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可以也绝对不应该这么低!
说不好的一定没看完!
我也是从《妈,别闹了》最开始有点看不太下去的前三集,到后面止不住的号啕大哭的第六集(封神)!
陈光辉这个角色绝了!!
大爱这部家庭剧,里面每一个角色的成长太赞太喜欢了,虽然是以比较浮夸的形式展开的,但是,真的,很打动人。
相爱,相聚,离别,珍惜,祝福,在你这部剧里是如此温柔又特别的对待,里面超多无敌触动灵魂的又特别场景,我会反复观看的,感谢这部剧给我这么精彩的感受,还有陈光辉,小金,以及Robert最后一集的最后带给我的感动….. 大爱这部剧呀!!
《妈,别闹了!
》剧评(个人向,评分:快去看)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一个四口之家,父亲去世,故事围绕妈妈和两个女儿开展。
大女儿(蓉蓉)是学校的国文教师,同时也是一名通俗小说家,沉迷垃圾食品,“单身主义”,然后偶遇帅气男学长;小女儿(小敏)是炸鸡店店长,“包养”着不断出轨的帅哥渣男,难舍难分;妈妈(玫玫)则一直想要把自己嫁出去(并且对女儿进行持续不断的催婚),从登山队的老队友,到本地网络交友平台,再到国际相亲平台,最后成功把自己嫁到了国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蓉蓉闺蜜和妈妈闺蜜的支线故事(非常感人)。
当然剧情简介比较无聊,具体情节可能在后面会有提到(全是剧透,我觉得剧透完看也不会影响很大,但是介意的话可以自己先去看。
)第一,作为一部三女主,无男主的故事,加上预告片里的金句,“女人婚姻就是事业,离婚就当作资遣,老公挂了就当公司倒闭”这种解构婚姻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主义。
(当然很多评论说预告片诈骗,每一集都在催婚,显然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但如果看完整个故事,会感觉两种观点都比较狭窄。
对于妈妈来说,想要结婚是一种行动,可能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赋予个人的责任,但是我们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我们如何对待其他人看待老年人婚姻的态度,我们与另一半相处的方式,我们如何在婚姻中保持或者改变自己。
我们的婚姻不应该也无法再按照过去的标准进行,比如家庭主妇的合理性已经是一种需要争论的事情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劳动让我们的个人意义变得完整;而通俗的观点中,经济来源也是某种我们个人尊严的体现。
)而且,现代的婚姻(或者说剧中的婚姻)同样和爱情与幸福相关,片中蓉蓉的闺蜜也是纠结于此。
所以,不同于一种追求以追求依靠和稳定为目的的婚姻,妈妈追求的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而且她的义无反顾也很像最近的余秀华,but with a good end,让人没有那么唏嘘。
至于妈妈这个形象本身,固然有理想主义的一面,自信,有向往、有活力、有勇气、有决断、有创造力,也有现实而自然的泼辣和自我。
剧开篇便是她做“小三”被原配逮这样一个drama的情节,然后看出对方的“渣男”本质果断逃离。
她会因为钱和女儿争执,最后也用非常传统地方式认了错。
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像老伯说的,在第一次被网络诈骗之后,还有勇气再次独自坐上去异国的飞机寻找幸福;也很真实地逃回台北后羞于回家,一个人在酒店“避难”。
而且,其实女儿们对于她再嫁的渴望也没有表达过支持,最后在结婚前也才改变了态度。
但她依旧坚持,我行我素。
这一点和之前的翟仁厚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其实也证明她家的整体氛围是多么和谐友爱。
曾经听到过一个网友的故事,大概是她说她妈妈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后说,“之前都是你听我的,现在你出息了,见世面了,以后我听你的。
”她表示不理解,两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谁听谁的,她妈妈听了说,“你想法怎么还是这么幼稚,不行,还是你听我的吧。
”现在的我们能够感受到,依附是我们需要克服的一种想法,如果我们期待着所谓的独立人格。
何种意义上婚姻并不是一种依附的形式,而是对于夫妇二人的解放,可能是我们在现代理解新的婚姻内涵的一个方向。
(当然,依附和解放只是两个听上去很酷的名词,只有具体的行动,例如处理对待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教育,双方爱好不同,社交时间有限等等问题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
)说完妈妈,接下来说一说爸爸,一个当代东亚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可以为家庭无私的付出,了解、理解、包容、支持自己的女儿,借给小敏机车,从不责备和发怒,有必要的家务技能(红烧肉永远的神),而且还会帮女儿买卫生巾。
而且会认真地计划和妻子的出游计划。
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几乎是贯穿了整部剧母女三人的对话,“如果爸还在的话,就会/不会怎么样?
