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进了一个馆子,灯光暗暗的,但是气氛不恐怖,反而透着热烈。
招牌菜端上来了,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三道菜,一道比一道稀珍。
第一道是“性欲”,你眼睛瞪得大大的。
第二道是“食欲”,你捂着嘴努力不吐出来。
第三道是“肉欲”,你觉得后脊梁冒冷汗。
结帐的时候,你乖乖的把钱送上,心里想真他妈不值。
但是,你推荐身边的朋友一定也去见识见识。
又叫《百年癫狂》,匈牙利导演乔治帕尔菲06年作品,绝对佳作!
三段故事一气呵成,尽管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比较偏执,不过依然犀利无比独裁下的压抑、为了祖国的荣誉、历史现实解说一切
稍稍看了看簡介,就馬上找來看,爲的是看看導演何德何能,看他可以把描繪推開到何種限度。
這樣的題材說容易也難,容易在勾起觀衆竊笑的神經,却難在如何持續地把鏡頭集中在觀衆感興趣的點上。
part one:神經質的士兵,讓人思維緊繃的一串串匈牙利語加上瞬間轉換的鏡頭,很容易讓人暈倒一邊去。
奇怪那兩棟屹立在荒原的樓房,那幾個無關重要的人物,一度讓我懷疑導演的主旨究竟要歸于何處。
幸虧很快,一個以浴缸爲中心,不斷旋轉環境的怪异鏡頭感,終于讓人有一種爆發式的快感。
part one結尾處,那個不知爲何有豬尾巴的嬰兒(後來發現或許預兆著這個孩子以後將過著豬一樣的生活),在另一個旋轉的中,順利過渡到第二章節。
part two:開章便是真正吃飽了撐著的大胃王比賽,來自各國的選手像豬一樣吞著面前的“食物”。
很欣賞那個人性化的嘔吐裝置,有扶手的柱子,還有讓頭靠著的膠帶,也很有興趣知道那瓶一濆就可以讓人嘔吐的是甚麽東東,感覺比瀉藥好用。
一場比賽后,嘔吐,然後繼續下一場,終于曾經長尾巴的主角倒地。
其中有一個片段,教練說終有一天將會把這項競技運動納入奧運。。。。
于是馬上想起麥兜的搶包山,不知道算不算同義互換。
part three:三代人的終結,父親胖得像座山,那種胖法特技做得一般,看上去就超假,不過和他瘦弱得有點過分的天才兒子,倒真是絕配了。
以爲到了這一章,應該總該有些讓人一看難忘的片段。
結果却是意思到了,畫面沒跟上,基本上都能猜到下一步的情節,實在感覺不到甚麽驚喜之處。
還好,一個教授讓天才兒子弄了個嬰兒胚胎的鑰匙扣,算是最特別的地方了。
其實安排他最後把父親做雕塑后再親手雕塑自己,實在是個很好的點子,不過却納悶爲什麽沒有把這樣的畫面安排得更極緻些,莫非是因爲越極緻,越真實,就越難拍好,所以就乾脆安排成現在這樣子?
