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部剧的评分不应该这么低。
或许假以时日,分数会走高一些,至少,会高于 8.0。
这个分数是对标《无证之罪》。
有不少人说选角有问题,反对。
这是用小说来约束剧本。
当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就进入小说的环境,看剧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被小说干扰。
如果没看过小说的人来看本剧,不会觉得角色太突兀。
而《无证之罪》的女一号和男三的角色,才没有选好,也就是朱慧如和郭宇这一对角色。
《胆小鬼》这部剧的四位年轻演员,表演真的超出了预期,也远超同类剧的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准。
本剧从角色塑造看,似乎少了一个出彩的反派 - 对比《无证之罪》宁理扮演的李丰田。
但李丰田这样的角色可遇不可求。
而《胆小鬼》要体现的内涵也比《无证之罪》要深刻得多。
这部剧很准确的展现了东北 2000 年前后在继续承受的 1990 年代下岗潮带来的崩坏。
生活环境的破败以及几个孩子(四个孩子中有三个)的困顿家境,是一种间接的后果。
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悲剧,也会形成长久的心理伤痛。
这部剧也很准确的呈现了恶劣的校园气氛对青少年心态的破坏,呈现了因为那种有钱人家的孩子对穷人家孩子的那种恶毒与压迫感。
这不应该简单理解为校园暴力,而是弥漫在生活环境里随时会遇到的暴力。
这部剧还很准确的还原了东北的生活氛围,以前在影视剧中很少能看到这么具有真实感的生活环境。
美术指导相当有水平。
看剧的过程里,我也观察到另一种暴力与戾气。
打开最后几集的弹幕,会发现一部分观众进入了一种着魔的状态,越是剧情悲剧的地方,他们越会对剧中角色进行言语上的暴力,简直是奇观。
可以肯定的说,这部分人就是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他们心里头满怀正义,但不知道自己在体现自己的正义感的时候却是通过对他人施暴来完成。
我和很多人对编剧的意见恰恰相反。
郑执作为这部剧的编剧是最合适的人选,编剧也是成功的。
而且,还在《生吞》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再创作,比如班主任老范的戏,很妙;冯国金和小邓之间的兄弟情谊,合理。
以前是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见,各位观众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评价和观点,也应该坚持自己的评价和观点。
虽是熬了两个大夜把剧看完,但全剧真是无数槽点:一是第一眼的造型,少年欧豪、娇娇以及成年王迪的假发,假的太明显,太粗糙;92年的欧豪已不适合背高中生的书包了,脸与校服太违和,原本帅得一批的人,在这部剧里的形象真是惨不忍睹;还有这个娇娇,感觉是直接从风犬剧组过来赶场子的大力娇,说话强调还是一个样。
二是叙事手法,采用的是分两条线不同时间的倒叙,虽独树一帜,但看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意屏幕上标注的时间,不然会搞不清说的是哪个时段发生的事。
三是情节设置,哥哥的人设,就是故意让观众觉得他就是凶手。
在发现女主中毒身亡,哥哥居然不是选择第一时间报警,这不是作死?
女主中毒之身够难受了,在临死前还能忍着剧痛,头脑清醒第刻画?
四个人在餐厅旁若无人过生日大呼小叫唱歌扔蛋糕,哪个饭店能允许你这么乱搞?
要表现两个男主友情深似海,有必要拍的跟男同一样么?
特别是两个人生日,在天台互换礼物后,还相互挥手道别,换两个小女生还能接受,可是两个大男人真是不能忍。
剧中最喜欢的人物是班主任,演的真实自然,也很搞笑,就是最后写举报信交给警察叔叔有点扯。
全剧比较拖沓,要不停按快进。
在大东北的雪地上,一具女尸被发现,由于东北的下雪天,尸体并没有那么快腐烂,还能清晰地看见女孩脸蛋,是那么美丽动人。
只是,身上未着一物。
虽然在警察到来之前,没人知道女孩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从一丝不G便可以判断出,女孩很有可能遭遇了十分悲痛的强J及杀害。
后来通过验尸,女孩内部私密处的损伤,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十年后,同样的雪地、同样的尸体、同样是少女,还有女孩肚皮上用刀片刻着同样的图案,一切再次情景重现。
同样的抛尸现场,会是巧合还是蓄谋已久,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故事?
