思议的需求,那么《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则是在这些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乐高这个素材把耳熟能详的人物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们会为此大笑,会为此感动,还会为此买更多的乐高模型。
而漫威和DC阵营的粉丝们,大概也可以一致赞成这是一部笑声与严肃并存的超级英雄片吧?
当然,最好不要老提Iron Man Sucks这个笑点。
LEGO Batman这部给5星片头片尾超越所有循规蹈矩 片尾惊艳蝙蝠洞真是满足我所有对积木齿轮零件传送带的期待穿越大桥的镜头感媲美疯狂动物城 因为是积木显得更胜一筹带着各种bbox和重金属的batman猥琐可爱除了小丑 伏地魔索伦金刚坏女巫美杜莎漫威所有人的加入也是超大规模的 一直在被噗的超人和蝙蝠洞的密码“iron man sucks” 索伦之眼不像看魔戒时那么讨厌 变得蠢萌秒被大恐龙轰塌 大恐龙悻悻而逃 笑点不少乐高电影其实很复杂 但“给我递积木 6x4”武器发射配音就是biubiubiu之类的就很简单过瘾 主题并非好人救好人 而是坏人救坏人记住一点“life doesn't give you seatbelt”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A)刚看过Lego Batman,真的没让人失望,恶搞风很像Deadpool ,各种大实话吐槽。
連片头商标和片尾曲都有吐槽,蝙蝠侠模仿死侍成为话痨[偷笑]。
与DC和华纳相关的笑点、猛料接连不断扑来,我都应接不暇啊。
而且超级聪明滴把华纳发行过的经典电影里的反派都拿出来回顾一遍,哈利波特,指环王....内牛满面[泪],顺带还promote了很多爱情片应景情人节,没错,我们听阿汤哥说了两遍You complete me ! [拜拜]这就是乐高电影的好处,像走进乐高乐园,什么喜欢的角色都可能出现本片最大看点也是蝙蝠侠与小丑间的爱情故事,我居然被感动哭了,绝对今年情人节最佳电影!
[爱心]另一个泪点居然与Selfie(自拍如此真贵[哈哈])有关, 直戳家庭和朋友的主题。
蝙蝠侠虽喜欢独来独往,但最终也获得了家庭的温暖。
抱头痛哭,如今作英雄都不能单身了。
最关键的是,本片抓住了蝙蝠侠这个角色所有精髓和特征,包括自恋、自大、孤独,还调侃了过往蝙蝠侠电影,带出了所有与蝙蝠侠相关的人物和经典桥段。
怪不得大本不指导蝙蝠侠电影了,短时间内难以超越了[偷笑],而且问题是我们是否还需要另一部蝙蝠侠电影?
直接动画拍算了。
看完此片会让人觉得,也许....蝙蝠侠或DC电影真的更适合这类恶搞动画片[偷笑],毕竟,本片出现了DC超级英雄大集合、经典电影反派大集结、蝙蝠侠对手大集合,这么多大集合,真人电影是无法办到啊...而且还都这么萌(依然激动中..[泪]..)扎导,我只能祝你好运了[拜拜]PS:蝙蝠侠洞的入门密码居然是:Ironman sucks[笑cry]互相嫉妒的富二代[偷笑]PPS:给小丑女配音的是Jenny Slate, 也就是绵羊市长和博美,也是美队的女友....PPS: 蝙蝠侠有九块腹肌,片中居然首次脱裤子穿了三角裤[偷笑]友情提醒:片中笑点太多,要get 到必须熟悉DC漫画、蝙蝠侠故事及反派们,还有华纳发行过的一些大片才能笑得畅快[嘻嘻]
不愧是史上TOP3的蝙蝠侠电影,一改真人电影的忧郁,可以说是最快乐最搞笑的一部蝙蝠侠独立电影了,各种梗看的人眼花缭乱,基本上华纳兄弟重要的IP都出现在电影里了,笑点很多,蝙蝠洞的密码Iron man sucks太逗了,属于是老少皆宜的电影。
缺点就是剧情有点薄弱,故事线比较单一。
作为乐高电影脑洞其实有点局限了,这一点上《乐高大电影》其实更有创意,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部片子能在美国大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家有乐高文化,正版乐高在国内的价格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玩的尽兴的,任何一部乐高电影在美国本土都不会亏损,再有DC宇宙的加持很难不火爆。
《乐高蝙蝠侠》是乐高自《乐高大电影》之后为数不多的出彩动画。
《蝙蝠侠》与所有乐高系列动画电影一致的是,重点在于对乐高所持有的版权形象的解构以及重塑。
