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看某地方卫视重播的喜来乐,我又怀旧的看了一把。
论语上有句话说的好,温故而知新——看旧的东西而获得新的启示!
这次我的体会是,神医喜来乐的故事对现代婚姻制度有极大地启示意义。
电视剧中,喜来乐是个有夫之妇,而且媳妇儿胡氏是个雌老虎。
而另一主要人物,是美艳的、被豆友们津津乐道的赛西施(沈傲君扮演),其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赛西施就是人人喊打的小三。
那么为什么在这部剧中,大家对这个破坏人家婚姻的小三如此的宽容甚至喜爱呢?
这就是古代先对灵活的婚姻制度和宽容的社会观念。
最后,喜郎中如愿抱得美人归,观众们也是拍手称快,小三、原配和男主人其乐融融,这多好!
其实,很多制度和生活规范都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符合人们的需求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
前一阵子看新闻,被吓了一跳,中国新生人口性别比例达到了120:100,就是也就是说将来5个中国老爷们其中一个就找不上老婆。
所以,之前看到网上有人提议“一妻多夫”制,现在想想并不是天方夜谭,女权的时代也就要到来了。
转眼间这部电视剧已经陪伴我走过了10年,放假在家,闲来无事,又温此剧,感慨颇多,收获颇多。
1 一部电视剧不管是从收视率上还是从口碑上,演员整容不可小觑。
介绍一下主演,李保田,不世出的演员,沈傲君(赛老板),梁丽(胡氏),吴军(德福),杜雨露(王太医)。
再看一下配角,杜旭东(孟庆和),宋晓英(慈禧),孙树林(李鸿章),可能在看这部剧之前你不认识当中几个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话剧演员。
如果对话剧演员不是特别了解,在这里简单的提一句,很多人(陈道明,濮存晰等等)都以话剧演员为荣。
2 一部让人又笑又哭的电视剧一定是一部好剧,一定。
内容结构编排合理,笑点从出不穷,同时也反映出满清王朝后期的腐败堕落,小人当道,恶棍横行。
一家人的高潮跌宕,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3 真实的东西都是残酷的,早已忘记是谁告诉我的,但我会记忆一生。
很欣赏导演,编剧所安排的结局,每一次重温喜来乐跪着搓衣板,带着一家老小,在坟前跟胡氏说话的时候,都是鼻尖为之一颤的时刻。
历史是尘埃,是无情的,为自己心爱之人舍弃生命,人生之大幸。
最后,感谢为这部剧做出努力的所有人。
至少,至少你们拍出了一部电视剧,一部可以令我们全家坐在一起,消磨时间,分享快乐的电视剧。
《神医喜来乐》若是能抛却男人们发的弹幕,就更好看了!
我尤其喜欢喜来乐在太医院与一群太医论医道,给慈禧的小狗治病,以及应慈禧的邀在御花园里与太医斗医术给宫中之人现场治病的这三处。
喜来乐无父无母,被一个大夫捡了回去,把一身医术都传给了他。
后来他成了这个大夫的上门女婿,也就是赘婿。
但喜来乐爱他的夫人吗?
不知道,不过他一定更爱对面食为天的老板赛西施。
赛西施是一个寡妇,聪明果敢,有勇有谋。
每次镜头扫到她,我都会沉溺于她如花般的美貌,尤其双含情眼,总免不了让我神魂颠倒。
她和喜来乐互生好感,暗送秋波。
但喜来乐不敢给她任何保证,因为他家里有一个“母老虎”。
他家里都是夫人胡氏说了算,夫人很爱喜来乐,爱到无法忍受与人共享他。
夫人很美,她没有美得像赛西施那样惊心动魄,但是她也算是让人挪不开目光,韵味十足。
她很剽悍、强势,但遇到事时又不堪一击,楚楚可怜,但也绝不拖人后腿。
她对赛西施抱有一种“敌意”,总是害怕喜来乐被其勾走。
喜来乐呢,他习惯听夫人的话,但也不老实,会偷偷摸摸去找赛西施,会耍小聪明让别人请他去吃赛西施做的狮子头。
夫人对此深恶痛绝。
有一次喜来乐被下大狱,夫人为了解他的口馋,亲自去食为天点了狮子头。
赛西施因此知道了内情,立马找闺中密友(县令的小妾)将其救了出来。
喜来乐也由此被算计着把对赛西施的心意全吐了出来,他们二人终于互通了心意。
脱离此情景后,喜来乐又变成了曾经的喜来乐,好似他与赛西施之间什么也未曾发生,这让赛西施好一顿生气。
后来喜来乐去京城生死未卜,夫人与赛西施互为支柱。
安全无恙后,喜来乐一行人搬去了京城,只留赛西施一人在沧州。
半年多的时间,若不是赛西施托人送狮子头进京给他,他何时才能想到还有这么一个人?
