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虽然在我心中是4分剧,但是我愿意给五分】。
先说为什么给四分,是因为几位主演的演技。
尤其Selena,一人分饰三角,甚至看起来没有突兀感,看得我o噻嘴。
山聪的演技也不错,但比起Selena就稍稍逊色了一点,Joey和Maurice的角色表现出来的不同不如ella和Lydia。
当然这里面也有Maurice的出现并不如Lydia多的原因,但在两个角色面对面对戏的时候,作为观众并不能像Selena的两个角色那样将其分清楚,甚至最后在天台上设计师的处理方式有点像旭辉。
当然也不是说山聪的演技不好,至少能把Joey演好,这一层面已经十分厉害了。
但是一帮配角的人演技就…惊喜的是这一次胡鸿钧的演技还不错,至少我没有出戏。
第二,剧本确实不错。
有独立的世界观,多重宇宙的设定能够很好地在最后串联起前面观众看不懂的部分,观众在最后两集恍然大悟。
分集的部分故事做得也很好,个人比较喜欢《嫁衣》《吃播》《对倒》《oppa》,这些都是形式新颖,又有新意的故事,尤其嫁衣,我觉得可以单独拉出来拍一部恐怖片了。
其次,我看到有些观众会执着于mia没讲清楚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没必要纠结,mia只是一个恶的代表罢了,每一个世界都存在,只不过在这个世界叫做mia罢了。
但关于这个部分,我倒是很期待tvb在别的剧进行联动。
第三,说说不好的地方吧。
前期恐怖感营造得过于刻意,很多剧情抛开音效滤镜不谈其实是没有恐怖感的,但是导演过于迫切地希望我们觉得恐怖,就差把恐怖打在公屏上了。
但是第一部的妙就妙在恐怖感不适营造的,是你真真切切从剧情里感受到的。
视听技巧确实可以帮助营造,但是过多就会显得刻意,像是在炫技。
其次,这个滤镜真的看得我很心梗,类似的场景,第一部就是传统的土黄滤镜,一下子把我拉到香港深水埗这一栋大多是为了生活的人住的比较老旧的大厦。
这个滤镜,饱和度高点,就是我住不起的香港豪宅,饱和度低点就是谁敢住进去的泰式恐怖片,一点也不香港。
给五分的原因,是因为现在这个评分确实有可能会埋没了这部好片子,也是因为我确实和剧本和解了,我愿意把它抬高点。
喜欢黑猫,为了靓宝,长文更新中首先指出几个细节,或是第二部的关键设定:1. 年份《金宵大厦》第一部,Coco和旭辉相识于1968年,而《金2》别名《金宵大厦1968》。
除林哥仔之外,1968年也应是两部剧之间的重要关联。
《金2》医生和病人相识后,电台播报香港落雪,据天文台记录,头两次下雪都在1967年,分别是2月和12月。
也即是说,医生和病人相识次年,会有大剧情发生,想必就是第10个单元剧所谓的“原点”,并且会打通两部剧的情节。
虽然年份相同,两部有一处不同。
《金1》中1958年起地基打生桩,1967年Coco买房。
《金2》里直到1967年,医生认识病人时,金宵大厦尚未盖好。
两部剧的60年代应该不是同一个时空。
2. 雪Ella初初爱上Maurice的瞬间,是因为看到下雪的奇妙感应。
后来去到异世界,也是因下雪而意识到Joey才是一路以来与之共感的奇妙恋人。
Joey送Ella的音乐盒上,也雕刻着一枚雪花图案。
雪,就像第一部的流星雨,是男女主爱的信物。
3. 剧名金宵大厦,英文名译为Barrack O'Karmabarrack意为棚屋,外观简陋划一的房屋;karma是因果业报;不用of而用缩写O',可能是取O的字形寓意,一是坐标原点O,二是莫比乌斯环。
第一部前世今生,互梦互穿,是个无始无终的循环结构,但在结局追溯到某个原点。
第二部设定更复杂,时间与空间双可穿,但理应也会有循环结构,且与林哥说过的蝴蝶效应有关。
金宵大厦,Barrack of Karma,意思就是因果之楼,时空之楼,循环之楼。
60年代,香港,某精神病院。
这天晚上来了个新病人,其身份、来历不明,因自称从未来时空穿越到此,被当做神经病抓起来,由其他医生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和妄想症,交由医生嬅(名字未知)负责治疗。
3分钟电疗后,医生嬅提出4个问题,让病人回答,并表示若电疗方案不起效,将采取更激烈的“额叶切除术”。
“电击治疗”临床始于1940年, 用微弱、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以控制精神症状。
人体在清醒状态下通电非常痛苦,50年代后电疗手法改良,使用麻醉药和肌松剂,但仍有副作用和并发症,主要是头痛、恶心、呕吐和可逆性的记忆减退。
“额叶切除”更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手术,70年代后逐渐被医学界弃用。
大脑额前叶负责控制人类情绪,将此处脑白质切断,便会使活蹦乱跳的人,沦为一具没有思想和感情的行尸走肉。
电影《飞越疯人院》和《禁闭岛》的主角,就是被做了这种手术,变得痴痴傻傻。
自此,希区柯克的“桌底炸弹”已安置完成,悬念正式开启。
病人聪(名字未知)究竟有没有病?
