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帖子记录一下每一集的乱七八糟想法。
个人记录,不喜勿喷。
为了放在一起,一二季也这里说吧。
还有原著。
原著里根本没有benda被greta杀害这一幕。
301,音乐一如既往的迷人,原著里的电影情节改为歌舞,还是可以接受的,由此推测betty丈夫的角色要变,很可能是凶手。
Rath和ritter,前情回顾里ritter的伤心落寞,电梯里的尴尬,(此处突然觉得男主老了)一个破案,一个考试,这一定是有戏的节奏啊。
Ritter离家住在外边,真希望她彻底摆脱那个家庭,他们就像无底洞一样消耗他的生命。
Walter这个角色没了,benda没了,脸盲的我认不出来rath的手下了,是pp俩活宝吗?
怎么突然好老。
监狱里的greta,依然觉得这个傻姑娘自找的,虽然她也是被人利用,以后长点心吧。
马洛还没出来,夜总会已经出现了,以后应该不远了,第一集出狱那个不是马洛吧,我真的太脸盲了。
二刷第一季才刷了几集。
嫂子和rath应该是出危机了,嫂子怀孕了,而rath因为哥哥的原因,无法继续这段感情了吧。
Rath的ptsd似乎有好转,原著里的硬汉在剧里怎么看都像小可怜。
哥哥让我害怕,我觉得他开始报复了。
302洗碗的时候看的,可能有点分心,看的有点乱,之后可以再刷一遍。
嫂子目测是留不住了,男主第一次尺度大了些,就不能彻底点吗?
明人不说暗话,我想看他全裸。
嫂子之后去了万湖是哪里??
难道和第一季有关吗?
她又出轨了吗?
我已经记不清脸了。
Greta的部分看得最乱,应该是她坚持说自己被人利用,但是负责案子的winter似乎在包庇纳粹,坚持称找不到线索。
纳粹方面想要让她彻底做替罪羊。
rath和ritter在努力为他平反。
警察局长和winter不和。
Ritter和妹妹离家,母亲死了(?
)没有遗产,姐姐还想捞一笔。
灯光师的设定和原著一样,是个卧底,但是原著里一直很聪明的躲着,这里死的太快了。
制片人那边为了获得保险公司赔偿,在努力破坏调查,想要把谋杀说成意外。
Rath一个人去找证人,也是有点作死,但是他搭顺风车那里我居然忍不住笑了。
片场那个女群演,居然和rath在夜总会见过哈哈哈哈,rath这孩子居然愣住了。
还有灯光师被杀死在他车上,不管剧本怎么改,这孩子总是摊上跳进黄可也洗不清的罪名。
303这部剧现在的节奏是,一集死一个人,一季破一个案。
傻宾真人出场了,还是很帅,但是剧里演技略浮夸,电影里更浮夸,他一身黑的哥特装扮,怎能不爱啊,仿佛frank,真是喜欢。
夏洛特似乎认识蒂莉,目测是夜总会认识的,薇拉想要角色,一时兴起把蒂莉关在卫生间,间接帮凶造成他的死亡,但是一个能从外边关上的卫生间,也太bug了吧夏洛特和薇拉又是怎么认识的,目测还是夜总会吧,感觉之后用得到。
Rath惹人喜欢也许就是因为他不是好好先生不是高大全,他有一堆龌龊的事情,又常常表现出难得的好人品质。
因为瘾君子这件事,再次被人要挟。
Winter拿greta的孩子要挟她改证词,真恶毒,winter和纳粹有关系,基本实锤了。
嫂子彻底离开了,看不懂嫂子的美,也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付出。
租房子的到底是谁呢?
最后,即使为了每天的蛋糕,我也想给buddha工作。
304终于记住了名字,借给嫂子酒店住的,脸上有胎记或疤痕的,那个男的是尼森。
Greta 不仅翻供,还咬了共产主义,监狱的日子不好受了,rath一心为他平反的样子,请摄影师去偷拍档案。
Ritter和薇拉果然是夜总会认识的,而且这集怎么姬情满到让人害怕,我的rr还有戏吗夏洛特和女伴跳舞,在同性恋酒吧,还带薇拉回家过夜,rath和男伴跳舞,在普通酒吧。
Ritter很可能是私生女,或者有另一个父亲,妹妹看样子不是,姐妹会生嫌隙吗?
