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18集,半个月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
严格的说,不能算作悬疑剧,破案解密的内容占了不到1/2,到是女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
第一季里,有刚开始没看明白的离异的老公,找的媳妇比她年轻多了。
结婚怀孕到离异的儿子,看样子也是个窝囊废。
第三季里,好像给安关系不错,安应该也是这部剧里唯一颜值在线的女演员了。
酒鬼妹妹克莱尔和说话细声细气的尼尔,性格叛逆一直好奇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的外孙,一家人都在不断的给他制造麻烦和矛盾,让这个退休大妈操透了心。
她的警局同事也不省心。
作为一个曾经的模范刑警,沦落到派出所当警察,应该有很多案情都只能靠自己的直觉了。
那个警察局的头儿比较照顾她,包容她,给她透漏有关的案情,例如外孙和那个女老师探监的消息,对于偶尔违反规则破案的容忍,第一季里,女主逮捕了吸毒议员后,局长以包装破损的名义直接放人了,女主还坚持控告,局长说,有的时候,我对一些案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对你未经批准,私闯绑架犯家地下室。
想到英国警察的死板,失踪里,男主警察就是因为没有对罪犯宣告权力,导致部分案件不被采信,导致单位审查的。
那个被绑架后从警的安,对女主应该是真的关心,所以说女主和她的富翁老爸谈恋爱,在她这应该是没有障碍的。
两个人真是过命的友谊,安被绑架解救后还跑回来救女主,也是一个很伟大很勇敢的人。
有时女主看着很严肃,突然莫名其妙的开个玩笑也是冷笑话。
第三季里,宣布设立外星人联络官,那个蠢货真报名了,警察局长说,我他妈也不能把每个让我签名的文件都看一遍吧。
乔安娜命案现场,女警官鼓励那个蠢货去找高管告状,蠢货还真想去,表明确实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蠢货了。
这个笑话想起来就觉得可乐。
看评论里,有的人说第三季法庭逃跑那段不可信,我觉得还可以,因为是经过侦察,都设计好情节了。
这部剧每一季都有一个主线案件,再有分线案件。
第一季,对女警来说,主线案件是杀人犯出狱了,想办法找到他的住所,避免他伤害家人。
但实际主线则是会计叛变和安的被绑架案。
第二季里,主线是技女连环杀人案,凶手最后被母亲击毙了,支线案件则是约翰偷情杀死了维基,顺带女警外孙长大。
第三季里,表面看是越狱案,支线则是男体育老师和男医生和女患者之间的杀人案,虽然最后只靠一两句把破案结果交代了。
从多个案件穿插,再加上家庭矛盾,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不错,破案过程该省的细节都省了,留下来的时间表现各家的家庭生活。
张弛有度,让人看起来不那么紧张,但人物形象却饱满了很多。
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
另外,这部剧里,英国警察的分工很严密。
女警负责前端接案,后续的现场侦察,尸检,痕迹检验,失踪人口调查,犯罪人员的跟踪,都在楼上的刑事侦查部门,所以女警不能全过程连续跟踪案件进程,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只能提告上级,然后接受上级指令,间接片面反映了英国警察严密的运行机制。
所以观众有时看着不过瘾,不是紧密跟踪案情,加班加点破案,而是线索发现,线索转交,照常下班,任由罪犯逍遥,确实让人着急。
但应该也是实事求是的剧情吧。
这部剧中,第一季里,大妈应该是疲惫不堪的设定。
家庭单位有点糟,从第二季结尾到第三季,多次都是仰视镜头,大妈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街上,成为内心坚定,不怕困难的主角。
E01 向Tommy透露别的罪犯和牧师检举,不会导致他们被报复嘛?
圣克里斯托夫是谁?
