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母亲不负责任固执的做任何事情,最后叫别人来承担严重的后果。
最烦这种人了!!!
天哪!
还是母亲!!!
为什么剧评一定要写140个字呢?
不明白!!!!!!!!!!!!!!!!!!!!!!!!!!!!!!!!!!!!!!!!!!!!!!!!!!!!!!!!!!!!!!!!!!!!!!!!!
没有看过《the accused》的其他剧集,几次重温《特雷西》,只是觉得Sean Bean在剧中英伦大叔范儿的身影迷人,反反复复才有了写下些许感想的动力。
片名“Tracie”译作“特雷西”,而不是比较常见的“特蕾西”,恰恰体现了翻译者的用心,点出了柔和中显著的雄性元素,使人感觉特别且另有深意,写照出Tracie虽爱好女士妆扮,但他身形魁梧,妥妥一副男儿身躯。
按Simon自己的话说,他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无聊的男人”。
只有到夜幕降临,变装成内心的“good-time girl”Tracie,他才开始尽情享受生活。
虽然白天一切将回归“正常”,他将回到压抑的教室,面对一群浑噩的学生,讲授他不爱的英文诗。
与其他男人的不同,Tony的一次次折返,以及他编造的丧偶谎言,让Tracie对他逐渐产生厮守的期望,但她也希望得到Tony认真的对待,而不是被“taken for granted”。
Tracie期望也在谎言拆穿后破灭了,而这也将Tony自私的本性推向顶点。
全集的发展线条比较清晰,顺着Tracie和Tony之间的“孽缘”展开,而Tony的自私似乎又成为整个故事发展的推手。
他为了满足私欲,对Tracie谎称自己是鳏夫,当事情败露,他没有丝毫歉意,反而对Simon恶语相向,甚至怀疑Simon对他妻子不轨,之后为了沉尸而欺骗Tracie复合,最后为了自保而不愿意证明Tracie的清白。
对比之下,Tracie对Tony付出了真心,当面对Tony的恶语,Simon也只是说出了内心对他的感受并且懊悔自己不该对他报以幻想。
整集中不时闪现那首英文叙事长诗《the lady of Shalott》的片段,借助诗中Sharlotte姑娘在发现爱人前后的改变和决断,映衬出Simon在不同境遇下的心态,更传达了两个人物为爱冒险的共鸣。
感觉这也给本集增加了一些神幻、古典、浪漫的情调。
但Simon并不会受到Shalott遭遇的诅咒,本集结尾Tacie的微笑,也似乎暗示她与Sharlotte同运不同命,她洗刷清白,得以继续自己的生活,得以用行动改写Sharlotte因诅咒殒命的结局。
既然是审判题材的影视作品,对案件庭审过程的呈现必然也是每集的核心。
Tracie为自身做无罪辩护的那段算是整集中最扣剧题的一段了。
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主审法官允许Simon着被捕那天的装束二次出庭,在出庭时体恤地问道“What shall I call you?”最终陪审团在听取Tracie的陈述之后,一致得出了无罪的结论。
虽然没有对陪审团内心活动的过多描绘,但从陪审团给出的结论来看,本集传达出陪审团成员更多在于专注于案件事实本身,并没有因为Simon的取向和爱好,影响对他在本案中行为的定性,多多少少也反映了审判人员对当事人内生选择的尊重和接纳吧。
这也与片头找Tracie茬者的偏见与狭隘形成强烈的对比。
其实纵观整个剧情,我们也必然会认为Tracie是无罪的,但就结果而言,越接近公正,越表明审判者克服了自我的喜恶志趣对定性他人行为的干扰。
Tracie的机智挽救了她自己,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她没有为了与Tony厮守而协助他沉尸。
真正拯救Simon的是他善良的本性。
Simon
Simon
Simon
Simon
Simon
截图如下:
这部英剧短小精悍,每集一个故事,描绘了除开是非对错以外各主人公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是或非的。
第二季水平也不掉线。
真如网友所说,美剧是为了放空,英剧是为了思考第一集是关于同性恋的故事。
同性恋往往和悲剧挂钩,也总被文学创作拿来当题材。
归根结底哪有同性与异性之分,只不过是两个活着的灵魂蹭出了火花罢了最后一幅截图是最后一集,很有意思,从这个摄影角度虽然是在模仿儿子去世时的状态,但是我把它解读为为自己所说的谎向父亲忏悔比较有趣
看到第三集的评论,想为继母说句公道话:悲剧发生几个相关者都有责任,包括继母、父亲,但根源所在还是男主,他的确是有严重的心理或精神问题。
剧中没有正面描写继母心理,也没有给出事实和证据说明她就是心黑,但相反,大量细节描写了男主的心理和精神问题:虽然未必能说就是精神病,但用偏执、抑郁、臆想等形容他至少不会错。
05:42:男主母亲弥留之际,男主与护理的对话。
