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Pachinko Season 1,弹珠人生(港),柏青哥,파친코

主演:尹汝贞,金敏荷,李敏镐,河镇,朴秀熙,卢尚贤,郑恩彩,韩俊宇,全俞娜,朴载俊,郑仁知,李大浩,泽井杏奈,吉米·辛普森,南果步,武田裕光,菲利斯·崔,山本真理,朴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韩语,日语年份:2022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剧照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2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3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4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5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6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3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4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5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6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7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8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19弹子球游戏第一季 剧照 NO.20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剧情介绍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剧讲述了历经四代的韩国移民家庭的故事。故事始于一段禁忌的爱恋,并扩展为跨越韩国、日本与美国三地,关于希望与梦想、和平、爱与失落、胜利与算计的史诗传奇。 从朝鲜到日本,四代移民家庭的恩怨纠葛,大时代的巨光照在每一个小人物的身上,都留下了一道崎岖的阴影,生生地拖着他们的躯体前行。从1920年日本殖民时期的韩国渔村,到日本大阪,经历了二战和朝鲜战争,一直到9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横滨和东京乃至纽约。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全剧着重描绘了几代人在家族与故乡、融入与归属、金钱与信仰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关系与矛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龙拳天下银河街道双面太子妃熟女梦工厂翼·年代记死亡信息米尼请以无名呼唤我周日晚上左右……内疚生日快乐丛林大反攻2甜蜜的心跳女人的选择雪浴昆仑绝境第二季不够善良的我们外乡人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三季科西尼演唱布隆伯格与马西尔碳化物婚前试爱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节拍器齐丑无艳之破镜重圆神探大战断肠草放学后战记面面大观十二公民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被低估的一部良心好剧

1.立意深远意义特殊。

关注因战争时代历史遗留的问题涉及的无国籍群体。

很欣赏好的韩剧的一点就是,剧里要表达和关注的细分的群体,都可以拍的有趣又有意义。

2.用电影的手法和画质去拍,真的很疼爱观众,对观众来说,真的太享受。

3.女主的女性独立自我觉醒意识,超越了当时时代:单身未婚独自赡养孩子的意识超越了时代。

经济危机时刻,做泡菜挣钱养家,当手表解决家庭债务问题,在男权传统社会语境的另类,却是女性独立的新生。

三观内核超正,善慈:“我原本可以选择富甲一方的生活,但是,我拒绝了,因为让我在阳光下生活,又要隐藏,我无法做到。

成功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方式成功”。

和家人沟通表达力满分💯善慈卖泡菜养家,哥哥要死顾面子来阻拦:让我来帮你一起解决,这种情况下,我无法接受我自己无力的什么也不做,我承担不了这样的无力感。

4.致敬所有在困苦艰难中,依旧不放弃活着的希望,坚韧生存下来的人,尤其是女性。

苍白无力的语言和想象的重量太轻,无法承载战争中经历人间悲苦的重量。

5.无论何时何种境地,善良与爱,永不褪色,最温暖人心。

我们都是以被爱的方式去爱人。

善慈爱小孩的方式源自父亲爱她守护她的方式。

6.真爱是包容的宽广的,超越世俗的。

善慈的丈夫以撒超越阶级身份贫富去爱她,超越世俗的血缘去爱儿。

时至今日,一个世纪过去了,依旧超越了现今很多人对爱的理解和实践。

 2 ) 似乎能闻到那种存放了很多年的旧书卷的味道

PS:只是一篇有感而发的随笔,不是剧评,有剧透,欢迎讨论~打开这部剧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appletv用来和Netflix对线抢占韩国市场的重磅武器,当然要看;二是这部剧集齐了我最想征服的四种语言,中英日韩(中文是字幕),想看看集合了如此多语种的剧是如何呈现的。

熬过一二两集大概搞清楚人物之后,突然发现整个故事开始引人入胜起来,特别的特别的棒。

它区别于其他影视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为数不多能让人感受到文学层面上的历史厚重感的文艺作品。

过往也看过很多非常棒的影视剧或者电影,但那更多是娱乐层面商业层面上的好,更牛一点的就是深刻探讨了一些社会议题,但很少有这么一部影视作品,你能感受到它的文学气,似乎能闻到那种存放了很多年的旧书卷的味道。

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原著。

借历经四代的韩国移民家庭的故事,足迹遍布日韩美,向读者/观众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历史图景。

书名&剧名《柏青哥》又叫《弹子球游戏》,两者是同个意思,弹子球是日本很出名的赌博游戏,日语发音直译过来就是柏青哥,早年间不少在日朝鲜人就是靠经营柏青哥发迹。

用来作在日朝鲜人移民故事的名字,极具象征意义。

按代际顺序捋一下整个故事线是这样的:女主人公善慈出生于20世纪初日据时期的釜山影岛,幼年丧父,16岁意外怀孕跟怜悯自己的牧师结婚去了日本大阪,后来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后来就经营着一家弹子球游戏厅。

然后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孙子辈所罗门在富裕家境的庇护下去往美国读书,毕业后进入象征着成功的金融投行工作。

原著就是按代际顺序正叙讲述的,但剧集受限于篇幅又或者是出于创新的突破,将时间顺序打散,拆成少年善慈和孙子所罗门两条人物线双线并行(第7集更是切成高汉水的pov视角,很慷慨地用了一整集的份量去讲述这个重要配角背后的故事)。

这不仅是对编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是对观众也提高了观影的门槛。

因为不同时空人物故事线交叠,同一个角色青年老年时期由不同演员出演,又没有额外的文字信息辅助理解,所以第一二集不是那么好入口,搞不清楚人物关系。

但是当你看进去了,就会发现整个故事越品越有味道,两个时代的纵向对比,你能直观地看到过去和现在时代风貌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但不变的依旧是,迫切想在时代的洪流当中寻求到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心。

善慈16岁离开影岛之后就再也没回过家,直到晚年还能分辨出家乡大米的味道。

孙子所罗门就更矛盾了,身上流淌着朝鲜人的血,但从一出生就在日本长大,长大后到美国工作,他看不起父亲经营的弹子球游戏厅,认为自己才是光鲜亮丽的职场成功人士,但就因为自己血管里流着朝鲜人的血液,他在美国在日本职场都不受待见。

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对。

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一个很韩国很民族的故事。

再看看出品方appletv,代表的是美式资本,隐隐感觉到一丝文化博弈在里面。

这种进步,依赖于近十几年韩流文化K-culture全球化扩张带来的话语权提升。

我感觉,韩流文化在历经多年复制西方模式的路子之后,已经开始慢慢转向探讨“文化认同”的方向。

过往是追求征服市场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现在是要追求文化上的成功。

把尹汝贞送上奥斯卡女配领奖台的《米纳里》,就是讲的美籍韩裔的故事;还有kpop,越来越多的词曲以及视觉艺术里选材传统民族元素,传统乐器采样、韩国俚语、改良韩服等等;就连商业到不行的全球爆款《鱿鱼游戏》,里面也加入了极具民族代表性的传统游戏,木槿花开了、椪糖、鱿鱼游戏…在可预见的未来,K-culture将会带着更鲜明的民族特色席卷全球,而这种民族文化“侵略”带来的影响,将比之以前更加的绵长和深入。

