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喜欢了,停不下来,这剧制作、表演都很好,编剧更应该夸一夸,编剧涉猎丰富,也不都是印象中大妈的世界,基本是无差别讽刺。
编剧是不是出自哪家喜剧团体?
笑果?
单立人?
台词有点我爱我家的味道,情节更夸张,但又不是当年屌丝男士的路数,有时会心一笑,有时拍桌子。
腾讯剧最近的质量比爱奇艺好,希望两家良性竞争,国产剧类型丰富起来。
强烈推荐!!!!!
家有一老,如有一小。
比狗都嫌的七八岁男孩更令人头疼的。
可能就是刚退休的适龄老人。
下班回家后,打开门看到的是这个景象。
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着火?
爆炸?
还是谁把厨房点了?
女主人一边匍匐前进,一边大声叫妈。
抬头一看。
嗬!
原来搁这烧艾养生呢!
交了五千、刚刚成为一颗崭新韭菜的妈。
很快就被当场没收手机。
不仅如此,女主人还当机立断。
揪着她妈去了“养生瘾治疗中心”。
大夫一顿眉头一皱:你妈这病,不轻啊,赶紧来一个治疗流程吧。
微信转账五万九千八,是眼都不眨。
更大的一颗韭菜,就这样把她妈交给了大夫。
进了才知道,这哪是戒养生瘾中心?
这是早死实验室啊!
不能早睡,因为太养生。
不能只喝白开水,得喝大杂烩奶茶。
一口下去,绝绝子了。
最离谱的。
是拿保温杯喝水,就要被抓去电击治疗。
真行,真大胆!
你一开始以为是在内涵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现象。
后来又觉得是在吐槽年轻人也没好多少。
结果原来是在借壳讽刺青少年网瘾中心!
谁能想到?
一集5分钟的小短剧,居然能埋这么多梗?
真是小瞧你了——《大妈的世界》
讲真。
这剧被名字耽误了!
谁会对大妈的生活感兴趣啊?
但它又的确“剧如其名”,从大妈的视角讲述大妈们的生活故事。
只是这些大妈,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嗑CP、追星、买盲盒……这些大妈说的到底是不是我自己?
作为一部“爆笑短剧”。
《大妈的世界》首先就在人物设定上就一反传统套路。
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大妈都是什么样的?
主角楼下跳广场舞、主角身旁大嚼舌根。
或者是扮演恶婆婆、恶丈母娘,给主角的生活增添波折。
总之是个NPC,还是贬义的。
毕竟“大妈”本身,就经常被当做骂人的词汇。
所以这部剧一上来就要破这个观念。
两个主角大妈,性格鲜明。
一个是短发高挑,说话利落的王于田(李玲玉饰)。
还记得那首“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吗?
没错,她就是当年《西游记》里那个甜美可爱的玉兔精。
几十年没见,甜妹变成小区广场舞队长。
气场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另一个是穆丽燕饰演的杨得馥,走的是嗲老太太路线。
说话像撒娇,小表情小动作还有股子少女情态。
可以说很讨人喜欢了。
不过倒不是在以她俩为中心,展开两个家庭的细枝末节故事。
说她们是主角,那就真的是主角。
谁说退休后就一定要围绕着子女、孙辈生活?
老姐妹们也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除了跳广场舞锻炼身体,还要追追剧。
能在小区里嗑点真人cp就更好了!
虽然可能会和老姐妹站的不是同一对。
但追还是要一起追的啊!
毕竟嗑cp不分享,乐趣少一半啊
另一集讲盲盒的故事,从“潮玩”的方向探讨了老年生活的可能性。
杨得馥的女儿为了抽卡,狂买辣条盲盒。
杨得馥一开始不理解,结果发现自己的刚买回来的鸡蛋是隐藏款。
这下简直是开启新世界大门了。
盲盒从入门到上瘾,要多久?
杨得馥女士表示:鸡蛋能吃多久,我就买多久。
结果没过多久,鸡蛋价格被炒高。
一家人别说想吃点鸡蛋了,就连鸡都成了珍惜资源。
从而牵扯出另一个“小剧场”。
两个全副武装的“鸡蛋押送员”在车上不小心打碎了几盒鸡蛋。
当场就要寻死觅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上哪赔去!