他指摘她因为对他母亲没有爱,所以对母亲用syring drive,(一种注射泵)。
实际上,这种注射泵被广泛用于姑息护理领域。
姑息护理,是新型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注重的是用人性化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不是一味地延长病人的生命.随着临终关怀运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全新的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就此剧情推断,男主继母的职业就是一个姑息护理员,专门为临终病人提供最后护理的这样一个职业,她做了她应该做的,工作是尽职的。
(后面剧情中,男主也有对其他人提过,她帮病人冷敷,喂她吃药,擦洗身子等。
)但对母亲太深的爱使他无法接受syring drive,至此对未来继母的恨便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11:20:男主与快餐店服务员Liv的一场对话。
别人很正常的友好安慰在男主眼里成了恶意的幸灾乐祸和八卦。
此时,男主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沟通的心理障碍已体现出来。
19:30:砸电视。
男主行为开始异常。
23:40:这段是男主的回忆:为庇护他,母亲与他数学老师发生的一次争吵。
这段回忆很耐人寻味。
大致是在男主9、10岁模样的时候,大约听课时经常心不在焉,老师约了家长谈话。
极度有趣的是母亲回敬老师的话:“你想说我儿子有问题你就错了,是你让英格兰都觉得无聊,你是全世界最糟糕的老师,他会心不在焉,因为听你的数学课就跟盯着油漆风干一样无聊。
”试问在老师找家长时,一个通情达理的家长会这样回应对方出于职责所在而提出的意见吗?
这里不难看出两点:一,男主母亲对他一直都过分溺爱。
二,男主从小就多少有些问题,至少是极内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
29:58:男主幻想幻听的一幕,借电视中的某人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意识:“她(指继母)会把一切归咎于你的病,她知道你把他看透了,这是她的脱身之计:她会说,可怜的孩子病了,魔障了。
”试问,哪个正常人会老是担心别人怀疑自己不正常?
种种心理和细节都表明男主是一个原本就过度敏感、内向、封闭的人,又正值青春反叛期,在痛失爱母,又缺乏正确引导和治疗的情况下,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都出现异常,终于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至于继母所背负的指摘,害母、勾引、杀狗、下毒等等,都是以男主的视角去描写的,更多的是男主的臆想,并无正面描写,也没有实据,不能就此推论她就是个恶毒的人。
最后探监(宣判后要押往指定监狱服刑),是确实发生的,父亲弟弟没来,应该是巧合。
而继母仍来看他,好歹是尽了职责。
争议最多的所谓的诡异一笑,我看了N遍,没看出她在笑(女主本身不笑的时候就是嘴角向上,似笑非笑的),最多算抿了一下嘴角,可能只有Llightman才能搞懂这个微表情。
每一集站在被告席上的人,都是不得不。
第一集体裁很抢眼,独特的配上诗歌描绘人物的心情变化;第二集让你看到英国小镇,放佛农村斗地主,落后的情况太多;第三集情绪很复杂。
父亲再娶,儿子不能接受,片中反复讨论儿子是否自私和过于敏感。
I would say he is too boring. 也许母亲是那个一直照顾袒护他的人,从而导致他不会自己为自己辩解。
人一旦有心结,要么通过语言沟通,要么离开让时间来缓解,如果都做不到,一般人就只剩下暴力手段,导致悲剧。
这个儿子心理反复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这位护士是故意的,有这个念头是有可能的,但是有这个念头并持续了很久很久,并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超乎常人能理解的了。
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他把自己失去精神依赖的过错,扔到了护士身上。
他兄弟和他父亲作为情绪更丰富,表达更强的人,走出来了,这也是因为他们更坚强,很可惜,这种最基本的自我心理保护能力和化解机制不能强求,有些人这方面的机制的确不成熟。
护士穿着暴露,存在勾引的成分不假;后面洗碗的事情僵持也有些过了,一般人不会为了这种事不退让;但只有这两件事能明确看出她不对,在圆滑处事上,她应该是四个人里面最成熟的。
she should not be blamed.