我无数次想过,如果当年的当年,没有限韩令的话,韩流是否就不会那么快闯美成功;如果外国流媒没有被限制进入大陆的话,那么韩影韩剧是否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突破。

可惜没有如果,文化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小觑。

 3 ) 《弹子球游戏》:无论历史如何辜负,我们都得生活

活着意味着一切尹汝贞、李敏镐、金敏荷领衔主演的Apple TV+剧集《弹子球游戏》,是流媒体上投资最大的韩语美剧,单集成本高达1000万美元,这也是Apple TV+首部改编和投拍的作品。

剧集改编自韩裔美国作者李敏金的小说《柏青哥》。

小说于2017年出版,是当年的现象级作品,获得《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的年度十佳图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弹子球游戏》延续小说的高口碑状态,上线后烂番茄的新鲜度98%,Metacritic的专家评分也高达87分。

国内观众或许更多是冲着李敏镐而看的,但《弹子球游戏》的魅力可远不仅仅于此。

小说以线性时间顺序,讲述从1910年到1989年漫长的80余年时间里,朝鲜一个侨民家族四代人在日本的兴衰浮沉,这是一部在日朝鲜人的哀婉史诗。

《弹子球游戏》在保留小说内核的同时,叙事结构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

将小说的线性时间顺序,改为过去与当下的复调结构,让过去与当下不断形成关联、对照与呼应,更为强烈地控诉日本的罪恶历史,也更为强烈地凸显在日朝鲜人始终如一的身份迷失,始终如一的坚韧不屈。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 (指整个朝鲜半岛) 实施统监政治, 1910年逼迫朝鲜政府签订《韩日合并条约》, 朝鲜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善良坚韧的少女善慈(金敏荷 饰),生活在釜山的影岛,日本人在这里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有一次善慈差点被日本人蹂躏,新来的海产经纪人高汉水(李敏镐 饰)救下了她。

他们一见钟情,善慈也有了身孕。

善慈(金敏荷 饰)

高汉水(李敏镐 饰)可高汉水并不打算娶善慈,因为他在日本有家室。

高汉水是朝鲜人,14岁前就去往日本,是日本关西地区一个大黑帮的养子,入赘为女婿,有三个女儿。

善慈拒绝成为高汉水的情妇,她还是打算把孩子生下来。

所幸她遇到来到影岛传教的平壤青年白以撒(卢尚贤 饰),他打算迎娶善慈,并带着她到日本大阪投靠大哥……

白以撒(卢尚贤 饰)过去这一条线,除了充分解释了日据时代朝鲜人的凄苦命运外,最大的看点就是高汉水与善慈的爱情线。

李敏镐饰演的角色较之前有所突破,高汉水有霸道总裁深情的一面,但他同时务实、利己、狡诈,终究是“抛弃”了善慈。

新人女演员金敏荷毫不生涩,表演具有张力。

另外一条叙事线是当下。

1989年的日本大阪,年迈的善慈(尹汝贞 饰)过着还算安逸的生活,她照顾着病重的嫂子。

善慈的二儿子白摩西的弹子球游戏厅生意如火如荼。

老年善慈(尹汝贞 饰)白摩西的儿子白所罗门(哈金 饰)在美国银行任职,看起来顺风顺水。

为了更进一步,他接下公司一个艰难任务——说服日本东京的一个朝鲜老太太卖出房产,以便财阀进行酒店开发。

他从美国回到日本,去大阪看望了奶奶,一边与朝鲜老太太谈判……

白所罗门(哈金 饰)与过去的叙事线相比,当下的叙事线丰富好看得多,它也终于真正进入这部剧的正题——在日朝鲜人的境遇与身份认同。

从1910年代到二战日本战败,大量的朝鲜人(当时韩国与朝鲜还未分裂,因此统一称为“朝鲜人”)去往日本。

绝大多数并非自发、自愿,更多是被日本人强制迁居、征役,在日本作为廉价劳动力存在。

日本对在日朝鲜人实行歧视性管理,在日朝鲜人几乎是日本最底层的存在,饱受歧视、奴役与压榨。

《弹子球游戏》为观众呈现了这一切。

朝鲜老奶奶并非不懂得算经济账,她1955年以如今半个西瓜的价钱买下这片土地,现在价格涨了十万倍,卖出去稳赚不赔啊。

她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卖给日本人呢?

在签约仪式上,她告诉白所罗门她的成长经历:她的父亲来日本作苦力,因工作恶劣罢工就被辞退了,当时没有人愿意租房给朝鲜人,说他们太脏、太吵,“他们说得对,我们确实太脏,太吵,我们必须两三户人家挤在同一个房间里,才能付得起高涨的房租。

他们骂我们是蟑螂,他们说应该揍死我们,想想吧,他们说的是你”。

在日朝鲜人曾饱受凌辱老奶奶追问白所罗门:“如果是你奶奶,坐在这里,看着房里这些得意洋洋的脸,如果她告诉你,她体内的每一滴血都不想让她在这些文件上签字,你会说什么?

你仍会让她签字吗?

”特写镜头对着白所罗门的脸。

这是一张努力融入主流社会的脸、这是一张掩藏卑微屈辱历史的脸、这是一张终于敢于直视创伤接纳自我的脸。

他久久不语,但眼神里有光。

老奶奶的提问让白所罗门陷入沉思白所门罗告诉老奶奶:“我会对她这么说:别签字。

”镜头不断剪切到1933年,在善慈从朝鲜到日本的低等船舱里,他们听到了高等船舱里传来的朝鲜族的歌曲,朝鲜女歌手以死捍卫民族尊严。

复调结构,抗日情绪堆叠到高潮。

不屈的人白所门罗理解了朝鲜老奶奶的经历与感受——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就算他从小读国际学校,早早就去美国,在美国银行担任高管,可针对他身份的歧视始终伴随着他。

因为他的亚洲人面孔,他想要晋升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因为黄皮肤,升不了职在日本,小时候他的日本“好朋友”说,“韩国人一定是狗养大的,否则我们为什么会把脸埋进碗里吃饭,而不是像你们那样把食物拿起来吃”。

长大后他向好友提起,朋友也只是笑笑那时候还小。

小时候就遭遇歧视他帮日本财阀去说服朝鲜老太太,但财阀并不信任他。

在谈判失败后,财阀离席前甩出这样一句话:“我警告过大家,让他这种人来,太鲁莽了,更糟的是这很危险。

一开始就不该信任他。

日本财阀痛斥他白所罗门一度以为自己西装革履、戴爱马仕领带、成为高管,就会不一样了。

却原来,不被信任、被歧视,是在日朝鲜人难以摆脱却必须竭力去克服的共同宿命。

这就回到小说名《柏青哥》和剧名《弹子球游戏》所指。

它们其实是同一样东西,是1930年代起在日本广泛流行的一种带有博彩色彩的弹珠游戏,英文名叫Pachinko,“柏青哥”是它的中文译名。

柏青哥是日本风俗业的一部分,虽然日本曾经全民风靡这个游戏——柏青哥产业在1990年代的巅峰期竟然占到日本GDP的6%,但日本人又对柏青哥普遍带有歧视色彩,认为它肮脏、低端、伤风败俗。

柏青哥的玩法柏青哥也一度是“朝鲜人”的代名词。

有数据说90%的柏青哥产业链由传统朝鲜人(包括1948年北韩、韩国分而治之后的韩国人)把持。

日本人为何会把这个暴利产业交给朝鲜人?

