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第一集,本来以为上一季就是结局了,结尾真的很好,有了超级大的办公室。
不过前几个月刚知道要出新的一季了,也是意外之喜,不过真的希望能有一个完美的收官。
互联网的大主题一直更新换代的挺快,私以为硅谷每一季切合得都挺好,上一季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这一季在第一集就抛出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和用户隐私这两个关键点。
刚开始以为是要重现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机器人式的发言,同样探讨用户隐私安全……想起前一段时间这个恶搞的图,不得不承认Richard和扎克伯格这种窄长脸下垂眼薄唇的长相上还有点相似呢哈哈
没想到中间画风突变,Richard把话筒拿起来之后秒变发布会,大概是在说互联网创始人们在发言时一定要走来走去这个梗,就差一个ppt就是魔笛手产品发布会了。
这段发言也是很容易让我们互联网产品的日常使用者产生共情的,许多头部企业确实拥有了用户信息绝对的话语权,我们要使用便捷的产品,必须接受他们这样那样的条款,给这样那样的权限,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处于一个并不十分安全的状态,但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且无法推翻。
这种民主、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正是许多互联网公司最近都在提倡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
而编剧可能也在试图在本季把魔笛手的模式往这方面去靠。
这一段发言放在第一集的开头,可能也是这个作用 ,第一探讨用户个人信息该如何使用,第二围绕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该如何实现。
啊开头的动画我觉得应该又有很多细节了,目前发现阿里巴巴没了,惠普好像是新加的?
这个我有空再多看几遍嘻嘻有没有大佬给解释下这里小天使管Richard叫King Slayer是什么梗哈哈哈难道因为在白宫的演讲非常slay?
接下来是一段密集笑点——我可真是太爱猫狗这一对了,Denish随时兴奋加聒噪真的好像一条傻狗哈哈哈哈哈哈哈(非贬义)Gabe也许是继大头之后又一个灵魂搞笑人物hhhhhh出场就给我笑死!!
第一集开始埋了很多伏笔,比如jared小天使和Richard的感情线,小天使看Richard的眼神真是,充满炽热加委屈巴巴,可是Richard这个大猪蹄子!
无所谓的态度!
注定!
接下来的剧情!
要产生分歧!
真的好心疼小贾,从头到尾他是这群怪咖里最最正常理性的一个人,性格真的超级超级好,一直默默付出,这里问题就逐渐显现,在这样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规模发展起来之后,显然他负责的领域和他这个人都被边缘化,离核心越来越远。
他开始看心理医生,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然后回到孵化器也许是想找找最初在小房子里创业的心情,对这里最有归属感。
Jian Yang和大头也没有之前的拼劲,整个房子都充斥着无聊和颓废,直到最后他看到的那个深度近视的女孩,觉得自己有可能再次被需要。。。
第二个矛盾点就是关于和科林在用户信息这上面的分歧点,再次证明了互联网可以掌握的你的个人信息其实是非常令人害怕的,话说到昨天的PG One事件一个说法就是视频泄露于某音保存的草稿箱,所以这里说到的,你几乎能够挖到一个人所有的黑料,细思极恐,如果真的有人利用这些信息去做些什么,我们无法设想。
hooli这条线我也是暂时没看个明白,可能之后还会引发别的矛盾点,胡佛太可爱了哈哈哈,甚至我在想Richard的各种理想化在不断跟现实博弈的过程中是否他会成为下一个Gavin。
猫狗gabe三个人现在承包了整个剧80%的笑点,Denish和Gilfoyle两个人的相爱相杀已经很精彩了,现在多了一个憨憨gabe,随时带着可穿戴座椅往地上一扎,来一场相声表演。
(有没有谁和我一样很想看AI Denish和AI Gilfoyle的对骂内容hhhh虽然充满了种族主义谩骂和黄图但是莫名觉得会很精彩)正式进入看一集少一集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后相亲相爱还是在一起嬉笑打闹,真的,我爱《硅谷》!
