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卡拉哈利沙漠1.卷尾燕学狐獴叫声发出天空有飞鹰来袭的警告2.鸵鸟带着小鸵鸟寻找水源3.黑犀牛在月光下聚会4.红嘴奎利亚雀与披甲蟋蟀5.龙息洞(地下湖)里的盲鱼6.蛛蜂与蜘蛛7.长颈鹿之间的战斗第二集 非洲大草原1.尼拉贡戈火山2.牛羚迁徙与蜥蜴在狮子身上捕捉苍蝇3.月亮山“造雨师”形成河流,沿途形成森林,是黑猩猩最后的生活区域4.鲸头鸛捕捉鲶鱼,只抚养一直鲸头鸛长大5.河马在旱季的泥巴里6.草原火灾中,卷尾燕、食蜂鸟和金丝雀捕捉昆虫7.干旱迫使大象迁移,小象死亡,干旱结束之后,大象重回家园8.小红鹤在腐蚀性的水中觅食9.冠鹰等待果蝠的到来第三集 刚果1.猩猩吃蜂蜜2.岩蟒暖身产卵3.晚上发光的真菌4.青蛙寻偶5.岩鹛筑穴与哺育下一代6.剪嘴鸥学飞7.大象聚会社交8.森林动物到海滩休闲第四集 好望角1.刚出生的绿海龟拼命跑向海洋2.蝴蝶从森林飞上最高的地方3.Gorongosa国家公园各种动物捕鱼4.无鰾石首鱼聚集进入内陆水域逆流而上,然后不知为何绕圈5.大白鲨按体型轮流进食6.南非企鹅在高温下孵卵7.雾气带来了鲜艳的花朵8.跳羚奇怪的跳跃9.海豚群和蓝鲸捕捉沙丁鱼群第五集 沙哈拉沙漠1.巴巴利猕猴在雪松中颤抖2.沙尘暴3.斑马与雌斑马群4.地底的裸鼹鼠5.海市蜃楼6.复活草7.蜣螂滚粪球8.绿洲中的鱼类罗非鱼与鳄鱼9.家燕迁徙飞跃沙哈拉经过有毒的乌姆海吃苍蝇取水10.沙丘的变化11.银蚁寻找食物第六集 未来1.保护臭脾气的黑犀牛2.马沙伊人保护狮子3.黑猩猩栖息地被农田包围4.拯救被困大象,高速路下建通道5.杰拉达狒狒因为气候变暖往高处迁移,栖息地越来越小6.横跨11个国家的防护林7.绿海龟的保护,气候变暖的影响8.Gorongosa国家公园繁荣的旧景与重建的可能性
太美了,太好看了。
看到雌性岩鹛鸟,衔泥筑巢,以安家栖身。
灵感启发,写了篇文章,竟然还得了第一名。
眯眼和我说,为什么国人都没有如此认真努力的拍摄动物世界呢?
也确实要感谢这些制作纪录片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夜晚的犀牛,真的很可爱也很温驯,好喜欢。
小海龟出生就要面对生死,让人心疼。
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如此多彩。
人类可不可以不要再捕杀,可不可以不要再破坏。
给动物安身的家,给动物最大的安全感。
躺在床上把之前下载的bbc纪录片非洲看完了。
虽然断断续续的看的,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摄制组高超的拍摄技巧,为了一个画面而坚持等候几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克服了野外的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危险,为观众呈现出了如此精彩的纪录片,他们是为爱好而工作,为使命而斗,这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
说到使命,也就谈到了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意图,通俗点说就是中心思想。
首先是展现非洲大陆的辽阔无际,自然环境的多变复杂,地形地貌的丰富多彩,动植物的生机勃勃。
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 工,感悟生命的顽强和脆弱,体味生存的艰辛和苦楚。
撒哈拉沙漠中有不畏酷暑顽强生存的银蚁,乞立马扎罗山上有喜爱严寒的杰拉达狒狒,死亡一样的喀拉哈里沙 漠下方却是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的世外桃源,金灿灿的金鲶鱼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与世隔绝。
正如解说员david所说,这里的神奇,远超人们的想象。
然而,更让我震撼的,更能引发人类思考的,却是纪录片中所传达的对非洲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当看到一个物种因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导致食物短缺,领地缩小最终不得不面临灭绝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被隐隐的刺痛。
正是人类所谓的文明导致气候变暖,也正是所谓文明正一步步侵占原本属于它们的领地。
失去 的不仅仅是动物的领地,还有人类的道德和尊严。
不懂得尊重其他物种迟早会让人类被大自然抛弃。
好在我欣慰的看到纪录片中出现很多动物保护组织,他们在尽自 己最大努力保护着地球上可爱的精灵,地球需要它们,人类更需要它们。
在我看来,这些动物保护者们的工作比坐在办公室里盯着股票看的白领们有意义的多,也高尚的多。
将来有一天,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列中,为保护他们和他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反过来想想非洲的人民,在那样严峻的环境中顽强的生存,粮食严重不足,也正是全球粮食危机的缩影。
反过来想想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正是要为解决这个跨世纪的难题而进行的一些探索吗?