这主要是基于历史原因。

在日朝鲜人身份地位低下,很难找到正式体面的工作,很多人不得不委身黑道谋生。

“不入流”的柏青哥常有黑道背景,就成了朝鲜人工作的一大去处。

久而久之,柏青哥也成了朝鲜人的“势力范围”。

所以柏青哥这个词,首先是一个带有种族色彩的词汇,意味着对朝鲜人的贬低性评价,虽然在日朝鲜人合法经营、按时纳税,还是要被看低。

同时,柏青哥的发展史也是在日朝鲜人的艰辛立足的见证。

虽然他们只能从事被看轻的工作,但吃苦耐劳的他们还是能够抓住机会,创造生机。

弹子球游戏在日本也曾是一个种族歧视意味的词汇进而言之,弹子球游戏本身也是在日朝鲜人宿命的浓缩。

在大历史面前,个体的命运就像那一颗弹珠,自弹出的那一刻早就注定了游戏的走向。

对每个漂泊在异国的人来说,身份认同的困扰或许会一直存在。

困扰在日朝鲜人的不仅仅是自己到底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在1948年朝鲜与韩国分而治之时,他们又多了一重选择:到底是朝鲜人还是韩国人?

《弹子球游戏》蕴含深刻而尖锐的控诉,但它更着力表达和讴歌的是朝鲜人坚韧不拔地“活着”。

就像小说的封页上写的:“历史辜负了我们,但是我们无所畏惧!

”这群被诅咒、被伤害、被侮辱、被歧视、无所适从、无处可依的在日朝鲜人,始终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地活着,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拒绝遗忘、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抗争。

他们或许还会困扰自己到底属于哪里,但他们终于不再以自己的出身为耻。

所以虽然谈判失败了,但白所罗门自由自在、肆无忌惮、旁若无人地在雨中狂欢。

他接纳屈辱而顽强的民族史,他接纳了自身。

白所罗门在雨中跳舞而此刻在韩国釜山的同一场雨中,重逢故土的善慈在雨中奔向海边,故乡的雨水和海水冲刷着她,她喜极而泣、嚎啕大哭。

谁能不被尹汝贞的这场哭戏打动?

回到故土的老年善慈在雨中痛哭在一个流动的世界里,无论主动或被动,永远会有去国怀乡的人,永远会有人被身份认同困扰、被弹子球游戏般的宿命感裹挟。

但无论历史如何辜负,我们都得生活。

——首发澎湃新闻·有戏——

 4 ) 跨世纪史诗大剧

背景:19世纪,日本侵略朝鲜半岛,一部分朝鲜人被迫带往日本做廉价劳动力。

整部剧讲诉了生活在朝鲜半岛的女主,前往日本后,一家四代人在朝鲜的生活。

整部剧双线进行,年老的女主和孙子为主线的现代生活vs年少女主在日本的生活,短短的几集描述了诸多元素,女性、乡愁、民族认同、母爱,整部剧给人一种缓慢之感,但事件发展十分紧凑。

惊叹于导演的拍摄手法,用四十分钟,讲诉了关东大地震,在这场地震中男主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去又用大段时间描述老年女主缓慢削苹果的场景。

女性19世纪女性vs 20世纪女性强调:不是大女主剧同样的是,在不同时代,极具个性的女生都更能受到男性的青睐。

两个时代的女性都极具个性,19时代的女主,勤劳,一辈子朴实无华,不卑不亢,用自己的双手靠卖泡菜养活了一家人;20世纪的女性,女主孙子初恋,叛逆,离家出走,最后因为艾滋病离世。

两位女性个性鲜明,结局却不同,是时代环境所影响?

或是本身存在个体差异。

乡愁女主韩国人,16岁来到了日本生活。

令人动容的一幕,老年女主在一次探访中,吃到了韩国本地大米,泪水涌出的同时,两位老人兴奋的手舞足蹈,像是找到了知己。

这是在异乡多年后,再遇乡人的兴奋与激动。

民族认同:无论在哪个时代,在日本的韩国人总是低人一等。

关山大地震发生时,日本认定韩国人是反抗分子,见人就杀,20世纪,作为男主的孙子,即使有高学历,也仍被日本高管歧视。

母爱:被日本殖民的朝鲜半岛,被禁卖大米给本族人,大米只能卖给日本人。

女主母亲在女主离开朝鲜半岛的那天,要了一碗白米饭,剧中详细描述了烹饪白米饭的过程,满满的米饭,是母亲能为女儿出嫁前做的最后一件事。

结: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不仅在中国发生,也在朝鲜半岛发生,日本人不承认,但也由在美韩裔通过美国拍了出来。

 5 ) More like a cultural annexation than an attempt to give voice to the suppressed

What's problematic about watching book2tv adaptions is that you loose the context: not until 2nd episode did I realize that a Yale-educated, upper-middle class Korean American wrote this script to give voice to the "normal people", whom history failed. Despite the thesis, she clearly had the current American political climate in mind and indeed "explicitly intended to write political novels", which seems like a cultural annexation to me. In particular, she mentioned this experience in her New Yorker interview:"It was specifically very important for me with the Koreans in Japan because I started out in the position of, “Oh, these are poor victims who’ve been oppressed by colonialism and how horrible.” And that’s all true, but they didn’t see it that way, and they told me, “You’re wrong.” And I was, like, “Well, O.K., how am I wrong?” When you hang out with them, you realize they’re quite––the word in Japanese––is they’re very genki. They’re very sturdy and strong. So I thought, Oh, well, where did that come from? And I realized it’s kind of like what Hemingway says about being broken, right? You’re stronger when you’re broken."Despite her tranformation of a "poor victim" story into a "poor but strong victim" story, it seems to me she's imposed too much structure onto her interviewees' words. Colonialism and globalization are more complex than the conqueror-conqueror / oppressor-oppressed duality and especially complex for certain people, Mexicans, Japanese Koreans, and other "mixed-race" people for example. I'm not trying to put words into the interviewee's mouth, but he/she can definitely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than the interviewer's interpretation.Sense more authenticity in Solomon's and Naomi's stories though.

 6 ) 观“PACHINKO”

1915这条主线是当时正发生的历史事件。

1989这条主线是历史事件带来的余波。

整部影片肉眼可见的画面美学感就不必细说了,感觉眼睛被宠爱了。

电梯里黑白红的色彩搭配让我一度想到了“布达佩斯大饭店”。

拍摄手法。

虽然镜头切的很碎的,频繁来回切换,但并不生硬。

三个时间段的善慈,在镜头切换过程中,特意展现相同的、一致的细微肢体习惯,让跨时空的人物衔接上了,减少抽离感,这个细节真是加分了。

善慈和以撒在面馆的画面,特意将善慈的脸一边浸润在阳光下,一半深藏阴影中,正如她当下的心境…

两条主线来回切换相同的场景,展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境,却又在同一轮廓内,人生悲喜,相互映衬。

收拾行李。

年轻的善慈正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年老的善慈正要回到自己故土。

相对方向的两部列车,却在时空中擦肩而过。

雨中淋雨。

善慈因为来到自己故乡的大海而悲喜交加,所罗门因为遵从内心说出了真实的想法,感到惊诧,也感到自由

女歌星的自刎和金慈奶奶的合同拒签。

两个场景轮流替换,在跨时空反抗压迫,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不愿跪着,爬着也要站起来的人。

善慈削苹果。

一边是即将枯萎的生命带来的无力,一边是即将破裂的家庭带来的幸福幻灭

看似平行时空的两条主线,却时时交集,相互答疑,相互羁绊延伸粘合,虽为两个时空,却为不可分割的一体。

台词对白很出彩,有多处高光时刻。

最喜欢善慈父亲说的“我必须证明自己有资格,你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当下估计没有多少人有这种觉悟。

都在埋怨命运不公的时候,可是没有人会意识到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拥有渴求的事物?