”似乎总是需要这样的理想形象,但是谁都知道,那些千奇百怪的缺点明显的相亲对象们才更接近现实。
所以,接受美好的离去,同样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毋庸置疑,蓉蓉是最怀念他的人,并且努力地把爸爸“照顾好妈妈和妹妹”的委托牢记于心,但也因此难以接受她们的幼稚、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行径,比如离不开渣男,偷跑出国结婚等等。
在最后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也气急说出“如果走的是你,不是爸多好。
”背负的承诺最后变成负担,如果用剧里的话,“像一只背上背着壳的蜗牛”,而最终接受母亲离去,老房子被卖,独自生活的她,才真正地摆脱了一些阴影。
我们也都已经知道玫玫摆脱过去的方式,是不断追求未来,她也说过类似“死在玩的路上”之类的话。
我们知道摆脱过去追求未来有时候是痛苦而艰难的,而这些形象,能够成为我们鼓起勇气的动力。
Time to move on,可能是她们那天夜里最后想出来的事情吧。
插在这里,如果说这部剧有什么不足之处,可能在于它构建的故事太过理想,导致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投射在我们具体的生活之中。
本身父亲的形象已经很伟光正了,而且澳洲阿伯也是一个傻白甜老头,可以听她的话乖乖睡在帐篷,而且还剃毛,追到台湾,开导蓉蓉,懂得欣赏她等等,妈妈的婚姻之路其实还是幸运的,这种幸运也就导致了最后圆满的结局;其次,物质(金钱)并不是一个主要矛盾,虽然剧中她们因为妈妈的过度网购产生了一些争吵(推测妈妈可能是不上班的,之前家里是靠爸爸养的),但是从一家人可以自由地往返澳洲旅行来看,显然并没有那么明显的经济困难。
但是我也没有“只要没有经济问题,这些尝试就都很轻易,不需要勇气与决心”的想法;而且玫玫没有明显的收入可能也会让这个故事细想起来没有那么完美(虽然老伯的钱是她帮着要回来的,也算个补丁吧。
);最后,我们可能没有玫玫那么多美好的品质,那些最为宝贵的品质,当然在剧中非常鲜活而自然,但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呢?
(欣慰的地方在于,这个好像是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所以,be positive)。
其他也有一些很有趣/感动的支线。
蓉蓉学长感情线比较像福利+导演恶趣味,没有体会出什么更多的东西(占有欲男人也很可怕);小敏感情线非常地真情实感,如何面对一个颜值在线,情商很高,甜言蜜语,withsatisfiedsexual life,充满回忆的软饭出轨渣男前男友,每次还可以情真意切地道歉加发誓。
当然除此之外,在一个学霸老姐的压力之下,小敏也说过和渣男在一起会体会到自己很有用,有价值。
我觉得这种离不开的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只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也会无数次地在心里呐喊“快跑”。
同时,纠结与生活的郁闷也让小敏沉迷酒精,不想看清,我们何尝不是总想要欺骗自己呢?
总之,这也是一个放下的过程吧,从酗酒成瘾到戒酒,到痛苦的摆脱渣男和身后的回忆,也换了一份工作,安心地还信用卡账单。
老父亲看了都会非常欣慰。
如果学到什么,对渣男不要有侥幸心理。
(当然,渣男也找了一些原生家庭的借口,最后一集尝试洗白ing,只能说一句fine)。
最后,还有妈妈的情深闺蜜和好一起叱责家暴男支线,和大家都觉得很酷的小金阿姨和她的小狼狗支线,比较温馨和感动的两条线,这里留给大家去体会吧。
当然很多点我现在也记不清了,总之这是一部有女性力量的剧,让我们能够看到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
虽然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希望我们都有追求幸福的想法与能力。
最初是冲着豪华卡司去看的:比莉、贾静雯、柯佳嬿、寇世勋、吴慷仁、林柏宏……讲述母女三人失去丈夫和父亲后,各自面对伤痛,从冲突到理解的故事。
这三位女主角不断在尝试中成长,从不断争吵中找到能够和平相处的平衡点,一家人逐渐也找回父亲离世前那个「一家人」贴近的感觉,并发现即使分处不同地区、不在对方身边,但不管去哪只要记得回家就好,彼此的心依然还是连在一起。
全片绚烂的色彩、幽默的动画形式、夸张搞笑背后,带给观众的是人生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离别。
感觉其实整部剧最大的主角是看着三个女生作天作地的爸爸陈光辉,虽然他只是出现在回忆里,以画外音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一位温柔的人,但他又无时无刻不充斥在三个人的生活里,潜移默化影响着她们。
这个近乎完美的丈夫、虽不动声色,却处处细腻,影响着三母女的父亲角色被寇世勋演绎得令人动容。
尤其是第十集的:“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这是继俗女养成记1、2之后最好看的台湾家庭喜剧,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教给我们人生必修课,关于告别,关于自我,关于爱。
有哪一部剧是你只看阵容就会强烈期待的,《妈,别闹了》公布阵容时,简直是集齐台语黄金好角,再一看题材,也是宝岛此前拿出过好成绩的女性剧,对于这部剧的期待就两个字“爆款”。
Netflix《妈,别闹了》全新上线,戳【蜜糖商店Metshop】一品为快!