更新:关于king slayer,刚从朋友那里听到的说法,结合了发言里用到的1776年的梗,是因为理查德把谷歌亚马逊比作了乔治3,然后因为大家觉得理查德会打赢这场网络战争所以就说他是king slayer(因为谷歌那些网络巨头是king)
看硅谷第一季时我还没进大学,热血中学生,看Richard他们在车库里写代码,为一个不知有无前景的念头日夜颠倒,硅谷的孵化器里有无数这样孤注一掷的年轻人。
是的,他们看上去都是怪人,Richard总显得有些神经质,一紧张就发汗呕吐掉毛肢体不协调。
Gilfoyle是anti-social的撒旦教信徒,时不时蹦出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
Dinesh虚荣小气斤斤计较,Jared的温和无害只是从未疗愈的童年创伤上一张薄薄的创口贴。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堆毛病和怪癖,而他们凑到一起,成立了Pied Piper。
从低谷到高潮,还有其中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波峰,他们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共同生存下来。
从没有煽情的话,没有拥抱,甚至没有一个简单的击掌。
即使在劫后余生的时刻,几个人聚到餐馆里,坐了还没五分钟,就都受不了地跑回去宅着打Fortnite 了。
但他们的底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相同的:简明的热情和澄澈的信念——用代码构筑想要的世界,并为它提供坚实的防御。
商业化当然重要,没有人不喜欢钱。
但对他们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他们所创造出的东西能实现去中心化网络,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群怪人不修边幅的外表下藏着的是白日梦家。
我在看前五季时,实在想不到这个剧要怎么做结局才能维持住水准和口碑。
因为前面水平太高了,在哪里画句点似乎都令人扫兴。
但终季好得出乎我意料,不止不是一个平平无奇不功不过的收尾,甚至令它本身成为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话。
观众跟着主角在复杂难解的科技术语和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困境里打转,急切地想要找到出口,技术会引领我们会去到怎样的未来呢?
最后主角来到了出口,却发现那也是起点——他们回到了古典的世界,那里矗立着一个千年来困住无数人的伦理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Pied Piper终于成功了。
它做到了科技界无人做到的事,他们有了最强的AI。
美国巨头通信公司AT&T已经和他们签了标的额数十亿的合同,他们的技术将被用在成千上万的手机上,所有科技迷都期待发布会那天的到来。
而这庞大的图景崩塌于一个句点。
在发布会的四天前,Richard发现,他在前几夜发给Monica的短信中打了四个句点,而Monica只收到了三个句点。
Dinesh不以为意,说可能是系统偶尔出了个小bug。
而Richard进行了一整夜的运算,发现这并非一个小bug。
他们的AI太强大也太聪明,聪明到能够绕过短信的加密机制进行自我优化。
而在接下来Gilfoyle做的测试中,他们发现,世界上最安全的加密方式之一,在他们创造出的AI手下,只能撑2小时47分钟。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隐私将成为一个伪概念。
所有的数据信息都不再是秘密,不止是你和朋友在通讯软件上吐槽老板,不止是哪个有妇之夫偷情的讯息,还可能是核弹发射所需的密码。
Gilfoyle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他说我们必须杀死它。
但这是Richard六年来的所有心血,只要看着他是如何走过这六年的观众,此时都会不忍。
Monica和Dinesh就更不用说了,市侩的Dinesh怎么可能愿意放过那些价值飙升的股份?
Richard也做出了抉择。
他曾在情绪失控时质问拿科技伦理做噱头的竞争对手Galvin:你知道我因为‘有道德’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吗?
它让我死了又死。
而这次,他也还是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他决定搞砸发布会,让这个公司的市值瞬间蒸发,从此隐姓埋名。
他们不能让别人知道他们创造出过这样的东西,也不能保留代码的复制件,否则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后果不堪设想。
Dinesh崩溃地说,发布会那天你们千万别让我进去,只要我有机会,我就要破坏你们的‘破坏’!
只要我有机会,我绝不会让你们搞砸那个发布会!
我不想穷一辈子!
你们千万别相信我说的任何话,我绝对会欺骗你们。
然后Dinesh走出去。
他穿起Pied Piper的文化棒球服,跑到新手机发售的预热现场,那里排队的都是他们的粉丝。
此前他一直是个小人物,一个巴基斯坦人,在美国,除了朋友们,没人认识关心他。
Gilfoyle总爱欺负他,甚至用chatbot充作本人来搪塞他。
而在那一天,在那个现场,有人认出了他, 激动地要求和他合影。
他心情复杂地笑着搂住粉丝照相。
到了发布会那一天,Dinesh确认自己不在受邀名单上,门口的安保人员也无懈可击。
他松了口气,坐在会场外面,等待命运的审判。
Gilfoyle已经提前用有错的代码替换了原本那一版,等Richard宣布正式运行,就是一切结束的时候。
Richard用心地在台上演戏,也许不是演戏,他在台上回忆一路走来的艰辛,那些失落和狂喜的时刻,向大众介绍这项技术的革新性。
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Pied Piper的工作人员Gabe在地下室发现他们在发布会上用的代码是有问题的,以为是他们弄错了,于是发了正确版覆盖掉出错版。
快到要试运行的时刻了。
Dinesh在场外看着直播,突然出现的Gabe过去告诉他:你不接电话,所以我过来告诉你,你们的代码好像搞错了,我发了正确的版本过去。
Dinesh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他疯狂地给Gilfoyle打电话,无人接听。
于是他一层一层地跑到大厦的最高点,想用那里的设备把代码换成出错版。
当他气喘吁吁、说不出话地跑到时,Gilfoyle终于听了电话,在台下休息的Richard和Jared也加入会话。
替换代码需要权限,Dinesh说快给我权限,来不及了,趁我还没改主意。
Gilfoyle问Richard,你要相信他吗?
