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4E01一上来这个上一季尖声尖气的小姑娘样子的黑BOY,是变声期吗,嗓音这么难听了……看来这次来了一个佛系lieutenant,签字批文容易多了。
现任市长和小指头的演讲观众对比太强烈了,小指头有点凄凉啊,加油!
Prez去当老师了诶,闯这么大祸还能继续工作,有一个有权势的岳父,果然能有第三四五六次人生机会。
小指头雄心壮志精选,然后开始上班摸鱼,被人推着前进,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吧。
小细节,他们的办公室好破,门框是破的,办公桌也是破的。
哎,Randy,上一个良心受谴责的小朋友坟头草已经两尺高了。
S04E02笑死了,Thomas一上来就撞破了市长在办公室不锁门被口交的场面。
竟然拍下来了,不知道那个是道具还是真枪,还得给他搓大了再拍吗。
原来新角色卷马尾小哥是Wee-Bey的儿子,这个胆小鬼。
Bubs又在带混社会的实习生了,被你带过的都没有好下场啊大哥。
出于尊敬,以及Avon已经下线(不可保释),Dennis还是把他的照片挂在了拳馆里,毕竟Avon当年也是拳手。
吗喽的组织力过硬,还会拉帮派里的人来森林练习射击,黑帮基本功的确是所有帮派里最强的。
「现在升职比过去难多了」Valchek这句话竟然唤起了中国人的共鸣。
S04E03巴尔的摩衰败的城区,要多少无人住的破房子有多少,这会是中国的未来吗?
现任市长竞选手段真是卑劣,利用现任对市政的控制力,清除对手的宣传材料、给对手的办公室周围施工施加噪音干扰……Bodie这个呲口水的技术也是剧里一绝。
这个新来的lieutenant是谁来着,好眼熟,是纸牌屋里的Tom Hammerschmidt,最后被木下害死的那个。
哎,Prez会爆发吗?
管一帮野蛮小孩比管一帮野蛮犯罪分子更令人头痛啊,因为你不能开枪。
一直被欺负的黑妹上课直接一刀片划伤了欺负她的黑妹的脸。
S04E04吗喽开始狂了,他一直很狂,但开始不藏在阴影下了,就开始自取灭亡了。
Kima为了正经办案,不被傻逼上司领导,宁愿下调到凶杀组去。
一个警察,一年才赚三万多,一个警监一年八万最多,而街头毒品一天赚五万多,这就是THE WIRE里的货币换算。
美式幽默真是的……在办案的时候给尸体手里塞纸条,上面打印着「xx杀了我」。
一个学生一个月只要去学校签到一天,学校就能从政府拿到这个学生相应的补贴。
老奸巨猾的大胖将Omar引向吗喽,想借刀杀人。
S04E05哎呀我天哪,Prez下班的时候发现钥匙锁车里了,然后他学生帮他熟练地撬开了车门……Felicia Pearson真的是一个女生啊,一直以为是看起来像女生所以被称作女孩子,卧槽那可真的血腥残暴啊。
Landsman是个纯粹的废物中层,除了自保,没有起到过任何作用,bullshit。
Marimow这个人,好大喜功,完全不尊重之前专案组的工作方式和监听成果,上来就乱搞,你以为你是领导就可以不顾事实吗?
结果一切扑空,让下属看你笑话。
太好笑了,小指头和他的竞选经理从Rawls那里拿到了重要的情报,但为了表现的不那么激动,等Rawls开车拐出去以后才同时飞快地奔向车里,前往目的地。
Davis真是极品小人政客,直接伸手要钱换选票的。
关键还两头吃啊,管小指头要2w,转过头去跟市长要3w。
每个美国警察都会帅气地耍警棍。
笑死了,真是随便抓个人来发传单就行啊,大孩子走了,就直接给小孩子手里塞一叠传单说,发完!
发传单这段故事,生动地表现了意识和行为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关系。
黑人到底是因为贫穷才犯罪,还是因为犯罪才贫穷呢?
美国人改不了吃荤的是吧,赢得大选以后Tommy和竞选经理也要来一发?
亲完了竟然没继续打炮,还得夸你咯?
Omar每次战前准备真充分啊,哪怕是在监狱里,身上缠满厚书,带上塑料制的匕首。
S04E07谈到赌博里的数学,孩子们就来兴趣了。
Bubs太惨了,被街头黑人抢了以后,又被警察抢了一波。
哈哈哈哈哈吗喽早就知道被监视,把监视器挪到鸽笼里去了,笑死。
忽然想到这一集McNulty的戏份也太少了吧。
这个白人警员的谈话暴露出了没出过国的美国公务员是什么素质,支持费卢杰的白磷弹。
哦?
