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陈好,所以本不期望这部电视剧能有怎样好的成绩,但今天看完着实使我钦佩高希希导演对原著的驾驭能力,经过高导的改编演绎,使得这部张恨水的名著给了当代人一个很好的亮相,尤其是结局部分,当剧中的所有人看见袁园的送葬队伍,心灵得到了忏悔,并直接导致最后他们人生的结局。
看完那场戏不仅是剧中人,说实话我自己也有了忏悔,重新思量与人生相比,孰重孰轻。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容易看清剧中众人的堕落和救赎,但与我们而言,又有几个人不是正深陷其中呢?
PS:对于剧中演员的演技来说,首推于和伟,范宝华这个人物可谓在亦正亦邪之间,他对袁园是真心的,对田佩芝有一丝怜悯,对于生意之间讲义气重诚信,所以才导致被洪五爷,何经理骗,当然邪处就不必我说了,大家心知肚明的。
其次没了。
PS2:建议看看于和伟的《局中局》。
明明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有天龙八部那种人性的震撼。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怪大地众生太美丽,舍不得这璀璨俗世…田佩芝的贪,魏端本的痴,东方霞的嗔,袁园的恨,四奶奶的欲……电视剧相对于原著有比较大的改动,最大的亮点是有了袁园这个鲜活的形象,也是全剧中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
袁园就像是这部剧的话外音,编剧让她带我们看下去。
一开场遇到范宝华搭救,后被强×,那种无助和绝望。
但很快她就发现,这个世界比范宝华可怕的人多多了,比如朱四奶奶,她亲口跟田佩芝说“你欠她(朱四奶奶)的还不如欠范宝华呢”。
她一度想要报复老范,但最终还是于心不忍,也许是她被老范感动了,也许是她发现那种所谓的报复并不能带给自己快感,甚至她对老范有了一点情感…重新遇到老范之后,她彻底明白了,所谓的报复男人,不过是借口罢了,终究还是自己放纵了自己。
她不想再纸醉金迷,她想改变。
可是在这乱世之中,一个弱女子仅凭一己之力,她生存都很困难,外加朱四奶奶一干势利的阻挠,她过得还是很局促。
落难了,还是范宝华来搭救。
她说“只能怪这个社会”,她已经不怨恨任何人了。
所以,你看,人人都舍不下璀璨俗世,逃不出七情六欲,只有袁园能说出了真相!
编剧一直在借她的口表达剧集的中心思想。
范宝华与袁园:我不恨你,只是无法接受我们如此不堪的开始。
一开始的范宝华并没有觉得自己犯下了多大的错,他说“只怪你太美了”“我发誓一定娶你”。
他觉得我娶你就好了,没有对不起你,我连身上最值钱的金镯子都给你了。
对于他来说,并没意识带给别人的伤害。
这个时候的袁园是绝望的,对范宝华是憎恨的。
六年之后,范宝华发财了。
他骄傲、滑头、巧舌如簧,但在袁园面前却是小心翼翼,话也说不顺溜。
发现袁园骗了他之后,跟袁园斗气,两人见面他说话还带刺,但袁园要走,他一下就怂了,恳求袁园留下来多坐一会儿。
他说“我经常梦到你!