经过他一番小小的运转,赛西施的食为天同样搬进了京城,就在喜来乐的药堂一笑堂的对面。
于是他们又开始暗送秋波、眉目传情了。
夫人也因此对喜来乐管控得越来越严了。
后来又经历了喜来乐身处大狱,以为死到临头,于是对赛西施一顿表白,说若是死不了就八抬大轿娶她进门,夫人胡氏不答应的话就赐她一纸休书。
结果他没死,但脱离此情景后,他又变成了曾经的喜来乐……赛西施本已经对他心灰意冷了,但看他惩治东洋人后又心生欢喜,遂约他一同去庙会。
喜来乐喜滋滋地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他一边和夫人逛庙会,一边和赛西施烧香拜佛,他被弄得分身乏术、劳心费神,可惜后来还是被赛西施发现了。
靖王爷耿直乐善,不忍喜来乐高超的医术找不到子嗣传承(喜来乐的徒弟德福:喵喵喵?
),于是决定帮助喜来乐娶赛西施。
他将赛西施找来对谈,并让喜来乐躲在屏风后面。
谈着谈着,喜来乐激动地蹿出来让赛西施承认爱自己,于是他们二人再次互通心意。
只是难点在于喜来乐的夫人,这个“母老虎”绝不允许他娶二房。
靖王爷将胡氏唤了过来,只给了她两个选项,一是同意让喜来乐娶二房;二便是死。
胡氏二话没说就将一桶毒药抢过来喝了下去,喜来乐绝望地跑出来恳求她别喝。
但已经来不及了,胡氏早就被酸死了(是的,王爷让人提过来的那桶“毒药”是用醋做的。
)赛西施经历了几度心灰意冷之后,将食为天的伙计遣散了,只身回到了沧州。
只是来沧州第寻她的人不是喜来乐,而是田魁。
于是她答应嫁给田魁。
这个田魁是被喜来乐救过且多次帮助的人。
在她和田魁成亲的那天,朝廷发生了动乱。
喜来乐偷藏了被称为乱党的鲁正明,这个鲁正明是个坦荡君子,帮助过喜来乐和田魁。
赛西施看见了一切,她庆幸鲁正明被救了出去,开心地跟田魁说了出来,并让田魁不要担心。
田魁为了仕途,转眼就把他们卖了。
赛西施知道后,立即与田魁决裂,悲愤交加地离开了京城。
却在兜兜转转之后遇到了被悬挂示众的喜来乐师徒。
她将人救出来,又送他们回到沧州。
胡氏见到她后,乐不可支地拉着她攀谈起来,并多次提到田魁,问她为何一个人来沧州?
不多时,田魁竟然找来了沧州,原来他以为喜来乐已经被害了,但真正被害的是害喜来乐师徒被悬挂示众的假喜来乐师徒。
赛西施不愿跟田魁回去,终于把一切都说了出来。
喜来乐惊得无以复加,嘴里喃喃细语着:“人怎么能这样呢?
人怎么能这样呢……”眼见事情败露,田魁也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带了一群打手,势要将赛西施带回去,否则就败坏她的名节,让人不敢再娶她。
夫人胡氏对他破口大骂,在关键时刻将喜来乐推了出来,说喜来乐会娶赛西施。
喜来乐与赛西施的大婚之日,夫人是又悔又恨。
不过她恨的不是喜来乐,也不是赛西施,而是恨为何男人能三妻四妾,女人却只能忠于一人。
她向往着西洋医生说的英格利,听说那个地方是一夫一妻制。
为何一个女人爱男人心里就只装得下他一人,而男人呢?
他们真的爱女人吗?
爱的话为何还能三妻四妾?
莫非他们的心本就比女人的大得多?
