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集真的还可以,越到后面越以各种方式煽情,不是不可以煽情,真的是太过了,一煽情节奏就拖沓,而且后面剧情讲了啥,讲中国医生的坚持和不容易可以,你不能从抗击埃博拉病毒上来展现?什么父女情啊,爱情啊,政治啊都扯上,后面的剧情好像感染埃博拉也没多大事一样。
哎,本来以为是个好剧,太可惜了。
“对不起郑医生,我想跟你重新介绍一下我的身份。
我的确不是医生,我是《全球视界》的记者,桑宜村和黑石寨这一带形式很敏感,我又听说塔巴那西对记者不太友好,对于隐藏身份方便行事,我没有恶意的。
你是一个勇敢、善良、有胆识的人,这就够了!
”因为这句对话我意外的觉得这部剧还不错,是啊!
确实如此!
如此优秀的品格,正义的女主角,但就这样被枪杀了,为什么要写死她?
难道现实中的战地记者都是这个下场吗?
奔着埃博拉的主题去看的,开篇不错,干净利落不拖沓。
但从黑石寨部分就开始变味,记者线女主光环太重,为了朋友用一张假医生证一个人冲反政府组织,遇到危险靠光环化险为夷,身份暴露得人尽皆知,发了断人财路的报道,还悠哉游哉游玩不跑路。
可能因为这个剧名,我是抱着看埃博拉治疗去的,记者线,纯感情戏,英雄救美什么的,对我而言都是减分项。
说回疫情,男主为了疫情源头进黑石寨,源头是什么最后没说。
剧中首例病患来源于黑石寨,死亡后家属凭空消失,前期渲染得是因为反政府组织内斗而故意放出去似的,最后也不提了。
男主朋友老盖医生,染疫死后又下床走动,男主黑石寨返回后提了这不正常,但又没个交代。
后有一病患出现治愈后眼内有病毒残留的情况,给人感觉是个重要剧情,但后续只是他又好了...... 情节破碎,有头没尾。
全剧一直在渲染价值,医生大爱无疆,记者勇敢无私,中医博大精深,非洲人民热情淳朴,但是却没有好好和剧情结合,显得空洞乏味。
埃博拉这个主题很好,但是这部剧却没有真正展现埃博拉。
全24集电视剧,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看的过程中,欠下又总会及时补上,终于在昨天大结局了。
刚知道开播的时候还有点害怕,毕竟“埃博拉”这个病实在恐怖。
后来想着“要过审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吓人的画面吧”,然后就去看了。
前三集节奏不错,后面开始抒情和回忆比较多,而且中途太多情节围绕“钻石走私案”展开,实在有“跑偏”的感觉......就总让人在突然紧张和突然松弛的气氛间来回交替QAQ 后来再想,“前线”也不全是紧张的战斗,可能主创更想突出“广义上的前线”吧:不仅面对病毒,还要面对在病毒阴影下笼罩的所有人和环境,呈现他们关于病毒与人类,生与死的理解,这样可能会更合理一些。
但是说真的!
大结局!
让我感觉辛辛苦苦追前23集就是看了个寂寞!
编剧拎着800米大刀毫不犹豫地砍过来了,真的一下子给我整懵了,上次能这么虐还是我看苏冉同人文的时候QAQ开始还害怕全剧气氛组领头人老韩领盒饭,结果他倒是没事,何欢领盒饭了就顿时不能理解🤷♀️虽然我知道肯定是报道内幕遭到报复了,但这剧情节奏推进得也太突然😢而且人家何欢6.1生日,你给人家直接生命定格5.31,编剧你心不会痛嘛!
(不过照我写BE的风格好像没资格说这话)这真是贯彻前段时间看到的“BE美学”定义:“什么是BE美学?
美的无非‘两个永远’——永远不能忘怀,和永远不再回来。
”编剧在大结局做到了完全贯彻落实以上定义。
只能说致敬医者吧。
毕竟“才不近仙者,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
最后要安利一下剧里的插曲《无界》。
歌词和旋律都很好👍真的唱出了理想,那种义无反顾、奔赴生死与光的热爱与坚守。
我不知道,编剧南柯是否是精神分裂,还是说南柯拿剧本到总导演杨文军手里后,杨文军同样也是分裂症,他似乎找到了知音,随即拍手叫好,俩人一拍即合,拍了这部匪夷所思的作品!