小指头看上了Daniels,好事啊,难道要直接提拔他当局长?哎,Kima啊Kima,你怎么又单身进入贼窝探查了。
非常盖里奇的事情:一个傻逼用土豆当消音器练习射击,没打中瓶子打中了路过的某位庭审证人,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案,从而使小指头竞选市长成功。
这段是我笑的最大声的部分:小指头想下基层了解警察局如何应对暴力案件,看看大家的日常工作,Kima、Landsman、Freamon本来还很拘束,看他雀食是这个意思以后,Kima开始睡觉,Landsman拿出了他最爱的色情杂志,Freamon开始粘他的模型,看完三季的THE WIRE,看到这些习惯不得不笑出声啊。
S04E09Prez能感觉到哪里都很操蛋了吧,无论是警局,还是学校。
小朋友们学到的数学,在街头色子赌博中已经开始有收益了,应该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了吧。
毕竟街头都是数学都不会的人。
世界上最难受的事情,就是来给前女友送孩子的抚养费,说上一些不是为了和你复合之类的废话,结果遇到前女友的现女友回家。
如果是我的话,就会心疼钱。
(共情Kima了)Micheal觉得周围的人老师、拳击教练,对他都太好了,他觉得不正常,这就是一个成长在巴尔的摩街头的孩子所经历的非常人环境。
数据造假,学校和警局也一样。
我怎么有不祥的预感,Herc不理Bubs不会害了Bubs性命吧。
Cedric这么多年给人擦屁股、拍马屁,都没有获得晋升,反而在最后一年里,说了很多真话,从lieutenant直接升到deputy。
而他女朋友也因为一些正直的传票,原以为要被降职,结果晋升了。
而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新的市长是一个想做实事儿,改善城市的好市长。
Colvin带三个拼图比赛优胜的学生去吃了高档餐厅,孩子们的自尊心应该是受到了震撼,这点描写非常细腻。
S04E10这个悍警Walker太强了,直接拧断13岁偷车贼的两根指头。
希望在这部剧里能看到那个大脑袋傻逼黑议员Davis进局子。
Herc你又let Bubs down了,你他妈就一傻逼,混蛋,asshole。
Bodie自己做老大以后,小弟被别人杀了,内心也很煎熬吧。
S04E11哎,好怕小B崽子们真开枪了,一个恶警是死是活我不在意,但真的不希望孩子们越陷越深。
老奸巨猾还得是Valchek,Rawls真的有一瞬间觉得自己是下一任警长了,但他是白人啊,忘了吗。
「It's morning in Baltimore」哎,Freamon拿起的卷宗,都是新市长小指头在宴会上握手的人,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吗?
Freamon离开前关上了灯,想了一下,又打开了灯,他心里在想这是巴尔的摩的黎明了吧。
感觉摸鱼摸了一整季心如死灰的McNulty心中的火也被点燃了。
Bubs太窝囊了,和他的小弟一起窝囊,这条线就是窝囊线,两个人打不过一个。
也不是特别壮的人。
奶声奶气,走路都不利索的小朋友说着最难听的黑人英语。
教育系统赤字5400万美金……小指头最大的麻烦要来了。
Freamon才是真正的警探,侦察之神。
他凭借直觉和观察,就判断出了射钉枪和螺丝的不同,找到了各种藏尸现场。
S04E12编剧你骗到我了!
(但我也看出了那不是真枪)警察不管Bubs的冤屈,他要自己寻找正义了,但这个角色的悲剧性,会让他得手吗?
Duke这个可怜孩子,回家又发现欠租被赶出来了。
WeeBey的孩子Namond第一次不再以父亲的黑帮生活为荣了。
那个最小的小毒贩Kenard(Thuliso Dingwall)长得好像Avon(Wood Harris)的亲生儿子啊,我要看一下演员是不是(查完了,不是)。
顺手查了一下这个Thuliso Dingwall长大以后有白癜风,好可怜。
太离谱了,Freamon已经推断出所有有射钉的门后一定有尸体,他们就在酒馆里打赌20美元,然后真去看了,真的有尸体。
但他们只是为了打赌,并没有上报这一起案件。
同行的还有McNulty。
估计要完蛋了,Bubs带着混合了氰化物的白粉出去,想毒死那个一直打劫他的人,结果这次没有被打劫,估计白粉要被自己小弟吸了。
(不出我所料,果然。
Bubs这个人物,编剧写的太悲剧了,所有跟他的小弟都会死,他也永远学不到任何的教训)Bubs起床竟然还会铺床,在他那个破烂的茅草屋里……我都不铺床……羞愧啊。
果然角色还是太多了,才发现拳馆也很久没有上线了。
谁能想到,一整季下来,Micheal变成了更坏的小孩,而Namond反而变好了。
哎Dannis教练还要为Micheal吃两枪子,感觉这个剧里的好坏逐渐分化得厉害了。
就剩最后大决战了。
果然是Randy家房子被烧了,这帮无恶不作的毒贩子。
他养母那么好的人,还是被卷入事件了。
S03E13这一季也有13集啊。
又一上来这么刺激,Bubs因为自责竟然在审讯室里自杀,还好没死成。
太离谱了,怎么医疗保险还有有线电视套餐在里面?
如果没有保险只能看四个台??
Bodie是旧时代最后的坚持。
已经发现了17具尸体了,比之前的港口集装箱事件严重多了。
而这些都在前市长和警长眼皮下因为政绩问题被掩盖了。
嘿嘿,不会给教练安排这个护士的爱慕吧。
护士本来是厌恶街头人士的,但发现教练是浪子回头的,表情复杂了起来。
(哈哈哈哈最后果然验证了我的想法)Ellis真是变了啊,他竟然想收养Randy。
希腊人团队成员再次出现!
狗比吗喽,连Bodie也要杀。
希望他死的很惨。
Bodie虽然也是罪有应得,身上毕竟背着Wallace的血债,但他被这样的混蛋后生杀害,还是令人惋惜。
Barksdale时代最后的守墓人谢幕了。
哎,Randy拿出自己的私房钱235美金,认为可以买通别人来收养自己,看到这里眼泪都要出来了,孩子你知道这个成人社会有多险恶和无耻吗?