/旅行的主保。
(背耶稣化作的小孩过河。
Ann和Daniel居然在一起了,虽然有预兆,但配平真的就……台词中说距离上季剧情已经七年了,但上一季说三年后退休。
E02 Ryan的演员长大了演技更差了,且看着就又蠢又钝。
好窒息,被最亲近的人隐瞒欺骗。
Catherine的一点小脾气:回消息也不亲亲了xx不要越错越远。
E03 当Catherine跟Clare对质完走出咖啡馆,疑似看到Betty的尸体时,无声痛哭又不得不恢复表情,这也太痛了。
S02基本没有Catherine老公的事情,但现在又频繁出现,在创作初期可能并没有好好的规划。
同理,Ann也被弱化了。
Ryan在知道事情暴露后,居然是给Catherine发短信说去Clare家吃晚饭,还想着自己的装备????
极其懦弱又自私啊。
E04 如此诗意地表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剃头有什么必要吗?
黑手党还挺讲卫生,不过谁家好人在西装里装一大包湿巾啊?
E05 关于外星人事件的整蛊,Mike Taylor说的没错,和伸手掀裙子没什么区别。
Ryan到Nevison家躲避的时候,第一时间看到的是自己的游戏机,哪怕前脚他对Catherine说了“love you”,也会让人觉得Ann骂得不够狠。
E06 别拿你的脏手碰家里的东西!
为什么要写汤米看着贝蒂的照片哭啊??
罪犯的形象是需要丰满,但这种角度的刻画真的不带有自诩公平之人所谓的“他有他的苦衷”“我只能又爱又恨了”情结吗?
Tommy害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你身边的人,原谅???
,感化吗?
,说Tommy又爱又恨的,快想想之前的人的经历吧,安第一季已经绝望成什么样子了。
克莱尔算是和凯瑟琳一起经历的这些事:女儿,安,年轻的女警(她是被活活压死的啊!!
)包括后来的杀人,她都明白,所以她在干什么,摆出一套圣母言论,我可去你的吧!
安的妈妈在世都不会原谅他不会再给他机会好吗,他所有的生命都在作恶。
看到第三季,发现剧中角色的用车似乎也是有和角色性格契合的。
Catherine用的Ford,平实坚挺,和女主坚毅不拔的性格呼应。
补个图片男人们喜欢以车鉴定社会地位,比如第一季里的会计和自己家人表示羡慕Ashley一家的财富,就是通过指出他们开的是豪车(忘记什么牌子)。
第二季出轨的警探开的bmw,同时嘲笑自己老婆出轨对象只开得起Skoda。
第三季里的体育老师开的也是一辆看着还不错的大众(经指正是一辆红色奥迪)。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二季Tommy被押送去参加母亲葬礼的时候,乘坐的警车也是非常奢华的奔驰,不太理解为什么会为一个重刑犯提供这么体面的坐骑。
我对车不太了解,所以只看到一些比较表层的东西,欢迎大家补充和讨论啊。
震撼!!
设想了无数个结局,怎么都不尽如人意。
最后一集的处理真的太棒了,本来以为会有打斗戏,内心其实很抗拒,没想到是这样的处理,不能再好了。
这一季编剧对Tommy下了笔墨,Tommy的演员也诠释得极好。
如果前两季聚焦于他变态恶毒、操纵人心的形象,这一季便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显示他twisted的一面,在跟Catherine对峙时结巴、被噎,浅浅道歉后不久又开始大骂,怀着必死的决心身背数条人命还要确认自己没有干过的事要保持清白。
这个故事不可能落入俗套,注定不会。
立体复杂的恶人形象太加分了。
更别说Catherine一如既往智慧、强大、内敛善良和可爱。
退休那一天抓住一个逃犯还破获一桩谋杀案、只身走进逃犯所在的屋子与他对峙、帮助自己抓获的女性出狱后恢复生活、对被丈夫家暴控制下的女人伸出援手……多么棒的警察形象啊,多么棒的女性形象啊。
六集太短了,可是情节如此丰富饱满。
观看过程中既感慨又惊叹,同时被剧里穿插的英式独有小幽默逗笑。
三季算长吗?