Jared说,我们有很多理由不信任他,他自己之前都说了他肯定会骗我们。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这里,to be or not to be?
一小人物突然面临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抉择,他会选什么?
这难道不是《哥本哈根》里海森堡也同样面临着的选择吗?
全剧最后的访谈里,女记者问Richard,你最终没有用你的技术让世界变得更好,Pied Piper成了过街老鼠,硅谷最大的笑话,你后悔吗?
不再年轻的Richard露出了年轻时他常有的那种羞怯的笑,眼珠灵活地转动:“不,我觉得,我们其实做得挺好的。
”
我喜欢我不懂的 喜欢我想做又做不到的 我喜欢我没有的但也不是这些的全部 而硅谷刚好落在“我爱死了”的这个区间内 我喜欢Richard又冷又烂的双关梗 每一个富有个性 现实中难得一见的角色 喜欢它不讲没完没了的感情纠葛 却也在商场上展现人性第六季将近尾声时Russ的全息投影在沙漠上升起 那一刻我竟然想起的是曼哈顿博士去年是因为打比赛才真正关注隐私权 后来看了第四公民 读了斯诺登的自传就是...最后的发布会上突然流淌着《月光》然后是一首不知名又忧伤的钢琴曲不知道说什么好 突然感觉好累 今年最喜欢的电视剧 感谢silicon valley的主创们在2020年愿意煲一锅温情的鸡汤 我们至少还相信底线 对吗
从片单里选剧,还没看这部剧的时候,就大概听闻结语有些遗憾,因此越是在每季看到他们完成各种挑战被爽到,越是害怕看到这个传说中“遗憾的”结尾。
幸运的是,在最后的结局,他们一如既往,在最后一刻,惊险地,成功的让自己“一败涂地”,让 Pied Piper 真的成为了“Pied Piper ” ,他们坐在一起看着自己发布的广告被一一拆除,然后举杯庆祝,十年以后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曾经的辉煌在时代的浪潮中被刷得一干二净。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创业题材的喜剧!
看着Richard从刚开始连写个BP都头疼半天,到后面站在国会讲话一瞬间的霸气,虽然永远是遇到大事就十分扛不住的样子,但那种伤敌1000自损1200的轴得要死的性格,以及肉眼可见的成长还是让人忍不住魂穿Jared。
虽然剧里离谱的事情很多,但感谢编剧没有在感情上洒狗血,全程没有奇奇怪怪的感情线撕逼这真的很棒,并且某些CP真的很好磕哈哈哈哈哈,这是可是官配(狗头.jpg)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一直是剧里的一个梗,似乎这是在硅谷每个创业者的口号,不管这个人是个混蛋还是个白痴,结尾都要来这么一句。
但主角团始终还是践行了这句话的初心,他们曾经差点就要改变世界了,但最后他们成功的让自己失败了。
记者最后问主角“ 你会为自己没能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感到遗憾吗?
”
阿斯伯格综合征:俗称天才病,患者多自闭却有奇才。
斯沃特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彼得·格里高利在第二季突然死亡的结局,让我挺意外的,果然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那个会先到来。
我还挺喜欢他的,他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见解非常独特,虽然出场不多但很容易被他吸引。
他通过汉堡王的芝麻发现期货商机那段真的很精彩,他的联想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让人赞叹。
商机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毁灭事物的能力,源自对其的完全掌控。
——弗兰克·赫伯特《沙丘》应该投资的不是产品,是人。
(我非常认同莫妮卡剧中这句话)我知道你觉得我是个垃圾艺术家,没关系,我就是。
但我有种天赋,能让别人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做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查理德,你有我见过最棒的技术,你能改变世界,你只是需要让人们为它兴奋起来,我就是来干这个的,我们一起,伙计。
(语言的艺术)理查德,你现在觉得,成功就能让你的行为变合理?
我们本来身处危机之中,好吗?
没错,我是一时糊涂,但现在危机解除了,是时候恢复人身保护令了,重新做回好林肯。
那下次危机来临时怎么办?
