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i不仅品学兼优,还很讨女孩子喜欢,而且女朋友更是换了一个又一个。
用小不点的话说,他就是“超强”的。
然而,在外人眼中完美的Nori,心中却藏了一个美丽的梦。
他将这个梦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唯恐外人知道。
因为这个梦太特别,虽然很美,但在他人眼中却是很不齿的。
所以Nori只能内心挣扎又矛盾地生活着。
Nori的梦究竟是什么?
这部剧非常厉害的一点就是,侧面通过一些事物来描写他的梦是怎样的,而不是直接抛出:鞋带:Nori会系各种花式鞋带,他的这个本事使得他在女生中间十分受欢迎。
也许我们会以为Nori是将它作为一种吸引女生的手段。
但EP6开头有一个镜头特地滑向了Nori的鞋子,我才意识到原来Nori其实是自己内心喜欢。
因为他的鞋也系了一个漂亮的小花样。
日文歌曲Smile for me:这首歌是Nori经常听的一首日文歌。
EP6剧情开始,Nori一边听着这首歌,一边在做着一道日本料理玉子烧,而他的脸上更是写满了甜蜜,一脸沉醉。
好像陷入了爱情里。
剧中还有一段剧情也很令人印象深刻,就是Nori在某个夜晚甜蜜约会之后,坐在机车上,带着一脸的娇羞,开心地哼着这首歌。
看完剧之后,我也从网上找来这首歌听了听,也大致了解了一下歌曲里所表达的意思,这首歌其实描绘的就是少女初恋时的那种开心,幸福的感觉。
也许这正是Nori内心所向往的那种感觉,又或许这首是和恋人在一起时经常听的一首歌。
所以Nori才会这么喜欢这首歌,以至于反复地去听它。
电话,樱花,和白色裙子:Nori经常一个人到公用电话那给某个人打电话。
在电话里,他提到最多的词应该是樱花。
小不点和他朋友在偷听Nori打电话时,听到了一个词Saku,其实完整的应该是Sakura,这是樱花的日语发音。
由此可见,Nori应该十分喜欢樱花,也很爱听对方为他描述樱花有多美。
甚至有一次,Nori在打电话时用十分轻柔的语气说“能不能再跟我说一次樱花有多美”,表情里羞怯中带着陶醉。
我想这也许是Nori为数不多的可以真正做自己时刻,所以他才会那么沉醉地靠着墙去听电话。
说起樱花,Nori不仅喜欢在电话里听对方去描述,也将这一份喜欢锁进了柜子里。
Nori的衣柜也是他的另一个小天地,为了那一份热爱,他甚至在衣柜里贴满了樱花的贴纸。
对于白色裙子,这部剧做得非常好,只是浮光掠影地展现了一位穿着白色裙子的女孩,并未展示其全貌。
不用想,我们也知道,这位穿着白色裙子的女孩,其实就是Nori,因为没有其他人了。
这种浮光掠影的朦胧感,十分有趣,因为这种模糊处理,在后面的叙事中可以作为引子接着去探索,而不是直接在这里结束。
而说起裙子,我们都会把它作为一个女孩的标志性的服装,但无论是裙子也好,女装也好,在我个人看来,真的不是女性气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通过对于这些事物展示,我们对Nori的这个梦也有了一种清晰的认识,那就是Nori的内心原来藏着一个这么美丽的樱花少女的梦。
而这样美丽的梦他也只能默默地藏在心底,因为显露出来,只会让他成为眼中的异类,甚至是变态。
EP6的标题是影子,剧中展现的另一个人物“小八”与Nori之间形成了一个互为影子的对照关系。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小八很勇敢,他敢于将自己的独特的性别气质展现出来,他涂口红,他穿裙子,他随着音乐自由舞动着,虽然这会让他备受他人的欺负。
而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勇敢,未曾畏缩过。
而这也是令Nori暗自羡慕的地方。
Nori好几次的心态变化都与小八所遭遇到的事件相关:1.小八和一群小孩都穿着裙子在天台上旋转跳舞,被家长抓包后,小八成为家长口中首当其冲的那个犯错的人。
2.小八在和着Smile for me的音乐自由舞动时,被别人推开。
3.小八在厕所被人霸凌致死。
小八的遭遇实在太惨。
而这一系列的事件都深深影响到了Nori,尤其是最后的小八被霸凌致死的事件,更是让Nori意识到,是到了该去往心中向往的99楼,真正地做回自己的时候了。
最终Nori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他十分熟悉的家,带着他的樱花少女的梦,去往了心中向往的99楼。
而这个家,他却再也不能回来…😭
最后,永远在那里的树,会等到那朵贪玩的云回来。
