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

回响,Echo

主演:宋佳,王阳,包贝尔,吴优,朱雨辰,董洁,啜妮,侯雯元,刘冠麟,刘凯,常仕欣,张国立,徐帆,张嘉益,黄轩,姜寒,管虎,许亚军,王钧,田昊,何思甜,殷晗,陈芷琰,刘艺辰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回响》剧照

回响 剧照 NO.1回响 剧照 NO.2回响 剧照 NO.3回响 剧照 NO.4回响 剧照 NO.5回响 剧照 NO.6回响 剧照 NO.13回响 剧照 NO.14回响 剧照 NO.15回响 剧照 NO.16回响 剧照 NO.17回响 剧照 NO.18回响 剧照 NO.19回响 剧照 NO.20

《回响》剧情介绍

回响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以女警察冉咚咚及专案组成员侦破一桩凶杀案为主线,以女主角冉咚咚的夫妻感情生活为副线,双线交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追求真相、惩恶扬善的女警察形象。在侦破案件过程中,她克服了扑朔迷离的案情、丈夫是否背叛自己的心理干扰以及工作压力造成的轻度抑郁等三重困难,最终把罪犯绳之以法。 根据作家东西同名小说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死亡之旅王牌播音员2神都蜜探蒜香满屋超酷我随时都可以离开如是时光流逝,饭菜依旧美味奔跑吧,医生烈火如歌曾经堕落不要先生与好的女士拿着手术刀的猎人清平乐无情的城市在你的冬夜里闪耀又见牡丹亭变异危机爸爸妈妈复婚记至高无上K-POP最强生死战镭射小队2今天吃什么妖铃铃小伟夺宝欢喜村东野圭吾悬疑故事祖母的生日奎师那与伊人青年莎士比亚

《回响》长篇影评

 1 ) 豪华阵容,冯小刚就拍出来这?

继《平原上的摩西》后,“迷雾剧场”时隔两个月,再次推出新剧。

这一次不同以往,在电影圈沉浸多年的冯小刚首次执导悬疑网剧。

阵容如果说不上是顶级,至少也是很豪华。

女有姐圈的宋佳,男有叔圈的王阳,除此之外,还有朱雨辰、包贝尔、吉吉国王刘冠麟做配。

这卖相摆在面前,喜欢悬疑剧的我自然第一时间就去冲了。

嗯.....看完以后怎么说呢,心情那是十分复杂。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部很特别的悬疑剧——《回响》

宋佳在剧中饰演一位干练的女刑警冉咚咚。

她业务能力超强,遭遇绑架人质的案子时,干脆利落,上去哐哐三枪就把罪犯打死;她经验老道,审讯嫌疑人时可以摸透他们的花招,用魔法打败魔法。

一天,咚咚遇到了一桩恶性杀人案。

有人在河边发现了一具死相极惨的无名女尸。

死者的后脑被人用钝器凿出了大洞,右手还被残忍地割下,最后尸体在河里泡发了。

很快,警方就确认了身份,死者是美女夏冰清。

可是警方在走访死者的社会关系时,发现了诸多疑点。

首先,死者父母的反应很奇怪。

明明尸体是在西江市发现的,父母却一口咬定,女儿在北京工作。

等问及他们是否认识嫌疑人徐山川时,曹闯......哦不,是夏爸,他连想也没想,立刻否认。

正常人听到陌生名字,都应该会先反应一会,可夏爸的头摇得这么快,想必其中会有猫腻。

那么徐山川是谁呢?

他名义上是夏冰清的老板,实际上是包养她的金主。

从动机上来看,夏冰清很可能是想上位,遭到了徐山川拒绝后,用手上的证据威胁对方,最后惨遭杀害。

这样一来,徐山川有很大的作案动机。

与此同时,他的老婆沈小迎同样有作案嫌疑,为了除掉小三而痛下杀手。

正在案情扑朔迷离之时,还有一个嫌疑人走入了警察的视野。

他就是由包贝尔饰演的广告公司老板吴文超,而他和死者的关系也不一般。

吴文超的公司开在夏冰清家楼下,夏冰清经常过去喝咖啡,而吴文超则把她视作女神,认真倾听夏冰清所有的故事。

那么他会不会因爱生恨动手杀死夏冰清?

《回响》里的追凶故事由此展开。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标签带有“悬疑”的悬疑剧,《回响》还算是有点悬念。

可惜整体的节奏太慢,不仅角色说台词缓慢,还充满着一股子不接地气的文青调调。

死者夏冰清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夏父因为开车撞到了人,被对方讹诈多年,家里那叫一个穷困潦倒,连供女儿上大学的钱都拿不出来。

就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夏父夏母非但没有焦头烂额,反而有心情侍弄各种花花草草。

夏冰清在徐山川给他租住的“金屋”里,也把房间布置地颇有小资情调。

剧中不只是住宅的精致度让人望尘莫及,就连警局的审讯室,都跟别的警局不一样。

《回响》里不仅场景布置地很文艺,人物的台词也是文绉绉的,有种独特的腔调。

他们似乎不会用正常的白话,经常说着说着,突然就开始咬文嚼字。

比如夏冰清的房东,说死者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每个月15号(交房租时)手机响的那声叮咚。

本来节奏就不明快的悬疑剧,还非要穿插一些故作深沉的旁白。

或许主创是想表达一些对生活的思考,试图提炼一些振聋发聩的金句。

可是你看看,这疯狂套娃的内心读白,真的有出现的必要吗?

整体来看,《回响》的悬浮感在国产剧中也是相当炸裂。

营造的氛围矫情做作,有的情节和现实十分割裂,更多地方爹味儿浓的让人十分不适。

比如夏冰清拎着行李箱去徐山川的公司面试。

她本来想的是,事成之后就可以去北京工作,远离家庭,远离被追债的窒息生活。

可徐山川却觉得这个女人拎着行李箱来,就是在耍心计,就是想引起他的注意。

拜托,是导演没见过还是主创没见过,应试者因为个人原因拎着行李箱去面试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咋就成了有意勾引老板了?

可徐山川不但质疑她的动机,还要夏冰清当场开箱,他一定要看看里面确实装的是行李,才能确定这不是夏冰清耍的小手段。

不是,徐山川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吧,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行李,难道装的是他那出走的脑子吗?