……
机缘巧合地又看了一遍。
先总结一下:优秀的电视剧是超脱时代限制的。
在热播的2003年,哪来什么医闹,哪来那么多第三者,哪来那么多黑良心的药贩子,现在不能说这剧指导了大家后来的生活方式,而是历史有轮回,事件无先后。
小时候我是拿他当喜剧看,看着看着又觉着是个悲剧来着,又没怎么深究。
现在回头看看,这种小人物式的悲喜生活剧真是接地气,得人心。
那按电影行说法就是又得票房又得口碑还能拿奥斯卡小金人。
这剧用一乡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土郎中离奇的中医方法,怕母老虎的猥琐小男人,去小情人的饭馆和小情人私会的间隙还把别人的急诊给看好了,以及师徒两人在各种大场合带着各种歇后语的白话插科打诨做为喜剧穿插。
以土郎中遵从医德、良心救人后被人恩将仇报,落魄回家,因为治好了朝政上朋友的敌对派,而被朋友数落,甚至导致一场政变失败,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弄得家破人亡,流放塞外为悲剧泪点。
喜中有悲,悲后有喜,穿插得当。
再来就说说这剧的现实意义吧,一样还是以提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遵从医德,能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但是剧中以杜旭东扮演的黑心药贩混的风生水起暗示着这类人确实很难用恶有恶报这道理来治他,仁医只能嗤之以鼻,一样是拿他没有办法。
我们普通人在吃药的时候后背不会有一丝凉意吗?!
最后说两句:1-能人的安置问题,搞科研的人搞科研,搞临床的搞临床,不能因为医者服务皇权而赋予医疗范畴外的权利。
如果喜来乐因为治好病就应该当大官,那不就没王太医什么戏了。
2-人生存不易,被骂的狼心狗肺的穷秀才出身的田魁,新仇旧恨都没了的情况下,在主角落难关头也使了暗劲,帮了主角一把。
3-报答一个女人对自己的恩情最好的方式不是在自己人生巅峰的时候迎娶她,而是在女人有了难处的时候扶她一把,再扬长而去。
最近在重温,所以来豆瓣看看,不看不知道,我真是对评论里说小三说三观不正的无奈了,更有甚者还拿琼瑶剧和这个剧比,我真是醉了,先不说你们是用现在的目光看清朝的人,在剧里喜来乐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原配夫人的事吗,说的是,他惦记赛西施,二人也有点暧昧,但是他从没做过任何出格的事,对夫人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对得起他师父,也对得起他老婆,赛西施是个命途多舛的人,但她依旧很积极地生活,和喜来乐两人之间从无苟且,真是不懂到底要怎么样才算三观正,估计得是大圣人才能满足了,那些说三观不正的,看来他们想看的不是神医喜来乐,估计得是圣人喜来乐才能满足,但到时怕不是又要说太脸谱化,不接地气……,也还有就是这个剧演员们的演技和剧本都非常好,特别是李保田老师,就连作为影帝的黄秋生先生评价都是“敬佩”二字,剧中的一些方子都是真实有效的,比如蒜泥敷脚心治流鼻血、牙疼塞一粒花椒等。
并且结局,并没有好人有好报,喜来乐被发配了十几年,坏人都过得很好,非常真实,还有印象最深的是原配夫人赴公堂以死来救喜来乐的那一场戏,夫人为了喜来乐慷慨赴死,喜来乐被压住,看着夫人死去,心痛万分却无可奈何,真的让我泪目,两位演员演的实在是太好了,结果就换来说是鼓励原配牺牲自己成就老公和小三……,唉,本来说了一堆话想怼,但想想还是喜来乐说的对呀,亏良心的买卖不干,积阴德的事多做,挣点散碎银子养家,乐呵呵地穿衣吃饭,这才是正理,不多说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开开心心过好这一辈子。
不说喜来乐三官不正,他那个时代是那样的。
说的喜欢出轨恋情的支持者们。
我们说得是,这部剧三观不正,支持他俩的三观不正和在那个时代三观没问题的喜来乐在偷人(即便古代可以娶妾也有偷人、通奸一说吧)。
他娶妾没问题,偷人有问题,喜欢他偷人更有问题,这部剧用美化、赞美的角度写他偷人最有问题。
我觉得他的感情线没什么好讨论的。
早年印象,只剩下赛西施和红烧铁狮子头。
高阳公主赛西施颜值巅峰。
重看,孙二娘胡氏风韵犹存,作风泼辣,喝醋,痛骂田魁,服毒舍身救夫,有几人能有此胆识?
