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粉还是没有汉粉战斗力强啊,这爱上敌国公主的人设要是安在卫青和霍去病头上,分分钟被喷出翔,然而wuli朱棣,爱上蒙古公主,为了她挨板子,为了她拒婚,后面成亲了说不定还要念念不忘。
徐皇后:我可是历史官配啊!
朱棣:我也不知道编剧为啥要这样,我晚上找她聊聊编剧要给金手指干脆给彻底点,小公主忍辱负重,为报国仇家恨,留在朱棣身边,生下朱高煦,鼓动朱棣谋反,最后有蒙古血脉的儿子继承了大明朝的皇位,哈啊哈
我基本一年只看一个内地电视剧的普通观众,就奔着朱迪和小徐去看的,给我整个蒙古初恋啥情况!!!
徐12岁就进宫了,和朱迪青梅竹马谈恋爱三年,可以说他俩去北京前很顺利,就不能甜甜的拍一拍日常吗?
朱迪去了北京后已经去搞事业,戏剧需要冲突,不是让你捏造冲突。
😡😡😡真tm无语。
而且朱迪激烈抗婚朱迪初恋朱迪和徐先婚后爱,朱迪自己知道吗?
(播音腔)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
烧鹅作为我国美食谱系上一道重要的菜肴,至殷商时期开始,就一直很受古代王公贵胄的普遍喜好。
在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都可以看到烧鹅的身影,它甚至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这道美味的菜肴已经超出了美食本身,深入的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贵族联谊
皇室联姻
战前动员
看到评分是5.5分,觉得有点高了,但是挺对不起我熬夜的黑眼圈。
首先,这部剧前半段导演的大剪子飞起,把剧情剪的稀里糊涂的。
真的感谢弹幕,你可以看到所有人都是蒙逼中,前后内容不连贯,跳戏严重。
听说是80多集剪成目前这45集的,可见之前那些注水的大多是狗血言情,因为本身古装剧就没啥可以编的。
从剧情看来,蒙古公主和朱棣肯定要有点什么的,剧里没有一看就是剪了。
老朱,马皇后,朱标是我想的样子,毕竟都是同袍,不会谁没事做杀同袍的。
动手前老朱也会考虑自己的感情和名声。
其他人的演技还好吧,但是真的有很多看脸的粉丝,什么诚毅走了就不看了如何如何。
这部剧只能靠陈宝国等老戏骨趁着冯绍峰才能拉来投资,其他小鲜肉你再喜欢,也拉不来。
何况那几个人年轻时的样子找谁都行没区别,还有里面女演员长的真没辩识度,除了马皇后,其他女演员换了人也发现不出来。
其次,说点观后感吧。
这部剧里面有一些停棺材的镜头,很多人就说“见棺发财”,咋说呢…看来唯物主义教育真的很有必要,还有反诈宣传。
这种剧引来很多人明吹,辱骂满清,我是很不理解的,明清一路货色居然还有人吹,不过也是清朝还有人反清复明,丝毫忘了明末时为了藩王只能一再剥削百姓。
人啊,就是贱。
明朝好吗?
不好,明从定国开始就已经土地兼并,藩王赋税沉重,拥兵在外的问题。
老朱可以镇的住,老朱死了,建文镇不住,只能还是武力的永乐上。
如果有人说明朝好,可以找找一个叫南辰up的视频,他是专门讲明朝的,里面老朱各藩王做的事只能用非人类来形容。
统治者有好的吗???
老朱让官员们老老实实的不贪污,问题老朱不缺钱啊,他住着最好的房子,用不完的钱。
这剧里有个情节好,功勋们骂老朱的儿子们,无非是投了好胎,没有任何功劳,谁会心服?
没有人会觉得钱少的,这是人性。
文臣误国吗?
建文三个活宝有错吗?