面对检查私人行李这样无礼的要求,夏冰清没呼他两巴掌,都已经是礼貌的极限了。

可徐山川不仅要求她开箱,居然还在装有女生贴身衣物的行李箱里翻来翻去。

救命,这真的不是变态吗?

虽然后面有暗示徐山川说在夏冰清的行李箱里看到了计生用品是假的,夏冰清没有刻意勾引他。

但也很难说他到底有没有翻人家小姑娘的行李箱。

退一万步说,就算夏冰清的行李箱里真有什么,只要不是炸弹,关面试方屁事?

大家喜欢看悬疑剧,大多都是为了追求破案的刺激感以及几方斡旋的紧张感。

可导演冯小刚,硬生生的把悬疑剧拍成了狗血的家庭伦理剧。

前四集里,破案没啥进展,家长里短可出现的不少。

首先,刑警冉咚咚自己就面临着婚姻危机。

她在查看死者所去酒店的入住名单时,意外发现老公慕达夫竟然瞒着自己在这里开了两次房!

开房能干什么,大家心里都有数。

可她和慕达夫提起这事时,老公先是撒谎和朋友打牌,被咚咚戳破后,又说自己在酒店是享受正经的按摩服务,并且为了验证他所说的话的真实性,把咚咚叫去亲自体验一次上门按摩。

可酒店楼下就是按摩店,还要单独去酒店开房享受,是不是有些做作和刻意?

所以对于这个说辞,咚咚自然是不信,并且凭借着问询经验,很快就诈出了其中的漏洞。

夫妻间的隔阂由此而起。

而另一边,玩的很花的徐山川,他的婚姻生活也很复杂。

咱们之前提到过,夏冰清很渴望得到这份工作。

按理说凭借她专业的护理能力,怎么都能找到一份工作。

可夏冰清偏偏选择在徐山川一棵树上吊死。

本来徐山川已经把夏冰清刷下去了,但是夏冰清依然决定孤身走暗巷,去徐山川所在的KTV包间给自己争取机会。

即使徐山川在KTV里已经有言语骚扰,夏冰清依旧为了得到这份工作,返回了包厢。

最终,喝醉的夏冰清惨遭徐山川强奸。

夏冰清哪儿遭受过这等委屈,她本想去警局报案,还自己一份公道,可思前想后,最终为了给父亲还债,这才向徐山川低头,接受了他的钱,当起了他的小三。

为了说服自己这件事情的合理性,夏冰清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想办法让自己真的爱上了徐山川,甚至想要上位,成为徐山川的合法老婆。

于是夏冰清私自找徐山川老婆沈小迎谈判。

没想到她还是太嫩,轻易被沈小迎的三言两语就整崩溃了。

对于小三找上门的事,沈小迎这些年没少经历。

而且夏冰清并不是徐山川的小三,只不过是他的小五小六小七。

沈小迎明知老公在外面作妖,她非但不觉得恶心,反而觉得自己大度明事理。

用她的话说,她很伟大,为其他女性扛起了老公出轨的“重任”。

“我要是跟他离婚了,他不就得祸害别人去了吗?

”沈小迎扭曲的爱情观不仅惊呆了夏冰清,也让屏幕前的观众大受震撼。

最离谱的是,就她这扭曲的观点和态度,在剧中不仅没有被质疑,反而被渲染为“聪明人”的做法。

《回响》前四集的内容大概就是如此。

实话实说,我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三观,仅仅能支撑我看到第四集了。

再看下去,我是真的怕自己的血压撑不住。

就前四集的观感来说,如果你喜欢看家庭伦理剧,那么《回响》还是值得一看的。

可如果你和我一样,想看快节奏、精彩刺激的悬疑剧,那我只能说两个字:快跑。

当然,如果剧集在剩下的三分之二的部分突然发力,剧情逆袭了,那就当我没说。

今天咱们就先说到这里。

老规矩,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记得帮忙点赞、关注,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下方与我理性讨论。

我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歪歪

 2 ) 关于《回响》的一点看法

思路较乱,干脆就想到哪写到哪,权当随笔了。

先说结论吧,我对本剧观感比较矛盾,这剧其实内核不错,但又确实隐含着厌女倾向。

剧中人物都是作者的口舌,旨不在塑造一种什么样的鲜活女性形象,而是探讨一种情感状态。

这种探讨中因为女性角色多为发起进攻者,男性角色为防卫者,而显得过于弱势。

这种男性弱势看似是一种大众典型,实则并不符合现实,因此剧集多了一番先入为主的狡辩意味。

剧集作为在刑侦悬疑的题材下探讨婚姻情感的心理剧。

悬疑和心理,婚姻内与外的比重相当,在类型的模式下,将夫妻关系类比警察与罪犯,只是罪犯搜证复杂,面对审判严格无情倒也简单利索,而夫妻面临的审判却因满是情感而复杂多了。

前面的剧情一度让我非常厌恶,不贴合人物的台词,令人倍感做作。

冉咚咚的反复质疑和他们婚姻状态的纠缠,都令戏里人物连并戏外观众痛苦不已,这种痛苦不具备共情,只是这种缠结状态的真实。

此外排除掉孩子的家庭生活来探讨婚姻之爱,还是显得孤立而静止,这样形而上的文本内容用所谓“不接地气”的台词来表达,形式上倒也算统一,也因此宋佳的表演实在是不像一位真正的母亲。

影片的开场以一个真实案例改编,冉咚咚果断迅速地对男性罪犯开了三枪引起了争议,也拉开了她婚姻的战争序幕,犯罪事件中的男女关系和冉咚咚的婚姻,都是女性向男性控诉他们的罪行。

两条线互为补充。

真正受害人夏冰清的应聘动机和受害原因实在荒谬,显然剧作无意将她塑造成一位完美受害人。

剧集以女性之姿来对婚姻中的男性发出诘问,为什么爱不可以永存。

但表现为冉咚咚不断向慕达夫索求爱的证据,而她却没有对慕达夫付出爱意,并且忽略慕达夫的日常付出。

这也是冉咚咚作为女主却不讨喜,甚至“作”得讨厌的原因。

作这一字在生活中多用于形容女性,意思是无理取闹,无事生非,扭捏作态。

冉咚咚的控诉更像是弱者的埋怨,受害人的指责。

这些内容看着实在令人疲乏,虽然具备一种典型的艺术真实,于当下而言,有些老派,难免感受到对女性的偏见。

还有一种理解是,为了让双线并行,两条线的内容平衡,不得不在婚姻线的内容中填塞过多的拉锯,这种拉锯的背后是冉咚咚情感的一面,与工作中理性的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态。

