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那个资格吗?
- 没有许可的话,就什么都不能做吗?
- 你就没有一点尊严吗?
- 自我意识怎么这么膨胀啊……- 要是被她说你自私任性,你怎么办?
- 任性一点有什么不好……- 要是她不理你呢?
你不觉得是在给人添麻烦吗?
只要把话都说完,就能表达诚意了吗?
要是能做到这个,你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吧。
你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吧。
你根本不是喜欢别人,是喜欢那些对你好的人吧。
不知道有谁相信一见钟情,在那个瞬间之前,我也是不相信的,毕竟那时只是个笨拙的15岁小男生。
那是高中的第一天,班主任在讲军训的事情,她正坐在我和班主任的斜线中间,从窗帘间透过的明丽的夏日阳光打在她脸上的绒毛上,整个人就像在发光,那一刻除了她之外的东西都黯然失色。
之后呢,其实就是一个无聊的单相思的故事,毕竟我是个极度内向保守的人,做过最大胆的事也不过是高三利用自己早到校,把贴在教室里的她的一篇示范作文偷走,至今夹在书柜里。
在十二集两人坐在长凳前交谈之前,我都一直在疯狂diss老师,愤怒更是在老师毫不犹豫地追向小浪时达到顶峰。
很明显老师并不是绿茶,只是一直以来老师自己的内心就模糊不清,再加上早川湧的离世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或多或少有些执念映射在了小浪身上,也造成了对小浪这种不断摇摆拿捏不住的态度。
看到十一集后很想说,连自己内心真正想法都无法确认并坚定想法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这样不明不白就接受别人。
但我这样的想法,在看完全剧后烟消云散了。
直到最后两人在长凳上的一阵看似随意却重要的交谈,才让一切都明了了。
两人不停尝试,不停试探着对方,隔着无形的距离和对方交往,互相不断地打磨着。
终于在最后找到那个最优解,最完美的距离。
在整部剧观看的过程中我抱怨了无数次,为爱而不得的小晴打抱不平,为又直男又不会和女生相处的鱼住着急,甚至也愤怒的称榀子为折磨王。
可看到了最后,在剧中所感受到的东西,不论是对自己真实内心的探求,还是在角色们彼此相处时小心翼翼的摸索,以及面对牢牢将自己束缚的过往时的怯懦,到最后都让我惊觉自己好似也随主角们经历了一轮成长。
思来想去觉得这部剧的核心还是成长,没有别的词能更好概括了。
成长永远是高容错的,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感受到了剧中人物们在成长中没有原地踏步,而是不停在向前摸索,哪怕是摸着黑前进。
我想,昨日就是一首关于成长的歌吧。
昨日之歌 (2020)8.12020 / 日本 / 剧情 爱情 动画 / 藤原佳幸 / 小林亲弘 宫本侑芽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可写,这是一部很柔和很细腻的剧,对人物情感的表现隐晦但出色。
有时间再细细品味。
首发公众号:十四十四。
2020的四月新番悉数上阵。
在这数十部新番中,我每周准点等待的更新,却只有一部——《昨日之歌》イエスタデイをうたって
可能是过了那个喜欢看喊着招式名称的热血漫年纪。
这种生活中的日常番现在更合我的胃口。
没有激烈的冲突与强大的反派,只是淡淡的,像是一壶茶,缓缓地叙说着琐碎的,让人容易忘记的日常。
01男主鱼住陆生是一名大学毕业生。
毕业之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寻求着就职工作,而是在便利店兼职打工。
没事干的时候,他会把过期的便当喂给附近的乌鸦打发时间。
对未来感到迷茫,却也未曾想过改变现状。
在这样的陆生面前,出现了一名自来熟的可爱少女——野中晴。
不知是不是巧合,那只喂养的乌鸦正好是少女的宠物。
之后每当陆生打工的时候,小晴都会过来和陆生闲聊打岔。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名少女喜欢着陆生。
但陆生早就心有所属。
他一直喜欢着大学的同班同学——森之目榀子。
只不过他跟大多数男生一样,直到最后,也不敢告白,就各自奔赴未来。
只是本以为在金泽任教的榀子突然来到了便利店。
你是不是隐隐感到了胃疼?