文臣确实误国,三个活宝想法没错,但是事情急了。
任何时候不缺提主意的人,缺的是躬身入局得人,能把事情做完做全。
认死理的人就是这样只考虑对不对,不考虑应不应该,这就是能臣与忠臣的区别。
自古忠臣多,但是能臣少。
还有崇祯帝有句遗言不知道真假,说的很对“文臣武将人人皆可杀”,这体现了崇祯残暴,还有面对利益大多数只有自己,什么忠孝节义就是屁。
从建文角度,他上来必须要搞事,他是晚辈,又是皇帝,他很急需要镇压住朝廷里外的藩王,功勋,老臣。
最后一部24史说的是什么?
是王侯将相,是刘汉李唐朱明,是各大武将杀伐掳掠,没人会记得靖难死的第一个士兵,没人会记得倒下去蒙古骑兵,他们都只是这些大人物的数字“今斩敌五千人”。
历史上太多苦难了,我们只是被左右的人,为了生活所裹挟,历史是他们这些大人物的,好与坏与我们无关仅此而已。
明朝?
清朝?
呵呸…
期待了三年,终于等来了这个删删减减的缝合怪一样德《山河月明》看完了第一集,团结成分太大。
第一:战争主镜头是蒙古不是大明。
感觉就是蒙古在抗击明军入侵。
明军如日军一般残暴不择手段,突出了蒙古是北伐受害者。
第二:口型和台词不对,不知道修改了多少不团结的配音和画面。
光一个“元人”就很出戏了,明明口型是“达子”。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团结大于天,删删减减31集,剩下的就是广电认可的主旋律。
毕竟元明一家亲嘛,也要考虑蒙古族同胞的观剧感受。
一句话总结:剧组拍的是真的《江山纪》,电视上播的是假的《山河月明》。
昨晚,历史剧《山河月明》开播,可惜只更了一集,感觉不够看!
看陈宝国与张丰毅演对手戏,过瘾!
从叙事风格来看,该剧的确属于正剧,但剧情细节处亦庄亦谐,在严肃庄重的正剧氛围中,夹杂着轻松幽默的生活化气息,增添了追剧的趣味性。
例如,朱元璋要和徐达结儿女亲家这段戏,喜剧味道浓厚。
朱元璋想让自己的第四子朱棣,娶徐达的长女徐妙云为妻,徐达眼一瞪,我家大女儿如花似玉,你那个老四什么德性,整天调皮捣蛋的,哪里配得上我的女儿,这整个就是一朵鲜花插在那个什么上嘛!
要放在真正的历史中,徐达和朱元璋虽为少年伙伴,多年知己好友,但既然朱元璋已经做了皇帝,而徐达又是一个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开国功臣,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估计徐达是绝对不敢当面对朱元璋说的,更别提对皇上吹胡子瞪眼了。
不过电视剧嘛,总要加点料,让大家看得轻松一点,所以,这样来演绎也没什么大问题。
可是,第一集开篇就展现的“洪武北征”历史大事件,却真有点不符合历史了。
虽说是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可这“洪武北征”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啊,生活细节可以变动,但主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应该随意改编。
剧中,这次征讨漠北,以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为征北大将军,蓝玉另率一路人马征伐。
从时间线来看,这次北征应该是朱元璋组织的第二次北征。
虽然剧中没有出现明确的时间,但朱棣这时已被称为“燕王”,而他被封王是在洪武三年,所以,这次北伐一定是在洪武三年之后的。
再加上,剧中朱元璋要和徐达结亲,朱棣和徐达长女(剧中名字叫徐妙云)成婚是在洪武九年,所以据这两点推断,第一集中出现的北征漠北,时间应该是在洪武五年的第二次北征期间。
但是历史上,第二次北伐,徐达是主帅,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冯胜是右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
这次战役中,徐达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扩廓帖木儿于土剌河(汉名“王保保”,剧中由张光北扮演)。
后来,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李文忠的东路军,也是由于轻装急进,与元将哈刺章激战数日,元军虽败退,但明军亦死伤严重。
此战中属于无功无过,得失相当。