又该如何证明这种资格?

生命里出现的一切并非使然,在证实拥有的能力后,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赤城地守护?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全剧最动容的一幕是所罗门推着汉雅奔跑脸上各自绽放笑容,汉娜甚至欢快地摆动优雅的手指,啊、瞬间泪崩…那是所罗门为汉娜创造片刻的自由啊

8集着实浓度有点高,些些局促了,一些剧情发展一笔带过,需要观众自己脑补,再添加几集稀释一下,应该更棒。

这部剧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殖民50年、1923年关东大地震、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泡沫经济,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刻画一个家族所历经的路程,他们打心底清楚这片土地永远不会真正地接纳他们,歧视不会消除,所以这也就是所罗门被奶奶和父亲要求离开日本的理由。

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缩影。

以及事件过后,对于这几代人而言仍余悸的颤栗,无法磨灭的记忆,无法消除的歧视,无法摆脱的心灵桎梏。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多多地拍些这样的好剧啊…将历史庄严地、浓重地讲给世界听。

 7 ) 记录

多线叙事融合得非常好,字幕中日韩英,语言交叠也很有意思。

1.同样的情感在不同人身上的既视感,诺亚与所罗门在善慈眼里,被丢下的弱小身影。

2.聪明的女性,陷入绝境的自救,她是多么聪明,学的多么快,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她就能做到。

3.反叛被抓的情节,让我想起《一把青》、《进击的巨人》、《偷自行车的人》,一样的无力感,一样的绝望。

4.很奇怪的是,很喜欢这样的调色,觉得很眼熟,但没想起在哪看过,一瞬间ai造的图在脑中闪过,于是想起,希望不会被滥用至脱敏,失去倾向。

5.演员选的太好了,小演员至成长,完全没有割裂感,少女至妇女的转变也可从面部的圆润程度,眼神的变化看出,敬佩用身体工作的演员,竟然真的感觉看到了岁月的变迁。

6.不论是生面孔、熟面孔都演的很好,生面孔让人一开始就相信他们是其中的人物,熟面孔虽然一开始有脱离感,但也凭借演技,让人进入角色。

7.喜欢片头的设置,家族的各个年代的面貌在弹珠厅里跳舞,期待第二季更多的关联。

8.看豆瓣发现第二季换导演了,且是白人,对于与演员沟通以及剧集、人物情感理解上,对最终呈现感到担忧,但尽管如此,还是期待第二季。

9.配乐真的很好,不知道是否来自郭共达的审美。

 8 ) 大阪猪饲野与纽约法拉盛

注:文章最先发表于公众号《拾时集》 (一)每每到法拉盛,一下地铁,便会立马感受到人的涌动一股脑向你袭来,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

我也总是不禁地感叹“哇,好多人啊!

”,声音随即隐没在四处迸发的声响中。

法拉盛主街上的摊子少了一些,但也远多于曼哈顿的。

在曼哈顿很少看到摊子,仅有的摊位要跟政府部门申请才可以获取。

这是美国城市“正规化”(项飙)的体现,国内2003年左右开始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记得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路边摊,学校前门口有卖松糕、菜饼子的摊子,后门口有卖油炸、凉面的摊子。

周末去超市时,超市旁边有很多卖水果的摊子。

也依稀记得在校门口卖松糕的夫妻曾经因为摆摊被城管打得趴在地上,虽然那时已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强权—从小妈妈在乡下开服装店时就与他们有颇多接触,但那天夫妻趴在地上的场景还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

时间慢慢地过去,路上的摊子也越来越少。

初中时,学校前门一个很大的夜市也是一步步从正规化到最终搬离,时常吃的烧饼再也没有吃上过。

城市里的脚踏三轮也是如此,从一开始的正规化(上牌照)到最后因为“维护市容市貌”而直接消失,短途交通的便捷也自此离开了我们。

正规化的的目的有很多,其中包括对商业的征税和管控,以及对于空间、土地使用的控制。

正规化的诉求本身也与“政府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项飙)和土地财政的现实密不可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南美的一个城市,应该是墨西哥城,也是效仿美国的城市管理制度,让小商贩一步步搬离市中心,不允许他们成为市中心“景观”的一部分。

市中心景观究竟意味着什么?

谁属于那里?

景观又是给谁看的?

也因此,正规化“意味着重新界定哪些是应该扶植的(比如大型企业和正规方式管理下的非正规经济),哪些是要淘汰的(比如自主的非正规经济),哪些事情是要为另外一些事情服务的。

”(项飙)“非正规”是很多人生存、获取资源的方式,尤其对生活更为困苦的人来说,而“正规化”往往剥夺了他们仅有的不多的线索、途径和发展机会。

(二)在我没有认真去观察和感受的时候,法拉盛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吃到正宗中国菜的地方,可以当天去了就离开的地方。

因为我没有真正地关注过,所以把它扁平化了:法拉盛约等于正宗中国菜聚集地。

但只要将目光稍作停留,便会发现法拉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空间,华人和很多少数族裔在这里聚集。

和曼哈顿相比,“非正规”在这里有更广的触角和发展,也有更为丰富的体现。

非正规意味着更多的现金支付、更多的摊子、更多的不通过政府和机构组织的互助,更多的给无证移民的生存空间,但也意味着可能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交错复杂的“人口贩卖”、蛇头中介、非法走私等地下网络(详见有关安顺金的报道),多重的关系、组织、行为在这一空间发生。

70年代时,法拉盛的主要居民是来自台湾的中产阶级,近几十年来,台湾的中产阶级慢慢搬离,来自大陆的的新移民成为了主要居民(Shaolu Yu)。

相较而言,大陆新移民更多地在低薪领域工作,如餐厅、超市、美甲店等(Shaolu Yu)。

他们很多是通过家庭成员团聚签证到的美国,也有一些是使用的旅游商务签证逾期居留、人口走私的方法(Shaolu Yu)。

因为停下了脚步伫足,所以浅浅地看到了这些。

那其他人看见的法拉盛是什么样的?

日常生活在这里的人又经历着什么?

