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样一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下,没有一个女人是容易的。
George爵士的妻子Caroline夫人,纵然拥有祖辈留下的巨额财富,却只能对丈夫的寻花问柳与挥霍无度视而不见,只有丈夫死了,她才能解脱。
Repton夫人看似与丈夫平起平坐,也能玩弄小鲜肉,殊不知这只能是在他允许的界限内,一旦违背了他的意愿,挑战了他的底线,随即遭受暴力相向。
Lennox夫人名义上是夫人,实际却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在Lennox死后,遭Lennox长子Benjamin的威胁,被迫与骨肉分离,在Magrate的收留下,出卖身体赚到人生第一笔收入,才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价值。
Lydia Quigley和Magrate Wells因为宿仇和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同是老鸨,两人又有不同。
Lydia Quigley完全依赖男性(法官)的权威,压榨手下的妓女,在利益的驱使和威胁下,屈从于上层社会的变态欲望,戕害了几个无辜少女的生命。
Magrate Wells从Lydia Quigley手下逃出后,靠自己和朋友Nancy的力量,把妓院从贫民区开到苏豪区。
她给妓女自由,给适当的报酬,也存有一丝良知,敢于反抗法官代表的强权。
她看透了女性的处境,把两个女儿带上妓女的道路,教育她们金钱是唯一的依靠,为了两个女儿的富贵生活,费尽心思,到最后不择手段。
她以为让女儿成为某位权贵的情妇,就能富贵荣华、一生无虞,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的出路了,然而她不知道权贵只把她们当作财产,当作厌倦后即可扔掉的玩物,丝毫不会顾及她们的尊严、自由甚至生命。
Magrate Wells手下的姑娘们,每个人都是在为生计出卖身体,Lennox夫人是为了赚钱赎回两个孩子,Kitty为了供养乡下的女儿。
Charlotte Wells虽然成为George的情妇,却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
Lucy Wells初初入行,不想当妓女,却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为了母亲的期望受尽欺辱,饱尝恐惧。
没有哪个女人是容易的,要么成为一个男人的玩物,要么成为许多男人的玩物,没有别的出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贵妇哪里有比妓女高贵呢?
所以,男女平等最重要的是机会平等,教育机会,工作机会,发声机会,掌控自己身体、思想与生活方式的机会,靠自己体力脑力劳动换取财富的机会,成为一个不依赖别人的独立个体的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这应该是真女权的追求吧。
假期的第一天,把豆浆和面包摆好,看见一个封面有唐三小姐的剧《名姝》,准备开始优雅的一天。
然后看到了。。。。
是的,这部英剧是主角是生活在伦敦的娼妓,而我们的唐三小姐还是头牌!
老鸨对决这不是《傲骨之战》的“高层次”女性对决,是底层为生计的战争,低俗而用力,无所不用其极。
私寮老鸨十岁被母亲卖到妓院,换了一双鞋。
在烟花之地艰难的成长过程中,她有自己的一套哲学。
“钱是女人唯一的权力”她想把自己的哲学灌输给大女儿,作为头牌的唐三小姐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有钱了干什么,一个有理想的老鸨,要在希腊街有一栋漂亮的房子高档会所老鸨
而老板娘自有一套经营理念,花时间培养姑娘们琴棋书画,投入不小,回报也很大,长久看来,客户群体质量提高,员工未来可以成为伯爵大人的情妇,员工前景值得期待,在此两位老鸨就已经高下立现了。
然而更要命的是,她还要打击行业下游的竞争者,雇佣正派贫穷的女子,去抗议,真是讽刺,不是吗?