妹妹意识到夏洛特晚上工作有问题了。
记不清自己在哪里看到,也可能是我张冠李戴,有人说过夏洛特的身世问题,哎,希望这个姑娘有个好报吧,薇拉说的那句我很喜欢,夏洛特很优雅。
有点搞不清楚情况,似乎崔斯坦(傻宾)要被陷害了。
那两个黑帮投资人,已排除马洛,虽然我也没记住名字。
胰岛素出现在了证据部门的负责人手里,不可能是个暗示吧这一季比前两季更关注女性的职场困境了,祝夏洛特一切顺利,别放弃。
剧里的bohm对夏洛特是敌意,和书里完全相反,不过他和rath还是合不来,也许是为了保持男女主统一战线?
305Rath与bohm矛盾加剧。
土星俱乐部,哥哥真是全能啊,难怪这么讨喜,能打仗,会治病,可以解毒,做主播,还会跳大神催眠,这么优秀,gereon当然比不上了!
谁能想到我的船,第一次接吻是人工呼吸,第二次是通灵大会,刚有点起色,又因为greta的问题闹僵了。
记者在餐厅和rath那段对话很可爱了。
书和剧混了,想不起来剧里rath为什么被elizabeth赶出去了。
书里是她发现了charly的裤袜哈哈哈哈Ritter昨夜的事情应该传开了,这群傻逼更加欺负她了,为什么编剧这么狠心,书里顺风顺水人见人爱的charly,被改成这么惨,没有一件事是顺利的。
两个黑帮大佬,一个总是喜欢穿貂,我觉得他好像东北贵妇啊。
A和嫂子那段对话,看似感人,实际上这不就是泡妹101吗?
妈的。
锁匠这条线不知道要搞什么,书里并没有,感觉有时候剧里线索太多了,有些杂乱,并且贪多嚼不烂。
Greta被判死刑,目测回天无力了。
最后ritter妹妹吞烟,呼应前边的情节,rath吞烟逗她开心,真是太有爱了。
都第五集了,看来杨桃的梗应该是不会出现了。
所以要找个锁匠来开门吗?
话说锁匠小哥蛮好看的。
对了,那个搜身负责管理武器那个男的好眼熟啊,是个小个子,总觉得哪里见过,这部剧太挑战认脸能力了。
306信息量过大,我有点脑细胞不够用。
背景历史知识不足且混乱,各党派的关系无能为力了,不想细究,只想看得开心。
这一集基本上把所有人联系起来了。
泽格斯将军的大女儿,和父亲政见不同,律所实习,夏洛特为格蕾塔需求上诉帮助,律师汉斯利腾应该不是那么简单。
三人联系。
温特和泽格斯将军一伙,试图颠覆现有政权,温特和大女儿在酒桌上不欢而散。
尼森老太太是什么角色,记不清了,觉得不仅出钱,似乎还有地位。
尼森先生是她儿子吗?
尼森,嫂子,温特这一伙联系。
开会到一半,进来那个秃头矮个子的男人,也没有交代身份。
嫂子的孩子(我忘记名字了😂)想去一个野外生存训练营的类似活动,嫂子不同意,让他去孝敬老人hhhh,这个活动是上一集的锁匠负责的,霍斯特,是杀害本达的真凶,我现在搞不清greta她男朋友和霍斯特是什么关系了,明显不是一个人,只是冒用名字就推测他是凶手吗?
我乱了。
拉特支持孩子去这个活动,是不是有点羊入虎口。
拉特去找霍斯特,又假冒同伙,剧和书混了,不记得剧里还有没有,但是书里他假冒过walter的同伙来骗取信息。
拉特,嫂子,孩子,霍斯特联系。
记者差点被抓,benke(elizabeth)还挺酷,临危不乱。
温特这伙人大闹报社,突然觉得报社老板很有新闻精神。
回去看了一下,应该是我脸盲,应该是一群人,格瑞塔男朋友应该就是理查德,去伊丽莎白那里搜家那个,最后握手说自己的名字。
另一个ow就是霍斯特。
记者,温特这伙人,霍斯特联系。
Vera就是一开始黑帮大佬出狱时车上那个女的,我真是脸盲,现在基本可以推测大佬是凶手了,我还诬陷了傻宾?
