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觉得,嗅觉、味觉是前往“幸福”的快速通道。
去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挑选新鲜食材,凭自己的喜好处理食材,专注地施以“烹饪”这个魔法。
时间仿佛停止了流动,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食物的色泽与香味,直到用筷子夹起一口饭菜送到嘴里,时间才反应过来似的,继续向前。
那一瞬间,大概所有的委屈、孤独、悲伤都可以被抚慰,被原谅。
生为女人,尤其是一个爱吃饭、爱做饭的女人,更是如此。
旁人听到妳会做饭,通常会赞叹一句好贤惠,妳的另一半一定很幸福之类的。
在这种语境下,作为独立个体的体验被抹除,就好像在说,做饭仅仅只是妳作为客体的其中一个功能,等待那个此刻并不存在的“另一半”去拆封、唤醒。
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爱不爱做饭,食量大不大,都是很私人的事情,人与人之间本就参差不同,但就因为这个人是个女性,所以就要拿放大镜来凝视、评判,乃至束缚。
野本和春日的相识相知,很大程度源于她们都处在这种被评判和束缚的境遇中。
同为女性,更能感知对方的不易与可贵。
以食物结缘,烹饪当枢纽,一点一点从被凝视的客体,到释放真实自我的主体,构成了非常温馨的都市成人童话。
连带着,慰藉了我们这些同样孤独的剧外人。
妳就是妳,一个独立的主体,不需要借由满足他人期待作为存活的凭证。
当然,这并不比说着容易,人生的路不管选哪个都会有遗憾,可正是如此才有与众不同又生命力勃勃的妳啊。
爱自己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失恋。
最后,希望这种真正看见女性的作品更多一些。
对于美食剧我总是难以抗拒!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是一部轻松、温馨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剧集,它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两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她们之间日渐萌生的深厚情感。
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切入,聚焦在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身上。
一个是喜欢做饭却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做多了的野本,另一个是喜欢吃饭却常常因为忙碌而无法好好照顾自己的春日。
野本喜欢烹饪,她希望可以找到一个饭搭子,来吃自己做的饭。
春日呢,正好是一个大胃王,她壮壮的,一看就是口味比较好的人,但是每次吃饭别人都会觉得她是女生,应该吃不了多少。
一天,两人在电梯相遇,野本惊讶于春日怎么拎了这么多桶炸鸡。
于是,野本邀请春日到家里品尝自己做的卤肉饭,没想到春日很快就把一盘饭一扫而光了,野本见此内心感到无比满足。
她们的相遇,就像是一场命运的安排,让原本孤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于是,一个做饭,一个吃饭的温暖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同时,野本的料理手艺让春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而春日的陪伴也让野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她们在彼此的陪伴下,逐渐走出了各自的孤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剧有两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很高,里面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是娓娓道来,很喜欢这样的慢系列治愈系剧。
但是也不光说吃饭,还有一些女性议题,比如会做饭的女人一定要结婚生子吗?
野本在剧中就很困惑:“我只是想要做很多很多美食,却全部被归结为为了男人,真难受啊!
”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做饭,而不是为了做一个贤妻良母。
再比如女生就一定吃得少吗?
剧中春日就有这样的困惑,走到哪,都感觉吃不饱的样子,因为大家都觉得女生吃不了多少。
还有一些更加沉重的话题,女儿在家庭中不被重视,却被迫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供养;性取向问题;职场女性难找工作;聚餐恐惧症,其实是高压社会下的产物等等。
但是这些话题在剧中都是以轻盈的方式提出,以节奏的方式阐述及翻篇。
剧中的两位小姐姐真的很友好、很礼貌、也很温暖。
再加上以美食为中心,整体主打一个温暖治愈!
不愧是高分下饭剧!
一起吃饭才是永恒的浪漫!
【剧名】:《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国家】:日本【主演】:比嘉爱末、西野惠未【豆瓣】9.3分-over-
如果是我被这样注视着,内心的感受一定已经是毛骨悚然了。
野本小姐用干瘦的手指托着酒杯,如痴如醉地看着春日小姐默默大口吃下食物、而自己盘中的食物丝毫未动的场面的绝然悲剧性实在太过打动我了。
你可以想象这是一种看吃播的变体,让我们借他人之口,让他人替我们去吃,去承受卡路里的灵魂负重。
但是春日小姐的一对一吃播现场是一种更加昂贵、刺激、私密的东西,它是一场定制的口欲表演。
这观看和被看的,消费的和被消费的两方,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同气相求的呢?
表层的说法是野本小姐爱做饭(主要是做好了发到SNS上去)但是小食量,而春日小姐爱吃饭胃口大,于是这两个人一拍即合。
但是追究起来,野本真的是小食量吗?
或是来自于规则的内化,对于霓虹人臭名昭著的小食量的解释通常如此。
更不要说野本那令我怀疑到底有没有500ml的便当盒了。
作为SNS博主——又是被观看的一方——对于规则也好他人的目光也好一定是熟习的。
同样,春日真的享受美食吗?
午夜偷拿食物时所唤起的快意和羞耻和恐惧也或许已经深深锚定在每一次进食当中了,以至于要不断用填满自己胃袋的方式去填补童年的缺憾和离弃家族后的情感空洞。
春日的进食行为很难说不是一种复仇(的表演,虽然最终她以本人的身体去承受),这一点在她点饺子配米饭时被邻桌的大叔说“要配上冰啤酒”后点了一大杯啤酒一饮而下这个情节时或可以看出端倪了。
这是一部伪美食番的原因就在这里:没有人真的爱食物。
即便《想做饭和想吃饭》配置了美食番标准的梦幻特效食物展示镜头,它里面包裹着的对于食物的复杂感受仍然像黑泥一样溢出了滤镜的缝隙,让我们无法挪开眼去。
就如同这不是一部「精美梦幻架空筛除了所有现实渣滓的百合番」而是要按着头让读者一个字一个字去念,「它是一部lesbian番剧」,一样,它也不是一部精美梦幻的美食番,而是夹杂着女性对于食物的爱惧和欲念的一桶冰水。
当一个女性面对她面前的盘中餐的时候,这盘中餐绝不是代谢反应的供料那么简单:它可能是未来成为自己血肉中令人憎恶的赘物的卡路里(对于野本);它可能构成对父权的一种不惜刀刃向内的报复(对于春日);它或可能是万万千千女性的万万千千的思绪;它唯独绝无可能是单纯的食物。
在食物和我们历经了双重的社会化洗礼之后,我们已经失去了和它在自然中相遇的纯真。
在这个层面上,两位演员对于这一戏剧场面的演绎是到位的。
他们安详的进食场面甚至充满了紧张感,因为我们说,进食是一次与自我与本能与社会的搏斗。
另外,本作采取野本小姐的视角(同时也具有很多人提到的春日小姐人设立不住问题)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春日小姐就是根据野本的焦虑量身打造的一款合体的药材。
野本的焦虑是什么呢?
