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
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
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后即位。
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1728年2月-1762年7月),史称彼得三世,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一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七位皇帝(1762年1月-7月在位),出生于外国几乎不会说俄语,彼得一世的外孙。
因伊丽莎白一世女皇未婚且无嗣被挑选为继承人,其统治时期,普鲁士势力在俄罗斯宫廷影响达到顶峰,在他后的俄罗斯君主均为日耳曼血统。
1762年7月9日,彼得三世妻子叶卡捷琳娜(后为叶二世)发动宫廷政变迫使其下台,7月17日去世。
情人: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后担任波兰国王)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格利戈里·波将金
俄罗斯是什么?
普通人想到的是战斗民族!
欧洲杯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对俄罗斯和英格兰球迷的暴力行为感到抱歉,但强调所有参与暴力行为的球迷都接受相同的处罚。
但同时也表示:“我不知道200个俄罗斯人是怎么殴打1000个英格兰人的…”<图片1>战斗民族头头 对此表示我很遗憾(旁边的小哥微微扬起的嘴角已经出卖了他,大英帝国仿佛隔着英吉利海峡都能听到那淡淡的嘲讽和遗憾。
)战斗民族 , 连表示遗憾, 都像是在花式炫耀战斗力。
而作为战斗民族的头头 普京。
有一个女人,却一直被他奉为偶像。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
也有人称呼她为凯瑟琳二世或凯瑟琳大帝。
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普京甚至给他的其中一个女儿直接取名叫叶卡捷琳娜。
2014年出了一部九集的俄罗斯电视剧专门讲述他们普京大大的偶像。
风情是俄罗斯的,气势是恢弘的,宫殿是堂皇的,女主是漂亮的。
<图片3>剧集,伴随着影片开端那段充满气势,暗藏危险的,极具俄罗斯战斗民族风味的燃音乐开场。
女王出现了!
双眼中是不是充满了霸气,一种女王的气场与威严仿佛要从她的眼神中冲破屏幕,令你臣服。
<图片4>咦好像哪里不对,和封面的女王好像不是同一人啊,诚实点说,就是没有那份漂亮的惊艳。
诸位果然好眼力,确实,这位目露凶光的是伊丽莎白女王,并不是叶卡捷琳娜女王。
伊丽莎白女王是叶卡捷琳娜的婆婆,在剧中的戏份非常重,甚至会让人一度认为这是她的自传剧集。
每每她与女王的对手戏都是剧中值得留心观看的地方。
她的果敢,她的决绝,她的机智,她的魄力,她对形势的判断,政策的把握都是潜移默化了后来的叶卡捷琳娜。
伊丽莎白女皇,她在位的二十年(1741-1761年),是俄国极尽享乐与奢华的黄金时代。
<图片5>此时,我们的叶卡捷琳娜女王还是一个对爱情充满美好幻想的,名叫索菲娅·奥古斯特的普鲁士小公主。
因为政治联姻,坐着马车,在艰难困苦中穿过皑皑白雪来到大俄帝国,满心欢喜的准备嫁给大俄帝国的皇储,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
叶女王一出场每帧图就是自带光晕的,因为美。
她的眼睛,会说话。
眼中藏着一片被白雪覆盖包围的,蔚蓝的,美丽的波罗的海。
美,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在路上,她妈妈问她,你知道你要去哪吗俄罗斯,亚洲国家。
一个想统治欧洲的亚洲国家 。
这是你父亲的话。
那我就要当欧洲的女王。
她看到第一位俄罗斯男人是他,在冰天雪地中,大雪纷纷中。
他抱起了她,她看他的眼神,他让她在这片她未曾踏上过的土地上感受到了温暖。
她以为他就是那个她要嫁的王子。
生活之所以会那么丰富多端,就是因为他有时候是会与你的预期相反的。
他,不是王子。
只是王子身边的人。
那,要迎娶这位美的像关之琳的小公主的彼得皇储会是什么样的?
这位红衣小哥?
这位彰显着战斗民族气势的男子?
都不是,他们三位只是叶卡捷琳娜大帝不同时期的情夫。
而,彼得王子是这样的。。。
<图片12>你们心里是不是在想,这是皇储?!