公平和公正从来不是对等的。
有时候公平并不意味着公正。
看到第二季最后两集内心也百感交集。
我承认斯蒂芬固然敏感有点偏激,但这并不是最糟糕的额,如果他的家人身边的朋友能多给他一些关爱能让他感受到他是被人在乎的这孩子就不会那么绝望。
换作是我也会给那个婊子来一刀。
她真是太对得起bitch这个词了,从她的穿着言行举止都证明了她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婊子。
好好的人会天天穿的坦胸露乳吗?
风骚的不行了简直。
她也根本没有像慈母一样打算去感化一个新的家庭和那两个孩子。
她一直都在命令,每次看到对方败阵她眼里的得意处处可见。
从她进入这个家庭情况就变得更糟,剧中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孩子不喜欢就不应该跟她结婚,每个大人都应该知道家庭的不和睦会带给孩子多大伤害,而他自己有错在先跟那个婊子早就暗结珠胎。
一点廉耻之心都没有,还处处听着那个贱人的话。
最后一集斯蒂芬之所以能那样把自己勒死想必也是绝望到底,那个恶毒的女人对他说了什么不用想也知道了。
本来完全可以挽救的一个孩子却这样早早失去了生命。
不想说什么了,小人最后还是得了志。
丑陋的嘴脸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
他捅了人要被判刑这是公平的,因为每个犯罪的人都会接受这样的处罚。
但是也不是每个人的作案动机都是坏的,所以每个做错的人都被判刑同时也是不公正的。
(这里指剧里每个人物,有好有坏犯罪原因各不相同)就像那张图上表明的一样,身高各不相同的人同时站在一样的台子上看比赛尽管个矮的那个还是看不到,这叫公平。
让个高的站着个矮的站在台子上这样大家都能看到比赛,这叫公正。
总之还是一部非常棒的剧。
以上仅仅代表个人拙见。
1、没啥好说的。
2、“屁股决定脑袋”,再坚强的女人也无法接受母子情深的考验,即使她敢于跟黑帮针锋相对。
3、要抬起头、向前走。
始终沉湎于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而无法自拔的史蒂芬,驱使自己走进了那个与所有人为敌的牛角尖。
4、除了那个居心叵测的看守同事外,其实还有两个角色更应受到谴责:其一,是受到法官宽恕而浑身上下散发着圣母光辉的蒂娜。
且不说身为狱警,不论任何原因私放罪犯都理应受到法律严惩,即使她的本职工作也并非尽善尽美,发现史蒂芬情绪异常主动作为是好的,但没找到思想根源就鼓励其“给妈妈写信”很可能就是压垮可怜的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次,认为应该采取应急措施而未及时采取,事后反而委过于同事,直至上法庭前也从未通过任何正规途径反映监狱存在的种种弊端,如此种种只能证明其绿茶属性。
其二,是那位稀里糊涂判案的法官,往往将道德标准凌驾于法律精神之上。
史蒂芬故意伤人案中,既然已意识到小史精神状态异常,就应该当机立断要求对其实施精神鉴定,根据结果再做判决,而非草率地将他投入监狱;在蒂娜案中,虽然她有积极抢救史蒂芬的立功行为,以及她对狱政弊端的大胆揭露,但充其量只能作为减刑依据,不能完全冲抵其私放囚犯的严重罪行。
以此类推,守卫边疆的战士如果认为当局腐败,难道就可以背叛国家引狼入室?