他说的故事是真实经历,还是精神分裂的虚构?
他能否在限定时间内,获得医生嬅认可,避免厄运降临?
医生嬅提的是常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
知不知道这是哪?
你以前是做什么的?
知不知道自己为何在此?
”通常情况期待的答复是:“我叫某某。
这是医院。
我原来是职员/老板/.../无业者。
因为生病才会来到医院。
”如此表现得正常些,病人才有被判治愈出院的可能。
病人聪却孤注一掷,抛出另一个问题:“天上到底有多少个太阳?
”医生嬅看似严肃,不苟言笑,其实是个很奈斯,好沟通的人。
她没有强势打断,反而认真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有点小傲娇:“三岁小孩都知道,一个。
”病人聪志在必得,顺势接了下去,娓娓道来。
从地球:你能看见太阳系的这一个。
到宇宙:银河系就有二千亿颗太阳级别的恒星。
再到佛教学说: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你,和多少个我。
又从无数个平行时空,跳入其中一个具体的世界:在2021年的香港,有一个“你”,遇上了一个“我”。
如此这般,用一个关于“你和我”的谜题做钩,将医生带入病人的语境中,一步步吸引她的注意,使她渐渐沉浸于他的表述。
这些故事也是在配合医生的问诊,关于“我”是谁,从哪来,怎么来,为何而来,来干什么。
显然,“我”是为“你”而来。
如果“你”想知道谜底,那就多多与“我”见面、聊天吧。
大家知道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残暴的国王每天都会杀掉新娶的王后,为了拯救无辜的女孩们,一位聪慧的姑娘主动嫁给他,每晚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并将结局留待第二天揭晓,以此吊着国王的好奇心,来保住自己的性命。
《金宵2》也采用了类似叙述模式,10个单元剧,都是病人聪讲给医生嬅听的,故而在关键情节前后,总会夹入医生和病人的评点对话。
只不过病人聪要保住的,是自己的性格、思想、情感、记忆,是让“我”之为“我”的东西,而他穿越的目的,很可能出于某些意外,想要拯救心爱的人,也就是某一个“你”。
随着剧情推进,我们将会发觉医生嬅的独特之处,她爱看书,懂很多知识,有自己的专业判断。
其他医生将“穿越时空”视为疯子的天方夜谭,她却能给病人聪神神叨叨的情节,匹配某种科学解释。
这便造成一种悖论:医生一面想证明,所谓“回应人心的大厦”里的“奇幻事件”,都是科学的结果,来打消病人的妄想;另一面却又说明,这些事可能并非迷信,都是真的发生过,并非病人的幻想。
精神疾病的确认应当慎重。
人聪明,反应快,未必没病,如天才编剧南海十三郎。
反过来,看似胡言乱语,却有解释空间,未必有病。
正因如此,医生嬅非但没有给病人聪继续电疗,反而改成更轻的以吃药为主的治疗手段。
另外就是,医生嬅的理性外表下,有颗好奇与感性之心,她慢慢被病人聪的故事给打动了。
究其根底,无非是嬅和聪纠缠不清的夙世因缘。
无论穿越多少时空,他们总会被对方吸引,彼此相信。
--- 1更 ---病人聪给医生嬅讲的第一个故事(亦是编剧讲给观众),叫做“七楼半”。
支线剧情是9楼一家三代斗长命契的故事,主线则是介绍金宵大厦的奇幻力量,引出男女主的相遇。
原话是这么说的:“在另一个世界,2021年的香港,有一个你过着平凡的生活,直至来到金宵大厦,遇上一个不应该出现的我。
”接着开启了Ella和Maurice去机场的画面。
由此处起,许多话语和情节,都具备“表<->里”双层含义,有些比较敏锐的观众,初看时就能猜出不少潜台词了。
譬如说,“一个不应该出现的我”。
既可理解为Maurice,如果Ella没有遇见他,爱上他,就不会受苦、受伤。
亦可理解为Joey,来自异度空间的不速之客,原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他和Ella本应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这句话还隐含一个信息,你和我的相遇,是在“来到金宵大厦”后,而Ella是因父亲去世,才来接管店铺及业委会职务。
所以这里的我,指的便是掉落在大厦天台的失忆聪Joey。
所谓的相遇,便是“七楼半”故事的结尾,Ella在靓宝指引下捡到Joey,这个本不应该相遇,却命中注定相遇的人。
而这次相遇,不过是久别重逢,真正的初见,却在整部剧集的开头,小男孩被奇怪的球吸引,于空间交界处,认识了小女孩。
这,才是男女主故事的起点,两条平行线的交汇处。