孩子的天文数字对于成人社会屁都不是。
Colvin从公务员到体制外研究者的身份转换,也获得了一个很艰难但很难得的视角,就是这个社会上,正确的事情推行起来为何如此艰难。
人只有在拯救别人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自我的救赎,我想Ellis是这样的,Jimmy也是如此,Prez也是如此。
Kima竟然找到了Bubs之前戒毒互助会上的好朋友来帮他。
Bubs看到他后因为羞耻心,瞬间大哭,让我想起了那个法庭上见到自己童年同学法官的罪犯,也是瞬间大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isQeqEgU)而Micheal彻底堕落,成为了冷酷的杀手。
Ellis又去驱赶想混街头的小孩子,在墙壁上看到了当年四个小孩子的签名涂鸦:Namond、Kenard、Micheal、Dukie、Tyrell(偷车小子)第四季是我最喜欢的一季。
好绝望的一季,前几季只看到街头孩子们满口粗话,这里告诉了我们他们为何这样,也有改变的想法和行动,最终还是被推回了深渊。
不是谁都有努力就能改变的选择。
政客们为了自己上位丑恶至极,连连画饼。
警察暴力执法屡见不鲜,可是不暴力能保护这个城市吗?
教育有用吗?
只能叹息,哎看到bubs被抢求助警察,结果警察也来洗劫你herc真是蠢爆了,他为了守住自己的工作好多行为害了好几个人冷面杀手charis替Michel教训继父的时候那个狠劲让人猜测他是否也被人欺负过clandy,deque都是Baltimore社会下的可怜孩子namend被收养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给的一个美好愿景,有可能被拯救
《火线》被称为美剧里的莎士比亚戏剧。
编剧是老巴尔的摩人,一个记者,一个老警察。
对巴尔的摩的社会现实情况非常了解。
《火线》说的是二十多年前巴尔的摩的市井故事。
多线索,多角度,入木三分,冷静刻画了巴尔的摩市里的底层黑人,毒贩子,警察局里的官僚,底层警察,议员,法官,检察官,市长,FBI,。。。
看了火线三季,有些感慨:感慨一,无论什么肤色,黑白黄,人性都差不多。
不少国人厌恶国人,说中国人没有正义感,狡猾爱耍阴谋。
看了《火线》,里面的白人警长,黑人警察局长甚至议员,卑鄙傲慢自私,没看出比黄种人好多少。
反而,有些普通人,黑人女警,黑帮老大的侄子,被杀的黑孩子,还有良知,女警很敬业。。。
感慨二,美国的黑人黑帮是一大毒瘤。
但经历数百年的白人欺压歧视,黑人内心对白人的愤怒和敌意是明显的。
加上黑人相对放纵欲望,所以在今日美国,黑人犯罪率很高,有历史原因,有人性原因。
感慨三,美国城市的有些区域,比如巴尔的摩黑人区,如此破败不堪,混乱肮脏。
这是号称灯塔国的美利坚。
曾经我们多少国人很羡慕的美丽国土。
如今不少的美国城乡,沦落破败,令人唏嘘。
开放,自由,多种族,多民族,多文化的美国,走到今天,似乎越走越艰难。
其中的毒品,枪支泛滥,种族问题,包括边境开放非法移民问题。。。
美国病,似乎无解。
Bodie的死更加确定了一点:我们身处不同的世界,哪怕越界一丝一毫就是生死的距离。
无线美好的风景甚至不像那个灰暗阴沉的巴尔的摩,猫和老鼠安静的坐在那里,满是沧桑的说我老了,没有偷窃没有过错,没有任何不该发生的事情,但仍然被新的规则所粉碎,两个战士彼此鼓励准备恢复世界本来的秩序,只是造化弄人,一切都随风而去,是个讽刺也是个隐喻。
Bub想努力摆脱自己的宿命,戒毒,流动超市,一个像兄弟更像儿子的Sherrod,他想构建一个家,一个能够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理由,这种信念甚至让他接受年轻人选择流浪的决定。
混混不止歇的抢劫,警察的冷漠,herc的马虎让他的自我救济显得即合理又悲壮,结局是彻底的崩溃。
你的命运已经注定,如果想改变,想变得更好,那么,要么去死要么崩溃。
Colvin的试验更是个注定失败的尝试,与他的哈姆斯特丹一样的乌托邦。
无论怎么努力,甚至如Mr.P般温暖可亲,他们的命运早被上帝写就,生活只是践行注定的行程,只不过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上帝视角,即使将他们的命运快进相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Randy进了孤儿院无依无靠,Mike变成冷血杀手,Duquan成了Mike的毒贩,唯一的救赎来自Nayman被收养,那更像是Colvin的自我救赎,Nayman不过是个工具罢了。
体制如钢似铁,哪里是一点善心就能改变的了那早已命定的未来。
Weebay不仅是个好爹更是个街角哲学家,“如果能心想事成,谁想拼命啊”,唯独那个还未度过为古惑仔神魂颠倒青春期的老婆在一旁叫嚣,也许她才是对的,看穿了街角的命数。
是啊,我们都老了,警察毒贩,学校码头,预算加薪,永不停歇也永远没有答案。
对自己妥协,对命运妥协,忠于自己所述的群体,那是生活也是宿命。
象风软这样的当初一开始就不遗余力的为国内苦逼大众无私提供资源的字幕组就是我们的精神粮食之父。
更难得的是风软一直坚持下来了,做有质量的字幕,不象人人,都走歪了路线,什么热门翻什么,当然,还好,《Mad Man》还在翻,可能它还是艾美的常客。
所以不难理解,这部在美国本土都不怎么受欢迎的美剧,在天朝居然有字幕出!