這也算是我對這齣戲最大的遺憾。
未到極緻,真得就算不上美了:)
前几天看到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名单,里面唯一看过的就是这部来自匈牙利的[人体雕像]。
看完后感觉是好电影,但是又无论如何不愿意再看一遍。
不知道如何形容,可能是彻骨绝望的缘故。
影片讲的大概是在光怪陆离间,一个士兵、他的儿子和再传儿子走完人世一遭的故事。
满是荒诞的、超现实的场景。
譬如长着猪尾巴的孩子,怎么看都像是《百年孤独》里的一位。
对年代变迁的表现极度炫目,简直有些刻意的感觉。
这个小小家族的历史中,世界变得天翻地覆,但是人和猪狗始终没有什么区别。
一脉三人,对应着匈牙利近百年的身份变换:红色之前的法西斯国家、红色的苏联卫星国和重归世界的东欧国家。
无论作为军人、运动员还是沉默的普通人,他们都以各种理由被拒于世界之外。
影片可以视做匈牙利历史视野中的个人悲剧,同样也可以看作关于这个悲剧性世界的语言,充满着卡夫卡般的无力。
制度的阴影无处不在,与之相应的是个人价值的无限卑微。
想想,连自慰都要依长官的命令而行,那岂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如影片海报,自慰至高潮喷射出的熊熊烈火,是最疯狂也是最悲凉的一幕。
“倒错”的行为往往包含着成都相应的压抑。
自由愈被剥夺,种种无法捉摸的、令人惊讶的行为就开始被着意强调。
感谢碟商,能看到马卡维耶夫的[有机体的秘密]和[甜蜜电影],那些别有用心的出位色情都是对人性解放的探求。
无论威廉·莱希还是马尔库赛,性都是通向人的真正解放的而摒除留血的温暖道路。
东欧的疯狂与他们所经历的红色时代不无关系,面对强大的将所有个体都纳入冰冷轨道的制度,自慰算是最经济的一种对抗,在相当的时间里也几乎是唯一的对抗手段。
那团火焰几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没有区别,最温暖和灿烂的时候也是破灭的开始。
从前听说过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坚硬如水》,讲事关宏大和正义的音乐激起一对男女疯狂偷情的故事。
也就是这种解构,把宏大撕得粉碎。
另外能听见的消息,便是对这种越轨的批评,为性而性,殊不知东欧兄弟早打了头阵。
不知是与女主人还是与一头生猪交媾,抑或只是黄粱一梦,猥琐的士兵的生命就无声无息的结束掉了。
他的后代,便是带猪尾巴的那位年轻人。
导演György Pálfi着意用恶心和残酷来隐喻时代图景,红色时期某阵营举行疯狂进食锦标赛,以及当代社会以反人道为艺术皆成为极端的写照。
因“一技之长”而被豢养,成为要人玩物的“大胃王”父亲,一直活在旧日幻梦当中,却依然成了“新”的社会中一文不名的废物。
年轻时的浪漫爱情,不过是悲哀的插曲。
事实上是,无论多么辉煌,没有人重视过他们。
再到他的儿子,深陷孤独不能自拔的年轻人,在存活的理由——父亲、一个陌生的女子、猫们——悉数破灭后将自已做成了人体塑像。
所谓永恒,也只是毫无希望的希望,也只是悲哀的另一种面孔。
影片或许显得冷热不均,但是结尾无疑是彻骨寒冷的。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636640/
皮特他是这么说的“好久没看这么劲的片子了!
”。
海报就足够劲。
注视一下那根会喷火的家伙吧 看了之后的确心满意足。
《人体雕像》还有个译名是《追求不朽的人》。
永恒这一主题昆德拉已经在不朽里面说的足够了。
我当然不带半点先入为主。
电影和小说会是两种消费品。
就像烟和酒一样。
幽默感如此的重要,在豆瓣里看见有人这么说这部片子“个性就需要那种东西吗?
