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集终于看完了,基本是我看过最长的连续剧了。
感受一:人的孤独感是与日俱增的人老了,还是可怜,无论是爱搞事的米妈,还是“没落贵族”的金爸,还有那个可爱的吴伯伯,都是因为孤独、寂寞。
米妈和金爸为争夺孩子发生的各种闹剧,不仅仅是为整个剧营造出轻喜剧的氛围,同时无不透漏出人到晚年一种“被需要”的渴望。
包括两人后来和谐生活在一屋檐下,如果不是已经是亲家,很可能演绎出一段夕阳红。
吴伯伯时不时来敲门“骚扰”,送荔枝、找老金喝酒种种借口无非是希望找个人聊天,打发时间。
剧终时,大家围坐就餐,都是成双入对,恩爱彼此夹菜,唯独米妈一身黑衣孤独其中,还好楼上新来一个中老年偶像“濮老师”,生活多少有点激情被点燃。
感受二:爱情、婚姻与家爱情更单纯,更自我。
但婚姻却交杂着爱情和亲情,双方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硬是把唯美的“韩剧”变成了残忍现实的“动物世界”。
生活需要真实的感觉,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最终体现还是“家”。
金亮这种无主见、和稀泥的好男人也就配小米这样连饭都不会做的大小姐。
米范虽然已经组建新的家庭,但碰到棘手的事情还是找前妻倾诉,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王琳琳的直觉,最后还是“炒了”点燃久违工作激情的女助理。
金爸匆匆从火车下来,站台上寻找熟悉的面庞。
金姐最后找到绿巨人。
缘分也许会迟到,但总是要到来,合适的人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因为我们心中都在追求属于自己那份“家”的感觉。
感受三:演员都很出色,不过两个年轻主角在众多绿叶的相衬下,却显了苍白。
金爸、金姐、米爸、米妈一出场就有彩,表演生活化时不时透着幽默。
看不少评论总是纠结于米妈的蛮横、金爸的乡土气息等等,没有这些矛盾,剧情怎么展开,亲家和谐后,又出现是否亲上加亲的迷惑、米范的婚姻危机,一直到一切都有各自归宿剧终。
不过像一些春晚小品编剧似的,把农村人、外地人描述的跟刘姥姥一样,什么都没有见过。
记得本山大叔在一谈话节目中说有乡亲给他写信,对他们乡村爱情系列对农村人的描述有看法,生活的变化不仅仅出现在城市,我们的编剧还得与时俱进。
这部剧虽然叫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可小米妈和金亮爸的戏份可不比他俩少多少,这俩人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让到后来温馨和谐的相处,真是看点十足。
说实在的,这部剧王淑华很有意思。
刀子嘴豆腐心,看着脾气爆不好惹,实际上心地善良付出最多。
人虽然看着不缺吃穿,有大房子住,不用为钱发愁,其实心里还是挺苦的。
和前夫离婚一个人拉扯孩子长大,哪怕米范给钱养她娘俩,日子过得也不容易,比下有余但也不和幸福挨边。
这闺女说实在的和妈不怎么贴心,不咋为妈着想,更提不上心疼妈。
相比起来金亮要比小米孝顺,他心里面把自个儿爸的位置摆的很高,舍不得自己爸受委屈,剧看下来感觉父子俩的感情要比母女俩深。
反观小米,不知道心疼妈,总是让自己的妈退一步,不站在她妈的角度解决问题。
王淑华不卖惨,但她容易吗,其实也不容易,但小米很少体谅她妈的处境。
好好养大的闺女,结婚都不跟自己妈打个招呼,婚礼自己妈都不知情,最后穿个睡衣就上台去了,仔细想想其实挺过分啊。