”
对面忙劝:大兄弟不值当啊!
现在有鸡蛋贷款,几年就还清了!
结果在争执中,左边的大兄弟也不小心拍碎了一盒鸡蛋。
局势瞬间逆转,右边的开始劝左边的不要冲动。
两人抢来抢去,最后把一整车的鸡蛋都给砸了。
被这无厘头的剧情笑死!
不得不感慨脑洞也忒大了。
不仅顺畅地把“盲盒狂热”和“抵押贷款”的热点话题顺畅衔接上。
还让常见物品“非常态化”,从而碰撞出令人倍感离奇的笑点。
《大妈的世界》的这种反套路是非常“讨巧”的。
不是贬义。
在一集5分钟的体量里,要同时做到剧情有框架、埋梗巧妙、节奏快速而有落点,实在不是个容易事。
比如有一集里,借了家庭的壳子讲职场。
一开始,你以为是在骂无理甲方。
王于田和女儿女婿开会,商讨外孙的假期计划。
为了争取外孙来自己家,而不是去亲家母家里。
王于田还得在计划里把饮食都安排妥当,接受女儿的质询和比对。
俗称:比稿。
穆丽燕则了然地接上话茬:家里的事,水深。
怎么个水深法?
王于田先用一招“PS5贿赂法”买通女婿,和外孙私下见面。
结果外孙有备而来。
小算盘打得啪啪响。
两个协议,除了妈妈大家都喜闻乐见。
王于田瞳孔放大。
明面一份,私下一份。
嘿!
这不是阴阳合同吗!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栽了,王于田签收奶糖快递被女儿当场抓获。
女儿把家里藏着糖的柜子一把拉开。
哗啦啦砸在了外孙的周围。
即便到最后,也没忘了加点梗。
让小男孩cos了一把《人民的名义》。
一集里包含了无理甲方、阴阳合同、贪污受贿等等话题。
就和“戒养生瘾”那集一样。
不仅在剧情上不停反转,让叙述主题流动起来。
方式还是轻松搞笑、避重就轻的那种。
仿佛是在表达: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大妈的世界》这种讽刺感并没有什么目的性,更像是在调侃。
把“意义”降低,讽刺喜剧就不会显得上纲上线。
这是微短剧的一大优势。
它也不是每一集都充满了反讽和隐喻。
在《共享小李》这一集里就是直白的调侃。
王于田家里来了管她叫妈的男孩。
又是搬快递又是做家务,一口马桶水吨吨吨地喝。
穆丽燕纳闷,问她什么时候多了个儿子。
王于田说这是小区里来推销保健品的推销员,认她做了干妈。
穆丽燕大吃一惊,生怕老姐妹着了道,隔壁可有老太太吃保健品住院了。
老姐妹一脸万事尽在掌握之中。
原来她早已算好。
找人搬洗衣机上门得花一两百,但让小李搬上门,只需要对他的推销术语表示出些许好奇。
俗话说,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形象出现。
王于田这一招在小区广场舞队里被发扬光大。
但毛也不能可这一只羊薅啊!
一个小李根本不够用,大家必须制定一个可行的高效使用方法。
最后商量决定,几人拉群,时刻分享小李的“使用状态”。
甚至想出了每周凑200块假装被骗,不断给小李希望,以免他累跑了的方法。
简直了,资本家压榨都没这么狠呐!
小李最后还是被干跑了,打电话把自己举报进了局子。
但小区里老人多,在骗子眼里就是香饽饽,很快就来了新的保健品推销员。
一群大妈们转过头,对他露出了神秘笑容。
看着还挺瘆人。
这种直白的调侃在剧里不少。
比如说嗑真人cp的时候,被人发小广告。
就是烦死人的网络平台中插广告。
要统一订广场舞队服。
结果发现手机里推荐的“流行色”,都是监听了自己的聊天内容。
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会为了笑点而夸张。
但谁看了都要猛拍大腿,直呼确实确实!