关注公众号:【蜜糖好剧精选】还有更多精彩美剧,等你码住
该剧改编自作家陈名珉小说《我妈的异国婚姻》,讲述母女三人比赛谁先把自己嫁出去的爆笑故事。
60岁的妈妈,丈夫过世后为两个女儿发愁,一个有爱情恐慌症、一个是渣男制造机。
与其靠女儿过下半生,不如先把自己嫁出去追求幸福,最后透过网路交友远嫁到澳洲。
题材关注的恰恰是现在爱情喜剧不那么热门的女性角色,很明显在试图突破以往家庭剧的传统框架,又在探讨亲子关系时,选定了另类的母女关系和相处方式进行展开,超大尺度的爱情观也带来冲击感和新鲜感,在剧集内涵上带来开拓!
这剧阵容堪称奢侈,贾静雯,童年女神之外,近年有好几部口碑佳作《我们与恶的距离》等,演技有大热奖杯证明,关于母女关系的剧相信诠释起来得心应手。
比莉,台湾歌坛大姐大,留下很多经典曲目。
柯佳嬿,电影《艋舺》一炮走红,《想见你》更是斩获金钟奖最佳女主角。
吴慷仁,极有演戏天赋又有人格魅力,出演过《一把青》《俗女养成记》。
剧中贾静雯饰演40岁仍苦等白马王子的大女儿,白天是国文老师,下班就成了鱼干女,只会窝在家写言情小说幻想爱情,没想到遇见了吴慷仁饰演的梦中情人,两人的恋爱也跟小说似的浮夸浪漫。
两个女儿都是典型的30+女性,母亲是50+。
母女两代人的爱情故事,藏着非常多的冲突与隔阂,亲子关系作为非常巧妙的切入点,依旧反衬女性在婚姻、社会当中的问题。
这种女性爱情题材的电视剧,尤其是大龄女性的爱情剧,非常迎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胃口。
母亲在执意追爱的过程中,经历多次相亲失败、网络诈骗集团,最后自学英文,远嫁澳洲。
女儿们则一路反对,冲突不断。
母女三人从冲突到理解,透过满满11集不同形式的呈现,表现着女人们如何试着理解母亲的寂寞与渴望,让彼此自由。
三个不同年龄女性不同的爱情观,经历不完美之后谱写的圆满,聊的都是焦虑的话题,用的都是反焦虑的态度,完成各自的长大成人,走出各自的困境。
对两代女性的思悟,对情绪的细腻触摸,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有追求爱的权利,都可以出发寻找自己、表达内心。
每个角色的支线故事和想象以及其间的情感,都鲜活起来;在喜剧层面上可能度的把握还要再斟酌,可温情时刻,她们把角色诠释得极有说服力,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华语剧走出去,完成更广阔天地的文化输出吧。
Netflix《妈,别闹了》全季11集,稳定靠谱平台【蜜糖商店Metshop】可看~关注公众号:【蜜糖好剧精选】还有更多精彩美剧,等你码住 相关文章:好磕的CP又多一对!
Netflix《心跳漏一拍》绝世小甜剧
在看《台北女子图鉴》的周更空隙,琢磨台剧,又快速刷了一遍《妈,别闹了》,第一次是跳着看,一般,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二次竟看出了很多很多的优点。
1.节奏明快《台北女子图鉴》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经常看着一段段庸常,半集的时间过去,依然不知所云。
《妈,别闹了!