是她半途的觉醒(或者说半吊子,无贬义)导致的一种生产方式不闭环。
如果把传统家庭当做一个生产单元来看,女子力的修炼不啻为一种职业培训。
对于野本小姐而言,女子力构成公式中的「小食量」和「厨艺」这两个技能她已经修炼满格,但到了下一环节,要去寻找一个男性来补上拼图最庄重的一块、使得她即便有着小食量而厨艺也能够充分的发挥,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消费闭环,的时候,却半途而废了(“厨艺好就是为了做贤妻良母吗?
”)。
她生产了女子力,但却欠缺女子力的消费对象,就像一个半成品新娘一样,有了means,却失却了ends。
她迫切需要一个对她而言心理上安全的对象去坐她打造好的虚空的宝座。
这地方很显然不能再坐男人,否则就前功尽弃,但也同样不能承载一个和她一样的女人。
就这样,一个既不会对她的自我形象构成威胁,又能够配合完成生产-消费闭环的,完美的春日小姐出现了。
在这个意味上,春日小姐之降临于野本小姐,就像「厌男而想着自己要是拉拉就好了」的顺直女性某日遇到了心仪的T子一样。
它不解决诸众的问题,却以降神方式解决了个人的问题。
我也衷心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这样的像一个闪闪发光的快递包裹一样在我门槛上安放好的遇见。
这部剧安利自网抑云《Chosen family》评论区,2.19的日推像开了挂般被首首击中,细听每一首,翻评论区感受陌生人的生活动态,好在这天的评论区没有小作文,在法语歌下讨论语法,在OST讨论剧情,安利到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记1-3集cut,和弹幕有同样的想法。
羡慕健康的联系,因为数次失约而解决的办法
啊!
竟然一起逛农贸市场还沿途去看了海!
谁懂!!
啊!!
看春日和野本逛农贸市场竟然看哭了!
泪点怎么这么低!
好简单的快乐又好难啊!!!
昨日下班后,看了新出的日剧《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故事如剧名,讲的是两个女孩之间因为食物而相识相爱的经历。
目前播到第8集,两个人还没走到一起,但两位女主已经开始发现自己的心动。
“想做饭的女人”野本小姐,下班后是美食博主,喜爱做饭,喜爱分享。
但却被男同事认为,女生做饭是做给男朋友或者丈夫的,没有独立的意义。
“想吃饭的女人”春日小姐,不挑食也不挑剔,喜爱吃饭。
但在外出用餐时,被饭店老板想当然的减少了饭量,因为是“女孩子”。
两个人的遇见可以说是一种缘分,她们彼此理解对方热爱做饭和吃饭的特质。
也关心着对方微小的细节。
野本小姐在学生时代懵懂发现周边女同学都有了男朋友,长大后也被人催促“到了年纪,应该安定下来”。
但是人呐,不要因为周围人都在交答卷,就着急写答案。
野本小姐遇到春日小姐后,发现了自己柔软的心情,开始在网络上查询“什么是喜欢一个人”。
这样的心意是双向奔赴的。
而春日小姐也表达了非常享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
女孩子之间的情缘太美妙了,希望结局圆满。
日剧台词摘选:1.明明只是我喜欢做便当,结果却变成了更好的成为主妇、妻子、妈妈。
2.人有时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啊。
啊,也是,确实是这样。
相顺其自然就好了。
即使同为女性 大家也是不一样的。
生命只有一次,渴望和想象却有几千次。
“如果我当时那么做就好了”,这样后悔的时刻,也真是数不胜数啊。
如果当时没有叫春日来吃饭的话,野本今生有没有机会明白,在这个异性恋霸权主义横行的世界里,原来自己是选择同性的哪一个?
如果不是同事一句话道破,野本什么时候,才会察觉到“恋愛”这种心情呢?
只是一顿饭而已,但是能遇到一起吃饭的人,成年后也是很难的。
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野本的饭量,我绝对吃不饱。
春日的饭量,要比一般女孩子多一点,所以她才长得高高大大,看起来很结实吧。
真的很讨厌饺子店的男人,用那样令人嫌恶的语气多嘴,擅自对别人的选择做出评价,还好春日没有退却,坦荡选择了回击。
我不由得为春日鼓掌,希望这样的女性更多一些,这样下一个女孩子饺子配饭的时候,就没有人啰里八嗦。
故事从一顿饭开始,又在朝阳升起来的那一刻结束,明天,无数个明天,还会在野本的面前展开,至于她和春日的结局如何,那是新的一页了。
生命就是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转机就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段感情就结束了。
无论是怎么样的开始,勇敢一点,勇敢一点,才有机会和喜欢的人建立联结。
整部剧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情节。
可以这么说吧,着重阐述恋爱前的状态,当然更多是体现女一野本由纪(比嘉爱未 饰)单恋的心理状态。
本人没看过原著,所以说单恋,因为电影没明显说明女二的春日十十子(西野惠未 饰)是“蕾丝”的倾向。
偏温情。
可能食物真的能带给人们一种愉悦感。
电影很多场景是发生在厨房和餐桌上。
两名女主很多故事都是在餐桌上敞开心扉。
特别是野本由纪知道春日十十子的身世后,更加怜惜她,和显得更加主动的一方,毕竟春日十十子的性格更内向,挺治愈的。
值得看看。
原文9970字,翻译版7141字。
本人中文水平一般,大家凑合着看😳原访谈在NHK官网可以看到。
**描绘了喜欢烹饪的野本小姐和喜欢享用美食的春日小姐这两位女性的恋爱和日常生活的电视剧《作りたい女と食べたい女》以晚间电视剧的形式,从11月29日开始播出。
这一次,以「幕后制作阵容的内幕谈话」为座谈会主题,关于「以电视剧的形式向大众播出」,「虚构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方式」,「构建可以安心的现场拍摄环境」,「故事与现实的社会如何联系起来」等等话题,制作阵容各自讲述了ta们对这部作品的所思所想。
** 〇座談会参加者(提问人:児玉美月——影评家,女同性恋)- ゆざきさかおみ(原作)- 原作担当編集K- 山田由梨【やまだ・ゆり】(脚本)- 合田文【ごうだ・あや】(ジェンダー・セクシュアリティ考証)- 坂部康二【さかべ・こうじ】(制作総括)- 大塚安希【おおつか・あき】(制作統括)坂部 首先是请作为原作者的ゆざきさかおみ老师回答。
请问听到想要制作电视剧版《作りたい女と食べたい女》的提案时候您是怎么想的呢?