最关键,找的老公,还是自己妈前夫现任的侄子,虽然是关系远的亲戚,但到底膈应人呢。
这天下这么大,偏偏就找这样的,挺说不过去的吧。
但王淑华难受归难受,还能怎么着,到底也只能是妥协了接受了。
小米找金亮没顾及她妈的感受,后面看自己妈要跟公公好上了,倒是第一个反对,要她妈为自己想想。
小米考虑的只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面子,从来没真正的为她妈的幸福考虑过,她把自己的想法看得要比她妈过的幸不幸福重要的多。
看米范要离婚,还想让自己妈和他复婚,怎么不想想自己爸和别人都再婚过多少年日子了,自己妈凭什么还要再接受他。
王淑华十多年自己一个人过日子,怎么可能不孤独不寂寞啊。
自己没个伴,闺女都结婚了难道后半生就一个人过日子了。
说起来,你看王淑华白天伺候琪琪,晚上回家还得给女儿姑爷做饭,都是上班,她年纪还大,能不累吗,你看着她挺好,真受累干活儿的可都是她一个人。
金大柱三进三出儿子丈母娘家,一开始和小米妈作对还挺搞笑,后来和她相处多了,知道人家心地好不记仇,画风就挺和谐温馨了,但人俩倒没真动那个念头。
坦坦荡荡就单纯老同志相处愉快不行吗,非啥都得扯到那上去。
老金看到后边人还挺好,明事理也知道干活,和王淑华俩人性格气场其实还挺合适。
欢喜冤家热热闹闹,一个爱说话一个有耐心听,没成有点可惜。
看到结尾,还挺唏嘘的,老金回东北,下车就有人等了,转头就有别的老太太。
大结局一起吃饭,王淑华儿女、前夫都成双成对的,米范孙子比儿子大仨月真叫她说中了,最后就王淑华一个人。
但像王淑华自己说的,她要真想找肯定不愁。
生活和幸福的距离,不近不远。
幸福不是奢侈品,只要老了身边有个爱人作伴,平平淡淡。
跟“婆婆也是妈”一样,这部电视剧也是从开始吵到最后,只在最末的两三集里不怎么吵了,看的头大。
李小璐演的还是娇生惯养的主,宋丹丹的角色塑造的跟“家的N次方”真是天壤之别。
这部电视剧有些翻版“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味道。
没意思。
2012年,高考完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那会儿还对家庭关系和婚姻的概念不太了解,只爱看所谓的“谈恋爱”情节,觉得金亮就是绝世好老公,会哄媳妇会宠媳妇。
2022年居家办公二刷这部剧,已经对其中所谓的浪漫色彩失去了感觉,剩下的只有剧中对“门不当户不对”赤裸裸的刻画写照和讽刺。
1. 金大柱家庭和小米家庭,一个单亲一个离异,没有哪个家长是容易的,但为什么金亮眼里只有自己爸爸的不容易?
每次就拿这个道德绑架丈母娘,住在男方家,受气也要住,有家庭矛盾也要住,为什么两个人住在丈母娘家,就要刻画老头的孤独形象呢?
明明也有自己大女儿陪着,但老头只惦记金亮。
可见老头不仅重男轻女,还有着婚后必须和儿子一起住的刻板思维(这个在和米范的一次饭局谈话中有原话)2. 一般不讲道理的低素质人群,就会用馊主意和损招去绑架讲道理的人住在王淑华家之后,大姑姐出了损招(这个行为绝对是越界,不应该搅合弟弟家事,干扰小米一家),让老丈人搬去王淑华家(这在正常人看来就离谱,可随便去豆瓣这类小组看看,这一点也不梦幻),为的就是消耗王淑华,让她忍受不了,再放两个人回公公家住。
注意:小米流产后,金家有一个人在反省吗?
没有,他们只关注自己家金亮像一个倒插门女婿一样,住在丈母娘家。
他们就是利用王淑华的讲道理和气度。
我一直觉得,小米是被骗婚我觉得一定程度上讲,小米就是被骗婚,不要觉得我的猜测很腹黑,金亮一个外地人,遇见了漂亮天真的小米,北京有大house,工作体面,父亲大律所律师,年入至少百万千万,和第二任妻子暂时还没孩子,谁不惦记这样的财产和家庭?