这是热播剧《胆小鬼》里面的一个情节,悲痛窒息,又扣人心弦。
这部剧的原著名字《生吞》更符合这样悲惨剧情,而《胆小鬼》则除了那首一直贯穿全剧的歌曲,更多的讽刺。
讽刺着这种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有着太多的胆小鬼的存在。
开头死去的女孩名叫黄姝,人如其名,姝出自《诗经》静女其姝,就是代表着美人的意思。
只可惜,美貌对一个家庭破碎的女孩来说,不是王炸的锦上添花,而是悲剧和灾难的导火索。
在尸体被发现后的很多天,都没有任何家属来认领尸体,就足以见得,这个美丽的少女从未被这个世界善待。
人性之恶,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五个恶魔的行凶,两个少年的复仇,其他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遥远的冬天说起。
01秦理(欧豪饰演),一个同样不被世界善待的男孩,父亲是杀人犯,母亲远不知在哪,哥哥是个残疾。
黄姝(王玉雯饰演),父亲不知去向,母亲 (车晓饰演)精神有问题,逃亡在外,后来被警方抓获。
黄姝后来一直借住在舅舅家,舅舅对她毫不关心,家里三个房间,他让黄姝和奶奶挤一间房间,留出一个空房用来打麻将。
舅舅还做拉皮条的生意,经常把漂亮的小姑娘往那些有钱老板那里送,这里也为后来黄姝的悲剧埋下伏笔。
黄姝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转学到秦理学校的那段日子。
因为她结识了秦理,冯雪娇,还有秦理的发小王頔,王頔家里卖烤串,一直觉得自己家里低人一等,冯雪娇的爸爸是警察冯国金(王研辉饰演),后来负责黄姝案子的也是他。
学生时期,永远都是最单纯和幸福的,黄姝、秦理、王頔和冯雪娇四个人总是在一起,肩并着肩,嬉戏打闹,关系特别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秦理的父亲是个抢劫犯,父亲最后一次回家见秦理时,给了他两百块钱,秦理第二天就去学校附近的体育店给最好的朋友王頔买了最好的篮球。
因为是送最好的朋友,一定要送最好的。
这句话既是秦理说的,也是黄姝说的,这句话十分重要,也为后面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然而,两个说这话的人,他们都做到了给朋友最好的,只是.....只是此时,他们四个人的关系还很好很好,总是一起玩耍,就像一个小家庭,还设置了家标,女孩死去时,刻在肚皮上的图案就是。
他们总是一起吃麦当劳,吃麦当劳经常都是冯雪娇和黄姝请客,冯雪娇有钱请客很正常,因为她的家庭相比最富裕也最幸福。
可是黄姝为什么有钱请客?
这就又不得不提黄姝舅舅了,是他将黄姝推荐到酒吧去跳舞,赚零花钱。
黄姝除了长得漂亮,从小学跳舞,气质绝佳,还跳得一手好舞,舞台上的黄姝闪着光芒。
就在黄姝在后台写着作业,舞台上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舞姿时,一个恶魔盯上了她。
02殷鹏,一个典型的生意人!
