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七季

Black Mirror Season 7,黑镜7

主演:拉什达·琼斯,克里斯·奥多德,翠西·艾利斯·罗斯,西耶娜·凯利,罗西·麦克尤恩,伊萨·雷,艾玛·科林,奥卡菲娜,哈丽特·瓦尔特,彼得·卡帕尔迪,刘易斯·格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5

《黑镜第七季》剧照

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2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3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4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5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6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3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4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5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6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7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8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19黑镜第七季 剧照 NO.20

《黑镜第七季》长篇影评

 1 ) 个人喜好顺序是3-5-1-4-2

对于整季的印象,必须得分集单述。

自从这个IP离开BBC,这是第一次看。

不与前作比较,只从本季剧情角度,谈谈自己的喜好。

先单独说第6集,因为像是上一季某集续作,只有半拉剧情。

《联邦星舰卡里斯特:深入无际》采用现实与虚拟交织双时间线叙事。

一群被囚禁在虚拟游戏中的数字人,想办法找游戏漏洞,才能生存下去。

但他们真实的本体在现实中,也因为游戏创始人与老板之前的阴谋设定,而一步步陷入危机中,跟数字环境中的遭遇情况类似。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

比较妙的设置是,角色们在两条线上意识互不相通,观众看到得就是,同一群角色分别在演两场戏,体现不同的人物关系,不同的人物设定。

这种现实与虚拟间冲突和戏剧感,加上整部戏都是以游戏场景为主,就感觉既梦幻又刺激。

因为没看过上半部分,就本集内容来说,我理解主要讨论点是,对待数字生命的伦理尺度。

剧中就有这样的情节:角色的数字生命,在虚拟游戏中被sha,有人就叫嚣:他并不是人,也有人惊叹:这也是一条命。

按照剧中设定,这种数字生命基本可以看做本体的分身,只是数字化存在。

也许还可以称为“克隆人”。

这个就纠结了,大家的道德观一定会产生碰撞。

游戏创始人,也是使用该项技术将自己的一个数字生命,囚禁在游戏内核中,只为可以不受干扰的持续工作,维持游戏运转。

如果数字生命也享有基本人权,这显然是太残忍地做法。

如果数字生命只是数据本身,生命即程序,那也就不用产生什么心理障碍。

这就是,人对人,人对物,是不是可以和有必要,运用同一套情感法则?

数字生命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还是生命被物化的一种形态?

以下按照个人喜好依次点评。

3《白日梦饭店》没法不喜欢这集。

复古、科幻、英音、幽默,全都切中我的点。

一位厌倦固定角色的明星,碰到可以让自己跳脱演技枷锁的机会。

更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拍摄中竟然还遇到了真爱。

真爱还是一位已经去世的明星。

不仅如此,她们还因为一些技术原因,享受了不短时间的二人世界。

就是,好难得+好难得+不可能+不可能,都让这位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急于摆脱外在身份的女明星,在虚拟世界中完成梦想。

这幕戏从设置上,最出彩的当然是科技手段的运用。

科技可以复活的不仅是人,还有电影,这真是让人振奋的前景。

但让我更喜爱的是,剧中不时流露出的英剧风骨。

程序出bug,模型崩溃,手忙脚乱之中,职员问:那我可以涨薪吗?

都那么的让人会心一笑,幽默,才是英剧风骨。

还有骄傲的old money发明缩略语,NFI。

还包括,女女设定,一黑一白结构,导演王昊鹭可太懂米国风了。

除此之外,剧情安排多萝西.钱伯斯这个智能体意识觉醒,她不是做为那幕戏中的角色克拉拉觉醒,而是做为一个曾存在于世的活生生的人,觉醒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份。