》就很上头,这个剧是尺度大,不是镜头怎么怎么样,是语言和对话上几乎每隔几分钟都在抖包袱,而且一直在开黄腔,当然都是很日常有分寸的,至少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言之有物,不是在说废话。
2.确实搞笑第二次看出了很多笑点,这些笑点不故作姿态,而是来自人物之间的互动,源于人物的困境,源于真实。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从卓别林到周星驰,大师们当时的表演要极大的夸张才让人能get到一种力度,到了今天,《妈,别闹了!
》所处的现实生活,人们表现喜剧已经不必那么用力,因为观众的生活基底已然和它的对立面很近,所以那些为了抚平创伤的笑点很容易走入内心。
其实这个故事回过头总结,说是悲剧一点也不为过:家中父亲突然离世,母亲一人远嫁异国他乡,共同的房子卖了,大女儿一个人独居,二女儿还是被前任纠缠不清,家不就是散了么。
但看整个过程,真的很搞笑,笑到最后,化解了全部悲伤的气氛。
3.情感上类型丰富父女关系那几集有关父亲出现独白倒叙和超现实对话,一下把整个剧立意抬高了很多。
没有那几集,从家中三个女性的性格也能看出他们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
剧里他们似乎并不过多悲伤,然而悲伤不仅以泪洗面才算,整剧就是表现他们悲伤的方式。
老年人爱情很久没有看到表现上了年纪的人如何追求爱情,核心主角母亲的疯狂追爱那种活力特别有感染力,并不会觉得不可理解,确实反映了爱情的母题是原始生命动力,她顺利在澳洲结婚,与其说缘分好,遇到好人,不如说是她的意愿如此之强烈,在此之下一切的行为尽管笨拙,也很可爱。
社恐文人作家的现实和想象贾静雯演的大女儿真的是作家本家,大龄单身,一身素衣,沉溺于幻想世界不可自拔。
关键是她和她幻想的吴慷仁演的学长都太好看了,以至于他们相遇的那些情境都像真的一样,作为畅销言情小说家,剧里还揶揄了出版界种种,还真的把一个作家世界和她不堪一击的现实生活展现出来了。
年轻男女的爱情之二妹:狗皮膏药一样的关系柯佳嬿演的二妹状态太对了,不愧是两届金钟影后,日日酗酒,浑浑噩噩。
关键她这个男友确实很渣很典型,反复渣又离不开,因为小妹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有他这个男的,了解我还那么对我好,二妹是那种把感情看的很重,把生活看的很轻,又不表达的年轻人代表,柯佳嬿应该得双份工资,既陪着其他角色演喜剧,自己又演了像是另一部戏。
生死问题除了父亲的开头去世,整部剧还有母亲的挚友同龄人去世,一个找了年轻男友的有钱人,和她令人难忘的葬礼,这个配角的戏很感人,她们曾经是同学,有自己的小组织,等于共同走过大半人生,按说她是依自己的心愿找到一个年轻的伴侣,又有好友支持,遗憾是没有,从那段和母亲在病房探视的戏,可以看出她的恐惧,也就是大多数人对生恋恋不舍的真实状态。
4. 一点不足导演和编剧在轻喜剧和家庭伦理剧中的徘徊《妈,别闹了!
》片头和片尾的动画做的很精致,有漫画风格,总是在一片嬉笑打闹中有很深情的叙事。
但是柔和的不自然,打个比方,如果是无厘头式,注定以消解琼瑶式为目标,如果是琼瑶式,绝对想往莎士比亚发展,但整个剧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把一个可以构建风格的机会白白丧失了。
想发一条啰嗦几句,想为这部剧拨乱反正。
因为看了豆瓣上网友对这部喜剧的评价,很多低分评价我是非常不理解的(在我心目中这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华语喜剧片)。
首先有评价说这是「卡司诈骗」,请来「超强卡司阵容」结果演了一部浮夸的悬浮剧。
此时我很想反驳他,我觉得用「悬浮」来定义这部剧是你自个儿「夸张」了吧!?