trouble town终于归于平静。
(3月4日凌晨写)
真的好喜欢这部电视剧,一共三季,三天,一天一季看完。
看完的时候真的非常舍不得,像是一颗含在嘴里的的糖果,舍不得嚼碎,但慢慢的,还是融化殆尽。
想为这部剧,把今年看的所有其他电视剧都减去一颗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对这部局的偏爱。
太喜欢凯瑟琳了,怎么样才能表达我对这个粗粝,认真,勇敢,冷静的女人的喜爱。
在各种电视剧中,我看过太多(或许又不够多)的女性角色,被情所困,敏感多疑,强大却又有致命的软肋。
她们的勇敢似乎只是为了其他的什么,因为爱人孩子,因为崇高的理想或某种信念。
前者我无法理解,后者我敬仰却又如同火焰,明白它瑰丽的存在却也自惭自己缺乏为信仰牺牲的信念。
谢谢你凯瑟琳,你的强大不为了任何,只因为自己。
你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干了三十年的快要退休的警察。
你背负着沉重的过去,却不会被过去压垮,你看向前方的目光平淡却不容置疑,因为它就在那。
也许很多人是被生活推着走,无可奈何,但你却在同样无可抵御的浪潮中,迈步前行,生活随你还是你随生活,抑或两者共存。
生活对你并不偏爱,甚至可以说是残忍,但对这头将你咬得伤痕累累的名为生活的野兽,你站在它身边,拍了拍它的獠牙,包扎好伤口,继续前行。
生活没有将你咬杀,你也没有驯服生活,你与生活共存。
第一次看一部以中年妇女为主角的电视剧。
当时看到海报时我无法想象出它有多么精彩,甚至疑问”真的会和其他人推荐的那样好看吗?
”当然,结果是真的很好看,我一下子把三季全看完了。
我最爱的角色就是Chatherine。
即使生活跟她开了很多玩笑,她仍然像磐石一般屹立不倒。
在她十几岁时父母就都去世了,她与她的妹妹相依为命。
妹妹是个酒鬼,也曾吸过毒。
结婚后生下女儿和儿子。
女儿17岁被人强奸而致怀孕,18岁产下一个男婴ryan后自杀了。
几年后强奸犯出狱,发生了一系列事件。
Catherine无论是作为一位姐姐,一位母亲,一位祖母,一位警察,我认为她都做的相当出色,坚强而强大,是定心剂。
剧中着重表现了“毒品”对人的危害,使人疯癫。
此外还展现了“贩毒链”的运作模式。
它井井有序,阶层分明,上游控制并剥削下游,每一层都有一个令人胆惧的上层。
贩毒组织像一个金字塔般的“专制帝国” “男权社会”,其本质是剥削与压迫。
Ryan是个虽然无父无母,但仍在祖母和姨祖母两人的爱与照顾下长大。
年幼的Ryan具有阅读障碍症,易怒,易情绪化,推卸责任,经常在学校里惹麻烦。
看到这样的他,连Catherine都不禁联想到他的抢劫犯父亲。
流淌在Ryan体内的父亲的基因确实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但他身上还流淌着他祖母Catherine的基因,以及一个充满爱的生长环境也在塑造着他。
杀人犯强奸犯TLR确实脑子有问题,他的基因缺少共情的片段,使他无法认识到自己价值观的荒谬,也无法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继而缺少共情与爱人的能力。
说实话,像这些人的基因确实不应该传承下来,容易诱发灾难与不幸。
如果Ryan不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下长大,那么他可能会比其他人更容易走向极端,变成一个像TLR一样的“怪物”。
在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些混蛋总是要把错误推给别人,而不责怪自己?