小米又是耳根子软的,没有什么判断力,这么多集看下来,感觉金亮就是空屏一张嘴,多大的错误都能让小米消气,失去立场。
小米不懂事,金亮一个医生,成年人,能在北京主刀的,至少要博士了吧?
他不懂婚前见家长,不能偷偷领证的道理吗?
为的就是生米煮成熟饭。
我们一开始会给王淑华一个“刁蛮”标签,但往后看,这是一个很真实的母亲形象,甚至很伟大宋丹丹演技没得挑,几个有哭腔的场景不多:小米结婚,小米流产后“大闹”金家,看的让人心疼,面对女儿被“骗婚”,女儿的一次次背叛和“胳膊肘往外拐”,她都选择了包容,这种包容既是小米“娇生惯养”的资本,也是小米在结婚这件事上先斩后奏的铺垫。
尽管我们一次次在电视剧里看到,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岳母不同意,看不上女婿的家室等等,看不上女婿是外地人,尽管这些在某些人看来是贫富歧视,地域歧视,但是结婚不是拯救谁,不是有情饮水饱,生活环境不一样的两个人,怎么就能凭一张结婚证,消除过去这几十年的差异呢?
但是,婚后一次次暴露问题,小米像母亲求救,母亲又一反婚前态度,给她宽慰,给她讲道理,这是王淑华的软肋“刀子嘴豆腐心”,她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能让女儿学会和婆家相处。
女性角色转变与成长,都是婚后的无奈小米娇生惯养,这个并不是贬义词,但是每次有矛盾,这都是金亮的措辞。
婚后,她学会了隐忍,适应,调节情绪,伪装自己,假装讨好公公等等,这些都是在自己家从没经历过的。
不能说婚姻让人堕入深渊,只能说错误的婚姻,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怕多嘴多舌,没有边界感的穷亲戚这个在电视剧里算是观众血压最高的几集了,这个部分非常真实,我们可以去问问自己60.70后的家长们,他们一定深有感悟。
有些事情,一开始不自己掌握好边界感,后边的话语权就是百分比丢失。
金亮父子在北京落户买房,就成了东北所有亲戚来北京看病,旅游等等的唯一纽带,好面子的公公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为了显摆他们家拿丈母娘的钱买的10w破车去和亲戚炫耀(小米原本的车消费水平是porche)看病这件事我深有同感,不是简简单单陪陪了事。
请假,体力,精力,财力,谁在大城市很容易呢?
为什么我自己都是泥菩萨,还要来普渡你呢?
大嗓门,嚼舌根的二伯姐姐,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家长,占便宜,吃人嘴不断,一进别人家门就挑是非,孩子也很没教养(贵重物品破坏器),可能有些人觉得小米流产很夸张,但是可以试想,自己在对怀孕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情绪压抑,睡眠质量不佳,家里又住着乱七八糟亲戚,还要车站接送,在身体已经很不舒服的条件下(连饭都吃不下)陪人逛街一整天,大吵,很容易会影响怀胎的。
这里也能看出,金亮就是凤凰男,自己老婆不舒服,第一反应不是看病,而是拉着媳妇去陪外人逛街。
所以,他真的爱小米吗?