这让她们之间的感情,显现出真诚。

虽然在虚拟环境中,甚至钱伯斯都不能算”人“,但是在意识层面,这份恋情是她们的自主选择,而不是数据跑出来的程式,这点就足够。

而且,钱伯斯意识觉醒后,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去世。

更进一步,似乎了解到身处的环境并不是真的。

她依然选择抗争,救心爱的人,即反应出这个角色的性格,也呈现出角色悲情色彩。

还有一丝唏嘘,智能体能够有这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吗。

整个故事古今交织的氛围,不仅体现在科技手段和老电影融合这条主线,也是戏中戏设置中,将现代社会性注入古典戏剧,所透出更深一层的人文情怀。

5《悼念》喜欢这集,因为它够简洁,也深刻,很伤感。

故事拍摄手法文艺范儿,用照片来引导回忆,让回忆的情绪再次丰满回忆本身。

主角们年轻时也是画家、音乐家,回忆画面也都是酒吧、party、大提琴、阳光,这些氛围十足的景象。

剧情节奏缓慢, 每个起伏顺畅、平稳,始终都不离开主题——回忆是骗人的。

人类都有自我保护机制,回忆也是,会自动屏蔽掉不想记得的事情。

但这不代表忘记,就像放在箱子底的旧照片。

请一位迟暮的老人,一同回忆他年轻时的爱人,怎么跟爱人相恋,怎么吵架,自己做过的蠢事,后悔一生的迟疑。

其实,挺残忍的。

但也是自我救赎之路,当他终于回忆起年轻时爱人的脸庞,也是终于放下深埋心底的悔恨。

另外,说到科幻元素,这集也不差。

虚拟现实呈现这项技术已经如此日常化,这不就是最大的科幻场面嘛。

1《普通人》 谈不上喜欢,但解读到的讽刺内核,让我惊叹编剧对于通信和互联网行业的了解,如此精准。

普通夫妻Mike和Amanda, 在妻子患病接受高科技恨活后,生活日渐被不断加码地服务费压迫得喘不过来气。

虽然,两人勉强撑住,过了几年夹杂烦恼的幸福日子,最终还是走向ending。

内核上,我理解是科技照进现实后,现在这批智人有没有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问题。

看到有网友解读,将软件服务费可以置换为“高利贷”概念,这就是一种超出普通人承受范围的“手段”。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科技背后的资本是冰冷的。

4《玩物》这集应该是最《黑镜》的一集。

故事并不是特别完整的那种,主打一个惊悚。

对科技照耀未来的恐慌,对于未知之事,比如人工智能,有可能对人类造成伤害的恐惧。

唯一让我有兴趣的是,这集在塑造人工智能这个角色时,明确赋予其社会性,它们是具有集体意识的族群,最终统治人类,也是将人类意识集体化。

这个说法让人不禁联想到某种主义。

实际上,早年《黑镜》这个IP,对于政治讽刺是毫不手软的。

剧情中,让男主角写出人工智能给他的命令,他一直都说要画出来,所以要纸笔。

结果出来,一眼望过去是迷宫,其实更熟悉的词叫“二维码”。

语言,是人类发明的最大的谎言。

这集中的男主角跟6中的游戏创始人,性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对技术极端痴迷,以至于爱代码胜过爱人类。

2《眼中钉》 这集最让我摸不着头脑。

这不是一出职场剧嘛。

耍手段的碧池,原来是小时候的霸凌对象。

当然,这集故事里面,那可高级多了,碧池耍手段竟然是仗着有量子发射器(我都不知道该叫什么了)。

就想问,就那么两排服务器,能撑住如此频繁的量子纠缠空间挪移所需要得算力吗?

最后,编剧你敢不敢就政治正确到底,把黑发烧成金发,脸怎么办?

综上,如果给整季打分,3星半。

《黑镜》BBC版本在我印象中,思想性很犀利,编导也是用相对极致的手法,来体现剧情深刻的思辨性。

我记得有个情节,就是为平息民众愤怒,要直播首相和猪交欢。

还有一集,对于现代人的冷酷,看到血腥场面第一反应都是拿手机拍照上传,而不是想着救治,那些闪光灯频闪的场景,至今想起还是觉得冷酷。

近日看到《黑镜》第七季了,总体感觉,人文气息还是比较浓厚,故事性大于思想性。

 2 ) 为什么 Common People 让我们感到格外恐怖

含剧透 |部分内容由AI合成《黑镜》第七季的开篇Common People,没有用极端设定制造视觉冲击,却带来了本季最难以释怀的一种恐惧。

它让我们意识到:科技真正的危险,往往不在于“失控”,而在于它按部就班,温柔执行,逻辑自洽地将人送入一场体面且合法的深渊。

阿曼达,一位教师,在被诊断出脑瘤之后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Rivermind Technology 的试验对象。

她的部分大脑被切除,换成芯片连接至云端。

这使她得以继续生活,但她的意识从此被平台部分托管——她的大脑一分为二,一半归她自己,一半运行在公司的远程服务器上。

白天,她仍然上班、生活如常。

但夜晚,她睡着后,她的“云端部分”就会被调配为他人提供算力服务。

而那些富人之所以需要算力支持,仅仅是因为整容带来的后遗症——一种讽刺到极致的“上层优越症候群”:下层人的脑子被用来支撑上层人的虚荣。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种控制不仅限于夜晚。

在日常生活中,她会毫无预兆地被“远程接管”——她的身体自动说出广告台词,口播保险、推广药品,仿佛成了一具嵌入广告插件的肉体终端。

这不是幽默,而是精准击打现代人的情绪痛点:当你忍受越来越多“开机广告”“应用弹窗”时,你是否也正逐步让渡着自己的注意力、语言乃至人格?

