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是猫奴的福音,不管是大猫、小猫,都太萌了这是一部记录片,BBC的工作人员,冒着危险拍的,佩服他们的精神……重点是导游还是个女子,好厉害,巾帼不让须眉,那么恶劣的天气,为了拍少见的大猫,他们苦苦的守着……下面是我看电影时候的截屏,然后给喵们配个文字,妥妥的大喵表情集
影片截屏
看我的大肉抓
干什么拍我(一脸懵( ˙-˙ )
什么,还拍,凶你喔 (; ̄ェ ̄)
我生活在山里,还是没肉吃,可怜巴巴 T^T
看我忧郁的眼神……
优雅的伸个懒腰,哈哈,我身材好么→_→
眼前的这是什么,爬上去看看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委屈巴巴 T_T )
我要抱抱、举高高……
哎呀,抱到了耶
好开心,抱抱的感觉真好 ^_^//
抱到了,开心了吧(●'◡'●)
哎呀,被当成枕头了……
打个滚
人家不开心 @-@//
眨眨眼,我是不是超可爱😜
混蛋,还偷拍我,我知道我长得好看,但你也不用拍个没完啊(¬_¬)
偶然闯入的鹿鹿(摄影组拍的真是美)
想吃前面的鸟,可是吃不到,不开心😞
站起来了,把把风,看看猫猫有没有来吃我 @.@!!!
我好饿……😞
这下有东西吃了😃
哎呀,拍就拍嘛,干嘛拍那么近……人家不想拍大头贴啦😔
看我跳的多远,快夸我
我会游泳喔,还会抓鱼,是不是超厉害
晒晒太阳,真舒服,再伸个懒腰
快夸我好看,不然我哭给你看😔
耳朵尖尖的,像猫妖……
快夸我可爱!!!
我这么可爱,大猫还要吃我,真是没天理😭
大猫,你看我这么可爱,你就不要吃我了呗……
不行,不吃你,我会饿死的……😣
我就远远的看着你 (◕ˇ∀ˇ◕)
来,我们来玩游戏
好冷 ,又冷又饿 >_<
你在看什么,打你喔 ( ・_・)ノ⌒●*哈哈,BBC真棒,现在的科技越来越高了,都是高清大喵表情集,妥妥的
(前两集)不知为什么没有那么吸引我😂😂但是拍摄故事真的很有趣,我们看来顺畅细致的画面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在里面还有这次的旁白没有这么容易入戏,有点想念爵士老人家不觉得是吸猫……我们保护猫科动物或说big cat ,不是因为可爱,而是因为尊重。
第三集完全的震撼和五星。
对生命的尊重,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的平衡是永恒的命题。
我们常生活在钢筋水泥里,享受着加工过的现代文明,不要忘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2019.0721刚看完第七季,讲解员好幽默,会给猫猫们的行为和叫声加上翻译,纪录片有了他们觉得更贴近生活。
花豹、狮子家庭为了生存都竭尽全力,各显本领,捕食的时候觉得好聪明。
当然也有看的着急的时候,粗心的托托他妈经常丢了娃(虽然也知道她独自在天敌堆里带娃已是十分不易),还好求生欲极强的托托都能找到妈妈,可惜最后还是没了థ౪థ花豹贝拉简直是个捕食天才,成功率超高,每次都急得想你赶紧吃点吧,落肚为安,别又让狮子或者啃老的大儿子抢走。
雄狮佩奇那段开小差的情节也是精虫上脑了,怪不得四只母狮子嫌弃的耍闹它。
去刷其他季啦,撸完小猫小狗撸大猫,喵喵喵开心2019.0728第八季 上季失去托托的花豹又迎来了三个新的小生命,看上去带娃技巧提升了不少。
贝拉女王终于不用养活超龄大娃子了,年纪不小了,一个人过多好,别再生了。。
狮子鬣狗等等夹缝中求生存也是不易。
上季勾搭佩奇的母狮子当上了单亲妈妈,还是四个狮娃子的,唉,狮生不易,给自己找了多少麻烦。
BBC花大价钱告诉你,在喜马拉雅山上吸猫是种怎样的体验?