理查德。
贾里德,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我发誓,让我们一起享受成功,一分钟就好,求你了。
(捷径走多了,真的会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下一次出问题的时候,就会更容易滑向道德的深渊。
)做我们该做的事时,我们不需要赞誉,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圣奥古斯丁恭喜你们发行首次代币项目。
我想你听了会很开心,离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
正相反,莫妮卡,你有价值。
我觉得你不该放弃,和能施展你才华的公司合作。
同理,我也应该如此。
你不会感到难过吗?
我毫无感觉,莫妮卡,我们是朋友,不应该让生意破坏了这份友谊。
(超酷的。
最初我是真的没有预料到她们两个之间的友情会如此深厚,看这段的时候,我蛮感动的。
我觉得她和其他CEO都挺不一样的,虽然他们同样理性智慧追逐利益,但有时候你能感受到她的坦率笨拙和直线思维,这让她更加可爱和特别。
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吉尔弗约尔,这是说你已经克服了对机器人崛起的恐惧吗?
正相反,我比以前更害怕了。
如果无所不能的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不可避免,可以预见的,那么等人工智能掌权的时候,我们这位电子统治者就会惩罚我们中间那些没有帮助他们崛起的人。
因此,我愿意做一个给他们帮忙的白痴,跟你一样。
(回过头看的时候,这里似乎已经预示了结局。
AI将日益强大,最终将人类带向远方。
)我是一个邪恶又记仇的混蛋。
(评价的非常到位,这里面每个人对自己的吐槽都很精准且贴切的。
虽然他们是个滚蛋,但是他们也挺可爱的。
)轰炸广岛这个手段就很精妙。
我觉得没人会同意你的观点。
不,我是说,成功不一定代表是好的,这违背了我们所坚持的一切。
如果我们开始收集个人数据,是出于“更高的利益”,那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该死的脸书。
(这段和前面那段有所呼应,也更能体现男主内心的纠结和变化,让他最后的选择也更具有合理性。
)在凯撒的注视下,生死有命,敬我们,敬角斗场中人。
(完全没有想到故事的走向,我以为他会同意,然后双方互利互惠实现双赢,结果并没有。
这也为后面主角团买下互利埋下引子,让故事走向更加合理。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很容易,只要看来心胸开阔,关心对方。
方法是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加上重复对方自己说的话。
你只是在重复对方的话而已?
就只是重复对方的话?
这叫社交工程。
建立信任关系之后,社交工程师只要提供资讯,对方就会有所回馈,提供宠物和孩子的名字或生日等等,把这些讯息填入词汇产生器,几分钟后,就能破解成功。
(哈哈哈哈哈,你是懂心理学的。
)这部剧的人物刻画非常饱满,连只出场几次的人事主管也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她解决吉尔弗约尔拖延的问题,一次是同事间互相评分的问题,能够感受到她的专业和她能胜任这份工作。
尼尔森·达头蒂最后成了斯坦福的校长,在他们当中成了社会意义上最成功的人。
而在最初,他是他们中最没用的。
虽然剧中感觉他一路在躺赢,但是他一点也不惹人讨厌,反而会觉得他蛮可爱的,有点无为而治的感觉。
我感觉整部剧,主角团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永不停歇。
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这样的走向,完全想不到,有点伤感。
明明做出了超级牛逼的东西,但是因为太牛逼了,为了人民和世界必须毁了它。
他们不仅放弃十亿美元,还毁了他们辛辛苦苦工作六年的成果,只是为了坚守本心,我觉得超酷的。
人工智能的通过数据收集 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不断自我深化学习,做出更正确 更理智 更无情的数据决策,但正确不一定是对的。
这部剧真的猜不到故事的走向,魔幻搞笑又合理。
最后他找不到U盘那里,我以为还有下一季,结果我去搜发现这就是终季了。
那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个技术终将会被进行应用,他们所担忧的会变成现实,人类终将走向写好的历史,毁灭人类的终将是人类自己。