这选角绝了,某版《封神榜》好像也有她。
看过《宰相刘罗锅》的应该都能认出李保田老师,喜来乐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剧中歇后语特别多,师徒俩凑在一起一对活宝,德福说话像说相声快板,台词一溜一溜的。
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智斗无良药商,巧妙为珍妃用药,给大臣看病逗乐太后,让太医院集体学狗叫,保全未婚女子的颜面最后的最后女子来报恩。
递给鲁正明毒药碗的那场戏,二人无声胜有声,不舍的眼神,来回拉扯的细微动作,把观众的心都揪起来了。
看病治人,以仁为本,本可在乡间平安一生,却被卷入政治漩涡,沉沉浮浮。
由此可见,技术型人才,有自己的信念,也明白人间疾苦冷暖,但骨子里大多有点“轴”,不太适合混政界。
王天河,是个医n代,可惜度量不大,有点自降身份了,同行相轻,弥留之际打翻喜来乐的药碗,立住了人设。
卢忠,一直死心塌地跟着他,名字倒是没取错。
李鸿章李中堂,袁世凯,戏份都不多,但剧组也认真选人了,气质形象都符合。
田魁,背信弃义。
孟庆和,无利不起早。
这类人最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混的如鱼得水,虽令观众不爽,但是真实得不行。
整部剧先笑后苦涩,人怎么会这样?
ps剧中的御花园,是在无锡寄畅园取的景。
本来以为是医疗片,认真看以后才发现,这不是医疗片,这是正、治片。
所谓正、治片,最傻B的方式是来一套宏大叙事,然后各种高大上的口号,最后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而真正高明的方式是,通过一系列小人物的鸡毛蒜皮的家事,折射出世界大势的风云变幻。
《喜来乐》就是这样,在这里,公车上书,洋务运动,甲午战争,马关签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格铭都讲到了,但是一个具体镜头都没有,没有宏大叙事。
甲午战争甚至只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李公公的一句话,老佛爷最近身体不好,心烦,因为咱们的海军让日本人打败了;另一个是给丁汝昌的夫人看病,这里的夫人连一个镜头都没有。
全程都是老百姓家长里短的琐事,但又把国际大事,时局剧变都说了。
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太医到底是不是医生?
答案是,不是,太医本质上是官。
既然是官儿,那他肯定是用正、治的逻辑来做事,而不是用医疗的逻辑来做事。
官儿是不干具体活的,官儿每天都忙着开会,由于长期不碰业务,日子久了,自然也就变成酒囊饭袋了。
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你去看伊情期间的那些专家,是不是都和王太医一样?
王太医治瘟,先封了再说,最后也没有人负责,权力只会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就是这个道理。
喜来乐只想治病救人,不想参与正、治,但是从他进王爷府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站了队,跑不了了。
当时的年代,存在三个正、治势力:1 帝档,靖王爷和鲁正名,他们就是帝档的人,他们的背后,就是光绪爷。
电视剧里说他们是维新派,其实是不对的,老佛爷也维新,洋务运动就是她支持的,你搞不搞洋务,改不改格,和你是哪个势力的没关系。
皇上力主维新,老佛爷保守,这是假的,老佛爷搞定你们之后,自然会全力维新的,路线都是虚的,人才是实的。
2 后档,就是王太医,卢忠,老大臣徐桐这些人,他们只是一个庞大正、治集团之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包括整个太医院,其实都是后档,老佛爷一手遮天,这不是吹的。
在他们眼里,光绪爷只是傀儡,事实上,老佛爷到了最后,已经决定废掉光绪,另选大阿哥登基称帝,因此才引发了八国联军事件。
洋人既然支持光绪皇上,那就跟十一国宣战,这一招直接把所有帝档打成汉奸卖国贼,当然后来11国只来了8国。
3 淮军和地方势力,就是李中堂这些人,这些人才是真搞洋务的,但是在剧里的存在感不大。
整个故事就是在帝档和后档之间的对抗中展开的,喜来乐就是扮演帝档招募的一个NPC的角色。
他不明白,自从他来了京城以后,就已经成了这局棋里的一份子,逃,那是逃不掉的。
所以他也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治病救人,救了珍妃子就是大功一件,救了老大臣却是罪大恶极。
王爷说了,该看的病看,不该看的病就别看;有的病,不能治也要说能治;有的病,能治也要说不能治;有时候,小病要说成大病,有时候,大病要说成小病;有的病,不能看好也要说能看好,有的病,能看好你也别治,让他死球算;总之就是,你是我的人,你治我的人,不要治疗我的敌人,这是医疗吗?这已经是正、治了。
袁世凯,田魁就是这种观望派,不表态,两头吃,看最后谁的胜算大,最后关头,袁世凯站了后档,导致帝档全军覆灭,康有为,梁启超这两脚底抹油跑得贼快,只剩下谭嗣同等一干老实人去菜市口杀头。
喜来乐不明白,自从来京城的那一刻起,他和皇上,王爷,鲁正名他们就是绑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命运早已注定。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年妇女,能把拧导工作搞成那样,也是不容易了,没有老佛爷,大清就不会等到1911才完蛋了。
喜来乐的艺术形象,我觉得代表了终极打工人或者终极业务人,老百姓总是不关心正、治的,觉得我一心干好我的活儿就好,可是你不关心正、治,正、治自然会来关心你的,这一桩桩,一件件,谁能逃得过?