独自居住的陈阿姨只在步行距离内活动,因为她不懂英语,不敢坐公共交通离开这唯一熟悉的地方,所以她有四年没有出过法拉盛(Shaolu Yu)。

27岁的欣尽管说着流利的英语,但她需要在美甲店打工来支付学费和房租。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她都处于忙碌中。

晚上回到家,她需要准备第二天的午饭。

所以尽管她很喜欢旅游,但她也很少离开法拉盛(Shaolu Yu)。

已经在美国生活十七年的郑师傅在回忆自己退休前的生活说道:“我每天天亮之前就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没有时间旅游。

我在曼哈顿送外卖的时候,经常路过世贸中心,但我一次都没进去过,那现在它楼都没了”(Shaolu Yu)。

同时因为法拉盛也聚集着无证件移民,执法机关有时会突击检查,因此他们也时常感到恐惧和害怕。

也因为没有证件、没有足够的经费,他们很难再回国,对家乡、家人的思念时时萦绕在心头…… (三)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有移民聚居区,如同纽约法拉盛一样,无论移民来自哪个国家。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播的剧集《弹子球游戏》,改编自李敏金的小说《柏青哥》,讲述的是一个韩国家庭的故事,时间上含括了四代人,空间上横跨韩国、日本、美国。

女主人公顺子出生在二十世纪初的韩国,当时的韩国被日本占领,所以顺子自童年时对被殖民就有了深刻的感受。

成年时她随着牧师丈夫到了日本,在大阪猪饲野生活。

1910年日本合并韩国后,很多朝鲜半岛南部如济州岛的居民为了生计流亡到日本(苏枕书),带着多少美好的期待重新生活。

在五世纪或更早,就有朝鲜移民因为躲避战乱等原因逃到日本。

日韩合并期间,也有不少的韩国工人被招募到日本修铁路,在日韩国人群体也慢慢壮大。

日本政府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以提供良好工作机会的名义将大量在韩国的女性骗到满洲国做“慰安妇”,一代女性也因此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女主人公顺子是从釜山坐渡轮到日本下关港,再坐火车来到大阪,步行至猪饲野,与丈夫的哥哥嫂嫂一家住在一起。

之所以叫猪饲野,是因为韩国移民养猪的传统,是带有歧视性的地名,如今已被取消使用。

作者李敏金女是这么描写女主人公刚到猪饲野时的情景的:“他们来到白约瑟【女主人公顺子的丈夫的哥哥】的家,那里看起来与她从车站乘电车经过的漂亮房子大不相同。

牲畜发出浓烈的臭味,盖过了食物的气味,甚至比室外厕所的气味都要强烈。

顺子很想捂住鼻子和嘴巴,却强忍着没这么做。

”“猪饲野区如同一个乱七八糟的村庄,一栋栋破房子很不协调地分布着。

棚屋构造简陋,用劣质的材料建成。

偶尔倒是能看到清洗干净的门廊和擦得锃亮的窗户,但大部分房屋正面都年久失修。

人们从屋内用脏报纸和沥青纸糊在窗户上,裂缝里塞着木片或石片。

金属屋顶都锈迹斑斑。

这些房子似乎是由居民自己用便宜的或捡来的材料建造而成,并不比帐篷坚固很多。

烟从简易的钢制烟囱中冒出来。

”“此时是春天,傍晚的天气很暖和;孩子们穿着无法蔽体的破烂衣服在玩捉迷藏,对睡在巷子里的醉汉视而不见。

一个小男孩在离白约瑟家不远的一个门廊边大便。

”“白约瑟和庆熙【白约瑟妻子】住在一个像箱子一样的斜屋顶小屋里。

它的木制框架上覆盖着波纹钢。

前门是用表面覆盖着一层金属的胶合板做成的。

‘这个地方只适合猪和朝鲜人住。

’白约瑟说完大笑起来, ‘不太像家,是吗?

’”这是顺子一家作为韩国人在日本的生活空间,脏、臭、拥挤、贫穷、酒精泛滥、家暴猖獗、赌博肆虐、偷盗横行。

日本人不会把房子租给韩国人,也不会把好的工作给韩国人。

政府严密监视韩国移民中的爱国者与进步主义者,间谍遍布猪饲野,也因此邻里之间不得不互相提防、无法建立信任,执法机关的也时常暴力对待韩国移民,残害进步主义者。

搬到日本之前这些移民在韩国的生活也许并不容易,但真正艰难的是原本有关日本美好生活的想象破碎了,他们要在碎掉的梦中重新生存,在一片玻璃渣和荆棘地中生存。

这对很多怀揣着“美国梦”的华人移民来说,也许也并不陌生。

如今的猪饲野已沿用曾经的统称“鹤桥”,在日韩国人和韩国后裔的生存环境也许也大大提高,那大阪鹤桥与纽约法拉盛之间的异同又有哪些呢?

全世界的移民聚居区里人们又是如何生活的呢?

这想必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但值得强调的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移民有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有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各自都面对着自己的现实。

 9 ) 是女性史也是国族史:历史辜负了我们,所以呢?

(本文首发“深焦Deepfocus”)作为一名游荡在欧洲的东亚女性,我始终在自我的审视和他人的目光中辗转忐忑,在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踌躇不决——当白人男性向我示好,我的第一反应是“是Asian fever吗?

”当我向欧洲人讲述我的故事,我总先追问自己:我的讲述将在何种程度上被发散?

我是有运气去表达的少数还是沉默的多数?

我讲述的是仅属于我个人的故事还是能够推广到中国女性甚至东亚女性的故事?

在这个意义上,APPLE TV于3月25日开播的新剧《弹子球游戏》(Pachinko)让我感到欣慰。

对我而言,这不仅是日据时期朝鲜人的历史,更是属于东亚女性的故事。

当非洲裔在影视节目和作品中不断讲述与他们肤色相关的故事,当拉美裔导演已在好莱坞异军突起为新的力量,亚裔故事正随着日韩影视影响力的扩大而为走向世界(如去年的《米纳里》)。

这点稀缺的、不乏迎合东方主义凝视的表达,因为稀缺而意味深长。

《弹子球游戏》原著《柏青哥》(柏青哥即弹子球,一种颇有赌博性质的游戏)甫一问世便在西方世界大受好评,入围《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和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种榜单。

甚至我的荷兰同学都在跟我提这本书,因为它躺在国际机场的书报摊上——在他们眼里,中、日、韩似乎是共通的,仅看相貌不太能分清。

《柏青哥》以一个世纪的跨度讲述了四代移民的故事:初代男性凋亡,妻子沉默、勤恳、坚韧,独自经营客栈和抚养女儿善慈;二代,于日、朝间游走的已婚掮客高汉水在少女善慈体内留下了受精卵,幸好一位体质孱弱的天主教徒将善慈和孩子带到日本,男性经国族风雨变迁益发凋亡,女性依然沉默、勤恳、坚韧;三代的两位男性,分别以《圣经》中的诺亚和摩西命名,一位勤勉好学而不信教,不愿作朝鲜人,不愿作日本人,只愿做自己却挣脱不开朝鲜的血液而自杀,人生寄托是英语文学,另一位早早放弃学业经营柏青哥游戏厅,而妻子的人生梦想就是去美国(无论是加州或东海岸);到第四代,经济上彻底摆脱窘迫的年轻一代所罗门从美国带回哥大的学位和韩裔的女友,最终在垂死日本初恋花子的鼓励下离开金融业而接管游戏厅。