可却不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她的背后充满了作者的表达。

这样的结构设计,因为剧作对慕达夫人物的包容和“完美姿态”的美化,凸显了冉咚咚的病态和慕达夫的油滑。

冉咚咚和慕达夫都说自己没有变,可是世间唯一不变的事就是变化本身。

在这种变化与永恒的探讨中,剧作所呈现的内核是严肃的哲学议题。

只是在女性与男性对话中,更多的呈现出女性的情绪化,和被女性情绪逼为困兽的男性。

这是本剧被诟病为充满了男性凝视的原因。

剧集到最后也没有揭示这对夫妻间贯穿全剧的问题答案,慕达夫开房到底是干嘛的,他有没有出轨。

这对前夫妻却在剧集结尾和解,开放的结局似乎是在表达婚姻问题的无解。

冉咚咚作为妻子,她领悟了婚姻的一重真理,婚姻取决于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姿态来面对,她成长了。

只是这个结局奔赴得如此简单粗暴,两辆并驾齐驱的SUV,虽然想表达冉咚咚人格的强大,足以平等面对前夫,但实在太像一段投放给中产群体的汽车广告。

 3 ) #夏冰清可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印在意识深处的念念不忘、心有回响

“夏冰清”名字等细节反向呼应剧情徐山川利用夏冰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心情、逃离家的强烈意愿,趁机强暴了夏。

#夏冰清受到了他的伤害却又离不开他因为徐山川综合能力强、能解决问题夏冰清父母很无能作为原本中产的知识分子家庭:1.搞不定无赖老李家,老李家把它们家当摇钱树的行为,一下子降低了他们家的生活质量(物质上的、精神上双重的)2.父亲只会抱怨-典型的窝里横,不敢面对无赖老李家的巧取豪夺,对伸出援手的妻弟家却各种理直气壮的吐槽。

且没本事还要面子,一点不反思自己还有家庭问题,一味责怪女儿当小三(给自己抹黑)。

3.夏父夏母都在医院工作,硬是把独女夏冰清的本科金融专业换成专科护理专业,有这样的吗?

现在因为疫情大家对护士(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理解和敬重,实则在医疗系统里,护士地位并不高。

医生和护士通力合作、朝夕相处你看他们结合率高吗?

学医至少临床八年才能毕业还必须读研。

护士学历最低,职业生命短,工作替代性强,绝大多数要干照顾病人的基础工作——受歧视 (很多男性表面上说护士姐姐人美心善,你让他和护士婚恋,他们又嫌弃对方是“伺候人的”~这个职业是有内在鄙视链的,外面人不懂,他家里人难道不懂吗?

)……不想列举,总之夏父枉为一家之主。

角色价值跟《蜗居》里海藻的姐姐一样,推动剧情发展,使女儿夏冰清走入深渊无法解脱。

(演夏冰清父亲一角的演员刚好是《蜗居》里海藻的姐夫)但是徐山川不一样他能用话语、用实际利益稳住夏冰清他对夏冰清的承诺也做到了而且很缜密周全,让人有种安全感 (不知道这么描述合不合适)比如他私人掏钱给夏108万,转手就弄了一个合同(看似合规的劳动合同)让她拿回家给他爸妈看,免得他爸妈怀疑,发现端倪反而坏事儿,把事情合规化,万一哪天夏又反悔告他强奸,这笔钱被洗白不仅不能成为证据,还能倒打一耙。

(给人钱还想到让人安心拿钱去用,钱怎进怎出算的一清二楚,也跟夏说明白了,夏冰清心里有些许踏实,把她从家里带来防身的刀插进厨具中,为她后来慢慢接纳他埋下伏笔)比如他给夏租房子,按剧情所述,他花了两天的时间买家具,公司老板在这种小事上亲力亲为,细节满满,看样子很贴心很用心,一只手帮夏拎两个行李箱眼里有活,从她原配老婆的描述中也能想象一下。

我相信夏冰清在生存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过这么周全的照顾,她的情绪也经常被忽略。

因为他们家被老李家搞得基础生活都自顾不暇。

(徐山川是做生意的,一眼就能看出单纯的夏冰清的处境,知道用什么方式对待她能拿捏她。

他敢伤害夏,大概率看出了夏原生家庭脆弱,无人为她撑伞撑腰。

但夏的刚烈、各种应激反应也是他没想到的。

*不过他城府深、心态好、心里调试功能强,你看他强奸了人,骨子里没有任何负罪感的。

在外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看不出来一点问题,他一看夏收了钱,就知道问题能解决了,直接喊夏“宝贝”不违和、给夏安排住处……一整套下来,行云流水般,施暴者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尴尬,搞不好这种事他不只一次干。

又比如徐面上脾气很好,会说话能说好话、知道怎么安抚人。

有点拧巴的夏冰清家里但凡有个什么事,他爸妈都要吵架,先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在这样的家庭里情绪价值消耗很大。

*是那种还没有开始解决问题,就已经被氛围、被情绪搞得很累的那种情况,那么事情还能好好解决吗?

