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一开场,就弥漫着一股昭和时代淡淡的哀愁感。
伴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关西地区的名门莳冈世家,不得不宣布破产,支撑着家族的父亲因病去世。
留下莳冈家的四姐妹相依为命:长女鹤子,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和丈夫居住在本家老宅里;二女儿幸子,为人温和热情,和丈夫感情和睦,居住在分家里,同时收留着两个妹妹;三女儿雪子,心思细腻,能敏锐的发现男性隐藏在面具下的真实性格,也因此奔波在一次次相亲中;四女儿妙子,性格叛逆,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奔赴在追寻爱的路途上。
姐妹每一个人身上,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对于大姐鹤子来说:“本家长姐不好当,还会招人讨厌,加油哦!
”在剧中,她扮演着长姐如母的角色,气质端正又郑重。
二姐幸子在全剧里,相对而言,是生活最圆满的那位,夫妻感情和睦,偶尔的小争执也只是夫妻间的闲话家常,全剧里操心最多的事,大概是雪子和妙子的婚事。
三姐雪子,在剧里的相亲真的是一波三折。
相亲遇到的也有合适的人,只是因为内心怯懦,过于紧张,错过了电话,也错过了一段姻缘。
还好在剧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让雪子能畅所欲言的合适对象。
小女儿妙子,真的不能不让我联想到破茧而出的蝴蝶。
一开始与青梅竹马的启感情甚笃,之后又恋上他人,以至于最终启跪在地上哀求着挽留,不能说不让人觉得心疼。
结局的一幕,四姐妹身着和服,一起在小道上散步。
四姐妹依旧貌美如花,但画面让人看着不禁心生悲凉。
一个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今年是平成三十年,明仁天皇明年退位,一个时代马上就要过去了。
最近这段时间南方北方都在下雪,刚出门,就在慢悠悠的飘细雪,然后就控制不住的充满感慨。
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因为名字非常风雅,而且看到中山美穗出演,所以打开看了一集,没想到非常喜欢,片头曲片尾曲都是G弦上的咏叹调,关西腔柔美之极。
もう…昔の蒔岡家やない片子一开始,就是一副大厦将倾日薄西山的惨淡,90年代,由于日本泡沫破碎,经济衰败,关西名门蒔岡家也不得不出售祖业,随后父亲离世,只剩家中四个如花姐妹。
大姐掌管本家,像是一家之母。
二姐婚后育有一女另立分家,在一处美丽的小独栋里和未出阁的三妹雪子,四妹妙子一起生活。
四姐妹美丽优雅,虽是家道中落,但是精心装扮一起去看红叶的场景真是令人心扼。
大姐气质高贵,灰色渐变的和服上饰有细小碎金花,衬得她华盖婷婷,如同女王;二姐美艳外向,绿色的和服让她显得俏丽端庄;雪子单纯娴静,浅粉色樱花的和服刚好配她的温柔乖巧;阿妙年纪最小,却穿着深绛色大花的和服,齐刘海长发披肩,一副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样儿。
四姐妹感情很好,印象最深的是雪子因为身体僵硬自己给自己剪不了脚趾甲,妙子一边吐槽三姐因为太僵硬所以嫁不出去,一边认真地给雪子剪脚趾甲,还告诉雪子喝黑醋能使身体柔软。
这一段真是太可爱了,妙子这种有点“口嫌体直”的傲娇,真是贵族小姐本人的现身说法。
两个人借着剪脚趾甲聊着天,妙子知道三姐为了自己也想早点结婚,直接告诉三姐自己其实并没有决定要嫁给那个小少爷,妙子是个新时代女性,自由自在。
雪子看着她,心里想必也是很羡慕的,只可惜自己不是那样的人。
雪子看起来娴静沉默,其实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知道自己也有满身缺点,但是女儿家的婚姻,哪一个不是细细挑选。
雪子第二十次的相亲对象是一个四十多岁丧偶的副教授。
蒔岡家的女儿都喜欢吃鲷鱼,觉得非常有日本风味,但是这个副教授却是一个金枪鱼狂魔,认为金枪鱼天下一品。
二姐觉得副教授又老又醉心金枪鱼,和雪子不配,可是雪子却看到副教授在表面粗糙直男气下的深情专注,反而有来有往很有话聊的样子。
雪子自然是不喜欢副教授的,但是,哪个女人不喜欢深情专注呢?