不过谁知道他会不会反转。
夏洛特脑子一直很快,真适合探案。
夏洛特,薇拉,黑帮联系。
大佬的妻子是想自己出道重新拍片吗?
但是因为亚美尼亚人的身份而被拒。
我喜欢她的阔腿裤。
嫂子给拉特的信,哎,懒得说了,这集没有万能的哥哥。
看这个趋势,贝蒂应该是各方势力夺权下的牺牲品,而不是书里那样是个有钱变态老男人的特殊癖好了。
拉特这一集的叠穿好好看。
307尼森想劝大家投资赚钱失败。
哥哥居然是尼森的咨询师,目测哥哥会利用他大赚一笔吧,和嫂子有关系的人都离不开哥哥的手掌心。
我心系祖国的未来哈哈哈哈尼森要复什么仇?
Greta前男友就是FH的缩写,本名理查德佩希曼,傻丫头啊,为了孩子真是把什么都搭进去了。
Pp兄弟so cute 不过剧里和原著不是一个名字,但不影响这俩活宝,ritter打电话的时候小声嘀咕真是太有趣了,打眼色绕开bohm更可爱。
利腾律师好好看啊,有点宅总的感觉。
法庭方面和winter勾结,目测不会上诉成功。
胰岛素第二次出现了,还明晃晃的说了怎么杀人,应该是法证科日常玩笑加上暗示原著,毕竟现在都确定凶手是瓦尔特了。
经济学我不懂,但是似乎是套穷人的钱充实自己的腰包,还有甚至不存在的钱。
只觉得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Winter也还算好看,打牌的时候觉得很帅。
Rath太惨了每次都接近制服然后被反杀,看得我都嘴疼啊。
Ritter冲上去和瓦尔特打真的好勇敢,她很在乎薇拉了吧。
搞不懂的是瓦尔特怎么和薇拉一起摔下来了,按说薇拉也拽不动他吧。
大佬明明可以让手下干脏活,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出场呢308男主真是柏林最惨警察,不仅每次工作都受伤,全柏林还都知道他老婆跑了。
这一集的森林太美了,可惜里边的人很脏,winter杀人,小拉特我以为去的只是什么野外生存小组,结果是nazi预备军春游小组。
虽然他本性善良,但是毕竟是个孩子,没有什么辨别力。
Winter利用泽格斯的女儿,应该会在交易所崩溃的时候大发一笔吧。
Greta翻盘无望的样子。
嫂子去打胎那里的小巷,好像翻倒巷啊。
Rath和嫂子应该是彻底凉了吧。
Ritter妹妹似乎上了什么钩。
Ritter为了给姐姐看眼睛,再次下海,role play+群p,尺度略大,全能女刑侦助理。
女性活得真是太辛苦了。
哥哥再次证明了他的全能,德国杨永信,只用电击就唤醒了在医院昏迷的瓦尔特。
上集奇怪他怎么摔下来的,这集才知道他被陷害了,应该不是艾斯特尔做的吧(我到现在也分不清她是谁的妻子,似乎是埃德加的,但是和walter有不正当关系?
)从和rath打斗的情形看,不太像一个女的,但是她蛮高的,应该有可能。
结尾的搜查,似曾相知,这次是谁去坐牢呢?
片尾曲好好听。
309我来晚啦!!!
这一集谁还关心剧情啊,都给我吃糖吃糖吃糖!!
最后一张不绝吗??!!