不是为批判用的吧?
在美国不怎么受欢迎是因为它的主题都无关什么美女,特异功能,破案之类的,关注的是贫民窟的事,最底层黑人的事,最基层的警察,当然,也少不了政治,这个一直很受欢迎的事。
The wire从来就没把它的镜头对准过白人的中产社区,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看了一堆黑人,又到一堆黑人,这里没什么其他色彩,因为我们的穷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什么胖子和领社保再吸毒的母亲了。
从第一季起,警察就是一主角了,毒贩则是对手。
主题一直没变,猫抓老鼠,打打杀杀争地盘,兄弟情义,还有很有个性的Olma专干劫富济私的坏事。
从第二季开始就有不同的阶层了,不过还是不离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有码头工人,有教育工作者,有义工。
HBO的宣传语是,我们不是TV。
它的确做到了,这部从本质说来其实与纪录片无异的美剧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背后,有人性与权力的斗争,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有毒品与生活的斗争。
怎一个真实了得,即使它再万恶,它也有它自己的修复程序。
可以有全民普选的市长,可以有良知为真象而不惜得罪上司的警察,可以有为了工会成员的生活而操心至死的会长。
没错,它再万恶也有人性在,不必为了钱而不惜毒害他人的牛奶,胶囊,大米,它还有基本的人性在。
风软出到第五季第五集了,希望他们能继续出下去,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多贡献些有营养的剧集。
给编剧导演剪辑师加鸡腿!
小小的Baltimore,无论身在何处,所有人的命运依然紧紧交织在一起。
“you tried. don’t need to feel bad. thanks.” Carcetti在屎盆子中徘徊着寻找出路;Mr. Prez who came here to teach有荣耀也有力不从心的失落;McNulty和Carver深入基层对事对人;Lester和Daniels暂逢伯乐小展拳脚;Omar、Marlo的一举一动悄悄改变着世道和规则...最令人揪心的是孩子们,Michael、Duquan、Randy、Namond,他们各自迷茫过也挣扎过,最后还是躲不过命运的洪流。
“这是系统性的问题”,which means,“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生活在Baltimore的人们还是一潮又一潮投入其中,既是身不由己,又义无反顾。
ps: Mr. & Mrs. Prez的狗粮好好吃qaq,以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喜欢他,这个人不就是按着Brian May的模子捏出来的么!
Namond,家境最好,当然这个最好的代价是他爸拼命用自由换来的。
所以开学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很多新衣服,房子,吃的,生活条件比其他孩子好的太多。
同样由于他爸的光辉事迹,被逼着走上街头。
哪怕混不好,货被黑,也没什么损失能让他翻不了身。
虽然最后Covin说服了他爸,逼他母亲不再让他上街头FD.虽说Colvin认为他能成为a lot of good things,希望如此。
其他三个孩子都是底层的底层,选择就更少了。
Mike,个人觉得他走上邪道并不值得惋惜。
因为无论正道邪道,他都有能力走的好。
但是回到标题,他没有走正道的选择和机会,所以走上邪道,他完全可以成为Marlo或者Stringer那样的人。
不过说到底,走邪道的下场不会好,无非是早来晚来。
Randy,最值得惋惜的孩子。
孤儿,寄养。
八面玲珑情商高又勤快。
可这样的出身和身处的环境,另他哪怕不想走邪路也得挂上钩,最后被无能警官无意暴露挂上了snitch的头衔,寄养家庭因此不复存在,重回孤儿院再因为这个受尽欺负。
想让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好的方向成长就有点痴人说梦了。
Duquan,笔墨不多,是生存环境最差的孩子。
有点什么东西都会被XD的父母卖了换D资,动不动还被赶出房子,东西被扔出来。
令人难过的是,东西被扔在大街上都没人理会。
在朋友之间,学校里也被人看不起,任意欺负。
Prez或许是他最美好的相遇,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间。
但是他不能永远停在八年级,进入高中回到过去是他不能接受的,同时收到Mike的照顾,走上街头,或许Wallace会是他最终结局。
(不是硬核解说,我也不懂政治,挑我有想法的部分说感想而已。
)一、过程概述Tommy在第三季是公共安全委员会主席,有热血青年的一面,见巴尔的摩犯罪率高居不下、政府毫无作为,时任市长Royce又反复推脱重建证人保护计划,义愤填膺地在私底下对自己人说:“暂时放下那些狗屁政治利益吧!
看看这座城市!
我们必须立即做点什么来阻止这座城市堕落下去!