恶性循环。

*至少徐山川是用钱用力用心(可能是表面的/策略性的,但他有有效行动)解决夏冰清事件,一定程度上还真的解决了夏冰清家的烂事 。

现实中有很多不讲究的人,伤害了别人、亏待了人家,一方面表面工作都没有去做,另一当面还怪人家迟迟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

一旦人家走出来,第一个要杀就是你好吗~堪堪是理直气壮的受害者有罪论。

商人伤人但可能最懂人性。

无依无靠的夏冰清会爱上他想和他结婚,其实一点都不奇怪,用安徽高考的某年作文题来形容—— 既在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夏冰清的悲剧源于她爸妈的无能*既没有能力抵御外部危机、也没有关心爱孩子的能力和意愿、忽视并打压女儿的正常情绪(夏冰清责怪父母未经她同意偷偷改她志愿,他爸第一反应好像说的是“注意一下跟你妈说话的态度”,毫无愧疚之心) 、要求女儿跟他们一样打工挣钱还钱给老李家——恨不得一家子全毁在老李家上、女儿在外面吃亏受伤害,没有父亲保护出头,也没有母亲贴心宽慰,那这个女孩子注定是无福之人。

她接受徐山川赔款私了的那天晚上内心痛苦、极其需要外界给予她温暖和力量,但她妈妈明知道她缩在房间两天没出门也不知道进去看看,亲子关系实则冷漠,反而为了钱还在家吵架喋喋不休,直接导致夏收钱换屈辱,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惨死……(跟《蜗居》里海藻为了给姐姐海萍买房投入已婚男人宋思明怀抱很像,而且很多女性观众都喜欢男主宋思明。

弹幕里很多人也喜欢徐山川……)——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简单粗暴的理解:受害者依赖/爱上施暴者学社会学期间最让我牵挂的议题——神奇的心理现象“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受害者往往是内心很柔软、骨子里是很善良单纯的女性、儿童……但她们往往脆弱/内核不稳/没有强有力的依靠……可能因为儿时的心里创伤/受到当下环境的应激/本就处在水深火热中……这个病最大的问题是循环性施暴者本人也会有奇妙体验继而相互影响、互有磁场牵扯双向体验(好比坏人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放了你,但你舍不得、离不开,又跑回去找他,一来二去,纠缠不清。

)#受害者是虐恋:单方面很痛苦的爱、与理性想斥却无法割舍的依恋~或许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斯德哥尔摩倾向 一个人原本对你很不好,但没有坏到激发你厌恶的程度。

你甚至对他有好感,为他对你的不好找借口找原因…… 突然间他改变对你的态度 你会更快更满足的靠近他,且容易被他控制,而且得不到的在骚动,一旦得到,曾经强烈的失落感会令你对他的依恋更甚。

 4 ) 究竟是谁在说谎?

【本篇无剧透,请放心食用。

】冯小刚执导的《回响》是一部心理悬疑剧。

这部剧的亮点不在于要侦破的案件有多么离奇,凶手作案的手法有多么高明。

它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也就是审讯调查的过程中,所有嫌疑人、证人耐人寻味的供词上。

就如同一场罗生门,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是假话。

本剧的女主角冉咚咚是一位刑警,而本剧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线指向她所调查的案件,另一条指向她的家庭,她的丈夫。

作为刑警,冉咚咚要通过审讯,从嫌疑人和证人的供词中找到案件的真相。

作为妻子,她也要从家庭的日常交流中找到丈夫隐瞒的真相。

总之,一个人的话语,多多少少会暴露他内心的隐秘。

我们每个人都说过假话。

人心里真正想的,与他说出来的往往不一致。

假话也分有意识的,无意识的。

杀人凶手会有意撒谎,目的是掩盖犯罪真相。

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撒谎,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尊,以及照顾他人的感受。

人都会无意识的维护自尊,社会化交往培养的同理心,也会让我们无意识的照顾他人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会说不少假话,但大多是无意识的。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他一回家父母就问他考得怎么样啊,他会无意识地回答“不知道”。

如果父母再多问几句,孩子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吼“别问了!

烦死啦!

”然后冲回自己的房间锁上门……我相信以上这个场景,大多数人应该都比较熟悉,或者说比较容易理解。

孩子说“不知道”并不是真的不知道成绩,而是为了维护自尊,下意识地将谎话脱口而出。

然而,这句谎话没有经过刻意编排,它就像应激反应一样自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父母的追问。

我们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便可以这样将孩子的内心活动还原出来。

但实际上这一切的发生,只有一瞬间。

所以我才强调,孩子的谎话是无意识的,并非有意为之。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大多也是在无意识中讲出来的。

即便它们很多是假话,但其中仍然蕴含着一些我们内心不愿面对的真相。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经典的比喻:我们的话语表面上看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冰山的大部分真身,则隐藏于潜意识的水下。

其实,《回响》里的案件审讯,和所有人物日常交流的方式,就已经很有精神分析的味道了。

冉咚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质疑、追问、分析、引导,就是在一步步揭开对方的内心,窥探对方的潜意识。

《回响》就是一部深挖所有出场角色潜意识的心理悬疑剧。

如果你对罗生门式的故事感兴趣,对精神分析感兴趣,《回响》应该是你的菜。

说完亮点,再说说本剧其他的特点吧。

一般来说,影视剧是非必要不使用内心独白的。

因为影视剧不同于小说,它是视觉化的艺术作品,它比小说更具体一些。

而小说则比较抽象。

影视剧擅长用人物的表情、动作、对白这些比较实在的,可视化强的元素来表现故事情节。

而小说则擅长借助文字对人物做大量抽象的心理描写。

如果影视也像小说那样使用大量内心独白来表现故事,就无法体现影视作品的优势,变得和小说一样了。

然而,《回响》中还是穿插了一些内心独白的。

尤其是在悬疑剧中,角色使用内心独白来做自我剖析,就会过早透露太多的信息,从而破坏掉一些悬念。

所以,我的理解是冯导故意这么做的,又或者说,是“不得不”这么做的。

如果一部悬疑剧敢在前期透露很多信息,一定是后面埋了很大的反转。

由于之前透露的信息诱导观众产生“我以为是这样”的误判,结果反转来了“居然不是这样”。

否则不能解释这些内心独白的用处。

通常情况下,内心独白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对白。

之前提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免撒谎。

而内心独白是自己讲给自己听的,没必要撒谎。

也就是说,内心独白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我才说冯导敢在悬疑剧里使用内心独白,一定是“别有用心”。

可见内心独白确实是这部剧的一个特点,至于它会不会成为一个真的亮点,还有待后期观摩……另外再补充一点,女主冉咚咚的丈夫叫幕达夫,是一位文学教授。

而民国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文人,叫郁达夫。

郁达夫一生情史复杂,结过三次婚。

他曾婚内出轨,给第一任老婆戴了绿帽,娶了第二任老婆后,这位第二任老婆也给他戴了绿帽……一个幕达夫,一个郁达夫,我相信这个名字不是巧合,应该是隐喻了什么……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说谎。

”不,准确来说,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说谎,有时候甚至说到连自己都快信了。

也许,我们的谎言不是为了骗别人相信自己。

也许,我们最想骗的,就是我们自己。

就如同这部剧的剧名《回响》一样,你说出每一句谎言,最终都变成了回声,折返而归。

我们最想听到的,并不是别人对你的谎言作出的真实反馈。

我们想听到的,只是自己谎言的回声。

回响 (2023)5.9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 冯小刚 / 宋佳 王阳

回响6.1东西 / 2021 / 人民文学出版社

 5 ) 说实在的,一星我觉得给多了

这么多明星就演了个这?