很多角色都是立体的金大柱缺点:重男轻女,好面子,一意孤行,普却信(总觉得自己是皇室后族),各种占小便宜的习惯,大嗓门金大柱优点:在外人面前还是会死死维护儿子和儿媳的利益,不允许外人说不好听的话。
由于少于看电视剧,对观众反响多的热剧会怀着好奇去看一看,但还是有些剧我没法耐着性致看完。
这部剧居然一集不落看完了,当然也有它是喜剧的因素。
起初一直当喜剧乐呵,到后面特别是最后两集的情节设计,我心理开始涌动着另一种情愫,也说不明白,就是喜中泛着悲凉的感动。
其实东北的观众大可不必对剧中的金大柱一角出至东北感到受伤或歧视。
我想导演和编剧也不会是刻意对东北人有偏见吧,设计到哪个地方都有人抗议。
其实哪儿的农村(城市)都有这样和不这样的人,何况金大柱的种种“恶行”(随着剧情中推进)是有他生活背景合理形成原因,也是后面转折的铺垫(前部分不把金老头写得那么讨厌,结尾部分的宽容无私就不会那么让人喈叹唏嘘)。
1。
先说说金大柱,我是这样理解和揣测的。
金亮妈是在生金亮难产过世的,因此金亮及他姐两个人可以说是金大柱一人拉扯大的。
金大柱早年其实是有机会被人喜欢并一起养育子女,可他没选择重娶,一方面可能是特别爱和感激自已妻子,另一面可能是怕孩子受委屈,所以放弃了自已的感情。
相对于现在的男人还是很难得,也就不难理解他这么多年在孩子身上倾注的心血和感情。
所以大家骂他让儿子开车去接家乡亲威等桥段表现出来的虚伪和好强是可能理解的。
因为对于这样的一个男人(所谓皇族后裔+单身爸爸)支持他倔强和骄傲支撑下去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那本随身不离的清史和儿子金亮。
儿子长大成人成家对他来说已是把心里感情位置全部抽出,剩下空虚和落寞让自已变得古怪和不能被理解。
王淑华也是女版的类似情况,两个极品遇到一起,戏剧冲突尖锐且夸张,这就是一个老公公为什么总跟媳妇和亲家不和,一家人老是掐来掐去,还非得跟争同住等荒唐表现。
故事进展中,两个老人的斗争也影响着相互情感性格微妙变化,金大柱和王淑芬开始渐渐明白,理解并宽容着对方,知道如何给予子女的爱和体会自已爱情的滋生。
好景不如人愿,小米为了自利干涉金大柱和王淑芬的感情发展。
最终为了顾及儿媳妇的感受放弃自已萌芽中的爱情(在父亲的天平中,儿子儿媳的快乐仍重于自已幸福)。
对于一个帅小伙感情空白地变成金大叔,除了儿子没有其他的情戌寄托,金大柱最后对自已是残忍的。
其实他本可以向以往一样固执自已的。
他有这个权力,最后他选择了苦自已,不过值得安慰的是东北老家的那个阿姨对父亲却是始终的真情,虽然东北房子没有了,可家却一直在那儿里等着他。
希望老金头迟来的幸福让他快乐,事实上可能他心灵不再寂寞,因为后面他打电话给金亮只关心他的孩子,说明他的情感不像以前空虚找事。
其中最感动我的是,金大柱悄悄离开那一场,走前他很细心交待好一些,话语中尽是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一点不像起初来时的任性倔强。
离开的前晚,金大柱独自一个人俳個在北京的街头,灯光仍如他初来时灿烂,车水马龙。
这一次他却是离开,他心里有多舍不得。
北京,这个当初为了追求晚年天伦之乐而尴尬折腾进来的陌生城市,这次同样是为了幸福而选择悄悄离开,眼神中尽显一个老人的落寞。
这里有他刚刚萌芽却久违的爱情情愫,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嘎然结束。
父爱就是这样为子女一切的不解和感动。
建议大家去听听剧中插曲,王争亮唱的“你的幸福是我最大的礼物”,估计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甚至不惜去“妖魔化”老金头这个角色原因。
但由于这个剧主线是轻喜剧,导演把这些拍着很隐晦,笑的搞怪居多。
所以好多人啊一直在骂这个角色,以及他的份演者,其实这样的父亲在我身边真的有很多,不被人理解,却易反顾爱着自已的子女,让人默默地感动。
如情节金亮读着父亲留在桌上的纸条上,最后一句话:。。。
小子,此时此刻,爸感觉成功,太成功了!
此致 敬礼 金祥麟。。。。。
当时在背景插曲煽动下,我的眼框湿润了。
是啊,在一个父亲眼中还有什么比得上儿女成家幸福让一个父亲觉得他的人生是成功圆满的呢?