310这集没什么好讲的,虽然线索很多,但是大多是承上启下,我猜最后两集应该会慢慢揭开真相,所有线索都是关联的。
Greta签字了,希望她可以上诉成功。
夏洛特的妹妹托尼这条线还算是不太清晰,不知道那个喜欢小鹿斑比的变态是哪一方。
夏洛特撞见嫂子流产,太尴尬了。
私心希望RR在一起,rath和嫂子太累了,不会快乐的。
十全十美的哥哥的又展示了新技能,犯罪通灵学,听起来就很害怕。
大家一起尖叫那里好搞笑。
之前怀疑鉴证科那个老头是没错的,指纹作假,基本证明真凶是他了,所以提了两次的胰岛素应该也不是无关紧要的。
希望walter早点下场,我太烦这种伪君子真小人了。
尼森老太太我很喜欢,幸好我们有医生,医生和我有什么关系,他可以证明你脑子有毛病啊hhh。
片尾处所有人的举动,平静之下暗流涌动,静待爆发。
311被忽视的,极度渴望关注的小人物真可怕,看乌尔里希面目狰狞的幻想的样子,我真的从心底里恶心。
胰岛素还是用上了,可是rath吃块糖就好了,ritter还要去医院,虽然有时间因素,但是rath也身体素质太好了吧,这真的是我见过最惨的男主了,基本每集都要挨揍。
RR应该算是在一起了吧。
她姐姐手术被骗,姐夫还来打人,夏洛特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打那个护士,而警局里还对她冷嘲热讽,鉴定科的小哥明明很可爱,死的太不值得了。
温特也太不要脸了,屡次要挟局长,比书里还不要脸。
本达妻子也是太天真容易轻信别人了。
3122倍速看剧都嫌慢的我用原速从头追到现在,等第四季回归。
Winter应该会倒台吧,我太厌恶他了。
Greta的事情太让人难过,ritter就像困兽一样被关在屋子里,她的撕心裂肺的喊叫,为什么为什么总是要这样虐待她。
她强行穿过隔离,破音的尖叫,恐惧和绝望第一次爆发。
题外话,想起某大leader来我们学校视察的时候,我也是那样强行穿过隔离带。
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人,而我只是饿坏了迫不及待去食堂填饱肚子。
那个打拳击的男孩子应该是她的儿子吧。
亚美尼亚大佬的关系,让我想起以老师和刀疤哥,相亲相爱一家人。
电影首映,夏洛特真美,他们提到她是警局新星,她是不是转正了,求求编剧别再虐她了。
是啊生活之树常青和夏洛特租房的小哥原来就是酒吧那个,有点爱情的味道,更多的是惺惺相惜。
Bohm也是个可怜人,突然没有那么讨厌他了。
结尾有点突然,为什么男主听到一声枪响ptsd就复发了,也太……哥哥的声音真是永远无法摆脱。
这部剧用了一季在讲,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来以为结局rr应该有个糖的,全季就发了一次,嫂子真的不值得,求rr勇敢向前一步。
可以接着往下看原著,然后继续等新一季了,希望可以一直续订。
1,夏洛特的亲生父亲,2,夏洛特姐姐的眼睛3,夏洛特妹妹咋回事,4,侄子莫里茨是不是加入了纳粹,5,女仆格蕾塔会不会被执刑6,温特会不会被抓7,将军的女儿玛丽给伊丽莎白文件这条线的后续8,记者卡特尔巴赫能不能逃脱纳粹制裁9,嫂子黑尔嘉最终跟谁10,施密特博士通灵找到刀是真的假的,似乎是阴谋11瓦尔特死没死,12埃德加有没有破产,13,电影拍完没有14凯斯勒被杀有没有破案14阿尔弗雷德赚钱了?
15未露过面的神秘房客到底是谁?
16卖给托尼鸟的人谁,有什么故事17,最重要的,夏洛特和格里安有没有在一起。
最近在看一部网飞的德语电视剧巴比伦柏林,这是我第一次看德语电视剧。
以前学法语的时候,问过老师有没有啥电视剧推荐下,老师说这个产业,欧洲整体不如英美,没啥可推荐的。
这回是第一次看德法意识形态的电视剧,和英美剧差别很大,很有意思。
故事背景是魏玛德国,和北洋军阀时期类似,是帝制终结后的一个相对松散弱势的政府,在欧陆历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特色就是特别乱,哪儿都特别乱,复辟帝党、军队首领、共产国际、江湖帮派势力错综复杂。
以前英美拍这段历史,很少涉及欧陆的历史,所以给人的观感非常不一样。