剧集删繁就简,以善慈的出生和所罗门从美国回到日本开启,双线并行,前一条线青春年少的善慈和后一条线垂垂老矣的善慈的形象时常交错,成为全剧当之无愧的主线和灵魂人物。

也正是在她为代表的女性群像中,东亚儒家传统所推崇的“坚韧”和“繁衍”等价值得到有力彰显。

正如全剧开始前字幕所交代的:20世纪初,日本占据着朝鲜,饥饿和动荡吞噬着他们生存的空间,而人们坚忍不拔,继续生活(“The people endured.”)。

《弹子球游戏》的女性群像令人惊艳:流行的韩国影视作品中,现代女性均妆容用心、穿着时尚,古装剧的戏服和妆造也越来越精致华丽。

而《弹子球游戏》则不然,善慈包裹在朴素的白色韩服里去海边买鱼,码头乱哄哄又灰突突,观众仿佛能闻到鱼的腥味儿和海风的咸味儿,而不远处凝视善慈的高汉水西装革履、一尘不染,身边的淑女穿着西式套裙踩着高跟鞋,细长的胳膊优雅地撑着伞——在短短几秒的镜头语言中,时代、阶级、财富、权力关系和与之相连的精神宰制都一目了然。

衣着和器物从来不只是衣着和器物,正如在殖民时代,日本妇女远离穿着白色衣服的韩国妇女,而日本男性则视其为潜在玩物,可随意出言调戏和亵玩。

善慈的母亲相貌平平,终日劳作,厨艺让寄宿的渔民们赞不绝口,对年轻牧师的善举为未婚先孕的女儿善慈换来了重新开始生活的机会;善慈本人貌不惊人,没上过学,但书中多次强调她因劳作而强壮的身体充满生命力。

剧集大胆选用新人演员,年轻善慈那棱角分明的五官和颧骨附近的雀斑活脱脱是张艺谋电影中巩俐般的“地母”形象。

善慈和嫂子靠制作泡菜在殖民者的土地上(日本)谋得生计,养育了两个儿子。

战争、饥馑、疾病和死亡中,衣与食成为“生”最有力的意象。

原著《柏青哥》不厌其烦地描写食物:如何在脸盆里腌制白菜,如何将海带泡在冷水里,如何用骨头熬出发白而不油腻的汤(匮乏年代没有肉吃),如何从皱巴巴的糖纸里小心取出一块太妃糖……善慈出嫁前夕,母亲决心走遍釜山每一家米铺好让女儿女婿在新婚那天吃上白米饭,而米铺老板在取出储藏的大米时自然地感受到甜糕的味道。

以泡菜梗嘲笑朝鲜人不仅是今人的发明。

在殖民时期,日本人便以一身泡菜味儿区分和歧视朝鲜人了。

而泡菜其实是物资匮乏的年代重要的食物,只因无论是白饭还是面条,辛辣的泡菜都足以增味下饭。

于是,在《弹子球游戏》里,导演显然抓住了原著这些细节。

在跨越贫穷和富足两个时代,善慈认真挑选新鲜的鱼的场景,切菜的场景、腌制的场景、叫卖的场景和众人在昏暗灯光中围坐吃饭聊天的场景亦不厌其烦地出现。

这是一种饮食的人类学。

在这些时刻,整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以食物的面貌进入和穿过人们的身体,时间正以此种方式倏忽流逝,历史正以此种方式显现为个人的生命史。

而《弹子球游戏》中,通常影视作品中的养家糊口的男性形象(breadwinner),除圆滑的投机者高汉水外,或早逝,或沉沦于身份认同的精神困境无法自拔。

最初以“拯救者”姿态出现的天主教徒以撒在将善慈带到日本后迅速死去。

他那同为教徒的哥哥亦无力养家。

自视一家之主的后者不得不心有戚戚地默许妻子和善慈“抛头露面”卖泡菜糊口。

这似乎是个有趣的隐喻:疾苦的下层人民总会遭遇宗教的吸引(正如今日各种宗教在韩国的流行),但人自身卑微的衣、食、住、行似乎已具有某种神性。

此外,先不说第四代所罗门精神上始终高度依恋大阪的初恋女友,连高汉水本人也亦如此——原著着重写到身为日本富人养子和女婿的他对善慈那健壮身体和劳动能力的迷恋。

他的日本妻子未能生育儿子,而善慈为他生下唯一的儿子。

在这对比中,《弹子球游戏》中女性角色的国族隐喻便显而易见了——沉默的、保守的(甚至没文化的)、坚忍的、隽永的、港湾和寄托式存在。

这样的设定其实不乏刻板。

而颇可玩味的是,摩西那向往美国的妻子由美意外身故,所罗门那俨然嬉皮士作风的、早早退学、出入欢场的初恋花子染病而死,更似乎在与前述的角色形成某种对照。

于是,《弹子球游戏》中女性角色所象征的生命力和韧性在当下动荡的世界(疫情、战乱、经济衰退、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凡此种种)中显示为一种别样的吸引力。

这在片中集中表现为朝鲜裔无论在战后衰颓又走向复兴的日本或是在“只有游戏没有规则”的美国都饱受认同危机的煎熬,而第四代男性最终回归故土接管曾经不屑的游戏厅。

弹子球游戏是在日朝鲜人少数能够取得成功的行业之一。

所罗门本将父亲通过经营弹子球游戏厅发迹一事视为某种不光彩的过去(正如第三代男性诺亚恨不能从身体里排出“买办”父亲高汉水的血液),却最终接纳之——他在日本和美国经历证明,如果日本人歧视和排挤朝鲜人,不是因为其声称的朝鲜人没以“正经生意”获得财富,而仅仅是因为后者是朝鲜人,后者不是日本人。

而“日本人”换成“美国人”亦成立。

隔阂永远存在。

由日本的殖民和战争造成的创伤永远存在。

创伤内化为才华横溢的诺亚那无法抹去的自我厌弃,也同样外化为所罗门日本初恋花子那无法自制的自我放逐——在这两个早逝的角色身上,一种死亡冲动赫然醒目可见。

而当所罗门的美国同学为朝鲜人执着于敦促日本人承认和忏悔战争罪行而不解时,作家的现实指向不言自明——创伤并不会随着主导话语的更迭而愈合。

在四分五裂、满目疮痍的当今世界,对历史的抹杀不是对某个民族的不义,而是对分裂和仇恨的雪上加霜。

以文字和影像为媒介的书写正是这样一种巧妙又有力的铭记。

因此,《弹子球游戏》在女性史和国族认同史之外,又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地反映了日、韩和以美国为象征的“西方”间从现代到当代的微妙关系和个体在其中生存的矛盾心态。

笔者的一位日英混血的朋友在和笔者讨论《弹子球》时不无感慨地提到,作为“半个日本人”(half Japanese),他那颇有东方特征的面容在西方会被一眼认出混血的身份,而他的鬈发和一口英音又在日本被泾渭分明地划分为“外国人”,甚至遭遇过侮辱性词汇。

在全球化已经不是新闻的今天,作为个体在全球流动中所要遭遇的又何止是几个词呢?