ゆざき 其实以前有过几次这样的提案。
在那些提案当中,有过一份「以不强调同性恋爱的形式来制作电视剧」的企划书。
我拒绝了这个提案,因为这是女性间的恋爱故事,也不能去除其中的女权主义的要素。
在那之后,我很高兴收到了来自NHK的真诚的提案。
于我而言,在NHK播出有关身为女同性恋的女性的故事意义重大,这是决定性因素。
坂部 NHK是公共电视频道,至今为止,在深夜档电视剧的时间段有过有关于无浪漫倾向(aromantic)和无性恋(asexual),以及男同性恋,还有像是有着交流障碍的边缘群体等题材的作品,我们一直积极地以「多样性」为主题展开制作。
这一次,既有着提出了像是「这是从电视台的角度出发对多样性展开思考的契机」这种建议的部分,也有在读过ゆざきさん的漫画之后,我认为「这是一部赋予观众力量的作品」,作为一个电视制作者,想要将其制作成电视剧的想法非常强烈的部分在内。
合田 《作りたい女と食べたい女》播出后,我十分高兴地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说「全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作品」。
我有一位认识的男性对于野本小姐因为自己而喜欢的烹饪,都被归因于为了男性而制作这件事感到十分难受的场面,发出了感慨说:「确实如此啊,这样的话肯定会讨厌吧」。
这位男士好像也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了剧集。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父亲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或许便能够形成「作为孩子若是怀有相同的烦恼和不适的话,可以更加轻松地与家人交流自己心情」的环境。
一想到剧集可能成为萌发在家中也可以有安全感的契机,不由得感觉在像这样面向大众的电视台播放的意义果然是不可小视的。
山田 像是有着春日小姐这样体格的女性能够在电视剧当中出现,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年幼的孩子也可能会观看的媒体当中,画面中出现演绎着像是春日小姐这样的女性的女演员,是多么重要。
作为剧本,在拿到提案书的时候,因为我原本就是原作读者,觉得不好好考虑选角可不行。
虽然说我也有幸得以参加选角会议和试镜,但即使是在NHK过去的主演阵容当中搜寻,能够饰演春日小姐的演员在这演艺界中也难得一见,对此,我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黑暗」。
因为社会对于女性一直施加着「纤瘦、小体格的女性才是好的」的固定观念,所以有着女性演员的体型千篇一律的现状。
正是如此,才想要在媒体当中呈现「有着各种各样的女性」的现实世界。
通过这部电视剧的播出,今后演员的多样性可能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合田 尤其是从以前开始,在动画当中,有着「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角色。
比方说,《鲁邦三世》当中不二子小姐这样的。
男性角色们明明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是作为「一点红」的角色却有一种「完成女性份额」的感觉。
「女性名额」当中没有多样化的女性这一点,在为春日小姐的演员选角的时候被暴露了出来。
这一次,包括山田さん在内,大家都非常拼命地想要找到可以饰演的人。
山田 和大塚さん一起去了正在做说唱歌手的朋友的live,那个时候担任键盘手的就是这次饰演春日小姐的西野恵未小姐。
我们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了「那个人,不就是春日小姐吗?
」这样的话(笑)坂部 因为西野小姐没有演戏的经验,因此接受了演技指导训练的课程,也为了锻炼体格去了健身房、并进行了饮食控制。
由于有被ゆざきさん嘱托「不要勉强自己锻炼体格」,所以这一点我们很小心。
大塚 虽然在选角的时候对西野小姐说了「保持原样就好」的话,但西野小姐读了原作,告诉我们她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出努力。
于此,她在有教练陪伴的基础上进行了健康的身体训练。
因为在健身房锻炼增加了肌肉,西野小姐身上「春日小姐的感觉」也一并增加了。
ゆざき 我看了播出,觉得「这就是春日小姐本人!
」坂部 关于野本小姐的演绎,虽然说相比春日小姐要有更多的选择,还是请比嘉爱未小姐以她天生的纤细度,细致地进行了呈现。
我特别有印象的部分是,声音的语调。
因为要演绎真实的30代的女性,她与导演一起一边细微地调整一边有意识地压低了声线。
比嘉小姐这种对使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和作为剧集的角色有血有肉之间的平衡把握得十分专业。
山田 日本女性在全世界中被认为是声调比较高的,我认为这之中被社会影响的部分也占到很大比例。
在描写女性之间可以感受到安全感的关系时,声线对作品的印象会有影响。
野本和春日的声线都很低沉这一点很重要。
合田 虽然在拍摄前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左右的性别讲座,但比嘉小姐在休息时间也以个人的身份提出了问题,她是一位将其作为自己的事情来看待、进行理解的非常诚恳的演员。
授课的内容以像是「LGBTQ」和「SOGIE(Sexual Orientation & Gender Identity & Expression)」这类词汇为开端,包括性取向是光谱这样的概念也一并进行了传达。
虽然被概括为「LGBTQ」,但每一个单字又有所不同。
比如说像是身为lesbian而比较容易遭受的歧视和偏见。
像是容易被当成面向男性的porn,男女之间存在着工资差别因此两位女性在经济上处于更加困难的位置之类的困境……。
考虑到电视剧的特点,我们对于「LGBTQ」、「女权主义」、「女同性恋」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具体来说的话就是,从原作的漫画中选择出一个场景,大家一起来讨论像是「登场人物说出这样的台词,这是因为无意识的偏见呢?