想到这里,不禁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自豪,为自己能参与到这样一项意义重大的全球工程中而骄傲!
2014.5.15
东非大草原,充满着勃勃生机。
那本能的、强烈的、充满韧劲的求生及繁衍动力,让人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成群成群的牛羚冲下高坡,涉过河流,极速地往前冲,义无反顾地奔向草原,无可阻挡,那是它们的生命之地。
一只蜥蜴跑到体型远远超过自己的睡狮旁,东奔西跳,为了吃上几口围绕狮子飞的苍蝇。
它那股灵活劲儿让人忍俊不禁,但想想它这绝对是以生命在觅食,又让人肃然起劲。
哪怕在极具腐蚀性的“毒湖”中,仍然有生命欣欣向荣。
几百万只小红鹤聚集此地,我只能用“摩肩接踵”“人头攒动”来勉强形容这个热闹非凡的场面。
它们忽地腾空而起,一股股冲向天空,像是浅红色的烟花。
但看到一头小象的饿死,还是让人觉得,有时候,自然对待存活其中的生灵,是不是太残酷了。
持续的干旱迫使草原上的象群离开家乡,一头小象再也走不动了,它的两只后腿已经跪了下来,尽管前腿还在奋力支撑,但几番挣扎,还是倒了下去。
其他大象已经走远,这只小象的妈妈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留下来,还是赶紧跟着其他大象离开?
母象没法抛弃自己的幼崽,她多次用自己的脚掌轻轻地推动小象,希望帮助它站立起来,但小象的挣扎只是加速了它力气的消耗。
镜头中,小象的头慢慢倒在了地上,看得到它鼻孔的起伏,但慢慢的,也没有了气息。
小象饿死了。
母象终究还是离开了,但没有它的同伴。
尘土飞扬的大地上只有她孤独的背影,不知前路是生是死。
然而,什么都挡不住生命的力量。
严重的干旱之后,肆虐的大火之后、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可能,生命就总是能够找回力量,迅速反弹,又是一轮生机盎然。
植物生长,动物大规模地回到家园。
在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后,紧跟着的竟然是象群最高的生育峰。
就这一个对比,就足以让人对这本能的生命力生起敬意。
我在想,人是多么脆弱啊,没有动物们这样一些内置的精巧求生技能,又容易多愁善感,不似它们本能而专注地求生。
但这样的我们,竟然可以这样好地活在世界上,还能把这些天上地下的奥秘逐渐揭开,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把镜头拉近到一只雄狮的眼角,攀升到云雾缭绕的山顶,又或者深入到岩浆翻动的地下,这样的时刻,我着实为人类的智慧和能力震撼,但在这些镜头下动物们的生与死,又让我生起对它们的崇敬心。
也许,这就是造物的绝妙安排,每种生物都获取了恩赐海洋中属于自己的一滴。
也许这背后,有着我们永远不可知、但永远需要心存敬畏的平衡奥秘。
The Great Rift of Valley in East Africa, which is a landsacpe in turmoil, torn apart by the buckling of the earth's crust. It's landscape of huge and unpredicatable change, that forces animals, day by day, season by season, to gamble with their lifes. But for those that win, this in one of the most fertile landscape on earth.E02: 非洲大草原 | Savannah1、尼拉贡戈火山 | Nyiragongo
在火山灰滋养下的土地水草丰茂,牛羚群(Herds)长途跋涉来此,成为了狮子、蜥蜴等等之外的生命元素之一...
2、月亮山 | Mountains of the MoonThe rain maker
滋养生命的水分并非来自降雨,月亮山的雪在阳光的温暖下弥弥流动,弥补了这一空缺。
水流滋养着土地的同时,往上一跃成为盘绕氤氲在森林上方的水汽...