真正是荒唐至极,也违背了法律违法必究、罪罚相当的基本原则。
这也是我对第二季仅仅评价三星的原因。
相信很多人被第三集的结尾惊悚到了。
有人说是哥哥的幻象,也有人说,继母在说谎,但事实的真相却在第四集中偷偷地展露了出来。
首先,哥哥并没有杀死继母,应该是杀人未遂。
如果你看过第二集,就应该知道,是同一个法官进行了审判决定,第二集中的未成年人因为杀死约翰而被判处了12年,而哥哥只被判处了6年,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继母没有被杀死,是杀人未遂。
第三集结尾,哥哥和继母的对话是真实存在的。
继母没有说谎,她的确给父亲和弟弟下了毒药。
继母是一名护士,她经手了很多人的死亡,死亡和生命对于她来说无足轻重。
哥哥的母亲,并不是自然死亡,是在使用了阵痛药物后,加速了母亲的死亡。
继母从一开始就盯上了这个家庭,从继母的日常行为上来很,很明显是不安于室的女人,也许,在折腾这个家庭之前, 她还有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行为,也许她以玩弄别人及别人的家庭为乐趣,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她的阴险与狡诈。
为什么可以确定继母的确给父亲和弟弟以及哥哥都下毒了呢?
这个疑问在第四集中隐晦的得到了回答。
在哥哥死亡后,对于女狱警的开庭中,都没有出现继母和弟弟,如果继母没有出现,也许还有原因可以解释,但是弟弟为什么也没有出现呢?
甚至整个第四集中都没有出现弟弟和继母。
假如第三集结尾继母说的是实话,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弟弟已经被毒死,而继母下毒的行为,很可能随着弟弟的死亡而让父亲幡然清醒,意识到自己的大儿子说的是实话。
那么,第四集和第三集中间就应该发生了这样的事:因为哥哥的入狱,弟弟慢慢开始对继母比较冷淡,继母开始看弟弟也不顺眼,继母为了和父亲一起过完美的生活并独占父亲,弟弟慢慢被继母毒死,而弟弟的死去,也让父亲开始怀疑,但因为没有证据,而和继母离婚。
离婚后,认识到自己错误的父亲去医院看望自己的大儿子,告诉儿子,儿子是正确的。
却得到了,儿子的死亡消息。
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哥哥死亡后的庭审现场,始终弟弟和继母也没有出现过。
关于哥哥是否真的有精神病。
答案是:没有的,他只是一个敏感的孩子。
哥哥应该是17岁左右,从他和自己母亲的回忆中就可以知道,他是个敏感的孩子,但是敏感不等于神经病。
不知道大家周围有没有比较敏感的朋友,如果没有就请参照自己的女朋友。
一般敏感的人,第六感,也就是下意识都比较强。
在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们的潜意识就会根据自己接收到的所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得出结论,一般结论都是准确的(请参照自己女朋友的灵异第六感),在继母第一次登入这个家庭的时候,哥哥就已经下意识的意识到了这个女人散发出来的勾引气息。
以及在后面的生活中,继母也一直都在散发着自己的性感与不安分。
敏感这个词汇,往往都和脆弱相互依伴,哥哥敏感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唯一能够理解自己的母亲。
在他最需要支持与帮助的时候,面对的确实自己最亲近的人的不信任。
他不知道怎么办,平静的面容下充满了无助与责任,当责任遇到了无助,就只会采取极端的手法去完成自己的责任。
哥哥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甚至有可能是真相的想法,但是他却被最亲近的人反驳。
他不能接受的不是继母的邪恶,而是自己父亲和弟弟的不信任。
同样,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
最终,哥哥充满了对亲人的失望,而走向了极端,哪怕是充满了对亲人的失望,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自己的家人。
当继母在监狱里,告诉他他的父亲和弟弟都生病了,他选择了死亡。
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父亲,这个词汇,真是,让人难以加在居中的父亲头上。
作为一个成年人,驱赶自己刚刚失去母亲的未成年儿子出家门。
尤其是在大儿子说出自己想法,需要得到他信任的情况下,做出了最错误的选择。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为。
他可以相信继母,但是他也应该相信儿子。
但是他却做出了最让人难以接受的行为,驱赶、结婚、不信任。
这是我最无法理解的事情。
一个男人,中年丧偶,也许他急切的需要另一个女人来安抚他的忧伤,需要一个女人来完善自己的家庭,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象, 用不信任儿子,而去换取表面的美好与平静。
最终,他得到了最惨痛的结局。
第四集最后,父亲说原谅并认可了女狱警的行为,何尝不是父亲对自己的一种自我的谅解,这种掩耳盗铃,真是让人作呕。
也许,父亲是想赶紧结束这一切吧。
偶然看到知乎上有人问该剧为什么没人推荐。
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句推荐的话:该剧让你眼睁睁看着你身边的人走向毁灭。
剧中的人和事在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少,人生的路上也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件或那么一俩个人,也许你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段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或处在那样一个困境中或者歇斯底里。