还是因为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受到什么样的压力?
」这样的问题。
坂部 关于内容的考证,不管是描绘跨性别女性的作品《女子的生活》还是展现无浪漫倾向无性恋的《不谈恋爱的二人》,都有邀请指导和监修参与,这一次也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正在思考着应该邀请谁才好的时候,担任剧本的山田小姐向我介绍了合田小姐。
山田 至今为止在参与过的电视剧剧本中,虽然说有作为性少数群体一员的登场人物出现,但我的相关知识仍然十分缺乏,若是弄错了什么、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就糟糕了,因此每一次都拜托了制作人,邀请合田小姐加入制作阵容。
虽然说在『つくたべ』组,因为大塚さん和坂部さん都是人权意识很高的制作人,这是一个能够安心地专注于剧本写作的环境,但也有不是这样的制作现场,所以常常怀抱着借由请复数人过目来保护作品这样的想法。
合田 另外一位担任了资料考证的中村香住小姐是经由我的介绍参加制作的。
如果是那种难以向彼此坦诚的制作现场的话,会有走错方向、在来不及阻止的情况下就那么向大众公开的情况,通过可以信任的人的联系最终组成了这个制作阵容,这真的相当棒。
原作担当编辑K(以下、编辑K) 在刚刚收到制作电视剧的提案书的时候,也有仅仅电视台内部讨论就足够了的提议。
我很感激这部剧的制作团队清楚地意识到,即使他们明明很谨慎了,也依旧可能会犯错。
合田 在授课日的那一天,坂部さん最初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是以性别(gender)和性取向为题材的作品,因此首先就不希望在这个小组出现骚扰这样的事情。
」还有像是「这个地方应当是一个安全空间,所以才希望大家接受这样的授课。
如果发生什么感到困扰的事情,若是向各自感觉方便交谈的人倾诉了的话,我们也会全力解决困扰和问题」这样的话语。
在听到了「正因为是制作这样的作品,在制作组内也想要统一下氛围」之后,我盼望着今后这样的制作现场能够越来越多。
坂部 若是想要防止出现骚扰事件,我认为光是靠心理准备是不够的,如何对应这些最终来说仍然是制作人的责任。
有关于性别平衡的部分,因为我是男性,我认为不加入一位女性制作人是不可以的。
另外剧本也交给了女性剧本家,导演虽然有两位,不过负主责的导演是女性那一位。
大塚 事实上,摄制一线的工作者们要在工作与生育和养育孩子之间取得平衡仍然很困难。
由于这个原因,随着职业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许多女性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离开这个领域。
因此,高层,或决策者,往往是男性。
因此,我们对我们高层的性别比例进行了大量思考。
山田 不仅仅是所写剧本的题材,就连制作这部作品的工作环境本身也非常健康,这一点真的很好。
有剧本会议的时候,例如「今天因为是生理期所以身体状况不太好,可以远程参加吗?
」这样的话,也能够没有心理负担地说出口。
作品中也有描写生理期的部分,制作组真的是抱持着安心感展开着工作。
ゆざき 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漫画中都有呈现的生理期的故事,加上山田小姐的部分,变得更加详细丰富了呢。
山田 正因为都是女性所以能够理解彼此的艰难之处、互相依靠,像是这样体现细小的关怀的生理期的故事,因为是姐妹情谊的主题,所以想要仔细地进行描写。
于仍然无法公开谈论生理期的风气当中,在电视剧里以极其平常的口吻谈论生理期、性的烦恼是非常重要的。
坂部 在电视剧当中像这样的生理期的故事、性别差距(gender gap)的故事,非常自然地出现,这不是相当有意义吗。
合田 在我担任总编辑的有关性别和性取向的网络媒体上,因为收集了大量像是自我探索性取向的过程,非常具体的个人实际体验这样的故事,所以在野本小姐确认自己的性取向的场景当中,关于如何自然地表现她作为一位公司社员工作、作为独身生活着的真实的30代的女性等部分,我们连非常细微的地方也进行了考证。
坂部 比如说对女性之间的恋爱说「因为我以前是女子学校所以我懂」这样的话不是microaggression(微骚扰)吗,这类的。
合田 「因为是女子学校所以懂」这般发言可能稍微有点难懂。
我认为在十几岁时全都是女性的环境里与女性交往和在不管什么性别都有的大学和社会中与女性交往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我提议说,假如想要将这个角色作为Ally(支持LGBTQIA+的顺性别异性恋人士)来描绘,相对于女子学校,认识在进入大学或者社会后与同性交往的朋友,将台词这样去写会比较好。
虽然说这只是个很小的细节。
坂部 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也先拜托了考证组进行了确认。
对于像是「不想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的事情」这样的委婉语,考证小组也指出这会成为那种、社会歧视对当事人的感受方式进行了贬低的、也就是所谓的「ご不快構文(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其实内心并不这么认为的话语)」,不由得感慨「原来如此、学到了」。
我也因此察觉到用类似「尽量使电视剧所传递出的信息不含有歧视和偏见」这种说法会更适合,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
我相信大家在团队内部已经就如何在媒体上进行信息的传达进行了很多讨论,但对使用 "女同性恋 "一词制作阵有什么看法?