--- 2更 ---Ella第一次“爱的感应”,是Maurice给她戴上眼镜之后,看到漫天飘雪。
这里有一处不易被观众觉察的小细节,在Maurice吻上Ella的时候,Ella嘴角轻扬笑意时,一滴泪水从眼眶滑落脸颊。
笑,看似浪漫的欢愉。
泪,却出卖了悲伤的秘密。
在一部以平行时空和蝴蝶效应为卖点的剧里,初见亦可是重逢,此刻的故事,或许已上演过千万遍,循环不止。
Ella爱上的,是一个默默守护她,却早已被她遗忘的人。
持续更新中,未完待续...
我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在那里我跟你有缘无份,但我相信,有一个你是我命中注定的,所以无论我跨越多长的时间,多少个世界我都会来找你,我会跟你在一起。
金宵大厦就好像一个人甘,他懂得思考,懂得回应人心 真相就是网络世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相,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还有你相信的 科云,你知不知道,我帮很多不同的客人做过很多不同的嫁衣,但是我总是觉得无论我把嫁衣做得再美也好,他们只不过是一件戏服,因为从头到尾,客人只不过把结婚当一场表演,说句我愿意,只不过是在讲对白。
也许是我太守旧了,但是我相信完美的爱情,我相信婚姻应该是一生一世的。
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应该穿一次嫁衣。
所以,科云我宁愿你错过,我也不希望你穿错。
你只是没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但是相信我,只要那个人一出现,无论你穿着哪件嫁衣,你都一定会是最美最幸福的新娘。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眼看他楼塌了。
人和物都有他的盛衰兴亡,金霄大厦同样逃不过时代的巨轮。
我只是想要答案,那我就可以死心。
有人等你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
偏偏我去的每一个世界都没有一个等着我的人。
其实相知、相分、相爱、相恨都是一种缘分,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的。
我不是你命中注定的人 更没办法看着你痛苦,无数世界,长年累月之中 我可以有一段跟你在一起的回忆,已经足够了 得失,祸福,甚至是生死,放大一点来看,其实有哪一样不是一个循环,互为因果。
每个人都想掌握自己的人生,有谁想被命运控制,就像白老鼠一样,被人放在一个转轮上,以为自己向前跑,但其实是原地转,一直转,转到死那天才停。
你们一直以为自己被困在圈里,只是当局者迷,有没有想过所谓的圈,根本就不存在?
小学教师一定教过你们画圆圈。
画得挺好,但是这个圆并不是完美的圆。
画不出来,因为这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乍看这个圆是一个正圆,幻想一下,如果把这个圆形无限放大,大到可以看到每一个粒子 一定会有瑕疵,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圆,就算用多精密的方法,都会有瑕疵,有落差。
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微观大千,世界如尘沙,没有事物是完全绝对的。
所以圆只是一个概念,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
你们刚刚看过那么多菲林,其实是统一筒菲林,你们看过那么多次的风景,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没有完美的圆,每一次循环都会有落差,就像你刚才所说,那只白老鼠在转轮里不停地跑,但是只要它找到合适的时机,就可以跳出转轮,突破循环其实只是一瞬间。
将来的事,当然看你们自己。
爱是一种记忆,记忆不存在,爱也不存在。
爱,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里,没人能夺走,我不会放弃的,我和Maurice都是追求完美的人,就当是给他自由,我们各自各精彩,等到最好的时空,最好的状态,再在一起。
林老师说得对,生命是一个循环,就像这盆玫瑰花,花开花落,又再开花,期待下一杯的玫瑰咖啡 金宵大厦是你创造出来的?