其实这句台词在剧集里前面部分恶心过几次,就是那种矿上工长开大会装腔拿调,自已为是。
可这次,我分明感觉到真挚感动,我想这一次他是真正内心满足,骄傲成功,因为他用上了金祥麟这个的久违名字落款。。。。
2.再说说金大柱偷水,让小米站在水桶里洗澡,我们知道老一辈人大都是节约的,他出身年代的确物质匮乏,但也还是极个别案例,电视剧当然把这类事揉在一个人物身上的确让人觉得假和受不了,不过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别拿生活作标尺批量(全真实选纪录片)。
我尊敬节约的人,但不支持这种损公肥私行为。
但同时从另-个侧面,我们可以想像一个单身男人在煤矿那地带大两个子女不易,同时供一个首都上大学(医科应该是8年以上在能在北京医院主刀吧)学生也相对较难,这也是生活如何把一个大老粗变得这么精明和抠的一个原因吧(还会织毛衣)。
当然我是不支持这种行为,也不是为他辩解,只是试图分析一下原因,因为生活中的人不都是完美的,况且我们身边中的东北男人大都是杠杠的。
难道真的应证了道德可能(我是说可能)随贫穷下降。
希望这是谬论。
还有道德高尚就不要再骂角色来体现什么了。
老子不是说过道德是一种内心独省,不需让大家都知道,更不要动辄道德批判。
生活中完人是少数的,其实着金大柱就是一个满身毛病带着咸酸心底却实是善良的人。
剧情结属小威不是向金大柱要拐杖,金大柱让小威把拐送人别收钱,给淑华买衣(真在新天天买)其实已说明他占便宜,不顾别人感受等性格在和王淑花热心肠及家人生活温暖中同化。
推广想之,现在社会道德滑坡是我们骂得少的原因吗,大家真的要做自已,道德要靠环境感化修养提高(不同于强制性的法律)。
3.另还说下看了这个剧的许多女同志发出的嫁人不嫁农村男的议论,我也没资格评价什么。
其实嫁什么人是每个女性的自由,由一部电视剧得出对一个阶层的看法是局限的,何况好马配好铵,同样好铵配好马,男人女人,城市人农村人都不要回避(集体性)自身缺陷,人性本恶(亚当.斯密说的),我们始终要有向善的力量,并始终自我完善,向哪个阶层或地域表达自我道德或其他优越感,这其实和炫富、炫地位类同,同样也是内心乏力的表现。
我在国外时很少见到外国富人这样,国人的等级阶级意识在新生代中再这样根固,心里有点悲凉,民主在价值信仰缺失的中国,也吸能通过这种符号性的言论标榜自已吧。
因此城市人和农村人共勉吧。
做一个不断完善的自已,不要把时间花在把自已交易个好价钱,因为感情是无价的。
大家也不要拍我了,有感于社会上定期一波波这种浮躁导向,心痒说两句,不对号入座。
4,还有一些人对金亮也颇有微词,骂这种男人(夹板男人)只会两边骗和稀泥,这种男人怎么作为国民女女婿代表。
其实这个得回到一个好男人应以什么标准。
找一个统一标准有点难,但有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就是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感到快乐和幸福这一点。
因此金亮的做法宠老婆大多数女性和丈母娘观众应是没意见的。
分歧出在金亮对父亲的百般依从,起初我也是不太认可,现实中小孩对自已父亲可是反差太大。
后来剧情交待也让我们有所理解。
首先,金亮父亲虽五大三粗,可为了孩子从大男人变得很心细,一次金亮对小米说到父亲会给他织毛衣,我不但不会觉怪异,感觉挺MAN。
金大柱即当爹又当妈,金亮基本没提到父亲对他们动粗,而且还呵护备致。
金亮长大成人成家,已能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理解认识自已父亲,父亲为她姐俩放弃再婚,再把拉扯在培养成人实属不易。
孝顺孝顺要孝首先要顺吧。
何况家里也不是个说原则错误的地方,所有的矛盾即因亲情起,又因爱而得到消容。
金亮明白父亲感情世界里装满的是他,父亲也是挺可怜所以在一般问题顺得孝着。
还有宋丹丹第一次见金亮听他说职业是妇科(准确说应是产科,估计编剧都没搞清楚过,后面全是干的产科的事,大医院这两个科都是分开了的)当场笑岔气,金亮被撵出去后说妇科是他考大学报的第一志原。?