我不能说《大妈的世界》是一部制作多么多么精良的好剧。
但作为顺应短视频时代而生的剧种。
它的确为微短剧起步开了个好头。
快节奏却不是情绪快餐、在剧本上的打磨能看出没少花心思、甚至每一集都会尝试新风格。
创新、用心,这是内容生产的不二法则。
在短视频领域,papi酱的单人脱口秀和朱一旦的系列短剧,都曾因为直戳大众内心而爆火。
反观那些动辄五六十集的大制作,注水严重、剧情老套。
看的人吐槽都没了兴致。
这正说明了,影视剧质量的好坏从来不在于长度。
只有真正把观众想看什么研究透了。
才是走明白路的唯一方法。
觉得杨阿姨就是我将来想长成的模样……杨阿姨真的太美了,为最美的杨阿姨打call。
仅仅5分钟时间快快乐乐表现了现代生活~有点不舍得看,强烈安利。
我在好多方面和阿姨们共情了🤗🤗双十一屯东西,买基金,唠唠叨叨又爱面子,内卷,学区房……在平常日子里过的津津有味。
看完以后我觉得我的焦虑快被阿姨们治好了~
好看😂,偶然在🧣上看到一个片段,讲两个中年大妈在无人便利店里购物被锁住的视频,刚开始以为是网友恶搞的视频,后来才知道是腾讯的短剧,内容很短小精悍。
印象深的就是被锁便利店和一群大妈使唤卖保健药销售的故事,很有意思。
但多看几个之后吧,就觉得这种大妈还是比较少的,很少有这么潮流懂得这么多年轻人的梗的大妈,感觉大妈的行为放在年轻人身上也不违和,可能还是差点大妈普遍性。
真的是太好笑了!!
巨巨巨解压!
两个大妈紧跟潮流的生活笑点密集,各种紧跟网络热点的剧情,各种嘲讽现实,追星呀,养生呀,学区房,学习内卷,广场舞,朋友圈点赞营销,网恋哈哈哈,真的特别精彩的生活,还有不停的反转,全程高能,太惊喜了。
一口气看了20集,每一集都是独立的剧情,一集大概5分钟,全是解压的mini剧,很下饭。
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姐妹的老年生活哈哈哈。
还有女主居然是李玲玉,就是西游记的玉兔精!
哈哈哈美呀!
还有好多明星的客串,快看看有没有你们的爱豆。
从20岁杯酒快意的人生,到马上30岁人间烟火的幸福,畅想即使有一天不再美丽不再年轻,但也依旧可以在养老院里找帅老头搭讪——心中少年不死。
打开《大妈的世界》,我看到的中老年生活,似乎比我想象的更刺激更有意思。
5分钟一集的剧集长度,密集的笑点和脑洞大开的情节,用了大妈们可能也不懂的语言,描述了大妈们的生活。
无论是子女的生活上的代沟,还是大妈很多迷惑行为操作,都用了更为夸张和戏谑的方式表现。
倒不是讽刺,我觉得是给了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一个沟通的桥梁。
第二集用大火的盲盒文化,和大妈们对于鸡蛋的热爱结合在一起,用一个未来世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父母辈的不理解,其实和父母亲对你的误解是一样的,都是对某一事物的过分热爱,只不过大家热爱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你热爱球鞋,而他们热爱鸡蛋。
面对保健品销售的骗局,大妈们不再是新闻里播报的弱势群体、受害群众,而是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周旋其中,用自己的方式“行侠仗义”。
所以,有时候,我们根本无法界定,她们是新时代的弱势群体,还是新潮流的中流砥柱。
在当下青春题材、革命题材、家庭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时,即使是女性题材,也很少有人完全聚焦在“大妈”这个群体。
“大妈”这个词,从来没有被赋予关于美貌、智慧、气质等正向词语的链接,更多的只是一个年龄概念的划分。
虽然很少被看到,但却是组成这个社会的大多数。
我们都不愿意落入这个词语隐含的庸俗、固执、无助,我们总是奋力摆脱成为这个社会的大多数。
我会在羽毛球场上遇见很多“大妈”,即使年纪和我妈差不多大,我也总是称其为“姐姐”。
她们很尊重自己做的每件事情,会穿成套的运动服,亮眼的鞋子,爱拍照记录每一次相聚,会把打废的球编上美丽的绳子,变成好看的装饰品。
我们的区别,大概只是,岁月赋予了她们更多的财富,在时代的洪流席卷过来的时候,我们都无一幸免,但她们似乎更加坦然和淡定。
当我们在谈论乌克兰打不打仗,教育双减带来的影响时,她们只关心今天的菜价,和明天会不会降温。
数十年如一日的嘱咐你要早睡,出门要记得带手机,要按时吃饭。
当你抱怨她们总是在关注生活的琐碎,家长里短,三餐四季的时候,无意发现,她们曾在工作中严谨认真,也曾在少女时追求过诗和远方。
我们站在她们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广袤的世界,却忘记回头来和她们分享分享。
我去朋友家喝酒的时候,她爸爸总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和我们分享他新买的投影设备,和我们聊了很多我们年轻人爱看的电影,但是还是很执着地给我们推荐大自然纪录片,然后很期待的问我们感觉怎么样?