因为这部剧的类型本身就是一部很无厘头搞笑的家庭轻喜剧片,又不是演八点档正剧,无厘头我觉得很正常。
喜剧本身的表演方式就是要通过很浮夸的演技、无厘头的台词去传达角色人物的鬼马逗趣的特性,因为你演出来的效果就是要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嘛,就像当年周星驰的系列一样。
我觉得评判一部剧好不好的前提是你要分清楚这部剧的题材类型,而不是用单一的审美眼光去绑架所有的类型。
还有人說这部剧台词的尺度过大,有很多的虎狼之词,让这部剧的笑梗変得太低俗。
Nonono…我不这么认为!
这部喜剧片是尺度玩很大,但在华语电影中,早在李安时期其实就已经有过这样的大尺度。
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就探讨了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价值观念,里面也有谈及到现代男女对性的多元观念及看法,只是电影里没有像这部喜剧片这么的bug,通过费玉污式的开车梗来营造喜剧效果。
而且我觉得,「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谈及性观念并不就是代表著低俗。
还有人说这部剧的笑点很尬,不好笑。
那我觉得可能是你的笑点太高了,或者是emo太严重治不好了。
反正我看前面几集的时候,真的是笑出猪叫声
暑假看的了,其實都有點忘記了,但還是想記錄下。
乍一看覺得媽很鬧很不老年,很不省心很不為女兒著想,后一深入,發現並非如此。
老年又怎樣,還是有權利追求美追求愛。
最喜歡陳爸爸,真的是個好老公好爸爸,才會讓每個女兒都這麼想念,每個人都很想,但都是自己心中的“傷”,都避而不談,故作堅強,最終也是陳爸爸再次讓這個家凝聚重振起來。
三朵金花的故事線也很感人,用力去愛去奔跑,不懼年齡,哪怕不夠及時但也用力回擊家暴,不懼面子。
媽雖然一路鬧鬧的,還跑到澳洲去,但最終找到了自己後面的幸福。
妈,别闹了!
(2022)6.92022 / 中国台湾 / 剧情 喜剧 家庭 / 陈慧翎 李俊宏 / 比莉 贾静雯
前几天看了今年新上的港剧,也是讲一家子的故事,但越看越觉得尬,演技风格还是非常90年代的感觉。
比起来,这部戏要自然很多,虽然也是讲家里长短,也会一惊一乍的日剧风,但走心的时候是很顺的,完全不尬悲、不尬把悲的部分往喜了演。
另外就是,本剧也确实不需要用吴慷仁的裸体当噱头,林伯宏已经非常敬业了。
你想过你的六十岁吗?
我没有,甚至我十几岁的时候认为三十岁就活够了,可以去死了。
但我真正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好像还没有长大。
那么,六十岁呢?
五年前,五十八岁的杂志社主编陈光辉因心脏病突然去世,留下了同龄的妻子王玫玫和两个三十多岁的单身女儿。
王玫玫是专业的家庭主妇,大女儿是国文老师兼小说家,二女儿则是炸鸡店店长。
五年后,一向认为婚姻是女性第一事业的王玫玫从丧夫之痛中走出,重拾自己的伟业,寻找新的恋情,但第一段就相当不靠谱,对方是个有妇之夫。
这故事便从有妇之夫的老婆找到王玫玫家说起。
得知此事的大女儿,比有妇之夫的老婆更生气,并扬言,如果妈妈再去找那个男人,她就打断妈妈的腿。
大女儿的大家长形象,在这第一场狗血的捉奸戏里,瞬间立了起来,让原本老套的情节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感。
告别有妇之夫后,玫玫开启了网路相亲之旅,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相亲对象。
相亲遇见奇葩的桥段,也已经是老梗。
从《征婚启事》到《非诚勿扰》再到各种讲述大龄男性/女性结婚难的大陆电视剧,把各种奇葩以各种方式呈现过千千万万遍,甚至最新上线的《天才基本法》也仍然用相亲遇奇葩做喜剧桥段。
但是在《妈,别闹了》这个故事里,王玫玫已经六十三岁,这是半只脚迈入老年的人群,没有谁见过他们相亲,由此也带来了别有意味的新鲜感。
之前,网上有过一次为周杰伦刷屏的事件,事情缘由我已经忘了,大概就是00后们认为周杰伦没有歌迷,水平一般。
于是80/90后们一夜之间将周杰伦送到某个榜单的榜首,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我看这部剧时,突然就想起这件事。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自己的心里也会觉得说六七十岁的人不就只剩下安度晚年了吗,为什么还要相亲还要折腾呢?
但其实,王玫玫们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为什么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呢?