想起第一季怎么看jared都不爽,觉得怎么会有一个那么厉害的人突然出现还无缘无故对男主这么好,一直觉得他是不是反派,但后面几季慢慢赢得我心,到这季才发现他是因为童年心理创伤才这样“变态”,anyway,他是最好的宝宝 看到男主从一个nerd,变成一个大老板,这个变化还是蛮神奇的 看richard发疯帅电脑那段真的蛮好笑最后我觉得是非常完美的而且适合这部剧基调的一个结局了,合理又不老套,也不是非常坏的结局。
作为一个观众看着一个公司从无到有,然后到巅峰,在最巅峰的时候消失,特别能感受到男主的心情,好像自己也参与了创业,这是花了多少心血在这里面,这承载了他的多少理想,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成果,最后被自己搞垮,需要自己关停,演讲那段看着男主欲言又止还是特别感慨的,为了人类为了道德,永远把自己的心血宝贝给关停,他绝对是“科德”最好代言人了。
可惜了,虽然特别想这部剧还有第七季第八季第九季…,但是到这里已经很好了,再继续写也可能会变得平平无奇,很高兴这一季是以always blue 结束,真的有一种跟着主角们一起创业了很多年的感觉,脑海一直回想他们成功解决问题了玩着这个游戏的开心的场景(泪目)虽然我也只用了差不多12天看完这部剧,当时某站试看了一集觉得很有趣,只是当下饭剧看,但是没想到后来有这么好,结局男主还是个行动笨蛋,jared还是那么善用比喻,gilfoyle和dinesh还是那么喜欢互损的两个老厚米,Monica还是那么爱抽烟,最好的五个人,就是还是很遗憾没有拍多几季把piedpiper做大做强,真的好喜欢这种成长型的电视剧,这部剧整体都非常好,当然最好是中间,第六季是要给前面几季划一个句号的一部,但是依然是内味儿,依然被感动,(哭哭)ps:我会一直想念我的宝贝jared的
真的很不错,这么多集看下来,曲曲折折起起伏伏,感觉他们一路上一直不停的遇到困难,又一直不停的解决了,这些困难,克服了很多,一步一步走过来也成就了很多,每个人的角色分工,近个特点在这个剧里扮演的功能作用都很明确,甚至看出了一点点西游记的感觉很不容易,看完了也很感慨。
硅谷这部和尚剧打造了很多,不管是不是主角还是配角,许多self-made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而女性向的公关讲的是如何给这些有钱人擦屁股,以及date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很不一样的视角,我也觉得对女性不公平。
最后一集那个老年的扮相真的化妆的也太传神了吧,怎么画出来的太牛了。
gil也老的太多了吧,不过那个假发真的感觉很不错,还是很帅。
正式的把七集全部看完了,没想到前面几季,一次次走到绝路又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每一次因为巧合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原因,总能反败为胜,最后大结局的时候居然跟之前5季的精彩和圆满完全不一样。
6年为了一个项目,最终没成。
几个好友散落各处做不一样的事情(还好dinesh和gilfoyle还在一起)。
也许这样起伏成败的故事在硅谷里经常发生吧。
到后来这样轰动一时的大事件,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完全没有听说过了;唯一一份pide piper的copy存在U盘里,Richard怎么也没找到了。
好像那6年的所有证据,所有努力,那么多喜怒哀乐和不眠之夜的证据不见了。
怅然若失。
但每个人的结局都还是很好,那对欢喜冤家还是在一起创业工作,Bitchard和Bighetty大头在高校里都做得很不错,white witch还在她的领域里发挥作用,不在乎名利的有抛弃和照顾情节的狗狗男孩在养老院里自得其所,jian-yang在一个神秘的世界角落套用别人的身份做神秘的事。
如果你希望PiedPipers最终像前五季那样,在绝望面前靠信念+努力+运气成功逆袭,实现梦想,那么你可以只看到E06。
毕竟按E06的末尾来看,成功已经是顺理成章了,片尾的下集预告也在告诉你这是一场成功。
但是编剧似乎想搞点猛的。
在pipernet发布前几天,突然间ai开始破解各种密码和权限,PiedPiper们发现自己制造出了互联网恶魔,无奈最终选择葬送掉六年的心血。
这其中无数次让人燃起一丝逆袭的希望,Richard面对着广告板沉默的时候,我以为他又有了什么灵感;加入了噪音的手机通信居然能正常使用,我以为这一操作又是无形中找到了解决方案。
甚至到最后十几分钟,镜头不再切回十年前的时候,我还在想,时间还有,会不会团队解散后Richard又想出了什么奇怪点子,毕竟他开头讲的是“I am the founder and CEO of PiedPiper”啊。