因为这些“广告行为”影响了她的教学,学校威胁要将她开除。

为了维持“体面”和收入,她与丈夫商议后,升级为更昂贵的 Plus 版服务,只为换取不被插播广告的“基本人格尊严”。

于是,她的存在变成了一项运营成本高昂的服务。

她不是活着,而是作为“技术产品”的用户与租赁者——她为保留生存权利、工作身份、社会角色,每一天都要交付月费。

她的生存,变成一项 LaaS:生命即服务(Life-as-a-Service)。

尽管她和丈夫都努力工作,丈夫甚至常年加班,却依然无法长期负担这笔支出。

而他们已不能自由选择终止运行——因为那意味着彻底死亡。

最终,丈夫在情感与经济的双重崩溃中,亲手“拔掉”了她的电源。

然后,他打开直播镜头,面向世界,自杀控诉。

他不是放弃了生活,而是拒绝再参与这个“你活着,但你不属于你”的逻辑。

这不是“科技失控”的故事,而是“科技如期而至”。

它没有炸毁世界,而是冷静地升级收费,稳步地干预生活,温柔地让你走投无路。

真正的恐怖,不是反乌托邦,而是后乌托邦——一切都已安排,一切都被同意,一切都被打包成了“更好的选择”。

而它所影射的现实,正在以惊人速度发生。

硅谷正在推动“Don’t Die Movement”:他们相信死亡不是命运,而是技术问题。

Peter Thiel 冷冻大脑,Ray Kurzweil 坚信2045年人类将永生,Sam Altman 投资延命科技,AI巨头训练出能模仿你说话、写作、思考的数字副本。

这一切看似超前,实则离我们并不遥远。

Common People作为回应,用一对普通夫妻的故事提出质问:如果延命的代价是人格商品化、意识租赁化、尊严订阅化,那这样的生命究竟值不值得继续?

我们并不是“会被迫进入那个世界”的人,而是正在逐步接受它、适应它、参与它的人。

这正是Common People让我们感到格外恐怖的原因。

不是因为它说出了未来,而是因为它说出了我们已经身处的现在。

 3 ) E3我爱故我在

五星给的是第三集。

德彪西的月光响起,黑白的世界一切静止,当原本荧幕上的“木偶”走出片场的边界,当“虚拟”的她“真实”的感受到一切流言和恶意、无助与绝望。

或许虚拟AI不懂爱,但我们试问这种情感,无论是爱、痛苦、孤独与无助,都是通过身体的在场与经历塑造的,此刻她是谁已经不在重要,她只是她自己,令她们互相沉沦的也仅仅是眼前的彼此,在这个混沌静止的场域内,所有的身份标签都不复存在,他们只能感受自己,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人”或许在我们这个维度并不是所谓的“真实的”,但情感,孕育于人类心灵中的那份触动是切切实实存在于任何一个维度的,简而言之,正如剧中的台词,她们的爱贯穿于每一个世界,我爱故我在。

或许当人们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一个可互动的对象上,无论这个人是人是物,沉浸其中的时候所投注的情感是类似的,在未来,所谓的爱和其他标签”都会终结,这种标签就像加注在交织在“梦幻旅店”和片场的人的姓名与身份一样,它只是一个符号。

AI是否也能像剧中一样“失控”完全与人类共情呢,是否能真实的体验人情感的波动,会哭会笑,那么届时人与机器的边界又在哪里呢?

这集也让我想起了《机器人之梦》中的小狗与机器人,虽然动画是完全架空的设定,但我观看它的时候引发我流泪的仅仅只是他们的情感,他们彼此错过的遗憾,我并没有戴着人或狗抑或是机器人这样的身份滤镜,我想这样才是纯粹的去欣赏一部关于讲述“爱”的作品的最佳方式。

也由此引发了我对现如今的人们对待虚拟、AI的看法,不只是AI,乙游也好,这种虚拟的互动对话机器人也好,难道因为对方物理上的不在场,我们的情感就就此而戛然而止,甚至受批判吗,遗憾的是我不曾有过对这种虚拟角色产生依恋情感的经历,我无法回答也无法反驳。

好的东西结束了,人们往往怅然若失,但不管如何,已经产生的爱存在于每一个维度。

最后看到打电话这段直接泪腺崩塌,不过黑人姐的演技真是太出戏了……

 4 ) 当前看到:第一集

第一集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剧透分隔 不是很喜欢第一集。

首先,节奏一直往下,情绪掉掉掉,没什么起伏,看到开头对剧情走势的预期都实现了,以比较俗套的方式。

贫贱夫妻百事哀,套了个科幻的壳。

去掉也无妨。

最难受的还不是节奏而是设定不符常理。

虽然一方面想这就是个荒诞讽刺剧,不要去琢磨,但它风格又是现实叙事,让人无法不试图以现实逻辑代入。

很多人吐槽定价数额不合理,其实我觉得这个还好,不用管具体数额,理解为一个超级贵的订阅费就行。

问题在于,教师/蓝领双职工家庭都无法长期承受,这个定价策略就太离谱了,是不想让人续费也不想拉新的意思吗?

更不要说舆论抗议早把公司干翻了。

更搞笑的是口播硬广。

你都能做到操控人类如傀儡,已经是超越近未来的神科技了,你拿它干这?

就这?

硬广?

对我知道荒诞剧不要细想,但荒诞不等于荒唐,哪个广告主敢买你这个?