那些消失的东西必须在99楼,否则它们就并不真实存在了。
因为它不见了,你才会记得,它曾经是你的,原来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这部剧的从小孩的角度来审视大人。
政治、爱情、迷信、同性恋、梦想,在通过魔术这种非现实的奇幻方式表现出来。
剧中的99楼想表达的更多是每个人自己的梦想。
而剧中只有小不点最终离开了99楼回到现实世界中,也是因为他自己梦想发生了转变。
但不管是99楼还是现实世界,我想这部剧教会了我们要一直坚持自己的本心。
至于这部剧在那之外衍生出的其他意义,我觉得是这部剧的让我佩服的点。
很有深度的一部剧,值得观看。
2021年實至名歸的臺灣戲劇。
刻劃的是1980年代開始風起雲湧的臺灣社會,一方面努力衝破黑暗的禁忌,一方面嘗試探索光明的未來。
雖然個人並非生活在1980年代,出生以後也從未見過象徵美好時代的中華商場,然而透過公視視角的刻劃與抒寫,我們更能深刻明白今日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而是時刻必須慎重珍惜的結果。
例如,阿猴與小蘭在兵變與否的情感掙扎,諸如此類的故事父母輩也在多年以後不斷闡述三年兵役情感維繫的不易,尤其當年是臺北與屏東的心理與空間距離等待;至於劇中大火燒毀一家的希望,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與影射歷史事件,甚感遺憾無法在此多言其他,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深刻研讀何謂當年。
當時,滅門血案震撼了臺灣社會的人心。
當時,玫瑰少年喚醒了臺灣社會的重視。
當時,北漂衝突象徵了臺灣社會的意象。
櫻花落瓣,轉瞬即逝。
2019年05月17日《同婚專法》通過的剎那之間,數以萬計淚水交織的臉龐,高聲吶喊歡呼的彼刻。
希望,未來一切能夠越來越好。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仍记得小时候常和好朋友一起戏耍的天台,那时我们喜欢叼着辣条坐在台阶上探讨人生哲学问题,喜欢在墙壁上写喜欢的人的名字,喜欢拿起石头扔向很远的地方,喜欢透过残垣窥探别人的人生:二班的谁谁谁又打架了。
喜欢想象自己拥有哪种超能力才最好。
我早就记不清那些模模糊糊的答案,记不清小时候发生的一切细枝末节的事件,一切好像在未知的某一天被雨水冲刷掉了,像墙上的字一样,记忆也会渐渐消退,直至完全消失。
认识的一个学弟在工作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我过于“妥协”了,人,总要有些变化才对嘛。
我删删减减了好些文字,最终却什么都没能发出去。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倘使做每一件时都带入自己的见解想法,最后的事情处理起来便显得勉勉强强。
像一个巨大的袋鼠攀附在一棵无比丑陋的大树上。
“嘿,我该怎么去那里?
”袋鼠问和它一样的另一棵树上的袋鼠。
“嗯,就像我这样便可以了。
”“为什么不可以像我那样?
”袋鼠隔空比划出另一种方式。
“谁知道呢?
”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算是路吗?
从未有人从99楼回来的那个99楼当真存在吗?
换句话说:我们为何总是执着于路?
我们为何执着于探求自身?
当人生活在人群中时,个性化究竟是好是坏?
这个答案我是给不出的,只是偶尔会怅然,我神往脑海中模拟了一万遍却从未走的路,我所神往的那条路真的是被美化之后的吗?
神往次数的多少与幸不幸福究竟是否成正比呢?
我问我爸如何理解“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他骂我笨“鸡被人吃掉了就没有了,人死了也是,消失了就是消失了,不会再有的。
”一切都循环往复,像无数个昨日重叠在一起,往事皆成烟,昨日不再来。
《天桥上的魔术师》看完了,第一个想法是:我小时候也有想去的99楼,可是因为害怕回不来,便没有再想了。
你一路上汲汲营营,最终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啊?
爸妈的好女儿(儿子)、丈夫(妻子)的好妻子(丈夫)、公司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
太多的限定词了,却没有一个是“我自己”。
小不点最想得到的是什么呢?