而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
直到他战败,朱元璋召集众臣商议,太子朱标举荐徐达,李善长等众大臣附议,朱元璋这才决定让徐达领兵北征。
剧情这样安排,可能一是为了突出徐达的能干与功劳,二是引出朱棣与徐妙云的婚姻,三是为了展现朱元璋对李善长、胡惟庸等文臣的忌惮。
因为剧中,朱元璋和马皇后说,这次北征故意不让徐达去的,因为怕他功劳太大了,引起文臣的不满和弹劾,是保护老哥们徐达的意思。
但是没想到李文忠不中用,还是得徐达去,那徐达要是战胜归来,不封王说不过去,封王,又怕李善长、刘伯温等一干文臣有意见。
于是马皇后提议和徐达结亲,这才引出了朱棣和徐妙云的姻缘。
但没想到,朱元璋请徐达吃饭,代儿子求亲,徐达竟然嫌弃朱棣,不愿答应这门亲事。
同时,朱棣也正在和各位兄弟一起谈论这件事情,朱棣态度坚决,不想娶徐妙云为妻。
这又完全不符合历史了。
历史记载,朱棣和徐氏属于少年伉俪,在未成亲前就比较熟悉了,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
因为徐达和朱元璋的好君臣关系,徐氏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这位天资聪颖、饱读诗书的“女诸生”,于是朱元璋找到徐达说,自古以来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结成了姻亲,你的大女儿那么好,我的第四子也气度不凡,不如让他们成亲吧。
徐达自然是马上叩头谢恩,而不是像剧中所演那样,徐达还敢公然表示不愿意。
朱棣和徐氏成婚后,伉俪情深,一生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徐皇后一直是朱棣安稳的大后方和贤内助,而且不仅仅是贤内助,徐皇后还是一位有胆有识、机智过人的将门虎女,朱棣起兵举事,徐皇后也多方辅佐,出谋划策,堪称文武全才。
可是,《山河月明》第一集,朱棣一上来就表示不愿意娶徐妙云为妻。
理由竟是,他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主。
这样的思维和言语,也太现代了吧?
据说,接下来的剧情是,他逃婚去了军中,认识了一位蒙古公主,很明显,就是第一集中出现的,王保保的女儿博雅伦海别,于是,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位蒙古公主。
后来,虽然被迫和徐妙云成亲了,但是,海别一直都是他心中的“初恋白月光”。
天哪!
这样的剧情也太狗血了吧?
朱棣和徐氏明明是一对恩爱夫妻,为什么,非要给他们的关系里强加上一位第三者,就为了表现情节的曲折?
或是觉得这样才有看点,有争议?
既然是历史正剧,这样的狗血情节,大可不必有!
否则不就成了戏说了吗!
听说,《山河月明》原本拍了有80集,但现在被删减到了53集,删去的27集,听说有涉及到宫斗权谋的戏,也有涉及到朱棣和这位海别的情情爱爱的戏份。
要我说,删得好!
既然是照着正剧拍,就不要搞什么节外生枝的狗血三角恋!
历史剧的观众只想看历史剧情,不想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综合起来看,《山河月明》第一集的质感不错,演员演技都在线,陈宝国、张丰毅的对手戏更是精彩好看,生动自然。
少年朱棣的野心初显,军事才能有所展现;少年徐妙云将门虎女的风采也显露了一点点,教训弟弟肤浅没脑子;朱元璋这时候还没开始屠戮功臣,徐达和老朱还可以随意地聊聊家常;老朱去学堂上偷听先生训自己儿子,对四子朱棣的逃学不满,拿起金瓜不舍得打,让儿子背书,儿子轻松背下来后他又想反悔,展现出朱元璋在家庭中平和家常的一面。
朱元璋的第十二子朱柏,这时还年纪幼小,看起来,他和四哥感情很好,这也为以后建文帝削藩,朱柏被迫自焚以证清白,朱棣由此气愤起兵埋下了伏笔。
但是,北征漠北和朱棣娶亲这两件事,不符合史实,令人觉得遗憾。
尤其是朱棣,让他和徐皇后顺利成亲,婚后一起专心搞事业就好了嘛,非要给他另加一条感情线,这点令我难以接受。
不错,拍历史剧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朱棣娶徐妙云,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娶一个徐妙云,等于把徐达一家以及徐达麾下的势力,全都拉到了他的阵营,对他以后谋得皇位至关重要。
而且,人家历史上明明就是一对恩爱夫妻呀,为什么非要画蛇添足地乱改呢?