还只能CPM,还是个性化,展示量极低又无法测量转化。

广告主只会面临无尽的PR爆雷,你把人都僵尸化了啊!

企业(和教会)都是又坏又蠢是吗,但蠢到这个程度有点侮辱人类了。

如果设定是植入潜意识的软广,或许会合理一点,且有探讨更复杂问题的空间。

睡觉共享算力的设定也是无力吐槽了,你都能控制人脑了,还不得是世界的主宰,然后你的小小心机是暗搓搓让客户给你做心算?

除了故意恶心标准套餐之外,有任何逻辑在吗?

你是拥有海量分布式大脑吗,能计算出个啥,你不是初创公司吗?

有几颗大脑?

说到这里,病人也没有电子化整个脑,他们不是只把受伤的部分切掉,用云端替换相应功能了吗,为什么看起来像整颗大脑都SaaS了,所有功能开关都被接管了,是怎么做到的?

是黑心企业阴谋论吗,手术其实是换成了共享电动脑子?

对这些问题打满问号的同时,剧情继续在讽刺我们觉得它应该会讽刺的东西,人物按照既定的俗套不断沉沦,我想他们不会最后就那个了吧,然后就那个了。

结束。

压抑。

 5 ) 如果

第五集看得人很心碎。

现实常常不是非黑即白的清晰,各种对错深深的纠缠在一起。

想要分开,总能找到足够的理由。

而想要稳定的亲密关系,则需要熬过很多低谷,需要宽容,需要在情绪上头的时候保持一些温柔和理性——这很难,人类并不是被进化为非常理性的生物。

如果能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性,会少一些遗憾。

 6 ) 破烂项目如何力挽狂澜?写好情。

项目组一定经历了一翻大整顿、大改革,痛定思痛、重新换血,第七季才在前面的唾沫星子中力挽狂澜,梦回第一季第二季。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

减少了故弄玄虚的科技噱头的刺激,重新开始走心,聚焦于技术之下,人不同处境中细腻的情感,放大日常生活中难以言喻的爱与仇。

每一集也呈现技术带来正负可能性,映射当前时局。

贪婪的科技公司,会员广告vip svip sssvip套餐无限迭代,用户防不胜防。

那边AI换脸换策划换剧本来的演员编剧大罢工最终谈判结果未必令人满意,这边AI侵犯知识产权、模拟数字人的诈骗已经上演。

克隆人基因编辑的伦理还没有捋清楚,打工人牛马996水深火热,紧接着,数字劳工加重剥削的情境可能就会在有目共睹的未来发生。

这些不是新议题。

但是第七季赢在没有就议题论证问题,而是把心思回归故事和角色,紧紧围绕人的爱恨病死贪嗔痴刻画一出出动人生死剧。

不复杂,够真诚。

噱头上,人机结合、穿越时空、资本贪婪、权力腐败,戏中戏、情中情,反转和波折,这些是过去有的,但情感深刻了,故事清晰了,幽默又在线,分数就上来了。

无论技术如何变迁,人类的情感底色应该还是相似的——渴望天长地久的陪伴,渴望真诚真实的连接,遗憾失之交臂的爱,希望修复破碎的心,期待颠沛流离后你我还能一路相伴。

第一集,交不起订阅费的贫贱夫妻。

当人身体意志需要资本延续,一步步会员等级迭代升级,一步步将原本的小康之家逼往绝境,在资本设置的血牢中苦苦挣扎,唾手可得的“结婚纪念日”,成了永远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第二集。

霸凌者复仇的量子力学。

纵然拥有一瞬间能改变时间、意志、一切的黑科技,成为了宇宙的女王,仍补不了内心青春期被伤害的巨大黑洞。

第三集。

一场穿越时空、性别、种族、身份、背景的邂逅。

你一眼看穿她的孤独,她众星追捧背后内心的blue。

原本只是光影代码的女星有了自主意识,上演一出隽永悱恻的凄美爱情。

forgive me、remember me、forevermore,烂俗台词在戏中戏里细品,旁观者在情中情里动情。

故事中女演员抑郁自杀,很难不让人想到玛丽莲梦露,好莱坞黄金时代女星们的不幸,悲剧色彩又深了一层。

第四集。

nerd养蛊人机合一世界大同。

有禅意。

nerd和机器小娃娃的相知共生,怎么不是爱呢?