男人深情专注的样子令人沉迷,虽然,很多时候男人表现出来的深情都不是给自己。
好聚好散,是雪子的聪慧温柔,副教授道别转身时迟疑了一下,如斯貌美佳人,却又温柔聪慧,我觉得那一瞬间,副教授大概是爱上了吧?
雪子第二十一次相亲对象是一个制药公司董事,出身名门,事业有成,沉稳帅气,丧偶有一女,因为工作原因,多年未续弦。
这个男人非常绅士,很适合雪子,而且雪子私下见到了男人的女儿,女孩和未来的继母相谈甚欢,一切向着非常完美的方向发展。
可是,雪子虽然聪慧,但是从没有谈过恋爱,连接电话也非常惶恐。
所以,当男人鼓起勇气给雪子打电话时,雪子紧张的没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让男人误以为雪子不喜欢他,是在回绝自己。
这段真的非常日本,日语语言中的暧昧,日本人交往中的互相忖度,错失一段姻缘,令人叹息。
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时候,我们害怕说话太直,害怕自己穷追不舍会令人厌恶,会让自己丢脸,但是事后想想,有什么丢脸比丢掉自己毕生所爱更可惜的呢?可是,我们又没有办法判断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毕生之爱,也没办法确定这个人值得自己去爱,这是再会说再多话也没办法弥补的交流障碍,大概只有失去才能让自己明白。
雪子面对二姐的质问,没有办法反驳,泪流满面,自己不懂爱的悲伤恐惧,只有自己能懂。
和涉爱未深的雪子不同,妙子通过实践已经懂得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爱人。
虽然门第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但是妙子毫无畏惧,像是这样的小姐姐,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富贵并没有太深的执念,她已经觉醒了对世界的好奇心,像一只想要飞向天空的蝴蝶。
虽然现实生活可能后面会给她沉重一击,但是人都是凭借自己信念活下去的,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遇到各种悲欢离合,起码自己做出的选择能让自己没有办法反驳。
日薄西山之后,是慢慢降临的夜。
衰败的名门,守候的都是旧日的荣光,卖掉的莫奈,空旷的本家,四姐妹依然貌美如花,可是红颜终将逝去,画面看着看着越来越有种悲凉的无奈。
人生很长,人生又很短,细雪飘飘,去年飘飘,今年飘飘,明年也会飘飘。
花又开了,叶子又红了,人来了又走了,身边最后留下的,一起看花看红叶看雪的又会是谁呢?
《平成细雪》是(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2018年1月7日起播出的连续剧。
这部电视剧讲诉了由中山美穗、高冈早纪、伊藤步、中村友理四位女演员饰演四姐妹的故事。
该剧是基于谷崎润一郎所著同名小说。
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是平成4年3月,也是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现。
这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看完之后回味深长的日剧。
剧中缓缓道来,细腻优雅的基调让观众非常舒服。
霓虹国人是有多爱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片尾弦乐一上来,泪崩。
这是观影史上光是看着纯演职员表居然会看到泪崩的唯一一次。
八十年代电影版,前年拿出来重温,看到第一幕里大姐站起招呼三姐妹:来来来赏樱!
亨德尔《绿树成荫》如歌如泣,衣香鬓影人面樱花,瞬间泪崩。
原是不屑平成版电视剧集。
那个时代早就远去,换这么一波平成年间新四姐妹,怎可还魂?
可,越看越服气。
老而憔悴的中山美穗闹起本家大姐的傲娇,越来越活脱脱当年的岸惠子。
二姐只恨太过娇美,电影版里也日式熟妇的娇媚,可平成版端的是太过娇俏,体贴人心时也会让人恍惚。
曾经最吐槽平成版老三的选角,当年可是第一国民女神吉永小百合!