看上去是不是好像还不如前面三位呢。
屌丝面貌,毫无帝王之相。
彼得皇储,软弱,爱玩过家家军队游戏,爱玩点小文艺,带有孩子气的二逼青年。
名为皇储,他的一切都在他的姨妈,伊丽莎白女皇的掌控下。
没有自由。
没有皇储的风范,没有展现出大俄帝国继承人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所以,他的姨妈,伊丽莎白女皇不喜欢他。
他的婚姻,只是伊丽莎白女王一手打包的政治联姻。
就像叶卡捷琳娜母亲所说的:我们家族的女人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嫁的。
叶卡捷琳娜坚持自己会是不一样的一个。
即使是这样的皇储,叶卡捷琳娜女王也是满心欢喜的与他结婚,投他所好,为了融入俄罗斯的生活,努力的学习俄语,学习俄罗斯的风俗。
1744年6月28日,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正式成为叶卡捷琳娜。
受洗仪式是叶卡捷琳娜在俄罗斯的首次公开活动,她用俄语对答问话,谈吐得体,吐字清晰,博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的好感。
<图片13>因为叶卡捷琳娜是伊丽莎白女皇选的,皇储很不喜欢他,彼得皇储一直处于游离的二逼青年状态,对美丽的妻子好不关心,对政务也无法上手,整日沉醉在他独特的文艺二逼青年自我世界里。
不管他美丽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是性感如此,这样<图片14>还是奄奄一息这样<图片15>他都一副无所谓,游离的二逼情绪青年的状态。
剧情前大部分时间,伊丽莎白女皇渴望她赶紧诞下继承人,来顶替她那软弱,没有君王范的侄子。
叶卡捷琳娜都过的隐忍而悲催的日子,丈夫对他漠不关心,疏远相待。
三人之间就形成了互相需求却又无法调和的矛盾三角关系,夹在当世当权者伊丽莎白女皇和名义上理应下任继承者彼得当中,身为外来者的叶卡捷琳娜显得2面都无法依靠,“进不可攻,退不可守”,三角漩涡中处于绝对的弱势。
在伊丽莎白女皇在执政理念的步步紧逼下,她急切的需要叶卡捷琳娜诞下继承人。
可怎么能诞下继承人,结婚多年,叶卡捷琳娜依旧是处女。。
<图片16>为什么叶卡捷琳娜能为成俄帝国上唯一的女大帝,不是因为她的经历有多顺利,她的经历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灰暗,无助的。
但她始终是隐忍,坚强的,在不风光的人生不如意的日子,她始终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没有乱了她的风向。
她去图书馆读书,去参加艺术,科学院的活动,参加社交活动,与优秀美男缠绵。
好好的在自身能力上积累提高自己,好好的在个人生活上丰富愉悦自己而保持生活的信心,好好的保持着与他人生活的交际。
没有被不幸的生活所压垮,而丢失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人能力。
静静提高个人的能力,机会来临时才不会错过。
<图片17>纵使诞下了继承人,叶卡捷琳娜的日子并没有好转。
之前的三角关系是无法调和的暗潮汹涌的矛盾的话,诞下非彼得亲生的继承人,已经将双方的矛盾公开化,彻底决裂。
而伊丽莎白女皇也不再那么的需要她。
伊丽莎白女皇为了稳定政局,江山相传,即使继承人是叶卡捷琳娜与他人的私生子也没有关系,她要的是一个名义上的继承人。
而回想我国古代,皇位是一定要传给正统正宗的继承人的,哪怕继承人可能并不是拥有当君王的才能,可能会导致政局的不稳与动荡。
血脉非常重要。
这点上的差异,让我觉的非常有意思与奇妙。
<图片18>剧集大部分时间都是讲伊丽莎白女皇当政的时期。
你可以看到她的心狠手辣,她的大局观,虽然你会觉得有些地方过于专政和把控,但你从不曾感觉到会有任何政局不安的苗头会燃烧。
可当彼得当上皇帝后,随着彼得一次次将个人意愿与兴趣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时,做出一次次看似荒诞的举措时,感觉政局危机马上就要爆发了。
你会发现庞大的战斗民族确实需要一个像伊丽莎白女皇这个强势,心狠手辣,兼具国家大局观的统领者。
彼得,就当了一集皇帝,卒。
<图片19>直到最后一集,叶卡捷琳娜才在情夫的帮助下发动政变,成功登基,前面的整整那么多集的憋屈就为了最后一集的高潮。
心也是累累的。
政变进宫时,叶女皇对着宫廷内的彼得大帝的画像愉悦的眨了下眼与故事开篇,她懵懂进宫时叶对彼得大帝的画像欢快的眨了下眼形成了前后呼应。
她是要成为又一位大帝的人。
当中关于政变的过程与细节,并没有处理的非常细致与节奏感,这样的政变在我国的宫廷剧或tvb勾心剧里一般活不过两集。
不过最后,她还是当上了他们的女皇,我们也就安心了。
<图片20>有些人会说 叶卡捷琳娜是靠着情夫才成功上位政变的。
我并不完全同意。
因为我觉得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他人心甘情愿的为你卖命,需要极强的个人魅力与沟通合作能力,及掌控能力。
个人魅力,不单单指的是外貌,魅力绝不仅仅限于外貌。
得人助者,必是人中龙凤。
叶卡捷琳娜,本身就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
在她来到遥远的俄罗斯,来的新的环境时,在命运的河流中漂流时,她没有自暴自弃,无法改变环境,就学会迅速的适应环境,努力的学习俄语,当地风俗,学习文化,科技书籍,参与社交活动。
任何人在命运,历史潮流前,都是渺小的,不要试图改变大环境,学着适应环境,积累提高自己,顺着历史和命运的潮流,在河流中发现机会时,才能够努力抓住。
自助者,天助。
看看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大帝说的那些话,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一丝她的性格与品质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叶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我们不同意减少残酷性和改善人们不可忍受的的生活状况,那么尽管我们反对,他们自己迟早也会这么做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 治理俄罗斯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只能用君主专制,舍此皆为下策。
——-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并不是生来,或者历史潮流中应该成为大帝的人,但她最终还是成为了大俄帝国的一位女大帝。
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当时使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将俄罗斯领土从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扩展至一千多万平方公里。
温馨提示:如果对俄帝国历史不了解的盆友,可以开启弹幕,欢乐的弹幕会帮助你。
没错,艺名哥哥就是这么温馨。
<图片22>剧集中把老熊国的风景拍的是一幅幅油画一样的,风姿绰约。
如油画般凝固和升华,不禁令人心驰神往。
所以来句题外话:2018年,去俄罗斯看世界杯吗,虽然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电视剧看的少,这是我唯一看过的俄罗斯剧集,不骗你。
但,值得一看。
这就是战斗民族的一代女沙皇,这就是普京的偶像。
这也是一个美丽拯救俄罗斯世界的故事。
艺名先生后台回复“叶卡捷琳娜二世”给你高清汁源
相遇是关注,喜欢是评论,品调是分享
为什么评论那么少?
B站每天可是刷满屏一起看!!