头牌的唐三小姐自从在唐顿庄园饰演三小姐,一举成名。
在此剧中扮演私寮老板娘的大女儿,头牌唐三有个准男爵情夫,但是她并不愿意签卖身契,彻底地出卖自己。
而这位准男爵拿出菠萝来示爱的时候,想把他踢下去。
得知唐三夜夜笙歌,却骗他独守空房,怒火中烧,买下了她妹妹的初夜。
而在第一集结尾,她似乎在和抬轿子的男人的对话中,找到了平等自由,卑微而不甘心,前路注定坎坷。
小女儿被待价而沽的小女儿,很淡定听妈妈和嫖客,讨论自己的价格。
对把自己的身体视为财产这一点上,母女三人都没有任何障碍的接受着,母亲的生意遭遇财政危机,她觉得牺牲自己义不容辞。
这个家庭的每个女人都在出卖自己。
然而在拍卖的夜晚,歌剧唱得是爱情,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一夜过后,她再也不是那个拿着小册子和姐妹们调笑的女孩子了。
本片播出一集,目前除了尺度略大,情节的伏笔一一埋好,第二集必要波澜起伏,女人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
1受过的教育和职业成了露西的矛盾来源,被妈妈宠着的露西就是一个巨婴,这也是封面上,别人都像高傲的女王,只有露西像一个宠物在哪里跪着她过于天真,希望遇到一个温和的嫖客。
不是第一次一边x一边羞辱她的霍华德,也不是早上射杀,下午就变态到极致的夫妻俩,也不是莫名其妙的用一种恐怖变态样子喂人石榴的法伦,也不是在姐姐面前被姐姐的主人x,她改变过,她希望自己第一次是个美好,所以她挑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她有为了收入来源,做出姿态引起法伦大人的注意她愚蠢,她无法对那些权贵口出恶言,所以她对她的同事用一种傲慢的姿态做出鄙视,侮辱,那种故作清高的样子难看的很她没脑子,自己惹了祸,却没有能力收拾,把她的家人拖下水,一个拖一个,却没有长脑子,在那里当一个金丝雀,没有处理能力,哭泣,让人气的牙痒痒她也成长,那个第一次不太友好,让她受尽辱骂的霍华德,在第三次霍华德暴力强奸的时候被杀掉了(当然这个面对痛苦的方法非常不好)在南希的引导下,她把所有的怨恨发泄在那个沙袋上,在痛苦来源死掉后,把痛苦的感受被发泄掉她正视了自己正视了,对大格局来说,我们看不上眼,觉得上不了台面,随便拉出一个女性都可以吊打,懦弱矫情的露西,但对于露西来说是用了她最大勇气她不再逃避她告诉她的妈妈: 我准备好了2大姐和霍华德之间不是爱。
是动心,是喜欢,但不是爱,对大姐来说不是,对霍华德来说也不算是。
爱很高的,他们还没有到达3被强奸就当众羞辱霍华德的姐姐,高度赞扬被sm就让小胖子帮她,被囚禁就要想办法跑掉的阴道女公爵,还可以露西,你看看人家,人家都勇敢面对,他们也没有杀了霍华德呀,怎么就你面对这些事情没有做出出色的表现露西第一次被强奸,大家在说霍华德和大姐,有大多同情露西露西第二次被霍华德强奸,大家还在说霍华德和大姐,没有人同情露西,骂她绿茶,婊子露西第三次被强奸,她反抗了,但她太蠢了,给自己和家人惹上了麻烦,大家疯狂的辱骂露西,不再有人同情她了大家觉得强奸是强奸,杀人是杀人,什么都不是你杀人的理由,说的也对,但大家是上帝,不是露西
一开始其实被服饰吸引的,想看看那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妆造之类,但越看越觉得剧情有意思,不是那种让人觉得愉快的有意思,而是觉得——或许剧情中的一切在18世纪的伦敦是切实发生过的。
我作为21世纪的人看当时伦敦人底层人的生活,让我觉得压抑、难过、绝望。
故事背景大约是洛可可时期或者洛可可后期,主视角是两家妓院(我后来发现,当时确有很多底层女性从事性工作),即便生活环境逼仄恶劣,但她们都穿着华丽精致的裙子,努力束腰,高级妓院的妓女们会在脸上点痣来凸显皮肤的白皙,她们都在追求孱弱的美。
贵族的婚姻更像是合约,但女方婚后财产属于男方,男女双方婚后可以各玩各。
被包养的妓女没有人权,是玩物,可以被放在猎场当做猎物,可以被交易。
黑人被歧视。
仆人是主人家的财产,可以被肆意奸淫,他们诞下的孩子也是主人家的财产。
你远远地看,这是一块华美的锦缎,精致体面;凑近一看是一块薄薄的遮羞布,轻易就可以掀开,看到腐烂的肉块、恶臭的馊水、流脓的肿块。