真的。
不说天天吧,一个礼拜总有几次”情话也不会说了,支支吾吾…面对袁园,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范宝华真正的愧疚是从和袁园狱中相见开始的。
看到袁园如此绝望,如此歇斯底里,他开始懊悔,愧疚,他说“你这么年轻,这么美好,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都是我不好”。
这是他第三次请求和她结婚,这一次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赎罪…我…你…你给我个机会…我伤害过你…”。
但她说“我恨过你…但我后来明白了,就算我没有遇到你,我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孤身一人,谁知道我会遇到什么样的事……”但那句“不恨了”终究没有说出口。
范宝华在袁园心里是有点地位的,说但爱是谈不上的。
在她年少时,老范给了她最深的伤害。
但是这6年来,唯一对她好,帮她的人,也是老范。
以至于她有事的时候还是主动求助老范,好像这乱世中,她也只有这个人可以相信了。
比如他知道田佩芝欠了范宝华的钱,就主动找到范宝华说,田佩芝欠你多少钱,我就向你借多少钱。
颇有一副“有恃无恐”的姿态。
从牢里出来丢了孩子,她也知道老范会帮她,老范能帮她,即使她刚刚拒绝了他的表白。
老范最后一次求婚的时候,她有一点动容了。
但暴露她最后的绝望“我已经不能生育了,我不是个女人了”。
她已经彻底否定了自己。
她不憎恨这个男人,也没有办法说爱,毕竟他们有那么不堪的开始,而现在的自己又是如此不堪。
她不爱自己,她丢掉了那个志向远大,胸怀抱负的自己。
现在她自我实现的唯一方式就是为了抗战出一份力,只有与家国天下大事相比,你所经历的才是小事,才能忘却!
她最终做到了,她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范宝华。
范宝华在她面前,始终还是局促的,临行前,范宝华来看她,一直说“我是路过…”她说“不会写信的”他说“知道…”很多人都问为什么最后范宝华要娶田佩芝。
我的理解是“临时起意”,也有点他自己说你“我是要救赎你”那么点儿意思。
当然他也路不是什么好人,也没那么伟大。
他本身对田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只是有点贪恋她的美貌。
魏端本求他救田,他理所应当地觉得田应该回到魏身边,可是怎么劝她都不愿意。
他转念一想,那就跟着我吧。
反正袁园是不可能了,田佩芝也没有别的出路了。
但他很清楚田的秉性,所以约法三章。
谁知道田佩芝是个全然不会反省的人,她只觉得自己有今天都是范害的,所以要报复。
老范被田佩芝偷了之后,彻底一无所有,一怒之下起了杀心…那一刻我很紧张,我好怕老范就这样栽在田佩芝手里,为了这个女人搭上人命太不值得了。
这个时候,袁园的灵柩出现在眼前,老范瞬间什么恼怒、怨恨都没有了…那一刻,她救赎了范宝华原著的袁三小姐的描述很少,从路人闲谈中知道,她与范宝华同居2年多后分开,敲了老范一大笔钱。
分开后仍以朋友相待,给老范一些金融风险提示。
她不住在朱公馆,到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四奶奶告诉田佩芝“袁三也是我的人”才透露出她的底细。
她也算是有情有义,胜利后,范宝华破产了,她找到他,给了他回乡的船票钱。
并直言老李是个念旧情的人,嘱咐他不要做投机商人了。
我觉得她其实是对范宝华说的。
这个笔墨极少的女人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所以就有了袁园。
不论袁园还是袁三都是很有魅力的女人,不像田佩芝那样贪婪,没有曼丽的碎碎念,脑袋清醒,活得洒脱!
田佩芝贪慕虚荣,玉兰善解人意,但魏段本还要苦苦哀求田佩芝回头,声称她才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田佩芝是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她没有自己的主意,被魏端本的上司科长一劝,就半推半就的嫁了魏端本。
后来又被邻居一劝,就轻易的上了牌桌,一顿一顿的去赌。
她总是嘴上推辞,又做出相反的举动。
前几集节奏很快,唯独在中间这段,太慢了,朱四奶奶想让她下水做交际花,劝了无数次,田犹犹豫豫哭哭啼啼,来回拉扯。
田过了六年的苦日子,从前面好赌、偷窃却没有一点忏悔的表现来看,她本性嫌贫爱富,自私虚荣,从“良”到“娼”不会这么磨叽,当有一个机会放在田佩芝面前,只要抛弃丈夫孩子,只要点点头,她就能过上荣华富贵擦美国香水的生活,她肯定抵抗不了多久就投向有钱人的身边了。
陈好的做作演技,让我一直在猜她是想表现田佩芝的欲拒还迎吗?