而绝大部分以录像带制式直接在北美发售的乐高电影在我看来都乏善可陈,原因我猜想一部分在于失去了针对大银幕的认真打磨,一部分在于批量生产的重复套路令人乏味。
所以才会有2013年71分钟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DC英雄集结》(LEGO Batman: The Movie – DC Superheroes Unite),那是一部十分适合在睡觉前播放的助眠电影,其中难得的亮点会在一片惺忪中被略过。
而《乐高蝙蝠侠》最好的地方在于他就是一部「蝙蝠侠电影」,它的讲述更为集中,对于蝙蝠侠这个经典人物的特性——孤独、自傲进行了相对深度的讨论。
角色上能做到主次分明,尽管剧情不可能复杂,但是至少电影结构和层次都没有仅仅限于「合格」和「得体」。
整部电影自嘲自黑,无论是视听、人物还是台词都充满了娱乐性。
对于一个对DC只是有所了解的人,这100多分钟我是从头开心到尾。
每一句台词,每一场解构,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我们能看到蝙蝠侠最爱看的电影竟然是《甜心先生》,蝙蝠洞的密码竟然是「钢铁侠弱爆了」,我们甚至看到了反派伏地魔和金刚。
乐高玩得开也玩得转。
DC大反派小丑与蝙蝠侠相爱相杀,甚至两人在结尾处的一次诡异的「通力合作」。
孤儿罗宾与蝙蝠侠之间的父子亲情,甚至上升到了温情的级别。
管家阿尔弗雷德与蝙蝠侠的惺惺相惜,甚至在战斗中年迈的管家也穿上套装加入战斗。
这些在正经的DC漫画和电影里八辈子都看不到的情景,借由乐高的嘴讲述了出来。
这使《乐高蝙蝠侠》不仅仅是一部同人动画,更是一部「一往情深」的亲情、友情还有「敌情」的宏观电影。
所以对于DC的粉丝来说,电影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趣味,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也依然有许多浅显但是能有所触动的地方。
2017.3.4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确实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片子,孩子可以看到满屏幕都是他们喜欢的玩具,大人们可以看到蝙蝠侠这个孤胆英雄怎么样正视自己、正视同伴、正视感情的过程,还有那些几乎贯彻全片的冷笑话!
好片推荐!
ps:被“LEGO ”这个品牌震撼到,80年的历史,它把简单的积木玩具做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
很意外的包了场,爽爆了!
无论是所谓原作(漫画),还是延伸的各类动画和影视作品,布鲁斯和迪克只要都有出场就几乎必定是一对默契相知、合作无间的拍档,他们携手并进、彼此扶持、互相理解,囊括了家人、朋友、搭档、父子、师徒、英雄与跟班、兄弟如此多的美好感情联系。
就某种意味来说,布鲁斯和迪克还是”竹马竹马”,鉴于他们互相提携、共同成长的年份已有十几年(漫画里分别于1939和1940年登场,是为数不多的黄金时代存留下来、至今人气仍旧很高的超级英雄搭档)。
尽管《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中对于布鲁斯和迪克的初次相遇以及某些剧情做了调整,使得它失去了一定深度而变得更加符合孩子们的胃口和欢乐向的风格(*见文末)。
这次的乐高大电影在致敬漫画上仍算做地很出色,对每一个比较熟悉蝙蝠侠和初代罗宾——活力双雄(Dynamic Duo)1.0——布鲁斯·韦恩和迪克(理查德)·格雷森漫画故事的粉丝来说,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以下,就由我来向各位观众介绍一些与活力双雄有关的彩蛋来源。
(图多且有超链接,流量慎)♪♪♪♪♪♪♪♪♪♪♪♪♪♪♪♪♪♪♪♪♪♪♪♪♪♪♪♪♪♪♪nanannananaBatman♪♪♪♪♪♪♪♪♪♪♪♪♪♪♪♪♪♪♪♪♪♪♪♪♪♪♪♪♪♪♪一、片尾迪克视角童声歌曲《I Found You》歌词中“点亮”的涵义(全歌词详见文末,没有翻译不过并不难理解)① 《Christmas with the Super-Heroes 2》(点此可看一位博主贴出的全部故事)
一个黑暗吓人的洞穴
凶猛的、防备外来物的蝙蝠
身后是灯光的罗宾鸟和罗宾制服② 《美国外星人:第04卷》 (点开有汉化,以下超链接基本如此)
“黑暗需要光明,恐惧需要希望。
”二、蝙蝠侠与罗宾盗物:“罗宾,跳!