而他妈妈总是把他爸往外拽,说让年轻人们自己玩,别总是在这里添乱。
那天我和我妈看完电影,有点晚了,华灯初上,灯红酒绿的生活摇曳了起来。
我搂着我妈说,走呀,我请你去酒吧喝一杯。
我妈看了看自己的穿的抓绒衣,她说,你早说呀,早知道我就换一件衣服了,我穿这个怎么去酒吧。
我说,你穿这个去酒吧才酷呢。
不要让这个社会的审美太过单调,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时代,让我们从不同地角度,去欣赏,去了解,去拥抱,去爱……
最近,几部受到关注的影视剧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讲述的故事、选择的主人公与以往主流影视剧的模式有所出入。
如周迅主演的《小敏家》围绕着中年女性的感情生活,被热议的《爱情神话》的主人公们也都是中年男女,而在近日完结的一部短剧《大妈的世界》则旗帜鲜明地告诉观众自己故事的主角是大妈们。
相比于《开端》或是《镜双城》主角们依旧是典型的年轻群体,前面提到的三部作品则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这些年在国产剧中似乎已经日益消逝的角色和群体身上,尤其是《大妈的世界》难得一见的以中老年男男女女的生活为主线,用一种搞笑幽默且极具讽刺的形式展现那个日渐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和人生景色。
中老年人的生活为何会从流行影视剧中消失?
为何我们又呼唤这一题材的回归?
而透过《大妈的世界》这部网剧小小的切口,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理想的老年生活,是如何被想象与塑造的。
撰文 | 重木01中老年人为何在影视剧中“消失”?
伴随着这些年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变化,国产影视剧也随之出现了众多新的调整与发展,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年轻化”趋势日渐成为主流。
一方面,这与传统观看影视剧的媒介变化有关。
从传统的电视转向电脑、智能手机,由此也就导致看剧主流观众群体的变化,曾经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年观众变成当下占据着互联网使用与消费主流的年轻群体。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伴随着当下看剧媒介的简化以及年轻人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主体,各类影视剧也必然开始考虑他们的审美、喜好以及消费和观剧心理,从而出现了这些年国产影视剧日益注重年轻审美和故事的趋势。
也正因此,我们发现国产影视剧中的各类偶像剧、言情剧或是围绕着年轻人的喜好、心理和情感倾向的剧种成为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的制作首选,而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诸多涉及严肃题材或是家庭伦理剧则在新的趋势下出现萎缩。
这导致许多影视形象、角色以及生活群体在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影视剧中趋于消失、走向边缘,有些则成为某种典型或刻板印象角色,在一些剧里充当背景或边角料。
《爱情神话》剧照。
在去年底引发热议的那部《爱情神话》中,有个重要面向就是人们意识到,之前此类的爱情或是言情生活剧的男女主角们大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男女,而很少会关注像老白、格劳瑞亚或是李小姐这样中年男女的爱情与生活。
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上海或者他们不是上海人,这样的故事所可能引起的讨论或许还会大打折扣。
许多中年女演员同样切身地意识到了她们所工作的行业中对特定年龄的限制与忽视,所以才会出现之前女演员们呼吁业内多关注她们工作的新闻。
在很大程度上,大众与流行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年轻化的趋势,因为恰恰是那些最新、时髦或是传播度广的东西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水平或能力无法与一些成功的、有了一定资本累积的中年人相比,但恰恰是他们基数的庞大以及不同于传统的消费活力和频率使得市场和资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消费潜能,从而也会进一步地推动相关题材、故事类型和情感倾向的形成和再生产。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使用当红小生拍摄偶像与言情剧,因为他们与当下粉圈文化的昌盛息息相关;或是利用耽美文化所具有的庞大读者与爱好群体来为耽改剧牟利。