但是第一集,《昨日之歌》就打消了我的顾虑。
没有缠绵悱恻的三角恋情。
有的只是干净与利落。
看着身边的人不断努力向前,陆生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直在逃避。
「与其知道结果,让自己受伤。
不如选择暧昧的关系,保持住自己的体面。
」以前的自己一直抱着这个想法来逃避现实。
为了与过去做一个了结,陆生踏上自行车向着已知的结果骑去。
陆生早已知道结局——被拒绝。
毫不留情的,不拖泥带水的,被拒绝了。
毕业那天就应该被甩的,只不过因为自己的胆小延迟到了今天。
看到陆生,就好像看了自己。
对未来迷茫,不敢跟喜欢的女孩子告白。
似乎有试着去努力找工作,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
没什么想做的事,没什么想要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明明人不会那么快改变,时间却脚步不停,一直向前。
02因为对于动画的喜爱,我特地去翻看了漫画。
当我翻开漫画,不由大吃一惊。
整个漫画的基调与动画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
若是你第一次看漫画,必然会觉得榀子是一个冷酷消极的人,至少也不是一个开朗的人。
这与动画里的形象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但是改变最明显的,还不是这里。
当小晴向陆生要烟的时候,陆生呛了一口,随后断然的拒绝了。
这在今天看来绝对是符合道德观念的行为举措。
但是在漫画中,陆生只是随口问了一句,就递给了小晴一根烟。
而当你深入观看漫画的时候,就会明白类似的差异会愈来愈多。
若说动画的整体基调是温暖,那么漫画表现的就是颓废与消极。
那么动画制作组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的更改漫画?
比起照搬原作,这样细节的更改导致整体基调的变化,更加消耗精力和时间。
甚至,会引来原著粉丝的声讨。
而这一切就要从漫画连载的背景开始说起。
《昨日之歌》是冬目景老师在1997年开始连载的漫画。
那时的日本,正值泡沫经济后的动荡时期,整个时代的颜色是灰色的。
无数企业破产,房价暴跌,失业率急剧上升。
在那个时期,道德感与理想早就被年轻人不知道丢弃在了什么地方。
为了活下去,就要拼尽全力。
所以在漫画中,陆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就递给了小晴香烟,榀子整个人也死气沉沉。
在那个时代,颓废、迷茫与停滞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冬目景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与其说是描绘三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更像是通过他们去述说90年代日本青年人的迷茫与无助。
但作品的连载时间跨度很大。
《昨日之歌》连载长达20年,作品也因为时代的变迁在后期慢慢呈现了不一样的色彩。
动画显然是取自后半段作为整体基调,使整部作品更符合现代环境下的时代背景和道德观念。
如此用心的动画制作组,加上出色的漫画原作,想必这部《昨日之歌》一定能引起许多大学生的共鸣。
动画的PV里有一句话:「49%在凝望过往,51%向未来张望」对于动画制作组来说,大概更想描绘的,是向未来张望,而不是沉沦过往。
《昨日之歌》这部漫画的创作时期是1998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衰退期,原作者冬目景老师目睹了企业破产、房价暴跌、裁员潮等灾难,以及包括她在内的年轻一代人对未来的迷茫、颓废与被动。
正因为如此,这部漫画充斥着“丧”的元素:小偷小摸、青少年吸烟、对工作和爱情都很佛……也许是因为考虑到观众年龄的原因,动画的基调更加积极向上,以写实的风格(比如人物头发都是黑色的)讲述了三位毕业生努力走出过去的阴影、思索未来并追求工作与爱情的故事。
与自带海王滤镜的青春漫相比,《昨日之歌》更接近生活中的现实:它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也不至于太坏。
三位主角跟许多毕业生一样,被社会毒打,面对复杂的情感关系,有着各自的心结与困境。
男主鱼住陆生在大学毕业后没找正式工作,自称为“社会边缘人是”,每天在便利店和画廊打工,不想也不敢想未来会有什么出路。
他被高中生晴追求,却一直单恋着大学好友森之目榀子,而后者却始终不能忘记去世了的青梅竹马,所以不愿意接受新的感情。
乌鸦女晴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她性格直爽,大大咧咧,对男主陆生一见钟情。
发现陆生暗恋榀子后,她正大光明地向榀子宣战,然后主动约陆生看电影。
结果,电影当天,榀子生病了,陆生因为彻夜照顾她而睡过了头,放了晴的鸽子。
晴很伤心,但是很快,她又恢复了嬉皮笑脸的常态,每日去便利店“骚扰”陆生。
到目前为止,动画更新到了第六集。
每一集都会有一位旧情人出场,勾起了主角不愿回想的过去,而这个无坚不摧的铁三角也会短暂地变成四边形、五边形,日益光滑。
然而,到最后,旧情人都会放手,留下三位年轻人继续苦涩地追求着彼此,希望有朝一日能打动对方。
不得不说,这部动漫在剧情与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有几分相似。
温柔但有话不说的榀子,就像永远放不下逝去男友木月的直子;暗恋榀子的陆生,就像是被直子吸引的渡边;而性格直爽的晴,就是开朗活泼的绿子。
不过,在小说的最后,直子自杀,渡边选择了绿子。
在这部动漫中,谁又会成为眷属呢?