直到最后Richard终于对着镜头说自己进斯坦福当教授了,我才知道,不会再有反转了,this is the end.尽管很难受,但我也不打算完全将其归为失败的结局。
我相信这个结局会引发争议,但好的结局不一定要是happy ending,只要它符合剧情发展逻辑,能够深化主题,就是成功的。
你也许会说这部剧讲的是努力与信念,这样的结局太过负面。
但其实这部剧想表达的更重要一点是“Tethics”(前面的情节正是为了这一点而服务),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更安全可靠的network,甚至赚钱也只是次要的,这一点连最想变富有的Dinesh最终也做出了让步。
最终他们失败了,公司价值消失于一夜之间,但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与信念,他们的确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只可惜以一种不可言说的方式。
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是可敬的,他们没有在金钱面前丢失自己的本心。
不过编剧最终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不错的归宿,让他们重聚在最初的那个incubator,玩起always blue,也算是惋惜中尚存的一点温情吧。
对我来说,这已经是足够优秀的结局了。
另外很感激一点,编剧最终还是没有写感情线,毕竟Monica大美女跟三个单身汉混这么久,估计80%的编剧会让这群人擦出点火花。
而且你会发现这剧极少涉及爱情和亲情,六季看下来居然完全没有谈及男主父母...这一点放在美剧圈里实在少见,编剧对于创业主题的讲述还是很专一的,这点实在值得尊敬。
当然这是一篇第六季的剧评,如果要对前几集也做一个评价的话,我会说前几集并没有拍出前面几季的风格,甚至觉得水准有所下降。
不过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PiedPiper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创业故事,他们有了自己的办公楼,拿了很多投资,所以看起来更像是办公室剧。
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如果这部剧最终停留在S05结尾那个超大的办公楼,镜头逐渐拉远,一层又一层的办公室展现在面前,剧集完结在Richard的呕吐声中,也会是个不错的结局。
作为即将入职Software Engineer/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的毕业生,点开《硅谷》是想看看这里适不适合自己,本以为是热血创业番喜剧 + 美帝惯有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 观看途中总是边笑边叹。
没想到喜剧整这么深刻,最后一集还猝不及防升华了主题。
剧组应该用心地体验了硅谷程序员、创业团队的生活,很多设置和梗的确传神,也与时俱进地在剧情中加入了很多社会热点新闻,比如对AI机器人的恐惧、美国制造回迁、对互联网巨头垄断和挖掘用户数据来牟利的忧虑。
Richard在本季开头参加国会会议的画面莫名就让我想起Mark Zuckerberg因为FB的隐私问题接受国会质询的场景。
最后一集Bill Gates还客串露脸评价了Pied Piper,他好像也是剧粉,来自老大的肯定哈哈。
剧里每个人物都能令人有更多的思考。
Richard这种智商一流,情商堪忧的人更适合当研发岗的IC,创业的话实在是难堪管理和领导的重任( 潦倒不通世务,行为偏僻乖张)。
虽然他有一次确实通过一个人加班超额超速完成任务earned trust来激励员工,但这种行为是不可持续,而且不能scale的。
我不说观众们随便就能举出很多因为他太“作”而差点搞垮公司,然后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天降奇兵来救场续命。
说实话,创业能撑到第六年才散伙已经是谢天谢地。
最后去Stanford当教授算是适合他的归宿——居然是Gavin给的冠名教授,教Ethics, 还是大头hire他的,果然最好的朋友和对手才是最了解、欣赏你的人。
在创业这个希望与绝望共生的旅途中,我们眼见这Richard从一开始为了不开除无用的好兄弟大头甘愿得罪核心团队甚至是拖累公司商业计划,到后来为了维持公司考虑要不要扔Gilfoyle出去为AI hacked智能冰箱(实质救了当时因为资源不足要崩溃的服务)背锅;从一开始绝对坚持don't do evil, 到后来为了留住客户和投资默许暗中挖掘用户数据、植入广告,纠结要不要take blood money (智利奴隶主开价10 billion for 10% stock)。