我们的故事总是聚焦在年轻人身上,很少关心中老年人,我们好像忘了,我们也会变老,那时候,我们就不继续经历故事了吗?
不会的,我们会一直经历故事,经历挫折,也会享受幸福,一直到我们死掉,也许我们死后还要经历不孝的儿女,但运气好的话,也会遇到负责任的社工。
王玫玫的相亲对象,大都与她年龄相仿,当我隔着屏幕陪她见完这些六十岁上下的单身男性时,真是倒吸一口凉气。
有的是想找个吃饭买单的人,有的是想找个便宜的保姆,有的浑身插管半只脚进了棺材,想找的其实是一个护工……终于遇到一个靠谱的,除了话多觉得自己特别有文化之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看起来也算周正的男人了吧,没想到谈婚论嫁时却遭遇了这个男人的孩子们的反对,他们担心王玫玫是图他们家的家产。
而这个男人呢,在饭桌上竟然完全没有为王玫玫说过话。
这跟三十岁的女孩去见妈宝男的妈妈,妈妈将女孩一阵数落,妈宝男在旁不闻不问是一样的,根本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家长。
不被家长祝福的婚姻真的不能要,尤其当这个家长是你养了三四十年的孩子时。
这说明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就别去祸害下一个家庭了。
如果我相亲遇到这些一看就不会对我好的男人,我肯定会放弃这条路,但是玫玫却越挫越勇,甚至注册了国际交友网站。
她对再婚的执着让我对她死去的丈夫陈光辉心生好奇,我想,一定是陈光辉给了她一个非常幸福的婚姻,所以她才愿意再次踏入同样的河流与围城里。
故事也在此时,拿出了陈光辉的日记,讲述了他的为人之道。
陈光辉的妈妈因为丈夫出轨而抑郁,折磨自己也折磨年少的陈光辉,所以陈光辉发誓,他以后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发誓的男人千千万万,没想到,陈光辉真的信守了他自己的诺言。
在外,他工作挣钱,在家,他烧火做饭,对妻子,不算是完全的言听计从,但事事为她考虑,对女儿,他有最现代的教育观念,他告诉她们找一个好工作比找一个好老公强,最后,他的两个女儿成为了在婚恋观上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女性。
这个对照特别有趣。
大女儿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谈了一场恋爱,但那时她也刚拿了小说界的最佳新人奖,为了专注写作,她忽略了男友,两人分手。
此后二十年她也没有再恋爱过。
二女儿呢,不计成本地谈了十几个男朋友,最近这个是个日常出轨,吃软饭的渣男。
大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安全感,二女儿不需要婚姻给她承诺。
王玫玫在女儿们眼里,是难搞的妈妈,但女儿们在王玫玫眼里,又何尝不是连个男人都搞不定的笨蛋?
王玫玫在网上经历了诈骗后,她的另一个网友澳洲阿伯,邀请她去澳洲玩。
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大女儿极力反对,恰在这时,玫玫的高中好友金阿姨去世了。
金阿姨是一位优雅的女性,据说出身名门,现在以教钢琴为生,有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男朋友陆易。
王玫玫总觉得这个陆易是吃软饭的,和金阿姨在一起,只是贪图她的财产,于是经常劝金阿姨分手,但是智慧的金阿姨反问玫玫,我这个年纪,需要的是真爱吗?
六十岁的女人,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金阿姨的前夫家暴她和孩子,为了离婚她几乎净身出户。
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你说不清,我说不清,但金阿姨一定有她深刻的理解。
她和陆易在一起,不论外人怎么想,不论陆易怎么想,她自己若不幸福,她一定不会强求,这可是个有勇气跟家暴说拜拜的女人啊。
金阿姨的葬礼是我见过最酷的葬礼,她为自己准备的遗像是一张她拿着武士刀横眉冷对镜头的照片,仿佛在向命运宣战:来吧,这是我的最后一战,我仍然不会退缩和害怕。
也正是金阿姨的死,鼓励了王玫玫,她当机立断,买了机票去澳洲见阿伯。
理想梦幻,现实残酷,澳洲阿伯快七十岁了,竟然只能在孙女的别墅外停一辆房车,蜗居在里面。
玫玫来了之后,独占了房车,把阿伯赶到外面搭帐篷睡觉。
OK,这也没事儿,玫玫仍然想要和阿伯结婚,但是阿伯却很犹豫,因为他的孙女不喜欢玫玫。
但是当孙女和玫玫正式开战时,阿伯却选择站在玫玫一边,带着她离开了。
没想到,阿伯年轻的时候曾在墨尔本买过一套房,这些年银行一直从他的工资卡上扣房贷,他却忘了。
现在,这套房被他前妻的孩子出租了出去,房租原本是打给他的,但是这三年,房客没有交过房租,他自己,也忘了。
玫玫知道这件事后又惊又喜,用自己的破烂英语帮阿伯赶走了房客,夺回了房子。
阿伯被玫玫的能量打动了,向她求了婚。
故事开始时,六十三岁的王玫玫想要再婚的宏图伟业,简直不可思议,但在这一刻又无比落地的实现了。
这是一个跟运气没有关系的故事,王玫玫能找到新的婚姻,不是因为她有大女主光环,而是因为她有明确的目标,强大的执行力,失败了可以再来,也不畏惧未知的勇气。
而她的大女儿,却没有。
作为家长的大女儿,认为妈妈再婚,和一个外国阿伯再婚,简直是天方夜谭,劝她立刻收手,劝完妈妈又跑去劝澳洲阿伯。
“她就像一座冰山,你对她的了解只有10%,你怎么就敢撞上去?