可以说这个剧太沉闷太真实了,很多时候我不得不看到一半停下来喘口气,虽然喜欢这剧却不能像看其他剧一样,好看过瘾连着看几集。
第二季第一集让我看到的是西蒙追求真实的自我,有点正面向上的味道,是个动人的故事。
剧中存有一股巨大的情感的力量,这个股力量链接了我们眼前的虚幻与内心的真实世界(这句话瞎扯个啥,当时是怎么想的,有机会重看一遍该集。
一场相遇,让西蒙白天的教学工作,不再枯燥毫无意义,他的教学内容——英国诗歌,是对他们的相遇故事的注解)。
另外,这集追问的不是法律上的有罪无罪,反正我自始至终看到的是视角人物西蒙无罪。
正如豆瓣上@anon 所说,“他只是有毒的玫瑰,引得Tony走上另一条路”。
第二季第二集最后结尾的时候,那种纠结反复的状态,看得我心痛,演得太精彩了。
剧中的Mo应该走上前,紧紧的抱住那个歇斯底里的女人Sue 。
她们都需要一个拥抱,都需要来自好朋友的安慰。
因为,我相信法庭上Sue的眼泪是为Mo和Mo的儿子而流。
也许我一厢情愿了,但我们都知道,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结局。
第三集的故事,就是一个类似知音杂志的故事,不同的是这个故事不是给读者猎奇的,是撕开给你看的,让你看到人的脆弱与邪恶。
这集故事,看似没什么内容,不够深刻,也不复杂,就是一个人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这个人敏感,有臆想症的问题。
我想起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话:心之敏感,是福祉,也是诅咒。
每集的镜头都是从监狱开始,第四集的故事就发生在监狱。
三四集的衔接,一下子让我对第三集上述的看法有了改变,让我重新审视这位父亲在斯蒂芬悲剧的发生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剧中的女主被强奸后,她那种沉默冷静,看强奸犯看同事的眼神,让我印象深刻,觉得这样一个情节真实无比。
该集法官的表现,让我想起恻隐之心这个词语。
这个未成年被告可能精神有问题,法官对此也大致清楚,于是法官再三询问这个未成年的个人意思,都被这名未成年人犯人给拒绝了;基于被告自己的选择,法院的被动和法院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尊重,法官没有进一步做精神病鉴定,而是将这个少年直接判进了监狱,然后在监狱未成年被告,因为精神问题自杀了。
法律是惩罚了罪犯,但面对这样一个罪犯,罚的还有意义吗?
我很喜欢第四集,那种人性的复杂,人的自私阴暗一面,人的善良光明一面,在这集表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要我评价这部剧,我愿意用所有美好的词来形容它,继布莱克书店后,这个成为了我最喜欢的英剧之一(其实我看的英剧并不多),但是每次看英剧,总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能我是一个慢一拍的人,对于快节奏的美剧,我只要连续看上2,3集,就会感觉比较疲乏,但英剧总不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就如同这部剧,镜头细腻,制作精良,时快时慢,情节上没有任何多余的地方,更重要的事,它非常深入地讲了好故事。
对于1。
2,4集,精彩之处就不赘述了,每个人都看到了,但是我相信会有人跟我一样对第3集,会有一些疑问,尤其是看到最后结尾时,那神秘,诡异的继母的笑。
我的理解是,继母先前进入这个家庭,也许她也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尴尬,其实有做过一番努力,也拼命地想建立好和两个儿子的关系,这个从一次吃饭的时候可以看出,她一个人拼命的说话,想要调节好气氛,借此融入这个家庭,但事实上,弟弟能够很快地适应,而哥哥却不能,因为他总觉得这一切来的太快。
他一言不发,并且愁眉不展,每个人都担忧地看着他,希望他说说话,连父亲都意识到了接近冰点的氛围,但是直到继母崩溃甩袖而去,他都觉得一切都没有任何问题,继母后来在晚上又过来表示和好,称希望大家关系和睦,但是他却怨恨地问,是否在母亲过世前就爱上自己的父亲,继而把他母亲害死。
继母终于绝望了。
大声嚷嚷称这个孩子疯了。
其实我说这么多细节上的情节,是因为很多人好像都主观地偏向主角,而忘了体验继母的心情,却都没有意识到,其实她有做过努力。
而主角精神过于敏感,且精神有些许不正常,这个都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他砸了电视机,认为里面的人在说着他自己的故事。
他的表现最终让继母开始从温和的角色彻底转变,与主角对立起来。
于是战争开始了。
她做的饭。
他觉得有毒。
让他洗碗。
他偏不干。
他的臆想也越来越严重。
并且心理影响到了生理,而继母此时心理的阴暗面也彻底被激发出来。
继母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货色,她扔掉所有他最在乎的东西,要让他抓狂,让大家都认为他有病。
并且病的非常严重。
不仅如此,她还杀了家里的狗,她做的这一切都想让将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场面如她所愿陷入失控,儿子疯狂的表现也彻底让父亲无奈了。
把他赶了出去。
连相依为命的弟弟也表示他“太敏感。
”综上所述,继母的确不是好人。
但也绝非有下毒,我想这应该是男主角臆想的,她最后那一笑,应是报复性地炫耀自己的胜利,“你不是怀疑我下毒害你吗,要毒死你们一家么,我现在就这么做,你能怎么着?