到处都是性,但没有爱,有的是顽强的生命力,是精打细算的利益往来,是贵族的傲慢和草菅人命,是糜烂的生活,是娱乐至死......总的来说这是一摊腐水,虽然也有星星点点的真情,但就好像腐水里的小花一样,很珍贵很美丽,却很脆弱,一旦有苦难再次降临,就会被折断。
这部剧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时代。
人是很复杂的,可以善良可以恶毒,可以精打细算也可以为女儿抗下一切,可以最忠诚但也会有背叛。
这部剧是很直白地在剖析人性的。
画面应该是诸多赞美之词,所以我就不贴了。
昨晚又喝奶茶,睡前翻翻,第六集更了,算下看完将近2点,还是看了...第六集剧情陡变,并不舒服。
要记下的冲动,完全是打破了我之前的不屑。
最早,与fanny hill 对比,同是脂粉味的剧,觉得大概是同样的故事线,清纯被骗不甘被打击崛起等等等等,还会些许牌坊励志,童话味儿。
总觉得管家会跟夏洛特发生点什么,而把男人想的太好。
目前这部剧里除了黑爸爸,没有哪个是好的,以现代标准来看,如此。
果然是年轻,还看好坏。
并不是一直被压抑的暗恋,久久得不到的专情,我错了。
只有压抑与得不到,事后管家嫌弃的表情,恶心。
连这样的狗都可以看不起,仅仅因为是harlot。
社会给的标签,总是说是这样就是这样,表面平静的说i am a bitch ,里面又有多少不幸与故事。
没有道德制高点,每个人都是这样谁也别去同情谁。
第六集,小海员为钱暴吼让我很反感,总觉得大姐姐会被骗,阅人无数,感情经历却如纸,好不想她这样。
此处不开心。
醋王是一种男人的代表,领便当了,大姐姐失去庇护,露西又干了蠢事,偏心的妈妈,大姐姐是要背黑锅了。
每个人都不得志,而作为主要人设的妹妹,一定会用很大的代价得到“理想”。
我现在不知道是什么。
剩下两集要ues了,现在蛮喜欢的也只有达伦了,难道我是个喜欢被征服的人?
主要看心情。
还是要多读书啊,由内而外的气质无法比拟,谈吐修养不需取悦别人。
也是最终的最终都别轻易妥协,旷野,穷山,距海,有,虽远必循,又,无远弗届,基督与佛,罪过罪过,原谅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权(平权),在那个时代,底层男性与女性的地位都是一样低下的。
无论是男妓还是女妓,都是贵族阶级的所有物,而贵族阶级中,贵族男性拥有的特权又比女性多,虽然女性也拥有召男妓的自由,但总体还是被压抑的多。
而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同样是在底层生活,但却更为悲惨落魄,怀孕的妓女会被赶走,没被赶走的孩子会被送离自己身边,同样都生处于底端,男女的悲惨程度也略有不同。
别人在这部剧里看到了什么,我不清楚,我倒觉得这部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平权教育片。
就像《三体》中三艘逃亡飞船上的人们在进入太空的那一刻变成“非人”一样,18世纪的女性便是在这样一个冷酷虚伪的环境中力求生存。
此刻,普世的道德人性已不能作为她们的行为准则,她们的一切道路都要靠肉体和痛苦的教训在一个没有底线的社会中摸索。
她们靠本能的欲望生存,却要时刻提防被本能的欲望毁灭。
第一个将灵魂交给魔鬼的人,能否最后赢得这场生存竞赛?
不管怎样,在地狱中寻找底线的人身后,值得响起那首重金属的赞歌。
剧情设置方面,英剧的快节奏,香艳的色调,逻辑清晰的剧情线,以及数学公式般层层推进直达高潮的人物矛盾都让这部剧有一口气看完的好看。
其中三个老鸨+两个女儿的角色设定也十分耐人寻味。
三代妓女,老太太彻底丧心病狂,用最残忍的办法谋生。
母亲一代两个老鸨靠着反抗精神独立出来,建立了有人道底线的妓院。
但她们依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和老太太抢生意坚决复仇到底,另一个守在贫民窟坚守理想。
姐妹花这一代,姐姐在当过情妇体验过爱情之后选择潜伏复仇;妹妹则在羞涩过天真过之后彻底爆发,走上S道路等待教训她的嫖客。
这三代人分别代表着一个妓女的不同人生阶段,每个角色都是一种人生选择的展开。
一代代的时间推进中,一个女人的某种选择将面临什么结果,都将在这些角色的命运中体现出来,就仿佛加入时间线的平行宇宙。
几代人与其他妓女们各自的遭遇共同构建了这幅妓女群像图。
年轻人的反抗从未停止,但姐妹花的未来会不会走上祖辈的老路?