可看进去就服导演用人,形貌不够但神韵不散,其实三姐一角最难完成,谪仙啊,瓷玉一般的人儿,大姐二姐不懂,大姐夫更不懂,但二姐夫懂。
不过平成版小心翼翼规避了这条暗线。
至于细姑娘,平成版也是形神近似了当年也是绝色的古手川祐子,这角色本不难,完成度高。
明年平成时代也要终结了。
残念......
看好多短评说,这剧昭和气质很重。
我却觉得整部剧蔓延一种哀愁,无奈和丧,恰恰是最平成的一股气质。
故事最开始就是平成4年3月,也就是1992年,故事结束是阪神大地震的前一个月,也就是1995年。
不管哪个节点离现在都有20多年的时光,有时代感很正常,倒显出这剧特别贴合实际了。
昭和的整体基调是亢奋的激昂的,从1926年到1989年,整整60年,从一开始战云密布到战败美军占领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平成有一个很高的开局,之后便一泻千里,失落的二十年,阪神大地震,关东大地震,少子高龄化,财政赤字,美军基地,北朝鲜核威胁。
失去了亚洲的龙头地位的日本,夹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再努力生活也无法回到昭和末年的光荣。
那些经历过泡沫经济最后辉煌的日本人都无比怀念地回忆着拿着一万円小费在歌舞升平的东京招手打车的经历。
这个剧对雪子映像最深刻。
开始觉得她不美,性格也很沉闷。
不善于和人交流。
但是我喜欢看她相亲时的眼神,总能发现对方奇特的点。
看完之后,我对她没有选第三位制药的男性,感到耿耿于怀。
除了敬业外,无可挑剔,很正常很帅。
很明显她是喜欢对方的,还亲自去看看对方的家,(日本的环境真美啊!
) 遇到他女儿,和她女儿对话的过程,突然发现雪子很美。
(日本女性,不管长得什么样,都很有气质,换个角度会越看越美),话也变多了。
还给她买了衣服。
本来以为会结婚的。
最拒绝了,真想不通!
看到有人说雪子这角色选人失败了。
可是我觉得她最出彩。
几个姐妹中,只喜欢她特别的性格,也只能记住她的故事。
穿着白色和服的气质真美啊!
#平成细雪#比起昭和版《细雪》,演员与和服乍看确实没什么亮点,好在剧情节奏合适,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在比旧版长2倍的时长里更从容地道来。
场景布局也十分雅致,让我想起了著名和服杂志《七绪》里的幽微感。
作为名门莳冈家族继承人的大姐鹤子,虽家境已大不如前,但仍保持着长女的骄傲,固守传统,因此三妹雪子的婚事在她的参与下一直未定;二姐幸子显得随适得多,甚至俏皮可爱,原本雪子才是相亲会主角,她甚至穿着更鲜艳的和服热情交谈(不过小事啦;三妹雪子看似没有主见任由姐姐们安排,其实内心十分坚定,观察力也十分敏锐;小妹妙子渴望摆脱固执的家族一人打拼,对于爱情也十分主动的追求,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故事设定在平成时期,因此和服的风格更加内敛,虽是名门之女,给人的感觉也没有那么豪华。
剧里的细节给的很好,如雪子要妙子剪指甲而不是自己来,是因为雪子身体僵硬,无法弯下来。
影片中没有展示二姐夫与雪子隐秘的情感,这让我十分开心,姐夫x小,姨子这种桥段哪怕只是十分微密我也接受不了。
影片最后,固执坚守名门威望的大姐脱去和服换.上现代装束,相亲相了21次的雪子婚事终于敲定,叛逆的妙子和姐姐们又重聚,四姐妹又一起走在红叶小道上的场景,还真是有点唏噓,真是不容易啊。
因我没有阅读原著,就剧里结局有这么一个揣测:身为大小姐的妙子喜欢上了穷小子但当他准备求婚的.时候却出车祸死去,妙子伤心欲绝发生一,夜,情后有了的孩子怀胎十月却胎死腹中,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作者谷崎润一郎有意识地在维护名门名声呢?毕竟,大小姐下嫁以及未婚先孕一,夜,情产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总归是不体面的吧?