像这样的历史情节,根本不应该魔改好吧!
总之,看《山河月明》开篇第一集,有精彩也有遗憾,希望接下来的剧情能让我们满意。
希望戏说少一点,史实展现多一点。
明朝初期有许多大事件可拍,每个大事件抽出来都能拍一部三十集的剧了,所以,完全没必要在主角的狗血爱情上浪费宝贵的片长时间,也让咱们观众看得别扭难受。
(文/第一滴露珠)
“那R9如此骁勇,我导演界小R9战他不过?
”“ 好电视剧,不过我想稍作修改——命高希希为百万粉丝,归降R9,便可攻取B站—— 我要睡了(大魏摩托)!
”“吃什么,是啊吃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
”“你是何人,我又是何人?
”“ 好啊,列位剧迷,你们要是再在这里放肆,就恕我高希希告老还乡了。
”
感觉貌似陈宝国和张丰毅等一众老戏骨也救不了这个同样披着历史外衣的玛丽苏剧。
这种无脑玛丽苏强cp真的很恶心,观众不是傻子,别以为2022年人们都只喜欢看爱情!
能不能去隔壁《觉醒年代》那里取取经,拍影视要用心去拍!
别以为可劲往上堆人 和服化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隔壁《大秦赋》就是下场!
不是说不让你改编,你不能改的太离谱吧!
《雍正王朝》《大秦帝国》系列都是改编的,但是人家都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定位,注重讲历史,而本剧导演呢,根本没有分清本剧的定位!
如果是宫斗剧你就好好标榜自己的定位,别打着历史剧的幌子去演别的。
不是说不能有爱情,我认为历史剧可以有爱情,但是爱情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看第一集被徐达大闺女的演技尬住了…是为了看国国和丰毅等众多老戏骨看进去的,但是不能太离谱吧,蒙古白月光加那么多戏干嘛?
这是历史剧嘛?
尊重历史剧嘛?
怪不得压了四年!
高希希!
还得是你!
ps:明朝推荐胡军的《朱元璋》演出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国国的《大明王朝1566》明剧巅峰 建议多刷,一刷有点看不懂!
唐唐的《郑和下西洋》可以看看 那才叫历史剧 !
《大明风华》可以看到朱瞻基驾崩!
往后就不要看了!
虽然有点轻微玛丽苏,但是不太严重。
上一次敢如此拒绝帝王结亲并羞辱的人,那还要属“关二爷”关羽啊!
朱元璋为了避免赐徐达异姓封王的尴尬境地,由马皇后提议与徐达结亲。
敢拒绝与皇族结亲也就算了,而且还借机吐槽朱元璋小时候与朱棣一样调皮捣蛋!
徐达如此没有政治智慧的嘛!
历史中有过这样一段来描述徐达:他一直都勤勤恳恳的在为朱元璋办事,性格谦虚谨慎!
朱元璋可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代表之一,虽然一生没有“动”徐达,但是也不至于这么随便的与帝王聊天吧!
在朱元璋面前说 朱棣他高兴什么?
编剧你确定徐达敢吗?
历史记载,朱棣和徐妙云属于少年伉俪,彼此应该都中意对方。
徐妙云在结婚前,就在宫中侍奉了马皇后几年,马皇后和朱元璋都很喜欢徐妙云。
朱元璋提议成婚的时候,徐达肯定是马上跪下谢恩了!