近期,股市因为旧情人和假消息的出现而出现动荡,但本人还是坚持乌鸦股!
因为我觉得,陆生和榀子的性格类似,都是有话不说的闷骚,这样子相处久了会产生隔阂,而晴的性格跟陆生刚好互补,两人相处起来会更加舒服。
话虽如此,男人很难因为被别人喜欢而喜欢别人,反倒是女人很容易因此而动心。
如果是这样的话,男主岂不是会跟榀子在一起?!
编剧你千万别啊!!
《昨日之歌》是冬目景第二部动画化的作品。
作为一个tv化的东西,是很优秀的。
这一点她优于前一部。
前一部是《羊之歌》(漫画名字来自中原中也的同名诗歌)她除了一首神曲《destiny》就什么也没留下。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和回忆的故事。
台长说这是日本泡沫经济崩塌的产物,一部关于后青春时代的回忆。
在本剧出现的角色:鱼住、榀子、小晴无一不是被回忆束缚,沉陷于过往。
但是我们今天不讲什么作画和剧情,也不讲什么榀子、鱼住和小晴,更不去说这几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
我们讲一个配角--柚原千佳,一个只有一集篇幅、意义只是为了让鱼住挣扎向前的工具人。
漫画中,冬目景给她的东西并不多,几个少的可怜的台词和画面以及一封信。
但是我们动画不一样,想必迷弟监督也很喜欢这个女孩,给她加了一个最美最动人的画面。
榀子离开后,她落寞的坐在窗前,一根一根的抽烟。
此刻,夕阳、晚风、柚原交汇出一幅近乎完美的画面。
最后,她离开了,不辞而别。
留下一封给鱼住的信,如下:给鱼住:由于事出突然,我的钢琴兼职被正式录取并且提前给了薪水,所以我走了,虽然时间不长,还是谢谢你照顾。
追记:看起来随随便便的我,其实也是喜欢钢琴的,鱼住你也要加油哦。
这封信很有意思。
一纸谎言半句真话。
她并不喜欢钢琴,前面她也说了,被强迫学的钢琴让她可以自力更生的活着很讽刺。
她这样说只是为了给鱼住鼓励。
很多人都认为柚原是个绿茶,其实并不是。
年轻时候的加缪在《快乐的死》里这样写到,“我总是习惯在相爱之前说分手。
”加缪的童年非常不幸,父亲死于战争,母亲因此失声并且精神失常。
祖母暴力跋扈。
加缪在后来的散文著作中是这样记述自己的童年—非人的沉默。
所以加缪十分渴爱,从他出生到死于他最瞧不起的车祸这短暂的一生中,他重复着结婚与离婚。
直到死时,他都同时爱着数个女人。
对此他的老师格勒尼埃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个对爱异乎任性、头脑异常清醒、爱着女性同时又蔑视的薄情郎。
”这点柚原也一样。
虽然漫画里并没有明说,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这样断定--柚原的童年是非常的不幸的。
这也是她渴爱的原因。
被表白就接受,然后在相爱之前分手。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柚原对于鱼住的感情与平常并不相同。
“不过到头来,你还是不理解我。
”从这句话来看,她非常想要得到鱼住的理解,虽然鱼住并没有。
故事的最后,她离开了,为了鱼住。
因为她已经发现鱼住喜欢榀子,对她还是只停留于高中那年黄昏钢琴室的不理解。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或许不会相见,但也不会被这段回忆束缚。
刚看第一集,很难形容的年少情愫,随着剧情全部翻涌出来。
