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

主演:王庆祥,王亚楠,杜雨露,聂远,王海燕,杜志国,李倩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2

《天下粮仓》剧照

《天下粮仓》剧情介绍

天下粮仓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登基。围绕国仓粮食,接连出现“火龙烧仓”、“阴兵借粮”、“耕牛哭田”等惊世奇案,令25岁的乾隆(聂远 饰)认识到大清国生死存亡全在“国粮”之上。此时朝廷内权力纷争仍旧激烈,仓场侍郎米汝成(杜雨露 饰)仕途通达,其子米河(王亚楠 饰)却苦读之后决定只身行走江湖,阅尽民间苦难,立志做一方清官救民于水火。机缘巧合之下,米河受到刑部尚书刘统勋(王庆祥 饰)赏识,又和浙江巡抚卢焯(杜志国 饰)结为忘年,为巩固大清国粮仓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米河的奇志一步步实践的过程中,与他有过情愫的美丽女子柳含月(王海燕 饰)、卢蝉儿(伊春德 饰)、小梳子(李倩 饰)却相继离他而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是有情人主厨大人爱上我风云第一刀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四季前方错爱请掉头三生三世极乐黑暗中的孩子们恋爱星期日:我恋爱了女英雄们女神酒店第三季公子独宠瓦匠妻怪栗情人捕鲸男孩巴黎双傻恋爱中的蝎子挖心猛鬼真人快打传奇:牢笼对决九人禁闭室陷入我们的热恋女医明妃传贝蒂第一季平凡职业造就世界最强第三季灵媒缉凶第六季吉隆坡黑帮风武雁华晴雅集赤裸女特工3太阳的后裔面面大观第二季谈恋爱前先吃饭

《天下粮仓》长篇影评

 1 ) 天下“量”仓

近些年眼观国产网剧、电视剧新鲜内容之多,涵盖题材范围之广,不觉感受到国剧当今魅力之大,热度之高。

但以笔者本人的感受,当今的国剧却感觉缺少了一种张力,缺少了一种吸引力。

观之剧集,也没有给人一种内心上的震撼,更没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之感。

何为其然也?

依己之见,实为当今社会现象与利益至上思想所致,笔者在本文中暂且不做详细阐释。

然而,纵观国剧宝库,前些年的众多电视剧可谓是百花齐放、群星闪耀。

笔者以下便浅谈一部十八年前的国产佳剧——《天下粮仓》。

《天下粮仓》身为一部"反腐历史剧",本剧的题材在当时,甚至是当下都不显得过时,毕竟如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2年前的又一部现代反腐剧《人民的名义》。

《天下粮仓》的时间点定于大清王朝乾隆元年。

大致情节则为应对"天灾"——大旱天下,赤地千里清朝重臣刘统勋、米河等人对浙江等地实行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情节概括虽通俗简洁,可本剧呈现给观众的却是贫民饥苦与官场荣华之对比,可谓是触目惊心,令人不忍直视。

笔者也有幸看过冯小刚于2012年导演的《1942》,而本剧所展现的饥荒之景、饥民疯狂求生之景,则丝毫不落与十年后冯所展现的河南大饥荒之景。

终究还是应了那句老话"鸟为财死,人为食亡",也正如浙江巡抚卢焯所说"人饿极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而观之当时大清官场,奢靡腐败之风盛行,虚报瞒报皇粮之数更达数万石之多!

而这因粮而得的油水、这不顾万千人死活压榨而出的油水,则复入贪官之口!

其与食人血馒头又有何异同!