迷信……在他做生意的早年间,有一个大师给他算了一卦,给他提了两点建议,只要他做到,生意一定旺。
这两件事就是:1.养蛇;2.每次做生意之前,找一个处女见血,这次生意就一定成。
万万没想到,殷鹏真的按大师说的做了,结果,生意真的越做越好。
所以这些年,殷鹏就有了到处搜罗处女的习惯,可是生意场上,大多女的都不是处女。
于是他就开始让人在学校里搜罗学生,玩得多了,他变得越来越变态。
也因为早些年做生意时,被仇家伤到了要害,他根本完成不了实质性的性行为。
所以,他就变了法的使出各种方式出来虐待女孩。
还在自己公司的地下室装修出一个房间出来囚禁女孩。
每次都让手下的,将女孩送到地下室,然后关起门来虐待几天几夜。
再出点钱摆平女孩。
更变态的是,他在地下室架着摄影机,他将所有女孩被他虐待的过程全都拍下来了。
当时,秦理在学校出事了,两件原本都和他无关的事,将他推向了深渊。
1、一件是原本那天是轮到冯雪娇在学校值勤,但是她那天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也没找到王頔(他们两互相喜欢),于是就让秦理去替她,结果锅炉爆炸,秦理伤得最重,脸被炸伤,耳朵聋了。
2、一件是学校组织秋游,王頔当时还结识了一个男生,他带了H片去看,结果被学校主任在王頔和秦理的房间里发现,就诬赖是他们两的。
他们所面临的结果就是如果不说出到底是谁的,就要面临开除。
而当两件事交汇在一起时,学校为了撇开秦理因为学校锅炉受伤的责任,想要将H片的责任全部推给秦理.因为秋游发生在锅炉爆炸之前,如果在此之前能够确定H片是秦理的,就可以将他开除,这样学校就不用承担责任。
最后学校只有逼着王頔写举报材料,不然王頔也要面临开除,在自己的利益和最好朋友的利益面前,王頔是第一个胆小鬼,他向学校妥协,将秦理推向了深渊。
第二个胆小鬼是冯雪娇,因为她也自始至终没有出来向学校承认,是她请秦理帮忙的。
后来,两个胆小鬼一个出国,一个上了大学,他们再也没见过秦理,四个最好的朋友自此都散了,只有黄姝一直陪在秦理身边。
秦理的耳朵听不见了,学校也没有尽过一点责任,为了能让秦理重新听到声音,黄姝想送秦理一个助听器。
她去问了价格,最好最贵的八千多,可是她一个学生哪有钱,售货员说,也有便宜一点的。
可是黄姝还是多年前的那句话:送最好的朋友,就要送最好的。
于是,黄姝的舅舅又登场了。
殷鹏当时看到舞台上的黄姝就眼前一亮,让司机去要电话号码,黄姝没给。
后来得知黄姝的舅舅,便让他牵线,当时舅舅也只是跟黄姝说,有个老板就想她过去陪他唱唱歌,给她10000块。
黄姝想着赚到这一万块就能给秦理买助听器,于是就去了,却不知,这一去就是万劫不复。
03黄姝去见了殷鹏,殷鹏就让司机将黄姝送进了地下室。
按黄姝后来跟秦理说的:他们虐待我,还有摄影机拍了下来,我也不知道有几个人。
一个单纯的小女孩突然被虐待到精神恍惚,连有几个人侵犯了自己,她都已经不知道了。
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
除了殷鹏,司机老拐这期间,他还送进去过三个男人,都是殷鹏生意上的伙伴。
可是让黄姝最后绝望至极的是,司机老拐在送黄姝回去时,也动了邪念。
或许在恶人的心里最深处,他看到受害者的痛苦,不是悲悯,而是我也能不能再捡一点便宜。
所以,他在送黄姝回去的途中,又将黄姝拉到偏僻的地方,实施了强J。
最后,再送黄姝回去时,黄姝让他直接将她送到了医科大学附近的药店,她遍体鳞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秦理买助听器。
买完助听器,她还买了一瓶农药,倒在可乐瓶里,边走边喝。
直到到达她和秦理两个人的秘密基地,她让秦理戴上的助听器,在秦理能听到自己声音以后,她将这几天的非人经历告诉了他。
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心痛得撕心裂肺的尖叫,黄姝痛的是药性发作,秦理痛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孩,为了给自己买助听器,惨遭如此境遇。
他拿着黄姝的可乐瓶,也开始大灌农药,因为黄姝不在了,他的人生也失去了色彩。
而对于黄姝来说,她的命真的太苦了,直到最后,连卖农药的都在欺负她,卖给她假农药,让她连死,都要经历一段长长的痛不欲生。
可是,就在她痛不欲生的时候,她还拿起刀片,在自己的肚子上,刻下了象征着他们四个人友谊的标志。
只可惜,胆小鬼都活得好好的,勇敢的人,却已慢慢死去。
04身负使命的秦理,被哥哥救了下来。