我相信它将会是这个年代的标志。
可惜,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有衰落的一天。
你又是否会想到,金宵大厦将来会变成一个乱七八糟,既奇怪又恐怖的地方。
过气是必然的,这里很快又会有一座更高更新的大厦出现,然后又会有一座更更高、更更新的,之后这里会被夷为平地,再盖一栋新的大厦,但是并不能抹杀它曾经存在的意义。
一栋大厦可以承载多少人多少事,你永远不会知道。
或许金宵大厦的诞生,其实是为了成就一个目的,就是让我和你在这个天台上相遇,又如何呢?
金宵大厦2好几个单元都是开放式的结局,有的人觉得好,有的人觉得坏,就像我们自己的人生结局也说不上是好是坏,因为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这一部相较于上一部,反而更让我觉得真实,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小人物永远在挣扎,现实充满了无奈。
七楼半展现了人类的贪婪,嫁衣诉说了有些人对爱情的执念,吃播让人看到了小人物与世抗争的一败涂地,姐姐讲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城寨英雄go显现的是当代年轻人与父母的和解,对倒可能是在告诉我们金钱万能却也有罪,双鱼和仿客有点相似是心理疾病造就人生悲剧,oppa让我们要理智追星,原点是男女主线,想说的内容很多,但我觉得是想告诉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小人物做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你会有欢喜,有悲伤,可能平凡也许伟大,经历过而不后悔,那便是happyending。
看第一部时,觉得故事很好但烂尾,烂得还挺厉害,所以不知道怎么评分。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部,coco是alex吗?
旭辉同阿萧是一个人吗?
coco爱的是旭辉吗?
还是阿萧呢?
同他看流星雨的是coco呢?
还是alex呢?
改变了世界,再度重相逢的,是阿萧和alex吗?
不是的。
我知道全都不是的。
所以阿萧与alex的故事,终止于飞机失事,此后再也没有延续的必要了。
而第一部无数次巡环拯救,硬要寻求一个李施嬅和陈山聪的重逢,我感觉只是一个强行he,还要我一定承认是he。
第二部的单元故事普通,与主线甚至可以完全无交集,主线故事其实讲述的挺混乱,可一直在强调一个问题——三千世界,无数个你,无数个我,但此时的我遇上此时的你,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三千世界里的我们或许都会相爱,但那全都“是我非我”。
是我一直以来秉承的观点:人何以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呢?
身躯?
灵魂?
思想?
要一副皮囊,加上所有经历选择脾性记忆铸就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所以lydia不是ella,joey不是Maurice,林哥仔找了一生又一生的coco永远不会复生,所以他会成为林老师。
甚至即便循环世界里的maurice还是maurice,经历选择完全不一样,也都不再是lydia的那一个。
所有过去的,过往的,消散了就是消散了,再出现的,就是新的,不再是原先那一个。
但有人放得下,就有人放不下。
有人看得破,就有人看不破。
人生常态。
所以三生三世你爱的还是不是同一个?
转世轮回这种梗骗了多少人的眼泪,是的确值得感动的吗?
所以紫萱爱的是顾流芳还是林业平还是徐长卿?
她告诉林业平“一直都是你”时,其实始终都是谬论吧。
今宵2有一万个不足,但至少有一点是好的,没有烂尾。
在结局出来之前,我觉得它完全不及格。
但为了结局,我可以给它及格分。
就是为最后始祖男女主,设计师和精神病医生相见,设计师那句“又或者金宵大厦的诞生其实只是为了成就一个目的,就是让我同你在这个天台上相遇,又如何呢?