"贫民死于灾荒,昏臣富于灾荒"其言令人难以启齿却又字字在理。

《1942》中河南逃荒时狗食人肉

《天下粮仓》中甚至做起了“米肉”(人肉)生意也便在这黑暗干涸之际,一丝光明与清泉才显得如此珍贵。

也便在这万马齐喑,奢靡成性的时代,一帮敢作敢为、为生民立命的"百姓父母官"的出现,才令人无比动容。

而《天下粮仓》的精妙之处,即在短短的31集中,就成功塑造了米河、刘统勋、卢焯等清官之形象,使其各个深入人心,为观众津津乐道。

在此,笔者更愿意多花些笔墨来谈谈刑部侍郎刘统勋——一位将一生奉献给"天下粮仓"的良臣。

难忘其舍命献《千里饿殍图》之勇,难忘其挥泪斩李忠之情,难忘其智取王士俊之智,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则是与乾隆共写“糧”字之悟。

为什么在天子要求满朝大臣尽写“糧”字以自省之时,刘统勋仅仅写了“糧”字的一半“米”?

因为他自知仅仅“粮”一字,其重千斤,乃国之立命之本。

未曾忘其曰“‘量’是丈量地积之法,也是计量仓储之措,故而庄子曰‘为之斗斛以量之’,一个‘量’字,可知天下粮仓之容,可知天下田亩之数。

礼记王制中写道‘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力以为出,即是此意。

然我朝田亩数虽多,粮仓之布虽广,却只是虚数而已,并无实数!

”可谓字字诛心,字字鞭辟入里!

而最终由乾隆执笔写下一个大大的“量”字以补全“糧”之缺,也体现出一代明君的励精图治,勇于彻查先祖之弊的决心。

乾隆补全“糧”字

刘统勋与众大臣手持“糧”字于是乎,何为“天下‘量’仓”?

总而言之也是一个字——“良”。

身处低位,也要本着一颗良心,一颗诚实之心,尽到身为公民之义务,诚信缴粮,以充军用,以充国用;身处官位,则更应本着一颗良心,一颗尽职尽责抚恤人民之心,切实为民任劳任怨,切实为国鞠躬尽瘁!

何为“天下‘量’仓”,其皆出于此乎。

尽管如今距离乾隆元年已过284年之久,距离本片的首映也已过去18年之久,但身处如今物质富足、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笔者在观剧之后内心仍产生极大震撼,感慨的不仅仅是18年前竟有刷新了我对中国影视剧的眼光的国产电视剧的出现,更是此种电视剧的题材,其“惩恶扬善,反腐倡廉”的精神内核,置之如今,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与学习意义……正如剧末旁白所言“乾隆元年就这么轰轰烈烈,悲悲壮壮地过去了,天下粮仓的故事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而当代的每个人心中,也应时刻悬着一杆“量”秤,进而做到如刘统勋所言的“当放则放,当敛则敛,于禁忌之处见风骨,于高天之外看春秋”之境界,以“良心”为灯,照亮平生为人处世之路。

刘统勋真正为国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量”仓,天下“良”仓。

重若千斤,贵亦千金。

 2 ) 这是一部靠片名取胜的伪巨制!

这是一部靠片名取胜的伪巨制,代表了那个时代电视剧粗劣的制作水平!

看到第二集,送画的士兵都骑马走了,这官老爷去了死去的前县令家转一圈,然后让管家赶着马车竟然追上了士兵,你说多神奇?

看着刘统勋这正面人物给刻画的第一集草菅人命第八集让王大人画押前喝毒酒,蠢得不要不要,孰轻孰重分不清。

古时候讲男女授受不亲,小梳子见个男人就上身,随随便便就让人家背着抱着,可能吗?

米大人家的奴婢通晓官场暗战又通音律,就是你后几集告诉我她是宰相家女儿我都不信,胡咧咧!

还有那个凤爷受白爷之托去赎柳品月,路上一口一个婊子叫人家,他做好事还要找骂,他可是潦倒之际白爷给的饭吃,白爷这么大事儿拜托这种脑残?

这逻辑通吗?

就这破剧情起个大气的名字就8分多?

看到三十集婵儿还要把自己熏瞎,谁咋对不起她了这么作践自己?

真踏马矫情!