他去了99楼,因为当下的现实中爸爸妈妈总是忽视他,朋友们排挤他,他成为了“边缘人”。
去要99楼找哥哥,他有哥哥送给他的时光旅行手表,所以,一切都没有关系。
“哥,你到达你的99楼了吗?
”你在哪里过得到底快不快乐,应该是快乐的吧,不然就不会不回来。
于是,他向魔术师要来了去往99楼的钥匙,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隐身人”,窥探着这个世界没有了他会是什么样的。
开始所有的话题都指向他,父母拼了命地找他,随着时间流逝,大家的生活又回归到了正轨。
小不点想要被真正记得,他消失后,人们才记得。
却不知道,“被记得”另一层含义是指“等待遗忘”。
他跑进了电影胶卷里,爸妈每天都来看他。
魔术师说“你爸爸又来了,你没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小不点把身体背过去,他不愿意回头。
后来电影结束了,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特定的,没有了便是没有了。
他央求魔术师把他变回去,可是回不去了。
最后一次,电影重演,小不点在电影场景里一直喊着“舶来品,三双200。
”他想笑,但是他哭了。
他是唯一一个从99楼回来的人。
起先总以为因为他是主角所有才回来的,可是后来细想想,并不是这样:这个世界的魔法会对人偏心,在这里你不快乐呢,你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吗?
那回去吧。
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可到底怎样证实存在?
你或许会给出:——“很多很多的爱和很多很多的等待”等诸如此类的答案。
所以,会有好多个刹那,感觉自己好像可以明白为什么患有抑郁障碍的人都愿意选择轻生,而不是尝试再努力活下去了,或许是因为现世已没有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物”了,他们在找寻:会不会死的尽头是安宁?
会不会消失的尽头是存在?
他们去了专属于自己的99楼,可惜那个世界没有魔术师,没有电影,没有超时空手表,一切都回不来。
再回到问题本身“你一路上汲汲营营,最终想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啊?
”没有结果的,也不会有答案。
因为结果总是如此,我们会消失,会被遗忘,尔后被存放在某个地方,像是搭上了时光旅行的车,再也回不来。
“诶,你还记不得你小时候……” 我想我应该都忘记了。
文/ 淹然每个城市都有一座被时光偷走的商场吧。
上海的虬江路音像城,北京的东安市场,杭州的七堡百货……它们见证都市的繁华,目击往来过客的悲欢,经受时代的跌宕。
最终,有的被彻底拆除,在城市的天际线中失踪,有的被迫转型,不复人们记忆里的模样。
最近完结的台剧《天桥上的魔术师》,则把目光落在了台北的中华商场。
五家商户,九个少年,导演杨雅喆试图借此召回,消失的商场,失踪的伙伴,逝去的年代。
记忆裂缝: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中华商场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容器。
1961-1992,从建成到拆毁,不过短短三十年,却是不少台湾人重要的记忆地标。
商场落成前,这里棚屋错落,是外省人可怜的栖身之所。
而后,八栋三层建筑拔地而起,它们以古老的「八德」为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迎接崭新而多难的时代。
如果要用一句话描述《天桥上的魔术师》,剧组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八〇年代,中华商场的天桥上来了魔术师,不同的大人、小孩、青少年遇到他,都会看见内心的渴望、不足与不满,最后,他们因为魔幻时刻,创造生命中的奇迹。
似乎又是一个「大时代,小人物」的老套叙事,但事情并非如此。
杨雅喆找到了准确打开故事的钥匙,那就是——记忆。
这个十集的迷你剧集,脱胎于吴明益的同名短篇小说集。
书里刚好也有十个故事,但改编并非亦步亦趋,杨雅喆保留骨架,重填血肉,重写故事。
吴明益的笔端,每则短篇都以回忆启动,文字平白,有意模仿追忆口吻。
我们追随长大的商场少年们重返故地,忽而就懂得了那时候还不懂的忧伤,忽而就和那些闯进日常的奇幻物事迎面相遇,比如,厕所里的斑马,活过来的石狮子,透明的金鱼,舞动的纸人……吴明益和杨雅喆一定同意马尔克斯的说法,没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只有「真正现实主义」,魔幻飞升,无非现实一种。
相同的人物,在这十篇小说里穿梭往来。
这一篇还是主角,后一篇就变成了龙套,就像这些人当年在中华商场里乱跑。
但读着读着,我们甚至有时候搞不清叙事者是谁,这篇的「我」和上篇的「我」,还是不是同一人?