就是想写点看平成细雪的观后感。
如同神探夏洛克一样,将细雪的年代移到了平成年代。
可能是因为集数的原因,想要将原著完整的翻排出来是不可能的,因此剪了很多情节,但相对的也补充了一些原著所没有的东西。
只能说这种改变,使每个人都趋向了最好的那一面。
小妹自立痴情,渴望跳脱出莳冈这个陈旧的家族。
弱化了原著的自私和脚踏两条船的心计。
雪子敏锐害羞,却也渴望改变,去获得自己的幸福。
比原著更多了一些勇气,与争取。
幸子大概在原著就已经非常完美,关爱两个妹妹,却也会对雪子怒其不争,对小妹恨其败坏家风。
而鹤子更让人看到了作为当家人的不易与苦苦支撑。
比原著更多了些霸气风范。
启哥儿则一改原著中的花花公子,虽还是对自己更在乎一些,但最后的下跪更显深情专一。
总的来说,这种弥补大概是细雪最好的结局。
大姐远赴东京,雪子最后似乎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小妹了断了自己混乱的感情之后应当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未来。
虽然与原著不符,但是感谢编剧让我看到了不一样四姐妹。
少了那些无奈与束缚,或许他们真的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说起“细雪”,脑海中浮现的是听不到声音,柔软,细小的雪。
喜欢“细雪”这个词,就像剧中缓缓的片尾曲,软软的关西腔,雪子细腻的直觉,哭成泪人的妙子。
没读过原著,也没看过83版的《细雪》,第一集前三分二,看着像是读古典名著,细腻又娓娓道来的铺垫,仿佛小说中繁琐枯燥的景色描写。
直到板仓的出现,冥冥中觉得妙子身上会有好戏;在雪子说”不喜欢喝酒后说出夸张话的人”时,感觉乖宝宝终将找到自己,于是追着看完了一集又一集。
越看越觉得,这是一个套着90年代外衣的现代故事。
相亲时,遇到条件很好,却又谈不来的对象,总会犹豫不决,就像雪子遇到制药专务;也会遇到失恋后,对前女友依依不舍,被迫相亲的对象,现实中的自己或许还不如雪子聪明,能一眼看穿对方对前任的依恋。
还有,在歌舞伎剧场出糗后拉着雪子说快跑的御牧,像不像妈宝男?
伊藤步像是把雪子演呆了,可我在现实中,见过不少说不出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没有五感的人,因为被父母管得太严,没了主见的人,他们都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木偶,呆若木鸡。
背着包袱的鹤子,夹心饼的幸子,还有经历生离死别的妙子,也是生活中某一刻自己的化身。
有人说,这部片看着好丧。
可是你看结尾,不觉得是在积极的面对日常吗?
面对无常,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微笑着去面对。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脱离了时代的轨迹,是否在用与之相称的方式生活着,为之而深深困惑着,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为了实现幸福而露出笑容,因为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露出笑容。
姐妹四人各自在人生之海上扬帆起航,然后,一个月后,阪神大地震袭击了关西。
这是近几年难得看完之后有回味的日剧,而且绵长,久久不散。
以至于,无聊到看完了豆瓣上对这部剧的所有短评和长评,觉得正反双方说得都有道理,都对。
终于找了原著译本来”听“。
在没接触过原著前,可以给这部剧打9分;但”听"了原著后,个人认为8分是合适的。
原著展现了一幅饶有趣味的生活长卷,以二姐幸子一家为故事线索(基于目前还只“听”到中卷中段的感受);而电视剧以雪子为轴,演绎了一个“冷谈”的相亲故事。