父亲脑袋贪了12000两都白贪了,再说了,借商人12000两也是死罪那何苦打个借条?

脑袋都锈逗了?

另外,在以农为生的年代,包括八十年代以前,江浙遇灾很多都逃荒到东北,那时东北人都善待他们,从没有骂他们穷鬼,如今靠商业富裕了也别得志便猖狂,浅薄!

 3 ) 经典感人

这部电视剧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但是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那时和家人每天晚上都会看,真的是一部经典感人历史剧。

《天下粮仓》讲述了一位风度翩翩的江南书生,他在三位美丽奇女子的协助下,屡出壮举,并最终成为执掌朝廷机要的重臣,而钟情于他的三位美女却一一随风而逝。

剧中人物为了使大清朝的粮仓“五谷丰登”,贡献了毕生精力,最后名留青史。

这部电视剧所表露出来的电影感,同样是视觉艺术,电影比电视的更具审美价值,是无庸置疑的,无论从画面、音响、场景、部分情节等都细致讲究,可以看出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

剧情方面,柳含月也是最让我感动的,虽然身在深闺,与鸽子相伴却无事不知,聪明绝顶,个性鲜明。

然而结局却是悲惨的,化作蜡烛,留下眼泪,这是这部电视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4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本来看这个剧是冲着粮仓问题来的,没想到看了四集很惊喜。

它说的是乾隆年间灾荒的事情,从巡抚查粮,发现赈灾的米只够煮几天开始,一路彻查,官场之间的纠葛,皇权与官僚集团的斗争不断,出巡的刘统勋是难得的有良心的官僚,想牺牲自己,查清粮食的底子,而新上任的乾隆也是天真得很,觉得自己老子做的不行,想做点仁君的举动,有点在看历史人物演戏的感觉,编剧肯定参考过资料,结果两个少有的天真的人一拍即合,要彻查官场的底细,闹出来一堆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没有一个干净的,王朝的集权注定了腐败一定是制度性的,它是无法被根治的,没有监督就没有反腐,得到的也有扬汤止沸的结果,刘统勋是好官,乾隆也曾经想做好皇帝,但是那又怎样呢?

千里饿殍,赤地千里,我惊讶的是我居然不觉得惊讶了。

而且这个剧乾隆的思路也很清奇,它应该是参考了历史里乾隆对释放自己父亲在位期间惩治的贪官,平反冤假错案的做法,但是这思路肯定是不对的,饥荒的问题核心在赈灾的粮食发不下去,都被贪了,而释放官员固然可以争取士族的人心,却对赈灾无益,乾隆是被儒家那套忽悠瘸了,要做仁君,如果做仁君就可以天下太平,雍正做了几十年皇帝,他能不知道?

官僚集团,抛开他们擅长自我吹嘘,自我感动的文章,大半做的也不是那么个事情,先要保住皇权,就必须维持基础民生。

使得百姓不至于大范围造反,就要遏制腐败使得官僚系统最大限度有效运转,所以雍正的高压都是有道理的,而官僚也有他们的道理,你皇帝世俗,世世代代都可以吃好的用好的,就是因为你们姓爱新觉罗,儿孙都享福啊,但是当官可没有世袭,权力得不到,就图钱财呗,捞一笔荫庇子孙,我也不吃亏。

 5 ) 三女情债的根苗——重观《天下粮仓》

米河到底爱谁?

记得十年前第一回收看,对着结尾的午夜长桥大蜡烛我产生了疑问。

柳含月退出,卢蝉儿自伤双目,聪灵的小梳子呢?