”都值得一个及格分。
我宣布设计师是阿萧之外最好的一个陈山聪,三分钟绝对男主,不愧是始祖男主。
有加入一些改编的创意,但是平行时空的部分不合理,平行时空不是怪诞时空,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是怪诞风的胡乱演绎,主角线也是比较混乱,没有第一部的感人,或者说能产生共鸣感,男主的保养也不到位,深深皱纹和过度夸张得表演都让人非常出戏,60年代的怀旧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应该没有第三部了,除非得换演员了。
EP2,在父亲陈喜力“人体自燃”之后,儿子陈健力进来,见死不救儿:你也死了,这层楼,一千五百万,全是我的了父:你这个不孝子,是我生你的儿:我学你而已,你也是这么对你爸爸的,你不能怪我不是很明白内地引进为什么会把以上台词全删掉。
灵异、悬疑与玄幻只不过是外壳,灵异之下的世相百态,悬疑之下的人情冷暖,玄幻之下的发人深省,才是「金宵大厦」系列故事的灵魂。
我想,我们之所以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金宵大厦」这样的系列作品,不是我们没有好的导演、编剧或演员,而是即使有这么一个团队创作出这么一个作品,也过不了审。
君不见,“埋堆堆”App上的「金宵大厦II」也是被阉割的,儿子怎能弑父?
只有化为厉鬼的阿爷能惩罚儿孙,管它什么逻辑,管它怎样铺叙,管它有何意味。
从天而降的裸男有伤风化必须打马赛克,字幕里所有的“死”字必须打双引号,荒谬?
不,早已见怪不怪。
尤其是,连这样一篇评论,也会被两次举报删除。
也许过去我们有过「金宵大厦」这样的作品,但现在没有,并且将来也一定无,因为审查,也因为有一些热衷于阉割与自我阉割的人。
他们自有他们一套价值观,在‘美丽新世界’里,死亡不存在,疾苦不存在,存在的只有赞歌。
引自巴金「随想录」三无小号估计还会继续举报,没关系,你举报一次,豆瓣删一次,我重发一次
当代活体乜乜余孽,你的一言一行在他眼里全是“别有用心”,连帖子被删重发时漏打一段文字也能被视为“心虚”更新:EP7
EP11删减:女医生与男病人关于“灵体”的对话EP14「Oppa」这个单元,是十个单元里我期待值最低,但反而最使我惊喜的。
期待值低,一是因为编审给的定位“不恐怖,Sweet”,二是因为这是个关于“追星女”的故事。
上一个我很喜欢的关于“追星女”的故事,还是十年前的「请回答,1997」,大概是第一次为“追星女”这个群体正名,告诉我们,这种单向付出又不计回报的,似是“虚无缥缈”“不可理喻”的喜欢,有时候,也会衍生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除此之外,再想不到有什么对“追星女”这个群体友好的故事了,尤其是近些年所谓“饭圈文化”兴起,“追星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沦为“脑残”“幼稚”的同义词,关于“追星女”的故事,要么空有其壳,内里仍然是男女主风花雪月,“追星女”终于放弃遥不可及的Idol,回归三次元拍拖,要么是板下脸来一本正经地说教,无形中把“污名化”发挥到极致。
但“追星女”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
时光倒回十年,我们这一代,追星,根本不是这样的,不是打榜,不是氪金,不是私生,不是宫斗,不是数据女工,不是拉帮结派,不是滥用举报,不是打着“守护”的旗号动辄出征,不是为自己打造“太太”“女明星”人设沉溺在一呼百应的荣光中不能自拔。
我们是「请回答,1997」里作业本下面压着稿纸偷偷创作同人文的程诗源我们是「金宵大厦」里因为KimKim的一句歌词而绝处逢生的倩怡我们靠一些无师自通与互帮互助,Get到PS、手绘、剪辑视频、策划活动一系列技能我们想的是:“他不用知道我的存在。
”我们想的是:“我希望有一天,他会红到我用尽方法都买不到门票。
”他有他的光芒万丈,我也有我的星河璀璨,我们是两条平行线,可是,他的光,灿烂了我的整个宇宙。
曾几何时,“追星女”也只是倩怡这样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子一开始并没有耽于KimKim无法自拔,相反是个一腔热血整年不休假的所谓“工作狂”,以为努力定必有回报,然而惨遭现实沉痛一击。
职场社畜,心有戚戚。
今时今日的我们,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懂得以“摆烂”“躺平”的姿态,来对抗职场上的“996”与“内卷”,对抗人际关系中无处不在“霸凌”或“冷暴力”,对抗社会给予我们的“福报”,有人选择运动,有人选择阅读,有人选择写作,有人选择购物,有人选择吃喝玩乐,也有人,选择单纯地去喜欢一个遥不可及的人,不打榜不氪金不出征抡数据不拉帮结派不为自己打造人设,打工人谁想把这种乌烟瘴气从三次元裹挟到二次元来?