三、班韦乌卢沼泽 | Bangweulu SwampWhere the water meets the sky
鲸头鹳 | Shoebill
四、安博塞利平原 | Amboseli
五、湖泊
六、安博塞利平原 | Amboseli
E02小结:这集里面加入了更多自然界残酷的一面:鲸头鹳会生两个孩子,但是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下,会让更健康的生存下来。
鲸头鹳外出觅食找水,较弱的被欺负,回来后蹭着柔弱的身躯去向妈妈求助,但是鲸头鹳还是会选择放弃它。
这种强大又残忍的生存法则差点让我心肌梗塞...因为干旱,小象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中倒毙,母象只能徘徊之后无奈地离开...春天到了!
BBC的纪录片部部都是精品,故事新奇,画面美,剪辑的非常好。
特别感动,小象在迁徙的途中奄奄一息的时候,母象望着前面的象群还是选择留下来陪伴它的孩子,它将看着它的孩子死去,眼角湿润。
冠鹰喂食自己的雏鹰,冒险搭窝,捕食后给雏鹰喂食。
源于伟大的母性。
而里面有个鲸头鹳,能力只能喂养一个孩子,于是我就看到了手足相残,母鲸头鹳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大孩子,水和食物都给一个孩子,另外一个弱小的,必然将面临死亡,因为在这个残酷社会环境下,强壮的更能保证自己物种的延续。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7。
一共6集,在每集的最后十分钟里,会播放一些花絮,在那些轻描淡写的画面中,已经很能体会拍摄者的不易了。
4年,800万英镑,近百人团队,550台21种不同型号的摄像机。
此外,拍摄团队合计吞掉了6500片抗疟疾药。
有太多太多画面令人惊叹,不知道是用什么方式拍到的,不是导演系的,不得而知。
只能从中感受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非洲,由于自然条件的严酷,使得生存在这里变得异常艰难。
解说里经常会传达出这样的观念,越是严酷的环境越是隐藏着生机。
为了使生命延续,变成更强者,雄性动物要经过激烈的角逐,才能拥有和雌性动物交配的权利。
这种准则存在于任何一种动物,无一例外。
大到大象小到昆虫,甚至在家庭内部,这种竞争也不可避免。
一对鲸头鹳夫妇一次只能养育一个孩子,他们便会选择强壮的那个悉心照料,而放弃弱小的那个。
你会觉得这很残忍,的确。
可正是这种准则,才让这里的动物,有着高超的生存技能和对环境超强的耐受力。
站得高,才能看到更多。
并不止动物,对摄制组来说也经历着强烈的情感触动。
严重干旱,在迁徙途中饿死的小象;刚孵化出的小海龟,在爬向大海的过程中被飞禽叼走。
不禁想到《道德经》里的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人类在面对这些时什么也做不了,也不能做。
人为过多干预自然循环,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
自然是睿智而精明的,它用最严苛的生存环境保留了自己最原始的样子,残酷但是值得。
最后一集,中国被点名了。
希望以后再出现,能有所改变。
人类能做的就是保护环境,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而重要的是使它不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
这些动物将一辈子与这样严酷的环境作斗争,只为获得一丝生机。
生命何其伟大,敬畏。
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能带上相机,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亲眼看一看它们。
绝对美妙 绝对震撼的生态场景动物生存尚且如此不易 人类没有理由躺平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高超的摄影技术 这些对动物如此深入的描绘和场景根本无法展现 我们也只能囿于身边的小小世界 无法了解到更加广阔的世界我们应该心怀感激 应该敬畏自然 尊重其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更应该自立自强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现如今的内卷何尝不是动物界的优胜劣汰呢 其实引领人类进步的 永远是一小拨精英 多数人注定无法成为那一小拨精英 既然如此 那就做好追随者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光发热 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纪录片看的越多 越感叹个人的渺小 世界之大 每个生物 每种文化 每个种族 世界每个角落 之于每个个体 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那么多的美妙风景 那么棒的人生体会 我还没有尝试 怎能选择安逸 加油 每个人