由于篇幅限制,电视剧失去了原著太多的丰富性和饱满性,实在遗憾。
觉得这样的本子,只拍sp太可惜,11集的篇幅完全没问题,甚至可以扩展到20集。
最好是放到国内由正午阳光拍个50-60集才好。
同样也看了83版的电影。
觉得电视剧导演选角时,估计参考了电影,剧中有几个主要演员与电影中的神似。
在没有原著作为参考时,个人也认为吉永小百合的演绎似乎更到位,而伊藤步对角色的理解可能有偏差。
吉永小百合在电影里是惊艳,而伊藤步在电视剧里则有一种静谧的美。
但感官上还是更认可伊藤步的雪子,毕竟是平成的雪子,更具现代感。
然而,如果以原著为蓝本,个人认知逆转。
反而觉得伊藤步的表演方式(虽然可能稍显用力,毕竟是平成的雪子嘛)才体现出了雪子有点别扭的特质,配合她的容貌气质,伊藤步就是雪子。
原著“听”到了中卷,个人认为目前的第一个情节高潮,阪神大洪水。
作者对这场灾难中不同人物的反应描写得相当细致生动,传递出充足的画面感,非常棒。
对于主要角色,目前印象最深的是细姑娘妙子,很有灵气。
在影视剧的选角上,83电影版的古手川祐子很成功,演员本身就灵气十足。
电视剧里的中村友理当然也很有气质,却缺乏灵气。
但放在电视剧以凸显妙子叛逆为主的情境下,还是很合适的。
目前就到这里,等“听”完原著后再做补充。。。
“听”完了中卷。
板仓病逝,妙子和板仓有缘无分。
电视剧中板仓的形象是较为单一的正面;原著中也刻画了板仓油滑市井的性格侧面,但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
借用二姐夫贞之助话,从实利主义角度看,板仓比奥畑靠谱,更适合与妙子结婚。
而且电视剧里对妙子和板仓的爱情显然进行了浪漫化改编,最后的“做戒指”“撞车”好过原著中的突然发病,这段也是电视剧改编的优势。
不过,就电视剧演员看,个人觉得妙子(中村)和奥畑(福士)更搭。
为什么呢?
因为看了同样由源孝志执导的《京都人秘密的欢愉》。
《京都人》第二集中这两位演员就演过一对情侣。
《京都人》为2015年作品,可能导演在选《平成细雪》演员时又想到了他们。
(说到源孝志,个人已经将他列为日剧导演/编剧的TOP之一,可以说是品质的保证。
《京都人》系列,《奇迹酿酒人》,他拍这类”戏剧纪录片“得心应手,尤其是每一部的配乐都十分出彩。
)原著“听”到这里,主要人物中最欣赏的还是妙子,一副现代女性的做派,独立乐观颇有见地。
雪子虽然过于传统内敛,但也很聪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听”了原著中雪子和桥寺的相亲。
电视剧中,这是个人最喜欢的段落。
相比原著,电视剧的改动还是挺大,把其他人的举动集中到了雪子身上(贞之助突访桥寺家,幸子给桥寺女儿买礼物),以及添加了雪子与桥寺女儿的相会攀谈,毕竟电视剧以雪子为主角。
个人觉得电视剧的改编很好,平成的故事,平成的雪子,上述这些变化都不显违和。
原著这场相亲,雪子桥寺没成也不像在电视剧中那样可惜。
原著中雪子还是心不在焉慢半拍,桥寺也认为雪子性格有偏差不适合相处。
而电视剧最后雪子选择室毅饰演的角色也可以理解,平成的雪子可能如苍井优说的那样,“不是喜欢和谁在一起,重要的是喜欢和谁在一起时的自己”。
“听”完原著全本。
雪子最后的相亲,御牧相当于奥畑的升级版(指好的方面)。
原著中,还是更喜欢妙子,作者对她的着笔最丰富最复杂。
妙子后期确实太折腾(可能板仓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但还是喜欢她身上现代女性的气息。
考虑到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时代背景,妙子无法成为真正的“35亿”职业女性也合乎情理。
二姐幸子一家是模范家庭,能组建这样一个家庭肯定是令人愉悦的。
全书个人最喜欢的段落还是阪神大洪水,这里的节奏算是原著中的一个“异类”。