赞爆,一部从不跳op而且听不厌的剧!
真心好燃!
每一个画面都美如画啊!
女王真的好像一副油画,喜欢女王和女主,两个人才是最懂彼此的灵魂伴侣,放一起就很和啊!!!
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彼得的行为都要炸啊,一万人的性命啊!!
还是觉得公爵一号最帅最来电,错了的初遇,最开始的爱恋,虽然后来并不一定有最近人意的行为。
叶二成为大帝那一刻真是帅炸啊!!!
一部停不下来的剧!
颜值真顶 喜欢伊丽莎白女王 配乐确实单调但气势恢宏而合适第一集 伊凡第二集 叶皇病的莫名其妙 好的也很莫名其妙 叶皇正式改名啦第三集 叶妈当间谍被抓 彼得叶皇结婚第四集 彼得天花 第五集 终于和帅哥睡了 原来是女王出的主意 生了保罗第六集 孩子被抢了 帅哥也走了 叶皇哭疯了简直 女王立遗嘱要把王位给老公 收养保罗 王位就一定会在保罗手里 什么魔鬼逻辑 这集睡了个波兰王子?
还挺帅第七集 和普鲁士打仗 叶皇又救了个帅哥第八集 女王重病 彼得三世抽风 怎么会有彼得三世这么煞笔的人呢 叶皇这时候真一点儿野心都没有啊 只想带着孩子走 叶皇生了个女儿 女儿夭折 彼得勾搭了个瘸腿侍女 叶皇勾搭了之前救下的军官 彼得要离婚 女王说要彼得的情妇怀孕了才能离婚 他们脑回路怎么这么奇怪第九集 要被彼得三世气出心梗 我赶你回家我还不给路费 这是个什么极品男人啊我的天 偷偷摸摸生了个儿子是什么操作...第十集 和情夫造反 初恋回来漏了个脸 杀了伊凡 称帝了 确实没有大场面 有点low
一开始买的就是叶卡和几位情人的爱恨纠葛,没有吃到剧名的虚假安利,所以心理上的落差并不算太大。
只是随着剧情的推动,对于叶卡的政治才能不可抑制地期待起来,可惜这一部分只能等待下一季了。
这部剧里,叶卡这段时期俄国政治的风云际会不过是陪衬,人物才是一切剧情的刻画。
好多人夸赞伊丽莎白女皇形象光辉,有帝王的权谋和冷酷心肠,也有对爱人的百般柔情。
但伊丽莎白的形象已经是个成熟体了,剧里有生长有变化的,还是叶卡。
季末最后,一身洁白睡袍的叶卡举着一支蜡烛,穿过夜幕中的宫殿,推开大门,终于头顶皇冠手握权杖。
这一段充满暗示性的镜头恰恰便是这一季叶卡的缩影。
从异国公主到俄国的女皇,叶卡脱下了对于爱情的纯洁期待,披上了权势的华服。
看到最后一幕登上王座的叶卡,心里会生发出一种“终于”的感觉。
无论叶卡如何变化,如何被推着往权利中心一步一步走去,都会有一种归宿之感,就好像那里本来就就该是她去的地方。
命运早在最出众写好了剧本,一切顺理成章都是早有铺垫。
叶卡最初坐在马车上与母亲的对话,就以一个真正的恋爱脑为衬托,将她与愚蠢和绝对少女心割接干净,她追求爱情,但这是基于她对于权势的追求之上,尽管此时她追求的仅仅是个王后。
之后与女皇对答,面对体弱质疑硬撑着毒药的刺激回到房间,一个聪慧而坚韧的灵魂已经在重重叠叠的绣花蕾丝下伸出了她的钢筋铁骨。
叶卡两次黑化,一次举枪对上发情的彼得和他的情妇,一次是孩子被夺走。
后一次虚弱到无法站直的叶卡,扶着床栏对懦弱的彼得说出谋朝篡位的话,明明她满头是汗,连站直的力气都没有,可嘴里的话却如同杀人的利刃一般。
可惜紧随的剧情又落回了叶卡蛰伏无作为的等待和对伊丽莎白哀求,有些辜负了这一段的黑化。
其实全剧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人是彼得,虽然他沉迷艺术是个政治智障,脸上有坑还秃顶,但他真的很有意思。
他对于叶卡最后的厌恶很明显,前期的感情却很隐晦,难以分清最初只是厌恶姨妈的安排,而后的同病相怜,有那么一刻的动心,因为对暗杀的恐惧而产生的克制。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或许彼得自己也难以分清,所以令人玩味。
最后让我高喊,能撩的一号忠犬的三号都是浮云,波兰小黄瓜赛高!