Kalahari 沙漠里寻找水源的小鸵鸟在非洲Kalahari沙漠里,生活着一种黑犀牛,素有脾气不好的恶名,是卡拉哈里沙漠很不讨喜的居民。
在一片小小的水坑旁,总会把其他的动物赶跑,脾气暴躁,想一个人独享这沙漠中的甘泉,自私的动物之一。
在白天,我们能看到暴躁的黑犀追着狮子跑,不喜欢群伴和分享。
然而在深夜,他们的表现则大大相反,在夜幕之下,他们显得温柔多情,会和别的黑犀牛头碰头亲昵的打招呼,雄性黑犀竟然会使用花样(鼻子上挂着一对羚羊角)来吸引雌性黑犀调情,这个雌性黑犀果然被吸引了。
沙漠里有水流过的痕迹在这边干旱的大沙漠里,也有曾经河流流过的痕迹——霍阿尼布干河。
称之为沙河,大概是现在已经没有水流过。
但是沿沙河还是长者一些树木,根深深的扎进河床下吸取水分,这片树木有着一个年长的长颈鹿统治着,这片树木也能为他吸引年轻的female。
然而却来了一个young male和他争夺这里的统治权,一山不容二“长颈鹿”,最终两个人在互相推搡中打起来,一开始两人都是攻击颈部,之后两鹿更换了策略,年轻的去攻击年长的臀部,年长的攻击年轻的腿部。
打斗很激烈,终于迎来了最激烈的一幕,young male 给了oid male 致命一击,长者“跪”下了,在大家都认为长者要输了的时候,young male 发起了最后的致命一击,久经沙场的长者弯下了颈部,不仅躲过了一劫,借机重重给 young male腿部一击,我猜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了吧,因为它把young male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然后曾经年轻气盛的长劲鹿灰头灰脸的走了,留下也是伤痕累累的长者和一只female长颈鹿… 最终长者长劲鹿捍卫了自己对这片地方的统治权和female对他的跟随。
正要跳跃的蛙我还发现,雄蛙会跳到最高处发出蛙叫声,吸引雌蛙和他交配,因为站的越高,声音就越容易被听到。
然而这个制高点的占有权竟也是通过打斗争夺而来的。
也是有趣,动物世界里也是充满了竞争、武力、统治、雌雄之间的性。
和人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嘛
双眼皮的猩猩们另外,我惊讶的发现,猩猩、黑犀牛都有双眼皮,大象的睫毛好长。
羡慕死我这个总是被老妈逼着割双眼皮的却又不敢去的内单爱美的菇娘😂
忘记哪一集的图了啊,还有其实在Kalahari 沙漠里,是有相当存量的水的,纪录片里叫它“化石水”,因为它与室外隔绝,但是储存量很大很深。
看完了非洲,BBC果然是最优秀、最敬业的团队之一,四年的拍摄,摄制组总共吞下6500片抗疟疾药,35℃高温在热带雨林中每天行走半程马拉松的距离连续3周寻找拍摄对象,在世界最热的撒哈拉沙漠中正午坚持数周拍摄银蚁,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才有了这部作品的呈现,片中,你会为无数个镜头深深震撼,大自然鬼斧神工罕见的风景之美,生物之美,动物的萌,力量之美,美的无法言表。
非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荒野之地,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动物,但它并不是动物的天堂,动物的生存环境异常残酷并且更加残酷,持续干旱,高温,缺乏食物,生存空间减少,偷猎者众多,动物为了生存,要使出浑身解数。
你会惊诧并深深敬佩它们生命力的顽强。
希望我们在许多许多年后还能看到它们并且它们能与人类共存,而不是只能在电视中看到。
看了它在豆瓣的评分,是我没见过的9.8分。
的确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精品。
摄影是纪录片中的上乘,配乐是上上乘。BBC的地球系列总是让人难以抗拒。
美的我快要窒息了!!!!!!!!!!!!!(掐脖子
好感人
@2021-03-09 06:12:17
卡拉哈里超赞,后面就有点笔力不继的样子。和其它片子似乎有素材重叠,或者没有达到震撼级。当然,这都是基于BBC殿堂级别的自然纪录片标准来说的。
完美
无可挑剔的纪录片。
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草原、刚果热带雨林、卡拉哈里荒漠、好望角……这里有最险峻的风光与最珍奇的物种。BBC EARTH又一经典之作,带你纵览非洲这片神奇的热土、最后的伊甸园。最好的非洲纪录片之一。
很赞啊~
没找到好画质的有点模糊
非洲生机勃勃
非常好看
神奇……震撼……
没有《狩猎》拍的好
在梁文道称其为naturalist之后刚好有幸认识了这位已经86岁的大卫·爱登堡,果然如传说中一样自带光环的人啊;对专业的爱又多了一点点,我要去学习了!
感谢纪录片制作成员~~~
摄影解说一如既往保持着BBC纪录片的水准。几处关键情景的配乐或俏皮或激昂紧张,听得我如痴如醉!吐血推荐!!!
小犀牛圆圆矮矮的角好可爱
跳羚 哈哈哈哈哈哈
非洲原来也有很多水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