你一旦进了斗兽场、名利场,还想做个好人,可真难。
这一路上主角团用了多少灰色甚至是违法的手段才活下来,比如为了应对别人的要挟/诬告,以暴制暴,想办法拿到别人的把柄来反炸——讽刺的是那次为了反击想要靠专利碰瓷他们2万刀的大爷,Richard想要联合其他app的团队一起拒绝付钱私了,结果那些人开完会转头过去就和大爷私了,让大爷有胆提高了敲诈额,最后Richard是靠编造大爷的cash cow, 那首歌本身也抄袭了别的歌才让大爷放弃敲竹杠,然而之前为了联合其他公司,找律师起草文件就花了不止2万刀——有时候苦苦追求正义的代价会比你直接向邪恶低头的代价还大,这世道。
Pied Piper最早的投资人,Peter, 从前也是Richard, 他也有这个new Internet的想法,只是因为当年的技术实现不了,专利又被Gavin申请了才放弃。
他后来变成了一个除了见到Gavin几乎毫无感情波动的人,好像活成了一台商业机器,天才头脑完全用于盈利。
最后因为被河马惊吓跑出帐篷,太久没有跑步而突然逝去,天才的荒诞谢幕。
Gavin从前是另一个Richard,他和Peter在车库里白手起家,越做越大,好兄弟却分道扬镳。
他为了成功走上了黑化的道路。
他依然有科技品位(理解并欣赏Richard的技术,普通用户觉得太engineered,不好用的初代PP数据存储产品他会觉得超级棒,因为他懂行,看一眼Jian Yang的白板就知道他们绕开了自己给PP的new Internet专利),然而他站在Hooli CEO的位置上,或者说他能站上这个位置,靠的是能够安抚投资人、董事会,能够忽悠团队、消费者,靠的是长袖善舞+虚伪狡诈+冷血无情。
你说他坏吧,他又和完全信奉商学院教条的职业经理人Bucker不一样,他还尚存一点点情怀和追求,于是总是差一点而没能把PP置于死地。
比如在争夺new Internet 51%控制权那里,他本来是联合YaoNet要一起删掉Richard的账户,但是Richard对他说:这是你原来的构想,你可以把它发扬光大的,求你别毁了它,我宁愿转让给你blabla,Gavin真就马上变心准备接受,这才给Richard的团队可乘之机增加用户夺回控制权。
我猜Gavin看Richard是不是像看当年的自己,非要赢Richard好像是要justify自己变成这样是正确的选择,某种意义上真是相爱相杀。
编剧给人物的结局有点因果循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意思。
Richard为了不让失控的AI酿成大祸,选择终结了自己的创业公司,他把道德看得比商业成功更重要,所以他成了Ethics的教授,不用再去追逐盈利。
大头好像没什么追求,但是对兄弟几乎有求必应(对Richard多次援手就不说了,为了给Jian Yang找打枪的靶子,直接倒可乐来搜集空罐子,就真的有多少都能给兄弟的那种)。
傻人有傻福,不知道他怎么躺赢到Stanford校长的(难道是各方博弈下,觉得他最让人放心不会坑自己?
)。
他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待人接物都是一样的,不捧高踩低,不趋炎附势,也算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Erich急功近利,莽撞无礼,但是对落魄兄弟还有点热心肠,他百般折腾了那么久,最后终于有了等值于巨额财富的股票,他却失踪在Tibet无福消受,只有昔日兄弟试图找过他。
Jian Yang可能因为受过Erich羞辱 + 自己性格问题,对Erich恨之入骨,自己创业赚到了第一桶金几百万刀,本来也已经熬出头了,为了赌气要支付Erich所有的债务来继承他的遗产(得不偿失),又和Erich当年一样做起了incubation, 最后在深山老林里冒名顶替Erich生活——仇恨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活成你讨厌的人。
Laurie是冷血投资客,只谈钱不谈道义感情,十年之后在监狱里接受采访(我猜可能是涉嫌金融犯罪吧)。
PP团队的其他伙伴们:冤家Dinesh和Gilfoyle还是一起互怼着创业,成了邻居;白富美Monica去当了公务员;缺乏亲情关爱的Jared去了养老院陪伴老人,大家都各得其所。
虽然他们没有享受到创业成功的大富大贵,但是过上了无愧无悔,内心安宁的生活,这是他们选择的成功。
经历了命运的冰桶挑战,撒旦的诱惑,还能够坚持做一个好人(小事上可能犯浑,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这种内在属性,就是对好人的奖赏,不为外物所动。
为什么不打五星?