他用手指勾住女仆领口那一瞬间奠定了在我心里全剧情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一集,德国公主初入沙俄皇宫,被女皇伊丽莎白监视,被宫廷医生投毒;第二集,德国公主康复,宫廷医生被抓,女皇开始关注德国公主母亲和大使互通情报,德国公主被女皇赐名叶卡捷琳娜;第三集,叶卡捷琳娜母亲被女皇发现向腓特烈大帝传递情报,母亲交代完被驱逐出境,但她还是嫁给了彼得三世;第四集,彼得三世得了天花大难不死,留下了满脸疮,叶卡捷琳娜的父亲去世,过了七年叶还没有子嗣,被女皇威胁流放到北冰洋修道院,叶说她还是处女;第五集,女皇和东正教主教发生严重冲突,开始收回教会土地,彼得三世做了包皮手术一年了还是没有进展,女皇指使公爵趁虚而入,结果在公爵播种的关键期,彼得三世也来了,这下搞不清孩子是谁的了;第六集,叶卡捷琳娜生下儿子后旋即被女皇夺走,彼得三世质疑这是谁的孩子,情夫公爵被派往国外,叶悲伤不已;
非常肤浅地说,我一开始会去看这部剧,三分冲着女主的颜值,七分冲着她的男后宫去的。
战斗民族的美女可不是普通人概念里的俄罗斯大妞,女主的长相辨识度非常高,五官精致而且深邃,不是可以轻易复制的那种美貌。
比之下她的几任男人,看上去就要逊色很多。
颜值最高的初恋伯爵,从头到尾没几句台词,演完床戏之后就匆匆下线了,而在她身边待最久的将军,典型的战斗民族直男面相,英武但是粗糙。
所以男后宫其实很没有看头,或者说正经八百的大女主戏,看点从来不会在男人身上。
能经得起后世演绎的女性,其实经历多少有些玛丽苏。
历史上叶卡捷琳娜的出身很不起眼,只是德国一个小公国的公主,败落贵族,15岁被当时的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选中成为皇储的妻子,改名叶卡捷琳娜,没有什么随从和盘缠,她就跟母亲两个人一路风餐露宿只身前往俄罗斯。
叶卡捷琳娜要融入俄罗斯社会是很艰难的事情,首先语言不通,需要尽快学会俄语,其次是更改自己的宗教信仰,德国人信路德教,而俄罗斯信仰东正教,这些她都一一克服了。
但有一个问题她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那就是皇储彼得是个行为举止很古怪的人,而且从来没有喜欢过她。
历史记载,叶卡捷琳娜与皇储大婚5年(电视剧里是7年),没有孩子,其贴身女侍卫在回答当时的女皇伊丽莎白的问话时,讲了一句很艺术的话: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没有“原因”。
其实这个时候叶卡捷琳娜已经有了自己的情人,但是为了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她还是想办法生了一个法定王位继承人,但是儿子一生下来就被当时的女皇伊丽莎白抱走了,她无法亲自抚养儿子。
这婆媳关系演得倒是颇为暧昧伊丽莎白去世之后,皇储继位,称号彼得三世,这个时候叶卡捷琳娜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彼得越发对她失去了耐心,加上她偷偷摸摸给当时的情夫生了孩子,彼得一度想治她的罪。
也就是在这时候,叶卡捷琳娜开始谋划推翻彼得的统治。
这里不得不提到叶卡捷琳娜当时的情夫,格里高利·奥尔洛夫,一个军官,他和自己的兄弟在近卫军中积极走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但是到了1762年6月底,政变阴谋暴露,形势万分危急,于是叶卡捷琳娜一不做二不休,在6月28日这天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称帝,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国有史以来的第四位女皇。
以上的历史经过,在电视剧里基本都有着高度的还原,第一季的故事是从叶卡捷琳娜来到俄罗斯和亲开始,讲到她发动政变登上皇位,第二季的故事则侧重于描写她登基后的政绩。
历史上有记载的叶卡捷琳娜的情人有23位,有的后来成了国王,有的帮她谋权篡位,有的替她打仗,有的陪她治理国家,从年轻貌美到半老徐娘,一直不缺追求者,关键在45岁那一年,人家还找到了自己毕生真爱,恩恩爱爱过完了下半辈子。
这还真不是什么玛丽苏大女主戏,老实说我原先以为电视剧做了玛丽苏处理,结果一查资料发现人家真的活成了玛丽苏,历史有时候比戏剧还要戏剧。
叶卡捷琳娜情人众多,这一点一直被后世反复演绎,但在这部电视剧里她的感情经历非常坎坷。
自己的丈夫不喜欢自己,初恋伯爵跟她两个人都是一时兴起,帮助她登上皇位的格里高利·奥尔洛夫,有勇无谋,没有文化,叶卡捷琳娜年轻的时候会迷恋他的力量和性魅力,但是当他年老色衰、无法生育并且暴露出他智商低下的缺点之后,他就很快失宠了。
《甄嬛传》里说的好,在后宫里没有用的人就是只能死掉的。
电视剧里叶卡捷琳娜对待这个曾帮助自己获得地位的人,是给足了荣华富贵和封地爵位,然后把他打发得远远的。
叶卡捷琳娜最终寻觅到的灵魂伴侣叫格里高利·波将金(下文称波将金)。
电视剧里拍得很浪漫,其实历史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很久之前叶卡捷琳娜就关注到了波将金,但波将金一直在外打仗,叶卡捷琳娜在给波将金的信中写道:我们都不再年轻,我们有的是时间。
直到12年后,叶卡捷琳娜45岁这一年,她们确认了关系,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
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
从此之后,直到波将金逝世,他都对叶卡捷琳娜一往情深。
真爱往往是颜值最低的,不然怎么叫真爱呢这非常有意思,在女皇青春年少渴望爱情的时候,她获得的都不是真正的爱情,真爱往往在你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拥有了成熟的感情观的时候才会出现。
并且它以一种循序渐进、苦尽甘来的方式进入你的生活,永远不会操之过急或者昙花一现。
就像叶卡捷琳娜说的那样,少男少女才会着急,好像有了今天没有明天,但在她和波将金面前,因为有了一辈子的时间,反而让人感到从容。
《叶卡捷琳娜二世》这部电视剧,客观上说并不是一部历史正剧,偏向于人物传记,主要还是侧重于讲述叶卡捷琳娜本人的成长过程,包括感情经历、性格的养成和与家人的相处。
虽然也会提及她的军事谋略、政治举措,但拍这部剧的人明显没有把精力花在研究琢磨历史事件上面,反而琢磨起了女皇的心路历程。
俄罗斯的女皇不止她一位,但是论政治成就和风流韵事,叶二的名气是最大的。
举个例子,老电影《茜茜公主》里,皇太后因为茜茜和异性走得太近而颇有微词,茜茜的丈夫奥地利国王为她辩解的时候说:“茜茜可不是俄国的叶卡捷琳娜。
”
1955年的电影里叶卡捷琳娜还是一个反面典型历史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解读都只是人们自身思想的一种体现罢了。
思想保守的年代,叶卡捷琳娜二世这样强势的女性总是离不开负面评论,人们尤其喜欢逮着她的私生活不放。
如今大女主戏盛行,这些历史上能叫的上名的女性都要被制片方拿出来溜一圈,风流韵事和混乱的私生活都不重要了,观众更想看女主干掉渣男老公培植男后宫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总是比宫斗剧更让人喜爱的,宫斗剧都围绕着皇帝一个人喜恶,地位提升靠的是会生孩子,得一人心者得天下,诚然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电视剧来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吗?