坂部 因为我认为发出的信息足以传达出「这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视剧」的意涵,也一度与ゆざきさん讨论过媒体宣传的策略,所以在第一次发布的信息中没有使用「女同性恋 」这个词。
这个故事涉及野本小姐自己获得女同性恋身份和名字的过程,因而我担心是否应该从一开始就提到这一点,以免造成剧透。
同样的,一直都有多样的BL电视剧被制作出来,为了吸引注意,曾经有利用「这个人和这个人在演同性恋爱故事哦」来进行宣传的事情。
『つくたべ』也会根据呈现的方式而有所不同,我们想要避免出现像是如果在网络新闻的概览中,只有「比嘉小姐扮演女同性恋角色」这个部分被突出的情况。
但是、即使是在同性恋群体当中,女同性恋也一直都在面对着被隐性化的现状。
不仅如此,我们在第一次发布消息后意识到,如果不使用这个词语的话,可能还会带来其他的弊害。
合田 是这样没错。
虽然一直在读作品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得出「女同性恋」的结论,但我也再次感觉到,为了能够夺回这个词语而使用这个词语十分重要。
编辑K 在消息公开的时候是同时向各种各样的媒体一起公开的,或许会发生只有特定的词语被断章取义、替换成充满偏见的替代语这类的事情。
只要是向媒体进行信息传达、就会产生制作组使用特定词语的意图和世间对这个词语所抱有的印象之间存在的鸿沟。
把语言化为可见的形式以取回原本的意义这样积极的一面、以及这个词汇被歪曲的内涵被再生产的危险性,根据信息传达的规模和社会上的认知的不同也会不一样呢。
山田 「女同性恋」是一个在原作当中也有出现的词汇,因此,我认为在剧本当中写出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野本小姐并不是那种一开始就对自己作为女同性恋的身份和恋爱的取向有所自觉的登场人物。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她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我想要小心地去描写它。
ゆざき 就像是先前坂部先生也提及了的BL作品,GL(Girls’ Love)和BL当中,有比如说模糊处理角色性取向、刻意地不提及女同性恋、男同性恋这些词汇的情况。
但是我想要明确地主张『つくたべ』既是百合漫画、又是Girls’ Love,同时也是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不管是我自己使用的社交媒体账号也好还是漫画当中我都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
我是有意识地在创作特别是女性之间的恋爱的作品中使用「女同性恋」这个词语的。
山田 不仅仅是世间对「女同性恋」这个词所贴的标签,在像是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女同性恋这个词就会蹦出性相关的内容这样的社会印象当中,即使正面地去使用这个词来改变和夺回对词语的印象是必要的,但也会出现「不想在使用这个单词的时候被已有的社会印象拖后腿」的纠结。
确实是很难办的一件事。
ゆざき 其实关于在漫画当中将「女同性恋」作为野本小姐的台词之一写下来这件事是我烦恼过的地方。
以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想过要在最初就让野本小姐发出这样的宣言,但在与周围人商量这件事的过程中,得到了「野本小姐并非原本就知道有关性取向的知识,而是逐渐地理解了这件事的人,突然一下就知道使用什么词语的话会有点难吧」的意见,而我也觉得确实如此。
山田 就野本小姐的性取向而言,在写剧本的时候,我们也仔细地采访了ゆざきさん。
就算同样是女同性恋,也有比如说半性恋(demisexual)和无性恋(asexual)这种倾向上的差别,性取向实际上是一种光谱带一样的存在。
野本小姐探索着属于自己的位置,从复数的意义上确认了自己的认同。
ゆざき 我认为野本小姐喜欢春日小姐既是因为她是女性、也因为春日小姐是春日小姐这个人。
如果春日小姐是男性的话野本小姐是不会坠入爱河的,因此在作品当中春日小姐是女性这件事很重要。
因为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逐渐获得的知识而察觉了自身的性取向的人存在,我特意将野本小姐和春日小姐都设定在了30代。
如果说年轻女性之间的恋爱作品,那么多少还是存在的,但再往上走就很稀有了,因此我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
正因为我是那个最想要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所以才创作它的。
编辑K 漫画第16话的开头附加的「本回有出现针对性少数(性多元)的歧视和会给精神带来压力的场景」的提醒文字,这是ゆざきさん的提案。
尽管在将过去的漫画重新编辑为现代版本的时候常常会加上「作品中存在歧视用语」的说明这样的做法,但面向当事人写下作品中存在冲击性情节的提醒是过去很少见的。
虽然经常收到譬如「编辑部收到了连这种程度的表现也加上提醒文字的抱怨了吗?
」这样的问题,但那不是对读者反馈作出回应,而是ゆざきさん和编辑部做出了加入提醒文字的判断。
一些读者可能会被这些警告标志吓到,但能够做出「不读这本书」的选择也很重要。
『つくたべ』也是一个关于两个人烹饪和享用美食的治愈故事,我们试图为不想读到无意中令人痛苦内容的读者加入这样的说明。
ゆざき 我相当不擅长会给我意外冲击的故事。
过去曾经被「有这样的描写会出现,先合上书籍也没问题哦」这样稍作停顿的作品拯救过,所以也想要在『つくたべ』当中这样做。
也有一些读者告诉我,ta们很高兴能够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时机阅读它。
坂部 原作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读者们的信赖,充满安全感地接受了它,对此我们实际上也曾考虑过在电视剧中加入类似的警告的方案。
不过漫画有着个体选择阅读的能动性,电视剧则是有着观众一打开电视就出现冲击性场面的可能。
只不过,电视剧这样的话,就面对着针对什么、或者说针对谁加入提醒的问题。
在作品的最开始就已经有了微骚扰(micro aggressive)的情节,在这里加入的话那么那边也要加上才行,等等,在内部出现了分歧,直到最后都一直在犹豫,结果还是选择了「不加入提醒」。
而且看电视剧的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层,也会出现作为一个电视台,在这个节目中加入了提醒但是那个节目却没有加入的问题。
ゆざき 并不单单是个别的作品,也是从NHK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做法呢……。
漫画的话是以单个的作品为单位来处理的,也有更能够体现创作者的意志的一面。
我不想在创作中片面地消费现实中的同性恋,所以我向负责人进行了咨询,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可以做些什么事来解决现实中的歧视问题。
最终我决定从我的官方帐号发出有关同性婚姻合法化诉讼的信息,并以慈善的方式支持这些活动。
编辑K 关于这样一个开发商品的建议,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但很难在内部进行协调。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的话,希望能彻头彻尾地做好它。