可是,哥哥却被误认为是对黄姝进行先奸后杀的凶手,被冯雪娇的父亲一枪打死。
自此,秦理便开启了将近10年的复仇,他引导着警察一步步解开10年前这桩惨案。
曾经爱着同一个女孩的两个男孩,自此也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秦理负责对付殷鹏。
他学习养蛇,在殷鹏逃亡国外的时候,帮他寄养他之前的蛇,慢慢接近他。
另一个男孩负责那几个对黄姝侵犯的男人,他们计划在每年黄姝的生日,就杀死一个,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
后来,秦理第二次悲痛着惨叫,就是在男孩在杀司机老拐时,被反杀,他在电话那头撕裂般叫喊,就如黄姝死的那天一模一样。
他的第三次惨叫,是在他准备杀殷鹏时,王頔出现终于对曾经最好的兄弟说出了那句对不起。
最后,他和殷鹏双双坠楼。
就在秦理断最后一口气之前,他还望向殷鹏,确认仇人已死,他才安心的离开,去和黄姝见面。
05这是一部悲惨到让人心痛的剧。
它将《生吞》两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秦理和黄姝原本已经够惨了,父母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可是命运仍然不善待这两个可怜的小孩,竟将他们一步步推向深渊,他们原本一个是数学天才,一个是美丽大方。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谬。
如果美貌和贫穷放在一起,就像一颗炸D,仿佛随时都有引爆身亡的可能。
黄姝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创作源于生活,她们都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黄姝们。
《扫黑风暴》中被孙兴强J的徐英子,原型就是孙小果案,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剧情有多悲惨,现实只会更甚。
唐山打人事件,如果不是女孩极力反抗,她们或许也成了第二个徐英子和黄姝。
只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恶人,少一些胆小鬼,对那些无助又可怜的孩子,多一点温情和帮助。
不要试图掏空她们最后一点生的希望,试着给她们一点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如果老拐不击败黄姝最后一点生的希望,或许她为了秦理,还能活下去。
这部剧值得一看,或许原著小说比剧版更生猛,单看“生吞”两个字,就已经很悲惨了。
-END-
看这部剧,不应该和小说重叠。
这就是一部青春剧,不过过程和结局都不太美好。
除了演员老了点,但演技很不错。
有18岁的单纯,也有28岁的复杂,这种10年跨度的戏,不换演员,只能做选择。
打一星两星的,你真的有仔细看这部剧?
隔壁冰雨火跑过来的吧,那种十多集一个瞪眼表情始终保持,警匪皆低能,漏洞百出,可能才是一部真正的好剧吧。
王頔在他的获奖作文里写“人终其一生,就是在和灵魂打一场争夺战,非黑即白,不存在灰色地带”,看到这儿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怎么可能非黑即白”呢?
但我现在忽然反应过来,这是18岁的王頔写的,对一个少年人来说,人生可不就是这样嘛?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公平就是不公平,热情、鲁莽、冲动,愚蠢却又傻的可爱。
而当一个人长大了,经过了社会的“洗礼”,会发现生活会有很多的“不得已”,黑与白的界限也就不得不渐渐模糊,在灰色地带中游刃有余或者夹缝求生。
那些在弹幕里辱骂王頔和冯雪娇的看客,或许和想看黄姝录像带的弹幕是同一批人。
真让我觉得无比恶心和讽刺。
有人说这部剧是东北版《小时代》,我个人感觉拿小时代这种烂片和胆小鬼相提并论,有点过。
《小时代》里的平民女孩林萧可是一身名牌,而这部剧的场景和服化道都要真实的多。
上课时班长喊“起立”,大家一起说“老师好”,互相抄抄作业,齐声朗读课文,轮流洗桌布,上课偷偷聊天……所有的这些都好真实啊!
看这些的时候我仿佛也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
演员们的演技都非常自然,看起来特别有代入感。
王砚辉老师真是演什么像什么!