强忍着看完实在是忍不住要吐槽了。

本来想说看这阵容可以给多一颗星,但是想想演员的诞生中导师们说过好演员需要有调节剧本不合理性的能力,所以名气越大,越需要接锅。

(凭借印象吐槽几点,可能更多值得吐槽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包含剧透)1. 最后才出现的凶手。

真凶居然是最后一集才出现,而且毫无动机,此人的人物建设完全站不住脚。

还硬生生安排了一个精神病的身份,为了更好的甩锅给徐山川。

2. 谜一样的推理。

全篇没有像样的证据。

最后一集中沈小迎的指纹还是在徐山川车中的SD卡上提取到的,我一脸懵逼。

别说事件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就说稍微做事谨慎点的人这个卡这么久了徐山川不换下来擦一擦吗?

而且是说去人家车上拿一些就可以去的么?

其他相关的推理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条作案链从徐山川到最后的农民工,这么多“中间商”,没有一层是有直接证据的。

推理全靠内心活动,所谓的证据全靠感化或者莫名其妙出现。

3. 人物故事解释不清楚。

首先是连最基本的徐山川和被害人夏冰清之间的感情线就描写的一塌糊涂。

夏冰清倒是产生了感觉没有,什么时候产生感情又什么时候厌倦的,厌倦了为何最后还是想和徐山川一起移民。

其次,沈小迎对徐山川是什么感情,为什么不想着离开,是为了财产还是什么?

完全没交代清楚。

包括吴文超对夏冰清,是不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是为了钱,这些全部说的云里雾里。

4. 神经病一样的婚姻,冉咚咚和幕达夫。

这段婚姻到底要表达或者隐喻什么?

幕达夫为什么不能解释清楚?

这件事最后也没有一个清楚的交代。

最后为什么神奇的三个月之后就又想和好了。

两个人再加上贝贞,完全不理解这些感情线和破案有什么关系。

最后还引出了另一个教授,目的是什么呢?

5. 冉咚咚的徒弟邵天伟。

只有4分钟剧就结束了。。。

就不要再加感情线了好吗。。。

6. 糟糕的逻辑。

这里面太多要吐槽了,已经不记得所有的地方了。

比如夏冰清为了逼徐山川,突然出现的2000万的什么事件的证据。

为了让沈小迎提供证据,突然出现的健身教练。

为了找到个能作案能动手的人,突然出现的农民工。

还有突然出现在夏冰清父母手机里的语音记录。。。

第一次写剧评,总结的话就是一星我都觉得给多了。

 6 ) 我真的受不了了

看了十一、十二集我是真觉得这个剧里的人都有那个大病。

首先说冉咚咚跟慕达夫离婚这件事,首先这件事情慕达夫有错在先,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肉体出轨,但是他确实精神出轨了,冉咚咚在某一层面上来说也没有完全冤枉他。

慕达夫一直对开房这件事说的不清不楚的,到最后也没说请到底是怎么回事,导致冉咚咚的不断猜忌、怀疑。

冉咚咚一面不信任慕达夫,一面又渴望跟他纠缠,又想让他挽留自己,整个人都很别扭。

她如此强势的处理问题真的很离谱,离谱到直接把慕达夫带到新房子那里,又装模作样的拍照,一副急着要离婚,别影响她破案的样子。

然后终于离婚了,但是她跟慕达夫离完婚之后在车上说的那些话让我真是觉得她在处理婚姻问题方面非常的扭曲,甚至有点神经质。

一句话概括就是:简直不可理喻。

有一说一慕达夫脾气还真好,这都能忍着不发火,想想都火大。

(但是在工作方面我觉得冉咚咚能力还是很出色的)还有那个夏冰清,你都有钱了还要什么爱情。

再说了那是爱情吗?

纯纯一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

拿了钱还不行还要人,我真的会谢。

最后就是把自己作死。

自己远走高飞难道不好吗,非得在这里作。

看得我来气,这里面刻画的女性角色都这么别扭,一个个真的好像精神出问题了一样。

——看完十三集了来更新一下。

从来没有这么恶心过,最后一集可以说是强忍不适看完的。

冉咚咚这个角色到最后的最后还得狠狠恶心别人一下是吗?

夹着嗓子求复合真的不要太离谱了。

办案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她的狂妄,自大,无理。

随随便便就调查人家孩子了?

这就查出来情人了?

你咋这么厉害呢。

还有那个夏冰清,虽然说受害者是无辜的,但是这个角色真的看着来气好吗。

也是个没脑子的自大狂,你没事儿吧你一个小三跑到人家家里闹 脑子真的没问题吗?

这样不会让徐山川更讨厌你吗?

威胁别人直接亮底牌,你说,不杀你杀谁?

不杀你杀谁?

给了钱不行还要这要那,这不是作死吗?

看到后面几集真是恶心透了,这个烂剧。

 7 ) 是生活的回响?也是人性的回响!作为情感悬疑剧真的不简单

无论从画面质感、场景构图、人物选角,都体现出了冯导对这部剧的用心。

这一次看到了王阳和宋佳二搭也是激动的不行,两个都是实力派演员!

《人世间》之后二人的再度合作,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完美人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阴暗面,生活的背后是人性,人性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犯罪!

这部剧对于人物刻画真的很厉害。

有情感、有悬疑,想看的内容写里面都有,整体来说,已经很充实啦~

 8 ) 【法律专业分析】较真《回响》所涉定罪问题?

【题记】俺已律师执业十余年,勉强算是“资深律师”;执业期间陆续办过几十单刑案,包括本剧所涉大多数犯罪类型。

因见剧评及小组讨论中很多观众凭直觉就认为剧末定罪量刑不正常?