”作为政客他本来就有强烈的上进心,此时更是等不下去了,决定立即参与竞选市长,想尽快亲自改造这座城市。
由于作为白人在以黑人为主的城市里竞选很吃亏,他先对自己的参选意图秘而不宣,怂恿委员会里的搭档兼基友Gray先宣布参选,好分走Royce的黑人票。
Tommy后脚宣布参选,Gray当然意识到自己被利用了,绝交。
第四季前半的一条线就是市长竞选拉票过程。
Gray的竞选主题是整顿教育,Tommy:“教育主题太弱了,完全没戏。
”(这里我有好几条想法,放第二大点说。
)而Tommy的竞选主题符合他愤而立即入局的动机:全力打击犯罪,争取让犯罪率降低10%。
经过令人钦佩的不懈努力(亲自挨家挨户地热脸贴冷屁股拉票)、抓准攻击Royce的时机和策略,最终险胜有权力威吓下属的现任市长Royce。
新官上任三把火,Tommy亲自到现场从基层的角度视察警务等公共服务系统运作情况,高调宣布全力出钱出力搞改革,鞭策老咸鱼们做实事,想方设法撤换渎职者,非常实干进取,让爱岗敬业的好警察们感叹:“好日子来了。
敬Carcetti!
”Tommy向多年前卸任市长、转行做民间律师的老前辈讨教经验。
老前辈概括道:当市长就是用银碗吃屎,天天都有新的屎,所以我只干一届就跑路了。
正如老前辈所言,后面Tommy就是不断面对新屎、不断做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
我还记得的第4季的几坨屎:1、白人警察Herc因反复辜负Bubbles,导致被Bubbles报复性地提供假情报,Herc暴力截停了黑人神父的车,黑人神父投诉,黑人议员们借机给Tommy下马威。
2、市议会主席Nerese处处跟Tommy作对。
因为本来Royce许诺让她接自己的班,没想到被Tommy截胡了。
Tommy安抚Nerese:“我过两年就去竞选州长,到时候如无意外,市长的位置还是你的。
”消息马上走漏到州政府,州长马上将Tommy列为重大政敌。
3、财务审计发现Royce竟隐瞒了教育系统五千多万美元的巨额亏空。
不能效仿前任滚雪球、对亏空视而不见,因为再这样下去,不久后就不得不裁撤大量学校和教师,Tommy的支持率会暴跌。
市政府可无权靠印钞糊弄过去。
日常不得不连轴转到处跑腿赔笑脸拉赞助,但杯水车薪,必须找州政府求拨款。
州长的第一轮下马威是晾着Tommy在大冬天州政府走道白等一整天,隔几小时就让秘书过去搪塞说州长现在在开会、会议延长了云云。
折腾几轮后终于坐下来谈条件了,吃屎三选一:(1)拨款的条件是让州政府彻底接管巴尔的摩教育系统的控制权,本地教师必定怨声载道;在媒体前宣布拨款时要允许州长当众羞辱说巴尔的摩市政府无能,辱没Tommy在州级的形象,断送其竞选州长之路。
(2)不接受交易,也不放弃警务改革计划,选择彻底牺牲学校——大量教育系统的人和孩子家长会成为坚定的Tommy黑,不仅在市级连任无望,州级选民听说这等劣迹也不会想投他。
(3)不接受交易,拆东墙补西墙,放弃警务改革计划——Tommy为了个人前程选择了这条,把未来全赌在竞选州长上(反正已经穷得注定不可能兑现犯罪率下降10%的竞选承诺了)。
幕僚对此大为光火,Tommy解释说等自己升任州长能更好地反哺巴尔的摩。
到第五季,Tommy显然不剩半点理想和锐意改革的劲头,和其他政客别无二致,所有工作都围绕着自保和晋升,最后得偿所愿成为州长,将巴尔的摩抛诸脑后(剧情里没说,但根据之后巴尔的摩越来越烂的状况,显然晋升后也没怎么反哺巴尔的摩)。
二、关于选择了教育当竞选主题的Gray(一)为什么选择教育Gray是戏份很少、走个过场的剧情工具人,完全没给他篇幅解释为什么选择教育主题,于是我只好列举我能想到的可能性:1、恶意揣测:他一开始就没打算赢,在合情合理地摆烂。
没有合适的理由能让他在不伤害自身信誉的前提下主动退选,但又不甘心被Tommy利用,就故意选个伟光正、不得罪人、毫无竞争力的主题当陪跑者:(1)教育主题明面上没动任何人的蛋糕,还能树立个善人人设。
(2)巴尔的摩人普遍忽视教育。
重视教育的家庭不太可能留在巴尔的摩这种犯罪都市,至少得把孩子送到别处读书;街头毒品文化浸淫范围太大了,黑帮或毒虫家长只会赶着孩子尽早辍学上街挣钱打拼;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比起关心与自己没直接交集的教育问题,更在乎“犯罪率高居不下”这种威胁到每日人身安全的议题。
2、善意揣测:他看到重整教育是治本的方法,教育失败导致源源不断地有孩子加入犯罪大军。
就算知道自己没胜算,也想呼吁大家多关注教育问题。
3、更粗暴的meta式猜测:不是活生生的Gray主动选择了教育,而是编剧借他这个工具人突出教育这个本季主题。
一是反映巴尔的摩人多么忽视教育(重点),二是让观众遐想一下如果换成个关注教育的市长上台会怎样。
(二)为什么教育于政客而言缺乏吸引力《是,大臣》里明确点出过频繁换届的选举制存在的重大弊病——政客们只愿意采纳执行能立竿见影争取到选票的政策。
像教育这种成本高、见效慢的领域,他们不愿意在上面费力,做好了政绩也算不到自己头上,变成为其他后来者做嫁衣。
新任执政者完全可能会因为政见差异,废止前任没完成的项目,前期投入全部付诸东流。
(三)想象本不可能发生的Gray上台 if 线1、Gray没有早期Tommy那种大刀阔斧搞改革的冲劲,作风比较温和,加上关注点不在警务上,不会跑去警局激情四射地作出承诺,警局上下对他的期待值不会有多大变动。
估计也不一定会动Burrell。
2、被截胡的Nerese一样会找他茬。
好消息是Gray同为黑人,其他黑人议员对他意见没那么大。