开头刘钧老师演的秦大志我都没认出来是他。
得益于演员们的好演技,后面即使有些情节有点拖沓,我也能看得下去而且全剧没有用过倍速。
看这部剧的弹幕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出事了全怪女人。
小邓牺牲不怪凶手怪施媛迟到。
秦理奥赛发挥失常不怪耳水不平衡怪黄姝和他荡秋千。
黄姝自杀不怪施暴者怪冯雪娇。
秦理的悲剧不怪加害者怪黄姝。
反正就是只要一个不幸的事件发生过程中有女性出现,那就怪这个女性,也是有趣。
没看之前以为这部剧是复仇爽文,看完以后感觉这部剧想讲的其实是人性。
复仇的执行者是张旭,而秦理更像是一个守望者,他养着罪犯的蛇,整整10年,几乎没有任何社会活动,只是为了找到黄姝的录像带毁掉这份罪恶。
少女黄姝死了之后少年秦理也跟着一块儿死了,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就只是为黄姝复仇。
一个天才数学少年,最后变成一个阴郁的修车工。
秦理这一辈子真的太苦了……看完以后好几天我的心情还是特别压抑,缓不过来。
同学聚会那段看见曾经冤枉欺负秦理的人活得风生水起,而秦理的一生几乎都消耗在无尽的等待复仇里,让我心里更加难过😔弹幕里大家义愤填膺,纷纷说着“这不公平”。
可我知道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胡开智和高磊不可能得到什么报应,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俩就出生在罗马。
如果报应真的存在,这世上的人大概得死一半吧。
王頔背叛秦理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王頔有父母的关心,有班主任的偏爱,有其它要好的同学。
而秦理的世界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王頔为了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待,为了自己的未来,选择伤害秦理,我不能说他做得对,但我能理解他。
他有除了秦理以外能让他幸福的软肋,所以他会被要挟。
就像开头大家念的课文那样“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他放弃了秦理,选择了他认为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东西。
而秦理作为杀人犯的儿子,同学们对他本来就有偏见,除了王頔和冯雪娇,他也不会再有别的朋友了。
王頔只是做了一个选择,而秦理,是被他的半个世界抛弃了。
锅炉房爆炸以后,冯雪娇的沉默更是把秦理往深渊又推了一把,他的世界从此以后只剩下黄姝与哥哥。
在黄姝和哥哥都或多或少因为他的原因死去之后,他再也不会笑了。
和他同病相怜的温柔善良的女孩,默默守护他的哥哥,两个人都以极其惨烈的方式死去了,他的人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光了。
这是个无解的死结。
最后大仇得报的秦理躺在雪地上,抬头看着自己年少时最好的两个朋友,他终于笑了。
我想那一刻他是真的开心,他终于解脱了。
其实那一刻结局也挺不错的,后面又出现王頔推着坐轮椅的秦理念诗,感觉还蛮突兀的。
最后想写一下黄姝的扮演者王玉雯,黄姝在剧中的设定是一个所有人见到她都会觉得她漂亮的女孩,王玉雯的长相并不是萧蔷、李嘉欣那种第一眼美女,但我就是愿意相信所有人都会觉得她漂亮。
感觉她身上带有一种纯洁美好的气息,有点像《金粉世家》里董洁扮演的冷清秋。
即使是舞厅里浓妆艳抹的造型,也仍然给我一种圣洁的感觉,像百合。
她裸着肩膀回头哭泣的镜头只有短短几秒,可也把我的心撕的粉碎。
这里想表扬一下导演,没有恶趣味的拍出女性角色被强暴的细节。
四个罪犯龌龊的脸,冗长的地下室走道,一台冰冷的摄像机,少女回头哭泣痛苦的脸,这些镜头足够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了,没必要非得像某些片子一样非得拍挣扎喊叫撕衣服。
拍摄美好被摧毁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观众共情,而不是恶心。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王玉雯演的电视剧,希望她以后好好演戏,未来可期。
亲爱的,我所有的困苦,都是自知不自知的倔傲~但是,那又怎样呢?!
剧集「胆小鬼】起先我还困惑为什么启这样一个名,但是忍着看完这整部剧,明白了~老实说,这剧有点拖沓,整剧以回忆穿插,从千禧年到10年的记忆~关于青春,关于身处时代的困惑、伤痛,关于青春的美好和伤痛的记忆~或许,这就是整部小说『生吞』,或剧集『胆小鬼】的记忆~
但奇妙的是,这句唯一吸引我的,关于80后的记忆,或高中或初中~那时,都二逼,都敢爱或想爱爱一个人,除了学业~于是学校和我们所处的环境都各自改变各自的命运~借橡皮差、弹珠、明星卡片~~~~爸妈,总是希望我们成为那个最好最聪明的孩子,但是生命的长度,最奇妙的就是遇到那个让你看见不一样的生命色彩的人吗?