《小敏家》剧照。
正是在市场与资本、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他们消费观念的互动和彼此激荡下所形成的流行文化模式与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当下能看到什么样的影视剧。
而诸如《小敏家》《爱情神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除了它们本身的故事内容以及相关演员自带的流量以外,在其背后也存在着一股人们对日渐僵化、套路太多的“年轻向”影视剧的反感甚至厌恶。
而《大妈的世界》之所以能获得较好的口碑,首先便是因其所关注的主角在当下的影视剧中几乎已经消失殆尽,这一话题度让许多人选择点开这部剧,而其短小、轻松且极具话题性和热点的内容则是留下年轻观众以及获得他们好评的主要原因。
02“大妈”是如何变成一个贬义词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口语中,“大妈”或多或少都带有些揶揄或贬义色彩。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对特定年纪女性的普通称谓,在其中还隐藏着一种典型的印象,如大妈们的琐碎、爱念叨、爱管闲事、爱打探和八卦以及一种强烈的对自己许多观念和想法的自信与强势态度。
《大妈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有意利用了这一文化想象和刻板印象,并且它们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两个大妈展开,而其所涉及的许多日常生活也确实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们对“大妈”的认知,并与此同时又颠覆了这些形象。
而恰恰是这两者的冲突,造成了这部剧中最根本的喜剧效果。
《大妈的世界》剧照。
在“共享小李”这一集中,《大妈的世界》主创们就明确地希望能够利用传统对大妈——或更准确地说是对中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进行故事创作和讽刺。
社会新闻中隔三岔五就出现的老年人受传销诈骗的新闻,让由年轻人与中年人所把控的主流意识形态开始把她们想象和建构成一群“老糊涂”——晚年无所事事、枯坐萧瑟,最后被传销骗去一辈子的积蓄,追悔莫及。
《大妈的世界》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群与这些形象截然不同的老年人,她们精明且老练,对传销的热情看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最终还通过完美的表演开始利用传销年轻人来给她们服务。
我们在这群以王姐(李玲玉饰演)和老杨(穆丽燕)为首的大妈们身上看到了另一种老年群体和生活样态,尤其脱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新闻中对她们昏聩、凄惨晚年生活的想象,而与之相反地塑造出一类阳光活泼、充满日常小精明和小烦恼但却总能被老练地处理和解决的大妈形象。
当主流媒体开始讨论老年人或如我们父母辈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晚年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矛盾的议论。
一方面是感慨或是发现父母辈在把孩子拉扯大、离开家之后便空掉的生活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改变或填补,而另一方面许多子女又对父母们喜爱或是热衷参与的活动和爱好满是不屑,甚至诸多批评。
《大妈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展现或是说想象一种新的、可能的老年生活,像王姐与老杨就与自己小区的其他老人组建了广场舞队,在特定的时间训练、与小区里打篮球的年轻人们为场地斗智斗勇,以及最终还积极参加比赛;而王姐和老杨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生活,并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只是窝在家里唉声叹气。
或许,真实世界的大妈哪会像王姐或老杨这样自信、活脱和潇洒。
其实我们不能把这部剧中的“大妈们”当作是真实的日常形象,而应该理解为她们也是被期待和想象的存在状态,或说是对可能的大妈们形象和生活的创造。
以其中种种对主流大妈刻板印象的讽刺来看,主创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典型碰撞来达到喜剧的效果,并且提醒观众要对自己印象或是成见中所给定的那类老年人形象和生活世界保持警惕。
在很大程度上,《大妈的世界》里的“大妈们”也是当下这股年轻向意识形态影响的产物。
而在这背后或有一点更值得我们注意,即通过这一由年轻人建构和想象的观念之眼去看老年群体的生活,我们会希望它是什么样的?