新婚当日背着一个本来很完满的结婚对象飘然而去。

青年男女注孤生,仿佛是这部剧政治焦点的必要副产品。

过度追求传奇化,《天下粮仓》不惜把章回小说那套阴阳灵异悬念借来重弹,在处理感情戏方面节奏也太快,固然紧凑抓人,可欠了点润物无声的意境。

看得热闹,却不至于投入。

倒也有例外,比如庞旺为柳含月点烛。

起先庞旺似乎是一个纯粹制造阴森氛围的人格扭曲者,末了编剧倒是留情全了他一片痴。

苦恋女神的纯男吊,从加西莫多到游坦之,赚足读者眼也能掬得作者伤心泪,谁知每个人自己在哪一段感情会扮演扑火飞蛾?

含月化烛,死得够悲壮,这番刺激还累得妹妹柳品月斩断尘缘,杯具了好男人白爷(白爷后娶小梳子,新婚当日逃婚,注孤生不解释)。

庞旺的一只火种,在这个卑污的灵魂,竟潇洒而异常动人。

这一段,没有睿智的言交锋,省去了跌宕翻覆,奴才庞旺,在旁观者的默然里,忘情走向那从来不能接近的女伴、女主人、爱人。

生命最后的追寻,初次的圆满。

意境在这静默中,观众和旁观人物一起想象和体会庞旺走向大蜡烛时的情感波涌。

安排这么一出戏,也是可怜柳含月的苦。

一个庞旺算是告慰。

柳含月的情海孽根是她的清高。

低头就可以拾得庞旺的爱,她却宁愿苦等自家少爷。

她的爱并不仅仅是奉命,在未见米河的前半生里,往来京师与家乡的灰鸽子,寄托着少女的情梦。

晴雯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柳含月却是小姐沦为丫环,命更苦一层。

当然,柳含月有骄傲的资本。

深谙世故,军师奇谋,更贵在良臣择主而事,与人谋便忠心耿耿。

在米家父子宦海谲波中,柳含月更相当于一个士。

国士死忠,烈女死贞,到头来拼死效忠的米老爷是个巨贪,米河又不能领受她的情意,最孤傲最才高的女人,死是清高早寻下的出路。

第一次看,最不能理解卢蝉儿的下场。

有点作。

作瞎了眼睛,作掉了孩子。

明明是郎情妾意的真爱,凄然放手为哪般?

不是柳含月,柳含月在米河疑难之际,用死亡慷慨成全。

卢蝉儿却从这份疑难中,看到了自己爱情的惨败。

卢蝉儿的情债根苗,是这个人的世俗,爱情理想的世俗,即普通女人喜欢的结婚成家生孩子。

这有错吗?

没错。

错在选择了米河。

比起许多狗血剧,米河实在不算无良男主。

但他遇见正确的爱人是在错误的时间。

卢蝉儿最后点醒他,你的真爱是那个小机灵鬼小梳子。

第一次观看,我就认为米河应该选小梳子。

那时因为我觉得小梳子最好。

这次看我果断认为小梳子是真命。

因为她和米河才是一类人。

米河在卢蝉儿和柳含月间无法选择,起初尚情有可原,越到后来越觉牵强。

父命难为,可米河还是违了,婚礼上谢绝柳女之情。

随后呢,他无限地延宕,拒绝马上给卢蝉儿一名分,哪怕卢蝉儿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局势紧张,尚需安抚柳含月,利用她的智谋。

种种一拖再拖,等一切障碍彻底解除,米河提出迎娶,卢蝉儿已经打算不勉强他,“你现在娶我只是可怜我”。

之前的米河是感情骗子?

我的感受,他对卢蝉儿是真爱,不过他更爱一同携手江湖无忧无虑时代的卢蝉儿。

而这个大着肚子赶着他成家的卢蝉儿,让他震惊,让他逃避。

从米河那种少年气未脱的个性看,这样的反应很正常,不涉及论理拷问。

就像一个小孩哭闹着求家长买下一款高档玩具,最初的兴奋过后,他宣布他不想玩了。

只是觉得没意思了。

最诚实的反应。

孩子有错吗?