现在的古装电视剧这是正式开始进军明朝了?!
只要不让“于妈”来当编剧与制作人,这部古装剧十部中九部能看!
剩下一部留给《延禧攻略》。
《山河明月》聚集了一众大名鼎鼎的戏骨配角陈宝国,张丰毅,王姬等。
但真正的主角是冯绍峰饰演的朱棣和颖儿饰演的明成祖仁孝皇后。
因为这部讲的就是朱棣的一生。
故事从明朝初年的朱元璋平定前朝残余势力,史称“洪武北征”开始!
但是,这是第几次北征呢?
时间点上和配角人物上显示应该是第二次北征,但是主角人物又对不上了!
历史上第二次北征,徐达是主帅,冯胜是右副将军,李文忠是左副将军,徐达为中路军,李文忠为东路,冯胜为西路。
以蓝玉为先锋,先是大败王保保。
然后,徐达轻敌冒进,被元军击败,被迫敛军守塞。
只有冯胜的西路军获胜。
《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一开始竟然没有出征,李文忠变成了北征主帅。
直到传来他战败的消息,这才令徐达挂帅!
删减第一集上来也有删减,剧情进行到蓝玉带领着一拨人去了土剌河,并俘虏扩阔的王妃珠云其木格及儿女们。
再发现珠云其木格,开口说话之前,他撞了一下珠云其木格的肩膀。
并且蓝玉没有从其木格嘴里问出王保保儿子的下落。
接着就是蓝玉醉酒睡着了,营帐里只有耿炳文和地上的两滩血,耿炳文还劝说:皇上和太子最见不得这个。
这里应该是有删减的!
历史上对这件事是有记载,是蓝玉觊觎珠云其木格的美,强行发生了关系。
后者不堪受辱自尽了。
自此,蓝玉的最终结果和这件事是分不开的!
剧里的大将蓝玉历史上可是落得个“剥去皮骨,株连九族”的命运!
写在最后这部剧目前对外释放的消息来看的确是有删减,原剧集数是八十集,被删减到了五十三集。
国产古装剧集最大的毛病就是强行给“恋爱”加戏和一些扩大的狗血宫斗!
明史作为最有料的历史史诗,真的希望这部《山河月明》能做到展历多一些,摒弃无用恋爱剧情来戏说历史!
宣传期间以为有这么强大的演员阵容:陈宝国、 张丰毅 、王劲松 、张光北 、杜源 、 郑晓加持,以为又是一部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朱元璋》,结果失望透顶,槽点太多了,以下列举几个,仅供参考。
1:在父为子纲的年代,谁家子女敢直接摔父母的手上的饭碗?
如果是个纨绔子弟就算了,可这个人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啊?
2:在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年代,皇帝给臣下赐婚,你就算是不满意,当时拒绝就已经很劲爆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个有个性的臣下),但是你居然说这是你的鲜花插在皇帝的牛粪上?
你是曹操还是董卓啊?
如果是个白痴,没心眼的弱智就算了,一个这么能打仗的将军,能活到建国的将军,说得出这样的话?
3:开始前半集,哪两位将军来着,名字忘了,单独审一个女犯人,前元余孽,直接走上去碰人家肩膀是怎么一回事,那一瞬间我以为这女犯人是这个将军派遣进敌方的卧底呢?
更夸张的来了!!!
这个将军被女犯从鞋子里抽出手枪打死,咱不讨论那个时候有没有不用点火的火铳这种事(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就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荆轲刺秦、鱼肠剑的故事吗?
审讯前不严密搜身,至少也得拿个麻绳捆了再送来吧?
莫非这是编剧的伏笔,军营里有前元内奸么?