第五集。

与爱人错身,一步步利用照片揭开往日爱恋的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也是治愈的过程。

数十年来你的名字不再言说,你的相貌都不在记得,可是伤口一直都在流血,怨恨讽刺嫉妒痛苦不甘,在遗憾揭晓的那一刻,在葬礼上大提琴的音乐里烟消云散。

第六集。

任何人拥有缔造世界的巨大权力,无所节制,都会将权力用到登峰造极,伤人为己。

富二代的无知自私充满滑稽幽默,而nerd最后一笔的反噬也令人熟悉,不禁感慨人性的冷箭难防。

舰长不愧为舰长选择了团队,最后“一家人”吃爆米花看肥皂真人秀,提醒尿尿约会时闭上眼睛,让人看到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

科技包裹下人类情感不变,久病得良医,真情不辜负,遗憾释前嫌,正义得善终。

疫情过后,世界仿佛正在以云波诡谲的速度变疯变怪,战争、关税、市场、资本、科技、斗争、倾轧,裹挟着越来越多看不懂的人性。

黑镜一向热衷讽刺这些。

这一次,在几季扑街后,放下了它傲慢狂放怼天怼地的姿态,脱下了戏谑嘲讽漫不经心的外衣,聚焦细小切口、回归人文情怀,讲述简单故事,带来许久未见的打动人心的耳目一新。

难得。

尤其对于没有沉浸式副本可刷、没有团队可慰藉的现代人,太需要吸入这些东西续命。

 7 ) 看了盛名远扬第三集,太难看了。

从科幻点子来说不新鲜。

一个科技公司为了“翻拍”一部老片,找了当下的明星去替换以前的演员,还不如直接去换脸来的快,请问这种甚至都不改变剧本,不现代化剧情情节的情况下,谁会看啊?

这个点子想出来会有制片厂同意去拍吗,这种翻拍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做成类似超梦的体验做成游戏。

一个技术还没有成熟,甚至没有消除安全性问题的情况下,就敢拿出来让真人使用,这是拍电影啊还是做人体活体实验啊?

剧情上一个在故事里的角色类似 ai 自我觉醒的戏码,看过西部世界之后,没法觉得这一集有意思,角色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角色,现实世界中加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因为同性问题困扰而自杀的戏,这不是问题,但这也没什么独特性,换成任何情感问题都能成立。

我不知道这一集到底在探讨什么。

黑人女主,你演的是一个年代戏,却全篇现代台词,甚至都没有代入角色,感觉你是去体验一个角色过家家,而不是去演一个角色,非常出戏。

这俩人最后的情感发展也非常突兀,几个蒙太奇就过去了,当然你可以说他们在电影里已经过了很久,但我没看到啊,我体会不到他俩的情感怎么变成电影里面的刻骨铭心,我没看出来结尾撕心裂肺的痛来自哪里。

还有那种咖啡撒到主机上就出 bug 的 之类的 lazy writing,非常俗套而且虚假。

第三集远不如第一集。

 8 ) 《黑镜》之复兴:不是质量回春,而是受众迭代——浅谈1-2集

S701第一集其实相对还不错。

But后几季黑镜最大的问题在于主创根本不懂什么是科幻,甚至对现代科技都知之甚少,他们最大程度理解的科幻也只是某种类似GPT的工具而已,这种局限性导致剧中"科幻元素"沦为了机械的叙事工具,整体也不过是借科技外壳包装的通俗社会寓言。

和黑镜的主题与本意——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完全是南辕北辙。

放到这集更是如此,其实用一个很简单的内核就可以概括——为了给妻子治病借上高利贷后被摧毁的生活。

和人工大脑其实没有什么关系,那只是一种可以随便替代的手段。

坦白讲以男主家庭条件本来也根本负担不起脑部肿瘤手术的高额费用,尤其是在资本与医疗深度绑定的美国。

所以其实完全可以看做是小夫妻为了治病借了科技公司的医疗高利贷:贷款利息很低——每月只要300美金,但是我们的利息计算方法其实是这样的——想离开本县要加500美元,现在利滚利真正要还的是这么多——不播广告还要加800,我都还了那么多钱了怎么还是不够——尊享版要再加1000。

所以为什么说跟科幻其实毫无关系呢,本质上这个公司不过是包装起来的高利贷机构而已, 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以强悍著称的工会莫名消失,喜欢游行示威的民众为什么能忍受如此不公平的条款。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要讲高利贷公司如何摧毁普通人的生活,就一定要讲高利贷公司是怎么巧妙地避开法律的铁网,怎么诱导借款人签署满是陷阱的阴险合同,以及普通人是怎样试图反击但最终还是在资本巨头前败下阵来。