刚巧看过,便也来较个真。

但因很多犯罪本身可能有争议,故以下分析只能算是一个专业人士的一家之言,不敢保证别的专业人士能完全认同。

【正文】一、徐山川之故意杀人罪不成立、强奸罪难追诉先说杀人。

就夏冰清之死,徐山川虽跟侄子徐海涛提到“让她消失”,但显无买凶杀人之直接故意犯罪意图,甚至连间接故意也谈不上;何况除了徐海涛录音,也就一个跟他显然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徐海涛的证言,实不足以就此论定故意杀人罪。

且在后续“买凶杀人”的“委托链”中,徐海涛/吴文超/刘青均无明确指使他人使用暴力让人消失/杀人的意思表示,剧情上这仨也全不构成故意杀人,则刨掉链条——难道徐山川直接买凶易春阳?

扯淡。

再论强奸——不是说其强奸罪不成立,而是说难追诉。

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84年颁行,已作废),曾有一条关于强奸/通奸互相转化的一个很有趣的规范,原文如下:“第一次性行为违背妇女的意志,但事后并未告发,后来女方又多次自愿与该男子发生性行为的,一般不宜以强奸罪论处。

”“犯罪分子强奸妇女后,对被害妇女实施精神上的威胁,迫使其继续忍辱屈从的,应以强奸罪论处。

”“男女双方先是通奸,后来女方不愿继续通奸,而男方纠缠不休,并以暴力或以败坏名誉等进行胁迫,强行与女方发生性行为的,以强奸罪论处。

”简言之,一开始是强奸,后来自愿,一般不宜/难以追诉强奸罪;一开始是通奸是自愿,但后来不自愿,也定强奸。

对此,张明楷在2021年版《刑法学》下册p. 1139认为,第一次既然是强奸,哪怕后来自愿,但最终选择告发第一次的强奸行为,也可以论罪。

——对张的说法,我大致认同,但实务处理确实很难是事实。

至于其行贿罪?

无剧情可供探讨,不赘。

二、徐海涛之伪证罪难成立多部中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作证义务。

但其中绝大多数法律并不就“拒不作证”规定相应责任。

因此在中国,证人出庭率超低。

学界也不乏“证人拒证权”的讨论。

(我自己也发过一篇拒证权论文)而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

徐海涛当然是本案证人。

但既然徐山川故意杀人罪不成立,强奸罪难追诉,而徐海涛之接受调查,主要是夏冰清之死,则徐海涛纵然曾有拒证;但并无明显伪证。

三、吴文超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

剧情结局说吴文超构成敲诈勒索罪?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很多相似之处。

主要区别在于:敲诈勒索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诈骗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地”交付财物。

剧情中吴文超并无明显威胁、要挟;反而是利用夏冰清之死,杜撰/蒙骗徐海涛说是他这边搞掂;至于徐海涛除了上当受骗是否还有害怕、恐惧?

那是另一回事。

我目前倾向于认为吴文超构成诈骗罪。

四、刘青不构成诈骗罪在冉咚咚问“那你觉得这钱你该退回吴文超吗”之时,刘青个人认为,吴文超委托的事情,他确实在办,所以可以不退。

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普通合同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诈骗罪一开始就是虚构事实欺骗被害人给钱;而普通合同在缔约之时,合同一方是确实有履约意愿/履约能力;至于履约过程中出现违约?

那另当别论。

很显然刘青在接单/缔约之时,是有履约意愿也有履约能力的;最后虽然没办成?

先不管要不要退回部分费用,但显难构成诈骗罪。

五、易春阳构成故意杀人罪之外?

易春阳之构成故意杀人几无争议。

但我觉得还漏掉了一个侮辱尸体罪。

一般情况下,如果故意杀人之后,为掩盖杀人行为而分尸的,分尸不必单独定罪。

但如果故意杀人后,并非因为掩盖杀人而分尸,而是因为其他目的而分尸,则分尸行为单独构成侮辱尸体罪,并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易春阳切夏冰清尸手,并非为掩盖杀人行为,可一并追究其侮辱尸体罪。

(何苦,2023-03-25午后初稿)————————————————————————————————增补几个问答:【问题1】请教个问题,易春阳的杀人证据,仅仅剧里出现的那些,具备排他性吗?

仅凭这些证据,法院不会给打回要求继续侦查吗?

我一直都好奇这个,能辛苦回答下吗?

谢谢!

【答】你说的问题,我理解是要评判“证据标准”及“证明标准”。

刑事证明标准,最常见提法是“排除合理怀疑”(《刑事诉讼法》第56条)。

但从法律逻辑角度讲,其本质上是“似真逻辑”,而非表面上的归纳或演绎——后者只是法律修辞工具。

所以绝大多数案件,只要能高度似真,只要能“排除合理怀疑”,则基本上可以定案。

要非用数据换算的话,可以大致理解为,90-93%是他干的,那就可以判他了。

为什么还有百分之几到十几的误差呢?

第一是因为人类神经元本来就是不够确定、不够稳定的计算系统,这在计算神经科学有大量研究;第二是因为从全社会角度,必然要用极小数的误判可能性,去对冲查证所需的可能无限高昂的司法成本。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桑本谦、戴昕:《真相、后果与“排除合理怀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载《法律科学》2017年第3期)——回到易春阳,从刘青的证词、现场的指认、游泳圈等物证,尤其是残肢的挖掘,大致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这个标准。

但要说“排他性”?

或者说100%排他?

显然不能。

毕竟最直接的证据链,例如凶器的发掘?

没提到,只说扔到河里;现场的指纹、脚印、DNA组织等,没提到;其实还是缺乏一些最基本的、最直接的证据的。

但要达到类似100%标准?

太难。

而且成本超级高。

——顺便,补充几句法律上非常有意思的箴言:当时发生了什么?

(最真实的过去,但无法还原)人们认为当时发生了什么?

(证人/律师/检察官/法官的认知)证据表明当时发生了什么?

(前述认知所依赖的证明标准,也是定案依据/法律故事的描述方式/法律修辞/法律裁决结果)这是三件可能完全一致,也可能完全不一致的事情。

【问题2】反正就是概率原则,根据现有证据,易春阳大概率就是真凶没跑了,所以不用查了,就这个意思吧?