像唐顿的剧情后期和巴比伦柏林应该是差不多时期的,一战后,但唐顿就给人了一种帝国余晖的古典主义温情,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生活方式,全都是旧派的。
但这部剧里面所有的剧情,无论是生产力关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还是一些心理学刑侦学用到的专业理论,甚至是男女主的人设,和他们的娱乐方式,都令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现代感,一股“上帝死了”,旧制度瓦解下大家都手足无措但依旧坚定活下去的现代意志。
这部电视剧是我看过“所有”拍1920年代剧中,美术做的最好的一部,家装、建筑等完完全全的Art Nouveau美学,而片头和电影片场的美术也能够还原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
另外是欧陆的意识形态似乎和英美也很不一样(一个感想不一定对),英美剧里面对共产党的描述很少是全部正面的,大多数时代剧里面是唯恐避而不及的,冷战剧/二战剧中近几年以来对苏联的各种弱化和矮化且不说了,就连浴血黑帮这种20世纪20年代工人阶层黑帮电视剧都没有提起风靡全球的共产国际运动,似乎显得共产国际的能量太过低效了。
但巴比伦柏林中对共产党、支持社会运动、反战派的记者和地下党基本上全都是正面形象,不得不说社民/共产主义果然是德法发源啊……如果和唐顿横向对比,好像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东西一样,轮这一点真是像极了民国,一边是鸳鸯蝴蝶派的旧小说,前清翰林大家族,另一边是丁玲发表了《苏菲女士的日记》,女人已经开始有未婚同居了,仿佛两边完全不是一个世界一样。
类似的装扮,可以被替代的人,相似的布景,不同概念的行刑场,眼花缭乱的投影依然掩饰不住诸多设计老套的情节,缺少想象力、没有新内容。
女性角色很不实且仍然很老套。
主角夏洛特记着母亲对孩子们的爱不均等,觉得自己所得不公,会对人产生隔膜感,也会强调个人物品的归属——当看到寄给母亲的那些信,夏洛特会放在专属自己的一个地方,并且会不时跟姐妹强调不要碰自己的东西;不知夏洛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能在警局上班的同时看很多书籍资料备考、以及到夜店工作。
片子里,夏洛特的母亲要去工作,但大姐身上感觉不到曾经照料妹妹们的痕迹,不明白三姐妹的好感情从哪儿来。
从夏洛特问吃拉特点的餐,从小可能挨过饿,一个贫苦女人养活四口,生活肯定捉襟见肘,孩子虽然没有送养,但艰难的时候还是会相互埋怨、嫌弃,对于维持基本物质生活都很困难的家庭,女孩无底线的包容往往是长年争吵后精神疲累的一种消极妥协,这样的家庭,男孩仍会继承“大家庭”思想,而有了自立想法的女孩只想离开“大家庭”(所以妹妹托尼想跟大姐一起也无法理解,有气无力的浮萍草大姐、一身猥琐的吸血虫姐夫,这个剧对于穷人的刻画真的很片面、单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
夏洛特卖身资助家庭、扶助妹妹、给姐姐治病等等,这是一个老套的对谁都客气友好的好好软女人,是书里学习雷锋的榜样标兵,真实生活没有给她留下任何印记,她成长中产生的任何私人情绪也没有夹在名为“夏洛特”的人偶套子里。
“格蕾塔”只是为推动事件而服务,作为一个“人”,她被完全否定具有思考和判断能力。
格蕾塔遇到一点都记不起自己的夏洛特,并没有在看到对方茫然的眼神后放对方走,而是继续努力提供一些零星片断直到对方勉强记起自己的名字,并且出于自尊,饿着也说自己吃过饭了,格蕾塔是个聪明的会主动抓机会且要强的人,她可能会因自己年青身体的需要不断落入男人的圈套,但不会唐突的找女人谈心(第一次跟夏洛特聊自己的上一位雇主,只说是有名的作家,为维护对方不能说出对方名字,这里也看出格蕾塔有些虚荣,这样的话,她爱慕的对象是本达更合理些);格蕾塔的孩子刚出生就被送走了,她对这个孩子如何产生莫名的“爱”,如果她心里曾经有这个孩子,她在意识到自己做了可怕的事后会不顾一切的逃走,她不会犹疑地再次确认那个死人(前面夏洛特完全不记得她,她都没有犹疑过,可知她对人脸识别很自信),她会吓得深深地缩进容身之处,被抓到时她的身体叠成球状,任谁问什么她都一言不发——假定她曾冲动成为帮凶,这样冲动下也不会有想跟别人交流的可能,因为只有在冲动的漩涡不间断的控制下,需要她完成的这件事才能按部就班的达成。