就像,秦志除了王、沈,遇到你~
青春期的我们,真的不知道生命的长度~那时,只想吃好的看好的听好的,以及为了一生朋友,努力再努力~我昨天做梦,突然发现自己回到20岁,有点害怕,因为经历,不想再,所以~
写到最后的话,那年,我不够勇敢,站在你面前,大声说“荔,我爱你‘我想守护你,不该离开成都去上海,不敢这十年,不敢联系~哈哈哈,不管现在怎样,这就是人生,有遗憾,有迷惑,有无能为力~但是,现在呢?
你如果还活着,能怎么做?
看完这本书 心里想 它拍成电视剧一定不错 够刺激 打开豆瓣一搜 人家都已经拍完了 看了预告想死的心都有了 :欧豪 怎么又是你😭欧豪 有戏找你你就接 是吗我想破脑袋都没想到演秦理的人会是欧豪 你怎么敢接的啊………………你一身腱子肉能把整个剧组的人都打趴下……………………………^_^
Wb上刷到的预告感觉还可以就来追剧了,知道是小说改编的但也一直没看过,只说剧给我的观感的话,我觉得还不错诶。
第一个观感就是品质感和演员表演特别棒。
开篇就是一个当街杀人的镜头,刘钧演的秦大志那个角色一身的悍匪气质太有feel了,一言不合就是开枪爆头,杀完人满脸冷漠一点儿反应没有,瞬间就把那个年代东北这片土地上特有的那种凶狠劲儿表现出来了。
导演的镜头语言很干脆、克制,按理说这么刺激、吸引眼球的桥段就该好好渲染一下,但是他没有,就是很简单的正常呈现,甚至连配乐都没有,但你一细品,反而更觉得这个桥段背后的那种震撼力。
而且这种在东北实拍的画面直接把氛围感拉满了,白茫茫的雪原、老旧的工业建筑、时代阵痛下的底层小人物,开篇元素铺满。
对我自己来说,就这一个片段就足以让我入坑了。
然后是故事,这也是真正能把观众留下来的东西。
目前看下来主要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主角几个人的青春回忆线,一条是以冯国金为代表的警察断案线,两条线各有看点,都值得说道说道。
青春校园回忆这边,写实又温暖,让人看得很放松,唤起了学生时代好多共鸣,比如骑着自行车上下学、值周生查鬓角、抄作业传八卦这些,感觉都是当年上学做过的事儿哈哈哈。
而且几个少年年轻时的友情太好嗑了!!!
王頔跟秦理之间,你送我最好最贵的篮球,我为了你跟别人干架,每天的日常就是一起骑车上学,放学了还腻歪在一起,这是啥,这是双向奔赴的爱啊(bushi);冯雪娇跟黄姝这边是女孩子之间的美丽贴贴,黄姝太好了呜呜呜呜;还有王頔跟冯雪娇这俩个冤种同桌,每天打打闹闹怼来怼去的太好玩了,妥妥的一对儿欢喜冤家(王頔背娇娇那段我zqsg的嗑到了!!!
)。
至于秦理跟黄姝,像是两个受伤的孩子抱团取暖,秦理安慰黄姝让黄姝不要哭,要骄傲的笑的时候真的好感人啊呜呜呜呜。
育英四人组的友情谁看了不说一句羡慕啊,大家一起出去玩一起吃饭打牌一起背诗欢笑的青春,美好的像是童话。
然后时间线一切,生活的残酷突然就照进了现实。
十年后的每个人都变了,曾经爱笑温暖的天才少年秦理成了一个阴暗沉默的聋子,怀揣着看不透的秘密;王頔和冯雪娇多年后重逢却表现得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口口声声说着对不起秦理,不怀念过去。
至于黄姝,鬼楼雪坑里的赤裸女尸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是她!