卢蝉儿就这样原谅并拒绝了米河。

乘一条小船,撕碎他的画像,伤心离去。

这件事之后,米河大概会真正的成长,进入官场,担当他父亲曾经的重任。

可怜卢蝉儿遇见他太早,是以做了成长路上的铺路石。

所以在情感成熟度层面,米河和小梳子才是一类人。

随心所欲,率真可爱,没有责任的压力和现实的烦恼,懵懂得让人无奈。

可是就生物特征言,男性理想中的另一半形象,当然是卢蝉儿那种楚楚可怜的淑女,而不是性别特征都不明显的丫头片子小梳子。

米河对待小梳子像玩伴。

小梳子呢,也是情感上的幼儿。

时时表现出莫名的醋意,却还是不断热心为米河和他的女人们牵线搭桥。

她在情感上处处成全别人,叫人赞叹她是好姑娘。

她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告诉孩子起来争取,到世界上争夺自己爱情的权益。

可如果那样,可爱的孩子就不存在了。

小梳子保持最可爱的样子离开米河。

可是在新婚之日,女人成长为女人的关头,她落下了眼泪。

成长是她懂得了男女之爱,也懂得了曾经因为没搞懂而错过的感情。

小梳子的情债,和米河一样,该算是为成长交的学费。

最后她从新婚洞房跑了。

许多人想,她怎么不去找米河呢?

这样就圆满了。

两个人的相契,来自孩子都是相似的。

随着成长孩子变得各有不同,那份珍贵的默契,也就只好分崩离析了。

 6 ) 所谓的“经典”,经不起再看一遍

看完《天下长河》,发现有很多人提到《天下粮仓》。

抱着极大的期待看《天下粮仓》,越往后看越发现这是当年断断续续看过的剧,只是大多数剧情都忘了。

看完,不得不纳闷,这剧怎么能和《天下长河》相提并论呢?

《天下粮仓》里不连贯的剧情一个接一个,并不能很好地串联。

弄半天最大的贪官,是看上去的清官、男主的爸爸。

田文镜构陷刘统勋的那一段剧情,更是无头无尾。

如果这类电视剧在20年前算得上“经典”,那么20年后,是真真极差的。

和《天下长河》相比,更是粗制滥造、不值一提。

 7 ) 1+1<2

格局、故事、演员都有大气魄,无论是推动剧情的叙述,还是贯穿其中的神来巧应,都可看出精心的设计。

但所有这些经典元素,在这部剧中组合在一起,却显得格局失衡、故事过快,演技虽都在线却也少了些铺垫。

有段时间,文学作品、历史剧中喜欢用些“神谕”的段子,丰富常识之外的意识流表达,这部剧也有,但有些神经了,可有可无。

没有点睛,差点致盲。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这部剧和《雍正王朝》一起来看,有人物冲突的地方,但也正是历史上“人们从少数变成多数后,又容不下少数”现象的发展常见病。

 8 ) 最美不过小梳子

看了已经有些天了,讲的是乾隆元年,天下大旱,百姓们没饭吃的故事。

节奏很赞,当然一二十年前的电视剧,自然还是老一套的叙事手法,几个故事攒在一起。

台词可以说是很棒了。

想讲一讲最打动我的两点,一是剧中政治家门所表现出来的“善”;一是感情。

政治的尽头是良心当我看到孙大人为了替以卢绰为首的一众大臣申冤时,以自身衣衫为白纸,任他们在上面抹上血手印,带到乾隆面前,替他们申冤。

孙大人冒着的不止是被降职丢官的危险,甚至是被杀头的危险。

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为什么?

因为良心。

为官,到了一定的官阶,官与官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真的就是良心了。

可能绝大部分人当官之初,特别是没有依仗,靠自己从底层做起的,应该都曾有过为民请命的豪情壮志。

古代读书人入仕,谁还没有点豪情壮志呢?