_腾讯视频人类,总以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但在喵星人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才能让愚蠢的人类得出如此奇怪的谬论。
正如《人类简史》作者所说: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野生水稻,其实全年忙着引水灌溉、驱鸟除虫的农民让水稻们过上了更加安逸的生活,谁驯服了谁还真的难说。
吸猫一族可能比农民更辛苦。
每天捏着鼻子铲屎,猫粮好过自己的口粮,殚精竭虑的讨好,往往只换来喵星人一个爱理不理的眼神。
现在,你再想想,到底谁才是主人?
老子不猜!
一群英国人告诉你,不用猜了。
他们用数年时间记录下喵星人在地球的生存状态,只为了证明:它们比人类更像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这一论证的全过程,都在《大猫》的纪录三集片(误),三集纪录片中。
在高清无码的画面中,你将会欣赏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四十多种喵星人,它们彼此之间,既是如此的相像,又是如此的迥异。
猎豹、美洲狮、西伯利亚虎领衔的喵星人豪华午餐组合,更是可以让猫奴们一次吸个过瘾!
因为多读书看报多学点喵星人知识,真的对未来人生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
试想,当你辛苦攒下一年工资去非洲旅游,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之时,一头体型巨大的喵星人防不胜防出现在你面前……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只能静静等死。
但凡认真看过此片,你至少可以在遗书中告诉家人:把你当猫粮的凶手不是猎豹也不是金钱豹,而是奔跑时平均速度可达70码的非洲豹。
这样死不知道是否有尊严,但至少显得比较有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在《大猫》中将见识到最mini的喵星人,生活在斯里兰卡以及印度南部,巴掌大小的它体重不超过一公斤,被称之为锈斑豹猫。
看它在热带丛林中行走捕猎,仿佛Q版的《辛巴历险记》。
还有全世界最苦逼的喵星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习惯孤独的非洲狮每次聚餐都采取团购模式,前前后后一拥而上,哪怕它们在心底吟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却依然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毕竟面对皮糙肉厚堪称非洲五霸之一的非洲水牛以及长颈鹿,这群高端玩家选的都是“地狱模式”。
相比非洲表亲的自我挑战,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狮在吃饭时选择了“无脑模式”。
看着它们闲庭信步的走到海岸边,面对一脸懵逼的企鹅,与其说是捕猎,不如说它们走进了六十九块钱管饱的自助餐厅,甚至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带走。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雪豹四目相望,无论是说几千米海拔,还是考虑其罕见程度,这大概都是世界上最高端的吸猫方式。
空虚寂寞冷的雪豹,在悬崖峭壁上以及皑皑白雪中孤独行走,一小时随地小便多达二十次,尿频尿急尿不净,难怪他等待多年都找不到一只配偶。
人类常说单身狗,真是日了狗了,你们有考虑过雪豹这种单身喵的心情吗?
之所以推荐《大猫》,是在于猎奇心被本片极大满足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BBC出品纪录片背后的两个字:专业。
一是专业的设备消除了职业歧视。
《大猫》采用先进的航拍以及跟踪拍摄技术,用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完美展现了猎豹的捕食全过程,让我们惊叹还有这样的操作。
科技的进步,赋予了动物世界更加真实的面貌,也让野外动物摄影师不再成为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高危工种。
二是专业的精神突破了人类极限。
翻山越岭穿过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BBC的摄影师在天寒地冻的山顶苦等数日,只为还原神秘的真相,当雪豹出现的那一刻,导演和摄影师都哭了。
主创团队真挚的泪水以及颤抖的声音,让我们相信,喵星主人的魅力就是如此巨大,巨大到可以让人忘记足以带来死亡的寒冷。
溢美之词都说到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部高分的纪录片《大猫》呢?
来吧,不管你是不是猫奴,让我们尽情的吸个够吧!
1. 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小猫,黑足猫真的太可爱了,兔狲也很萌哒哒,小时候的猫猫们都好可爱!