明明十年前大家还那么美好,怎么十年后突然就什么都变了呢,我是真看的又傻眼又难受,想知道背后的缘由又害怕被虐到,现在就是一整个的矛盾心态。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剧感觉尺度好大啊,什么当街爆头杀人、赤裸女尸就不说了,对人性尺度的刻画也很敢。
秦大志被抓了之后接受审问,不给自己找啥不得已的苦衷,就是贪婪,觉得钱不够;胡开智一铁锹给王頔开了瓢,然后五千块钱就解决了,最后王頔还背了个大过处分,有些事儿钱确实是能摆平,呵呵;还有班级里那些起哄同学对秦理和黄姝的偏见歧视,把人性的那些恶很直白的全拍出来了,我一边看一边感慨,牛哇。
总之一句话,好看就完事了!
就算没看过原著也丝毫不影响,欢迎剧粉小伙伴一起来交流呀
先申明,我是看完了原著的。
但我觉得作家最好不要当编剧,可以当顾问。
因为作家大多都喜欢不把事情先讲清楚、埋伏笔、时间线跳跃等等,但故弄玄虚这一套并不一定就适用于所有影视剧。
毕竟悬疑体裁,文学和影视的手法是不一样的。
在我的认知里,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作者的文笔来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这个想象空间其实就是一个摄影棚。
而在读者的想象中一切都是合乎情理,近乎完美,且符合自己认知的,不会有演技或者运镜的问题,想象力会把这些补足;也不会和他人有争论,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影视作品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尽力融合在一起,不是说一定要让每个人满意,但起码要让没看过书的人也能轻易看懂,知道在讲什么故事。
镜头语言应该是比书面语言更有张力和冲击力的东西。
另外,在文学作品里可以不把一个事情讲清楚、故意制造悬念、说话留一半等等,甚至会有很多心理活动。
但是影视剧是拍不出这样的效果的,需要给到观众足够的视觉铺垫和故事铺垫。
观众不是角色肚子里的蛔虫,只能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和行为来判断角色的内心活动。
影视剧一定要让观众看见、听见。
我在看第一集时,我就把自己带入普通观众视角。
如果我没有看过原著,没有看过故事简介,那我能从第一集中看出来在讲什么故事吗?
很可惜,最后我得到的答案是不能。
因为普通观众无法理解前面出租车抢劫杀人案和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无法理解秦理为什么多年后黑化并且聋了。
第一集留下了太多悬念和太多没有关联的事情,导致会让人看得感觉很乱,没有交代清楚主线,不知道到底在讲什么故事。
虽然秦理他爸的案子对秦理有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因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是黄姝被害案,第二主线是青春校园时光还有秦理耳聋事件,照我看,这个第一集应该放在中间当回忆。
唯一提到和主线相关的就是qq上的聊天,那个人说要回来取他的东西。
但还是那句话,没看过原著的压根无法理解这里到底在说什么,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而且要埋伏笔的话,还不如就按原著来,直接上来就交代主线,十年后又发生了一起和当年黄姝被害一样的案件,一样的手法,一样的地点。
但是当年被抓的嫌疑人三年前已经死亡。
秦理打电话给老冯,我哥不是凶手,你们当年抓错人了。
作为悬疑剧的话,第一集这样拍绝对要吸引人的多。
作家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玩文字游戏,玩神秘。
但是影视剧不是说不能这样玩,但玩神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起码要把事情交代清楚啊。
这样观众才愿意往下看。
另外提一点,冯雪娇和王頔的重逢太刻意了,安排在麦当当不如安排在同学聚会,甚至车站机场都行。
还有完事儿后,冯雪娇为啥要给王頔钱啊😂这算qiao了吗?
就感觉很怪啊,即使是同情他爸癌症,也不应该给完钱不辞而别。
这让王頔这大老爷们心里怎么想?
原著里还坦诚相待、彻夜长谈了,这里就变成一夜情了???
看了四集质感还行,王頔冯雪娇都挺符合的,特别是冯雪娇非常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了,王砚辉也很符合冯国金,但是欧豪真演不了秦理啊我的天这怎么选出来的,千玺都比欧豪好哇,看得出来他在尽力收起之前给观众的热血斗狠少年形象,想演一个懂事的好学生,但实在外形不符合合,尽力表现乖巧显得有点过于憨傻了,秦理应该是聪明羸弱且沉默,脆弱感很强的,欧豪这壮的我真怕后面他把李杨头打歪开始挥国旗,黄姝不够美没有那种惊艳的感觉,但黄姝可能换谁来都会感觉差一点(或许宋轶?