包括孙大人后来一降再降,也是因为他始终不肯丢掉他的那颗良心。

二是情,俱是痴情人。

纵观和米河在感情上有纠缠的三个女人,我想到了最后,我欣赏与喜欢的还是含月,而最遗憾的却是小梳子。

当年,米河被困在阁楼上,是那个山精鬼魅一样的小梳子爬到窗口上把他救出了牢笼。

他们一路跑,一路笑,她给他梳辫子,他看她时目光灼灼,我原以为他们会相爱,却没有。

他爱上了目盲心明的恩人之女卢婵儿。

婵儿不是不好,却不是我喜欢的那类女子。

我所喜欢的要么是小梳子这样热闹鲜活的姑娘,要么是含月那样的女诸葛,偏偏婵儿都不是。

她既没有小梳子的热闹,也没有含月的智慧,却带着点女子的多愁善感。

她虽然目盲心明,虽然武功高强,虽然坚强勇敢,但相较于小梳子和含月,她是个需要男人去怜惜疼爱的女人。

大抵,男人都更爱这一类姑娘吧,美丽、聪慧、善良、温顺体贴又有她柔弱无助的一面。

总之,不是个会给自己添麻烦的女人,该花前月下时又可以一起卿卿我我的。

你看,含月太聪明太刚强了,连米汝成都说了,含月是一头钗寰的诸葛孔明。

和她在一起,米河感知不到她的性别。

提到她,想到的不是那个女人,而是那个人。

而小梳子,也是缺少清晰的性别属性的,因为她身上没有一般女子的扭捏柔情,就像个爱笑爱闹的小男孩儿,所以米河容易忽略了她。

其实,私心里一直希望小梳子和白爷在一起,白爷才是小梳子真正的知音,因为白爷从第一眼就看到了小梳子身上与众不同的好。

一个男人知道一个女人的珍惜与可贵之处,才会对她好。

另外再说一说,其实是不喜欢剧里的乾隆的,皇帝嘛,处处都透着一股子虚伪与羽绒。

让大臣们三天不吃不喝,一开始还以为他也是不吃不喝,结果人要喝粥的,大臣们连口水都不能喝,我就特么的呵呵哒了。

还有,就算乾隆也不吃不喝吧,他二十四岁,年富力强,身体倍儿棒的,三天当然撑得住,张廷玉都七老八十了,他是想拖死人老爷子么。

还有,殿前斩卢绰那一段,虚伪至极,杀就杀吧,先来表白一段才杀,表现他也是无可奈何,大局为重,实际还是要杀。

人也杀了,臣子们的心也没寒着。

高,您不愧是将来的十全老人,果然是高呀。

就酱,很不错。

 9 ) 米河走过的路,就是我们长长的一生啊

前两天突发奇想,把天下粮仓翻出来看了一遍,上次看到时候我才十四五岁,内容基本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结尾曲刘欢那气魄雄浑的嗓音。

我跟我姐姐提起,她说我记得,那个渣男。

我那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姐姐可不是无知妇孺,虽算不上才高八斗,可也能说是博古通今了。

她的评价想来不会有大错。

米河刚出现是被父亲锁与书楼之上,楼梯被锯掉了,他只能和自己的壁上同年说话。

我想起了高考前的我们,被锁于学校,处在近疯的边缘。

只是米河比我们疯得更彻底罢了。

逃出书楼,走向广阔的天空,米河带着他的状元策,就像我们带着满腔的雄心壮志走向广阔的天空。

他想去见皇帝,把天下不平之事告诉他,协助他一起创建一个清平盛世。

就像刚出学校的少年,想给马云写封信,说我们一起去改变世界吧。

走出象牙塔,米河的世界将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

和我们一样,米河要接受他的父亲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成为一个有错点会犯错的普通人。