还是真的演的差🤦♂️不过陈好真的美,丝绸旗袍配珍珠项链,凹凸有致,骨肉匀停,身段教人移不开眼,人间富贵花。
范老板渴望有女人真心待他,可是他的心气太高了,一心只想发大财然后娶读过书的漂亮老婆,这样的心态也只能找到盯着他钱的女人。
哪怕他已经看清田佩芝的本性,还是想娶她,因为她够漂亮。
好色过头了🤦♀️我认为这部剧,最好的一点在于打造了在国民党蜗居重庆的那段时期,一个从上到下的社会,发国难财的高官和商人,生活艰辛但清清白白的底层人民杨妈,老实不失机灵的给范老板跑腿的老李,挪用公款最后发疯的科长,卖血维持生活的陶太太、被上司关进精神病院的石襄理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角色都是立住了。
可能是原著小说写的比较好。
何赛飞演的朱四非常精彩,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红指甲捏香烟,宴会上的左右逢源,一颦一笑眉目含情。
朱四最擅长诱惑良家妇女下水,她有一口伶牙俐齿,当遇到顽固迂腐、油盐不进的魏端本,也终于气急败坏,显示出她的表面风光下的落寞与疯癫,“我要让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妓院!
”😂朱四:是这个社会教我这样做的。
宋:是朱四把我变成了魔鬼。
朱公馆里的这些人口口声声说世道不好,富人都在发国难财,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云云,不,是他们本身就有贪念,他们像在水里伸出手来拉人下水的水鬼,把漂亮女人供奉给富人,从中捞油水。
现在还没有朱四奶奶这种人物呢?
之前嫁给潘XX的名媛,就是某一个“朱四奶奶”培养出来的“大将”,可笑,太阳底下无新事。
朱四从头到尾顶着朱参谋长夫人的身份,讽刺的是朱参谋长整个剧只出现了三分钟。
从开头的买下宅子建府,到最后朱府起火,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黄金梦碎,正如朱四所说,只赢不输的只有庄家。
重庆味道的一部剧,我好想念重庆。
电视剧-《纸醉金迷》 ,主演:陈好,胡可,于和伟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
2008年上映。
我给8.5分。
很喜欢片头片尾的音乐!
女人可以适当运用自己的女性魅力去帮助自己更好的发展。
陈好饰演田佩芝。
胡可饰演东方霞,东方曼丽。
罗海琼饰演袁园。
何赛飞饰演朱四奶奶。
于和伟饰演范宝华。
魏端本是田佩之的丈夫,清水衙门资源委员会的科员。
以抗战时期的重庆为北京,通过三个性格迥异的美丽女子命运的发展为主线。
三个高中女学生为了逃难从长沙奔赴重庆,结果与学校走散三人也走散了。
说她们是好朋友,其实不尽然,只能说是三个高中时期的同学吧陈好可真美,特别是心彻底黑化以后,那妩媚。
其实陈好的日子挺好的,奈何她不甘心。
胡可也妖娆起来也没有其他人什么事了!
女的,袁园最惨,初分散就被强暴,然后到了四妈那里第一个晚上又被强暴了。
有的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命运。
圆圆的人设过于坚挺了所以感觉不是那么爆满,因为无论田佩芝怎么对她冷言冷语不领她的情,她还是对田佩芝一往如顾的好。
可能她是想通过田佩芝救赎自己,可是能没有下限吗?
田的贪婪已经不至于让她对她付出那么多了。
这个媛媛真的巨惨 他做错了什么。
男的。
端本好惨啊,因为媳妇进牢,进了牢里还要被打。
端本的台词有点用力过度哈哈哈。
端本女儿演的不错!!
很多细节像是那个年纪的小孩会做出来的!