我觉得这是一种卖弄”。
好吧,我只想说,他们是如此的缺少幽默感以至于大部分这世界最美妙的东西从他们眼睛里消失了,如空气般被罪恶地无视。
《追求不朽的人》(显然,我倾向于这个名字,它和电影的味道很配,用一种疯狂的想像力戏噱的讲述一个庄严的假设。
虽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在看一场疯狂的闹剧)设置的角色,以及基调都很像《巨人传》。
当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就像费利尼在《卡萨诺瓦》里面的那个肥胖的女人一样。
肥的像头猪的女人正是美丽的,欲望的象形词。
而且他们是可笑的。
这里可笑并不是贬义词。
可笑仅仅指向可乐的。
一种疯狂的美感,带着肮脏与热气。
父亲--儿子。
而不是爷爷--父亲--孙子。
一个谱系某个结点的电影。
在《追求》里只是用了父亲--儿子的结构。
这2者的区别是他可以更好专注于个体的讲述。
这就是我们都能明显的感觉到电影用了三段式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我们几乎会忘记他们之间的联系。
第一位父亲。
是凭空出现的,他“没有”父亲,没有“历史”。
他看起来很“正常”。
一名勤务兵。
极度的渴望性。
嘴角的疤痕可能是战争留下的,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并不影响我们把角色正常化对待。
我们不会认为这个角色是完全虚假的,不真实的。
他“看起来”是真实的。
这点应该很容易接受.电影从猪尾巴小孩的诞生开始才明显的表示这整部电影只是一个笑话.笑话讲得也有高低之分.《追求》很显然应归属于高明一方。
它带点忧伤带点神秘主义却有出奇的疯狂。
猪尾巴小孩的父亲的身份并不是重点,你可以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神秘主义或者象征。
但是千万别去寻求什么意义。
电影从肮脏开始到对于肮脏的承认(第2部分,十分平静地叙述,像是在描述一个很平常的个人)最后脱离肮脏一词像一名传道者般冷静的作出一个终结。
最后的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忧伤相辅相成。
《追求不朽的人》在这里才得到些许的表达。
但是这完全不是重点。
旁白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代表,但是他不是作者的传话筒。
他是一名观众一如我们般复述了这整个故事。
电影的故事性一向让位于镜头语言,这是电影所独有的,在《追求》里却不好这么承认,但是,事实还是如此。
《追求》的骨子还是因为运镜和剪辑,而不是整个故事是它主体。
一部伟大的电影,我愿意这么承认它。
第一个时代是压抑时代,等级森严的独裁统治社会.处于底层的压抑就通过那个下等兵喷火生殖器来发泄,微弱的烛光,多用途的木板缝隙,都是整体压抑的表现,性欲在这里只是一个托词,第一段结尾生下的长尾巴的小孩是下等兵和那个胖妇人和死去的母猪共同的产物(底层起义的后果).代表者"猪"时代的来临.第二个时代是一个虚胖"猪"的时代,这里的吃饭都不是描写的食欲,吃是一种运动,一种"大跃进"式表演,一种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虚华竞赛,最后造成的是身体的(经济)跨掉.第三个时代是后遗症时代,解体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下子变成一个尴尬的没有姑娘关注的瘦子(经济畸型),每天面对一变成一堆肥肉推出历史舞台靠回忆过日子的父亲,在这样的情况下,把父亲和自己都做成供别人研究的标本是最好的办法.让历史来解说这一切.
这部片子讲了三个非常荒诞的故事,导演将自己的疑问观点穿插于这些故事中。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我把第一个故事称为感官世界,一个地位低下的士兵用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方式去追求性快感, 至于具体细节,我姑且用几个题目去叙述:冰与火之歌,卖火柴的小女孩,凿壁偷情(有豆瓣网友称这段为鸡啄鸡,也不错),一个人和他的猪。
可是,阶层决定了他连追求性的权利都没有,最后他被击毙了,他电影里的唯一一次给了一只被宰杀的母猪。
第二个故事,我把它叫做精神世界(精神追求),这次的男主是一个运动员,更多,更快就是他的追求,这里不是跑步不是游泳,而是吃,把人类变成吞吐机器吃了吐吐了吃的大胃王比赛运动员,他平时的训练内容就是吃吐吐吃的反复循环,他曾经也质疑过,他也曾认为作为一个人,个性更为重要,不过他最终还是屈服了,在舆论面前,真理也变得不堪一击。
第三个故事,我把它叫做灵魂世界(灵魂信仰),主角变成了大胃王的儿子,此时的大胃王,早已变成了一堆只能挥动双臂的脂肪,妻子早已离他而去,每天除了忆往昔,数峥嵘岁月,就是看电视上的大胃王比赛,不愿直视现实的大胃王成了一个老顽固,这也是老者的共性,当你的一生足够成功,并能正确看待成败,大多数都成了老夫子,当你的一生足够失败,并且不敢直视这些失败,大多数都成了老顽固,大胃王的儿子是个其貌不扬的瘦子,开着一家动物标本店,虽有意中人,可是意中人却不中意他,因为一次粗心让自己的父亲成为了猫粮,小瘦子将错就错,将自己的父亲做成了标本,一切结束后,小瘦子将自己解剖缝合,用精妙的仪器砍掉了自己的脑袋和右臂,一切让后人去评述……当然,关于信仰,永恒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问题,除了哲学家,一般人都是失意时才会想这些,倘若电影中我们的主角春风得意,怀拥美人,估计也不会是这种结局。
当然,这电影也可以这样拍(请先看正片):地位卑贱的下士平时用各种方式去追求性快感,他的上司一直想要一个孩子,但是他的性功能低下,有一天下士把持不住上了上司的老婆(也就是片子中的肥婆),上司无意中得知了这件事,先是装作不知,后来上司老婆成功怀孕,上司目的达成,为防止走漏风声,击毙了下士。
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大胃王运动员,当时大胃王乃社会一大风尚,匈牙利唯大胃王最为尊贵,家长纷纷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大胃王,孩子们上课前得喊口号:“匈牙利万岁!