所以有评论也笑称,这部剧让她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
因此,《大妈的世界》也或许还可以被看作是当下年轻人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憧憬,他们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当下主流印象中的老年群体及其生活的灰暗性,所以也由此希望能通过此类影视剧来进行一种新的、更加阳光或多元的想象。
而在这些想象背后折射的也恰恰是我们这个日渐年轻化的世界对老年群体的遗忘、不友好以及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不屑甚至不满。
03我们如何想象理想的老年生活?
宋明伟有部专著名为《少年中国》(Young China: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Bildungsroman, 1900-1959),其所关注的主题便是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老旧昏聩的旧帝国”转变成“年轻有为的新中国”。
老年人世界的衰落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因此整个消费文化的年轻化背后还暗藏着一个更宏大且主流的历史旋律,然而伴随着当下各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群体以及有关他们的生活、心理和情感需求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即使如此,与市场和消费紧密结合的流行与大众文化对此却始终关注有限。
从《大妈的世界》这部短剧集中我们就能看到在许多社会层面对其群体和习惯的忽视,尤其是在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世界,为年轻人提供的服务以及为他们的方便而塑造的城市空间、生活模式和消费形式却日渐占据主流。
在19集“程序适老化”中,王姐被智能便利店反锁在超市里,结果为了出去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电子扫码、关注公众号、转发和收集点赞等复杂操作。
伴随着当下中国智能化程度的扩张,许多日常生活、消费和娱乐场所的AI化成为许多老年群体生活中的最大障碍。
而此类新闻也层出不穷,最后使得有关部门不得不颁布相关规定来保障老年群体在此类生活事宜上的权益;而在新冠疫情时期,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于那些不使用或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一系列防疫政策中往往会成为被忽视的对象或是他们的习惯和生活模式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而导致他们被排斥在特定的城市空间之中,从而在无形中更进一步地把他们隔离在现代社会之外。
在《大妈的世界》中,王姐和老杨都熟练地掌握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且刷短视频、追剧磕cp和购物等等都得心应手。
但这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受限于特定的生活条件、学识和状况,大部分的老年人无法达到这一标准。
也正因为当代社会的日渐智能化以及年轻化,上野千鹤子才会在其多部书(如《一个人的老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老》)中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与研究数据和调查,来为“渐渐变老”的老年生活提供许多实际妥帖的建议和帮助。
她提醒开始进入老年的人们,不要被传统关于老年的想象和刻板印象束缚,而是始终要以一种新的心态去进入老年,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译者: 任佳韫 / 魏金美,版本: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年10月除此之外,在《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中,上野千鹤子也通过其社会调查指出相关政府部分、社会机构在对老年群体生活上应该进行的关注、改造和帮助。
因为恰恰是这些外部的硬件和设施条件的齐备与完善,才能为进入老年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为他们在人生新的阶段的新生活创造可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在许多政治、经济与社会核心和主流层面,还未进入其中或是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处于弱势,但伴随着经济消费能力的增长、在文化与意识形态中话语权的获得,也必然使得他们能够主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颇大的大众与流行文化的样貌,因为恰恰在这其中,隐藏着某些需要被改变或是被继承与再生产的意识形态。
而在由这部分大众文化所构成的围绕着我们的这些故事、感情与生活模式中,老年群体的身影和他们的声音正在渐渐消失。
他们成为各种偶像剧、言情剧、探案推理剧或是伦理剧中的某类“典型”,或是如巴金《家》中的老太爷代表着保守守旧,阻碍着年轻人的终成眷属,或是像传统三姑六婆的现代版形象爱八卦爱多管闲事,也或许只是个背景,模模糊糊看不清。
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敏家》《爱情神话》和《大妈的世界》这样的影视剧才会显得引人注目。
就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所发现的,现代大众与流行文化本身就是塑造和再生产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场域。
作为当下接受面最广且渗入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形式,某种形象、角色或群体是否能在其中显现、以怎样的方式或形象出现,背后都牵涉着更加复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
就如美国纪录片《赛璐璐壁橱》所说的,正是影视剧,塑造了我们对于自我的身份、情感与欲望的认同,影响着我们对于社会、人际交往以及关于正常的看法。
《小敏家》剧照。
当中老年角色或者说“大妈”开始于影视剧中消失,我们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忽视她们的存在与需求,而她们的生活则往往会被简化为某种了无新意的重复,即使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身旁,就是我们熟悉或亲密之人,我们也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在《大妈的世界》中,我们想象出另一种可能的老年生活,去对抗或改造传统印象里的各种陈词滥调与那些灰暗的隐喻色彩,既是为了我们的父母辈,也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自己。
并且它或许还预示着一种新的家庭关系与亲子相处模式的诞生,了解我们的父母是一堂重要的情感教育课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关于他人和整个世界的看法。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赵琳。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不得不说,这部剧本身的选材就很有吸引力,大妈群体加上喜剧内容,碰撞出来的作品居然意外地很符合我的口味。
而且每集都很短,浓缩的就是精华,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也不像某些偶像剧铺垫了好几集才一个吻戏,第一集一上来就很吸睛!