她们的后代会不会联起手来反抗嫖客惨无人道的交易?
又到了哪一代,妓女的后代可以并起双腿,得到一次选择的自由?
看到Lucy 在贫民窟格格不入的高傲,扭扭捏捏的天真,不合时宜的说不,以及给所有人添了大麻烦的一捅,我有点欣慰。
虽然她只是个软弱的温室花朵,但这种年轻人本能地反抗,可能正是一种改变在利益纠葛中陷入死循环的世界的力量。
年轻人能带着这股力量拼杀多远,世界就沉重地向前滚动几分。
期待第二季,期待胖妹的孩子不被送走,期待姐姐的复仇,也希望每个处于仇恨中的人不陷入偏执,期待妹妹的成熟。
虽然知道自己生活在18世纪的未来,但还是期待这些姑娘们能在未来获得金钱,权利和自由。
为啥会有人觉得霍华德爵士可爱?
他懦弱,嫉妒,心理变态,既没有值得称赞的能力,又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和暴力倾向,且只会欺负弱者。
他对夏洛特的感情也不是爱,是单纯的占有欲和迷恋。
由于在自己所处阶层感受不到“支配他人”的快感,所以将欲望转移到“下贱的”妓女身上。
看看他的台词:“你是属于我的” “把你自己完全交与我”“你必须这样,我现在是你的主人了”“你这个婊X,荡X!
”“你背叛了我”想想前不久北大那位PUA男,有没有觉得这些话耳熟?
万幸夏洛特露西姐妹没有被他支配。
霍华德爵士是一位典型的渣男,这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在现实生活里,相信没什么女孩愿意真的和这样的男性在一起。
本来只打算随便看两眼,但越看熟人越多,再加上满屏幕的大雷,良好的剧情节奏,让人有动力把第一季刷完,莱斯利曼维尔,你还怎么让我直视看了一半的《喜鹊谋杀案》。
本片基本是把皮肉场拍出了黑帮剧的效果,有浴血黑帮等剧的珠玉在前,性别互换完全可以代入,且独占黄赌毒三分之一赛道。
当然背景是彼时伦敦的色情产业兴盛,有市场自然有竞争,她们通过裤腰带争权夺利,不仅拿捏着男人的身体,也间接驾驭了男人所掌握的社会秩序,所以在这部戏中男人就是待瓜分的资源,两个老鸨的商战,成为炮灰的大都是有头有脸的男性雇主。
总有人一边骂x子无情一边劝娼从良,我觉得这种人大概诚实的身体需要一股油然而生的道德感作为遮羞布,淫僧秽道莫不如是。
而皮肉生意也是服务行业,谈感情是情分而不是本分,情分是为回头客,再来钱自然一切好谈,风月场上的惯客知晓感情是最廉价的杠杆,这就像情绪价值一样,只有情绪便毫无价值。
总的来说这部剧格局小所反映的社会面貌也不够丰富,整盘戏离不开那两条街,最后提节奏的几集有点仓促,反杀的铺垫也有点生硬,只能说到最后受伤最多的只有男人。
电视剧《名姝》,主角是18世纪英国的妓女们。
据这个剧的开头自己讲,“1763年,伦敦,五分之一的女性都卖身。
”不知道剧里引用的这个数字来源是哪里,但从历史学家的研究文献,及当时出现的各种艺术作品来看,18世纪的英国,的确卖淫业兴盛。
这一时期,伦敦有大量的色情场所,里面住满了妓女。
妓女们常因为绯闻、醉酒或斗殴引起大众关注。
于是,有关妓女与社会名流之间的风流韵事、通奸、离婚等八卦消息都在历史上第一次登上了报纸,堂而皇之地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小酒馆里充斥着女士和她们恋人的八卦;传单和小册子记录她们的一举一动;歌曲、诗歌和漫画都在表现她们。
大众对八卦的热衷使得报道妓女们的消息成为一个“产业”,后来,妓女们干脆自己执笔,或者找枪手来写自传及回忆录。
有的回忆录甚至以丛书的形式出现,在上一册的结尾留有悬念,使得人们像读连载小说一样,难以自拔地沉浸其中。
1759年,《范妮希尔回忆录》出版。
这本书是妓女范妮小姐的回忆录,由英国小说家约翰克莱兰代笔。
它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色情小说。
剧里提到的“Harris’s List”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本类似于大众点评的小册子,罗列了城内娼妓们的容貌、技巧、才艺,另加特殊属性(S女王、胖嘟嘟什么的)。
而姑娘们自己也很在意册子里的评价,不管是出于好奇心,还是客户回访的良好售后态度。
那当时的女人怎么就都愿意去卖淫了呢?