”来源:《夜翼V2:第95卷》(“夜翼”在影片中也有出现,是一个制服的镜头。
夜翼是罗宾——迪克·格雷森——在独立后成为的超级英雄,可见《新少年泰坦:犹大契约》。
在夜翼V2的这话里,你还会发现片头闪现过的“狼蛛女”,她是迪克的爱慕者和追求者。
)三、有两人(布鲁斯和迪克)呼应意味,类似于看家庭照片的看镜子:来源:《黑暗胜利:第09卷》1115页四、防鲨喷雾、nanananabatman、打架时漫画式搞笑效果、被烟花喷、奇怪的过场音etc:来源:1966蝙蝠侠电视剧和1966蝙蝠侠大电影(哔哩哔哩搜关键词可找到,以防大家都懂的版权原因不贴了。
两位演员长这样:
很有时代感吧?
)五、蝙蝠侠保护他人的行为宗旨与罗宾对于蝙蝠侠的无条件言听计从与信任(这个其实可以找的地方很多,我只是挑了夜翼时期的某段话。
)例如:①《哥谭骑士:第1011卷》“……差别的核心在于,蝙蝠侠的战斗根植于痛苦——我们就承认吧——根植于可以说是孩子气的决心:不让别人遭受同样的痛苦。
但他训练过的那些人,他们的战斗根植于感激、希望、忠诚与献身精神。
他希望他们知道,蝙蝠侠希望他们知道,那对他有多重要……”②《哥谭骑士:第14卷》1718页“……我知道你做一切都有你的理由,而我想你并不总是认为我会相信这些理由。
我相信。
我甚至都没担心过你没把事情想透彻。
我只是有时候担心我不在你的考虑要素之内,而就算我在其中,你也会担心我不能照顾好自己……”(哥谭骑士第17卷有成年后迪克被布鲁斯收养的情节,因为设定中,布鲁斯只是迪克的暂时监护人,在迪克成年后两人就不再有法律上的养父子关系。
)③《Bruce Wayne:murder》:<1> <2>(图片无汉化,整个故事大致是说布鲁斯入狱,瞒着家人自己打算抛弃掉“布鲁斯·韦恩”这个身份,同时拒绝一切家人的援助。
我节选的部分是:当迪克知道这件事后冲过来理论并要求布鲁斯接受帮助,由于两人的理念、思维和计划的碰撞,最终从谈话发展成了互殴。
——故事的结局是布鲁斯主动向大家道歉,全家出动解决了事件。
)六、全家人一起看大电视(只找了一话)例如:《蝙蝠侠与罗宾V1:第20卷》(在92蝙蝠侠经典动画中,也有布鲁斯和迪克在解决小丑危机后一起看《生活是美好的》影片的剧情。
)七、迪克高兴地叫着“家庭旅行”并走上楼梯来源:《夜翼V2:年刊02》八、关于“恐惧”的谈话(只找了一个故事)例如:《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2》34页 迪克认为布鲁斯不会恐惧 《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3》 布鲁斯的恐惧 《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4》与《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5》 活力双雄克服恐惧(在《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2》第一页,还有“空中的蝙蝠侠用气球辅助下落”彩蛋) 九、韦恩庄园里布鲁斯和阿尔弗雷德讨论收养迪克的问题推测来源:《黑暗骑士传说:格林童话01》十、罗宾穿上了蝙蝠侠制服来源故事简介:在09年的《愿汝安息》(系列故事,不止一话,我个人同时推荐后来的《侦探故事:披风斗士的命运》)后,经由悲哀的《披风争夺战》,迪克接任了披风,成为第二任蝙蝠侠,同时也成为了布鲁斯的亲生儿子达米安的导师。
迪克和达米安成为了活力双雄2.0,在《侦探漫画:第687697卷》等故事(没列全,有需要的欢迎评论找我)中努力承担保护哥谭和拯救世界的责任。
布鲁斯于《布鲁斯·韦恩归来》 中成功“复活”,回到了爱他的人们身边。