“真实”只是评判影视剧的众多标准之一,比“真实”更重要的,是作品传递出的中心思想,历史和经典之所以会被反复演绎,就是因为人们在不停地加入现代人的价值观。
市场有时候是很残酷的,第一个拍玛丽苏电视剧的人会非常讨女孩子欢心,因为女性终于可以有足够的戏份并且看上去不像个陪衬,但个个都拍玛丽苏电视剧,就有点让人怀疑你究竟想给女孩子灌输什么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了。
《叶二》这部剧难得的是并没有一味地美化这个女政治家,并且她的强大和优秀是符合逻辑令人信服的。
在当时的环境下,她把男性当成一种资源,但并没有当成依仗,这种前提下的走向人生巅峰才能真正说得通,否则一代女帝的故事也会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
不过,俗与不俗之间可能只差一个标题党,比如《叶二》也可以叫做《重生之我是女王》,剧情简介这么写:结婚7年仍是处女!
她九死一生,险些被前夫囚禁修道院。
重生之后,她微笑认罪,而前夫却瑟瑟发抖!
大家都还记得,伊丽莎白女皇曾经去地牢看过一个好乖的小娃娃。
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曾经出现过一个婴儿沙皇就是他,他就是伊凡六世。
他才出生两个月婴儿期就登基了,一年后被迫退位,从此独自在地牢里度过了一生,从婴儿囚徒到少年囚徒,再到青年囚徒。
伊凡五世死后,弟弟彼得上位,史称彼得大帝,他就是伊丽莎白女皇父亲。
彼得大帝死后,哥哥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娜又登位,安娜一世。
安娜是伊凡五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的表姐。
安娜成年后被叔叔彼得大帝嫁给梅克伦堡•什未林的公爵卡尔•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一看这个姓就知道是德国人,没错,梅克伦堡家族统治的什未林位于德意志北部,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小邦国,当然现在是德国的一部分了。
安娜生了一个女儿安娜•利奥波德(叫安娜的太多了,我们叫她德国安娜),她是父母唯一成活的子女,是女沙皇安娜一世唯一的外甥女,也是沙皇伊凡五世唯一的孙辈。
(安娜•利奥波德)1739年,21岁的德国安娜嫁给布伦瑞克公爵安东•乌尔里希(布伦瑞克现在也是德国的一部分),这位俄国驸马也有点来头,祖上都是公爵。
两口子一直生活在俄罗斯,第二年,德国安娜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伊凡。
好了,外甥女安娜,你先坐好,让你安娜大妈跑个龙套。
1740年10月17日,俄罗斯帝国的变态女沙皇安娜一世驾崩了,她没有子女。
安大妈晚年的时候,一直在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安大妈很讨厌叔叔彼得大帝,无论如何不能让叔叔的后人继位,所以堂妹伊丽莎白首先被排除了。
原本安大妈想把皇位直接传给外甥女德国安娜,但是安娜在她临终前的两个月生下了一个男孩伊凡,这让她改变了主意。
(伊凡六世)安大妈有个著名的情人恩斯特•约翰•比隆(详见名校学霸的终极成就:地表最强软饭王),床上床下都很能干,帮她管理俄罗斯的大小政务,巩固她的政权。
安大妈显然爱极了这个情人,执政期间给了他无上的权力和极高的地位,到她临死前还惦记着给他谋福利。
为了确保她死后比隆不会领盒饭,安大妈指定外甥女安娜刚出生的儿子伊凡为皇位继承人,比隆为摄政直到伊凡成年,这样比隆起码还可以享受十几年的荣华富贵。
安大妈爱他爱到这份上,也是叹为观止了。
只是可惜她能力不足,没有提前进行布局和谋划,最终是打错了算盘,把情人送上了不归路。
(恩斯特•约翰•比隆)安大妈去世后,不到两个月大的婴儿伊凡被宣布为俄罗斯帝国的新沙皇,史称伊凡六世,比隆成为摄政王。
看起来一切如安大妈所愿,她可以含笑九泉了,她走黄泉路倒是顺顺利利,但因为她缺乏政治智慧,导致伊六在通往皇权的路上翻车了。
首先,伊六的父母根本不接受比隆成为摄政,他们有着极大的政治野心,想的是要么自己成为沙皇,要么母亲安娜成为小沙皇的摄政。
其次,宫廷的权贵们也不接受,一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敌对状态,这是为啥呢?