Catherine的女儿Becky被TLR性侵后羞愧自杀,而同样被TLR性侵的Ann认为比起自己,强奸犯更应该感到羞愧。
"women so often blame themselves."经常反思自己的人更容易自我内耗,消化一些莫须有的错误与责任。
对于第三季展现的圣男圣女情节,我只想说有些人刀不落在自己身上永远不会觉得痛。
Catherine善良但有原则,直率而幽默,不会把话憋在心里,有事说事,虽然有时这样会造成麻烦,但有利于人际关系长久而健康,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心理状况也好。
PS:虽然知道这也是种表现手法,但是能不能不要突然闪现她女儿的脸啊!
真的很恐怖嗳!
1.到第三季结尾了,Catherine才脱下了她那鼓鼓囊囊的羽绒服,天空终于洒下一片光(当然我们知道这是象征性的),UK的天气真的令人抑郁;2.这一季感觉结束的稍有仓促,尤其是体育老师—药剂师的那条线,但是神剧依然是神剧,我爱幸福谷;3.最后两人的对峙里Tommy令我意外的软弱,他这样一个manipulative,toxic and mental的人竟然轻易放开了对Catherine恨的执念,当然编剧可能想要表达事出皆有因,疯子也有reasonable的一面,但还是觉得有些ooc,可能我期待的是一个更激烈更具有冲突性的碰撞;4.很多人说Neil/Claire圣母,但我其实觉得Catherine不正是最大的圣母吗?
在一开始自己单枪匹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把一个强奸并且害死自己女儿的杀人犯的孩子留下来。
我们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错,但是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从此以后的所有日日夜夜,他永远会提醒你他是怎么来的,所有人经历过什么样的痛苦,以及人渣依然在那里。
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如果在Catherine的位置,我不允许自己已经破碎的人生在未来还要被他毁掉。
但是我们的Catherine最难得的是,她圣母,但是她坚如磐石。
她对自己所相信的、所要推崇的、所要维护的那套最朴素的善恶标准知行合一,从不动摇。
我们大多数人是像Neil/Claire一样软弱的,左右摇摆的,双重标准的,这是人性,也是Catherine的可贵之处;5.女性更多的参与到传统上被男性所垄断的行业中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更多的女性执法人员;6.60岁的女人仍然可以风生水起,做大荧幕和自己人生中的大女主,cheers!
我在去年年底,集中一段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幸福谷》的三季,这个剧集在2014年首播第一季,一直到去年年初,才播出第三季,也是最后一季。
第三季以主人公女警长Catherine的退休作为结尾,为这个时间跨度将近十年的剧集画上了句号。
Catherine的塑造是非常新颖并且成功的,她让我们看到了女性荧幕角色的另一种可能,真实、复杂、生动、有血有肉。
这部剧里其他的女性角色也非常值得探讨,待我之后另外细表。
我认为这个剧集的主旨并不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在影史上少见的女性警察角色,而是希望观众透过女警长Catherine的视角,随着各种社会案件推进的剧情,看到一个真实的社会现实群像,把目光投向被忽视的边缘弱势社会群体,探讨现实中多种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
幸福谷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缩影,看似逐渐完善的社会制度,暗藏了许多危机,提供给人们的选择里,有许多控制和欺骗,导致阶级固化更加严重。
这十年里,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幸福谷的其他人,都仿佛生活在快要化冻的湖边,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如履薄冰。
幸福谷的人们并不幸福。
除了主角女警长之外,还有一个反派角色的支线一直贯穿三季,占了很大的比重。
如果在观看前两季的时候,还不能理解为何对这个角色着墨如此之多,看了第三季以后,就会明白编剧的意图了。
在第一季里,这个反派极尽罪恶之能势,看他面无表情地开车多次撞向女警察,前一分钟还在跟同党诉说心事,后一分钟就可以冷酷地掐死同党,这个残忍残暴、心狠手辣、世界观完全颠倒的恶棍让所有观众都气得咬牙切齿,甚至有观众实在厌恶看到这个恶棍,抱怨这个角色的戏份太多了。
但是这个故事的前情背景决定了这个角色会一直像阴霾一样笼罩在主人公女警长的生活里,因为他是女警长孙子的生父,同时也是害死女警长女儿的人。
女警长仇恨他,同时他也对女警长恨之入骨,每当他讲到自己的儿子时,他就要表达对女警长的痛恨。
在第二季里,已经伏法入狱的他,依然通过精神控制自己的崇拜者,来影响儿子的成长。
他对来探监的女人洗脑说女警长有多么可恶,不让儿子知道自己的存在,禁止儿子跟自己接触。
他在跟同党讲到儿子和女警长一起生活的时候,说了一句很强烈的感叹句,“这叫什么生活?