比如被迫跟着下人离开长沙的时候,给爸爸妈妈留了一副自己画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小图画。
看了真是扎心。
朱四奶奶好一口洗脑的本领!
为着自己的目的,原来可以各种包装。
范宝华才是人生赢家阿。
不理解为什么解放后范宝华没有回长沙又留在重庆了。
三位女主,田佩芝只要不作,日子也可以很美好。
但是无论任何,我们是无法摆脱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如果可以在后面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片中的政府黄金操作,前面好像没看懂。
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几日晚上在看纸醉金迷。
高三时的一阵子,很喜欢张恨水先生,满江红啼笑因缘都是那时看的,那时没什么机会看电视,都是看书的。
他的金粉世家倒是一直没有看。
电视剧里的一些片段看过,我很喜欢董洁,但是非常不喜欢陈坤。
(哈哈,陈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张生那种,实在要命。
)印象最深是满江红,桃枝留给水村的字——相片和人,一齐永远赠予爱我者,年月日记于顺风舟上。
什么叫绝笔。
尤其是顺风舟三字,落花流水缘分和生命都无可掌握的凄凉意。。。
貌似满江红和啼笑因缘也搬上屏幕了吧。
米看过。
纸醉金迷倒是喜欢的。
看这类片子像是在赏一袭旗袍。
首先是第一眼要华丽,锦绣缎面凤舞九天。
纸醉金迷的舞台美术绝对A+级。
再者是针脚不能错,纸醉金迷制作的够精细。
最后就看穿着的美人呐。
美人自是够美的,一笑一颦也到位。
剧集才看了一半,剧情介绍倒是看完了。
硬伤破绽神马我是没有看出来,小细节是不是有问题,我只顾看美人儿了,未作推敲。
三个交际花都很漂亮,但是谁能美得过何赛飞。
四姐连假情假意都美得到位,可能因为是越剧花旦出身,江南风情再加上点繁华糜烂,怎么看都是旧上海的调调。
是呐,纸醉金迷。
哪里还能比得过49年前夕的沪上。
比纸醉金迷再加一点,是醉生梦死。
喜欢胡可是从半生缘开始,带着红色帽子的石翠芝。
曼丽走的是华丽系,看起来分外顺眼。
一如结局中,只有她可以活下来。
顺着潮流并且不做思量,这是乱世生存的准则。
她的台词不知道是不是张恨水的原文呐——我是曼丽,不是东方霞。
你以为你还是湘淑女中的学生,那些日子就算是你做梦若是还能梦见,我都佩服你。
曼丽不回头不做梦也不后悔。
她到底聪明不聪明我看不出来,反正我不认为袁园的手段计谋就是聪明,也不认为四姐的野心操纵就是聪明。
袁园是张恨水笔下典型常见的风尘侠女。
明显和曼丽最大的区别就是她是逆着潮流的,并且百般思量。
很喜欢她的敢,什么美国黄油英国面包,她抽身决绝未作半点留恋。
袁园的性子很极端,无论是落入风尘还是作为侠女,她都做得很到位。
、自然这个人物塑造的很理想化。
不见得没有,只是少见。
特别一提的是范宝华。
似乎和许多人一样,是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这个游击商人,于和伟演反派通常都是带着点爱的坏。
出场的时候还是有些猥琐的,老兵油子。
袁园和他遇见的时间太糟糕,不然也不见得将一个结就此扯断了。
几年后,他在乱世里几番扑腾之后也显得从容许多,说真的,再奸商呐再拜金啊再市侩啊,起码他很爷。
我想这也就是渐渐的会喜欢这个不算正面的角色。
话说,纸醉金迷这出戏里哪里又来得正面角色呢?