以结果而言,这个慈善项目的时机恰恰与拍摄电视剧的时间吻合,在许多人关注的时候,促成了这个项目。
原有慈善物品的销售收入,去除管理费之后,将捐赠给一个促进婚姻平等的组织。
ゆざき 例如,在一些海外电视剧中,演员们参加同性恋游行并支持现实的同性恋者,在海外正成为新的常态。
我希望日本漫画业能在作品内外都能更容易地接近性少数群体。
事实上,在出版社中没有为性少数群体开展慈善项目的先例,但在两位负责人和合田小姐的努力下,我们得以实现了这一目标。
合田 尽管这次允许我做了慈善活动和电视剧的考证,但我仍然觉得必须继续学习。
在这个项目结束后,肯定会有下次必须要意识到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想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继续努力。
坂部 仅仅靠一部作品是不能背负所有的。
在『つくたべ』之后的作品也会以其他的形式去代表当事人们、踏出不同的一步是很重要的。
—— 在这个意义上,『つくたべ』可谓是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首当其冲的ゆざきさん面临的压力相当巨大吧。
编辑K 真的是这样……不过,即便这么想了,但借由拍摄电视剧的契机,产生联系的人变多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虽然最开始是只有ゆざきさん一个人,但接下来出版社增加了两位负责的编辑,在这次电视剧制作中,也有更多的参与者一同来考虑ゆざきさん所描绘的主题,对此,我感到十分安心、可靠。
ゆざき 实话说如果是「『つくたべ』已经太过时了」这样的时代的话是最好的。
作为一个作家、作为一个作品,那样的事情最令人开心。
虽然不知道能够持续到何处,但是在能够做到的前提下想要尽可能地描绘两个人的日常生活。
合田 『つくたべ』不仅仅聚焦于两位女性的相遇或者恋爱,也是描写了她们继续生活下去的模样的故事,我对这一点十分期待。
同性情侣正因为有社会的阻碍,除了相遇和恋爱,在这之后一同在社会上继续生活这件事是很困难的。
通过描写心意相通之后的故事,更多的人们也会了解到同性的恋人们在「继续着ta们的生活」。
这样的话,说不定至今为止的社会固定观念也会产生改变。
ゆざき 维持着能够创作『つくたべ』就已经很感激了的社会现状的话,肯定是不行的。
社会必须发生改变。
所以在那样的社会发生改变为止、不管是春日小姐还是野本小姐,连同其他的角色一起,我今后也会继续描绘她们的故事。
年初的时候,我追了一部日剧《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一边追剧的时候,一边积极向大家安利,就我本人来讲,很喜欢这部美食番(次)百合(主)的剧。
虽然跟它有极高相似度的是另外一部男同美食番,《昨日的美食》。
但两部剧还是有些不同,最大不同点是对议题的讨论具有很强的性别界限感,也就是正常社会(正轨)中男同和女同(可泛化扩展为全体女性)遭遇的分野。
《昨日的美食》是以研究美食为主,次带呈现两个中年基佬的细腻感情故事,以制作美食、共进晚餐来取代性的直接凝视。
而且有大物(有名气的)男演员能参与到这部男同剧里是很了不起的,在剧里,西岛秀俊饰演的是没有向家人(作为独生子,主要是双亲)出柜的男同史郎,以带朋友回老家过年来处理和恋人理发师贤二的关系。
《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则在做饭、吃饭之外,夹带了很多关切女性的社会议题。
因为本剧是在主流渠道NHK频道,以晚间档播出,能够回应很多观众提出的困惑,为何要在最后几集设置了野本小姐(比嘉爱未 饰)对自己性取向的觉醒、认同、坚定以及对女同事(森田望智 饰)的出柜,因为这剧既要兼顾原作者的意志,对lgbtq少数群体的关切,却也要适当点到为止,毕竟在电视台向大众播出,不是像以往在诸如深夜档或特定网络渠道上线。
漫画原作者指出,自己拒绝了「以不强调同性恋爱的形式来制作电视剧」的企划提案,在NHK播出有关身为女同性恋的女性的故事意义重大,是决定性因素。
一、再向前跨进一步的女同故事2015年,在念硕士的时候,正好播出了由模特出身的佐久间 由衣和童星出身的伊藤 莎莉共演的百合剧《transit girls》,我还能记起来,这部日剧打出的话题噱头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女同性恋」电视剧,虽然我必须感谢这部剧,让我从二次元虚拟百合幻想跳入到旁观三次元真实的女同世界,但这部剧设定了一方,也就是妹妹的角色不是社会人,是在读的高中学生,其实是还处于自我认同很迷茫困惑的阶段,我个人认为也不需要急于去证明什么,同时由于父母再婚形成的义理姐妹剧情,和人气百合漫《citrus》过于相似,会让这段感情故事变成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流俗的爱情故事,我其实是不太喜欢《citrus》,直到另一部作品《终将成为你》出现后,我才感受到百合世界和真实女同世界的裂缝的弥合,尤其感谢佐伯沙耶香女士,外传故事就是一个姬佬的自我认同真实经历。
8年后,日本播出了《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而这很长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能看到的日本百合影视剧多有打擦边球(特别点名毁我三观的野岛伸司编剧《百合与直觉》)之嫌,还有就是很多发生在校园(如《两个人的独角戏》),会让人有不真实之感,至少对我而言,我作为一个踏出象牙塔的社会人,校园百合爱情固然美好,但我更想看到的是社会人的同性爱恋情。
比嘉爱未饰演的30代女性野本小姐是一个最终能够直面自己内心欲望,并且认同自己最后身份即性取向的人,说出lesbian这个词,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以「我喜欢女性,喜欢春日小姐,喜欢有何妨」的姿态,继续接下来的交往,恰恰显示了这个剧本对之前同类剧本的跨越。
二、普通女性会遭遇的困境野本小姐,体格纤细,热爱做料理。
春日小姐,体格较为健壮,热爱大口吃饭。
为了寻找与漫画相近的角色,剧组找到了一场live里的键盘手西野惠未小姐。
非演员的素人西野小姐,却非常自然地演绎了一个同样自然的女性角色,虽然可能跟传统视野里的女性不同,她喜欢穿宽松的运动服,不会特别精致打扮自己,却很耐看,甚至会觉得很像黑木华,有一位lesbian博客主提到,这反而是自己的理想型。
说到选角,我便很快想到,女性确实就是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凝视,更多的是男性,也包括部分女性。
长得漂亮这件事情,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甚至好看的人在有的人眼中也并不出众。
但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做作,舒服自然的感觉,外貌是第一印象,也是认识人的窗口,我们无法否认人作为视觉动物的本质,但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好看只是外在的皮囊,随着岁月的流逝,容颜也会剥蚀、凋零、枯萎,可沉淀下来的会是内在的特质,我会感到真诚、善良、包容等品格,远甚于第一眼所看到的表象。
而外貌正是会引起大多数女性焦虑的重要因素。
我有一位年纪相仿的女性同事,其实我认为,在我作为同性的目光里,她长得并不难看,就是很正常的样貌,且拥有像春日小姐那样的体格,我认为那是很健康的状态,而无论是她自己还是身边的男性、年长女性同事,都会认为她很粗犷,以“你是来自北方的吗?