你不关心,就能逃过吗?
王太医就是官儿,他不是医生,官儿是不用干活的,所以他做不了啥,什么也不做,就什么也不错,不但不错,别人做了,他还能挑别人的毛病,显得自己很牛逼。
我治不好的病人,谁都别想治好,这种土壤下,就算偶尔出了个神医,也迟早会被自己人弄死,这个道理,和岳飞,袁崇焕是一样的,你能打是吧,上面不但不让你打,还要杀你全家。
这个逻辑可以无限延展,包括到GPT,心片啥的,也都一样。
喜来乐要跟王太医竞争,迟早是要输的,你能干活,那有怎么样呢?各种活都让你干,累死你,你干活,必定出错,一旦出错,就有人挑毛病,小事变大事,大事变杀头,比如黄马褂事件,如果没有流放黑龙江,老佛爷一和洋人宣战,喜来乐马上变成汉奸卖国贼,幸好发配东北,捡回一条命。
所以你看国有企事业单位里,那些能干活的,看起来都象汉奸卖国贼。
再说你就算赢了又能咋样呢?
你唯一的策略就和他比烂,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过几年,你也成了废物一个。
最后说一下三观问题,那时候的三观,就是那样,传统中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时候的人就是这么思考的。
就跟现在说的,我是嫁给爱情还是嫁给金钱?
你以为古人没想过这问题?
古人早有答案,要爱情,做妻,要钱,做妾,两不耽误。
喜来乐想要休大夫人,在传统社会,那是不可能的,无子确实属于可以休的一种惯例,但是要到女方50岁依然无子才可以,记住,传统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任何事,包括离婚,都不是你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
我姥姥是旧社会的人,她老人家就常说,你看看这现在的年轻姑娘,像什么样,露胳膊,露大腿,露肚皮,简直是三观不正!
每次我都劝她,人家穿啥样,那是人家的事,你又不给人衣服穿,你管得着么?
再说了,现在的三观就这样,和你们那会可不同啦 现在这批人,和我姥姥是一样的,若干年后,他们也会对他们的孙子孙女指指点点,XXX,三观不正!
然后他们的孙子孙女就会说,我们现在就这样,你管得着么?一代人用一代人的系统,假如你是60后,到今天,你总不能说DOS最好,安卓是异端吧?
本人大二在读,寒假无聊无意中翻到了这部老掉牙的电视剧,大概从第8集开始一直到结局重新看了一遍,感触良多。
拴住男人的胃?
这老板娘和喜来乐两人的感情线贯穿全剧始终,奈何家里有位河东狮,看得见却偷不得。
虽说是封建社会男子地位大如斗,可喜来乐就是如此惧内。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得,原本如此生活嘻嘻乐乐也算自在,可是编剧不让啊,非要这生活起波澜。
家有河东狮?
个人觉得本剧最大的看点大概就是人物的塑造。
妻子胡氏,大概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了。
每一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名贤内助,虽说喜来乐并不是怎么成功但是胡氏大概是我见过最令人喜欢的贤内助。
每个人大概第一遍看都会喜欢赛老板而不是胡氏,但这个人物越看越有味道。
好几次都是这样的镜头:喜来乐去王爷府或是去皇宫看病,胡氏总是在家盼归的妇人样子,“老爷怎么还不回来啊?