)
悬疑加上青春大概构成了一部比较触动人心的剧情。
我第一次因为一个人说“就要最好的”而放声大哭,演员的演技使我相信这就是真实的故事,她坚定的选择和爱,不参杂一点私欲。
看完有生理不适的片子,非常好地还原原著的温度场景味道。残酷的系统把少男少女生吞,留下胆小鬼残存。
只能说一点不好看
东北社会氛围还原得还不错,青春言情部分比较尴尬,比如“送你一个我”、“敬青春”这类型的台词,仿佛从东北白夜行转场到《最小说》,整体也是这么个杂糅的感觉。不那么刻意会好一些,有些台词不说比说好,用动作表达比讲金句好。
欧豪跟原著男主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从鬓角就开始冒着傻气
造化弄人,人生开不了上帝视角,我快哭昏了
结尾几集生气和难过程度爆表,还是很忠实原著的。不过总体还是稍微拖沓了些,结尾一集完全可以缩减一半的时间。
张晓波还是回去拍都市题材吧,质感太差了
王頔认为人生是非黑即白的,他逃避灰色,也就无法面对灰色,他的人生就活在了灰色里。秦理和黄姝很清楚世界的灰色,他们选择了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俩长期活在灰色里,最终被生活摧毁,不过黄姝选择的是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秦理也终究选择了护住两个往日好友,他们最终没有做到热爱生活,却也终究守住了一些底色。四个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分道扬镳不是某一方单方面的责任,剧名改成胆小鬼,现在看来很贴切,弹幕里痛斥谁谁胆小鬼的,大概都是没进社会的孩子。这是一部真正的青春疼痛片,不是啥分手堕胎,是背叛、坚守、无能为力,被磨平棱角的和带着一身刺的。欧豪这部演得挺好的,剧的节奏挺好,情感表达非常细腻,情绪氛围渲染不错。不过最后一分钟败笔,去掉吧。弹幕剧透太恶心,关掉。
mark一下全网第一个想看。20220809只能说欧豪并没有一张能考上少儿部的聪明脸。
想到了那句 好人命不长 祸害留千年
很喜欢郑执的原著,剧版也由作者亲自改编,两者还是做出了差异性,这注定不是一味追求既定发展和明快节奏的爽剧。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推进剧情,叙事角度以另外两组时空的案件来回望,时空对照关联、人物藏闪得法。影视的好处是能让时空快速跳进跳出,刚开始会有点不适应这种进出,因为是不同两种情境的切换。一旦捋清前后关系,就会循着指引从纯和虐之间找到造成这种反差的中间根源——青春期的先天纯真被与利益挂钩的社会生吞,朋友之间就这样渐行渐远。它所展现的青春、成长和背景,带有鲜明而坚定的视角。死去的坦荡和活着的讽刺,更加辛辣和写实。
防空洞里有星星!
个人觉得一般吧 前面还行 后面就有点儿拖沓了 结局又神奇的略显仓促 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感觉处理的不是很好 导致一些地方凌乱诡异 其次就是过度青春文学了有些 个人觉得拍成电影可能会好些
小说好看,剧也好看,年轻演员和老戏骨都非常给力!两个倒霉孩子相互救赎这个Story我太爱了。剧拍起来,画面构图、配色、配乐也都是电影级。就是感觉这部剧没能像开端那样火有点可惜。
节奏太慢
个人观感良好,“成年期”欧豪阴郁的感觉贼棒,多线展开的剧情,尸体出现就预示着这部剧敢拍,国产剧能不断开拓上限也值得鼓励,咋咋唬唬的娇娇和安静甜美的黄姝莫名磕到了? 9.2更新黄姝她值得5🌟!
开始几集感觉一般般,看到后面越看越喜欢,虽然剪辑的有点花哨甚至感觉没必要,但故事还是可以的
节奏拖沓,配乐单一,选角失败,台词做作。完全无法代入主角团,第三集杀人犯的儿子被受害者儿子打,主角团其他人替男主委屈,可我觉得这不是活该吗?他爸可是把人家爸杀了啊,人家打他两下很过分吗?路人同学吐槽主角团“一个爸抓了另一个的爸居然还能在一起玩”我也深以为然,几个主角就没一个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