【答】对。

证明标准/似真逻辑/排除合理怀疑的另一说法就是“证据概率”。

并补充一个法律判断的收尾问题。

承前,虽然法律逻辑的本质是似真推理/似真论证,背后隐含的确实是概率问题。

但这是一个可以看破但不能说破的问题。

你想啊,如果法官写判决,说这厮大概率是构成犯罪的;这厮大概率是违约的?

当事人怎么看?

社会民众怎么看?

那还不跳脚跟你扭倒闹。

所以必须引入“法律修辞”概念/方法。

简言之,法律修辞就是要把那些实际上只是似真的、概率的问题,通过修辞手法,包装、遮蔽到看上去铁定如此,必然如此,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让当事人和社会民众无话可说,无病可挑。

这是论证理论/非形式逻辑关注的核心问题——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修辞学》开始,历经2000多年,到20世纪尤其二战之后经图尔敏、佩雷尔曼、伯克、理查兹、福柯、哈贝马斯等人继续发挥,大家/尤其官方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把“或然性命题”包装/修辞/遮掩成“必然性命题”,以便最大程度、最大可能说服听众/观众,让大家接受——所以法律论证的目标,到后来已经不是论证罪与非罪、对错、是非之类的传统二元对立的冲突,而最主要只考虑“可接受性”标准。

换言之,那些表面上看上去一本正经的判决书/体面人,其实背后,私下,可能根本经不去推敲和追问。

但人生大致如此。

法律判断也只能大致如此。

从社会秩序、社会成本问题、神经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生物学/认知科学基础看,这也确实是最优解。

【问题3】我想提出个假设,刘青杀了夏,然后雇佣易春阳顶罪。

作案细节,作案地点,断手埋藏地点,都是刘青告知易的。

因为易有精神病,且喜欢幻想,所以,给他个框架,他自己就能在脑子里把故事编圆,比如他对所谓的女友浅草的供词,其实很多并不是事实,都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

如果仅仅是按照剧里所呈现的证据,这个假设是可以成立的吧?

所以易春阳的杀人罪,真的算证据确凿?

【答】我前面所谓不能100%排除,就包括你这种假设。

但所有的假设,都需要证据去证成或证伪,不然就是空想。

你这个假设,其可能性是当然有的;但显然,就目前的剧情和证据而言,这个假设是不能证成/成立的。

——以及,易春阳虽然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但就杀人偿命这么基础的判断,他的认知是基本正常的。

换言之,他干了,他认,正常;他没干,还帮人顶包?

就很不正常。

——另一细节是,刘青脑子正常,为10万元杀人的可能性极小;且即便杀人吧,他割人手干嘛?

顺便就是,埋手这件事,地点只易春阳知,原因只易春阳的理由最靠谱,由此溯因推理(abduction)/最佳解释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顶包可能性极小——虽然不能完全排除。

【问题4】因为我非常喜欢观看法制类节目,所以我大概知道警察是如何办案的。

但是我又不喜欢看庭审现场之类的节目,所以并不知道法官是如何审案的,我只是觉得剧里演的和我经常看到的法治节目警方办案必须取得的证据相差太多。

所以我感觉证据不足,但是法律上是否真的证据不足,我根本不清楚。

可能是我太较真了,更可能是我太闲了。

哈哈,抱歉。

【答】我给你打个比方。

我办过的两单案,一个盗窃,一个受贿。

按俩嫌疑人分别陈述,盗窃7次,受贿24万左右。

我完全相信他俩的陈述的真实性。

侦查机关就此提请起诉。

但到了检察机关,那不只是还原事实,还要审查证据是否经得起推敲,就缺乏监控、赃物、受害人/行贿人证词等证据链的某些犯罪事实,适当剔除;最后检察机关在接受律师辩护意见后,就盗窃罪起诉了7宗当中的3宗,受贿罪起诉金额就4万多元。

这是检察机关作了主动让步;不然如果去到法院,庭辩被律师部分击破,那相比主动剔除,不管是实质公正还是面子,都不那么好看。

 9 ) 表面上是探案,实际上是探人

冯小刚的第一部悬疑剧《回响》比他的上一部电视剧好。

这部剧表面上是探案,实际是探人,所以显得比一般剧高级。

毕竟是大电影导演执导,心理戏远比一般剧细腻。

宋佳演得尤其好,对情感洁癖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演绎得细致入微,有层次。

冯小刚对演员的调教不错,每个演员都比较真实自然。

最后这集有两个瑕疵,一是示爱情节狗血,二是量刑勉强。

 10 ) 电视连续剧《回响》没拍的关键情节,夏冰清的遗言

小说《回响》的第77节:冉咚咚听懂了夏冰清的遗言沈小迎知道徐山川买凶杀人后,就一直在等,等,冉咚咚。

沈小迎在等冉咚咚会不会要挟自己。

用自己出轨的秘密,要挟自己。

当一个警察开始用不道德的手段搜集证据。

她不是疯了,就是正义的化身,神明的利爪。

冉咚咚没疯。

沈小迎立刻抛出徐山川的犯罪证据。

她怕,她不给,冉咚咚会疯,想疯子一样一辈子盯着她。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夏冰清在跟吴文超不断重复自己悲惨故事的同时,想通了这个道理。

只要她不怕死,死亡带给她的就不是失败,而是一场彻底的审判。

这天,这地,这社会,这家庭,这选择,你,我,他,谁有罪?

谁有错?

谁无能?

谁无辜?

谁的责任?

谁承担后果?

都会真相大白。

夏冰清就是想要个说法。

哪怕是死后才能真相大白的说法。

徐山川怎么想,怎么办?

沈小迎怎么想,怎么办?

她都不在乎。

她的痛,她的苦,太深了,深到,她感觉自己已经被活埋了。

所以,她提前录了遗言,录了一段自己躺在棺材中说的遗言。

有了这段遗言,她的死亡就不再是单纯的死亡,而是掺和了她的人生态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夏冰清的遗言,冉咚咚听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听懂了夏冰清的意思。

“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间正义不迟到。

我已经死了,能给我个说法吗?