一个男人志向是当妇产科医生,根后情推理,应该是因金亮母亲生他难产而死,姐姐冰隆救他留下妇科病疾而大龄未嫁,自已在单亲家庭长大等原因。
他自已成家,每天在医院“生”孩子,他比别人更能体会父爱艰辛伟大。
正是这份浓浓的爱,在家廷琐事方面和稀泥就是值得推崇的好男人做法,要不怎么做,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又不是大是大非。
况且小米也说当初看上金亮是因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敢于坚持原则碰硬的性格。
说明金太狼并不是个“软弱”男人,一切兼因他爱老婆和家人。
其实这样的男人已接近完美了!
其实像金亮家这种属于特别典型双单亲独生子女结婚家庭,中国现在大多数80后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她们的结婚,难免出现一方甚到两方空巢老人,造就了一批争关爱争宠的寂寞倔强老头,刁蛮长母娘,这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像,这部电视其实也可给当下许多纠缠在这类家庭纷争的儿子媳妇一些启发吧。
虽然整剧主调家庭喜剧,其实有些地方也蛮沉重酸楚的,如吴伯伯去上海送给小米妈一画说的话:人生就是这样的,来去匆匆....我们都是孤独的人。
我们年青人在关心自已爱情幸福时,也时当关注自已父母的感情需求,不要一味把她们当成不可理喻的人,那是狭隘自私的。
我们老了也同样渴望晚辈的重视。
最后父亲节要到了,此文也包含想对父亲说的话,愿天下父亲都安康!
那一年你的生命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只愿你完好如初 管它聪明漂亮或不 那些年你的童年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只想你学会走路 最好纯真快乐的读书 那几年你的青春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只求你平稳过渡 能学会和自己相处 这些年你的幸福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只愿你健康成熟 能把身边的人照顾 最大的幸福是为人父母 最好的礼物是你的幸福 怀抱着生命的最初 多年后依然清楚的一幕 最大的幸福是为人父母 最好的礼物是你的幸福 怀抱着生命的最初 多年后依然清楚的一幕(插曲:你的幸福是我们最好的礼物 王铮亮演唱)
说实话,这部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还是比较有看点的一部电视剧。
而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在我这里,感觉我更喜欢的是两位老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又那么的搞笑,又那么的温馨。
虽然两位老人之间的磕磕绊绊那么多,可是过程却是很有意思的,每一次看了都让人感觉特别的开心高兴,这也是我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
而李小鹿这对小年轻的表演也是很不错的。
看了下评论,几乎是女的都骂东北人他爸怎么怎么的,金亮怎么怎么骗人窝囊的,男的都骂丈母娘刁钻野蛮势利眼的。
都是站在各自的角度,片面的。
当然大家都是把这个当成自己事儿来考虑才这么较真儿的,结婚嘛,当然自己不能吃亏。
但是生活这件事儿,说白了不是谁赢了就幸福的,讲究的是双赢吧。
所以那些摩擦都可以理解吧,磨合期过渡嘛,其实真是要用乐观的心态去生活,不然真是要死了,太恐怖了,日子过得自然是冷暖自知,得大家一起努力。
说实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也不能带歧视的眼光看,父母为了儿女有时候就是会做一些匪夷所思胡搅蛮缠的事儿。
世界无奇不有,什么人没有,不用说太夸大,我家里也是那样的,我妈也特抠门儿,我们家也有把水放在水龙头下滴,多少气人的事儿都有,但你真不能拿父母怎么办,因为你要跟他们一起生活,就不能把矛盾激化了。
顶多就平时调侃调侃,就完事儿了。
而局外人根本没法指责局内人的纠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儿。
看电视剧,看其中的轻松搞笑,乐呵乐呵就完事儿了呗。
甭较真儿。
我就觉得金亮爸、小米爸妈都演得特好,台词很精彩,说话溜溜的一出一出的特逗!