坏消息是如果Gray不打算向上竞选州长,打算长时间停留在巴尔的摩市长这个位置上,两人就真是一山不容二虎了,除非Gray能给她找到比巴尔的摩市长更有吸引力的出路。
3、面对教育系统的巨大亏空,日常会跟Tommy一样疲于奔命拉赞助,教育改革力度肯定低于预期。
4、跟Tommy相反,Gray作为黑人,离开巴尔的摩去竞选州长可没有种族优势,甚至可能是debuff。
尤其是如果Gray明确说自己要守在巴尔的摩,州长不会将他视为未来劲敌下绊子,拨款给巴尔的摩可能会大方些,至少不会逼他在个人前程和教育资金之间二选一,警局减薪不如正篇第五季严重。
不过州长也不见得肯出太多钱,毕竟还有驴象之争——(1)选项A,大力扶持民主党人取代州长。
竞选市长失败的Tommy政绩不足,民主党会推举其他候选人;州长肯定能收到消息说Gray准备背刺州长,然后复刻针对Tommy的霸凌行为。
(2)选项B,跪舔州长,画饼说巴尔的摩出成绩了也能成为州政绩的一部分。
估计没多大用,首先前面说过教育见效太慢,州长肯定等不及;州长自己就屁股不干净(可能有记错,好像是有挪用公款之类的),出钱意愿和能出的金额都得打个问号;州长未必瞧得上政治能量和手腕不足的Gray,筹码不够再舔也没多大用;民主党人舔共和党人,恐怕回家就要被自家人抨击了,搞不好还会因此被换下台。
(3)选项C,保持中立,顺其自然,将就着得过且过。
没那么得罪人,相应地也争不到多少资源做大事,之后很可能会因此竞争不过其他市长候选人,尤其是已经积累了很多政治资源的Nerese。
4、早期也许会将Tommy用于整顿警局的精力放在审视教育系统内部的资源浪费或腐败上。
教师Prez线有一条一笔带过的暗示:去仓库找骰子时,发现电脑等贵重设备在仓库里吃灰,连箱子都没拆。
我倾向于猜测是教育局内鬼为了吃回扣,申购了一堆学校根本用不上的东西,美名其曰“大力跟上时代脚步推行现代化教育”,有媒体采访时就让学校把这些设备掏出来作秀。
不过一查起来,得罪人的数量恐怕不亚于撤换Burrell。
毕竟警察局的KPI压力高得多,做好做坏全社会都看得到,撤起来相对名正言顺;警局中高层岗位竞争不小;教师相对是铁饭碗,素质和成果区分度也没警察那么显著,肯留在巴尔的摩公立学校的人供不应求,比起竞争更多的是抱团合作,“唇亡齿寒”的担忧情绪会蔓延得更厉害。
5、Gray的竞争力不如Nerese,难以连任,Nerese一上台就回到Royce的老路子,把Gray搞的改革废除个七七八八。
结果跟Tommy上台没多大区别,警局少一次期望落差罢了。
三、(题外话?
)我写这篇复盘的原因:触景生情给我留下心理阴影的上一份工作,主观体验跟Tommy的工作差不多:一边头疼无法解决且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的巨大历史包袱,一边为层出不穷的新麻烦焦头烂额,资源短缺、捉襟见肘,一路在环境驱使下不得不做些亏良心的事。
这个职位要求我从老板的角度考虑、解决问题,落到日常执行层面上与老板的利益统一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岗位,自然我也会更快成为共情老板的工贼。
“For the future, for the greater good.”说得自己都信了,迅速完成自我异化,活成自己最初讨厌的模样。
不过我们俩还是区别很大:我始终是无名小卒,之前处在幕僚的位置上,不用亲自到处跑腿赔笑脸,要承受的压力没那么大,也没那么大野心,对这份工作厌烦后很快彻底退出了。
距上次看完相差五年,百感交集,一切尽在Carver愤怒抽打方向盘爆发了出来。
每季看完都需要缓一下,回归虚假的positive power媒介世界。
一个是消费,一个是上瘾【比如刷短视频】,才能让人舒心愉悦,但将我们的认知与现实世界脱离愈来愈远。
可能这季含McNulty量太少,才显得压抑和绝望。
前三季的铺垫之后,观众应当对警局的暗箱深谙于心,第四季将主题伸得更远,学校教育与市长竞选两方面。
(一)对命运的无力感
Carver抽打方向盘Carver从第一季起,作为重案组内鬼,平步高升;第三季中,因为做事得力,又被Colvin赏识。
在Hamsterdam里,他为放哨的小黑人打抱不平。
【Carver的几项性格和能力比起来,忠诚>正义感>能力,一个标准的警察】Randy由于泄密放哨之事,被所有人排挤,毕竟整个西区小孩都收了Marlo的钱。
Carver为他提供保护,黑帮报假警,吸引走值班警察,寻机报复。
Carver为他找监护人,疲劳又无果,似乎Randy已经意识到,整个社会对他的期望就是进入收容所。
对现实的无奈,以及积压整整一季的情绪,在这时爆发了。
第三季 慈善家CarverPrez问过Randy的梦想是什么,不是科学家式的答案,Randy回答道拥有自己的小店。
如果在中国的小学提起这个梦想,恐怕会被嘲讽没有梦想,但这些黑人在八年级时就已经如此现实。
因而,他带三套校服来学校,兜售一书包的小食品,向各年级售卖,对未来做准备。
Prez第一次给了他希望,第二次被Hawls破灭,Carver再一次给了他希望,但这一次他内心知道:但凡在巴尔的摩待一天,就没一天好日子过。
在外界看来,尤其对墨西哥人来说,一墙之隔,美国是天堂,但就这些Corner Boy来看,他们只能重蹈上一辈的覆辙。
送进收容所那一刻,有种莎士比亚式悲剧感。
(二)系统(Game)All in the game作为该剧主题,继续体现他的客观与冷漠。
在洲测验前会议上,校长助理明确指出,让所有教师放下目前教学计划,直接让学生背考试的语文题目。
Prez疑问这不是骗人吗,哪能够测试学生水平?