这些才是重点。

但是这是科幻剧,所以只能披上一层科幻的皮,避开这些真的会导致逻辑漏洞的问题。

S702我无意攻击他人,但第二集显然就是一个三流文科编剧YY出的拙劣产物,在网络小说里也只能算作末流。

一,剧中"量子吊坠"被简化为一个可穿戴的平行宇宙切换器,这种将多世界理论与量子计算粗暴嫁接的设定,暴露了编剧对前沿科技百科词条级的浅薄理解。

最高文明层级的科技产物,竟被塑造成了一个普通大学生的课余作品,完全违背科技演进的基本逻辑。

更荒诞的是,这项颠覆性技术的拥有者,却一心想着将其运用于校园霸凌的私人恩怨——就像给原始人核按钮却只用来砸坚果。

第二,宇宙女王的幼儿园式复仇。

Verity掌握着定义现实的特权,并且拥有极高的智商——否则何以发明所谓的量子钥匙,其行为模式却如同中学生一般幼稚。

当技术赋予她言出法随的上帝权限时,她选择的施虐方式竟然是微观篡改炸鸡店招牌、邮件内容等琐碎细节,恰似手持光剑削铅笔。

更悖谬的是,掌控现实规则的"宇宙女王",肉体防御机制竟弱于常人,最终被物理攻击轻易反杀。

他们完全理解不了能够穿越平行宇宙是一种怎样的能力,也完全理解不了言出法随,宇宙女王的真正地位。

就好像一个三流作家偶然听到一个科幻名词想要将其加入到自己的校园复仇小说中一样僵硬。

————————————————————————————————————我们都期待神剧的回归,但事实就是,曾经的经典难以复现。

自第五季开始,主创对于科幻的浅薄理解逐渐砸掉了黑镜这块金字招牌,让其变成了另一种披着科幻外衣的狗血小说。

所谓的科幻不过是随意拆卸拼凑的零件,成了装饰俗套故事的特征性齿轮。

照见文明病灶的魔镜,而今成了折射创作力贫瘠的哈哈镜。

豆瓣的公信力每况愈下,走升的黑镜评分已经不能代表任何事情,而当我看到充斥着各种极端性别言论的差评评论区后,我才终于明白不是黑镜迎来了复兴。

而是新的“黑镜”找到了新的受众。

新的拥趸会簇拥着他们的新王走下去,正如章北海舰队中的新人类一般。

 9 ) 肥皂剧是所有人的最爱

第一集 差点就看不下去,因为预感到结局肯定好不了。

真心相爱收入低的夫妻俩,为了挽救妻子丈夫尝试了科技公司的新产品。

开始费用低廉,一步一步升级被收割。

有时候真的是纳闷大公司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也许就是贪欲吧,用不完也想拥有。

为什么逮着普通人收割?

因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大部分都会默默忍受非常诚实想办法交钱也没有能力跟大公司对抗。

特朗普的女婿做的廉价公寓就是租给普通人,用各种理由从普通人身上收钱,扣除各种费用,要求各种赔偿,即使是普通人想去诉讼,大公司有自己的律师团,会把律师的费用算在普通人的身上。

这个世界上就是好的人特别好特别倒霉,坏的人特别坏还特别有钱以及幸运,有的时候真的是觉得这种世界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绝对不要再来一次。

第二集 你发现你的记忆和现实不再符合,所有人都觉得你不正常,实际上你是正常的,有人回来报仇,改变了现实。

话说,拥有这么强大的能力,你就没想着改变下自己的身体?

让自己无坚不摧?

都已经成神了,咱报仇的时候能不能直接一点,费这个功夫干啥。

都已经这么厉害了,要不你改变过去得了。

人真的是不能纠结,过去的就过去吧,报仇就干脆利落一点,天天演累不累啊。

不过也说不定人家已经试过了,觉得不好。

无限可能的世界,只是那些世界里面的npc还在认真的生活,说不定我也是个npc吧。

第三集 非常好。

拍戏就没有不出错的,剧组时时刻刻都在抓狂。

事前一定要详细按照条目核对,饮料不能放在机器旁边。

就是一个ai相爱的故事,感情如此真挚,在繁忙算计的人类身上,纯真的感情已经没有存身之地。

最喜欢系统死机的时候,只有她俩可以自由活动的世界里,各种自娱自乐和捣乱。

最后剧里面的导演给女演员送了个小礼物,真的是送到心里了,你的专属人工智能恋爱对象。

第四集 前面跟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非常像,互动多线程多选择的那个,而且里面的游戏大佬都是同一个人,用的迷幻药也是同一种。

看老头慢悠悠不紧不慢故意被抓肯定就是有问题,奇了怪了,你这么多年升级内存处理器啥的,为啥不升级显示器啊。

老头认为代码要和人类共存,他养育守护代码改造自己,以为最终会达到目的。

审讯官就是明显的conflict的例子,急躁易怒,充满敌意。

如果真的能消除冲突,那自然是最好,但实际上恐怕是不可能的。

所有人都倒地,老头伸出了手,不知道他会发现哪一种结局。

我觉得所有人都被杀死的可能性也是挺大的。

第五集 有些男的真的是面子大过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自己跟女性朋友暧昧甚至上床都是我是无心的你想多了。

女朋友跟别的男性走近一点就是她为什么不拒绝。

女朋友追求音乐事业男的觉得无所谓换个乐器也可以。

很久不见定了昂贵的餐厅大庭广众之下求婚,根本不考虑不关心女方最近的变化。

说女方不跟他沟通的,你提前跟女方沟通了吗?