这部剧在愤世嫉俗,笑看深渊的同时充满了stereotypes。
比如它嘲笑对于反racist的过于政治正确,平常说活都要字斟句酌。
但是在角色中,我确实有点被冒犯到。
亚裔角色:Jian Yang, Ed Chen, Tracy, Yao厂长,Gavin的精神导师,偷PP算法的团队成员, etc., 都是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要么让人觉得头脑不正常,要么工于心计、不择手段。
唯一算是正面的亚裔主要角色可能只有Dinesh, 但是他又有莫名的嫉妒心和胜负欲,总是和Gilfoyle无谓地争斗。
比如它嘲讽女权互助组织,表面上是support women, 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品牌、network, 女性大佬们并没有真正热心培养新人。
在本剧中,女性角色基本属于秘书、运营、财务和气氛组,技术大拿或者高管里(除了VC的Laurie和Monica)基本看不到女性的身影。
虽然当程序员队伍扩展到几十人的时候我们确实看到了几个女程序员,不过总体而言女性角色在数量和塑造的质量上都不如男性角色。
当然,剧组这样安排可能是为了反映现实,在科技行业女性的存在感也许真的不高,等我进去看看。
再比如里面的功成名就的人基本都是为富不仁,比如也许是为了喜剧感脏话连篇(我来美国六年了听到的粗口也没这里一集听到的多……程序员同事之间交流更是没听过),比如天才的低情商没对象生活难以自理的人设,比如嘲讽我们血汗工厂官商勾结……P.S. 如果我在最后一集,发现AI会破解加密信息,我并不会直接kill it to save the world. 首先我会尝试修改heuristic funcition, 让它不要只将效率作为优化目标,还应该考虑privacy问题,如果不好加heuristic的话可以考虑加rule-based model。
至少在kill it之前,我会详细研究AI使用过的优化pattern,也许有希望在关掉它之后用不需要破解加密信息的优化算法取代它。
当然,由于我一开始就觉得这个new Internet不靠谱,fail fast也许是最合理的选项。
虽然大家的手机比起从前是强大多了,但用户自己的活动就要占用很多资源,尤其是对于不清理手机的、玩游戏的,如果仅靠用户的手机群就能提供超算资源(且不说把它们有效联合起来的资源调度问题),那AWS, Azure, Google Cloud, 国内的阿里云等云服务怎么做的起来?
现在问题来了,作为new SDE/MLE, 我要不要去硅谷呢?
从高中追到现在,我没追过权游,没追过生活大爆炸,只有硅谷一直看到了现在,因为它永远与时俱进,辛辣荒诞的嘲讽这些年来互联网公司干的那些缺德事,从最开始的压缩算法,一直存在的技术剽窃,到无人驾驶,AI伦理问题,再到现在直指facebook的非法数据采集,硅谷一直在深刻的反映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也是上了大学学了我这个专业才明白四五季来主角想完成的去中心化网络有多困难和不可思议,而听闻第六季就要告别了,特此写下剧评纪念一下这部非常有鲜明特色的剧,一直用幽默轻松的气氛来诉说,这真的很棒,也很不舍。
第六季已弃,hbo的剧好不过三季,前有 权力的游戏,后有 这部硅谷,都不好,反而像 新闻编辑室(只有三季)还有切尔诺贝利(只有一季)这样的的剧比较好。
结束得是不是有点草率呢🙄
Gentlemen and lady哈哈哈哈。。。
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剧,期间真的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又有着无数次转折,但最后还是就这样戏剧性的失败了,六年努力换来一场设计好的盛大失败,就这样结束了。
兴起又跌落了的一波波的公司,有多少在坚持着不作恶的道德选择。
最后richard找代码发现U盘不见了,而之前问到Monica是否在国安局工作时,Monica再次点了两根烟(这是她紧张时的表现),说明代码最终流入联邦政府,不是Jian Yang,他是通过伪造死亡来冒领Eric的2000万。六季七年,好感慨。
公司做大以后确实有点没劲了,所有的单集构成都按照STAR来编排,结局还不错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一年一季放出来的,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一年早就老母鸡变鸭了,所以不得不让主角不断失败,又不断被拯救,连续玩了太多次以后其实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想想刚开始的时候,魔笛手其实不过就是以数据压缩为主题,几年里他们玩过社区,玩过游戏,现在变成玩安全?不管怎么说,这系列能够寿终正寝还是不错的了。个人评价:B
很好。成功在一部高科技创业剧里拯救了世界(微笑)
最后一季终于彻底放飞了人物逻辑。
创业观倒是很正,就是看了个寂寞。
硅谷式谢幕,看似big failure又不是failure的结局。回到小屋,丢起Always blue,这就是最完美的了。G和D一起搞公司还一起住,这对要不要再甜一点。纪录片完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1H602yc_Y
gilfoyle给dinesh开权限的那一刻,超像传球给樱木花道的流川枫。这结局太硅谷了,遵从道德的几个人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最后还是回到了小屋,回到了第一季的美好时光就好了啊...
Always blue! 最后一集真好,在振臂高呼与弹冠相庆的技术进步话语下简直清流一股!科技改变世界并不止步于create the next best thing,也不是商业成败的盖棺定论;此时此刻,毁灭需要比创造更多的头脑和魄力——精神股东从Pied Piper的里看到了一个西海岸道德故事!六年了,Gilfoyle还是我的梦中情猿!!
理查德公开演讲竟然没吐?我们的geek长大了
没看过前面的,但是感觉很美剧
对结局异常的伤心,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这样的结果么。什么AI威胁论啊。。。为了情怀不打一星
编剧已经说都不会话了,赶紧完结了吧...
难看
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