2. 40个猫科物种,有33种小型猫科动物。
3. 狮子可能是猫科动物中最为聪明的,因为它们是群居动物,公认群居动物智商会比较高,比如猩猩鬣狗海豚等。
4. 一般雄性猫科除了求爱以外都喜欢欺负雌性,甚至会杀了她们,而当他们想要吃的时候,就会耷拉下耳朵,表现地“弱小”没有攻击性,从而和雌性分享食物…真的是……可以可以~5. 看动物的生存,很容易产生同情这种心态,当我站在被杀死动物的角度,觉得很可怜,可是同情他们,大猫们也会饿死。
这取决于拍摄的主角是谁,就像我其实很讨厌鬣狗这种卑劣的动物,可印象中很深刻的是小时候看动物世界,里面以鬣狗妈妈带着孩子作为视角,真的觉得蛮惨的。
6. 看大猫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以后如果小孩问我关于猎杀与竞争的问题,我该怎么解释,大概会说,动物的世界遵循弱肉强食,自然法则,这是最最原始的。
而人这类生物超出于动物,是因为猎杀不再是唯一手段,他们拥有思想,用其它的方式竞争,在文明世界中生存繁衍,比如你在班上不好好学习你就没法上大学…以后你就得去扫大街…(哈哈哈突然跑偏)其实我不太想要给小孩灌输竞争的心理,虽然大环境的确如此~
云吸猫,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
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吸猫能有效提升人体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进而缓解压力、助益睡眠,甚至还能预防心脏病和老年痴呆。
毕竟,软萌可爱又傲娇的小猫咪们,又有谁能不爱呢?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顶级制作的“云吸猫”素材。
它绝对堪称史上最顶级“猫片”,建议爱猫党都收藏起来,一次吸到爽——大猫导演:Sara Douglas / Nick Easton / Anna Place主演: 博迪·卡维尔类型:纪录片首播: 2018-01-11集数: 3单集片长: 58
这部纪录片只有三集,很适合下饭观看。
豆瓣上超过2万人打分,评分9.5,足以见得观众对它的喜爱。
关于猫咪的纪录片,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了。
比如2018年上映过的《爱猫之城》,带我们领略伊斯坦布尔的居民和猫咪之间的亲密和羁绊。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岩合光昭的猫步走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的猫咪自由生长的身影。
还有在央视播过的《萌宠成长记》,从科普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一只小猫从出生到成长经历的全过程。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猫片”,和以往拍摄的“猫片”都不一样。
主创团队走遍全球各地,深入人迹罕至的极端地区,为我们全景式地呈现自然界中鲜为人知的野生猫科动物。
有速度最快的、跳得最远的、身材最娇小的等等……俗话说得好,家猫没有野猫香(大雾)。
片中的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能让你在吸猫的同时拓宽对猫科动物的了解,给予你前所未有的“云吸猫”体验。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猫咪——锈斑豹猫。
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猫科动物,虽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娇小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一只成年后的锈斑豹猫,也仅仅只有人类的手掌大小。
看看和丛林里树叶的对比,就能直观感受到它的迷你程度。
虽然体型不大,但是锈斑豹猫的胆子却不小,并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肉食动物,所以每天会穿梭在丛林里捕猎。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锈斑豹猫懂得用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探路。
它的视觉比人类强六倍,听力也比人类强,时刻都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锈斑豹猫的嗅觉也十分惊人,能分辨出10亿种不同的气味。
它的胡须根部有丰富的神经,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最轻微的流动。
正因如此,它在丛林中探险的每一步都能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
只要出行一次,就能在脑海里建立起丛林的立体地图,这能帮助它们快速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说锈斑豹猫是“又小又凶”的代表,那么接下来的这种猫科动物则和它截然相反。
它们有着魁梧的身躯,但是却长着一副蠢萌的模样——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它们常年出现在冰雪覆盖的严寒地区。