♪♪♪♪♪♪♪♪♪♪♪♪♪♪♪♪♪♪♪♪♪♪♪♪♪♪♪♪♪♪♪nanannananaBatman♪♪♪♪♪♪♪♪♪♪♪♪♪♪♪♪♪♪♪♪♪♪♪♪♪♪♪♪♪♪♪文末碎碎念,含其它资料和我的个人观感:一、欢迎欣赏《I Found You》的歌词(来源酷狗音乐):
二、关于文首提到的“调整剧情”①关于芭芭拉·戈登(女局长)剧情的改编: 事实上,芭芭拉·戈登只在少数漫画世界中成为了局长,目前的哥谭警局仍旧由吉姆·戈登(养父)领导。
芭芭拉于1967年在漫画中正式登场,代号为“蝙蝠女”(蝙蝠女侠另有其人,是凯特·凯恩)。
年龄有波动,P52时期应该是介于布鲁斯和迪克年龄间,之后疑似更年轻了。
同样,只有少数漫画故事中与布鲁斯·韦恩有“恋情”,芭芭拉其实更多时候是迪克的恋人(现已分手多日)。
而芭芭拉的“双棍”和“布鲁德海文”,是迪克(夜翼)所惯用的武器和保护的城市。
在漫画中,芭芭拉并不像电影一样会常对布鲁斯说教,她更类似于蝙蝠侠的外援和半个学徒。
②关于活力双雄初见的改编: 各版本初见欢迎欣赏无垠蝶整理的:《罗宾起源故事的不完全整理(一)》。
以下是我个人评论) 如果您有点开前文介绍的《黑暗胜利》并看了故事的话,就会注意到乐高电影的处理让这个初见从非常悲伤变地有些欢乐。
相对来说我更欣赏漫画中的故事,因为这也是表现布鲁斯人格中“英雄”与“保护者”的光辉之处,而不是电影里因为望着美丽干练女局长而注意不了身边事的花花公子。
同时因为改编,蝙蝠侠与罗宾的经典场景“烛光誓约”,和誓词“打击罪犯与腐败,绝不偏离正义之道”应该没太大机会出现了,而这个恰恰是体现活力双雄被称作超级英雄的地方之一。
(烛光誓约:
1940s
2000s)③蝙蝠侠“究竟是在救自己还是救别人”和蝙蝠侠的“罪过”(个人观感) 这部分的模糊不清甚至为了戏剧性冲突和其它不知明原因而刻意地混淆是这部电影的最大失败之处,也是我即使因为彩蛋很多很高兴也没点“力荐”的原因。
在我前面列出的蝙蝠侠主刊故事和哥谭骑士故事中,您会很明显地发现蝙蝠侠为了拯救他人可以做到彻底牺牲自己的一贯作风,与电影里不知为何会有的蝙蝠侠被斥责桥段有着极大反差。
尽管之后的剧情算有所弥补,然而也一定让部分并不怎么了解蝙蝠侠的观众产生了误解,更弱化了这个特点的鲜明程度。
同样,不亲近他人也绝对不是布鲁斯的“罪过”,而只是他的一个缺点(关于缺点一说有争议,此处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布鲁斯为了不让他人也被连累所以甘心排斥所有人的理念,正是让布鲁斯·韦恩被称做“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让人敬佩的同时心酸心疼的原因。
我个人非常不支持为了全年龄化和欢乐化,而随便地改动这两个与蝙蝠侠形象和精神直接相关的特质。
当然,除了这个缺点以外,电影的其它不足都比较细微、基本会被它的优秀之处掩盖,我自己本身也蛮喜欢这部电影的(虽然上面罗里吧嗦了一堆不好听的)。
撇开漫画原作不谈,电影本身很适合家长带孩子观看,也适合让粉丝放松心情、获得身心愉悦(只要你别多想啥)。
之类的优点各位在豆瓣的其它影评里应该已经看过许多遍了,我就不再赘述啦。
三、一些介(安)绍(利)①25本DC必读故事②《蝙蝠侠:元年》 《罗宾:第一年》③蝙蝠侠豆瓣小站(可以通过这个找到其它DC有关站点)♪♪♪♪♪♪♪♪♪♪♪♪♪♪♪♪♪♪♪♪♪♪♪♪♪♪♪♪♪♪♪nanannananaBatman♪♪♪♪♪♪♪♪♪♪♪♪♪♪♪♪♪♪♪♪♪♪♪♪♪♪♪♪♪♪♪装正经的部分终于结束了!!!!
如果我有什么错误请大力指出!!!!
以及对所有会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表示深切的感谢的同时发出呼告——“来补漫画吧!!
来掉DC坑啊!!!