本达的妻子,一个会主动拥抱安慰女仆的女人,在遭遇巨大不幸后,希望更多人遭殃,即使无关联的人,真的就是编剧导演的需要,她才会把丈夫的日记交给温特吧。
男性编剧、作家对女性角色塑造失真,仅为内容服务,而即使是女性编剧、作家也难以塑造可信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自己缺少对自己的自主观察、审视有关,也与编剧、作家们自觉迎合大众有关。
巴比伦柏林 一二三季全看完了魏玛共和国末年 1929年 纸醉金迷的大都市柏林 全球金融大萧条的前夜 十年德国一战战败的阴影 数不清的PTSD 巨大的贫富差距 嚣张的黄赌毒 自由和左翼思潮泛滥 右翼的复苏的时代军政要员 黑社会 警察局 夜场 神秘主义的医学家和精神操控者 上至总统兴登堡 下到贫民窟的男女老少 众生相 各方势力 共产国际 德国共产党 执政党 右翼 纳粹 完整的政治光谱还有看似庸碌没有政治理想的只知道尽忠职守的普通人 与满脑子恢复帝国辉煌的高瞻远瞩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狂热政客的博弈螳臂当车 当然不可能但是一只螳螂也可以是主角 虽败犹荣另外还贡献了我今年看过的第二个一级棒的女主角 夏洛特 聪明勇敢 身在泥沼 不卑不亢 (第一个是鹤唳华亭陆文昔 两部剧的主题其实也有一点点互相关照)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 描写历史夹缝中的小人物一个个求活路 有生命力 又被生活重压的小人物反对宏大的叙事反对牺牲个体的独立面貌和想当然刻板印象的故事反对历史的车轮碾压倾轧天下万姓之后又不留痕迹 满不在乎 信口雌黄当然 发生过的已经发生过了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 甚至把焦点投放在谁的身上 却是当代的永恒思考命题总之 绝世好电视剧摘录一句编剧亨德里克·汉德罗厄格滕评论:“创作《巴比伦柏林》的主要动因之一,是为了展现纳粹并非凭空而来。
他们产生于德国社会的变化中,并因此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第二季末开始就对女佣格雷塔非常不适,反感延续至第三季,不曾想她竟成为贯穿全季重要线索之一,命够长,甚至刀起头落的戏份还被拍出了某种悲壮,因而对主创价值观颇有些疑惑,恨得牙齿痒。
格雷塔是否值得同情?
答案众说纷纭。
同情者众,理由不外乎弱女子苟活于世受尽蛊惑误入歧途作人棋子,云云。
似乎有些道理,然而归根到底,的的确确是因蛇蝎女佣加害了议员父女,受人恩惠,报之以砒霜,罪大恶极,罪无可恕,仅此一条,又有何同情之处?
格雷塔代表了这样一种人群,身处底层,不懂感恩,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以及,大脑被下半身反噬。
用下半身思考,来评论一位女性似乎不太公道,但在格雷塔这里,事实就这样啊。
如果说,她一路曲折中好容易跻身大都市,她在缺爱的环境中挣扎终于遇见所谓爱情,因此才会受人利用奋不顾身,因此有可同情之处,那么,那些围绕在她身边的真正的善意又将置于何处?
比如一直同情并积极为她奔走的老朋友,比如在她走投无路之际好心收留她的议员一家,以及她在议员家中受到的各种善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然而善意终究错付,对她最大的信任成了议员为自己埋下的危机。
回顾格雷塔在议员家的工作细节,主人不在之时她的各种举止,真是有种想起来令人作呕的感觉。
不要说在一百年前的德国,放在今天,这样的保洁阿姨或者住家保姆也是断断留不得的。
同情是美好人性的一种,但并不适用于格雷塔这样的蛇蝎女佣。
但为何她能活到第三季结束?