”。
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他的儿子,跟当警长的奶奶和奶奶的妹妹一起生活,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上学,放学,回家吃饭。
而这个孩子童年生活里最异常的事情,是曾经有一个陌生男子突然出现在学校门口,声称是他的父亲;而这个父亲在警察来缉拿他归案的危急时刻,试图跟他一起自焚;然后还是这位父亲在蹲监狱的时候,还指使了一位被他洗脑的女性来当儿子的老师,进而给儿子洗脑。
在观众视角里,这个孩子生活里极端异常的场景都是由于这位父亲而发生的,而这位父亲却感叹儿子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演员在说这句台词的时候表情是非常激动又真挚的,好像这是发自他内心的声音。
然而在其他角色的口中,说到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精神控制他人,以达到报复女警长的目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任何真情,说的一切都是谎言。
到了第三季,也就是这个故事的末尾,编剧做出了解释。
第三季里,他的戏份很多,可是出现的场景很少,只有监狱-越狱后的藏身地-女警长的家,这三个场景。
在这些场景里,他都独自一人度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在狱里的后期,他已经有了一种非常健康有序的生活。
他每日健身,学习外语,把房间维持得很整洁。
而在他越狱以后,住进暂时被同党安排藏身的地方,那个房间非常脏乱,同住的老人也相当冷漠、难以沟通。
最后他被同党背叛,负伤后偷偷潜入女警长家,这时候女警长全家都躲去了别的地方,因此他独自在这里待了两天。
在他刚刚进入这个家里的时候,镜头随着他的目光,慢慢地观察这个儿子和他憎恨的“恶毒老女人”居住的地方。
他看到这个暖色调的家里,有舒适的沙发,漂亮的毯子,物品都摆放地整整齐齐,儿子的照片被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再到儿子的房间里,这里充满了儿子从小到大成长的痕迹,他得过的奖牌都被挂出来,书架上还有儿子和奶奶去度假的照片。
回到客厅以后,他看到了儿子和女警长女儿,也就是他曾经的恋人的相簿,在一张张照片里,看到他们一点点长大,记录了他们成长的重要时刻,照片上的他们时而平静,时而开怀。
这时他才终于了解了,他过去想象过的儿子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眼前的一切,一定与他无数次在脑海里幻想过的情景截然不同,这是一种他在看到之前都无法想象的生活。
这个在杀死一个人的时候都可以面无表情的人,在看到这一切的时候,脸上出现了一种冲击,与不可置信的表情。
看到此刻他的表情,可以肯定,他之前说“这叫什么生活”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愤慨,完全是真情流露,因为那时候他是真的在幻想,自己的儿子跟着自己仇恨的“老女人”,正在过着一种不堪的生活。
可是眼前的一切,让他看清了现实,他儿子的童年,是在家人的爱里长大的童年,和他的童年完全不同。
整个剧集当中,通过不同角色的台词,一直在讨论一个孩子先天的基因性格与原生家庭的影响究竟哪一个比重更大的问题。
女警长独自承受了丧女之痛,在丈夫与儿子都言辞反对,甚至离她而去的境况下,她依然坚持要养育孙子,这个被看做身上带着反社会人格的基因,同时又间接导致生母丧命的孩子。
女警长一直坚定地说,一切都不是孩子的错,他和他的生父不会是一样的人。
可是,当孩子表现出暴力倾向的时候,瞒着她去监狱探望父亲的时候,她还是会动摇,她也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她很害怕自己养大的孙子会成为他父亲一样的人。
在剧集第一季里,反派的母亲还在世,有一些在他家发生的场景,可以看出他的成长环境。
他的母亲是瘾君子与性工作者,他们的家阴暗杂乱,母亲整日昏昏沉沉,醒来就在沙发上看电视,一直看到天黑。
或许他还有过一个和他一样十恶不赦的父亲,对他和母亲施暴是家常便饭。