”这是我听过的,对婚姻最好也最没有意义的质问。
到底怎么才算了解一个人呢?
恋爱十天,或者恋爱十年,我们对彼此了解的程度可能是一样的。
我们有时候甚至都不太了解自己。
跳出来看我们对每件事做的选择和决定,真的理智吗,真的是和自己认真讨论过的结果吗?
还是,一时冲动?
那这个“冲动”不就是对自己未知的部分吗?
阿伯说起了玫玫上次差点被诈骗的事儿。
一个宣称自己是英国设计师的男人,要带女儿去台湾见玫玫,但是途经马来西亚时遭遇了抢劫,被洗劫一空,他让玫玫借他三千美金买机票。
玫玫真的去汇款,可惜自己不懂操作,于是让大女儿帮忙,但是大女儿很快就意识到这是骗局,劝阻了玫玫,几周后,网上也曝出了几位遇到诈骗的女性的新闻,落实了英国设计师是骗子的事。
即便经历了这样的事,玫玫还是去澳洲找他,她是一个愿意为了爱放弃一切的人,这就是最打动阿伯的地方。
和阿伯领结婚证的那个早上,玫玫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从粉红色的过去,走向金色的未来,而这路上为她送行的,是她已经死去的丈夫陈光辉。
玫玫,我给了你一个家,给了你一个相伴35年的先生,还给了你两个可爱的女儿。
然后,我给了你我的死亡。
我给你地图,给你行囊,而我最想给你的,是一双翅膀,让你从我的世界飞出去。
谢谢你,让我的人生那么美好,我们下辈子见。
伴随这段旁白的,是片尾曲《最后一堂课》,歌词里写到:最好的,我有没有给你呢?
这一刻,我和玫玫的泪水汹涌澎湃。
我突然一下就明白了那个困惑我好多年的问题,什么是爱,怎么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
你就看,他/她是不是总想着把最好的都给你。
玫玫的故事,并不是在讲女人离不开婚姻,最后都是要结婚之类的。
她讲的是,无论什么年纪,什么时候,女性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你觉得结婚幸福,你就去结婚,即便对方是个比你大十岁语言不通的老头;你觉得谈恋爱愉快,那就谈恋爱,哪怕对方比你小二十岁还不怎么会挣钱;你觉得拼事业更踏实,你就拼事业,就算在别人眼里只是个写烂俗小说的平庸之辈……别人说什么不重要,自己怎么想最重要,这是陈光辉给他的三个女儿们,上过的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最好的一堂课。
小金葬礼自己选的那张黑帮大姐头半裸武士刀的遗照,是我最近看过影像中最酷的一幕,酷到忍不住流泪的那种…😭一开始我是觉得这部不OK的,被神话到需要“去坟前跪的”完美父亲,非理性歇斯底里把婚姻当作女人唯一追求且用此压迫其她女性的恋爱脑、霸权母亲…完全就是朝拜男人抹黑女人,女性剧却一点都不feminism馁!