我想这也正是BB系列非常厉害的地方之一,把真实的人性撕开血淋淋的口子摆在人们面前,如何思考请自行判断。
我也很想要同情格雷塔啊,但思前想后,还是恨得牙痒。
没有办法。
看不下去,只打瞌睡[哈欠]蹩脚的发音,晦暗的画面,寡淡如水的台词,颜值相貌平平无奇的所有男女演员,让观众肾上腺分泌毫无波动的黄暴镜头,豆瓣评分只有三百多人在评论……天哪,又是一个被小众德语爱好群体吹爆的剧情片。
同样是德语片,浪潮,帝国的毁灭,从海底出击……都挺好看,巴比伦柏林,实在爱不起来
最后一集,全民礼敬的国葬与无名小卒的断头台。
汉斯律师打电话给监狱保安处,请求帮忙打断一下监狱长。
对方冷冷的回应: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内,然后挂断了电话。
女主出示了法院文件即使人命关天,却冲不过国葬街上恪守职责的仪仗队的人墙。
(后来全靠女主发疯)即使人命关天争分夺秒,监狱保安科却不紧不慢的察看法院文件,“我这是秉公办事。
”鉴定科科长比对出了弹道结果,跑到佛陀办公室打断会议,反被怒斥一顿。
佛陀说:凡事都有制度。
每个制度都有特定的目的,目的决定了它的形式。
这个形式则是带有严格规范参数的信息处理链。
你正是在破坏这种形式。
本季简而言之,就是讲述了两个不照章办事的疯子,一个是患躁郁症却聪明绝顶的尼森,准确预测了世界经济地震的到来。
当他说美国金融将要崩盘,顶尖的经济学家都以为是富家子弟在天方夜谭。
另一个是鉴定科科长,原来是本季啰嗦了10集连环凶杀案的真凶。
保守派的想象力极其有限。
当他们还做着君主复辟的美梦,谁能想象接下来将迎来彻底民粹—纳粹当政的时代?
编辑部的对话似乎隐喻了未来。
犹太记者对同事说:“以前我们拥有读者,现在都是看客。
”民众正在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
将军小姐也说:“为了让人丧失批判意识,把注意力引到表象上,这是资产阶级的策略。
”当个人放弃了思考,在这时有没有信仰都是危险的。
有党派信仰的变成党派的狂热分子,没有党派信仰的变成自己工作的螺丝钉。
纳粹时代,可以根据法律,合法的随意处死犹太人。
安乐死政策可以由医生决定精神病人与残疾人的生死。
整个国家像一部精密的机器,一层一层精密地执行恶法与上级的命令。
人们丧失了良知,是因为一部分人变得狂热,另一部分人不敢抗命。
这台精密的国家机器于是宿命般地向深渊滑去。
然而这种过于理性森严的制度,能从这种制度下幸存的,要么是无数的庸才,要么是极致的疯子决意与之同归于尽。
这份魏玛德国的杂志试图“用打字机阻挡灾难的降临” ——詹姆斯.约尔https://mp.weixin.qq.com/s/_c5pnGDjLQA6DH67jRvfyw东方历史评论: 標題的來源1930年代初,图霍尔斯基意识到,他为共和国所作的忠告和批评都无人听取,祖国的民主和人权也并未因他的呼吁而有所改善。
他预见到希特勒上台的危险。
“他们已经踏上往第三帝国进发的路途了,”在希特勒掌权前一年,他如此写道,对前途不抱任何幻想。
当时曾与他会面的埃里希·克斯特纳(Erich Kästner)于1946年回忆说,这位作家是个“矮胖的柏林人”,试图“……用打字机阻挡灾难的降临”。
(近期?
)看的最烧脑的片。
看完三部了,因为这一部越来越看进去了,能记住人脸姓名和剧情了,也随手记录,所以话多一点。
那个时代乱得我感觉他们警局做的工作有什么用,千丝万缕里揭开一个绳结而已。
好乱啊,能把这么多支线串起来是本事,但是很多都没有确定结果看得我很难受哇,不知道是否是有意为之。
爱和性好自由好随意流动啊,尤其是洛特和女演员酒馆跳舞那段。
彻底的不树立正反面形象。
刑侦科长看起来严厉,实际上洞察力强给许多人宽慰,但他的严厉确实导致了坏结果(痕检员的背叛),反常见的“复杂形象”设置方法(看起来坏实际是为了好)。
体会到提前看的影评里说男主是没有方向的人,也感受到自己不太喜欢这样胡乱过的人。
(!