这部作品,体现了两个“分裂”的世界,或者说,总感觉是在看两个平行世界,或者说不相关的事件,女主毛晓彤和医疗队是在同一个重灾区吗?
是在同一个国家面对埃博拉吗?
怎么女主能开挂到如此地步?
😓细数一下毛晓彤饰演的女主何欢都做过哪些“无脑”事,在第5集25分50秒的黑人庆生聚会上,女主随意拿起酒杯就喝,在那个落后的国度,交叉使用杯具很普遍且埃博拉高发的时间段,她这无疑是作死;第8集8分11秒接触完埃博拉病人随意脱防护服,和同在该地区医疗队脱防护服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这样不规范的穿脱是自带抗体?
第11分26秒直接接触疑似病人,更可笑的是,第15分50秒,冒着生命危险给一个埃博拉快死的病人喝可乐,呛到喷出大量液体,这时候女主不仅离着近而且没戴任何防护面具,最厉害的是第10集6分12秒,女主竟然摘下口罩,去亲吻男主接触病人后的防护服外罩,总总迹象表明,国家医疗队到了那里战战兢兢的抗疫完全没必要,编剧南柯想表达的就是,女主是女超人,身上自带免疫抗体,啥接触都不怕,我就纳闷了,为啥不让医疗队解刨这个女主,好从她身体里提取抗体呢๑_๑
医疗队全副武装进病房让女主情何以堪?
再看看援非医疗队,第2集16分56秒,谢云虎偶然摸到埃博拉病人摸过的铁网,他自己都疑神疑鬼的不行,负责任的把自己隔离起来,第11集40分51秒当地隔离病房建成后,医疗队第一次出任务全副武装,包裹的严严实实,紧张到不行,感觉是进入了异世界的细菌空间,还有第19集14分16秒,医护人员进p3实验室摸个门把手被酸性割破个手套也是害怕到病毒会入侵,甚至眼中带泪的程度,这种种迹象,完全和女主在当地的做法判若两队,这确认是一个国家的人?
再看看女主口中所说的为正义拼搏的事件,第7集35分12秒无国界医院的伊莎贝拉莫名其妙就开始向男主推崇女主多么多么勇敢,什么她报道过战俘,报道过偷渡人口贩卖等,要知道两人刚一见面,伊莎贝拉就说这些是不是太强行解释了,给女主贴金没有这么贴的吧?
似乎让观众觉得,女主作为记者,多正义啊,实则呢?
去反ZF的黑人聚集区调查钻石走私真相,却在第10集遇到危险时还要让老爸来救,救完了不听劝,私自跑出去接着调查,在第16集调查“守门人”时,又被绑架,这次又舔着脸让“男友”来救,你女主不挺能的吗,何着伊莎贝拉口中的你,就是遇到危险让自己的亲人给自己做垫背?
😠更气愤的是,女主在第6集38分和男主说,帮朋友调查钻石走私真相,美其名日说什么“记者有责任检视社会中看不到的角落”,我就呵呵了,身为中华儿女,你自己国家的“黑暗”都给曝光了吗?
国家这些年,出的贪污腐败,食品安全问题,强拆居民房屋问题,甚至建个桥都要被当地官员给安个“帽子”的问题,哪个是你女主报道的?
自家门前雪还没扫呢,何以扫天下!?
我不知道,编剧是有意避开这些还是装聋作哑,让女主记者去报道国外的黑恶,却熟视无睹自己国家正在发生的不公平事情,我只能说,这样的“献礼剧”,不要也罢!
震撼!这是我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触。
埃博拉病毒,无药可治,只要感染上,必死!剧中出现的的第一个患者,看到他感染病毒,全身颤抖,血止不住的流,我真的第一次那么真实的感受到病毒的可怕。
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明的代表。
老盖,郑书鹏的好朋友,幽默风趣,曾在中国留学,因救治埃博拉患者感染,永远的离开了,他唯一遗憾的是,还没有救治更多人。
郑书鹏剧中男主,勇敢善良,剧中有一位非洲老爷爷,两天没尿尿,膀胱膨胀,危机时刻,郑书鹏用竹竿吸他的尿,最后人被救了回来。
何欢剧中女主,博爱,勇敢,是一名记者,曾当卧底揭露人口拐卖等等,再一次出现在非洲,也是为了调查真相,为了真相,她一个小女孩,不怕生死,她说:“比起生死,我更怕被蒙在骨子里。
”我从剧中看到了更多的无奈,拼了命抢救回来的孩子,最后因为营养不良,还没有看看这个世界,就离开了,虽然中国医生无偿救助,但是他们连路费都没有,连医生的面都见不到。
每次看完我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心中有大爱。
有些人光是为了活着,都拼尽了全力!