”
“夫人,你轻点儿啊!!
” 她是一心一意的对自己这个并不怎么伟岸的丈夫。
王爷想帮喜来乐纳妾,结果胡氏硬是喝下一坛“毒酒”也不愿意迎那狐媚子进门;绞尽脑汁的想为喜家续香火,去求子;陪着喜来乐窝藏鲁正明,陪着喜来乐从京城一路逃回到沧州;当田魁逼迫赛老板时,应该喜来乐站出来缺没出来时,是胡氏将田魁一顿臭骂,令人欣慰。
本剧的高潮就是胡氏替自己的丈夫去赴死的时候。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高堂之上将王太医一顿臭骂的她只在喝下毒药后恋恋不舍的回望了一眼自己亲爱的老头子,然后独自上路。
多少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夫妻在最后的时候没有抛下他,反而将活下去的权利给了对方。
多少年之后重看这镜头还是不觉流下泪。
祭奠亡妻
张德福,神医从小带到大的徒弟,时常担任挨揍捧哏的角色。
他有着一切年轻人该有的东西。
好大喜功,年轻气盛,胆小怕事等等等等。
他是承包了全剧大部分的笑点,总是没有出人意料的干出点出格的事情,然后就等着师傅擦屁股。
德福唉, 喜来乐,一个窝囊了大半辈子最后想做一回男人却被自己的老婆又抢了角色去的悲剧角色。
对老婆是言听计从,莫敢违逆。
时时刻刻教训德福要低调要惹不起就躲,却每次总想跟王太医争口气的脾气。
满脑子悬壶济世的思想,想着借自己的医术出人头地却被拽进政治漩涡难以自拔,还是落得个仓皇逃命的下场。
喜来乐还是认清了自己的重量,终于明白京城还是老爷们的天下,哪有自己这种小人物呆的地方。
原想安安分分过日子,结果还是要被王太医除之而后快。
结局显然是带有理想色彩,喜来乐留在王太医府中的背影显得神医光芒万丈。
剧里虽有很多的小瑕疵但并不影响大局,如果看电视剧都吹毛求疵那么国产剧还是别搬上台面的好。
个人想如果在喜来乐告奠亡妻的时候戛然而止就是另一种情景了: 这就变成了小人物的一生,空有悬壶济世的本领奈何世道不容。
心比天高想要出去借本事闯上一闯却是碰的头破血流,仓皇而逃。
这一声“一马离了西凉界”是后来对亡妻的思念满溢,是对自己远离家乡的后悔难言,是对过去种种的告别。
田魁 对,还有这个田魁没有提到,最后反而成了大boss。
相信很多人认为小人得志就是这样,但是仔细想想这是吗?
“我再也不会让任何人像对狗一样的对我!
” 我想起了很多,想起《变2》里红蜘蛛对威震天说我不想劝你做小人,到有些时候小人反而能过得更远。
想起楚汉之争里韩信遭胯下之辱硬是咬牙忍了下来,最后便是做得齐王。
我写这一句话的时候,还没有想好题目。
首先这部剧打动了我,不知道是自己品味越来越高了,还是经历比较多导致自己的情绪被打动阈值很高。
我揣摩了一下,应该是剧中有真情,是这种真挚纯粹的情感打动了我。
喜来乐除了医道精妙被誉为神医以外,他身上也具备超强的智慧,看他和王太医斗法以及种种的化险为夷、多是出奇制胜。
正所谓不被人妒是庸才,这也让喜来乐的人生充满了磨难、磨难的外因是有小人为敌,内因则是喜来乐此人重“义”,喜来乐这个人怕老婆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但是在喜夫人阻止喜来乐给为国捐躯的水师提督的夫人半夜瞧病时,喜来乐竟说再阻止就休了她。
这也是喜来乐唯一一次敢于和夫人当面叫板,而且是休妻威胁,是他信仰的义给了他胆量。
还有就是剧末,他的死对头王太医得了只有他可以治的重病。
无论从什么逻辑来说,喜来乐都没理由给王天和治病,因为王害得他几生几死,他的夫人其实也是他的挚爱,怕老婆也是爱老婆嘛。
他的老婆胡氏就是间接的死在王天和等人的手上,所以当卢忠说你怎么样才肯救王大人的时候,喜来乐说除非使亡妻复活。
卢忠说愿意以自己的命来换王太医的命,喜来乐还是被卢忠的忠义给打动了,还是给王太医瞧了病。
至于放走鲁正明,深陷牢狱。
以及最后对鲁正明一党的保护,最终失去了夫人。
这些都是喜来乐的义字。
喜来乐是一个神医,也是一个智囊。
但他是一个讲义气的男人,这是他的底色。