伟大的XXX万岁!
”然后坐下,每人吃上十斤面包,然后开始上课,而我们众望所归的主角,却在一次大胃王比赛中出现了异样,最终遭到淘汰,于是我们的主角便成了民族的罪人,人人得以唾弃。
男主拼命练习,本以为有了再战的资格,没想到却遭到有关部门的封杀,终生取消参赛资格。
妻子也离他而去。
大胃王的儿子是个干巴的小瘦子,在这个以胖为美的社会里并不招人待见,小瘦子的父亲此时已是一摊无用的肥肉,他们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小瘦子希望通过健身来赢得佳人芳心,却发现这种方式无法让他成为一名胖子,在一次与父亲的争吵之后,小瘦子“不小心”忘关上了猫室的门,结果他的父亲成了猫咪的盘中餐,小瘦子从他的父亲的尸体中挑选有用的肉块,并经过了机器的处理,小瘦子解剖了自己,用父亲的肉块填充进自己的身体然后缝合使自己成为一个胖子,眼看一切就要大功告成之际,机器出现了故障,刀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断了瘦子的脑袋和右臂。
后来小瘦子和大胃王父亲的尸体齐齐亮相于博物馆,人们还单纯的以为:这是两位为艺术而献身的人。
如果你具备高血压、心脏病、咽部易反射性疾病、神经性头痛、胃部不适、眩晕、怀孕等属性之中的任何一项,请千万不要尝试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各种变态爱好收集者、神经病、臆想者、猥琐达人、虐待狂或受虐狂、偷窥狂人、神经衰落、抑郁症患者、cult电影极度爱好者之中的任何一类,请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电影……如果以上两种情况都与你不相符合,而你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部电影,那么当我没说过这段废话,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观者自负。
90分钟的电影,三段结构,描绘了祖父、父亲、儿子整整三代人。
分别展现了战乱时期、社会主义阵容下的和平年代以及东欧剧变之后的匈牙利,从结构到内容都有点类似库斯图里卡的那部惊世之作《地下》。
在雄浑大气方面距离史诗般的《地下》有相当的差距,狂涓和戏谑程度上也不如《地下》。
但在一些细节方面更加不可思议的癫狂和夸张,用一种最直白地近乎变态恶心的画面毫不留情地摧毁你脆弱的感官世界。
从喷火的阳剧开始,那被公鸡啄到的男性生殖器,与被杀戮的母猪的苟合,生出一只长猪尾巴的小孩,成长为吃食比赛的运动员,遇上同样大胃的肥胖女运动员,两者结合的产物却是一个瘦弱到极至的男人,却是一个变态的动物标本制作大师,最后在令人瞠目结舌的活体标本制作完成之时,影片戛然而止……许多此片的评论文章说,三段结构实质上在多处暗示对匈牙利的绝妙政治隐喻。
如祖父时代的穷窘,人民没有温饱,欲望也成为奢求,无花八门的自慰方式就成为唯一的消遣。
终于过度到了“猪时代”,肥胖的男人遇到肥胖的女人,在挂着党旗唱着政治赞歌的社会主义虚假大团员面前,一派虚假的歌舞升平,这种浮华就与那大胖子吞食比赛一样充满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口吃成个胖子”的讽刺效果。
但就如同暴饮暴食的最终结果是吃垮掉身体,而且要全部呕吐出来一样,第三段的瘦弱儿子时代,其实正是“猪时代”共产主义泡沫彻底灰飞湮灭后的一种后遗症。
儿子最终完成终极意义上对生命和对永恒的追求和尝试,也让镜头前观众的嘴巴集体变成了“O”型。
令人欣喜的是,电影还流露出一点点文坛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子。
不知道中文译名《百年癫狂》有多少受了《百年孤独》的影响。
影片由三个故事组成,都是影射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各国政治生态的。
靠性幻想自慰的士兵、以狂吃比赛为目标的吃货、吃货干瘦的儿子擅长制作标本,最后失败的儿子只好把父亲和自己都做成了标本。
主题是明显的隐喻,但却并非是好的隐喻——社会主义阵营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另一阵营不也一样问题多多?