从未想过主旋律国产电视剧能有这么高质量。
高赞推荐,理由:真实,用心。
先说剧情,是主旋律电视剧,却没有过于夸张的拉高站位,情感烘托和情绪发展非常自然,能够吸引观众跟着剧情一步一步走。
摒弃大团圆的HE式结尾,拥抱现实的真实与残酷,用悲剧震撼人心,引人久久回味。
我本人从事对非国际合作多年,工作中清楚明白援非并非简简单单的我们与非洲兄弟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皆大欢喜之事。
援非,尤其是去当地援非,既要解决中国与当地的Culture shock,又要面对别国在当地对我们工作设置的障碍和破坏。
非洲,是大国博弈的第三个战场。
我们本着善意去做好事,但往往面临重重困难。
本片非常真实的反映了赴非援助可能境遇的困境。
但纵使被虐百遍,当地人的支持与感谢却总能支撑大家把对非援助做下去。
正如片尾所说,谦逊和尊重,是我们与非洲朋友交往的不二法则。
多年来,我们在非洲做了那么多事儿,其中故事信手拈来。
我们不缺故事,缺的是讲故事的能力。
我认为本剧讲好了中国故事。
这种叙事方法国人爱看,世界人民也乐于接受。
期待本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再说布景,疫情之下不能出国,本剧在海南取热带自然景观,非洲街景搭建可谓用心。
剧中街景可见一些非洲著名但国内少有耳闻的品牌。
此前去过非洲几个国家,感觉此剧布景在某种程度呈现出了非洲和非洲人的感觉,难能可贵。
再说角色,每个都很出彩。
医生、护士、赴非经商的同胞,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挣扎和成长,形象立体且饱满。
演员情绪充沛,毫无出戏感。
看,不用流量,不用鲜肉,照样可以拍出好作品。
最后说细节。
成败在于细节,而细节永远是最打动人的。
本剧草蛇灰线,伏笔埋千里。
见多了现代剧前面挖坑后面埋不起,猛地看到一个逻辑线如此严密,有坑必埋,有线必呼应的剧,非常意外和惊喜。
片尾老韩带着何欢的帽子独自一人泛舟钓鱼的画面深深戳中我的泪腺,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奉献。
时代的尘落在一个家庭上可能就是泰山般的重量。
For the greater good。
总结,很久没有为一部剧哭得稀里哗啦了。
哭的伤心且欣慰。
伤心为剧中人,欣慰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他真的很爱中国,真的很伟大,死的时候还想着能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他多么可爱真诚的人,为什么他也是原型😭😭😭😭😭求求这个剧给我火!!!!
宣传太少了吧都没有字!!
第一次看抗疫剧为外国人哭!
他真的很好,他的原型我也看到了,罗晋的角色也有原型呜呜呜呜为什么有原型,希望天下都太平
前面很紧凑,后面看不懂了。
只是隔离点,没有治病的权限?
只要确诊就转运走,怎么老是死人?
那么多线条,不如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
前面连夜看,后面拖着看。
这个140字真的是垃圾,不长脑子。
字长才是精华?
狗屎,不想再去想要什么时候回来了,乱入耳式耳机线上的小姐姐们都是我的小仙女们的小姐姐们都是我的小可爱们的生日礼物我小孩一定会很喜欢我的小姐姐们都很喜欢这个节目的哦我也是很喜欢这个节目的呢,随便一个人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喜欢的人和事物的关系都会很好看了吧,
埃博拉前线看完前两两集就被吸引了 全员演技在线 影片主演十足 氛围感营造的特别好 可以看出剧组在搭建场景和背景上下了功夫的 病毒实验室细节满满 各种仪器无比专业 让人不由自主的就被带入进去了 看的意犹未尽 罗晋演技依然在线!
真的让人感觉在非洲土地上 面临着恐怖的病毒危险 最后致敬医护人员!
期待接下来的埃博拉前线
#BJIFF14 英嘉(🐳💗)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一路北上就像成长(问答环节有人问导演Is Lolita one of the inspirations? 导演火速接no no,笑死)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3.5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2024北影节第一站
大银幕看这个可太酷了。
可能是第一次真正发现了俄罗斯电影的美。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