结构设计也挺巧妙:最初是二姐夫贞之助去学校接女儿回家,复尔出门寻找妙子。
在因大水阻断前路被迫等待时,故事视角转到妙子处,叙述妙子等人如何为洪水围困,然后板仓出现解救她们到房顶避难。
洪水稍有退却后,贞之助赶来找到了妙子一行,叙事视角又并回到二姐一家(即原著的主视角/线索)。
恭喜美穗和早季再续前缘😂
Miho戏份不太多,高冈姐姐真可爱呀,雪子选角太有问题,可能是我个人对伊藤步的偏见外加听闻最爱撞档期没演成,总之完全不喜欢撑不起主线,中村小姐姐的颜是真的合我心意但演技太差了看她每部剧都要一边感叹真好看一边暗自嫌弃演技浮夸orz/最终话Miho,Saki两位真是可爱上天w
觉得原著的雪子只是大家小姐,剧里的似乎有点脱线,知道看到御坂先生是室毅老师,一切都有了解释。果然一切漂亮女演员的终点是室毅老师。前三集剧情风雅轻快,直到最后一集急转直下,原著的很多无关相亲的清洁被忽视了,其实正是这些情节才是原著的精髓。原著君枝似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这一版让我觉得她和大姐有一些奸情……
太严肃了 压抑
跟着学京都话……
莫名其妙
就喜欢这种贵族调调
好看,拍的太美了
略失望...幽暗的下雪天果然和G弦咏叹调更配呢
感觉是一部能静下心来看的剧 可能没看过原著没什么期待吧
还是书好一些哦…片子只看了前两集
东北人真是受不了雪子啊!那种日本文化下隐晦憋闷的性格简直要把人急死!!!整体而言,旋转优美的镜头切换着四姐妹的不同性格,迥异的处事风格带来矛盾和争吵的背后,是家族的根,它早已渗透到每人的心里。
美!
除了洪水灭顶这场又被大而化之之外很多地方都可圈可点,在人物上增加了许多小细节:鹤子回忆母亲当年告诉抱着婴儿妙子的自己当家的必遭误解与十几场后妙子与自己冲突时忽然想起她婴儿模样的对照;野村先生加了金枪鱼痴一笔与暮色里大海的美妙想象;脚气病改成身体僵硬不能剪脚指甲也有趣。
有傑出的市川崑電影版在前,不太知道再重拍成所謂平成版有什麼意義,問題在於改編缺乏企圖心,將原著30s背景移置到90s,整體敘事架構卻沒什麼變化,有些情節放在90s簡直怪異(比如颱風),時代形塑也過於隨便(演員都是21世紀造型),伊藤步壓根不適合雪子,她只要出場就顯得尷尬,2018.04.08
就当同人剧看吧,否则第一集没看完就可以弃了。四位小姐的人品和命运全被重塑了,妙子内心和品行的丰富性不见了,雪子的极致性格也模糊了,稳重的幸子变得八婆,原本自私保守的本家大姐变得大方而善感,还有一个被莫名加戏的女佣(百思不解)……少了原著中时代与人性的局限,比起小说的丰富与立体,此剧愈显浅薄与呆板。
除了大姐夫辰雄,所有角色均有並不成功的顛覆。原著的蒔岡四姐妹,大姐鶴子以長女自居,好家族面子,行事專橫吝嗇,令三妹妹敬而遠之;二姐幸子與入丈夫賢之助才是沒落名門的頂樑柱和主角,幸子持家有方、心思細密,有時也會過於感性,賢之助冷靜理智、沉穩可靠,但論及是非,亦能鐵面無私;三姐雪子代表了傳統意義上日本女性的柔美與德行,雖不善言辭,但對人情冷暖心知肚明,也最懂反复無常的妙子,可性格過分內向;小妹妙子是原著中最複雜的角色,不循常規,對生活自有主張,彷彿出於浪漫的天性,卻又缺乏耐心,無論對待志趣、感情,也從未真正獨立,甚至有不可測的暗面,令親朋不安。相較之下,劇中大姐的含辛茹苦、二姐的逗趣易怒、三姐的木訥脆弱,和小妹的敢愛敢恨,並不高明幾分。可惜了那些情感細膩的戲碼,比如母親的過世和雪子出嫁前的抱癢。
勿如叫《三小姐的奇葩相亲史与四小姐的乱情史》更合适些?小说原著讲究微妙,用的是腔调;这个SP则更狗血,可又是我喜欢的另一种腔调。另:室毅满分!哈哈哈哈哈哈
这真的是nhk拍的吗……
改到平成之后,人物和故事都跟时代不相融的感觉,雪子看起来呆呆的,眉毛太别扭了……电影就挺好的,吉永小百合也超美,干嘛要改编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