”等偏见来定义眼前看到的人,而被拿来和我一同对比时,更加深了她对于外貌和年龄的焦虑。
我不爱化妆,只化淡妆,由于长期作息规律加运动看上去比较年轻,而我的这位同事会显得稍微年长一点,但无论是化妆还是不化妆的她其实都很正常,丝毫不是众人口中的不好看类型。
由于外貌、体格就会牵涉到吃饭饮食这个话题。
剧中春日小姐遭遇到的一个暗暗的不爽就是去餐馆就餐时,老板会因为她是女性,天然认为她饭量小,导致她没有吃饱,而如果要再添一碗,又会冒着众人异样的目光(虽然确实没必要去care周围人。
)这个细节我非常能感同身受,好几次早上我因为赶着去上班,在食堂用餐,食堂大妈会很无意识地给女性职员煮很少份量的粉(南方人尤其是江西湖南人真的很爱吃米粉,嗷嗷),但会给男性职员煮很多,还会问上一句,“需不需要再多加点?
”,这个时候,如果女性职员拿错了属于男性职员的煮粉,大妈和男性职员都会跳出来说,这份是他(我)的。
我有次忍不住说了句,“麻烦给我多加点,这点根本不够啊。
”,我还能想起大妈看着我有些惊讶的眼光。
如果说,春日小姐遇到的是就餐的男女隐性差别对待,那么野本小姐则是作为正常女性遇到的未婚歧视和贤妻良母期待。
因为爱做饭且做得不错就会被男性认为是成为贤妻良母的预备役前训练。
爱做饭也只是取悦自己的一种技能,与侍奉任何人都无关,就像我热爱文学写作,偶有发表在一些没有报酬的官方平台上,我的同事则会问候我“没有报酬吗?
这也太可惜了吧。
”,我倒不觉得,为爱发电有什么不好的,获得的有时是比金钱物质更稀有的快乐呢。
而同龄女性都在步入正轨(恋爱——结婚——生子——育儿——顾家)时,脱轨者(我认为既包括未婚女性,也包括性少数lesbian)的被催婚焦虑我想更多来自于社会,而非自身。
三、“我是lesbian吗?
”——自我身份认同的突兀转折与合理归因有的观众认为,这部日剧过于平淡,甚至两个女主之间的cp感也很稀薄,无非就是两个饭搭子阴错阳差地相遇了。
这么说起来,后者紧跟而来的一部撞了题材的剧是《今晚是寿喜烧哦》,主角是莲佛美沙子和特林德尔玲奈,一个是被男友退婚的设计师,一个是对恋爱不感兴趣的绘本作家,两个人同住屋檐下,同居平摊支出。
既然同居的两个同性并不一定非要是爱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类似新垣结衣和星野源的分居婚模式。
那么,在《爱做饭的女人与爱吃饭的女人》里,野本为什么要突兀地开始搜索同性爱,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对自己性取向的认同?
因为没有看过《今晚是寿喜烧哦》,评分也低于前者。
但我认为在《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野本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lesbian。
剧组人员指出,有意将「因为我以前是女子学校所以我懂」的这句台词让野本的女性同事,小天使Ally(森田望智 饰)说出口,是因为Ally是支持性少数群体的顺性别异性恋人士。
也会让我想起自己身边那些虽与男性恋爱、结婚依旧能鼓励、支持我做自己的直女朋友们。
虽然在全部都是女性的女子学院里度过校园时光会难免被认为是遭遇了境遇性的女同性恋,如果在不管什么性别里都偏向于和女性交往的,则极有可能是很自然的女同性恋。
野本小姐之所以能很快地获得女同性恋身份,看似突兀倒又合理的背后归因,我认为,一方面是在人物年龄设定上,她已经步入了30代,不会再如同学生时代那样迷惘。
相较之下,我在20岁前完全不能理解自己总是会憧憬身边某些女生,将目光聚焦于她们的心理,进入20代时也很惊恐于自己喜欢女性,会产生强烈心动和持久注视的事实,而直到进入30代,我才能通过网络媒介、大量书籍、赛博同好、身边小范围的支持来达成于自己的一点点和解。
另一方面,下班后与周末朝夕相处的舒适感和安全感是很重要的契机。
我很喜欢剧里两个片段的递进,一个是野本痛经及生病后,春日的探望与照顾,作为都市独居女性,这点非常感人,另一个是春日开车带着野本去海边及采购,这个相处模式已经很贴合恋人的相处了。
猜想野本应该是对男性不感兴趣的,不然在自学生时代起看到身边女生谈恋爱却无动于衷,到进入职场也没有什么绯闻,某种意义上是自我放逐了。
很明显地能够从独身主义者尤其是lesbian身上体验到对异性的排斥,我的那位女性同事恰好跟我是反方向的存在,我热衷结交身边仅有的志同道合的同性朋友,她则致力于只跟异性成为朋友,扩大异性交友圈。
称呼野本为非典型的lesbian,就是想指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女性形象,不需要通过抽烟,纹身,滥交,泡吧,混圈等方式来刻意证明自己,喜欢女性也是自然而平静如水地发生,不需要有太多抓马的情节,不需要有男性恋爱介入的反衬,你甚至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深柜的模样,直到遇到ally小天使这样不恐同的女性同事的支持和呼应(大城市、高等教育、接触过类似的案例等周边环境会让这样的事情变得自然而非特殊化。
)野本如果没有遇到春日,估计就会继续保持独身主义者的状态,但春日的不拒绝和有些主动,便促成了两个人从友情升温到恋爱的可能。
四、结语——是很有力量、鼓舞人心的作品比嘉爱未剧外表示自己很想饰演lesbian这样一个角色,所以我们能够听到她在本剧里很袒露内心的独白。
作者指出,「我认为野本小姐喜欢春日小姐,既是因为她是女性,也因为春日小姐是春日小姐这个人。
如果春日小姐是男性的话,野本小姐是不会坠入爱河的,因此在作品中春日小姐是女性这件事很重要……我特意将两个人的年龄都设定在30代,如果年轻女性之间的恋爱作品,那么多少还是存在的。