觉得自尊心受损回到酒店就摔东西发泄,结果完全错过了女方离开之前给他留的解释纸条以及约第二天见面。

结果就这样,男的恨了女方几十年,把女方所有的照片都抠掉。

这还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啊,竟然也是这么容易就错过了。

人真的是会在回忆中美化自己的,我真心付出了,是你对不起我。

其实没有,两个人都很好,只是异地恋,偶然的误会,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女方的女儿很好,虽然她可能是一个人养大了孩子,也可能也有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女儿爱母亲维护母亲爱好音乐,说明和母亲相处的很好。

挺好的,分开以后的女方虽有遗憾,但是活在爱里面。

男的确实活在恨里面,说自己用了十五年才走出来,那是你的问题。

第六集 竟然是前面一集变态克隆同事的意识困在自己电脑中单独折磨的续集。

热血励志搞笑温情,真相如此简单和可怕,这么一个热门强大的游戏,背后不过还是普通人的汗水和时间。

不谙世事的天才很容易被人利用,无法和人正常相处拥有强大的力量只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控制对方。

游戏内外同一个人的性格差异,是最大的看点。

人的性格受成长和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人确实是可以改变的。

游戏里的复制意识想尽一切办法活着,任何生物可能只有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才最能感觉到还是活着比较好,虽然活着会有各种烦恼担惊受怕,但是死了就没有感觉了,以及没有肥皂剧可以看了。

哈哈,肥皂剧绝对是所有人的最爱。

 10 ) 我们不是消费者,我们只是消耗品

01 我们不是消费者,我们只是消耗品我们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喝的 吃的 看的 睡的 ……都是普通版用户,都在经历变相地降级,被迫地升级,为了通过不断升级来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而不得不压榨自己。

而恰恰好,吃人的职场又为你准备好了压榨的空间和机会。

看到消费慢慢消耗着男女主对生活的热爱、对彼此的爱,我觉得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工作的压榨、金钱的焦虑让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相互物化、敌对,爱即将灭绝。

看到最后女主放弃生命、男主在女主的「广告」中失去女主的时候,真的好难过啊……太难过了……为自己难过……我们的痛苦来自于我们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控制感。

02技术和霸凌复仇很棒!

但凭什么反转让坏人得逞!

没必要强行反转好吗!!

03 我们是不是已经活在“楚门的世界”?

13年前看《楚门的世界》,我对楚门的生活感到恐惧,但在第三集里看到类似的设定时,我竟然替虚拟世界中的人物感到「松一口气」……「我只是我扮演的一个角色」这不就是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吗?

我们表面遵循的规则、我们的期待与向往都是美好的剧本而已,真正支配世界的潜规则是十分荒诞、残酷的。

曾存在一个演员面具之下的真实的我,但随着工作、消费、互联网对人的不断异化,面具越来越严实,很多人已经被面具憋死了,我们成了纯粹的角色。

被充满摄像头的世界捕捉、评价、分级。

你努力冲破现在的生活、角色,却发现无能为力,名为“阶级”的玻璃墙立在四周,比楚门更惨的是,你可以透过玻璃屏幕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永远触碰不到那样的生活。

如果能意识到这些令人痛苦的现实只是一个面具,有机会脱下这个面具,我只会感到松一口气。

就像剧中的Dorothy,她发现原来她不是“悲郁的女继承人”,她可以重新选择人生、创造自己的身份,可以去爱。

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

(Dorothy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我被她的美貌和破碎感震惊了!!

)04概念还挺酷,但哪有什么更改善的版本,还是乌合之众而已。

05 爱情罗生门这男的不行,出轨、双标、脾气暴躁、自我中心。

但故事讲得很动人,令人唏嘘,be美学。

男主用力抠地上的信纸时真是具象化了“后悔”两个字。

《黑镜第七季》短评

当黑镜再也不黑了,就变成了烂俗科幻。

6分钟前
  • 无用西泮
  • 很差

不太懂这季为啥评分这么高啊?这不都是前几季点子和立意的复用吗,甚至最后一集还是个续集。除了第三集的女同情节还凑合(指的是闪回,不是和那个出戏黑人女。但是这段也没展开)以外,其他地方都没啥亮点啊。全系列最差的一季。

7分钟前
  • 收敛
  • 较差

感觉在中文网络买了营销一样…

11分钟前
  • 已汪销
  • 还行

这季好多我爱的演员,好浪费…Giamatti,Milioti,皮卡,HW…EP5因为是G而出众,M额头的青筋为EP6增色,逆练马尔科维奇||荣耀归于EP3 - 一小时体量里能拍出衬得起这个长度的人物+情绪+纠缠。逆练开罗紫玫瑰,角色自我意识&烂柯人的“你爱我是否因为你被设定成这样”的诘问,结尾也真好啊!加上小戴安娜和女爵本来就很喜欢!Brandy出戏但算了||虽然S2以后就没看了…S7也还是没有提出太多新问题,EP2差得没边简直sloppy,虽说上手FGD但作为CI人我也差评