他要接受信仰的坍塌,茧手为官的卢焯是贪官,他引以为傲的父亲也是贪官。

有些信仰和他一起走下去,刘统勋还是那个一身正气的刘延清。

有的信仰如数学中的公理一样,好似先天地而生,明灯法师永远都是那个明灯法师。

不管是看电视的我们,还是米河,都不会去怀疑。

他会主动做一些不想做但是应该去做的事情。

他面对人品有望的李忠,必然是心有恻隐之心。

但能从情感在剥离出理性。

他知道如果这样一个官德无存的好官不死,会遗患无穷。

他会有如高斌那样的忘年交,能力不如他,眼界不如他,但是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顶子越来越小,越来越受人敬重,是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他会遇到爱情,对卢蝉儿,对柳含月,对小梳子,他可能都动过心。

但他决算不上一个渣男。

人心是自由的,是不可控制的,只要他没有做出行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指责他。

他旁边有一群狗头军师告诉他你是喜欢谁的,你应该喜欢谁,谁对你多好多好。

有可能他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爱的是谁。

但他自始至终只对蝉儿提出过共度一生的邀约。

就像现实中的人,今天喜欢苍井空,明天喜欢大幂幂,后天又喜欢周冬雨。

思想自由,行为克制。

丧心病狂,人性泯灭的王士俊被乱民打死,行若狐属的宵小之辈王凤林死于鼠爷的弹弓之下。

老迈昏庸的顾琮真的只是老迈了而已,该站起来的时候他不比任何人怂,他真的只是老了糊涂了,真不是刻意给您使绊子。

这一切想来其实都是畅快而美妙的,各归其位,恰到好处。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样子,坏得脚底长疮头顶流脓的人很少。

大部分的都是要和我们一起走下去的同路之人。

是我们长长的一生中要面对的,要经历的,要携手的,要舍弃的,要分离的。

只是可惜了白爷这个自带BGM的老大叔了,就喜欢了两个女人,一个头发剪了当姑子去了。

一个婚礼当天跑了,其实白爷人还不错的。

 10 ) 千金难买老来瘦

从最喜欢的角色说起——高斌高大人。

在禹山上米河担心高大人因得罪了户部的六位大人进而再遇上“官降一级”,高斌却说,千金难买老来瘦。

在他看来“老来瘦”或许不仅是在肉体上更要在精神上“瘦下来”。

年轻时花去数不清的时间从秀才走到状元,最后登上二品大员的高大人终于走到了高处,在那他看见了世界的广阔却也感受到了不胜的寒意。

清河县对于他便是寒意最浓的地方,这寒意或许来自李忠为救万民而破坏纲纪最终失去生命,亦或是小刀子的爷爷鞠躬尽瘁官品却越做越小。

人生处处有伏笔大抵如此,自从给小刀子爷爷上了香高斌的仕途不断地退步,也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退到无路可退,“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又能否给他一个不枉此生的圆满?

高大人的故事线很简单,镜头也少,但在这个故事里他是宝贵的。

没有被戏剧化被英雄化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思路、态度、情感。

不被主角“正确”的思路所引导,而是勇敢地呈上自己对案犯处理的建议,哪怕最后只能在刑场上无力地脆弱地为李忠失声痛哭。

但哭过笑过的人生才有血有肉,才酣畅淋漓。

哪怕这滋味是苦的。

元朝诗人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然而兴亡之间苦的何止百姓,苍生皆不易。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万民送李忠,百官送卢焯”的场景。

没有人会否认卢焯是百官的榜样,但也没有人会否认卢焯的错误。

国法在上其所犯之罪就连皇上也只能赐帕为之送行。

刘墉对其父说,我看到了皇上的脆弱。

可见从寻常百姓到帝皇之家没有人完全容易,没有人一辈子不受苦不思虑不忧愁。

百姓为生计奔波苦,百官为前程仕途担忧苦,帝皇为保江山社稷苦。

就像卢焯说的,人来这世间就是受苦的,所以孩子一出生就哭。

难道苦难才是人生之本?