得益于厚重的皮毛和带肉垫的大脚,让它们能在寒冷的积雪中繁衍生存。
在科学家和学者的眼中,加拿大猞猁是冰雪世界的“秘密守护者” 。
他们曾花了几年时间在自然界寻找加拿大猞猁,但最终却只能找到了它的脚印。
就算运气好发现了一只,它们也会很快溜走,消失在人类的视野。
近年来,得益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人们才可以观察到加拿大猞猁的生存状态。
在极端严寒的天气里,雪兔是它们唯一的猎物。
每只加拿大猞猁要保证每天至少捕捉一只雪兔,才能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不仅如此,它们在捕猎时也有技巧——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爆发力和敏锐度的过程,也是它们在寒冷而枯燥的生活里唯一的消遣。
可以发现,捕猎是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必备的技能。
从幼儿期开始,它们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捕猎机巧,并且通常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训练。
在互相追逐、彼此扑咬的过程中,猫科动物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力量得到逐步提高。
在南亚,有种猫一生都在围着水打转,成为了水中捕猎的小能手——渔猫。
能够在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抓到鱼,使得它们足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上繁衍。
在渔猫长长的外层毛皮下,还有一层短短的隔热毛,就像一件与生俱来的潜水衣。
此外,渔猫的足部还留有部分的蹼,这些生理特征使得它们能良好适应水边生活。
每只渔猫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如何捕鱼。
和大多数猫科动物怕水的天性不同,它们见到水既好奇又兴奋。
长长的胡须能帮助它们探测鱼在浅水里的游动,这有助于判断精确的攻击距离。
“捕鱼小能手”的称号,渔猫绝对当之无愧。
从南亚的雨林来到南非的卡鲁沙漠,这里生活着一种特别的猫科动物——黑足猫。
黑足猫是非洲最小的猫科动物,体重只有1千克,几乎难以被人发现。
除了身材较小之外,黑足猫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们是一种专在夜间捕猎的猫科动物。
一只黑足猫能一夜行走32公里来寻找食物,这创造了小型猫科动物的最远记录。
每当夜晚降临,就到了黑足猫大显身手的时候。
借助超强的夜视能力和敏锐的听觉能力,任何移动物体都是黑足猫潜在的觅食目标。
它们的捕猎对象十分宽泛,连蚱蜢也不放过,但通常更喜欢沙鼠和鸟。
一旦盯紧了目标,它们的身体可以像弹簧跳跃捕猎。
据科学统计,黑足猫每次捕猎有60%的成功率,所以它们才是整个猫科家族中最致命的猎手。
致命杀手.jpg猫科动物是一种差异极大的族群,有的像老虎、狮子一样巨大凶猛,有的像锈斑豹猫、黑足猫一样较小可爱。
有的喜欢独自行动,而有的则喜欢群居。
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上,就生活着上万只喜欢群居的猫科动物——兔狲。
草原上裸露的环境,对于兔狲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它们无处可藏,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融入环境。
有趣的是,兔狲的耳朵在头部侧面,位置低得不同寻常,这能帮助它们保持低调、在捕猎的时候,它们通常会放低重心来观察,就像一块草原上的岩石。
这样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了。
除了上述几种“大猫”之外,这部纪录片中还讲述了雪豹、西伯利亚虎、山猫、薮猫等少见的猫科动物。
从生存环境、到体态特征、再到各自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全景式地讲述和科普了关于猫科动物的知识。
虽然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它们却有着一些共性:天性隐秘、神秘莫测。
在如此难以捉摸的性格之下,却有着或可爱或呆萌的外表,这或许正是人类对它们痴迷的原因吧。
当然,这部纪录片绝不仅仅旨在科普猫科动物的知识。
在一个个让人萌到心颤的画面之外,它也向观众展现了这些猫科动物们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类人口不断增长,对于自然开采和空间竞争的加剧,它们在全世界的数量正在减少。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今天近一半的野生猫科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通过一组数据统计可见一斑:在过去20年里,豹的数量减少了40,猎豹已经在25个国家灭绝。
狮子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下跌了近一半。
95%的野生老虎在近几十年里消失了,它们加起来的数量甚至不及美国动物园里的老虎总数。