当然啦,我是站在看剧的角度,我很喜欢轻松背景下那种带小品气氛的剧。
不过,说是“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确实好像金太狼这个人物在众多老戏骨的表演里有些弱化了。
不用动脑,听着还能当相声逗你笑.所以在这燥热的夏夜,开着电视弄个响声作伴的话有这个剧就不错了,好过那些没脑子的特攻谍战和衣服繁琐看着就出汗的宫廷剧.李小璐和宋丹丹老师演得最出彩.其他人全为二人光芒掩盖.
花了三天的时间看完这个,我发现看电视剧真的很费时间,如果不是特别闲,还真的一部电视剧看不下来。
所以不敢轻易看电视剧。
这里面就是一个吵啊,特别吵。
不过中间也有我落泪的几个点。
一是在花园里,小米哭着说我连个戒指都没有就嫁给你了,我亏不亏啊,真的体会到一起吃苦的幸福。
二是小米搬到金他们家去的前一天晚上,她跟她妈吵着吵着就哭了,就是母亲对女儿的不舍,从小把她养大却在一夜之间成了别人家的人,心里那个不舍不言而喻。
三是吴伯伯要走了,说人生就是来去匆匆,不用太悲伤,最后还送了副画给王,喜欢这个老头,热情、孩子气有学问,并且不记仇,一直都是乐呵呵的。
最后的两首歌还不错。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讲述了一对儿小年轻的夫妇,双方的父母的一段有意思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搞笑元素还是有很多的,他不像以往的那种喜剧片。
里面刻意的去搞笑,而这里面往往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而这些生活中的琐事却发生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看了这部剧里面宋丹丹两位老人的之间互动,让人觉得非常的轻松,又是那么样的好笑。
幽默的对话,凸显了当今社会80后子女婚后最现实的问题。双发家长之间的矛盾只有做子女的理解和得当的处理才能化解。
虎头蛇尾啊
我没看,纯粹来帮奶奶打分的。听她说实在脑残,从头吵到尾,一个个都跟有病似的,现实生活要是这样就别过了。
我不会告诉你我是因为李小璐而看不下去的!
没什么意思
哈哈,暑假陪看的
如果没有宋丹丹……很难想象
雷母编剧啊,还能扯四十集,星星给老演员
宋丹丹演得挺好的。
主题曲都不错
家庭生活剧,宋丹丹挺搞笑的
什么垃圾粑粑编剧,哪有公公要住到婆家克滴,一家子不清白的人,一分就给宋丹丹
马的。。怎么这么低分。。笑抽了好吗。。编剧不要太出色。。演技不要太好。。
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宋丹丹演的刁蛮老妈,刀子嘴豆腐心,内心很善良也很坚强。金亮那样的老公也是不错的,虽说“双面胶”挺难的,他也不算处理的特好,但是对老婆好孝顺爸爸和丈母娘都是初衷吧。挺温馨有爱的电视剧。
有一些搞笑的点。
烂到家了,越来越讨厌李小璐演的戏了!虽然美可却太做作!
宋丹丹的演技就是嚷嚷来嚷嚷去,并且把这个当成卖点展示到极限。有谁会enjoy这样的电视剧呢?整个一diva,李小璐的戏份都没她多。控球时间再长,也还是个输!
这是什么脑瘫编剧写得出来的剧情
我发现,现在流行的这些现代电视剧我实在是看不下去……
宋丹丹你这个大波妹真心太逗了!邢捕头我看好你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