正如倩怡所言:“人生除了事业与爱情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意义。
”这种意义,叫作“生活”。
倩怡三十岁,是补习老师,又怎样?
倩怡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不被年龄定义,也不被职业绑架,亦有权以这样的生活,对抗疲惫不堪的日常,还有面目可憎的世界。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写故事的人,放弃说教,放弃居高临下的姿态,破除成见,送给“追星女”一个干净又温柔的故事,一缕光,一道彩虹。
这个面目可憎的世界,在这一瞬,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EP15:删剪“N号房”相关台词
《金宵大厦2》看到后半段,最喜欢《仿客》里伊丽和梓朗的故事。
它以弗洛伊德式的手法,内向性的表达方式刻画了单亲妈妈及其子女在面临外部生存困境时的应对和互动方式,并初步介绍了外界对他们的反应:偷窥欲,性别恶意,虚伪利用。
而面对困局,唯有抱团取暖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这一单元将“失去”这个主题放在了主人公的心头:失去母亲,失去孩子,失去生命。
梓朗为了保护妈妈,与mimi也就是母亲的另一个人格投射结成“联盟”,而这个所谓的投射,事实上也是伊丽自己“失去”的象征,即小时候失去父母庇护,失去童年的纯真生活,并幻化出如同心理防御机制般的mimi来保护自己。
而梓朗将欺负妈妈的“坏蛋”一个个铲除,则间接地使自己也成为母亲阴暗面的一部分。
其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漆黑的走廊里,伊丽想要从走廊一头跑到另一头把孩子带回家,但中途却被无数双“鬼”手死死拦住,而梓朗则被身后的mimi拉入了黑暗中,这成了母亲心魔的最突出体现:失去孩子。
但也似乎在暗示也许只有mimi 才能真正保护孩子。
在最后她选择和黑暗人格同归于尽,“失去生命”,令人唏嘘不已。
母亲虽然不在了,但梓朗最后在孤儿院天台画的与母亲在一起的巨幅素描,令人感到不寒而栗,因为,我觉得那个母亲的形象有点像mimi的幽灵。
第一季的内容已经忘的差不多了,第二季要播的消息也是从互关的微博好友那知道的。
刚开始看的很懵,以为两个时空的人物都是相对应的,后来才发现好像不是这样。
看纸新娘的时候,一直以为那个裁缝是几百年前那个徒弟,然后他喜欢的那个女生是前世那个新娘,后来才发现好像不是那样。
反正跟想象的不一样,然后感觉男主的演技是不是有点问题,两个时空的男主在一起的时候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女主还可以靠头发区别,但男主是真的分不清😂,除此之外,总体还是一部不错的剧
讲真,《金宵1》当年真的是惊喜之作,我还记得我当年写的captain 东东,当年很好哭的一集。
还有神神叨叨的刘江老爷子,保安阿萧也比今世的咖啡师看起来接地气很多,也可爱不少。
这些真的只是第一部的滤镜吗?