吴明益说,「故事是黏土,是从记忆不在的地方长出来的。
」这里没有纪实报告。
吴明益的小说是对中华商场的「回忆」,而杨雅喆的剧集又是对小说的「回忆」。
所谓回忆,就是潮湿又暧昧,没有唯一的答案。
鞋店的Nori、小不点兄弟,钥匙店的阿派(还有他的死党阿猴)、阿盖兄弟,眼镜店的小兰,书店的大珮、小珮姐妹,宫庙的特莉莎,杨雅喆移花接木,赋予了少年们更整全的故事线。
小说以大人的目光回眸往昔,剧集则以小不点的追忆贯穿始终,仿佛少年身体里住着个老灵魂,娓娓叙说那些「消失」。
经过了大规模改写,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这就是《天桥上的魔术师》?
杨雅喆将裁缝店猫妖的故事,拍得如王家卫般迷离氤氲。
又将小兰和阿猴那个《恋恋风尘》般的残酷青春故事,改成了《荼蘼》那样的人生AB面。
而飘忽游离的魔术师,变成了每集固定的登场人物,并获得了比小说更明确的表意:人间菩萨。
但万变不离其宗,杨雅喆始终抓住小说那句点题之笔:「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
」Nori消失了,特莉莎消失了,小珮和她的父母消失了……就连讲故事的人——小不点也险些消失。
消失,才让我们意识到曾拥有过什么?
不想失去什么?
时代造像:八〇年代的死去活来八〇年代,是中华商场死前的最后时光。
也是整个南方岛屿的特别时刻,经济腾飞,社会开始松动,从戒严迈向解严。
柯裕棻说,「铁道还在的时候,任何一列西线北上的火车进入台北都心之前,都会先经过萧条的清代旧城艋胛,经过喧闹的日治旧区西门町南侧,经过叮叮作响的平交道,再经过中华商场的后面——这几乎是穿越近代历史的光阴序列。
……也因此,中华商场总是外地人最早看见的台北日子。
」剧组耗资1.5亿新台币重建了中华商场,杨雅喆能复活中华商场和八〇年代吗?
最初的冲击来自第四集,没人想到,杨雅喆会将白色恐怖的阴霾,投向大小珮姐妹。
大小珮和小不点他们,向同学贩售名为「笑刊」的政治讽刺漫画。
而姐妹俩的父亲柴爸是隐没于世的读书人,念过西南联大,现在偷偷翻印着违禁书刊。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在阿盖眼里,监视柴爸一家的秘密警察,仿佛马头人身的怪兽。
最终,正是这些怪兽将柴家推向火海,大珮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而在小说里,这场大火无涉政治,更像是悲情的宿命使然。
大珮失魂般回到学校,遭老师呵骂:如果早点举报家人,就不会落到如此境地。
猛烈的教鞭抽打下,大珮抬头反问:老师会举报自己的父母吗?
不知大珮是否还记得她曾与妹妹读过的那首诗?