(伊凡六世和他的母亲德国安娜)因为安大妈执政期间,建了个特务机关,相当于俄罗斯版锦衣卫,专门清洗国家的异见分子,比隆这个锦衣卫头子禀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理念,大肆杀害和流放了很多老贵族。
大家对他恨得牙痒痒,因此,他在宫廷里树敌无数,想掐死他的人从莫斯科排到了库页岛。
1740年的一个午夜,伊六登基不到两个星期,皇宫禁军首领米尼赫率领禁军发动政变,比隆正在做春梦呢,就被人从睡梦中摇醒,花裤衩都没来得及穿,就被关起来了,伊六的妈德国安娜被任命为新的摄政王。
指使发动这场政变的,正是伊六的妈、德国安娜,她觉得自己作为皇帝的妈,却被安排在家剥花生,叔可忍婶不可忍。
你一个吃软饭的,凭啥要占着别人的茅坑乱拉屎?
所以她把摄政王比隆拽出来,自己蹲进去了…… 德国安娜如偿所愿地成为了摄政王,原以为这下可以威风凛凛立于万人之上了,谁知国家的实权又转移到了米尼赫等禁卫首领的手中,她还是被安排在家剥花生,安娜懊恼极了。
其实这个政变对于小沙皇伊六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人家还是一个宝宝。
掌权的是比隆也好,是他的母亲也好,还是米尼赫也好,跟他都没有关系。
国家大权是什么呀?
有我吃的奶香吗?
有我妈妈的怀抱温暖吗?
哎,吃饱了,睡觉觉去咯!
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很快伊六连吃奶也成问题了。
米尼赫掌权不久,被另一位朝廷重臣安德烈推翻,米尼赫被贬为庶民,赶到乡下掏鸡窝去了。
安德烈成为新的摄政王,德国安娜依然在家剥花生,这回连装花生米的盘子也没了,她失去了摄政王的身份。
但是,安德烈的政权也极不稳定,大家根本不服气。
短短的一年时间,皇权连续三次变化,整个国家乌烟瘴气,乱成一团,权臣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着“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
本来按照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遗诏,彼得二世继承皇位,他的子女可以顺位。
如果彼得二世没有子女,就应该轮到自己的亲生女儿伊丽莎白继位,怎么也轮不到伊六。
可是当初那些贵族们各怀鬼胎,最后选了自以为最好操控的安大妈,寡居库尔兰多年,没儿没女,在莫斯科没朋友,看起来也不贪恋权力,人又不聪明,选她当沙皇装点门面最好不过。
(安大妈在库尔兰当女公爵)谁知人家有个厉害的情人,一举推翻了七大金刚的绝对统治地位,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造成了现在乱糟糟的局面。
伊丽莎白是正统的罗曼诺夫皇室公主,侄子彼得二世去世后,她是相对合适的继承人选,谁知道后来大家选了安大妈当沙皇。
安大妈是皇族嫡出的公主,她爸伊凡五世是第一沙皇,彼得大帝为第二沙皇,伊五名义上的地位在弟弟彼得之前。
安大妈的亲妈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出身,伊丽莎白的亲妈叶一世是小老婆升级的,在等级森严的罗曼诺夫王族,安大妈的地位高于伊丽莎白。
但是相比那个九竿子才能打着的伊六,伊丽莎白就有资格多了。
伊六的祖上是德国人,父母也是德国人,传到他这一代,罗曼诺夫的血统十分稀薄,又是这么幼小的婴儿,无论从哪方面看,安大妈之后的皇位都应该属于伊丽莎白。
于是,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伊丽莎白再一次发动政变,推翻了安德烈政权,自己当了沙皇,安德烈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最终死在了那里。
当初安大妈为了避免这个结果,处心积虑,没想到最后还是回到了起点。
这次不仅仅是安德烈被推翻,连同刚刚学会走路的小皇帝伊六和他野心勃勃的父母及家人,也通通被逮捕,一起吃上了牢饭。
1741年12月6日,俄罗斯帝国的第三位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登上了历史舞台。
伊六下台以后,似乎还没有察觉到自己从皇帝变成了一个平民百姓,跟这世界上所有孩子一样,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哭,这一年多的皇帝生涯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改变。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伊丽莎白成功夺权后,照常理应该杀掉伊六,但她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伊丽莎白继位沙皇的法理性和正统性不容置疑,因此,她对伊六的心态比较宽容。
最初,伊六和父母关在一起,伊丽莎白甚至还慷慨地打算把伊六和他的家人送回德国布伦瑞克的老家,但是她很快发现,国内居然还有人想搞阴谋复辟伊六,于是她改变了主意。
从1744年起,不到四岁的伊六被单独囚禁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标记为帝国的“1号囚徒”。
虽然他被关押的地方与父母相距只有几十米,但是他们却至死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终其一生,伊六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任何亲人,他就像偶然吹过的一阵风,迅速消失得无影无踪,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里。
全剧场景画面都还不错,但是剧情不行啊。
虽然名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但是剧中展现了政治才能的都是伊丽莎白女皇,拖着病体还有着宏图大业,杀伐决断,兢兢业业。
和恋人在一起偶尔还萌萌哒。
彼得三世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怜的悲剧形象。
他漠视叶卡捷琳娜,无视对方示好的动作,自己只会模仿腓特烈,牵狗,玩游戏兵团,好不容易地等到姨妈去世,他成为帝王,怀着改革的想法,停止了即将成功的战争,想和普鲁士交好,却要对友国丹麦下手,只因为他曾经的丹麦教师不是好人。
可惜他的改革不符合现实,腓特烈对他也只是利用,帮助普鲁士的军队则让他失去了民心。
他为了和真爱结婚想改信路德教,可他终究不是亨利八氏。
但细想他的人生经历,又觉得他也很可怜。
他被迫来到陌生的土地,接受一个新的名字,从头开始学习俄语,在俄罗斯并没有自由一直活在恐惧中,和自己并不满意的对象结婚。
他知道对于女皇来说自己的生存意义就是诞下继承人,为了不成为第二个伊万,结婚七年都没有碰他的妻子,直到最后女皇暗示让他的侍卫让叶卡捷琳娜受孕。
她只需要的是一个名义上的继承人。
他的妻子和情人私通,在他的身边诞下一个又一个的私生子,他说“虽然变成这样有部分是我的原因,但我不想原谅她”。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面对被囚禁的上代帝王,送给他自己喜欢的游戏士兵;即位后想要废除宫廷内的窃听,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统治,还想要释放秘密囚徒。
他没有帝王的才能,也没有人把他当作帝王去培养过,也许他也不想成为一个帝王。
他热爱音乐,戏剧,和他的游戏兵团,也崇拜普鲁士的腓特烈国王。
归结到底,他只不过是一个被命运逼迫到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的幼稚的理想主义者。
叶卡捷琳娜全剧就负责谈恋爱了吗?