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这个恶人可能从来都不知道一个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原生家庭一样阴暗杂乱,充满暴力与伤害。
他完全没有体会过正常的情感表达方式,甚至把畸形的情感模式都内化了,误以为是人之常情,大多家庭都是这样的相处模式。
所以他在回忆和女友的关系的时候,他一再声称他们曾经相爱过,自己是爱她的。
然而事实上,在这段关系里,他一直强迫虐待侮辱女友,令女友严重精神受损。
女友在被他性侵生子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必然是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但是在他的世界观里,对这件事情的解读完全不一样。
在他这样的反社会人格眼中,是非黑白都是颠倒的。
他从未有过在温暖舒适的环境里生活的经验,也从未体验过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他用尽想象力,也无法构想出像女警长的家这样的场景。
也就是这样的场景,给了他巨大的冲击,打开了他的另一双眼,让他看清了现实。
他终于知道,这个儿子从小到大生活的家才是家本来该有的样子。
同时,他也终于认识到,自己从来就没有能力让儿子过上这样的生活,即便和儿子一起逃亡到异国他乡,他也组建不了这样健康温暖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梦破碎了。
他疯狂的幻想消失了,他放下了对女警长的仇恨,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一刻,他的世界终于归位了。
其实从他监狱里的生活就可以看出,他很向往健康有序的生活。
或许他也想象过,如果在这样的家里出生长大,自己也可以有能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也可以过上普通的正常人的生活。
而在这个时刻,女警长也终于可以坚定地对他说,他的儿子和他不一样。
反派大概也会同意,他是一个破碎的、被错误的社会教育毁掉的生命个体,而他的儿子是在温暖的家庭和爱里长大的完整的生命个体。
这是剧集最后一集的剧情,到这里,编剧用长达三季的故事,想要讲出的答案终于清晰可见了,反社会的扭曲并不是天生的,原生家庭是一个人行为模式的重要成因。
而社会把养育教育的大部分责任寄托在了单元家庭上,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有问题的下一代来自于有问题的原生家庭,把问题都扔给单元家庭区内部消化的结果就是,有的人幸运地成长成了可以走出社会的完整的个体,而有的人完全破碎了,再也成为不了一个正常的大人。
想象一下,对幼儿来说,他们面对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恐惧。
世界上大多数的物品都不是为他们设计的,并不适合他们的体型;到处都是比他们高大的人类,对他们有绝对的力量压制;现代化社会又制造出了许多连大人都要时刻小心的设施,例如电器、高速移动工具等,对幼儿来说,更是有显著增高的致残致命率。
幼儿们身处在一个很容易令他们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的严酷环境中,而他们能够依赖的,几乎只有家中的成年人,这些大人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所有希望。
一个处于如此弱势境地的幼小生命,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全取决于养育他们的那个狭小的社会单位,而且大多情况下,这个社会单元里只有一到两个成年人,或许还伴有其他同样弱小的幼儿。
漫长的幼年生活里,他们的冷热饥饱、喜怒哀乐都要取决于家中的成年人,这种境地本身就是一种失权,在现代社会丛林中,他们是绝对的权力下位者。
社会把人以家庭为单位划分,但却对家庭内部的状况鲜少呈现与讨论,也没有完善的社区监督体系,来辅助家庭单元的健康有序运行。