彼时的她们尚不知,这些控诉时代的诗句,也成为她们命运的谶语:天空为什么只有一种蓝/草地为什么只有一种绿/夕阳没有禁云朵游行/南方出生的焰火/不曾勒令北方沸腾的锅炉闷声/枪支却在五千年的暗夜响起/众神制作出一张没有梦的床/拔去羽翼/飞鸟才有返家的归期此外,Nori的故事变成了一曲跨性别者的哀歌,特莉莎的故事则隐微传达着性侵少女的窒息。
这些统统是杨雅喆的新编,而他的野心早在剧集的片头就昭然若揭。
映衬着罗大佑的《之乎者也》,一帧帧旧照浮现,宛如打开八〇年代的时光相簿:缅怀蒋经国逝世,股市交易所兴奋的脸孔,当街肢解孟加拉虎……时代的迷狂、眼泪与凶暴,呼之欲出。
批评的声音指出,杨雅喆将中华商场又拆一次。
八〇年代,何来如此明目张胆的性别霸凌,白色恐怖也早已变成虚弱的远景,禁忌读物惹不来杀身之祸。
杨雅喆说过,「虽然活过八〇年代,去过中华商场,常去佳佳唱片,但也不代表我有半点情怀,中华商场拆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一开始没有很想拍这个年代。
」真正吸引他的,是「书中写到的小孩、青少年和失意中年人」。
对导演来说,更重要的,或许不是为旧时代还魂,而是为今日造像,如何从中华商场大人小孩的身上,看见我们自己。
Nori这个樱花少年的故事,也是玫瑰少年的故事。
特莉莎的故事,也是林奕含的故事。
白色恐怖的故事,如果把它的内核理解为,对权力的警惕,免于恐惧的自由,那么,这也是今天仍会上演的故事。
政治,性别,权力,这些当然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时代议题。
在杨雅喆这里,八〇年代,因为失真而死掉了一次,但也因为失真,又重新活过来。
八〇年代,就是现在。
他们,就是我们。
◎原载《北京青年报》
第一二集,99楼小黑人。
致我们童真想象力的无限浪漫幻想。
现实部分,小不点又皮又可爱,哥哥的爱,玩伴的支持,好多场景看得想哭。
奇幻部分,小孩的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非常出彩。
第三集,水晶球。
青春期的敏感多变小心思,稍纵即逝的友情爱情。
阿派啊,不仅不惹人厌反而让人同情怜爱。
第四集,石狮子。
导演野心初露,梦游的傻阿盖与大小配的笑刊掩盖不了戒严(?
)的恐惧氛围。
阿盖拍爸妈那段简直惊悚。
第五集,文鸟。
阿派抱佩佩那里心碎一地,泪崩。
第六集,影子。
诺里的秘密,无奈的无奈。
第九集,金鱼。
美丽又残忍,孩童受伤的自我保护与互相依靠,有强烈共情,哭得好大声,停不下来,后劲还大,抓心挠肺。
开始的没人要和第一集呼应开始铺垫。
痛了就冰起来,冰到麻就不痛了。
不要听不要看,金鱼泡泡就不会破。
阿胜,你的鸡蛋要全熟还是半熟?
(没记错的话是前面诺里的话吧)特丽莎的暗写,阳光在水瓶里跳跃成金鱼,街上的光影配合音效仿佛泡泡实体,大海上升,都是最爱。
第十集,超时空手表。
起点是小不点,落点也是小不点。
小不点终于还是去了99楼,残酷又真实,没有回头路,小孩被迫要去永久告别,哈破赖哈破赖,再次泪奔。
最后的奇迹却又极致温柔,点题消失就是存在,向前走让过去消失,过去才真的存在。
第三集在我看来是讲感情,导演虽然表明了并没有刻意的渲染阿派对阿猴的情绪,甚至刻意模糊了这种情绪,但是观众们还是可以察觉到。
这一集讲的主要是兄弟三人为了争夺邻家女孩的爱意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细致的描写了阿派和阿猴的友谊。
剧情开始时这种感情还很普通很朴素,让人很难想歪,但是从中后半段开始,阿派对阿猴的感情线其实已经很明显了,但是导演在刻意模糊。
阿派每次都给阿猴加一顿夜宵;总是安静的听阿猴给他的妹妹打电话;努力的教阿猴赚钱的本领;自己挣得钱也会算到阿猴身上;连珍贵的西服都舍得送给阿猴当礼物。
这样的举动也可以看作是友谊。
但是后面有很多情节表明这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比如说,阿派提醒女孩要给阿猴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因为老板对阿猴很吝啬;比如说,在争夺邻家女孩的开始,阿派遇到另一个兄弟在眼镜店,他对这个配眼镜的兄弟显然是很不满的,甚至有了肢体冲突,然后后来即使阿猴和女孩牵了手,阿派并没有非常冲动的和阿派发生摩擦,而是刻意的回避,这显然很不对劲。
第三集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裁缝店的香港裁缝,大家都说他是猫妖,在我看来,这是大家在说他有点“娘”,甚至是在说他是gay,这在后面其实有所印证:阿派去店里做西装,半截从屋里走出来一个gay里gay气的gay,非常刻意的抚摸了阿猴的手。
即使阿派没钱裁缝也不在乎,甚至给他穿了一双很好的皮鞋,这其实就是在表明裁缝老板的身份。
阿派知晓他的身份,但还是总来他的店,我认为这是两个人都知晓这种情况,但是就是有一种规则让他们在内心知晓对方的身份又表面上很融洽的相处。
这种融洽关系被打破是在裁缝给阿派穿上做好的西装的时候,阿派说可不可以改西装,裁缝在不经过任何提示的前提下,一下子就点破了阿派的目的—要送给阿猴做服兵役的礼物,这种看破不说破的规则被裁缝单方面打破,所以阿派恼羞成怒,推了裁缝一下。
猫在全集作用也很大,在我看来,这是阿派内心对同性的爱意的象征。