17、18世纪正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17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治地位;18世纪,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在18世纪初的时候,妇女们还是农业上的主力。
管理农场、挤奶、养猪……样样行。
但在18世纪后半叶,单身女性在农村工作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少了。
如果跑到城市,比如做个“伦敦漂”,那么,她们可选的所谓“正经”工作基本上就两个:女仆,和女工。
先来说说女仆:第一,女仆的社会地位很低。
看过《唐顿庄园》的,可能会记得这样的一个场景:当听到前门大厅门铃响,女仆不能去开门,只能等待管家或伯爵的贴身男佣来开门迎客。
第二,女仆的生活完全没有个人空间。
女仆在主人家的居住条件普遍偏差,一般是楼梯间或阁楼。
即使有幸拥有自己的房间,主人会以工作方便的名义拒绝帮她们上锁,所以非常容易受到男主人的性骚扰。
如果被男主人搞到怀了孕,更是麻烦,有可能会被开除,也很难再找到后续的工作。
再来谈谈女工:如果说,女仆的工作内容对女性来说还有些性别优势,那么,女工界的竞争就要更激烈一些。
机器生产技术的发展,造成了部分男性工人失业。
可悲的是,他们将这一结果算到了女工头上。
男工在厂子里会处处排挤女工,抢过所有的技术工种,以保护自己的职场地位。
伦敦的男性工人们还曾发起过“将妇女赶出工厂”的罢工运动。
别说从事高级劳动的机会少,即使是做同样的工作,女性的工资也往往比男性的低。
再加上,倘若遇到卑鄙的工厂主,厂子里的所有女工就变成了他的“后宫”。
做女仆可以住在主人家,如果是女工的话,还要自己租房子。
据文献记载,当时女工们的居住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地下室、潮湿的环境,导致疾病滋生,对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这些女人们,不管是忍受艰苦的漂泊、性骚扰,还是同僚排挤,最终不还都是为了赚点儿钱养活自己。
说到钱,1740年,英国女工的工资是每周12-15先令。
1英镑=20先令《名姝》这剧里,女人的初夜可以卖到多少钱呢?
至少50镑。
也就是说,一个晚上约等于当时女工16个月的工资。
怎么样,赚得多了不起?
那大家都该去卖淫了吗?
这世上的贫困分两种,一种是相对意义上的,眼睛总往有钱人那儿瞥,再看看自己就觉得特穷;还有一种,是绝对意义的,就是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维持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源。
当时英国的单身女性们就处于这样一种生计无保障的状态。
有人想,这么难,嫁了呗!
那我们就来看看18世纪英国的婚恋市场。
当时抢手的女人有两款:继承人,和寡妇。
这归于那时的婚姻观。
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并不流行,子女没什么主见,父母也不会给孩子自主空间。
人们并不为了满足心理和生理需求而结合。
结婚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积聚家族的财产,达到家族延续的效果。
夫妻双方是为“贵族大家庭”这一社会单位作贡献的两名成员。
他们甚至可以生活在同一所宅第里,却用着各自的卧室和仆人,平时各做各的事情。
当时英国约定俗成的“习惯法”,父权、夫权、长子继承制,都是以男性为本的原则。
那如果这个家族没有儿子呢?