剧集看到一半多了。
出现过的角色都蛮喜欢的。
没有正面也便没有反面,没有上纲上线大是大非的剧集才会好看。
地头蛇袍哥洪五,经常是看着看着就笑起来。
不上台面不上档次,但是非常真性情的大老粗。
粗,却有着不投机也盲目的细。
资源委员会刘科长也是非常闪亮的一个角呐。
貌似是范宝华说的,刘科长你要是下海了,哪里还是我们混的份儿呢。
买五金抽回扣的一节,实在精彩。
还有吴嫂,最初看来并不喜欢这个帮佣。
不本分。
再看看,方知不本分是真性情。
尤其记得一处细节,范宝华和他的助手一起吃饭,那人问到吴嫂的丈夫,范做噤声状,没了,别让吴嫂听到,一听就哭。
不是不本分,只是分寸差了些。
也不是差了些,可能他们不像主仆,更像一家人。
少些本分,多些情分。
蛮好。
不喜的角色也有的,除了实在一看就倒胃口的宋玉生(T T,真不懂四姐怎么会喜欢这么个。。。
叫他小白脸都侮辱了小白脸儿),还有就是主角田佩芝小姐。
也没多不喜欢。
只是很无语,对其不幸也无哀,对其不争也无怒。
因为,我根本看不到她,看不到田佩芝在哪里?
她的人生轨迹似乎是与自己无关的,总是嘴里重复着不不不,做却做了是,完了之后再内流满面。
她硬是将自己做成了一个提线木偶,不是不能,只她不愿自己去掌控自己。
为何不愿,是为不敢。
先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穷,再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堕落,并且一直不肯面对自己的蠢。
于是将线交给别人吧,穷是因为嫁了魏段本,堕落是因为四姐。
不肯动脑的人呐,真不可爱呐!
本来很期待纸醉金迷的,喜欢希希导演的电视剧,喜欢罗海琼,胡可也还好,最看不下去的就是陈好!!
弄得连片子都看不下去了,没看完。
晕死,一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纸醉金迷”,看到这个题目还好奇为什么用一个这么qq空间非主流年代的名字,看完剧才觉悟,原来是“债券惹人醉,黄金让人迷”。
不过“债券”和“黄金”都只是本剧所使用的“意向”,其所代表的“欲望”才是这部剧所传之所在,并且贯穿剧之始终。
先说主线。
因为落魄男主魏端本的欲望(也许并不是主动产生的),所以才导致名门淑女的田佩芝的“下嫁”;接着,因为欲望,让出生名门的田佩芝不甘寂寞,先赌再骗再偷,最终踏上一条与之前生活截然不同的道路;再接着,因为想保护孩子的欲望,让已经迈入不同生活轨道的田佩芝,与原有家庭越走越远。。。
再说袁园线。
因为饿之本能,袁园认识乐范宝华;因为性之本能,范宝华玷污了袁园,又因为恨之本能,袁园以一个扭曲的人格走完了人生道路。。
当然了,朱四奶奶、宋玉生,曼丽等,更是“欲望”的化身。
但“欲望”到底是一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我到觉得作者没有批评的意思,反而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当时动荡的社会把”欲望"引向了悲剧。
如果不是特殊时期的逃难,田佩芝可能嫁给魏端本么?
田佩芝可能会发生后来的那些事吗?
袁园可能被范宝华玷污吗?
都不会!