旁边女教师解释道,其实这场测验不是测学生的,而是测老师们的。
只要测试结果过关,意味着学校改善,老师达标,意味着补助将正常发放。
Prez感慨道,警局也是同样逻辑,将抢劫伪造成盗窃,Major就能升到Colonel了。
伪造数据所有人都知道,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但官僚系统的顽疾一直解决不了,下面是两个最直接的原因。
1.信息反馈Lieutenant -Major -(Colonel这一级可跳过)-Deputy - Commissioner - Mayor,是《火线》世界里的Chain of Command,越级汇报是官场大忌,而信息传达到市长后,还需向市民和州里汇报。
真实信息也会在一层层汇报中,被削去细节,并逐渐失真,唯有数字可以在马里兰洲各市之间相互比较。
因此重视数据,而忽视实际民生,情有可原。
2.委托-代理问题政府官员分为两类人,一部分是政治官僚,比如Commissioner,他们拿着死工资,并且升职激励很弱,所以将chain of command放在第一要务;另一部分是政治家,比如CarCetti,公民是委托人,政治家是代理人,他们有很强的晋升激励,比如两年后,Carcetti即将参选州长,所以公民的投票率对他至关重要。
但代理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常常产生偏离,因为有技术性手段,可以让他表现得更在意人民,于是追求这些手段,成了政治家的第一要务。
Carcetti将人视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为目的,这永远都是错误的。
——康德本剧亦正是将康德的意思体现得淋漓尽致,政治逻辑导致的离谱事件比比皆是。
在市长选举前,Royce一方面自夸打击犯罪成效,另一方面打压重案组,使其噤声。
造成的后果是,本末倒置,错过了追捕Marlo的最佳时机。
用最佳资源仅仅抓捕了一群小喽啰,数据虽是好看些,但同时也让Marlo集团警醒,弃用手机,用更传统方式联络,为后续重案组增加难题。
除了Kimma破获枪杀证人一案,整季警察陷入系统之中,为政治所裹挟。
(三)学术除此之外,第三季和第四季带有些学术气息。
第三季的毒品合法化,探讨究竟是毒品提高了犯罪率,还是警察对吸毒容忍的态度和行为决定了犯罪率。
第四季的教育主题,探讨学校因材施教,抑或是个人有限的正义感,在系统之内能否帮助Corner Boy。
在学术中,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博弈论的兴起,让这些事情变得“可以解决”,只是解决方式与政府的政治逻辑相悖。
在Carcetti这条线中,他不断在与别人妥协,如果接受州长的教育帮助,他将失去两个大区的票,极有可能无缘两年后州长大选。
但学生两年后大多依然没有选举权,Carcetti也只能忍痛割爱,为了实现更大的梦想。
汪丁丁在《身体与生命》中提到,中国社会是一个非稳态,依然处于变化之中。
而美国已经形成一个稳态社会,想要找到帕累托改进方式很难,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于此。
除非教育引起强烈的社会不满,让公民都觉得必须要大刀阔斧了,改革才得以实现,不然公立学校的学生会一直成为牺牲品。
周其仁在《改革的逻辑》中提到:也总有人自发地试图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就是自发的民间努力能不能得到国家政策的合法承认,这非常关键。
1956年支持包产到户的那位永嘉县委书记,倒是给农民提供了政策承认,但他本人却因此“犯了错误”,被开除了党籍和公职,回乡当农民一直当到1979年。
这说明,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早就有,历史上有,现实中也不断地冒出来,困难是合法承认的门槛太高。
毒品合法化的逻辑与之类似,况且荷兰等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实现,在美国实现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四个小孩都挺聪明,开始时他们看似天真友善,但稍许差错让他们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
一方面,老师希望他们将来做合法的事,但从小在Corner长大,他们清楚的知道,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并且他们的老师就是那个社会中的一份子。
两种矛盾在Namond内心里交汇,使他产生了挑衅性人格,因此,老师和警察的话,对他们来说,无异于伪善。
最后附一张警局厕所的墙,也算是缓解这一季压抑的情绪。
凶杀科厕所