大部分的幼儿,在他们尚未形成其他社会关系之前,他们的学习模仿对象就只有家庭内部的成年人,这些大人的行为模式与相处方式,就是他们所能认识到的社会人的全部。
他们在原生家庭里看到、听到、体会到的一切,会成为他们世界观里坚固的地基,影响他们的一生。
如果很幸运,原生家庭给他们的生命打下了厚重坚实的地基,他们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时,就多了许多底气与支撑;但如果很不幸,遭遇了本身就腐朽溃烂的地基,也许他们的一生都要与时刻摇摇欲坠的命运作斗争。
近几年来,在网络世界里,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声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展示出家庭内部生活的自媒体是很重要的催化剂。
过去人们很少看到别人的家庭,别人的生活,现在可以通过这些自媒体的文字和影像看到一些侧面了。
有很多网友说,原来别人的父亲是这样的,原来别人的家是那样的。
也有很多人,在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以后,终于明白自己的家庭并不是正常的、健康的家庭,真实的爱与亲情是另一种模样,一种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模样。
有很多人会陷入痛苦,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并不爱自己的时候,也有人会明白,原来自己拥有一份幸运,一直以来都有无条件给予自己包容和爱的家人,让自己能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勇往直前的勇气,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可是,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幼儿成长完全依赖于单元家庭的现状呢?
在许多动物社群中,可以看到全员育儿(alloparenting)的现象,例如狮子,雌狮会喂养其他雌狮的幼崽,所以小狮子是由妈妈和其他的姨姨带大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推测,狮子幼崽的生存于生活可以不需要完全依赖个别成年个体,而是一个社群。
同时,他们的行为模式也会有许多的学习模仿对象,并且被许多成年个体监督,幼崽的社会化程度也会较好,更容易融入社群。
人类在原始母系社会也采用过同样的方式,就是社会化共同育儿与养老,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概念或许就是来源于此。
但在如今,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已经截然不同的现代人类社会中,这种社会化抚养的方式并不容易实现了,并且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值得研究探讨。
不过随着全球少子化现象的逐渐扩大,许多国家都在寻求为单元家庭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的方法,以减轻单元家庭的压力,同时社会化监督的政策制度也在逐步改进完善当中。
如果有另一个视角可以给单元家庭以观察和监督,以此来规范成年人养育孩子的方式,无论是家庭、学校,或是社区、社会都可以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也许我们可以给更多的孩子打下良好的生命地基,让他们成长为更完整的大人。
放口袋很久的戏。
幸福谷!
最近把二三季都一口气看完,其实剧名与故事离的很远,一点都不幸福的英国约克郡某小镇的故事。
本戏被归属到凶杀案去了。
他不卖弄悬疑,不跟你搞到底谁是凶手的剧码。
坏人、杀人的人、假装是好人的人、不小心做坏后想努力变成好人的人、一直被保护的人、一群人构成了处处伤人的人。
它当然有爱,满满的。
但爱好复杂,复杂到你觉得那是一种拖累,也是生命的火种,既要又不想要。
我也喜欢这戏里的一个重要东西。
「霉运」。
从第一集忠心会计师不小心撞见运毒的工人,巡逻警员的小姑娘惨死路边,被绑架的安,以及全剧里命中生来就是霉运产物的Ryan。