但往后看换个角度,从《俗女》将镜头聚焦中年女性,这里升级到focus老年女性——这种创作文本中显少的边缘群体已是难得。
还是用一种少有的文学影视中常见“第二春老男人”方式去创造,充满冒险的,拥抱友谊的,招蜂引蝶的,朋克酷炫的…甚至有些自私、无责任的“老女人追爱史”。
而非苦大仇深无私奉献的“母爱神话”式的传统家庭里年长女性形象(比如《孤味》),反而让父亲承担了这个分工,这样的gender反转,很难说这不femi…(也正因如此,生长在传统“母爱神话”家庭中的我个人相对难被打动到反倒是亲情部分不是一味歌颂女性,表现真实困境、女性之苦(这部也表现了,比如小金、巫婆的经历,顺便水昆少女队~我的最爱,那两集哭到停不下来TAT女性友谊YYDS)才是女性主义,用一种令人神往的,无责任、自我、自由的冒险式笔法去塑造女性,实际也挺酷挺femi的(有点湾版《格蕾丝与弗兰基》那味了)。
为啥男角色总有“小查”这样可以被剖析理解然后令让人又爱又恨的渣男,而女性就不能当个各种冒险故事(恋爱也是冒险诺)中常出现的浪漫迷人“反派角色”呢,就算成为老太太也可以去大胆爱,勇敢爱,去自由冒险啊~顺便这剧在视觉上也多少完成了gender反转,始终处于“被凝视”的女性虽然这部也有,但男人也被拉入了“被凝视”的一侧,动不动就卖肉脱光光的男性镜头也可以说是一种femi。
既然女人被视觉物化无可避免,那就让男人也成为这种欲望审视的商品(虽然真有被这部里的吴慷仁腻到,或成他角色中我最厌恶没有之一。
大哥也卖太过了吧喂,露肉也是要有美感的…但也符合恶俗小说中的霸总设定辣,看出来很拼惹😂)顺便这剧表现手法还蛮实验性的,一开始会因“花哨浮夸”靴微不适,一旦接受还蛮上头的~暂时看到第9集,一切笑笑哭哭,荤素不忌,还是蛮有趣,虽然悬浮但也有真实…(但和《俗女》之类比起来还是差点,毕竟个个光鲜老富婆除了情感显少现实负担的也只可能发生在“爽剧”了)等看完结局走向再来看看值不值给它上了高度的夸…
吴慷仁真的演技好棒啊 演变态像变态 演便利店员像便利店员 ! 有些地方是挺像我们这一天的 ;催泪的话 只要讲到死亡 一定会悲伤;柯佳嬿为什么不会老;贾静雯赞赞赞👍 ;比利姐赞赞赞👍 小查就是渣 洗不白吧
3.5/5,很女性,很生动
这么好的卡司,为什么演这样的剧?好可怕。。。
妈为什么会闹啊,是因为,爸走了啊QAQ
爸爸去世前后的情节很真实也很感人,思念一直存在于两个孩子和妈妈心里。这让我想到:“有人记得你,有人想念你,有人会说起你,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活着。”
稀烂
从揭开吴慷仁是幻想人物后剧情就开始离谱,前边还挺解乏好笑的。
天啊,这什么神仙阵容(2020年11月22日2:18留)2022夏季终于更新了。这部和暴走女外医一样走了迪斯科浮夸拍摄风格,我还是蛮喜欢的,但是处理感情细节上要稍逊一筹,第二集末尾用讲大道理的背景音去渲染大女儿的落寞情绪其实很出戏啊!吴慷仁真的好帅,就是能胖点就好了!
吴慷仁怎么那么油腻的时候都那么诱人!
各位,别闹了!
只能说和我预期中的俗女养成记式家庭温情喜剧的画风偏离很多 剧情有点浮于表面了不太走心
都别闹了,看得脑壳疼牙痒痒!歌仔戏、八点档han音乐剧,炫技也包不住老掉牙的内核啦。
真的别闹了 太难看了
第10集很感人。女主状态真好,演技也是真的好
看到后3集被吓死,凡是老太太的戏份都3倍速跳过。试着去理解老太太的作,到最后实在理解无能了,女人不管年轻年老,干嘛非要有男人才有存在的意义,才有找幸福的能力,编剧是从哪座古墓里翻出的价值观?在这么多元的社会里女性的选择有很多,终点早已不必是男人。
别问我是哪里人,我是你的(心上)人。哈哈哈哈。好油腻呀。这位四块腹肌的大叔。受不了啦!
故事挺好的,就是不太受得了台湾夸张叙事手法。
瞎闹
被网飞退货 并且只愿意花5万一集买不是没有原因的
太可爱太可爱了太可爱了!!!!!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