再说胡氏,胡氏平时看起来胡搅蛮缠、爱吃醋,在家强势霸道。
遇到危难又深明大义,甚至敢于牺牲。
胡氏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情字。
当初靖王爷让喜来乐娶赛西施,胡氏就敢于喝毒酒示决心,虽然毒酒是假的,也让喜来乐不敢再提纳妾的事。
最终还是为了喜来乐而死,而且是替喜来乐而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胡氏诠释了一个情字。
王太医,也是一个纯粹的人。
不得不承认,王太医很坏,但是他的坏不像田奎的卖友求荣,也不像奸孟庆和的赚黑心钱毫无人性。
王天和陷入了瑜亮情节中,一生困于妒火从中,让人反而感到几分可悲。
他的执念,也葬送了他的性命,他到死也不喝喜来乐开的药,即是他知道这可以救活他的命。
当然还有卢忠,人如其名。
他固然坏,但是他对王天和的忠心,也确实是深切非常。
这样一部作品,虽然有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也是琐事、小事组成的。
之所以如此打动看客,恰恰是那种纯粹的性情或执念。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是人就有贪嗔痴,一部剧,无非刻画了贪嗔痴。
而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正如中医中:诸药所生,皆是境界。
人物性情,也皆是境界。
至精至纯,自然能够成就神作,打动看客。
但是读一个作品,或是经历一番生活的历练,不是单为了热闹。
热闹以后,还需反思。
这样,人生是一场修行才落于了实处。
能打动人的作品自然是好的作品,但是人的性情还是要以恬淡为上。
如果喜来乐不执念于义,他就不会有一系列的厄运纠缠。
如果胡氏不执念于情,她也不会成天担惊受怕老公被人撬,而且最终殒身。
如果王太医不执念于妒,他就少了一系列的烦恼以及最后的身家性命也不至于死在这上面。
一个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反思,人当以恬淡为本,既要敢于为做过的事情去承担,又要舍得顺应自然,不去纠缠不清。
如果说承担是一种勇敢和责任,那么按照自然规律的舍得就是大智大勇,因为此时直面的事自身的人性。
如此方可立定脚跟,天人两不违。
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有德,是因为没有凭自己的喜好去干预自然。
下德无德是因为自身的执念,以德之名,昧于因果之中。
该剧以悬壸济世的民间郎中喜来乐跌宕起伏的人生为主线,以戊戌变法的历史、红颜知己的恋情和同行冤家的相煎为支线,描绘了清末社会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喜来乐本与世无争,只因救了京城靖王爷的格格,而被留在了京城,不得已与忌讳他的王太医展开一番又一番的周旋较量。李保田的演技很赞,自带喜感。【8.1】
补评,比起李保田来,本剧让我印象更深的是沈傲君,小时候真心觉得她太美了,李保田那个糟老头子根本配不上。
实在看不下去了,剧情拖沓不说,还是出轨男找小三,恶心下头。
中国版Doctor Strange。
剧本垃圾,演技垃圾,制作垃圾
小时候经常在TV8看的一部剧。觉得还蛮有意思的,传奇类
小时候超喜欢的剧!李保田老师演技好啊!
2003年
半集弃,侮辱中医,病人没气了不赶紧心肺复苏,把舌头拉出来扎一针就好?真是没眼看
你妹,我大学念的中药
直男电视
陪娘亲大人看了些
沈傲君就是气质
漂亮老板娘和好凶的老婆
現代影視工業的垃圾
三观不正,贱不兮兮
喵了个咪的,曾经看哭过...
星星都愿意给里面的美女。略俗的剧情。
老戏骨演戏真的灵
沈傲君,李保田,两个人真般配,演技也真好。配乐很不错,世事多舛的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