但再往上走就很稀有了,因此我想要创作这样的作品,正因为我是那个最想要读到这个故事的人,所以才创作它的。
」很感谢作者创作了这样一部描绘30代职场女性们的同性爱恋爱轻物语,也鸣谢演职人员们的细心考证,通过观看这样的故事,让性少数群体能获得一点点勇气,而大众的固有偏见也会稍微得到一点改观。
正如宜农刚发布的新曲「金黄色的」,“你的伤是金黄色的。
可是你是金黄色的,我们都是金黄色的。
”我们观看过太多be的、忧伤的百合或les作品,无疾而终的爱情,不被理解的流言,甚至无法看见的悲剧。
而我想,这个群体不止是蓝色,不止是五彩,也可以是闪闪发亮的,可以在阳光下被照耀的金黄色的。
这部剧很短很治愈。
剧中的两个人,带着各自不为人知的缺口,孤独的生活在这个苍茫世界。
一个因为在小时候,好的东西总是给爸爸和弟弟吃,而自己和妈妈总是吃不到,甚至,晚上会饿肚子。
长大后,就疯狂地喜欢吃东西,且吃很多。
另一个,只是单纯的喜欢做饭,却被冠以贤妻良母之名。
她们能遇到彼此,很幸运,很契合的拥抱成了一个完美的圆。
看春日小姐大口大口地吃饭,即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那种幸福和满足。
因为这部剧,我吃了,五个柿饼,一个苹果,一碗油茶以及半袋瓜子。
另,这部剧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她也很喜欢做饭,经常变着花样做很多。
可惜,那时的我,太年轻,为了保持身材,吃得很少。
看了第二季第一集觉得好好看,然后又开始先去补看第一季,我敲去年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看的下饭剧啊啊啊啊😋😋😋
如果想讲女性的故事,就不要出现男人😅非要搞几个恶心男的来证明:“还是女孩子跟女孩子在一起最好啦!”这种厌男又渴屌的行为只有互联网深度中毒的智障才会买单
下饭剧感情的部分可能是日本文化的原因,只有客气,感觉很疏远
弃了,我其实是想看日式美食剧的。结果两个人没有什么做到细节就算了,怎么还谈起来恋爱了,关键另一个女生全程臭脸,一点也不甜啊。。。
太客气了,完全没有cp感,日本人是不是都这么客气而疏离,怎么这么高分。春日耷拉着脸,不像个吃货
救命,友情很烫嘴吗,为啥一定要是爱情啊……就不能安静地做饭吃饭吗!前面大半部的节奏明明很舒服,怎么就爱上了!
一年多后我才意识到这讲的是爱情…我尼玛以为就是友情邻居情呢我果然在这方面少根弦,不遇上真爱的话,对方不明说我真的只会当友情,不是因为介意世俗目光而装傻,是真少根弦,以为世上没那么多les。
被设定骗来看了,不是节奏慢就=治愈吧?看两个演技矫揉造作又浮夸的演员演这种小品剧,画面里连个可以分散注意力的部分都没有真的很折磨,吃饭的部分本来应该是亮点,结果却被这两个仿若假吃的夸张表演弄到想快进。
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找到一个能抵抗人生虚无的爱好 再遇到一个同频的人 一起去探索未知的明天
日本极其非常难得的认认真真讲故事的gl剧。演技有待打磨,节奏略慢。两个人相互治愈的心路历程融合了对现代女性困境的讨论,我真的哭死……大陆你能不能支棱起来🤬
十集每集十五分钟,全剧两个半小时不到,体量特别友好。有意思的地方是这部剧其实不是最典型的女同片,野本小姐不是天然的女同,她喜欢上春日小姐的过程其实是接受与众不同的自己的过程。她小时候一直没有一个喜欢的人,甚至因此而自卑,工作中的最大趣味也只是自己做饭发到SNS上,还要面对“没有男朋友”的社会和家庭压力。直到她遇见了爱吃饭的春日小姐,她才真正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温暖和烹饪的幸福,在春日小姐的催化下,她最终确认和接受了自己同性的感情,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全剧最美好的一点是春日常去的那家炸鸡店因为对春日的食量想当然而没能满足她,感到非常抱歉。最后春日和野本再次一起去炸鸡店的时候,炸鸡店就开始为每位客人的饭量提供了周全的选择。这体现出的社会对个人的包容,无疑是温暖珍贵的。
清水系列女女吃饭剧,生活流水账系列,停留到这里其实挺好,虽然我理解这种反类型拉拉剧的初衷,从搭伴开始纯生活流,一开始我其实挺期待,但看着看着真的太清水,太寡淡了,和昨日比还是差了口气,就算处在阿姨期的我也无法想象这两位姐姐谈恋爱,一丢丢激情木有。
结婚让我坐哪桌?
没想到居然是百合美食番
不再是给蕾丝边附上情色意义的,而是着重感情刻画和细节的拉片,有进步啊立本
友达以上,姬情未满也很好。能在凡尘俗世中遇见性格与爱好高度契合的灵魂该是多么不易之事,完美到不忍打破这种静谧而美好的日常,放任情绪流自然徜徉。“很高兴能让你能接受 我喜欢做饭 这一点”,“也很高兴你能接受 我喜欢吃饭 这一点”。借由美食构筑的小世界,成了两人逃离男凝与社会规训的温暖避风港。
开头我觉得设定还蛮僵硬的,演员也不讨(我)喜(欢)(主要是爱做饭的那个女生吃饭好勉强啊,每次她说好吃我都觉得她装得很辛苦)。但女权元素很棒。美食番居然严肃讨论了一个问题,即:假如女性认为自己真心喜欢社会要求女性做的那些没什么好处的事情,比如做饭洗衣照顾人,化妆打扮,喜欢被宠爱,乐意奉献温柔,等等,那她该怎么办?结论:去搅姬啊!醍醐灌顶。这个解题思路我实在找不到漏洞!
陈腐俗套,全部看完加一星
一惊一乍x一言不发也算是一种霓虹传统风味…吧。机器人直男卖腐看多了,看看机器人直女卖腐。(が。两人实在太没火花了不像情侣像母女。)美食剧拍得毫无生活气息的同时强塞进去的女性议题显得生硬又尴尬。
15分钟刚好够吃完一顿饭。很治愈的下饭剧,喜欢这种相敬如宾互相关心又不越界的关系。【弯弯字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