我觉得不是,第二部玩的更大,目前看起来有点脱,部分地方是不合理的。
说说我认为几个扫兴的点和亮点。
先说亮点:1,今次一次过出现了很几个有故事的租客。
樊亦敏跟老公和菲佣那条线,胡鸿钧的裁缝师那条线,伍姑娘那条线目前看来最有爆点。
第一部好几个故事几乎是半独立的,至少之前没铺陈那么多,这次一次性现摆上台,似乎编剧更有信心了,用莫言的话讲就是,老喜欢要把后面的故事要先说出来。
后面坐等编剧发挥。
2,平行时空这条线本应该也是亮点,可表现的形式真的不如第一部自然。
第一部两个时空的切换,甚至能让人生起“庄周梦蝶”之感,这一次只觉得几乎是硬套。
不好意思,说好要说亮点,已经忍不住要变成槽点了。
槽点二,太故弄玄虚,尤其是第一集。
有些悬念要么就先不要碰,要么就多给一点,这样只给一点点,反正如果是我的话,不觉得被吊起来胃口,只觉得是故弄玄虚。
第一集,唯一一个让我觉得还不错的悬念点是,结尾女主看到阿萧湿漉漉回到金宵大厦。
我想结合后面的剧情,第一个时空里的阿萧已经是挂了,现在是阿萧是另一个分时空的过去假扮的,其实略微像《僵约》里,天佑扮国华。
槽点三,我不是很接受山聪和诗韵的略偶像剧的爱情戏份,come on,大tvb从来不是靠拍偶像剧见长的,为什么第二集第一小节要搞那么长时间的偶像剧桥段,而且拍的不好看,不甜。
女主看到“香港的雪景”那场戏,两个人拥吻,按道理应该是有唯美感的,但没拍出来。
(说句冒犯的话,山聪也许不适合偶像剧这种情节,如果是黄bo,会好很多)槽点四,我以为的不合理之处颇多。
第二集男女主在电梯里的戏份,男主说要走,电梯乘不了两个人,男主说了一点金宵大厦的玄虚之处,女主居然就这么听之任之了。
男主不说清楚,女主也不问清楚,瞬间让我觉得这是不是搞成了琼瑶剧。
目前《金宵2》的高分,好一部分是情怀所致,现在出来的这两集还够不上8.8分,第一个case,老一点的港剧迷,不知道会不会想起03年捞家的一部经典剧,《卫斯理》。
谷峰老爷子也是人死之后,身体还会动,被家里人用铁链锁住。
那个故事是跟星球人有关,这个故事隐射当代人利欲熏心,为了一层楼,父子,祖孙亲情都可以不顾。
但第一个故事,我看起来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惊喜感。
剧情走向几乎能猜到,好的编剧应该是要聪明过观众一点点。
希望后面能越来越好,港剧,港片这些年虽然式微,但几乎每年都能冲出一两部口碑之作,希望《金宵2》争口气,加油!
我的看法不一样,第三集明明还可以,各方面。
伍姑娘尤其好,卖惨变成光明正大,理所当然。
是人变了,还是社会变了。
第四集看完了,观感比第一个故事好,有一些回味的空间。
我以为编剧会一黑到底,看到伍姑娘被“毒液”上身后,我以为她会完全黑化,没想到是真醒悟了。
倒是渺渺这条线,经历了社会的一晚“锤炼”之后,(其实真的没什么锤炼),但她就是悟出来“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谛,然后变得很坦然的去接受这一切。
甚至最后一part明明变成她去主导整个流程,她妈妈退居二线了。
我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
我想编剧在这个故事收尾的时候,应该至少还编过一个更暗黑的结尾。
现在是妈妈离不开女儿了,之前的虐待会不会重演,施虐和被虐者倒换身份,要真那么演就神了。
哪儿不对,利用身边人的同情心来卖惨获得利益,正常人都会认为是不齿的。
渺渺假借“施比受更有福”这个概念,觉得自己这种人的存在,就是让正常人去发挥美德,施展同情心的。
弱的一方收获到了实际利益,健康的一方获得良好的道德感,这是不是真的是一种各取所需?
我认为当中有两个点不对,第一整个事件里涉不涉及到欺骗,编故事,如果没有那还好。
但渺渺母女是有的,车祸的发生原因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更加容易让周围人产生同情心的剧本;第二,是不是卖惨。
我无法接受的是,渺渺在剧里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她开始接受这种生活,就是接受了这种生活一辈子,带着“惨”的面具,卖惨获得利益。
如果一个中年人这样,我们似乎还能稍微理解一点,如果年轻人也接受了这种生活,甚至认可这种生活,我只觉得悲凉。
第五,六集感觉可以直接弃了,看了第五集的预告,穿越回《城寨英雄》,wtf!