她抱着爱上未婚夫的想法来到陌生的土地,努力让对方也爱上自己,但是受到漠视。
直到女皇无法再等待,下了最终通牒,甚至让人色诱。
她诞下了继承人,却又马上被女皇抱走,然后就是两年不见。
同时她的情人离她远去,退场方式还非常地戏剧化。
第一次在电视剧中看到男女拥抱,一方说完话就一直后退离场,另一方从拥抱到在地上。
整个过程之迅速,真的不是在演话剧吗?
本剧时间点比较跳跃。
叶卡捷琳娜的转变也显得突兀,中间开始她和波兰使者(?
王子)发生关系没有半点前期铺垫,然后又马上消失。
她的女儿诞生,转眼四年后女儿意外丧生。
倒数第二集都同意回到故乡了。
只是为了夺回孩子,最后一集靠着军官的帮助发动政变,具体场景都没怎么看见。
其实剧中对白有显现她出热爱历史,科学和文学,以此填充宫廷生活,但是并没有作为重点。
她有识人用人的能力,却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感觉都是被迫的选择。
人物并没有太大的魅力。
总体来说只能是还行了,剧本本身硬伤,人物没有写好,拍的再美也救不了。
一星给美丽的女主,一星给伊丽莎白,一星给音乐和画面。
看这部剧我是想要了解一下叶卡捷琳娜这位伟大的人物的,但是很遗憾从头到尾我没有感受到太多她的人格魅力。
从第一集看到第十集,戏份最多的就是叶卡琳娜的恋爱史,前期我可以理解,毕竟受制于他人之下,叶卡捷琳娜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确实没有更多的选择体现出他的才能。
重要的是这个恋爱史,我觉得也挺无趣的,其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她和皮特的拉扯,除了和皮特之外的恋情,感觉就是看对眼了就上床。
在剧中有几点我明白它是想要刻画叶卡捷琳娜的聪明才智,比如说送锡兵那场戏,还有说红宝石可能是宣战的含义那场戏。
我知道是想要表示出叶卡捷琳娜的见解与周围人不同,但是这些戏份给我的感觉是极其突兀的,我只觉得像一个小女孩儿偶尔发表了一些自命不凡的见解。
而这场戏的作用并没有前后铺垫,仅仅是发表玩的感想后就结束了。
怎么说呢,就是有一种编剧想强硬的往你嘴里塞,告诉你,叶卡捷琳娜很优秀的感觉,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嘴被掰开的那种强硬的感觉,就很生硬,就很烦。
还有比如偶尔会出现的科学院,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旁白时,告诉我们,叶卡捷琳娜并没有在比特的冷落下颓废,而是热衷于科学和历史。
手法也是很强硬的告诉你,对,你看她热爱科学和历史,她一定聪明又智慧。
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是非常表面的刻画,给叶卡捷琳娜盖上了标签化的烙印。
而在后期政变那里,我真的觉得拉垮的前所未有。
照道理来说,在后续出场的这个地方应该是整个剧的高潮部分。
前期叶卡捷琳娜受到的冷落以及禁锢在这个地方反败为胜,叶卡捷琳娜一举成为了叶卡捷琳娜大帝。
但是剧里面是怎么刻画的呢?