所以啊,整部剧最后,朱四奶奶点题,”时代造就了朱四奶奶和朱公馆“,但是殊不知,也是时代造就了剧中人物的纸醉金迷。
ps:不过,张先生的写作风格,咋说呢,虽然说还原了当时社会,对人物也有很好的刻画,但是,似乎就是为了抨击而写作,并不是真正的为写作而写作,所以我觉得不算真正的艺术家(不过张先生本人也许也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下文人的特点)。
两天,点灯熬油看完了张恨水的《纸醉金迷》。
战争导致很多人妻离子散,家庭分崩离析,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场战争中起起伏伏,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生轨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我们却常常活在别人的眼中、嘴中。
剧中的主线是三个高中同学、朋友,这三个高中同学有不同的经历,却因为时代的动荡,经历了同样的命运,但是由于不同的觉悟,产生了不一样的结局。
田佩芝,其实是三个同学中最幸运最不知足最不懂得珍惜的人,她本身是一个好赌成性,爱慕虚荣、自私,永远都不觉得自己有错的人,一切的不如意她都能找到替罪羊,纵使这样,她还拥有最爱她的丈夫和孩子,甚至她做了种种错事,还愿意原谅她的丈夫。
她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宠爱,但是由于她德不配位所以落至殃灾。
所以,人要惜福才能享福,要享福报个人得有承载力,如果没有承载力,更多的福报只会招致更多的灾祸。
袁园,是三个中最硬气,最清醒,最有情义,最柔软的人。
因为经历了被侵犯的经历,心如死灰走到了歧路,就算这样都不忍对伤害她的那个人下手,选择了心软原谅。
虽然每天纸醉金迷却最向往过普通人的日子,也一直清醒的做抉择,痛下决心,利利落落的与曾经的生活一刀两断,毫不留恋,就算是在四姐不断的打击和手段残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初心,没有屈服,选择了参军,去前线洗涤自己的心灵,充盈自己的灵魂,虽然一时走错路但最后用自己的努力争取了大家的尊重。
所以,命运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不放弃,我们一定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曼丽,东方霞,只有她一个人是改了名字的,她代表了社会中的一类人,没有主见,浑浑噩噩,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被骗,永远活在当下,没有过多长远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过她的结局也算比较好,回到了家乡,可能会去找个老实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但是,其实也只有这样没心没肺,少心少肺,不过多思虑的人,才是抗压阈值最宽的,弹性最大的,她们易于受伤也易于康复。
做事在别人看来有的时候有失分寸,但是她自己却自得其乐。
这类人其实是最快乐的。
最后,想分析下四姐。
四姐,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虽然剧中她一直在引诱各种各样漂亮的女孩下海,每天家里宾朋满座,但其实她才是最孤独的人。
是个做管理的人才,懂得心理学,能及时疏通下属的情绪也能通过手段来管理下属。
有很大的手腕,也有很大的本事,每天周旋于官、商、政三界,有野心有才干,如果是个男人,一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可惜她是女人,并且是民国时期的女人。
她其实是很悲哀的一个人,跟自己的丈夫得不到爱,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凡有个孩子她也不可能成为剧中的生活状态。
虽然看上去有那么多人围绕在她身边,其实她是最缺滋养的女人,她理解所有的人,是因为她吃的苦够多,只有吃苦多的人才能理解很多人,这就是为什么菩萨能成为菩萨的原因,因为她的苦难一定比世人多,所以她的智慧才能比世人更高,才能指导世人。
她是最没有安全感的人,最空虚的人。
也真是应了一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几个女人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不同的人不同的遭遇,也不同的结果。
女人,要学会牢牢把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要有自己生活的资本,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有一定得爱好和追求,要学会疏通自己的情绪,要守住自己的心,多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女人永远都不要将自己的命运放在别人手中,靠人永远靠不住,男人更靠不住。
少点情情爱爱,多点自我能力。
要有单纯的心境,但更要有强大的能力,要相信世间的美好,但也要提防世间的黑暗。
相信世间的真情,但不执念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投身于热热闹闹的生活,活在当下,快乐,随性,积极,乐观,豁达。
我本应该批判,人在任何情况下应该保持自尊,保持人格,不折腰,可是我在看的过程中,把自己代入了田佩芝的角色,假如是我的话,我也会走相同的路,她只不过想体面的活着,孩子可以衣食无忧,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想如果那个时候,她有工作,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报酬从而改善生活,那结局就完全不同了吧。
朱四夫人,在这部剧中讨厌不起来,甚至很难把她定义为坏人,有谋略,有野心,有手段,长袖善舞,当得起有勇有谋,你说她害了那些女孩子,如果不是她,那些女孩子又会怎样呢?