全盘否定,再用艺术的手法去损毁它,甚至如本片这样用令人恶心的情节去抵毁它,并不公平。
还有一点感想就是:看来除了中国电影用贬损自己祖国的办法获得西方承认,其他国度竟然也有些现象。
重口味的这部片子就获得了匈牙利当年的最佳影片等奖项。
1用肉体来暗示一种制度,这已经不是第1回了。
我看就是一种东欧传统。
史云梅耶的肉之爱,等一系列的电影。
将人性与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
因为我们买肉,是需要肉票的。
我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买肉。
就像这部电影里,男人不会无缘无故的看着费里尼式的理想肥女。
他们太无聊了。
在澡盆里做着龌龊的勾当,拿火烛燃烧自己的身体。
或者像劳伦斯所说的那样,在母猪的手掌中颤抖。
上母猪,暴食比赛,这比史云梅耶还要直接。
看完后你会有种错觉:人类不过是蛋白质团而已。
那个超级肥婴,也不过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
2怪诞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却会让我们引以为乐。
我们面对过去的历史,应该有此态度。
在那样的制度下,每个人都近似于一种蛆虫。
我们要不忍辱偷生,要不就在忍辱偷窥。
反正都是偷。
这不是人应该有的状态。
史云梅耶就说了这一点。
所以很感谢他们,用一种肉的呈现,表现了我们的病态。
这是一种批评的载体,请我们理解。
但这种语言因为避重就轻,因为要躲开反侦察导弹,所以变得越来越隐晦,甚至成为一种谜语的系统。
事实上,电影语言没有史云梅耶直接。
影评强于电影
没有想象中的好,感觉只是变态但并不让人回味。
任何理解都是枉然,独自去搜索视觉刺激给你留下的印象吧
重口,欣赏不来,也理解不了。
这个,很,无语,
the 牛逼est movie I have ever seen
我喜欢情色片,但不是这种恶心的啊!太令人难受了。
三星半,上班看的
cult
直接看疯了
Disgusting。我不认为这需要用电影的艺术来呈现。电影需要呈现的应该是自然的美,无法描述的美,或者凌厉的痛,切肤之痛。我不认为这种带给人强烈反胃感的片子会是先锋电影的主流。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与政治隐喻应该交给文学去更温柔或者更有想象力的表现。所以剧本五星,其余一文不值
很喜欢第二段的歌,
anti-communist popagandize。
看到评论不想看了
1.看一部电影看得感觉闻到屎的味道,也发现自己对于性、血腥方面的恶心能够很好的接受,而对于吃、食物方面的恶心,真的是本能排斥;2.鸡鸡喷火、鸡啄鸡鸡、浴盆蒙太奇、人体雕像。
匈牙利版的变态少年早见纯和百年孤独。吃着豚骨拉面的我已经百毒不侵了。
觉得没意思且太恶心 隐喻什么的看了影评倒是发觉到了
很无聊,但很大胆,
看着费里尼式的理想肥女,男人们就知道上母猪,暴食比赛。东欧传统的延续。看完后你会有种错觉:人类不过是蛋白质团而已。那个超级肥婴,只不过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
10——9.9分。个人原因扣除0.1,实在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但从摄影及美术的角度出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