一个世纪前,数千只伊比利亚猞猁还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古老森林里漫步。
到到了2002年,它们的数量只剩不到100只 ,也成为了地球上已知最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豹作为自然界中的顶级捕食者,猫科动物几乎征服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生长空间和不被侵扰的自然环境。
别忘了,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大猫”们,可以是被人类豢养起来的宠物。
但更重要的,它们也是这颗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地球公民。
*本文作者:阿怪
《大猫》一个家庭,四十张不同的面孔,33种被划分为小型猫科动物【狮子🦁️】在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会在一起生活【锈斑豹猫】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小时候的猫科动物好奇心很强【西伯利亚虎🐯】比锈斑豹猫大两百倍【美洲豹】撕咬力强,美洲豹的眼睛对光线的敏感度是人类眼睛的六倍,所以即使在黑暗中他们也可以看到任何移动的物体【长尾虎猫】擅长爬树,能够准确判断树与树之间距离,脚踝可以旋转一百八十度所以它们可以垂直爬下来【雪豹】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地方,拥有长途求偶的非凡能力,长时间喷出刺鼻的尿液,这是它的相亲简介【非洲花豹🐆】【美洲狮】生活在最南方的猫科动物【加拿大猞猁】以白靴兔为食【猎豹】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虎猫】【渔猫】能在长满水草的水塘里捕鱼【云豹】【狞猫】【短尾猫】【孟加拉虎】【南美虎林猫】美洲最小的猫科动物,在丛林中猎食飞蛾【豹猫】善于伪装【非洲野猫】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黑足猫】为了寻找食物一晚可行走三十多公里,这是小型猫科动物中的最高纪录,命中目标的概率为60%,成为猫科动物中最致命的猎手【兔狲】耳朵长在头部两侧较低的位置,有助于它们保持较低的身体姿态【非洲薮猫】猫科动物中耳朵最大,用来定位猎物【婆罗洲金猫】【花豹】最后一个镜头,看到猫跑入山林获得自由的时候简直要哭了,也感谢科学家们做的一切。
了解到很多有关猫的知识,哪怕冰天雪地里也有它们的踪迹呢。
bbc纪录片真是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
今天你吸猫了吗?
吸猫可谓是一种独特的体验,闲时吸一次,可以爽一天。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养猫,于是,一个新的名词应运而生——“云养猫”。
“云养猫”时代,很多无猫人士,每天就靠着看网络上的猫咪图片或视频,来满足身为一个猫奴无法撸猫的欲望。
但是,总有一些人不满足,他们不只要吸猫,还要“偷拍”所有的猫。
BBC就有一群“不满足”于“云养猫”的人。
2018年伊始,BBC为所有的爱猫人士献上了一份大礼——纪录片《大猫》。
“BBC出品,必属精品”。
《大猫》也不例外,豆瓣评分9.5。
【点击观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纪录片是如何沦为大型吸猫现场的吧!
何为“大型”吸猫现场?
究竟怎么个大法?
看了《大猫》里的40种全世界各个地域的猫科动物之后,你会心中有数。
一个家族,40张不同面孔。
从神出鬼没的雪豹到勇敢可爱的锈斑豹猫,从强壮有力的狮子到风驰电掣的猎豹……它们有的力大无穷,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健硕无比。
即使你之前不了解它们也没关系,这一次它们将用“大猫”的魅力给你惊喜。
最快:猎豹猎豹是陆地上最快的动物。
它们奔跑时速度非凡,用“飞得太低”来形容的话一点也不为过呢!
不仅擅长直线距离,也很适合弯道超车,还能瞬间“漂移”。
有科学表明,猎豹很少跑到自己的最高时速。
敢情它平时只是随便跑着玩玩,活动下筋骨而已。
厉害厉害,社会社会!
最独特:狮子非洲是万兽之王——狮子的故乡。
狮子有一点和其它的猫科动物不同,在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才会一起生活。
坦桑尼亚鲁阿哈国家公园以规模庞大的狮群而闻名。
狮群是一个家族,也是一个联盟。
大型狮群可以击败非洲最为强大的猎物——非洲水牛。
1头非洲水牛的重量相当于3头狮子。
饥肠辘辘的狮子还会一起捕食比自己高大的长颈鹿,除了它们之外,没有其它猫科动物能战胜体形如此巨大的猎物。
狮群不仅意味着能够集体狩猎,它更能为受伤的母狮和幼崽提供家庭的庇护。
最小:锈斑豹猫在斯里兰卡的雨林中,栖息着一种珍稀的猫科动物——锈斑豹猫。
很少有人见过它,因为它们很小很袖珍,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
它们的体重大约在1公斤左右,一片落叶都能把它们挡住。
锈斑豹猫的视力是人类的6倍,即使最轻微的动作也逃不过它们的双眼。
它们的胡须根部遍布神经末梢,能感受到轻柔的触碰和柔和的气流。
嗅觉更是发达,能闻到10亿种不同的气味。
毛茸茸的小脑袋、灵动的小身躯,突然转头看你的时候,感觉老阿姨尘封已久的心都要暖化啦!