不否认里面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视角,现实中这个年龄段的人看了可能会不太能接受,管他呢,反正我看得超级开心的。
诈骗、买保险买保健品、排长队领鸡蛋、跟不上时尚潮流、沉迷养生,这些是很多人对退休大妈的印象。
参加各种比赛、双十一疯狂囤货、追剧磕CP、追网红追热点、奥特曼、开盲盒、职场黑话、5G冲浪网络咨询全知道,这些是很多人对时尚年轻人的印象。
事实完全不一样,大妈可以很潮流。
腾讯视频网路短剧《大妈的世界》,用喜剧和讽刺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大妈们的智慧。
明知推销保健品的套路,大妈们不仅不上当,还反套路了推销员,让推销员做了免费保姆、“共享儿子”。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了,有一种瘦叫你妈觉得你很瘦,过年前看这一集太应景了,一场冷饿瘦的争辩赛即将在很多家庭上演。
短剧抓热点也很紧,网络热议的“阴阳合同”“明星基金经理”也有被内涵到,幽默讽刺意味十足,几分钟一集,一集一个主题很多个笑点,笑拉了。
特别好看的短视频,你大妈还是你大妈。
大妈的世界 (2021)8.12021 / 中国大陆 / 喜剧 短片 / 彭晨 / 李玲玉 穆丽燕入坑不亏,速来
被保健品小哥喝水的段子吸引进来,然后20集一次性全部看完,非常有梗。
套路与反套路,网恋与现实,广场舞与篮球,卖闲置,高低情商,6分钟一集,有故事,有笑点,有寓意,情景剧天花板了。
大妈严肃认真紧张活泼,退休不存在的,你们永远是社会的C位。
我通知你,这剧必须给好评,不然李玲玉老师会穿着奥特曼队服到你梦里抢场子!
还以为很好笑
轻松愉快
get不到好看在哪
这种轻短剧还是很不错的,不废话,趣味,贴近生活同时还有趣,挺好的。
短剧,节奏很怪!
8.2分?你们咋了?
好难看 完全get不到
轻喜剧搞笑风格,太短,顶多算个大预告片。有感觉到宁愿短也不愿注水,不过这内容量实在都不够发行。短视频创意可能差不多。喜欢片尾的哒哒哒。。。
值得打9分。大妈&喜剧,深刻& 好笑。不只是普通的好笑,还有一些想象力和深意。大鹏工作室还是那个大鹏工作室,想起了几年前的《若是如此》
很有快手短视频的即视感,有点看不进去,笑点也不同频。
梗比较密集。大妈大爷们挺可爱的哈哈。
段子集锦
创意>技术力
比隔壁《致命女人》强很多,剧情比较符合当代城市老年人的居家日常,没有立幡,没有太纠结在道德立场上,甚至有时候任性得三观不正。老演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把生活里那些不合常理的细节演出名正言顺的气势,所以,里面大妈作天作地,还是觉得挺可爱。缺点就是,像小品,充满对于细节的堆砌,但是没有深层次的探索,可以看着乐,但是没有啥实质性的提升!
好玩
甩隔壁快手抖音几条街?
据说是微短剧里制作精良的头部作品,当然从主演阵容来看的确如此,不过剧本时好时烂,有几集不错,有几集也很无趣,这类5-6分钟的短剧,剧本肯定是重中之重,除此以外就是表演,饰演两位大妈的演员演技还是在线的,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剧本的不足。
差那么点意思,却又有那么点意思。
有趣的,喜欢,很有趣,很接地气
看到第6集,还可以,加长精致版短视频段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