女儿会继承家族财产,但她不能支配,财产归她的丈夫所有。
所以,《唐顿庄园》里的女主人,才会努力地想把大女儿嫁给一个远亲,哪怕那个男人只是中产阶级,可好歹算自己家族的人,资产得到了存续。
当然,有钱的女继承人数量有限,可不够每个贵族男人都分一个。
得了前夫遗产的寡妇,就成了另外的选择。
在17、18世纪的英国,40%的贵族男子再婚时都选择了寡妇成为自己的妻子。
在他们眼中,寡妇具有丰富的家庭管理经验、成熟的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比初嫁女嫁妆数字更大的“寡妇产”。
此外的女孩子们,是最惨的。
是的,当时社会的女性鄙视链如下:妻子→寡妇→单身女性因为嫁妆带来的压力,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原本不多的家族财产被进一步瓜分,甚至会灭了女儿出嫁的机会。
而大量单身女性的存在,又反过来给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压力。
这一切形成了关于女性地位的恶性循环。
在刚结束的北京电影节里看了一部片,5月份也要在国内上映了,叫《摔跤吧爸爸》。
电影讲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的男主,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
造化弄人,男主得的都是女儿。
在意外发现女儿的摔跤天赋后,他就开始按照专业摔跤手的标准来训练少女们,不顾过程中女儿的多次反对,最终培养出了两名优秀的女摔跤手。
如此明显错误的教育方式,怎么就让这电影在印度成了励志的、思想进步的代表呢?
结合印度的社会现实就好理解了。
比起被父母按种姓配对标准包办婚姻后成为家务人肉机,不如像片中那样走出被迫的专业道路。
当时在英国的情况也类似,在有限的生存手段中,卖淫,成了对单身女性最有吸引力的选择。
都说金钱腐蚀人性,可在没有出路的男权社会,钱,却是女性独立的唯一路径。
有钱,才有自由。
怎样都好过“无产者”或“乞丐”。
像剧中的哈里特,从奴隶做到情妇。
主人去世后,无助的她被好心的老鸨玛格丽特收做帮厨杂工,最终也还是为了钱主动下海了。
了解历史有助于我们好好看剧,暂时搁置现代价值观罩子下的妄加评断。
《名姝》这剧的主线是两位妓院老鸨的商业争斗。
莉迪亚开的是个星级会所。
在她那里,一切都是豪华精致的,明亮、甜腻,巴洛克。
姑娘们会讲法语、懂艺术,接得上客人随口冒出的莎士比亚。
更正:经豆友提醒,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洛可可,不是巴洛克。
卖身女们走锦衣华服名媛风,集体亮相于客人面前时,都像呈现着一幅浪漫主义油画。
会所内分工明确,老鸨莉迪亚做市场、管运营,姑娘们只要顾好自己就行了。
除了从交易额里分成,莉迪亚会将姑娘们剩下的收入以吃穿住的名义扣除。
所以虽然卖身女们一直在工作,却始终处于欠债状态,很难自由离开。
玛格丽特的地方则更接地气些,妓院的头牌就是她的两个女儿。
其他姑娘也环肥燕瘦的,各具特色。
场所的气氛比较轻松自在、温馨,不装逼。
小女儿偶尔弹弹琴,唱的也都是市井歌谣,句句小淫词儿。
莉迪亚和玛格丽特之前就是竞争对手,当后者挣扎着将场子从贫民窟搬到富人区,两家就算彻底怼上了。
像游戏里组队斗技一样,双方各有各招儿。
秒了,回血再战!
经营高级会所的莉迪亚,混的圈子阶层比较高,有一些官员的人脉。
她可以举报玛格丽特组织卖淫,而自己全身而退。
另外,她还养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她把这人派到玛格丽特的妓院门口宣教,恶心前来的嫖客,咒他们是罪人,在地狱里永世不得超生。
玛格丽特因为被举报,交了重金罚款。
为了报复,她找到退役的都市传奇五星妓,将这姑娘患性病濒死的状态传播成是之前在莉迪亚窑子里工作过的结果。
对面向高端人群的星级会所来说,声誉被损是毁灭性的打击。
听到这传闻,权贵们宁肯不嫖,也不愿冒得病的风险。
莉迪亚的场子因此变得门可罗雀。
至于教徒整天在妓院外嚷嚷上帝的事儿,乐观的玛格丽特将之视为反面营销。
她觉得那些本来不知道妓院在哪儿的客人,跟着这声音反而更容易找到了!