最孤独:雪豹喜马拉雅山脉广袤的荒野,是雪豹的故乡。
他们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大概是最孤独的猫科动物了。
因为地大,很可能一个山头只有一个“霸王”。
讲真,不是DOCO君圈出来,你看不到雪豹在哪 ▼
▲ 雪豹内心OS:什么叫孤寂,看我你就明白了能让老年雄性雪豹四处寻找的,不是食物,而是夕阳红伴侣。
拥有长途求偶能力的它会来到一个“相亲角”,留下尿液,作为个人相亲简历:男,单身,成年,渴望女友,挺急的。
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雪豹,都会喷洒尿液,以此透露自己的情感状态。
▲ 请注意看在它们最急切的时候,会每小时喷洒20次尿液。
雪豹很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机会,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大猫了。
它的一生可能只做两件事:捕食、求偶。
《大猫》里不只有这4种猫科动物。
还有非洲狮、美洲豹、金钱豹、云豹、猞猁、渔猫、沙漠猫等众多猫科动物出镜,它们将为我们展现各种生活技能和生存智慧。
BBC团队很敬业,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这次的《大猫》也不例外。
摄制组用了两年时间,走过沙漠荒丘,穿过冰山雪原。
又吃苦又冒险,才得以捕捉到行踪飘忽不定的猫科家族的痕迹。
他们进入喜马拉雅山拍雪豹时,山路边的告示牌是这么写的:您正在穿越世界上最危险的路。
哪种危险程度?
海拔四千多米,山路结冰;一边是可能陷落的悬崖,一边是可能塌方的山。
进山后,又碰到了下雪,只能等雪停。
雪停后,又要耐心等待雪豹出现,一等就是几星期。
跪在镜头前,一拍就是数小时,经常拍到满身大雪。
为什么这么兢兢业业呢?
因为害怕。
害怕这些大猫一不留神就“溜了”,更害怕以后无缘见到濒临灭绝的它们。
不是夸张,这些猫科动物中的一些正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锐减的状态。
东北豹,种群数量一直低于100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
西班牙猞猁,2005年只剩约100只,是世界上最受灭绝威胁的猫科。
安第斯山虎猫,2013年时,野外数量约少于2500只。
诚心地,感谢BBC为我们记录下世界上这些可爱的动物。
想要保护它们,我们就要比以往更了解它们。
或许,有些猫,你永远也吸不到,永远处在“云养猫”状态。
但是,请不要忽视它们。
最后,一句猫奴的心声送给大家:爱猫,就像爱生命。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OCO热纪录 | ID: docochina知乎 | 豆瓣 | 爱奇艺 | Bilibili 平台均已入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咨询微信:docokun官方APP:DOCO热纪录
想看不知道去哪看,刚和我家猫分开,有点想它,来吸大猫,争取移情别恋^O^刚看了剧照,最喜欢小小只的,又小又强大,了不得了。
还有心疼老男人雪豹,想告诉他“强大的人最孤独”,、、、、、、、、、、、、、、没办法还没看,只能说这么多,看完了再来评吧QWERTYyuiOPPOasdfghhjklzxcvbnm
今晚看了一集big cats。
刚开始就是一边看着纪录片里的大猫们跟身边的某只猪猫无限类似的各种小动作一边慈母笑,但是看到后面“孤独的喜马拉雅雪豹”(旁白用语),差点看哭了。
对我来说可能孤独不是一个对的形容词,因为太主观了,更像是人类把自己对一些主观感受强加到这只大猫身上。
刚开始纪录片提到雪豹的时候说他孤独,镜头里的他貌似也很孤独,形单影只在世界之巅的苍茫大雪中四处奔走,苦苦寻觅着妹子,再配上嗓音低沉节奏缓慢的旁白,真的好像很悲伤的样子,可是并没有让我很有共鸣,更多的是一种旁观的角度,在窥探另一个物种的世界。