4:记得毛泽东说过:“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 ”,然后在咱这部剧里,你们会看到一个天天挑灯夜读的朱棣以及会去抽背课文的朱元璋.........后面看不下去了,老演员们你们要洁身自好,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
据说从80多集删减到了40多集,难怪有些地方看不懂,剪辑后衔接得不够好,很突兀。看完2集,感觉剧情不大吸引我,正犹豫要不要继续往后看看,刷了下豆瓣影评,果断弃剧了,哈哈哈~~
好乱的剪辑
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拍不好,你指望观众给你什么反馈呢?
总体不错~ ps,冯绍峰这面相其实适合演太监。。。女主的嘴我也hold不住~ 老戏骨都很好~
第一次看陈宝国的电视 觉得真的可以 冯绍峰也很不错
别再编一些塑造得乱七八糟的历史查无此人女性角色了。。。
上一次看給中國皇帝歌功頌德的劇是在二十來年前……fengfeng!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片頭曲很好,編劇太差,頭重腳輕,青少年時代的廢篇竟佔了前四分之一,匪夷所思。但有道是「情歌中精選最優美那一段」,全劇看完還是記取一些亮點:朱標撚髭,景隆微笑,譚淵朱柏楊榮一閃而過的美貌,朱棣馬上少年過以及——「夏原吉愛我」!!!
不明白这部剧为什么分这么低,至少演员演技在线而且制作很有诚意啊
不想认真拍历史就不要拍
那个什么蒙古白月光……是靠啥关系占这么多戏份的。陈宝国儿子演的建文帝用力过猛,冯绍峰的哭戏看着尴尬,还有那些个年轻演员,台词念的生硬的不行……乱七八糟的感情戏、没必要打情骂俏、家长里短看着尴尬又难受。靖难的过程拍的潦草但好歹主要事件都对上了。布景、道具和服装看着是真不错,要不是这些还真看不下去。但是大规模的战争戏和大场面你要不就不拍,也别用那些纸糊的cg敷衍啊。“永乐盛世”之于明朝、之于中国历史都是光辉伟大的一个王朝,拍成这样的偶像剧,剧本写成这个样子,我们的历史剧还有希望么。
如果不是删减过多,应该是部上数的好剧吧。个人看着觉得拍摄的大气磅礴,人物表达都很有真实感,符合人物情感逻辑,事情逻辑,难得。历史的部分不是专业人士,不予置评。
我没看完坚持不下去了。可能是没看过明史看不懂那个快节奏的情节变换,剪辑的有点害怕😟
五星给戏骨们
还差几集,可是VIP了消息没长脚,可光靠几堵墙是挡不住的。君子无才,远胜小人。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让他做做事就能看出来,可人心难测,是忠是奸,谁能分得清,难道说,你真要把他的心挖出来看一看。为什么要改朝换代,就是把老百姓逼得都没有退路了。若里子都烂了,面子上再光鲜亮丽又有什么用呢?自身不正,何以正人?要想论人是非,要自己还是干干净净的才可以啊!
哎,怎么说呢……删减是败笔,主线剧情不够连贯,副线人物莫名其妙像海别,帝后感情跳跃发展。但冯绍峰和成毅演的朱棣有点惊艳,老戏骨们统统看的舒服,可惜戏份不多,靖难后剧情渐入佳境。最后作为一个明史爱好者,情感上多给一星鼓励吧……
剪辑可以埋了
老戏骨n位+靠谱的年轻演员+好的服化道+恢宏的战争场面,别挑了,否则没啥好古装可以看了,更不要说历史剧了…就是蒙古白月光真的…
剪糊了很可惜。即使不剪糊编剧也是编年流水账写法,但明初朝堂的利益分化写得又很尖锐,编剧水平真是良莠割裂。翻了翻短评,这片的评分被明朝那些事儿的半瓶子读者和某些年轻演员的粉丝给毁了,这边5.5,那边康雍王朝之流9.5,还搁这有脸拿“历史”当标准打分?
皇上的形象感觉也太随便了,不像影视剧里对朱元璋的塑造。
何必呢,永乐大帝的事迹拍个百十来集都讲不完,何必还要引进来一个杜撰的,不知所云的蒙古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