看完了第五六集,前六集最佳,我还是喜欢正向的故事,林子善,韦家雄父子故事线还不错,《城寨英雄》那条线没有乱,也没有喧宾夺主。
第七集又是看预告就没兴趣
结局真的不错,圆回来,故事结构镜像现实世界轮回循环设计都是不错的,结局也圆回来,有些单元剧一般但有想象力,男女主的感情却没刻画的那么深。陈山聪有些扮相还是帅的有的太显老了毕竟年龄摆在那就是上镜不太友好。女主三款都好看。还好穿越去女医生的是joey不喜欢maurice这个渣男油嘴滑舌还出轨。最喜欢女医生设计师然后lydia。
港剧式微矣。
终于盼来了2了 这一季的故事都好喜欢啊 特别是吃播那个 好吓人啊啊啊啊 果然人才是最可怕的 那个游戏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要给我看第三季? 这个结果我不喜欢 留白太多 我不想去猜
太复杂了,还是喜欢第一部更多点
骂骂咧咧看完,主线故事剧本处理不如单元故事,但是单元故事又有头没尾,或者掐头去尾。第一季好歹,每个单元结束都给人细思恐极的韵味,第二季就很莫名其妙,不知是不是删减缘由。不过第二季最后的单元故事《嫁衣》我很喜欢,新中式恐怖风起承转合拍得不错,还有纸片人爱豆的故事我第二喜欢。大结局上下把第一季和第二季埋下的坑都填满了,也算圆满了。应该没有第三季了吧。
和第一部真是没法比。单元故事还过得去的只有两三个,不像第一部几乎每个精彩。主线非常的散,七零八落,碎片化。主线和每个单元的结合没有第一部好,比较生硬,尤其是医生病人的线和单元故事串联,就好像是为了能在优酷播,做的强行走近科学解释(最后优酷也还是没播成)。要改设定改成平行时空也可以,但是结合比较生硬,逻辑bug一堆,男女主故事不再是第一季那种吸引人的感动的,而是拖沓的,索然无味的。最后两集算是尽力在圆,圆的也还行吧,不过前面的拖沓感太强,后续重复感太重。果然,好作品出续集是很难拍好的,让美好的回忆留在第一季吧。(这部总体感受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要是内地剧已经被骂成狗了…
什么东西啊?节奏又慢,剧情又老套,真的很无语为什么第一
命中注定就可以见一个爱一个?
我好想回到金宵大厦播出的那年,2019年的秋天在从北方到广东的火车上,那时一切都无忧无虑未来可期。
一般般,故弄玄虚,豆瓣港片滤镜也挺严重的
坚持到18集弃了,就第一个故事还好,后面断崖式下降,奇奇怪怪低智的感觉。
看了四集,前两集还是房价,珍珠奶茶金属吸管太搞了。第二个故事变态控制狂母亲可能借鉴了美国电影恶行,但比里面的母亲还是要正常不少
等了这么久!拍成这样?第二部看起来在遵守某些逻辑,章节分割啊都很清晰,但整个主线仿佛仓促间交代下,到尾声极力修饰。尽力看完了。
第一部前世今生的爱情配上“今宵多珍重”这首歌看得很感动,这一部平行时空的三条线反而显得又乱又情深得莫名其妙,主线和支线很割裂,仿佛同时在看两部不同的电视剧,支线故事的质量又参差不齐,“七楼半”最具香港本土特色,可惜虎头蛇尾,“双鱼”和“吃播”属于时事新闻二次创造,“城寨英雄”平平无奇,“访客”最烂演技,“姐姐”噱头十足结果还是烂尾,“对倒”最具风格但是真的很无聊,相对来说“oppa”最完整,“嫁衣”最具故事性最奇幻,当然最后的结局最无聊,圆是圆回来了,但是真的很无聊,这二十集追男女主的感情线仿佛追了个寂寞。
半夜喝珍奶,真的很危险
3/5 「嫁衣」单元完结后再无兴趣看完剩下两集。单元剧部分还算有点意思,Ella和Maurice作为剧集主线反而格格不入,穿插其中既没能与单元剧做好联动,反而有种自说自话、故弄玄虚之感。以及虽然是玄幻剧,但tvb这个滤镜真係好难受……
金宵大厦2看完了虽然没看太懂但是陈山聪最后一集中段过后那段独白就 莫名太好哭了感染力太强了另外就ep20片尾曲上写的 男女主一人分饰多角的能力也太强了
远逊第一季,最推荐的是嫁衣,最后结局有点老套
前世今生平行时空的爱情线完全不如第一季有趣。只有第一单元还带点第一季的都市怪谈味道,整体逐渐减星的一次观看体验。最让我笑出声的是第二单元的港式“失控玩家”、第七单元的暗网,每个单元的演员都像应付事一样在演,恐怕演得连自己都得憋笑,且不知所云,尴尬到我开倍速都不耐烦。这季可以直接弃掉,也怪我太喜欢第一季期待过多,先怒呼一声这什么玩意儿!狗尾续貂又一范例。
最后两集封神,故事们串成圆,命运无法改变,但爱在记忆里。PS,小林单身依旧,老林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