在阿派服兵役前的舞会这一段,阿派开始的打算是不去的,这在他让另一个兄弟转交他给阿猴的钱时可以看出(很大一笔钱都当做是给阿猴的送别礼物),但是他其实是很想去的(后来那么好的西装都想送给阿猴,但是因为西装不能改而放弃了),他去舞会的路上碰到了很多很多猫,在我看来这是他对阿派感情的极点,他按耐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严重怀疑他去了舞会现场会说一些表达爱意的言语,但是他在快要到舞会现场时遇到了坏人,我认为这是当时社会对同/性/爱的打压的象征。
最终他只是放下继续便走了。
这一集还轻描淡写的提到了社会对同/性/爱的不包容,在阿猴的送别舞会伊始,广播里提到要严重打击舞会,降低这些娱乐场所对年轻人的伤害,其实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仍然是非常封建的,阿派的感情很难有美好的结局。
导演并不认为这是爱,他还特意回应了,他认为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有要好的朋友,你和他/她之间关系甚至超过了爱,你们即使会各自成家,但你就是知道和这个人在一起时比和对象在一起时来的舒服。
但我觉得啊,这不是爱,这是资本主义兄弟情!!!!
满分,绝对的满分作品,以小见大结尾有深度,寓意比很多大制作的电影还要深,宝岛的剧制作真的是越来越精纯,从想见你到返校还有这部天桥上的魔术师,我不知道大陆给不给播但是真的给我震撼太深了;本剧从一个小小的商场出发,以小见大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历程和对每一位老百姓的影响;EP1的主题是赚钱和变钱;EP2就变成了为了赚钱而造梦,这又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EP3则变成有的人因为钱因为梦变成了动物一样的精怪(猫妖也好鱼精怪一对小鸟也罢);EP4,EP5则是国家机器的暴力介入虽然暗喻石狮子(没有心)但是也说清楚了绝对权力对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和真正罪魁祸首的隐匿;EP6,EP7我的理解是当国家机器都开始无力时,对每个家庭的崩塌式影响,男女界限不清,正常人开始BT(论彻底的失败却不自知的影响),正是时代的哀伤家庭不幸的开始;EP8如果说这世上还剩下最后一种甜蜜的回忆,那必定是情侣之间的懵懂的情愫,可惜在这集在社会的演变中这块净土也守不住了,守不住的也不只是我们平凡人的爱情,而是国家爪牙、人民守卫者:士兵的爱情,虽然最终惨剧没有发生但是依旧是令人唏嘘不已,如果这块土地都没了,还剩下什么?
EP9对啊,还剩下什么,当一切都被淹没,我们就像是海底的金鱼,偶尔靠着一些氧气呼吸,在楼顶看到城市慢慢被淹没的景象就是最好的回答,父母沉迷于金鱼迷信的赌博也是一种隐喻,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指责,终于开始波及小家庭,家暴频发,众人渐渐失去了信仰和希望,迷信散布各处,家将不存;EP10人生如戏,你的戏还在嘛还是已经没戏了,这就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最终的最终会变成一个透明人,你说的话将不再有分量甚至不会有人听到,最终最终你只能通过电影里面的某一幕传达信息给关心你的人,甚至随时间推移你将无法再传达出来因为电影会下线(你已被淹没在潮流之中);看完这部剧久久不能释怀,仿佛看到了台湾整个发展史,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但是在那个时代能看到趋势的浪潮来临时一个小家庭的变化,让人难过,其中有的人守护有的人堕落有的人默默承受,人生如戏(有的小人物只是某几帧),愿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不被浪潮淹没找到自己的彼岸;
故事改编自吴明益的同名小说。
围绕中国台湾上世纪城市进程的地标建筑——“中华商场”里的商户展开,而天桥上那个神秘莫测的魔术师见证着亦或串联着每个奇妙的迸发……“中华商场”“一共有八幢,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命名”,商户日常宛如台北缩影,它包含各种流行、顶尖甚至凄凉的市井气息,桥下的铁道便是“穿越近代历史的光阴序列”。
剧集很好的继承了小说本身“自然写作”的独具一格,传达的内容更为明晰,它顺应当下提出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孩子的视角构建了另类的“中华商场”。
正如序言写到:“吴明益正像是天桥上的那个魔术师,可以热议唤回时间,错置空间,截取你记忆情感的脆片使之复苏,他赋予物件生命,他使你感到迷惘和明澈。
他也像那个做标本模型的人,手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有微渺的欺负和浓缩的爱恋苦楚”。
剧集分为十集:Ep01《九十九楼》:小孩子们的为了“任天堂”游戏机的天真无邪,同时铺垫神秘的“九十九楼”,而第一集最后的魔术师斑马的化身,在告诉读者与观众这是记忆与故事的真假参半;Ep02《小黑人》:改编自小说第一章,魔法师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唯一”的“小黑人”魔术,描绘了一个“有时候你一辈子记住的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的群众集体狂欢。
Ep03《水晶球》:改编《唐先生的西装店》,弱化了猫的故事,讲述三人追求马小兰,借西装铺老板点名阿盖哥对阿猴超越朋友的情感。
Ep04《石狮子》:改编自《石狮子会记得那些事吗?