也不能把她等同于老鸨,她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和诱惑,挖好了坑,其他人自愿往里跳。
我最喜欢的人是或者说让我心动的人是钱老板,说的话很难听,令人难接受,但就是讨厌不起来,反而心动,不知道为啥?
全剧人物各有特色,范宝华时代的投机者,冒险者,也是江湖义气者,活得潇洒,活得轰轰烈烈。
魏端本,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典型的读书读多了的读书人,正直正派循规蹈矩,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与田佩芝的相处充分阐释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整部剧中,最讨厌的人物是小宋,这是一个真正的小人,白眼狼,坏人。
没有四姐,他指不定在哪儿捡垃圾或者早就死在路边了,四姐供他养他,背地里却嫌弃背叛,最后更是落井下石。
虽然人物性格色彩经历各异,但是结局大同小异,都是惨淡收场,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无助悲哀,人性的扭曲。
张恨水就是张恨水啊
喜欢陈好和胡可啊
好拖沓。看了二十多集,就去看分集剧情了……唉。心疼袁园。胡可这是什么迷之演技,陈好的角色真是太招人恨了。
很好的电视剧,最出彩的是四奶奶和范宝华,四奶奶举手投足,风情万种,几个交际花没有一个能盖住她的风头。陈好演的太差了,只知道一味地装花瓶,魏端本一身的腐朽气,从里到外的腐臭。所以,好人,和好丈夫,不是一回事。
好多扭三演员,剪刀手宝藏,皇叔和孝直好搭哈哈哈哈哈!另外风月场中的田佩芝才是真正的她,太美了
割韭菜实录
和小说相比,增加了情节,增加了人物,但是20集以后感觉太冗长了,一直再讲佩芝的各种拉扯,我都快进了。东方爆发后这条线也是不清不楚,糊里糊涂,最后还是回归到四奶奶那儿,像个笑话。
日出舞台上陈好的表演过轻了,放到镜头里一压反倒和谐了,可能电视这个载体,我们已习惯它要离现实距离远一些的,上浮一些。
陈好从清纯良家妇女变成妖艳贪婪的风尘女子还是映象挺深刻的
好看
里面几个男人确实都不太好。魏端本既无能又不诚实,每天跟个道学家似地要求别人为他改变,自己倒是岿然不动。范宝华太暴力说话也难听。就没一个真怜香惜玉的人,哎。按说也是风华绝代的美女,身边也就只有这些男人,难怪红颜薄命。生不逢时啊。还有电视画面太清楚,连陈好脸上的长的包都看到了。
爱慕虚荣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天上不会掉馅饼,钱要靠自己踏踏实实拼搏奋斗。
田佩芝全剧大概说了两百个“不不不”吧,张恨水是得多恨女人才能塑造出田这样一个一点骨头没有的臭鱼烂虾,只有可恨,毫无让人可怜之处
这剧最大的看点就是几位女明星的旗袍了
“我要让整个世界统统变成大妓院”
三个女人的人生变化路。从这部剧对罗海琼蜜汁好感。
美女!美女!!
看到魏端本,田佩芝夫妇就来气。。。最后一个疯了一个死了真是民心所向。。不过可怜了那俩孩子。。。哎。
何赛飞老师让人一定要多加一颗星给她!真的太美了,演绎妖娆、妩媚的女性角色,国内女星中何老师大概可以称得上无出其右。剧中虽然何赛飞老师已算“中年女性”,但其神情姿态风流婀娜,眼角眉梢的风情真的比三位女主更美(当然几位女演员都有各自的美)。故事真的是唏嘘,可怜涓涓渝生生养在如此这般父亲母亲的家庭中……波伏瓦说的真理——这个社会引导男性向上,却不断吸引女性向下(原话记不清了)。
我喜欢罗海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