不得不提,Apple TV对《柏青哥》的改编有浪漫化之嫌:善慈和高汉水间那由“现代”的光鲜和“传统”的坚实之间张力驱动的爱被改编为俗套的一见钟情(也得感谢李敏镐的尴尬演技);可能是因为奥斯卡获奖女演员尹汝贞的加盟,原著后期因视角转换而着墨不多的老年善慈在《弹子球游戏》中承担了重要的亲情戏份,而善慈这个角色身上的保守、古板和倔强等特质也相应经历了一定软化;斩掉的诺亚线和女性角色的扁平化都预示着本剧将如宝莱坞化的片头曲那样,最终走向与历史的“和解”。

而这恐怕是对原著《柏青哥》鲜明现实指向的一种淡化和误读。

在这个意义上说,从《柏青哥》作为文学作品的成功到其摇身一变为《弹子球游戏》的改编这个过程恐怕是跟剧集一样精彩的权力关系变动——当一位朝鲜裔女作家书写和表达时,她要在多大程度上生产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心;而当这样一段由众多私人史凝结而来的移民史获得投资而走上银幕,这样的历史又将经历何种程度的改写——一些矛盾将被弱化,一些温情将被强化。

幸好,《弹子球游戏》最终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阐释的丰富可能性。

正如在老年善慈痛哭时,制作方借角色之口说出:(经历过那些事的人)有资格哭泣。

《柏青哥》第二卷“祖国”的开篇引用了韩国女作家朴婉绪的作品:“我想,不管你翻过多少山川,跨过多少河流,朝鲜便是整个世界,其中的每个人都是朝鲜人。

”在读到这里时,笔者想起了一些中国女作家的类似书写——张翎的《余震》,严歌苓的《小姨多鹤》……这些书写在不同侧面成为一种铭记的努力。

可惜的是,现下还没有《弹子球游戏》这样具有关注度和影响力改编。

在这一意义上,《柏青哥》中译本宣传语所谓“历史辜负了我们但我们无所畏惧”俨然一种鸡汤式的空喊和东方主义的误读——历史辜负了我们,历史确确实实地辜负了我们,并且这辜负的裂痕和伤痕将永存,直至一代代新生者温热的鲜血慢慢将伤口的脓血稀释。

没有辜负我们的唯有山川和河流。

书写不能弥合伤痕,只能将其展示出来为人铭记。

不过这样的误读在当下尚有多重现实意义。

——可以预见,剧集以女性史所强调的“坚韧”和“繁衍”等东亚传统推崇的价值将在动荡的COVID时代在英语世界激起新的回响。

而其中将有几多唏嘘和几多共鸣,恐怕只待观众各自咀嚼品味了。

 10 ) 弹子球游戏 | 小人物背后的大时代

实不相瞒,这可能是我因为剧名差点错过的一部好剧(初看剧名时我以为又是一部《鱿鱼游戏》是我肤浅了),由奥斯卡最佳女配尹汝贞女士领衔主演,双线叙事讲述了朝鲜侨民家庭的四代人在历史洪流中挣扎前行的故事。

本剧改编自同名小说《柏青哥》,原著中时间跨度极大,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南朝鲜小渔村开始,日本吞并朝鲜、大萧条席卷全世界;到侨居日本大阪,经历二战、朝鲜战争、日本经济腾飞;再到80年代末期,泡沫经济破灭前夕的横滨和东京乃至美国纽约。

在全网夸赞李敏镐演技的时候,我只想透过这些小人物远远望一眼那段沉重的历史,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四代人的不易和坚韧。

Pachinko 柏青哥剧名 pachinko 音译自日语 パチンコ,是一种风靡日本的弹珠游戏机,于1930年始创于日本名古屋,原型是欧洲的撞球机。

中文最早由台湾地区翻译成“柏青哥”并被广泛接受(另有音译为“爬金库”),还有很多人称之为弹子球、小钢珠。

“柏青哥”字面意思是“弹珠”,玩法是把小钢珠弹射到盘面里,钢珠在落下过程中会不断碰撞盘面里的钉子,从而改变轨迹。

最后若是能落入指定的位置,就能获得奖励。

四代人共舞的弹子球游戏厅,衔接了彼此的命运轨迹(我爱尹汝贞女士!

)小说取名《柏青哥》,不仅契合了在日本从事黑道和赌博等不光彩行业的往往是朝鲜人这一特征,也暗喻了大时代小人物命运的轮盘:人生就是一场无常赌局,从来都没有什么赢家。

作者李敏金(Min Jin Lee),毕业于耶鲁大学历史系,后在乔治城大学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7岁时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美国,作为一个新移民,她花了很多时间在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在那里学会了阅读和写作。

2007年到2011年,她在日本东京生活了四年。

移民身份、历史专业、旅日经历等等给了李敏金丰富的素材和体验来写这本书。

小说《柏青哥》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位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2017年度十佳图书(10 Best Books of 2017),同时也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年度十佳图书。

《柏青哥》作为全球畅销书,登上了超过75个年度最佳书籍排行榜,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被翻译成25种语言。

"History has failed us, but no matter"历史辜负了我们,但我们无所畏惧!

据说李敏金写书的契机源自大学时一个冷门讲座,在包括讲师在内只有三个人的教室里,李敏金听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日朝鲜族的移民二代,和日本同学一起上课、和他们一样说日语,却在某天跳楼自杀,父母翻男孩的同学录,看到上面写满了“滚回去,朝鲜人”这样的话语。

李敏金因此对在日朝鲜人产生好奇。

她查阅资料,发现他们过得不好,找房子难、找工作也受限制。

然而,当她去日本生活,真正接触到了这群人时,他们却告诉她“历史辜负了我们,没关系,生活要继续。

”在宏大的历史幕布下,一代又一代顽强坚韧的鲜活个体从未放弃过自己。

那些在颠沛流离的他国拼尽全力奋斗的异乡人,他们的苦痛和挣扎,平静和淡然,在夹缝里迸发出智慧和生命力。

来自《圣经》的名字白家男子的名字都来自《圣经》,以撒、诺亚、摩西、所罗门,这些名字带有特殊的象征,也预示了人物的特征与命运。

Isaac 以撒

圣经当中,以撒承受父亲一切的产业且甘愿牺牲,顺服至死,小说里白以撒的父母是基督徒,他成为虔诚的牧师最终为了信仰入狱,被日本人折磨致死。

Noah 诺亚制造“诺亚方舟”的诺亚本尊,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

诺亚兼具“神性”与“人性”,当然也有人性的弱点。

书中白诺亚作为日本黑帮的后代,对身份认同的矛盾和挣扎,对基督信仰的怀疑和崩塌,或许也有“末日”的隐喻吧。

Moses 摩西

古代以色列民族的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创始者。

在摩西的带领下古以色列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学会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一神宗教的民族。

剧中白摩西为自己打造的生意帝国而骄傲,帮助家族过上稳定的生活。

Solomon 所罗门

以色列联合王国一位极其富有和睿智的国王。

17岁时所罗门继承了父亲大卫开创的犹太王朝,在位期间,古代以色列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人们称赞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常用“所罗门的智慧”这句话来形容。

剧中的白所罗门是一位聪慧果敢的年轻人,大方坦白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并为之付出一切努力。

A man who is dead and gone. Nothing to do with us. 一个已经死去,不复存在的人,和我们无关

既然无关又为何强调?