》,本片元素较多,着重在反思历史。
“锁跟钥匙的发明并非同步。
因为锁一开始是从里面防御的,后来才成为外面的关闭与开启。
”Ep05《文鸟》:相对原著改编较大,延续上一集活下来的大佩因抱歉与悲伤,无法正视失去。
Ep06《影子》:小不点优秀的哥哥nori因为“玫瑰少年”的身份的失踪,所有人都在寻找。
Ep07《火柴》:延续上集,妈妈对孩子过分的期望而不愿意承认儿子无性别的事实,最终释然。
Ep08《录音带》:改编自《强尼·河流们》,延续第三集马小兰与阿猴的爱情归宿,比原著跟温暖的结局Ep09《金鱼》:改编同名篇章,金鱼是特丽莎的至尊元,也是父亲生存的工具,也是魔法师赐予她离开糟糕环境的力量。
Ep10《超时空手表》:改编自《九十九楼》,小不点消失后与父母唯一的联系是《恋恋风尘》(1986)的1秒钟,影片中多处致敬此片,也点名了本片主旨“消失才会深刻”。
剧集很好的继承了小说本身“自然写作”的独具一格:“自然写作是一种呈现人与自然互动历程的书写,那些不同时空与自然对话的隐语,随着不同时代作者的相异经验文字与文字呈现出有别其他文学形式的书写性格。
”他把像佐料一样的时代中的各种滋味通过相关的个体一一展现。
喜欢这篇影评的朋友,可关注公众号“文小鸥的时间”几年前大火的《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把本来属于自我的感知,放到了别人身上。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说:原来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天台上的魔术师》在台北古老的商场上,有一个禁忌之地:99楼。
孩子们都听过这个传说,到了99楼之后,你可以无拘无束,你喜欢的东西那里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神秘的是,你从不知道前往99楼的路。
仔细一想,是不是很像我们说的,天堂。
99楼就是中华广场里面的天堂,那些跟随魔术师到了99楼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中,有的人是别人口中的好孩子,成绩优异,德智体全面发展,却因身体上的缺陷无法被接受,一直在别人的梦想和自己的梦想中挣扎。
他的消失,告诉我们,不自爱的人,无论你走到多远,都是一条不归路。
他的存在,告诉我们,爱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荡地活着,比别人的赞许要重要得多。
有的人爱上了不同世界的人,把她放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很重要的位置,却换来了她的疏离。
他希望她消失,因为消失才可以让他忘记被背叛的痛苦,而却在最后时刻放下了高举的步枪,她不可以消失,因为杀害她的痛苦,会把过往两人的美好吞噬,从此再也没有爱,也许没有恨,也没有美好的回忆。
有的人渴望自由,像水里的鱼一样,沉浸在安静之中。
四周再也没有人因为她外国人的身份嘲笑她,没有人因为她爸爸和老师的关系排挤她。
也许她消失了,也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但是她的存在,却告诉孤立她的人,她被孤立的原因,都是她无法改变的原因,世界上还有很多像她一样,被莫须有的罪名惩罚着的人。
还有的人,在年纪还小,很多事情没理解的时候,说出了讨厌现在生活的话,希望魔术师能把他带到99楼。
但当他真正消失之后,看到父母在苦苦找寻自己,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伤心地把书桌搬到杂物间,所有熟悉的人和事物都渐渐远离后,方知道自己一直想要离开的生活,早已经离不开了,这时,他才想要回这一切。
他的消失,不是告诉别人,他有多珍贵,而是告诉自己,你不珍惜的,也许是你最珍贵的。
东方文化下,我们对死亡有点避讳,但是死亡却是避无可避的人生阶段,与其避而不谈,不如我们大方承认,并且在死亡来临之前,好好热爱生活。
这部剧是渐入佳境,很特别的拍摄手法一开始会很难懂真正想说什么,越后面越优秀。几个小朋友演的真好!