这种「霉」。
遇潮就生,这体现在男童Ryan身上尤其。
他一生悬命,何以有我,我是怎么来到这世上的。
更狠的、一人霉、全家倒、乃至全镇人要为这无来由的霉运、一起守护。
编导用了整整三季,七年酝酿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它是凶杀剧。
命运捉弄人的凶杀剧。
目前目前,真是我心中第一名的凶杀剧。
BBC出品,果然了不起。
最后一季真对得起这个评分吗?简要叙述一下:一个辱骂绑架强暴杀害女性的反社会人格罪犯,女主角追杀他送进监狱用了两季,最后一季他逃狱成功,来到主角家里,对主角说:我原谅你。然后自杀成功死亡。除去最后的人物结局,最后一季双线交叉的案件也是非常令人无语,理解主角不是刑警但是每次破案都靠“主角偶然看到车牌号”“认识的人无意间有这个线索”,最后干脆没完结另一个案件,也许是为了续集(真的有可能吗)?本季倾向更多回归家庭,包括家庭角色的探讨,事实上就是rayn这个角色成长的探讨,可是这就是第一季已经做过了的啊,这样只是把一样的冲突换成青年莱恩而已。但是我还是非常非常喜欢女主角,虽然编剧老是让她一个人出警,但是她真的非常完美,幸福谷的街道守护者——凯瑟琳警长🤗🤗🤗
太了不起的作品。第3集Catherine知道Claire背着她带Ryan去探监,之后的一连串反应,以及引出的每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太痛了,真的太痛了。
第二季的主线就已经强行续了,第三季还来。主线已经这么弱智的情况下,支线也没有精彩的故事性,真的是烂尾。感觉这个剧一季就行了,而且也就一般。喜欢这个叙事风格的,北欧剧《桥》明显更胜一筹。
没有一二季好,看到外孙、妹妹和妹夫的做法真想给他们两个大逼兜,人最终还是无法共情别人的痛苦。最后的吵架也真的是不必要,除了骂人形容词的叠加还有啥意思呢,孩子的生父如果是个天生的魔鬼,他是不会懂的,难道还想教育他吗,或者让他知道自己多坏种吗,不可能的
把人格变态写白了的一季 且非常多的白对话。。。
面对这样一个变态,竟然还有一堆人上赶着去同情,感觉脑子是有问题的。给这种人机会,无异于给所有他伤害过的人二次伤害。竟然把劣等基因留在了身边这么久,有时候真的很好奇,你们所谓的爱值得去付出这么多吗?是我无法理解的。
没看过前两季直接看的三,断续稀里糊涂勉强看完,Ann 嘴炮攻击那段大为过瘾,直击痛点无法反驳。为何要在一个公认的渣滓角色着墨重彩,不太理解……
女主给我力量。看到很多人对TLR生理反感不由暗自给自己捏把汗...我可能是会被颜值蒙蔽智商的那波人
怎么都不肯跟孩子说明缘由又非得要人信她,跟琼瑶剧似的,看着来气。结局变态自杀不合理。
两星,加一星给女主的演技,跟前两季一样,都是琐事,没什么主线,所以好看度一般
ryan和tommy含量过高。垃圾ryan应该和它同情的tr一起下地狱。辱女词说的比谁都欢,对女性们包括它亲妈视而不见,反而feel pity for rapist,面对 Catherine 时始终相当自私,一心想了解强歼犯生物爹,但神奇的是对自己母亲的故事毫无兴趣,Rebecca生这种儿子还不如生块叉烧。这个垃圾迟早从一个烂teenager长成个人渣。至于剧里热衷于原谅/拯救这些v子的女人们,她们也就只剩自我感动了,为v扛鼎,爱v爱到最后一无所有:)
画风和演员都没变,但却看不进去了,e01看完已没有看下去的兴趣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是讲变态和变态脑残儿子的故事,根本不会去看
虽然这一季的Tommy从打酱油变成了主线角色,但是依然觉得这一部比上一部好看。喜欢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发怒的Catherine。
结束的太快了… …
Ann说那一大串伤害性极强的话的时候我可太舒适了
依然好看,但太多笔墨在Tommy身上了,那部分都快进了
再不要给低劣y镜头了,真是受不了了,女的全一副受害者模样,明明早就可以解决的东西非要留到现在,对,包括强奸犯男宝
竟然有人说比东城梦魇好看,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对于前面那个说“敢说不对汤米又爱又恨”,不好意思,汤米这种渣子死不足昔,这种人渣爱个毛……