剧本草灰蛇线,这位“无关”的人恰恰是改变了女主善慈一生,并暗中影响了一整个家族的幕后推手。

这个人就是善慈的初恋高汉水。

如果没有遇到他,善慈不会怀孕也大概率不会跟随白以撒离开家乡;如果没有他的暗中帮助,善慈一家也很有可能躲不过战火幸存下来。

看似可以掌握他人一生的高汉水,实则他自己的一生也被别人掌握。

In 1910 Japan colonized Korea as part of its growing empire.1910年 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日本从1868年起,明治天皇颁布一系列维新举措,实行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

那时的日本扩张欲望非常强烈,准备吞并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军中国,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大陆政策”。

日本正式实施侵略朝鲜的计划是在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

1894年—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朝鲜的原宗主国清朝,驱逐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加紧控制朝鲜。

1897年,朝鲜王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朝鲜从此改称韩国。

1904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了沙皇俄国,又将俄国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成为唯一支配韩国的外国势力,为其最终吞并韩国开辟了道路。

并于1904-到1907年间,强迫大韩帝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910年8月22日,日本和韩国签订协约,正式宣告吞并韩国。

Hirohito 裕仁天皇

昭和天皇,名裕仁(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称号迪宫。

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在位时期最长(1926年-1989年在位)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15日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天皇制得到了保留。

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

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8岁。

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The Great Depression 大萧条大萧条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黑色星期四”事件(美国华尔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导致金融界崩溃,随之而来的银行业崩溃、社会失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蔓延至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国和日本帝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使整个世界陷入经济危机。

大萧条是现代社会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不仅导致了长期的大规模失业,也改变了社会关系,摧毁了执政政府,“帮助”纳粹党及法西斯上台,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World War II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

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激化了德意日国内矛盾;它们先后在世界各地发动一系列侵略性战争。

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

随后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英法进行“静坐战”。

德国进攻法国后,英法联军被迫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沦陷后,戴高乐继续开展对德斗争。

德国按照“海狮计划”进攻英国,展开不列颠之战。

德国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侵苏战争。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对日宣战。

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等加强团结。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战败,成为重要转折点。

9月8日,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战争最后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胜法西斯告终。

写在最后有人疑惑,韩国人能吃出日本大米和韩国大米的区别吗?

其实这一幕不仅仅是味蕾的记忆和刻在骨子里的乡愁,更是经历过大半生的人与年轻一辈的隔阂。

那些书本上的历史,是她们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岁月啊。

|本文作者:枫叶依蓝|审校编辑:Juliet

《弹子球游戏第一季》短评

原来只有8集,还以为是9集。感觉拍摄还是很美剧的模板,只是用在日韩历史题材上,跨越美日韩,制作精良,就是太精良了,而且太照顾史实了,居然用一整集来说日本大地震,最后还有人物纪实,倒像是要拍纪录片。

8分钟前
  • 四处游荡的Lily
  • 推荐

叙事挺老道的,几线并进得都挺利落,一点不杂乱。女主演技也不错,就是整个故事他没看点啊!?给点抓马行不行?我发现苹果老拍这种卖相很好但内里空空的电影。

10分钟前
  • 海绵
  • 还行

难看

15分钟前
  • 鬼束千寻go
  • 很差

话说很久没看到把平行蒙太奇用得这么出神入化的美(韩)剧了,上一部印象深刻的还是“超猎”,制作不可谓不精良,故事不可谓不写实,在超高清镜头加持下的人物面容,带来身临其境的呼吸感和融入感,虽然不免有一点强行史诗的剪辑倾向,但总体是一部慢热且耐看的好剧。// PS. 演技派的盛宴。

19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看看人家的民族主义拍得多高级 做啥都得有文化啊 不能老是拿个大喇叭吼啊 真是一点儿也没长进

21分钟前
  • Miss Golightly
  • 力荐

站在媒体的对立面,如果这种时代三代成长剧只需要轻轻换皮追逐美国梦的话,那《一把青》和《血观音》应该拿无数个口碑爆炸,而不是默默无闻,对于“史诗” 的误解应该问过《教父》了吗?这应该是韩国的《悲情城市》,或许都算不上。

23分钟前
  • 迪迪的迪克
  • 还行

第一集就想弃,为了李敏镐又撑了一集,实在看不下去了!韩剧都让我有些过敏了,得分口碑都是挂在天上,实际一看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这部号称韩国的人世间,评论里都是震撼,共鸣,心灵盛宴,实际我看到的就是普通,平常,报流水账,不过主人公白.所罗门这个名字倒是很有时代特色,其余只能是乏善可陈!

24分钟前
  • 不知不觉
  • 较差

埋了一堆坑 还有第二季 ep4最佳

25分钟前
  • SH3056
  • 还行

评分够高了吧,,但是其实有点慢有点平庸,一个个人的来历介绍完毕让人很无奈。虽然历史背景扫盲了。

30分钟前
  • 骨亠
  • 还行

一个书粉的视角:看的出导演用心了也有才华,芦苇丛的童年和成年女主惊鸿一瞥都是特别美的画面。但是剧本改编的有些平,没有太抓人的地方,原著可是多让人废寝忘食的

31分钟前
  • chewpinn
  • 推荐

女主演得很生动,没辜负这么多脸部特写。两个时空来回切,有点凌乱,急着追女主的故事,一下子又切到孙子,有点考验耐心。

34分钟前
  • 花生酱
  • 推荐

跨越三代人、三个国家的韩国移民史,关于移民者的自我身份认同与被认同的艰辛,以及日本侵略行径下的民族血泪。两个年代的双线叙事打乱平铺直叙的沉闷节奏,视听质感的确电影级别。最好的两集:四集移民过程,离别至亲与回归故土,邮轮上层的民族歌声与邮轮下层的整齐敲击和混乱;第七集反而用单线叙事,通过男主个人前史讲述,展现出关东大地震、在日朝鲜人的悲惨遭遇、韩日美的关系,将个人与历史紧密结合,非常精彩。可惜双线叙事中第三代的线太过无聊,部分情节拖沓,女主选角演技不太行,用力过猛不信服,鼻子和嘴巴太出戏。加之对他国历史的不熟悉,没有移民经历,会找不到共鸣点。

37分钟前
  • iris
  • 推荐

郭共达真的很厉害,简单来说就是把很多的片段(情感相似的,或者相反的,甚至无关的)进行了交叉剪辑,产生了共振,使好多本来平淡的片段在情感变得极其强烈。

39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这改编也太烂了,pachinko这个主题除了片头基本没出现,还改出来了个共产党员,也是服气

42分钟前
  • 冷酸酸
  • 较差

老实讲一直看不进去🙊

44分钟前
  • 快速粉红色的虫
  • 较差

7,凑合看,剧情不够吸引

49分钟前
  • Vicky
  • 还行

就还好吧,为啥要把这部和鱿鱼游戏吹上天?我不理解

51分钟前
  • 薄荷硬糖
  • 还行

就表吹高级了

56分钟前
  • 亲爱的咪
  • 很差

大胆又纯熟的改编 顺叙改为交叉叙事 加大信息量 丰富了人物 原创的部分不但吃透了小说的精神内核 还更厚重(特别是神来一笔的ep7) 棒极!

60分钟前
  • 可乐杨
  • 力荐

女主选角大成功,《云图》的节奏感

1小时前
  • 轻如纸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