当初有多么喜欢呢,多么死心塌地呢,多么的单纯相信美好呢。
后来又怎么一步步的失去了一切,在黑暗的泥潭里挣扎求生了好些年。
人生不能重来,太晚学会的经验也不知道还有什么用处,不让自己再犯错,只是再也没有可以犯错的对象了吧。
好想把所有的都摒弃掉,回到最初最纯真的我,可以再一次毫不犹豫,毫无顾虑,奋不顾身的奔向你。
终集片尾的台词高度浓缩了主题并且明示所有人物脱身昨日向着明日进发。
相较于漫画,为了剧情的紧凑,动画砍去了小浪、咖啡店主和野中三位角色各自的三条感情线,对于榀子的结局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本应被昨日束缚还会在凋零的樱花树下徘徊许久的榀子,纠葛于榀子与另一女模特之间的小浪,二者最终选择正视自己的感情,这样处理摒弃了原作一以贯之的忧郁调性,虽然无法通过更强烈的对比凸显榀子的悲剧,但是更加贴合了至少是我的喜好——团圆美满——且剧情逻辑合情合理,感谢编剧以另一种媒介圆我一个梦想。
为昨日所困的本质其实是为情所困,这部作品表现了其中人物群像被无法得到的恋慕炙烤折磨的过程,这让我想到了另一部有关昨日的作品《秒速五厘米》,其中远野贵树如同原作中的榀子永远困于昨日而筱原明里则继续生活远离昨日。
当然也有遗憾,因为这部作品只写了恋情,只有恋情。
我在想昨日是否能够胜任一些更为复杂的情感呢,例如《朗读者》,本哈德·施林克将厚重的历史与青涩的恋爱糅杂在一起,间杂着一些成长的阵痛。
不过恋情也是最为令人着迷和向往的感情了,每年都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恋爱主题作品出现,或许恋情也是《昨日之歌》能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的主要原因吧。
鱼住性格太被动了,老师困于过去其实也只想被拉着走,她已经能做到她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这两个人绝对进展不下去。
只有绝对主动的小晴可以带动鱼住。
但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东京爱情故事》。
小晴鱼住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莉香完治里美类型的三角关系。
不同的是鱼住比完治老实太多,“白给”都不要。
或者老师说得对,也是因为小晴的存在,他内心有犹豫的部分吧。
————- 以上是写在第十集结尾,现在12集完结了。
作为一个并非原著党的动画党来讲,这个结尾收束很满意。
鱼住意识到了自己跟榀子都是过于被动的人,也主动提出两个人停留在好朋友的位置。
这点其实是难得的成长,比传说中漫画里不断转圈纠缠要有意义。
毕竟二十年前旧漫画,许多梗(靠固定电话所以联络不上)都脱离时代,有现在这个热度已经不错,没有长寿番甚至第二季的可能,做成一个成人版“好想急死你”也没有意义。
人物在季终展现出成长,我觉得挺好。
要说算是《东京爱情故事》的alternative版本肯定会被两边粉丝一起追杀,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奇特,些微参数差异,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结局。
Anyway,胃疼了三个月终于清爽了。
すっきりした!