”所以冉警官用私生子的秘密要挟了沈小迎,敲诈出了徐山川买凶杀人的关键证据。

让真相大白。

徐山川,买凶杀人。

徐海涛,帮凶。

吴文超,帮凶。

刘青,帮凶。

易春阳,杀人犯。

备注:小说《回响》第77节,片段夏父夏母联系冉咚咚,说既然凶手已经确认,想去看看夏冰清,同时把她的后事办了。

冉咚咚把他们带到殡仪馆告别厅,经过整形化妆的夏冰清躺在玻璃棺材里,身上盖着锦被。

夏父夏母看了一眼,直接扑到棺材上痛哭。

他们边哭边拍打玻璃,仿佛要把夏冰清拍醒。

忽然,棺材里响起咚咚咚的敲击声,他们吓着了,飞快地从棺材上闪开,以为出现了幻听,但夏冰清的声音立即传来:“喂,有人吗?

喂……”这时他们才明白,冉咚咚把夏冰清的那段录音放棺材里了。

夏冰清:“这里好黑呀,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间隔三秒钟。

“我听到有人在笑。

”安静两秒。

“别把我留在这个盒子里,我好害怕。

”又是咚咚咚的敲击,接着:“喂喂,我不喜欢这个地方,没人知道我死了。

”片刻。

“让我出去,我要和大家待在一起。

”间断。

“哎……我逃不掉了,逃不掉了,再见吧,再见……”冉咚咚说这是夏冰清的特殊告别方式,我听了无数遍才听懂,她很勇敢,敢于调侃死亡。

《回响》短评

还挺喜欢的,确实对白有一些文艺,有人觉得矫情,我倒挺喜欢的。只是弹幕一直在觉得女主令人压抑,我想说,婚后女人的压迫感来源于男人。你的另一半两次开房记录解释不清楚你还会对对方继续信任吗?

6分钟前
  • 第十个缪斯
  • 推荐

冯小刚导演,这一次对女生怀揣着极其大的敌意!宋佳饰演的冉咚咚、董洁饰演的贝贞、吴优饰演的夏冰清、啜妮饰演的沈小迎都有着极大的心理疾病,都是令人感到极度压抑的精神病,非正常人类的观念;非正常人类的思维;非正常人类的表达;非正常人类的行为,就感觉,这部剧里的主演女性角色都死了,都比现在这样的呈现精彩!QJ

7分钟前
  • 🐳鲸叹号
  • 较差

两星是我最后的仁慈。剧里所有女性角色的塑造足以见得编剧和导演的厌女,故事的伦理性都是在男凝之下进行,家庭关系男女问题讲的稀烂,刑侦逻辑也接近无,矫揉造作的台词,拖沓的节奏,主副线的平行割裂感,以及用内心独白这种老土的叙事方法,观剧状态整个就是“地铁老人看手机”。这就是一部四不像的剧,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讲不好,导演编剧的男凝傲慢还为这部剧还凭添出一股恶臭之味,加上结局真相的离谱随意程度,真就包装精美的shi味儿巧克力,难吃又恶心。宋佳的演技从人世间开始就有一种端着的拧巴感,角色魅力感大打折扣,甚至有一种神经质般的敏感不适。ps董洁接这个角色是因为他们给的太多了吗?

10分钟前
  • 阿Fun
  • 较差

果然冯导…完全不一样题材内容,居然能拍出跟北辙南辕一样的做作感…而且台词真的是听的人都要笑死了。然而宋佳真的是太太太太美了真是爱死了,还有宋思明附体的张老师!!

13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您真以为自个儿拍东城梦魇呐?

16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前二十分钟就是胡扯,女警丈夫居然是个田园左+民拳斗士,果断放弃

19分钟前
  • 北京自在人
  • 很差

前两集挺好,不要看付费的了,不值得

23分钟前
  • 尖儿~脆
  • 还行

每集必探讨文学!请问这部分能单独出个只看文学嘛

27分钟前
  • DarthVader
  • 还行

作作的台词,作作的滤镜,作作的角色,作作的一切,冯裤子赶紧给裤子提上吧。

29分钟前
  • 长泽雅没
  • 很差

这里面,有一大半是徐帆对冯小刚的控诉。

30分钟前
  • 陈步僧
  • 推荐

大坑案的真相是挺令人唏嘘的,婚姻的追问过程也是蛮有意思的,就是婚姻结局有点接受不了了。就像慕达夫评贝贞的小说平庸一样,另一种平庸。

33分钟前
  • MiSir
  • 推荐

才看到第三集,这么极为普通一个的悬疑剧,情感极度拉扯也就罢了(差点以为家庭伦理剧场),竟然偶尔台词还挺搞笑。不得不再感叹一遍宋佳演技真好,王阳真是帅大叔

37分钟前
  • 顔白
  • 推荐

中间婆婆妈妈注水也太多了。演女儿的小女孩演戏做作的要死,一看就是大人手把手调教出来的,完全不是自己融入了角色以后的表演,戏份还特别多,不知道什么关系户塞进来的。

39分钟前
  • 音乐影画
  • 还行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舒服的美术置景了,连演员服装都配合着绿色基调。宋佳太有魅力了,朱雨辰角色完成度真好,王阳终于不严重歪嘴了,连包贝尔都没那么讨厌了,可惜的是夏冰青这个角色,演员缺乏质感。

40分钟前
  • 连翘
  • 推荐

对于感情的刻画,细致入微,每段感情细腻真实,尤其是婚后的情感纠葛,更为形象。别当案子看就行,就当人性剧、婚姻剧、社会剧看就挺好。

45分钟前
  • 我爱吃肉丝
  • 推荐

对不起,故弄玄虚是讲不好故事的!而且,硬上的价值啥也不是!多出来的一星是因为全剧表现出来了“人性的恶”,在每个人身上都有!

46分钟前
  • 墨眉无锋
  • 较差

明面上破案,实质是探讨婚姻。

51分钟前
  • Hachiko
  • 推荐

《人世间》周年庆,周蓉&蔡晓光终于二搭。PS:冯导这是紧随盖导江郎才尽的脚步,那条家庭的副线最后到底拍了什么,结局居然还是合家欢?我不理解,也多亏这剧短,就这样吧。。

54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力荐

这不是刑侦探案剧,是家庭伦理批判剧。。。宋佳演警察的真的是一言难尽。。。

56分钟前
  • 晴天
  • 较差

难以想象一个刑警队长,没有对真人开过枪,开完枪手会抖,看到浮尸需要被开解,审讯时永远有气无力。难道就因为她是女刑警队长吗?拍不了女性视角可以不拍。

59分钟前
  • 克里斯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