”以上,再次感谢观看
8.7分:Chris McKay在上一部《乐高大电影》中狠狠颠覆了一把把乐高视为孩子玩具的成年人的三观,而这一部,比DC最近几年所有的电影全部加起来都好看。
谁能想到把蝙蝠侠性格中孤僻的一面放大喜剧化,会出现如此棒的效果,简直是完美重塑了这个已经被拍了无数作品的IP,令其焕发了新的魅力。
而乐高动画更是这个故事的绝配(当然乐高电影在我心中早就已经进化成少儿不宜动画了),各种致敬的梗和恶趣味在这个喜剧风格下可以玩得比其他漫画电影更洒脱,令我无数次止不住地疯狂大笑。
更可贵的是,爆笑之后主题还是落在了皆大欢喜的爱与家庭上,非常正能量。
小丑和蝙蝠侠的CP我觉得是很多人心里曾暗想过的荒诞情节,没想到也被很合理地拍成了现实,简直圆梦哈哈哈。
还没好声音好看
這是一部出現羅賓蝙蝠女與三個以上大反派卻沒爛掉的蝙蝠俠電影!!! 全明星陣容歡快無比,花式玩梗,不只漫畫,還有電影。蝙蝠俠缺點孤僻自大用喜劇呈現太萌! 傲嬌的他與&#34;前任&#34;小丑糾葛貫穿全片,彷彿愛情劇的惡搞超絕! 而家庭關係再建立的主軸也溫馨,看了十分開心的片,阿蝙粉必愛!
吐槽,我只服官方的
伏地魔不給自己配音跑去配Alfred。
也就片头片尾的吐槽深得我心。PS:听到了我Dalek的呼唤~~~
疲。睡着了。。。biobiobio
诺兰花了十来年辛苦打造的孤胆暗黑系全世界都背我而去令人熏疼的蝙蝠侠就这样被嘲到体无完肤了,笑哭。当然还有很多很古老的梗,把世代各种蝙蝠侠都嘲了个遍,估计挖彩蛋能挖整年,适合铁杆DC粉。相比上一集乐高大电影,跟乐高积木本身相关的笑点少了些,算是有点遗憾吧
太没意思了啊!除了各种bad man大杂烩,,,睡了40分钟?
前十分钟极度无聊,大人小孩都濒临睡着,影院里竟然有人打鼾。好吧,全片都没啥亮点,大人小孩集体被催眠。90分钟左右,影院大面积退场。这是第一次被豆瓣评分坑。
陪儿子们看的 我从来不在电影馆睡觉可是这次我竟然睡着了😭😭 反正对蝙蝠侠不感兴趣的人别去
真是烂片啊烂片,剧情牵强人物扁平毫无笑点(除了开头的吐槽),几乎睡过去了。
在套路里面抖的自黑段子都蛮搞笑的。就是各路英雄坏人多到有点狂轰乱炸的感觉,后半段就有点无味起来。比起第一部,好像少了作为乐高动画的特点,越来越像一般的动画了。
孤独的人哪会这么没心没肺的插科打诨。
又名‘Bruce Wayne是我爸爸’。全程哈哈哈哈,有基情有惊喜有炸裂有情怀。梗多到需要回家google一下。PS: 成功地运用了乐高的特点。
官方逼死同人系列。官方你不是才推了superman/batman吗,现在又搞batman/joker你可有点节操吗!
作为一个巨型玩具广告算是成功的,实际上这片几乎每个细节都是为了“卖玩具”这个终极目标考虑的,比如不用CG而用积木作定格动画,比如小丑近乎玩笑的弱化和洗白(毕竟反派角色的玩具还是不好卖的,尤其对于乐高这种低龄化的品牌来说),等等。但作为一部电影来说,不及格。用各种套路串起来的故事极度贫乏无聊,只能以人物串烧这种低劣把戏作为最大卖点。(我发现似乎但凡涉及所谓“情怀”的片子,在豆瓣都能收获与本身水平不相称的评分,比如这部,以及《无敌破坏王》之流。豆瓣人的钱真好骗啊。)
小丑带着金刚霸王龙大白鲨伏地魔小魔怪索伦之眼....围攻蝙蝠侠,蝙蝠侠抛弃正义联盟带着罗宾阿福蝙蝠女贝恩谜语人毒藤女....绝地大反击,如此胡闹又不失趣味也只有这片能做到了....但不可否认确实不及《乐高大电影》惊艳、深刻、重创意,本作充其量只是通篇乱入恶搞而已。7/10
好莱坞CG动画的后半段都是流水线
可能所有人看完都想去买乐高,而我只想去找1966年版本的诡异蝙蝠侠看
【B+】一堆塑料小人瞎胡闹的片都能比许多真人电影有感染力,优秀剧作的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