彼得想要囚禁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情夫的帮助下逃了出来。
逃出来之后,就突然有一个画面,是叶凯杰琳娜面对着一众士兵,大概两三排。
我一眼望去觉得人数稀少,现在想来可能不超过20个。
然后叶卡捷琳娜穿着军服对着他们宣讲,说我需要你们的帮助,100个人帮我征服彼得大帝。
就简单两句话,然后没有人站出来。
这里又有一个画面,是叶凯捷琳娜的手心攥紧了,闭上眼睛,即将落泪。
全场鸦雀无声,在这个尴尬的时刻,叶卡捷琳娜的情夫出来了,站在她旁边。
于是陆续就有人占了出来,好,100个士兵集结完毕。
开始进攻,然后他们就顺利的政变了。
在这个场景,我没有一点点感觉到爽,我只觉得憋屈,我没有一点点感受到叶卡捷琳娜的人格魅力,我只觉得她做了一个失败的动员,后来那些站出来的人可能完全就是看在她情夫的面子上,因为她前夫是一个军官,其他士兵不想得罪他,当然这个场景叶卡捷琳娜依旧很美。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需要吐槽,剧里面出现的那个丹麦王子,我真的不懂他出来的作用是什么。
我本来以为叶卡捷琳娜选他做情夫是要有什么阴谋,展现她的政治手腕了,然后丹麦王子就被遣送回国,叶卡捷琳娜和伊丽莎白对峙了一局,就结束了,总之看得我很纳闷。
当然我也思考了,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流失了许多原来的语境下可以理解到的东西。
但是思前想后,翻译可能会导致意思的理解变味,但绝不会如此严重影响剧情的节奏。
有些剧即使我没有理解到意思,我依然能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心潮澎湃。
总之,如果仅仅是欣赏美颜,了解一点俄国历史,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但是对他抱有过高的期待,以一个历史正剧的角度去看,可能会大失所望。
这部剧我本来想看完13季的,看完第一季之后,我觉得剩下两季应该不用看了。
当然如果剩下两季有所精进的话,欢迎大家安利我去看。
看脸,只看脸
女主没选好 也没演好 这种把权力欲望野心全都写在脸上的 基本第一集都挂了 能走到最后的 前期扮猪吃老虎 不被人防备 弱鸡的样子要有啊
服化道精美、女王的气场来自于服装、珠宝、权杖、行姿、坐姿。 叶卡捷琳娜存在感几乎是不太有。
终于找到资源了!!!看!!!!成大事的都是狠人。“你迟到了七年。Soldiers must serve.”俄罗斯出品审美在线,美轮美奂极其养眼。
登基就剧终所以应该是太子妃叶二升职记啊…节奏赶,史实八卦好看。没第二季的迹象可是好想看之后的内容(情夫们)哦。彼得三世拉低颜值智商搜塞得但他演得挺好简直是成人版乔大帝。最喜欢彼得的高冷长腿跟班?貌似是历史上的小角色,不知何从何往,似那些孔雀般的存在,是见证宫中风云变幻的漂亮背景板
不知道在毛那边这部算不算在“历史正剧”的范畴,但有些部分真的很儿戏,比如伊丽莎白对继承人血统的要求反复横跳,叶卡兵不血刃政变成功,能瞒住所有人在皇宫生下孩子,生下孩子后才开始思考自己的处境…大帝不需要完美,但一定不是剧中的玛丽苏。
网大盛行的今天经常形容一部电影没有“电影感”,而这部剧就是妥妥的没“电视剧感”。观感像极了bbc拍摄的带有演绎画面的纪录片,bgm都像极了纪录片,但又存在一些破坏人物历史形象的改编。戏剧冲突几乎为零,甚至还不如真实历史来的有意思,所有关键节点都草草走个过场,前期把女王塑造成一个恋爱脑傻白甜,后期的转变又完全不给铺垫,演员虽然好看,但全程就俩表情...
半途弃剧 把历史玩成纯情偶像剧+玛丽苏是闹哪般 豆瓣的8.3分又是闹哪般?而且历史上的叶卡相貌一般,至少应该是庄重型,这个演员美的类型太媚俗,15版的选角更好。
被抖推得只觉得演员太美了不看都不行了,因为历史书上真人肖像太过先入为主,就忽略剧情只当戏说偶像剧欣赏美人也还不错~
8
演员养眼
两星是给女主颜值以及服化道。对于剧情我只想盲猜一个,编剧是男的。
这剧如果改成叫玉女风流或者贱人列传/婊子列传/人尽可夫什么的更写实一些
其实叶卡捷琳娜二世什么都没做吧?就是特别谦逊,最后被逼得没办法了,禁卫军情人帮忙叛变了。还是伊丽莎白的戏份足。彼得这个人也是没什么用。
前五集不错,第六集剧情就开始过家家起来了
配音劝退
女主角长相太出众了 穿什么都是芭蕾舞演员的气质 在此剧意外的造型居然也可塑性超强。人物完全塑造出来了很难得 也有许多硬伤 但还是值得欣赏的。
权谋特别不行,看不到女性政治弧光的样子,对以女性为主的电视剧塑造还那么表面,到底在怕什么?基本和国内“武媚娘传奇”差不多,重点在“媚的传奇”,谁会相信一个女人沉浸在各种情爱中还能“幸运”的脱颖而出继承王位,比甄嬛传玩宫斗都差了好几截。饰演女王用过于“美丽”掩盖太多问题,就像整体“华丽”却没有什么大场面(可见其局限性)。光是讨论只有美丽华丽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服化道精美至极,雪景宫殿冬天和夏天的河流都臻于完美。女主的颜也无敌,绿色瞳孔美极了,特别是她喜欢压低脸庞从下往上看人,更显得无比的魅惑。但是节奏太慢,细枝末节拍得太细,要不是为了和范宁版和凯伦米勒版比较,可能中途弃了。最怂彼得三世,害怕伊丽莎白女皇废了自己七年不跟老婆啪啪啪。要吐槽的地方是剧中讲德语的地方都有个俄语的画外音进行翻译,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太影响观看了
微博一直在给我推叶卡捷琳娜有多美丽和伟大所以一直对该俄剧饱有兴趣发誓一有时间就来看。今天是周六,没有午睡花了七个小时看完一整季共十集,结果就是怀疑人生我到底看了个啥,而且我会删掉网盘资源不会再看第二第三第四季。看前几集:啊这不就是跟权游里面那个大女儿一模一样的遭遇吗,只不过一个是残暴一个是弱智。看到后面女皇一个接一个的换男人看对眼就上也不挑一下,雪中浪漫搭救的男主角终于向女皇表明心迹留下个娃后就消失在剧集之中……诉我直言这就是个“如何诞生合法继承人”的剧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从不着过多笔墨,就跟记流水账一样写着女皇今天怎么了,明天怎么了。看完一整季我也看不明白叶卡捷琳娜到底想要什么,对哪样东西有过更多一点点的坚持。整个东西好像那种爽文一样,你不知道她怎么就成功了,也不知道她所为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