“地狱”的说法还给了玛格丽特灵感,策划了一场“冥界”面具派对,集体宣传了一下她的姑娘们。
商战中,人才至关重要。
优秀的姑娘就是老鸨们的好资源。
剧里有看准了形势就利落换轨的理性妞,也有不稳定的墙头草,看哪儿都是泰坦尼克,也看哪儿都是诺亚方舟。
爱恨情仇,使剧情跌宕起伏。
商场之外,莉迪亚和玛格丽特都是母亲。
莉迪亚有一个巨婴儿子。
儿子会因为迷恋她手下的姑娘,处处跟她的管理对着干,成为她领导的障碍。
莉迪亚说自己再也不想要儿子了。
玛格丽特10岁时就被自己的母亲卖作雏妓,养大了两个女儿后,她也一一把她们卖了。
初夜都卖了好价钱,贴补家用、投资生意。
之后,两个女儿继续从业。
她并没有因为拿到钱而得意,她心里很不好受,玛格丽特说她再也不想要女儿了。
除了两家妓院商战的主线,剧中还有几条支线。
例如,01玛格丽特的大女儿夏洛特,靠一个贵族脑残粉,从妓女升级为了专属情妇。
虽然对方有钱、死忠,夏洛特却非常纠结,一为了自由不肯签“卖身契”;二,虽然明白做这行不能有爱,在遇到浪漫的男人时,还是忍不住想破禁去探寻。
夏洛特现代女性的特质,与她从事的职业间的矛盾会如何发展,是个悬念。
02玛格丽特的二女儿露西,甜美可人、心怀纯真,对母亲安排的职业生涯毫无疑虑。
被卖了初夜后,她就开始入场工作。
尴尬的是,因为技巧太烂,试过她的客人都给了差评。
母亲为了照顾她情绪,只说没回头客是因为价格没谈拢。
偶然的机会被她听到实情后,露西跑去找她经验丰富的大姐虚心求教。
她接下来如何成长是一个悬念。
03莉迪亚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暗地里帮大官儿们找小姑娘破处。
那些姑娘,都是她从街上随机骗来的。
骗到地方,锁上门她就走。
后来,她开始要求得到强奸姑娘的权贵的名字,没名字、没姑娘。
莉迪亚握着这些秘密小纸条的把柄会发酵成怎样,也是个悬念。
以上列举支线远非穷尽,剩下的待大家自己去发现。
威廉.荷加斯,英国十八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以描绘英国人现实生活的风俗画闻名。
他有一组非常著名的作品,叫《妓女生涯》。
这组画一共六幅,讲一个叫莫尔的女子在大城市伦敦的起伏人生。
《名姝》这部剧的片头就用了画中的内容做成彩色动画。
第一幅画中,她从村儿里来到伦敦,刚下马车就被妓院老鸨看上,怂恿着她进了色情业。
画面右边的就是当时伦敦著名的大嫖客和皮条客,都是有名有姓的,取材自真实人物。
第二至五幅里,她经历了被包养、被遗弃、被捕入狱,及得性病垂死的阶段。
最后一幅画是这样的,
去世的莫尔躺在棺材里,周围围着的都是妓女同事。
棺材前面是她留下来的儿子,画面右边是正在讨女人欢心的轻佻殡仪师,画面左边一脸正经的牧师,手已经伸进了女人的裙子里。
墙上挂的帽子,正是她初来伦敦时戴的那顶。
好心酸。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歌剧中的男角为了保持美妙的音色,从小被割去男根,不再能称之为“男人”;因歌剧中的爱情而感动落泪的露西,出现在那里的目的是让有钱人以眼验货来竞标初夜权。
家道中落的贵族男人因妻子带来的家族财产而重新富有,挥霍钱财花天酒地,妻子却在家庭中扮演着没有嘴的Hello Kitty。
不戴面具的,反而是剧中那些活出自我的妓女们。
不知道该羡慕谁。
乍一看这剧仿佛物化了女性,伤了女权主义者的神经。
殊不知,它的创作班底就是女性。
导演、编剧,全是女的。
如果说18世纪的妓女回忆录,是女性首次通过出版物在公众面前展现自我,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么,这部讲述女性在特殊年代夹缝求生的亚文化剧,也像是一种革命吧?