或许故事想告诉人们消受苦难,才能“有福消瘦”。

那些逃避了的苦难终究让人没有资格老去,也没有资格拥有“老来瘦”。

《天下粮仓》短评

表面上是反贪剧,实际上是权谋大戏。建议jw的朋友们反复观看

3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一出很有神经气质的古装剧……

5分钟前
  • 。。。。。。
  • 还行

小学的时候播的,很喜欢看

6分钟前
  • 布林很灵
  • 推荐

我爸当年还看哭了…… p.s 聂远现在在干嘛……

11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推荐

太阳底下无新物。把灾荒改成新冠,就生动多了。

14分钟前
  • 愤怒的小马
  • 推荐

又是小时候和姥姥一起看的,当时看的好像不少,挺好的,印象里全是比较悲的镜头,有一个女人变成红烛,一个官员把官服四成小碎片发给人们领粮食,小梳子。。。。。

16分钟前
  • 囍弗斯
  • 推荐

妈妈的最爱,聂远帅炸

21分钟前
  • WhiK
  • 推荐

胡说八道

26分钟前
  • Paul
  • 较差

没意思

2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这貌似是个悬疑剧。呵呵,千里恶殍图

29分钟前
  • 柳絮飞
  • 推荐

很感人的

33分钟前
  • Ms. ZzZz
  • 力荐

一部宣扬皇权大于人权的垃圾思想剧,米河如果在今天当官就是维稳的好手!!!

38分钟前
  • 假行僧
  • 很差

不可多得的好剧,从粮食的角度重新解读了政治和国运的变化。联想到最近我国检查粮仓储备之后,各地发生的失火,其中滋味——难以解读。

41分钟前
  • 星懿
  • 力荐

呵呵

4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小的时候偶尔看过,还记得阴兵借粮、河南鸿门宴、米肉和老米才是巨贪,回想起来感觉应该很不错的剧。补全后感觉人生的几十个小时是浪费掉的,全剧装神弄鬼、台词莫名其表、人物矫揉造作……立意和演员全都被浪费掉了。没打一星,只是为了辛苦的演员们。

48分钟前
  • ---
  • 较差

不好看

53分钟前
  • 鮽姑娘
  • 还行

这么说这编剧是个写寓言故事出身的,事先想好一个要说明的道理,再来编故事,所有人讲话都是一个德行,这些角色都是编剧自己

57分钟前
  • 上岸的魚
  • 还行

连这个也翻出来,足以明显我在凑看片量了。。。其实如果换当时的我来评价,估计会给个4星,但现在对这种实在是下不了点推荐的手啊!隐约记得里面一些画面和演员都还不错。现在印象深的一个是某主角被当疯子关起来的阁楼,还有某官员为了安抚灾民携全家一起城外挨饿的剧情

59分钟前
  • Lyn 【歆恒】
  • 还行

米河一个被亲爹关在阁楼里险些关傻掉,刚放出来屁都不懂的人突然间变成了个官场老油条我简直给看傻了,连点过度都没有就有点离谱,编剧写一半是给米河夺舍了吗

1小时前
  • 无量渡我
  • 还行

服装道具等硬件堪称一流,开头几集一过慢慢就变了味道。以米氏一族强行点题,弄到只剩一碗浊汤。盲女作画继而复明,法师精灵显身手,临近尾声居然百官以赴死之意志感动了上天。儿女情长无可厚非,米少爷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得无厌。本剧着力立了两个人物,然而究其根本都是为了顶戴可以泯灭人性的奴才。二人的高光时刻均高举社稷大旗,行亲者痛不欲生之恶,卫道士嘴脸着实可憎。君为明君,民为愚民,官员里只有个别败类,且死前无不痛改前非。以天地不公之四两,轻巧地拨去了法治不全人治之弊的千斤。君臣各司其职,百姓各安天命。要拿出蜡炬成灰的决心,坚信同舟共济必能攻克万难。新君启元,吴子牛导演献此江山景秀图,念的什么佛取的什么经?

1小时前
  • 麻麻睇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