这一季对这四个孩子的性格刻画的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四个不同命运也令人唏嘘。
一个成为冷血杀手而同时爱着自己的弟弟,一个被送进少年监护却还是被人欺负着,一个本以为会在好老师的照顾关爱下到高中读书却还是去到了街道fd,一个刚开始最叛逆最后被好警察改变并收养。
火线真乃神剧也。
这部剧就像剧中的dp一样,尝过之后就停不下来戒不掉。
尽管看过那么多优秀的英美剧,《越狱》、《绝命毒师》、《绝命律师》、《无耻家庭》、《冰血暴》、《权力的游戏》、《真探》、《大小谎言》、《超感猎杀》、《杀死伊芙》、《性爱自修室》、《怪奇物语》、《罪夜之奔》等等等等,但如果一个人流浪到荒岛时只能带一部剧的话,我还是一定会选择《火线》。
最后几集才高潮,前面有时候甚至一度想放弃。以为最后一季了,看到后来怎么都觉得完不了……果然……
RIP Bodie,you're a real motherfuck soldier。
发现the wire一季比一季分高,大概是因为只有真正喜欢这部剧的人才会一路看到第四季第五季吧
avon还是死脑筋了,完全不用大张旗鼓的杀人导致被警察盯住,其实只要杀了人,埋了再放出话,效果是一样的。所谓打手不在多,一个超级杀手就足够了。但是小姑娘的确是差了一点,不可能所有人都老老实实跟着去空屋被杀的,小姑娘连搬尸体的体力都没有。
目前而言,在我看过的所有英美剧中,The Wire当世第一!编剧对于整个System的了解之深刻,提出的问题之尖锐,人物塑造之丰满,Dialogue之地道,让一众英美剧望尘莫及,好如绝命毒师之辈也黯然失色!从贩毒集团的日常运行和架构,到港口工会甚至走私如何工作和协调,再到大的选举,politics,学校系统的整个方方面面,这没有经年累月的调查,积累和研究是根本不可能写出来的。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上面,再创造角色,给每个角色设计符合他/她背景的行为和对话,然后还能搭配丰富的剧情,The Wire绝对担的起当世第一的名号。
最无聊的一季,全程快进⏩
6顆星
这季几乎没有一点点好人光环太致郁了,怕被剧透又忍不住自己去第五季的演员表里查角色还在不在
火线真的很适合送饭,不会不好看,也不会很好看,吃完饭能毫不犹豫关闭视频。第四季多了学校感觉ok,从警局到码头到毒品合法区到学校,马上要到媒体部门,这么一看第二季节奏最慢但第三季最没特色。这季的学校线,有街头少年从良也有弟控少年沦落黑道,怎么感觉火线也开始搞剧情冲突了,而且这部开始有能力之人上位越来越资本主义zzzq了哈哈哈哈
b站李里西解说:人人都关心kpi,这样的制度下有创新意识的个人难以改变,每个官僚都在市长的改革下试图抱住自己存在感。想要在官僚系统里推动某件事,要像丹尼斯那样找到合适的人然后用他们在乎的利益点说服他们。教育线上还是挺有感触,和我的生活不远。
这部电视剧是警匪题材中获得最高评论的电视剧之一,艾美奖提名了最佳编剧奖
该剧深入描写了街头贩毒团伙在西巴尔的摩的不断壮大以及市长竞选等社会议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展现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全屏写满了两个大字:妥协。
又是一帮新的人,却是孩子,还有政治线。b又进监狱了,另一个b死了,不否认眼光放到下一代身上是顺其自然的,只是看小孩不够精彩。每个大人都罩着一个小孩,Bunny 罩着namond,也是结局最好的,prez罩着duke,carver罩着randy也害了他,教练想罩着Mike 却为marlo贡献了新杀手。Jimmy 因为bodie的死,tima因为bubs的崩溃都归队重案组了,希望最后一季精彩收网。
巴尔的摩众生相之四,教育与选举。这是直面美国最底层的血淋淋的教科书,一个国家可怕的不是现状,而是没有未来。选举中的各种勾心斗角并不新鲜,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不可避免地走向毒窝才教人绝望。
彻底开始蜜Omar
三星半。仅仅只有写实不能成就艺术或文学,即使是最负盛名的第四季。
这一季真的无聊到不想看下去
学校的主题似乎更契合创作者们的关注点,小组讨论和《早餐俱乐部》结构很像,但是这荒诞的最终不是反讽解放而是一些更温情的东西。马上就要最后一季,火线纪录片即将完结……
这一季太唏嘘了,第一季里那两个老大年轻时大概也就是出自这样的街头少年,这些少年,能活到长大的,有勇有谋的长成boss,特立独行的长成奥马尔,好勇斗狠的长成各种高阶小弟,然后更多的没能活到长大,死如野草被世界遗忘。第一季里主角团们也没能像系列刑侦美剧里那样抱团成长相亲相爱,有人越来越王八蛋,有人本来就是王八蛋,也有人慢慢暴露出王八蛋的一面……|||||||||结尾二十多具弃尸算个小高潮,给第五季留个扣,或者也可能不是扣,就是编剧想告诉我巴尔的摩究竟能王八蛋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