16分钟前
  • 还行

既然第三集讨论度最高,那就单独评一下。我给故事打零分。灾难级逻辑,毁天灭地的cp组合,即便编剧对电脑和ai的常识为负,但哪怕找个正常白男去演也起码能看得到一点点真正爱情的火花吧。楞是塞了个黑女,双重正确buff,但这个黑女全程毫无演技。。。唯一的夸赞献给艾玛科林,一颦一笑全是戏,全片最大的亮点。

19分钟前
  • KeiRo
  • 较差

创意枯竭,越扯越淡,从视觉到故事都不忍卒看。几十岁人了,还像愤青一样搁那儿反“资本”、反“科技”,外加中学生式的青春疼痛(霸凌啦、意外怀孕啦),也真是难为了一帮挺大牌的卡司。黑镜的终点应该是这样的:看黑镜本身变成一种巨大煎熬,同时还要忍受一帮外围寄生虫煞有介事的吹捧,然后发现编剧和影评人都是AI, 最后观众发现自己也只是被训练的程序,训练目标是测试智能意识对于扯淡的忍耐极限。

20分钟前
  • momo
  • 很差

看到卡斯特罗号续集直接激情满分了。女主最终“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船员坐在控制台前还颇有种“头脑特工队”般的黑色温馨。E1忠实而又预见性地纪录了美国穷人面对巨额医疗时的困境,科技医疗公司以爱优腾式登门槛的手段掏人腰包。E2心理恐怖+量子跳跃&平行宇宙+概念神,末尾略显恶俗。E3黑女演技稀烂,而且被戏里戏外的所有人蠢得心态爆炸。编剧问题太大了。评论又出现基于身份政治表达赞赏的……🤮。E4群体智慧+上载入侵+意识寄生虫,最后倒像是一种类似于R&M中Unity的实体。E5节奏很慢,私人回忆+遗憾情绪。S7一整季看下来,是E3拖了后腿,而E1、E6拔高了质量。

25分钟前
  • 楹川
  • 力荐

1.技术延缓生命:6分。进展缓慢,没有反转;2. 心想事成项链:6分。3.老电影里的拉拉爱情:7分。4.二维码征服世界:6分。5.回忆故人:2分。大片台词困死了。6.现实与游戏,本尊和克隆人:7分。

26分钟前
  • 淇瑶
  • 还行

没有比S7第三集更难看的,简直反智,怎么混进黑镜系列的?靠华裔女导演、黑姬这种舔白左的投机取巧?而DB高赞短评说看哭了,说封神。是封神金吧?真黑镜粉怎么可能夸得出口?

27分钟前
  • 身是客
  • 较差

并没有封神啊。除了第一集勉强有被奈飞收购前的黑镜系列的影子

28分钟前
  • 一匹讲故事的马
  • 还行

3.7分。第1、3、5集都挺不错的,值得一看,其他三集,不是过于悬浮,就是过于重复,或是过于繁复,简单来说,这一季,逢单可看,逢双可跳。

30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也没有到差得离谱的程度,但确实看完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32分钟前
  • 较差

单数集封神,双数集挠头😢第一集idea不算新颖但太鞭辟入里了,就像这集的名字一样,让common people看了汗毛倒竖;第二集前面很有张力但后面填坑填得一坨屎;第三集很有想法集浪漫与美于一身,但感情上还是让人有些距离感;第四集很大胆但是也很胡扯,不太能能说服我;第五集基底是狗血爱情故事,但无奈情节推进和演员演技都太好了,看得我哗哗流泪,喜欢;第六集是一个续作,可惜没有前作惊艳,有点无聊

33分钟前
  • 小鸭台
  • 推荐

快进看了三集不到弃剧,左派们快醒醒吧,搞这些深肤色演员来乱演,只会让更多人投靠川普……

34分钟前
  • yxh66
  • 较差

第三集好看到全身颤抖……

36分钟前
  • 该用户己注销
  • 力荐

这一季的剧集状态回勇,但还是没有第一季第一集时首相和猪的震撼,类似第一集的爱优腾会员充值体验倒是能让人共鸣,第三集的老电影翻拍也是极致的浪漫。看这种剧的体验感很好,可能是因为每一集都是独立故事吧,只要单集的脑洞创意不拉垮,能跟生活共鸣,就不会难看。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自从改头换面,也没那么期待了,不过,比烂的时代,总好过看垃圾剧--------较上一季有所改善

45分钟前
  • 0.1km,ZimaBlue
  • 推荐

第3集,阅读体验非常复杂,最后结束在打电话,是无比温柔的神来之笔

50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飞呀K现在的编剧,哪怕是美利坚,都严重脱离现实,虽然这个是魔幻现实题材!美国的焊工最低工资每个月大概在5000美金到8000美金!他老婆小学老师,最低工资不少于5000!两个人每个月工资加起来最低不会少于12000美金上下!为了500一个月焦头烂额?升级1500也不会这样!哪怕到了最后2500一个月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都不会太困难!

54分钟前
  • 亚特兰蒂斯
  • 还行

最重要的是整体作为科幻太差,好哭不是什么标准

55分钟前
  • Sarah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