ご馳走さまでした。
————-
“总是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总是准备好随时逃离。
嘴上说着什么都不要求,心里还想着得到回应。
就因为未能得到会应就偏执地认为被背叛了。
恋爱真是太自私了”——野中晴.90年代末的日本,那是一个理想支离破碎的时代,企业破产,房价暴跌,迷茫的年轻人们哀叹生不逢时;那是一个信 仰缺失的时代,无情的经济泡沫让得过且过也变为了奢望,迷茫,颓废,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成为了社会常态;那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时代,年轻人因为无法重现父母辈的辉煌而倍感自卑,在对“昨日”无比向往的同时,却在感情上飘忽不定,无法在“当下”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作为与现实对接的作品,时代背景对故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点在我们品读”昨日之歌”这部作品时也尤为重要。
那是只属于“迷失一代”的文化记忆与矛盾心理,尽管不堪回首,却又对其分外怜惜;所以这个特殊性也注定是新世纪作者所无法复制的。
日本媒体将这群在社会夹缝中求生,并自我定义成“社会局外人”的团体称为“后思春期人群”,即尽管长大成人,但在为人处事仍有诸多不成熟之处,也间接导致了他们对长辈与同龄人的依赖性。
相信读到这里,我们或多或少也能明白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真正用意...原作者冬目景曾说过“在恋爱这种事情上,人们都会想成为所爱之人的所有物”,这句话来形容主人公们的心路历程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故事中的每一个转折,都由前面的小细节铺垫而来,虽称不上水到渠成,但是从反复忽视,重新认识对方,到不断确认心意,笨拙的他们也逐渐建立起了相互信赖与依存的关系。
就算与真正的感情还有距离,不过路还很长...尽管我们早已明白只有与过去告别才能前行,不过“昨日之歌”作为“49%在凝视过去,51%向未来张望的日常物语”则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我们不必急于将往事抛在脑后,如果尚未做好准备,在怀旧的浪漫中多沉浸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只是不要一拖再拖,直至蹉跎...隐藏的答案,内心的呐喊,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在时代的回音下,最终汇成了一曲余音绕梁的“昨日之歌”---留学生BoBo(建议从66话补漫画)
温柔,不是拿来逃避的借口。重视自己的感情,明白感情的得失,也是一种勇敢。生活糟糕又如何嘞?安心啦成长的路上,总是伴随着烦恼。
老折磨王了
鱼住,你现在还打篮球吗?
说的是成年人的故事,内核却是高中生式的矫揉造作……
想起来几年前看过,看得我眉头紧皱脚趾扣地
只能说,原作者以连载的方式,拖拖拉拉表现出,陆生的黏糊犹豫,榀子的纠结得失心…… 沉浸其中有什么意思?小晴,小浪,甚至配角的大家辛苦了!
6/10。补完十二集正篇。感情剧就是要擅长用小动作、小道具撩起观众的心绪,譬如陆生从基友那得知榀子任教的事或袒露心声,分别有震惊得烟从口中掉落、反复抠啤酒罐的动作特写,在前辈激励陆生向榀子告白的关键时刻,表现为陆生干脆利落地踩上自行车的脚踏板,情绪基调从颓废、迷茫到主动追求人生,一步步堆叠出人物的心像世界;夜间散布时街灯的柔光、危急信号般的电车声和红色警告灯、烟和车站长椅,这些道具元素暗示着陆生和中晴不同交往阶段的共同心理空间:反复辗转、回避到确认关系。主题是不用急着告别昨日不成熟的自我,宁可在对幸福已逝的怀旧中多停留一会,榀子随着整理初恋的遗物,想起了过往,将老宅外的樱花树视作已故情人的重现。比较遗憾,缺乏一个构成主角活力衰退、自主性消失的前提,找不到令我刻骨铭心、击中内心柔软处的闪光点。
第七集弃了,这些人磨磨唧唧的无病呻吟实在是看不下去
较为满意之余又相当可惜,藤原佳幸监督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大刀阔斧的改编基本能内部自恰,然而也因此从第一话就失掉了某种东西——这么说可能很玄乎——并非是我在阅读原作时那种浸入作品的悠长的时间感,而是动画版已经没有那么多踌躇的阴郁,取而代之的是轻快积极的从零到一,而非从负到零。
4集弃 果然我还是看不下去恋爱番
时光驻留在心里 连同那一片忘不掉的海
啥乱七八糟的,一句话的事儿有必要纠结这么久么,都是作的
太特么胃疼了!品子这个绿茶!恋爱为什么这么狗血?恋爱真的这么狗血吗?
这人设看的性格都很讨厌,而且结局太草率了
面对那些全力以赴、积极正面的人我感到自卑,开始逃避拖延。对自己不满但还是维持现状,只是因为不想失败受到伤害,保持体面。终于克服自身的恐惧勇敢踏出一步,果然还是失败了呀。但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想和自己做个了结啊!
太忧郁了。比起胃疼,是成熟的腹痛了。
合着你们只是朋友关系呀!人类的情感实在是看不懂(bgm38)
老啦,已经看不了别别扭扭的年轻人恋爱啦
つまらない悩み。時間が無駄になった
没吃过史的,可以看看,看过这么多剧,第一次看的过程中这么难受的🤦♂️,如果你想恶心一个人,就把这部剧推荐给他看。剧里全他妈都是人才,写了一大堆删了,懒得吐槽,但凡谈过几次恋爱的人,都受不了这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