3.8,怀旧,童年,记忆。
看完了幕后特辑后更被打动了,令人赞叹的美术;虽然中华商城从意向上对我来说鲜能共鸣,但是越看越被吸引,那个时代那一群人,从小不点开始到结束,每个人的困局与勇敢最后一集道出剧集的精神内核。消失了才会存的,消失的才会被记得,记得的都是美好的。
「天空为什么只有一种蓝/草地为什么只有一种绿/夕阳没有禁云朵游行/南方出生的焰火/不曾勒令北方沸腾的锅炉闷声/枪支却在五千年的暗夜响起/众神制作出一张没有梦的床/拔去羽翼/飞鸟才有返家的归期」比较喜欢56710集,导演把要隐喻的东西拍得好艰涩,我不能说完全看懂了,每次遇到和zz相关的作品我总是看得比较吃力。(长评第一位写的好烂,至少没做到给没看懂的人解惑的程度)原本奔着温贞菱妹妹看的,结果她就只有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Д・)」,阿盖小朋友的表演方式是我不太喜欢的方式。
682人评分才8.3吹口碑好吗?不过也是没办法了~就这个剧情和口音估计也没有更多观众来打低分了~孤芳自赏吧,也挺好的!
看得脑仁疼,恐小孩患者请避雷,太吵闹了,吵闹到撑不到后期剧情了
混乱,我根本抓不住重点,也无法进入剧情的节奏中,因为我完全无法找到她的情感色彩。但是这一切都将在第四集结束,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中华商场是不变的,所以每一集都是独立故事,让人看完觉得浑身战栗,社会的不治之症只有在底层才能尽情生长。回旋镖来的太狠了,有的人第一集就该哭惨了,但却等到了最后一集。小不点从一个没心没肺变成全剧最有心的观察者,超时空手表不会辜负你的每一滴眼泪。但他真的有从九十九楼回来吗,爸爸妈妈都没见到,只有永远长不大的三小只在那里淘气。
内核太痛。
这部剧超强的啦!
終於忍到了極限 三集棄...... 除了中華商場的還原 其它的完全一無是處 都已有原著給你借鑑了, 還可以拍的這得性!!!! 失望到極點 但最可怕的還是一群,毫無演技可言的小朋友......... 這到底在拍三小
99楼的理想国,小黑人逝去的童年与爱,水晶球照亮真正的自己,石狮子的坚硬也抵挡不了残忍的世道,文雀连接消散了的另一个亲人,nori走后只留给家里一片阴影,火柴给妈妈照亮他真正的样子,录像带不会为爱停下来只会继续向前播放,对现实绝望的人会被隐形的金鱼带到幸福天国,超时空的手表会唤醒亲人的爱。好想要nori这样的哥哥,好温柔啊,对弟弟好好啊!这么温柔果然是gay,哈哈。好像要阿派这样的男票,好帅!感觉他和nori好配啊!小不点回去了,可惜哥哥回不去了,好虐。几个小孩好可爱,和怪奇物语的几个小孩一样可爱。小八带他们三个穿裙子在天台夕阳下列队玩闹好感动。
旧台湾风貌片,有点拖沓,两集弃剧了。
看完四集
B
台剧天花板真是越来越高,这回是神秘兮兮的魔幻现实风。一二集还在铺陈,三四集开始生猛,看到了导演的野心。
无聊,看不下去了
艺术感够,但是节奏太慢,没啥剧情,算怀旧片段合集吧
最后两集烂尾的彻底
没太看懂的魔幻超现实。
题材不喜欢,但故事背景和质感又很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