但到第1集最后片尾,片子讲述摄制组跟拍雪豹的过程,拍到他们第1次找到这只雪豹的时候,又哭又笑、惊喜万分的是摄制组,雪豹本猫非常淡定。
而且看他的眼神,感觉他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在被人观察和注视着,但他就是一副老子根本不在乎的样子,也不管这些人盯着他要干嘛,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呼噜噜地睡了整整7个小时才起身,特别无所谓。
直到这个时候,我真的深深地被这只雪豹打动了。
在这苍茫的大雪中,他独身一豹,年老体衰食物稀缺生活不易,还要孤身走一个星期走遍自己的领地留下气味征婚,可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呢,他依然一种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该晒的太阳老子得晒足了的架势,一副洒脱不羁及时行乐混不吝的样子,像极了一个隐于雪山里的奇侠隐者。
看着他,我突然就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猫科动物了,他们是独行侠,喜欢独自行动,享受个体空间,他们聪明、敏锐、灵巧,是强大从容的捕猎者,但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犯懒的时候犯懒,该享受的时候享受,捕猎的时候也有一种力量与灵动并存的美感。
可以说,他们拥有一种我很向往的生活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我也算是一个拥有猫型人格的人吧。
又美丽又神秘还超萌~
BBC出品 必属精品
画面很好,内容重复且有点低质。关于狮子的实验真的太轻浮了,我家猫可比那聪明百倍。
一共三集的纪录片前前后后看了将近一年,亮点不多比较规矩的动物摄影,可能爱猫人士会比较喜欢
看了两集,这一部对我来说太枯燥了
抛去选题很吸引人。从介绍动物的角度来讲,基本是我看过最差的纪录片了。拿锈斑豹猫为例,镜头就是锈斑豹猫出门转了一圈,内容就是说该猫视力听力嗅觉有多么多么强,可以在脑中构建地图。然后就没了,我看完这些,还是对锈斑豹猫一无所知,连它以什么为食都不知道。
越看越失望,虽然标题Big Cats但其实也会拍很多小型猫科动物,那就直接取名Cats就好了嘛,而且很多镜头和内容都是BBC以前的纪录片拍过的,老汤换新装的感觉,差评
高要求的跟bbc其他纪律片比,解说声音跟解说词都无趣,拍的画面也平平无奇没啥深度的
画面很好看,信息很少,过于跳跃。有一种感觉,近年来的纪录片越来越没劲了。
看这片有生命危险,会被萌死!(好怕这片播完那些还不算特别濒危的被“可爱想养”的那帮人给折腾成濒危了)前两集最后一段花絮超赞,拍到大猫小猫们太不容易了!
像是把短视频剪到一起了
大自然真的真的很奇妙!永怀敬畏之心。另外,给摄影师以及那些学者们大大的鸡腿~
2018BBC吸猫巨作
作为一个dog person,老虎却是我的例外,然而一部名叫大猫的片,大部分讲的是小猫,封面是老虎的片,实际出现的次数和时长连打酱油都算不上,这是路过吧?最后一集还讲起了人跟动物的关系。。。不是说这些不能讲,而是实物跟片名不符啊!且,零散拼凑了一堆猫,叙事没有连贯逻辑,也没啥实质内容,简直连科普都算不上orz
撸猫人士有福了。
puma原来还吃企鹅?!副标题可以叫“大猫及其食谱”。好奇喜马拉雅山上那只孤独的公雪豹找到对象没有,还有那只委屈巴巴的“斑点狗”现在怎么样了。好多画面可以当壁纸。看短评有花絮,找一找。2018.8.28想看
题目太大了 篇幅太小了
总觉得关键镜头被切掉了。比如交配,比如血肉啃食,比如拉屎,这么生活气息的镜头,一个也没有,就是一堆猫跑来跑去,追逐,咬脖子,充满了一种竞争时代的特点。
第三集那些一个个项圈真的刺眼
啊没有很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