”结合第四集,父亲有出现,并且还很健康,更加坚定了我的猜想。
当然,也只是猜想而已。
第三和第四集居然一反第一季和本季第一第二集的常规,故事有了连续性。第四集看哭了,女警官心里有多大的委屈?!(可惜被强奸没有交代)每个故事都有触动人心灵的东西。带口音的英文比较有特色。
第一集摄政王演技真的爆炸,后面两个故事感觉不如第一季水准。
第二集两个妈妈的哭戏演得真好啊
他选择了胸大的那一个。—— 第三集故事梗概
比第一季进步了一点!我本以为每一集个案之间是有联系的,像最后一集那样,编剧可以用巧妙的剧情串在一起!然而并没有,都是零散的故事!
比第一季差多了
至今为止看过最好看的英剧我操S02回来了8.14开播。依然,不愧是我最喜欢的英剧,第二季没有一点失望,异装,黑社会,后母,少年犯,每个人性都是一段命运,需要一口气看一段人生是残酷的,也是温柔的。
剧情有点太扯了 比较刻意的感觉
比1差远了,伤心。。。
1、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跨性别的情感,我同样无法理解为什么最后会杀了他老婆,如果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么爱她。争吵误杀还有点合理。很沉重的题材。2、总是这种两难之间的选择,不过一般都不会大义灭亲的啦,但真的没想过一定逃不了的吗?还是说不能眼睁睁看着一定要垂死挣扎一番才叫爱才不叫放弃?3、精神疾病是需要药物干预的,不是说找人聊聊天开解一下就好的,抑郁症不是心理疾病。最后那个护士继母探监时说她丈夫和继子都病了的时候,嘴角像泛起一点笑意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真的是她下毒了。4、最后一集连着前面的故事,讲了精神有问题那个男生入狱后自杀的事,又是一系列谎言没打败良知最后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放犯人走的这个行为有点太不理智了,怎么看都是作茧自缚的做法,不能理解。
根本就是每一集都在考三观= = 比第一季是弱了一点 但是感觉真的拍的很用心
实在看不下去……
第二季比第一季好。
精神患者犯罪也是有理由的,齿轮咬合。
主题曲总是那么压抑,体现到剧情上更是沉重。灰暗的真实,无法泯灭的人性,纵然身为旁观者的你知悉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但审判却依旧在那小小的法庭里。法官,陪审团,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你的心中也在矛盾,或许这就是accused想让你思考的。——英剧的魅力真是无法抗拒。
第一集和第三集不错,第一集看后感觉英国编剧很敢于探索人性内的一些未曾触及的阴暗面。第三集的结尾比较模糊,不知是没交代清楚还是故意留白。
继续精彩
真心感觉和第一季有差距,最后一集不错
2.5分,比第一季差很多,故事节奏与内容的差很多,连第一季结局的不确定性在第二季里结局你几乎都知道,且没有太多让人同情的地方
神作,刚看完第一集就被震住了。从前真不喜欢华兹华斯,但他的诗在这剧里念出来居然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