像这剧以摇滚风格主导的原声音乐一样,代表着独立和自由。
参考文献:陈磊:17、18世纪英国贵族婚姻研究 Ivy Pinchbeck: Woman Worker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50-1850杨水仙:18世纪英国下层单身女性贫困问题研究
截至本周,《名姝》已播过半季,适合开追!
原创by黄老师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长按识别关注我写的《使女的故事》的剧评在这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549606/
底层人民的勾心斗角...喜欢夏洛蒂的妹妹,她把第一次卖给一个扫地的处男(让我想到了恶女花魁中的女主与送了自己一枝花的车夫做爱),回怼羞辱她的车夫,都很酷,生错了年代的女中豪杰啊
第二集竟然看出了人道主义的关怀 有点神 后几集降一星 一些悲剧情结好像是为了悲剧而悲剧 连珠炮一样令人疲乏
妓院商战剧,看了让人精神不适,两帮女的比谁卖的比多?Come on!
不想看到Lucy的脸于是决定放弃
看完了,淫乱真是人类活动的主流。我国也应该拍拍这种类型,毕竟青楼文化源远流长,青楼撕逼,商战大片,想想就很激动。算了,想想也拍不出来
不算特别好看吧 有些剧情设定太尬 节奏时快时慢
18世纪的英国居然有这么多有钱的黑鬼。。啊黑鬼真恶心我日 你 妈,第五集一个女黑鬼和白女亲上了???18世纪的黑鬼在欧洲会被当人看???
好像在第二季的时候弃了?…
不出奇。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Quigley House曾一统天下独领风骚,而Margaret出走带领Wells House中兴,Emily背水一战、成就Lacey House,第一季结、三足鼎立。已知,Wells House出身的Charlotte投谋Quigley,Wells小主Lucy漫长的季末尾瞬间完成trainee program。且听第二季rock it= =
最后一集的发展棒!杀人游戏的一点感觉,外加推翻了第一季lucy的设定,看来第二季要放大招了……好久木有看过这种撕逼+翻转+一点悬念的剧了,钱才是女人权利的保障,所以这部没有贯穿爱情为主线,而是专注于人物个性,剧情还是不错的。脐带第二季。
剧情多硬伤:妈妈桑卖掉小女儿第一次时就筹集齐了换新房的钱(因为缺的钱应该仅是突然被罚掉的100英镑),结果又继续在旧房子里耗剧情;妈妈桑每集必伤感,太过了;连亲生女儿都卖呢,妈妈桑自己偶尔一接客反而要矫情……艰苦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功的妈妈桑不可能这样缺乏头脑又多愁善感,所以应该是编剧的锅。+小女儿本应是最饱满的成长角色,但演员演绎得好生硬,弃。
时不时感受到编剧之手在推动剧情,导致不关心剧情了。大姐是低配版泰坦尼克萝丝。小妹像裴淳华。关注小妹,如同远远地凝望深渊。出身如此,她不喜欢、也不擅长迎来送往,可是受人追捧感觉多么美好!想出风头,想在浮华名利场扬名立万,就这么把自己搭进去了。----喜大普奔,小妹有望成长为SM女王!
超喜欢大女儿,超讨厌小女儿。
有一种剧特别烂,你也特别讨厌,但是不看完就是不行
啊,硬是没看下去几集弃了,不会再看,故事很一般,人物很普通,只有职业禁忌能哗众取宠一下。真的不如印度那部色情业纪录片,立意上和深度上。甚至不如《性爱大师》。
期待lucy黑化 之前实在太不讨喜了
假学儒不如真名妓,中文剧名翻译棒呆。
看夏洛特。
最好的部分是音乐和威廉荷加斯的片头。格局嫌小,很多应该复杂精彩的地方,剧力不足。Char真是又美又有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