在看最后一集,我改变看法了,至少在按程序做警察完成工作这件事上,他的坚守程序正义还挺感动我。
只是在那个年代很不合时宜吧)女主角她姐姐也是同理,被所有人推着走被支配。
(最后一集她妹不明事理没良心也是够气人)倒是挺喜欢赫尔佳的,敢投入爱也敢拔腿离开。
头一次见到唇色这么黯淡的女主,也头一次看到这么虎的,生机勃勃。
格蕾塔被行刑,我看过的最残忍的,这片喜欢让角色直面残酷。
温特能那么轻易杀人,就不能也暗处一枪崩了他吗…科特打斗有赢过吗,没见过这么弱的警察…以及好奇他们的审美里是真的觉得房东的脸是美女吗还是只是设定呢?
不是看男女主就这剧情及退进度,早弃了!再一个点,最后一集有个男性阿诺撕脸皮…他是个参演***
这个剧第三季不用看了,前两季故事已经讲完了,第三季开始胡编。前两季值得说一说,第三季不值一评。
was wird noch vorkommen.
你德就没有让人省心的小孩sos (说戈林水是戈林,,,笑得,,,
我倒觉得第三季最一般
明显比前面两季拉垮了,太过冗长,反派角色也是在立靶子(乌尔里在这季希作为一个“纯粹理性”变态的角色估计是为了下一季纳粹掌权埋伏笔,但确实很生硬)。设计了太多过分的巧合把几条故事线串在一起,另外是为了体现女主的主角光环所以把其他戏份比较多的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蠢吗
总觉得剧情不如第一季,就是想多了解魏玛时期的历史。
第一季到第三季,有一种权游烂尾的感觉。。。
历史片,有观感
这一季有的烦 硬插个凶杀案进来
破得了案,破不了国家一步步滑向黑暗。台面上是漩涡中的个体们迎来了各自看似仍有希望的终局,而地下沉默的巨兽已然蠢蠢欲动。在大众的绝望所堆积的阶梯上,少数人正在拾级而上。没有谁能预见未来,除了历史本身。
看完了《巴比伦柏林》12集的第三季,比起精干的一、二季来说,臃肿、拖沓了些。制作仍旧是高质量,升为四颗星是因为它对我有启示。 男主一二季的对手胖警察沃尔特死前曾指责过他:“你根本没有道德,只是照章办事,你的行为不创造任何价值”。而第三季男主遇到的对手是议员温特,也责难他只会“循规蹈矩”!这引起我的思考:在人类巴比伦浮世绘式的乱象中,选择了党派、主义者们就可以按自己的“理想、道德”去暴力杀人,超越公认的规矩和法律,阴谋夺权、胡作非为吗?纵容这种某某主义的“道德”,岂不正是给了纳粹等邪恶势力滋生壮大、祸害人类的土壤吗?编导精心塑造的两位尽责的男女小警察,虽然自身也有无数弱点及困惑,但他(她)们在乱世中的道德与法律坚守,似乎告诉了我们作者倡导的历史价值观。
都在这瞎吹什么呢?跟风打高分显示自己所谓的高逼格的或者压根啥也看不明白瞎评分的赶紧省省吧,别在这误导人了。被评分骗来如果不是我有点强迫症看剧有始有终真是不想多看半集。前两季的东西也没讲明白呢,红色堡垒 苏联 黑色国防军 低能谍战 火车 全没了,直接变成了三流探案剧? 男主哥哥和黑尔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神神鬼鬼的扯了一堆,最后又烂尾,比第一季还差。剧情太散想到什么讲什么,没用的扯了那么大篇幅,前两季那波云诡谲的背景一点也不提了。这题材完全可以拍的很好,结果就拍出来了这么个东西。有用的就是表现了底层人的穷和上层人为了钱的不择手段。还有就是记者和律师这种有良知敢于反抗的人。“还是会有几百人幸存下来,他们照样会开口。”不过今时今日这类人应该少之又少或者即使发声我们也看不到了。
3.5
感觉把当时的重大事件都压到男女主头上,于是两个人像劳模一样,每一个巧合都在场。剧情开始注水,保持本来的一季8集可观性会好些。
拉特警官真是太逊,每次都被揍得不轻
1/3都在讲一件女演员谋杀案顿时和之前的联系不紧密全季都在讲这个案子 跳到结尾也只是经济危机的开始 看不看都无关主线 主要是反派不够有魅力
女性镜头少得可怜,含男量太高了,没意思
并非达不到5星,而是比前两季观感下跌了,少了宏大叙事,视野变窄了感觉
时代背景不喜欢,剧情更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